应急保证措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79242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急保证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应急保证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应急保证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应急保证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应急保证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应急保证措施.docx

《应急保证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急保证措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应急保证措施.docx

应急保证措施

应急保证措施

第一节编制依据

1.现场施工平面图及现场踏勘情况。

2.成都市建一公司“碧华邻”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我公司现有的装备情况、、机械设备、专业人员、施工经验。

4.参照成都市地方性法规及管理制度和本标段周边环境等。

第二节编制说明

应急预案又称应急计划,是针对可能的重大事故(件)或灾害,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

它是在辨识和评估潜在的重大危险、事故类型、发生的可能性、发生过程、事故后果及影响严重程度的基础上,对应急机构与职责、人员、技术、装备、设施(备)、物资、救援行动及其指挥与协调等方面预先做出的具体安排。

它明确了在突发事故发生之前、发生过程中以及刚刚结束之后,谁负责做什么,何时做,以及相应的策略和资源准备等。

编制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应急救援准备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如在《安全生产法》、《消防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均有明确规定。

为确保各类突发事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得到处理,保障国家和市民生命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稳定,结合我公司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第三节应急救援

一、组织与指挥

(一)现场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附: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构成

组长:

当天值班经理

副组长:

巡逻队长

组员:

现场员工

应急领导小组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1、指挥有关人员立即到达规定岗位,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2、安排相关人员开展相关的抢险排危或者实施求救工作

3、根据需要对市民、员工进行疏散,并根据事件性质,报请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迅速依法采取紧急措施

4、根据需要对事件现场采取控制措施

(二)突发事件发生后,现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应当根据“生命第一”的原则组织,决定是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在第一时间内向公司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三)应急状态期间,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各成员之间必须保证通讯畅通。

当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做好本管段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配合、服从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并加以督察和指导。

(四)参与活动的任何集体和个人都应当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为处理突发事件所作出的决定和命令。

二、监测与报告

(一)建立信息报告制度。

突发事件发生或有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信息,采用逐级汇报制度,事件第一发现人应及时向现场班组长和公司汇报,公司值班经理应在第一时间向公司主管部门汇报,并随时与上级保持密切联系。

(二)严格执行公司重大事件报告程序。

对于各类突发事件,应迅速判断事件性质,根据事件性质,及时向社会、政府各救治排险机构求救,并向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上级主管部门逐级汇报。

在得到指示和未得到指示前,对事故可能影响膳后处理的现场、证件证物等要进行保护。

(三)突发事件向外发布情况,需要经过突发事件处理领导小组同意,在确定性质的基础上以集体形式发布,不得主观臆测、夸大其词,或者须经上级有关部门鉴定核实后作出决定。

任何人员都不得瞒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三、应急调查与救治

(一)突发事件发生后,公司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及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对突发事件进行调查处理。

通过对突发事件调查、现场勘验,采取控制措施等,对危害程度做出评估。

(二)突发事件发生后,在进行事件调查和现场处理的同时,公司应当立即将突发事件所致的伤亡病人送向就近医院,对无法判断伤情的伤病员,应及时报警求救求援。

(三)突发事件发生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应组织人员立即保护现场、采取疏散、隔离等措施,加强员工管理,并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员工心态和情绪稳定。

(四)突发事件发生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根据需要,可以采取中止活动、疏散等措施,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事件情况以及采取的应急措施。

(五)突发事件发生后,根据事件性质,应及时与涉及事件的家庭、家属联系,在适当条件下,告知事件原因、处理结果,或者联系医院救治。

1.综合预案

1) 维护自己的通讯设备和尽量维持应急通讯系统,按照已建立的程序与在现场行动的组织成员之间通讯,并保持与应急中心的通讯联络;

2) 准备和必要时启动备用的通讯系统,使用移动电话或者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提供与应急中心和人员安置场所之间的备用通讯联接;

3) 恢复正常运转时或者保管前对所有通讯设备进行清洁、维修和维护。

(1)警戒与治安

为保障现场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事故现场周围建立警戒区域,实施交通管制,维护现场治安秩序是十分必要的,其目的是要防止与救援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保障救援队伍、物资运输和人群疏散等的交通畅通,并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伤亡。

该项功能的具体职责包括:

1) 实施交通管制,对危害区外围的交通路口实施定向、定时封锁,严格控制进出事故现场的人员,避免出现意外的人员伤亡或引起现场的混乱;

2) 指挥危害区域内人员的撤离,保障车辆的顺利通行;指引不熟悉地形和道路情况的应急车辆进入现场,及时疏通交通堵塞;

3) 维护撤离区和人员安置区场所的社会治安工作,保卫撤离区内和各封锁路口附近的重要目标和财产安全,打击各种犯罪分子;

4) 除上述职责以外,警戒人员还应该协助发出警报、现场紧急疏散、人员清点、传达紧急信息以及事故调查等。

(2)人群疏散

当事故现场的周围地区人群的生命可能受到威胁时,将受威胁人群及时疏散到安全区域,是减少事故人员伤亡的一个关键。

事故的大小、强度、爆发速度、持续时间及其后果严重程度是实施人群疏散应予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将决定撤退人群的数量、疏散的可用时间以及确保安全的疏散距离。

人群疏散可由公安、民政部门和街道居民组织抽调力量负责具体实施,必要时可吸收工厂、学校中的骨干力量或组织志愿者参加。

对人群疏散所作的规定和准备应包括:

1) 针对不同的疏散规模或现场紧急情况的严重程度,明确谁有权发布疏散命令;

2) 明确进行人群疏散时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和通知疏散的方法;

3) 对预防性疏散的规定;

4) 列举有可能需要疏散的地区(例如位于生产、使用、运输、存储危险物品企业周边地区等);

5) 对疏散人群数量、所需的警报时间、疏散时间以及可用的疏散时间的

2.专项预案

专项预案是针对某种具体的、特定类型的紧急情况,例如危险物质泄漏、火灾、某一自然灾害等的应急而制定的。

专项预案是在综合预案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某特定危险的特点,对应急的形势、组织机构、应急活动等进行更具体的阐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3.现场预案

现场预案是在专项预案的基础上,根椐具体情况需要而编制的。

它是针对特定的具体场所(即以现场为目标),通常是该类型事故风险较大的场所或重要防护区域等所制定的预案。

例如,危险化学品事故专项预案下编制的某重大危险源的场外应急预案,防洪专项预案下的某洪区的防洪预案等。

现场应急预案的特点是针对某一具体现场的特殊危险及周边环境情况,在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对应急救援中的各个方面做出具体、周密而细致的安排,因而现场预案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对现场具体救援活动的指导性。

4.标准操作程序

由于在应急预案中没有给出每个任务的实施细节,各个应急部门必须制定相应的标准操作程序,为组织或个人提供履行应急预案中规定的职责和任务时所需的详细指导。

标准操作程序应保证与应急预案的协调和一致性,其中重要的标准操作程序可附在应急预案之后或以适当的方式引用。

1.建立现场急救站,设置明显的标志,并保证现场急救站的位置安全,以及空间、水、电等基本条件保障;

2.建立对受伤人员进行分类急救、运送和转送医院的标准操作程序,建立受伤人员治疗跟踪卡,保证受伤人员都能得到正确及时的救治,并合理转送到相应的医院;

3.记录、汇总伤亡情况,通过公共信息机构向新闻媒体发布受伤、死亡人数等信息,并协助公共信息机构满足公众查询的需要;

4.建立和维护现场通讯,保持与应急中心、现场总指挥的通讯联络,与其他应急队伍(消防、公安、公共工程等)的协调工作;

5.保障现场急救和医疗人员个人安全的措施;

6. 现场恢复

现场恢复是指将事故现场恢复至一相对稳定、安全的基本状态。

应避免现场恢复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并为长期恢复提供指导和建议。

该部分应包括:

1)撤点、撤离和交接程序;

2)宣布应急结束的程序;

3)重新进入和人群返回的程序;

4)现场清理和公共设施的基本恢复;

5)受影响区域的连续检测;

6)事故调查与后果评价。

7.处理和搬运伤员

  伤员有轻微创伤,那么就可以用汽车将其送到医院、医疗中心或相关机构。

  情况严重时,急救应尽力挽救生命,使受伤者病情稳定。

如果医务人员正在赶来的路上,最好尽可能少的人为搬运或移动病人,使他或她感到舒适,注意情况变化,等待医疗人员到来。

专业的医务人员能利用一定的设备较安全的转移病人。

  如果现实情况要求必须移动病人,那应该遵循下面的基本原则,记住这一点,人的身体是很重的,尤其是昏迷的病人可能更重,感觉其体重似乎是正常的二倍。

  组织人力

  尽可能多找人帮忙。

推选最有经验人为领导,由他指挥并制订各个阶段的急救措施,使整个急救活动有条不紊。

  固定伤口

  确保伤口包扎固定,这样在转移伤员时可以减少对伤口的影响。

在进行每一个步骤的急救时都应该加以说明,这样无论是伤者还是救护队员都可以做好准备,别人也可以随时提供帮助。

  利用周围器具

  有许多搬运和移动伤员的方式如消防队员抬,用手臂抬,或用吊篮。

如果周围没有担架,你可以利用椅子、门、大衣、毯子、棉布等物品迅速准备好以备急需。

但首先试一试,确保这此东西能够承受伤员的重量,从而避免发生断裂而造成进一步的伤害。

  防止意外

  在进行任何急救时都应该考虑身边的环境的危险性,这包括你起初对形势的估计和采取必要措施使这些危险因素降到最低,同是也要当心避免自己发生意外。

   交通意外

  要确保行驶的车辆不发生任何危险,并让别人指挥交通,将你的车停在一个能够保护伤员不受来往车辆干扰的地方,打开危险情况闪光信号灯,放置三角形警告信号标志,以预选警告来往车辆。

在黑夜时应来回挥舞火把。

   电 击

  如果你遇到触电的人,切勿冒然去接触伤者,以免殃及自身,正确的方法是切断电源,或用绝缘物体(木头,塑料,厚棉织物)将患者移开,从而使受伤者远离带电体。

如果伤者身处即将发生危险的地方,应立即将他或她移到安全的地方,并让别人报警。

注意其它建筑物可能倒塌的迹象如裂缝或咯吱声。

在有些意外发生时,比如交通事故,伤者可能被甩出很远或正企图爬起来,这时应该问问其它人是不是所有伤者都已经找到了。

   防止意外

  即使在管理最完善的地方,以及那些安全意识最强的人也可能发生意外。

但只要遵从下列原则与注意事项,就会极大的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老人与小孩是最容易发生危险的,所以对他们的生活及活动场所要特别加以关注。

   紧急情况从很小的事件如手指划伤或脚趾碰伤到很大的事故各有不同,从而导致许多受伤者遭受各种威胁生命的情况。

但是有一些基本原则适用于几乎所有的急救,现列举如下。

  任何时候都应尽量理智地思考问题,并保持沉着、冷静,同时行为不要偏激。

有些人无必要地惊恐,大叫或乱跑,不但对伤者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使形势更糟。

   1·全面估计形势。

有多少人受伤?

谁的情况最严重?

与安静或意识吵清的人相比,呻吟的最厉害的人可能是最不需要照顾的。

是否有潜在的威胁,比如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可能?

  2·作出临时诊断。

这表示你应说力对病人的伤情或伤病作出诊断。

有时诊断相当明显比如头部创伤,而有时却不明显比如晕厥或发现某人意识不清。

  3·尽早争取机会寻求帮助或召唤医务人员。

通常最快的方法是给急救中心打电话。

必要时应请旁边者帮忙,而如果周围没有人,你必须在得到帮助前首先采取一些挽救生命的措施。

  4·利用现有器械在有限时间内进行适当的护理和治疗。

所采取的措施从陪伴病人并安慰他到制止大出血各有不同。

要当心病人可能有不止一处的创伤,所以应该道德处理最严重的一处。

  

  明确诊断

  在有些急救中,患者的诊断相当简单,但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却很难作出诊断。

或许你并不在事故现场,或许某人发生了不明原因的疼痛。

  有经验的急救者通常迅速地但有方法地通过四个步骤进行处理,这四个步骤分别是询问受伤史、症状(清醒状态)、急救者注意到的体征和对伤者进行检查。

通过上述这四个步骤你将做出一个合理的诊断,如果还有疑问,先假设出最坏的情况,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对于昏迷病人。

   症状

  症状是指病人的感觉与体会,包括疼痛,麻木,麻痹,失去知觉,眩晕,不适(恶心)和颤抖,抽抖等。

尽量记住这些症状,当医务人员到达时一一告之,如果病人处于昏迷中或无法描述症状时,你就应该根据征象,自己推测病因。

  体征

  体征就是急救者所注意到的伤者的病情特点,是利用自己的感觉——视觉,听觉,嗅觉与触觉感知的。

应该明确伤者处于哪一级反应程度。

检查伤者的呼吸与脉博,观察是否有严惩出血或体液丢失?

与对侧进行比较,观察躯体是否存在肿胀或畸形?

有些体征较明显,但有些必须经过仔细的检查才能发现。

  检查

当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后,立即报告事故所在地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单位应组织人员参加事故抢险、保护现场。

组织有关科室及相关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协助调集抢险人员和抢险物资等,检查各项抢险救灾措施落实情况;配合当地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单位抢险救援、事故调查及善后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附:

各专科急症医院电话如下:

成都市脑外伤抢救中心TEL:

87528446

成都市创伤急救中心TEL:

86639223

成都市华西医大急救中心TEL:

85553327

四川省医院急症室TEL:

8776926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