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第五册基础与课外阅读第一单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77934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第五册基础与课外阅读第一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第五册基础与课外阅读第一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第五册基础与课外阅读第一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第五册基础与课外阅读第一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第五册基础与课外阅读第一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第五册基础与课外阅读第一单元.docx

《初中语文第五册基础与课外阅读第一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第五册基础与课外阅读第一单元.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第五册基础与课外阅读第一单元.docx

初中语文第五册基础与课外阅读第一单元

初中语文第五册基础与课外阅读第一单元

6

 

第五册第一单元检测题

 

一、语言表达(10分)

 

l、下面一段话中有罗索的地方,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有三处必删的地方,把这三处的序号写出。

 

一个人(之所以)①会变坏(的原因)②,(除了受到坏的影响外)③,(更重要的)是他自己(没有把握住自己)⑤(受了坏人的影响)⑥(才逐渐变坏的)⑦;如果这个人(把握住自己)⑧,能抵制(多方面的)⑨(各种)⑩(坏的)⑾影响,(那么)⑿, ,他还会变坏吗?

 ?

    答:

 

2.在下面的句子中,删去多余的词语。

 

他不仅是一个标致美丽的女人,而且还是一个富有同情心有善心有仁心有爱心的女人。

 

答:

 

3、修改下列罗索的字。

 

我的寝室在一座低矮的小楼上,楼下是一条热闹的街道。

白天,我总听见一片吵杂的人声,在窗外荡荡去的,汽车响着鸣鸣的喇叭声,从楼脚下驰过,马车的轮子辘辘地压在地面上,发出沉重的声音,马在嘶鸣,车夫抽起皮鞭,发出一声清脆的回响,把沉重的车轮声和得得的马蹄声赶向远方。

 

答:

 

4.修改下面的电报稿,要求简明地表达原意。

 

事情已办妥,准备回广州,我已购买了13号上午8点从西太原飞往广州的飞机票,当天中午11点钟左右可以到达广州,请公司派一部面包车机场路的机场接我。

总经理余雄。

 

答:

 

、指出下列的句子有哪几种不同的理解。

 

(1)妈妈一再叮嘱,出远门要穿好鞋。

 

答:

 

(2)明天动手术的是陈医生。

 

答:

 

二、阅读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③四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di()港、鲁港地区,24小时时内即已渡过叨万人。

④对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⑤至发电时止,该路3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

⑤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7)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ui()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8)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dang();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9)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10)战犯汤恩伯四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11)汤思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1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13)我东路3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1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1)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军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对日可以渡完。

(1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清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sai(),封锁长江]。

(17)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6.中有四个括号,请根据句的意思、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答:

依次是:

()()()()

 

这是一则消息(或叫新闻),共有17句话。

标题、导语、主体是一则消息通常不可缺少的三部分。

 

7.这则消息的标题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8.导语包括那几句话?

交代了哪些内容?

 

答:

 

9.主体部分包括哪几句话呢?

   答:

 

10、主体部分可以分为哪几层呢?

这几个层次如何紧密衔接的呢?

   答:

 

11主体部分为什么先说中路军,次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呢?

   答:

 

12.句中画线的句子(简称为a句)与下面的句子(简称为b句)相比较,其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b句)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对日下午至22日下午,东路军已战胜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明诸县,封锁长江。

 

答:

 

(二) ①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的敌人的逃路。

②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哪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

③这支部队的先头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冈,阻住敌人。

④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

⑤敌为了逃命,用了32架飞机、10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整个顶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

(6)但是,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冈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

(7)敌人的死尸像谷子似的在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冈流红了。

(8)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

(9)这场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

(10)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

(11)蜂拥上的敌人占领了头,把他们压到脚。

(12)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衣服烧着了。

(13)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

……(14)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扔得满都是。

(1)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拥到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

(16)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占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并裂,徐了一地。

(17)另一个战士,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

(18)在掩埋烈士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拖得那样紧,分部分不开,以致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断了。

……(19)这个连虽然伤亡很大,他们却打死了300多敌人,更重要的,他们使得我们部队的主力赶上,聚歼了敌人。

 

13、这段字记述了松骨峰(书堂站)战斗的经过,故事发生的时间:

___;地点___;人物有:

________;事的起因是:

_______;经过是:

___;结果是:

_____。

 

14.这段字的中心思想是: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第(7)句是写什么的?

第(13)句又是写什么的?

 

答:

 

16、第(③)--(18)句有概括有具体地写烈士遗体的姿势,表现了战士们怎样的品格?

 

答:

 

17、这段字共19句话,可以分几层?

(写序号即可)       答:

 

(三)

 

利春晓是舍身救人的一幕堪称壮烈!

 

1994年4月9日下午,就读于阳江市一中初三(2)班的利春晓与10多位同学到市郊田螺照相留念。

突然,附近的连环水库传一阵阵呼救声。

他们循声望去,只见水面有一个人时浮时沉。

[①利春晓即向出事地点跑去。

同学们紧紧拉住他的手,想跟他商量救人的办法。

“没时间了,救人要紧!

”②利春晓一把甩开同伴的手,沿着水库边飞快地跑了700多米,连衣服都不及脱就扑入水中。

③一米,二米,三米……他奋力游向溺水者。

此刻,同伴们下至齐腰深的水中,将一棵六七米长的小树伸出去,大叫“抓住树,抓住树!

”④利春晓只要回头就可以拉着树安然脱险,但他没有回头,依然奋力向出事地点游去。

]到了!

他一手拖着溺水者,一手划水,艰难地往回游。

不幸,溺水者在本能的挣扎中猛然紧紧地抱住了利春晓,春晓气力不支,他再也划不动了。

随后便慢慢下沉了。

 

利春晓的花季年轮,永远定格在青春亮丽的17岁。

 

利春晓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家庭。

他的父亲经过艰苦创业,现拥有建筑公司、家具厂和鳗鱼养殖厂等企业,拥有自己的小汽车。

利春晓从八九岁起就在富裕的环境中长大。

但是,他的父亲从农村到城市,勤劳俭朴、助人为乐的美德一直没有丢。

家里人的衣食住行与常人并无多大差别,家里购物花钱,也从不大手大脚。

但为公益事业,却从不吝惜。

这些年,他家先后为家乡建设和扶贫捐款超过100万元。

每次做善举时,他的父母都与孩子们一起商量,告诉孩子们:

一个人要有爱心,多为他人、多为公众做事,自己的生活才会充实和有价值。

 

置于这样的家庭,长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春晓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品格。

他是一位品学兼    优的好学生,是一位助人为乐的好少年。

读小学时,他经常帮助家乡的孤寡老人做家务,挑水劈柴,买菜买米。

他曾经有过三次舍已救人的历史:

一次冒着被撞伤的危险,拉住一头奔向小孩们的受惊牛牯;两次跳入水中救起在水中挣扎的一名小孩和一位女同学。

 

18、简要回答段的记叙要素:

 

(l)时间:

________

(2)地点:

_______

 

(3)人物:

________(4)事:

_____

 

19.在段中集中表现作者痛惜少年英雄牺牲的情感的句子是____。

 

20、指出对中划线句子的内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①句:

利春晓有帮助他人的自觉性。

 

B、②句:

利春晓救人果断勇敢。

 

、③句:

利春晓游水动作缓慢。

 

D、④句:

利春晓游水义无反顾。

 

21、第4自然段为什么要写利春晓家庭的不“寻常”呢?

   答:

 

22中追还利春晓以前助人、救人的事迹,与段开头写利春晓的英雄壮举有什么关系?

 ?

 答:

 

三、作

 

23、题目:

学校(或社会、或街坊)见闻一则

 

提示:

我们周围发生很多很多的事,有好有坏有美有丑,可写其中一,反映社会某种现象。

 

答案:

五册一单元

 

一、l、①或②;(6);(9)或(10))三处为必须删改的地方。

2、“标致”与“美丽”是同义词,可删其一;“同情心”“仁心”“爱心”亦为同义词可保留其一。

3、这段字主要写寝室内可以听到各种声音,但作者在描写时给人混乱的感觉。

可作如下的修改:

“……白天,一片吵杂的人声,夹杂着汽车的喇叭声,马车轮子的辘辘声,马蹄的得得声,马的嘶鸣声,还有清脆的皮鞭声。

”(省减了0个字)4、打电报的目的是要求对方接机。

因此可以把多余的信息删去;只需要把自己到达广州的时间告诉对方,并要求对方派车接就行了。

所以电报稿时拟如下:

 13号 11点抵穗派车接余。

、(l)“穿好鞋”可以理解为穿上好的鞋(不要穿烂鞋);亦可以理解为绑好鞋带、垫好鞋垫等。

(2)“开刀的”是指谁?

可以理解为陈医生给病人开刀;亦可以理解为陈医生病了需要开刀。

 

二、

(一)6、依次是:

(荻〕(溃)(当)(塞)7.标题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8、包括开头的两句话。

概述了我军渡江战役胜利成功这一事。

中的“百万”是确数,从消息中对知(3万加3万加30力),它体现了消息的真实性、准确性。

9.包括从第三句话起到尾共17句话。

10.主体部分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1句话(即(3),写我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的地点、渡江人数。

第二层7句话(即 (4)一(10)),写西路军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长我军士气,灭敌人威风。

第三层7句话(即(l)-(7)),写本路军渡江情况。

这三层(l)时间上紧密衔接(20日夜一一一 2l日下午五点一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

(2)渡江部队紧密衔接(中路军一西路军一东路军);(3)内容上紧密衔接(第二层有“和中路军所遇故情一样……”与第一层衔接;第三层有“与西路军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与第二层衔接;第三层有“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与第二层的“汤恩伯21日到芜湖”衔接。

) 11、这是由时间和事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这顺序是按事发生的先后以及各路军进展情况安排的。

12、b句只是交代我军取得了胜利并占领了哪些地区,没有讲敌军的情况和我军取胜的原因。

a句用“整天激战”概述了战斗的艰苦,表现我军的英勇无畏;用“歼灭及击溃“表现敌军的失败之大;““歼灭”指全部被消火,“击溃”指敌军已完全丧失了战斗力;用“占领广大地区”说明并非全部,但大势已成定局,用“控制江阴要塞”表明关键的军事设施已在我掌握之中。

语言具体详细,事实 确凿可信,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二)13、二次战役的时候,书堂站,志愿军战士和逃敌,阻击敌人,敌人拼命争夺,战士用身上的火烧死敌人。

14、赞扬我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赞美我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

 1、(7)句正面写敌人死得多,侧面写出我志愿军战士的英勇、顽强。

(3)直接写我志愿军战士英勇杀敌的情景,赞扬志愿军战士的高贵品质。

 16、赞扬志原军战士的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17、可分为层:

l一4句为一层,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我军任务、战斗开始;-9句为一层,写战斗经过;10--13句话一层,写志愿军战士英勇杀敌;14-18句为一层,写战场上的壮烈情景;19句一层写战斗结果:

我胜敌败。

 

(三)18时间:

1994年4月9日下午 地点:

阳江市连环水库 人物:

利春晓  利春晓的十多位同学 溺水者 事:

利春晓勇敢救溺水者,不幸牺牲 19利春晓的花季年轮,永远定格在青春亮丽的17岁 20第(3)句的分析是错误的 21说明英雄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 22说明利春晓的英雄壮举是有深厚的思想基础的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