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密云区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75360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2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密云区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北京市密云区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北京市密云区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北京市密云区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北京市密云区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密云区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北京市密云区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密云区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密云区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北京市密云区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密云区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三第一次阶段性测试

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Fe-56Cu-64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用品在应用过程中涉及物质氧化性的是()

A.铁红用作颜料

B.84消毒液杀菌

C.纯碱去污

D.洁厕灵除水垢

用品

主要成分

Fe2O3

NaClO

Na2CO3

HCl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详解】A.Fe2O3为红棕色粉末,铁红用作颜料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A不符合题意;

B.NaClO具有强氧化性,84消毒液杀菌利用了其强氧化性,故B符合题意;

C.纯碱去油污,利用了Na2CO3水溶液显碱性的性质,故C不符合题意;

D.洁厕灵除水垢利用了HCl溶液的酸性,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B。

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海轮外壳镶嵌锌块能减缓轮船的腐蚀

B.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C.加热能杀死新型冠状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体积分数)为75%

【答案】B

【解析】

【详解】A.Zn、Fe、海水形成原电池中,Zn比Fe活泼作负极,Fe作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得到保护,该方法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故A正确;

B.燃煤中加入CaO可吸收二氧化硫,减少酸雨的发生,不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故B错误;

C.加热可使蛋白质发生变性,则加热能杀死新型冠状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故C正确;

D.75%的酒精可用于杀菌消毒,杀毒效果好,对人体危害最小,浓度太大易在细胞壁上形成一层膜阻止酒精渗入,浓度太小杀菌效果差,故D正确;

故答案选B。

3.能用离子方程式2H++CO32-=CO2↑+H2O表示的是()

A.NaHSO4和Na2CO3B.H2SO4和BaCO3

C.CH3COOH和Na2CO3D.HCl和NaHCO3

【答案】A

【解析】

【分析】

离子方程式2H++CO32-=CO2↑+H2O说明强酸与可溶性碳酸盐反应,生成的盐也是可溶性的盐,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硫酸氢钠完全电离出氢离子、钠离子、硫酸根离子,两种物质反应实质是氢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其离子方程式为2H++CO32-=CO2↑+H2O,故A正确;

B.碳酸钡为沉淀,不能拆,保留化学式,故B错误;

C.醋酸为弱酸,应保留化学式,故C错误;

D.碳酸氢钠电离出是HCO3−而不是CO32−,故D错误;

故答案选A。

【点睛】本题需要根据离子方程式书写规则来分析解答,注意难溶物、气体、沉淀、弱电解质、单质等物质都要写化学式,为易错点。

4.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氨基(-NH2)含有电子数目为10NA

B.2gH218O中所含中子、电子数目均为NA

C.pH=1的H2SO4溶液10L,含H+的数目为2NA

D.电解精炼铜时,若阳极质量减少64g,则阳极失去的电子数为2NA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氨基是取代基,属于中性原子团,结合微粒计算电子数=1mol×9×NA=9NA,故A错误;

B.H218O的摩尔质量均为20g/mol,2gH218O的物质的量为0.1mol,分子中含有的中子数、电子数均为10个,则0.1mol混合物中含有的中子数、电子数均为NA个,故B正确;

C.pH=1的H2SO4溶液中,由pH=−lgc(H+)=1,H2SO4溶液c(H+)=0.1mol/L,10L溶液n(H+)=1mol,所含H+数目为NA,故C错误;

D.电解法精炼铜,粗铜含有杂质金属,阳极先是锌、铁、、镍失电子,然后才是铜失电子,当阳极质量减少64g时,阳极失去的电子数不是2NA,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5.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Ba2++SO42-=BaSO4↓

B.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2Fe2++H2O2+2H+=2Fe3++2H2O

C.向NaHCO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

HCO3-+OH-=CO32-+H2O

D.向AgCl悬浊液中加入Na2S溶液:

2AgCl+S2-=Ag2S+2Cl-

【答案】A

【解析】

【详解】A.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的离子反应为Cu2++2OH−+Ba2++SO42−=BaSO4↓+Cu(OH)2↓,故A错误;

B.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离子反应为2Fe2++H2O2+2H+=2Fe3++2H2O,故B正确;

C.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HCO3−+OH−=CO32−+H2O,故C正确;

D.向AgCl悬浊液中滴加Na2S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黑色,发生沉淀的转化,反应的离子反应为:

2AgCl+S2−=Ag2S+2Cl−,故D正确;

故答案选A。

6.下列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是()

A.氨气遇到HCl气体后产生白烟

B.品红溶液通入SO2气体后褪色

C.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遇Cl2变蓝

D.在无色火焰上灼烧NaCl火焰呈黄色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氨气遇到HCl气体后生成氯化铵,没有发生化合价的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B.品红溶液通入SO2气体后发生化合反应使溶液的红色褪去,没有发生化合价的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C.Cl2与碘化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I2,I2使淀粉变蓝,故C符合题意;

D.焰色反应与电子的跃迁有关,为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C。

7.已知:

ΔH=-akJ/mol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顺-2-丁烯比反-2-丁烯稳定

B.顺-2-丁烯分子比反-2-丁烯分子能量低

C.高温有利于生成顺-2-丁烯

D.等物质的量的顺-2-丁烯和反-2-丁烯分别与足量氢气反应,放出的热量相等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反应可知是放热反应,顺−2−丁烯能量高于反−2−丁烯的能量,所以反−2−丁烯稳定,故A错误;

B.反应可知是放热反应,顺−2−丁烯能量高于反−2−丁烯的能量,故B错误;

C.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进行,所以平衡逆向进行,有利于生成顺−2−丁烯,故C正确;

D.顺−2−丁烯能量高于反−2−丁烯的能量,等物质的量的顺−2−丁烯和反−2−丁烯分别与足量氢气反应,放出的热量不相等,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8.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NaCl(aq)

Cl2(g)

FeCl2(s)

B.S(s)

SO3(g)

H2SO4(aq)

C.MgCl2(aq)

Mg(OH)2(s)

Mg(s)

D.N2(g)

NH3(g)

NaHCO3(s)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而不是氯化亚铁,所以Cl2(g)

FeCl2(s)转化不能实现,故A错误;

B.硫在氧气中点燃只能生成二氧化硫,而不是三氧化硫,故B错误;

C.氯化镁与石灰乳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镁,所以Mg(OH)2(s)

Mg(s)转化不能实现,故C错误;

D.氨气、二氧化碳和氯化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为侯氏制碱法的反应原理,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二醇和丙三醇互为同系物

B.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

乙醇>苯酚>乙酸乙酯

C.分子式为C7H8O且属于酚类物质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

D.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甲基使苯环变活泼

【答案】B

【解析】

【详解】A.乙二醇含有2个羟基,丙三醇含有3个羟基,结构不同,二者不是同系物,A错误;

B.室温下,乙醇可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乙酸乙酯不溶于水,故在水中的溶解度:

乙醇>苯酚>乙酸乙酯,B正确;

C.分子式为C7H8O且属于酚类物质的同分异构体有邻甲基苯酚、间甲基苯酚和对甲基苯酚共3种,C错误;

D.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被氧化为苯甲酸,说明苯环影响了甲基,使甲基变活泼,D错误;

故答案选B。

10.X、Y、Z为短周期非金属元素,其相关性质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元素

X

Y

Z

单质与H2反应条件

暗处爆炸

光照

高温、高压、催化剂

常温下氢化物水溶液的pH

小于7

小于7

大于7

 

A.Y的含氧酸均为强酸

B.最外层电子数Z>Y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X

D.Y与Z二者氢化物反应的产物含离子键

【答案】D

【解析】

【分析】

X、Y、Z为短周期非金属元素,X单质与氢气在暗处爆炸,得到的氢化物水溶液pH小于7,则X为F元素;Y单质与氢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得到的氢化物水溶液pH小于7,则Y为Cl元素;Z单质与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反应,得到的氢化物水溶液pH大于7,则Z为N元素。

【详解】X、Y、Z为短周期非金属元素,X单质与氢气在暗处爆炸,得到的氢化物水溶液pH小于7,则X为F元素;Y单质与氢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得到的氢化物水溶液pH小于7,则Y为Cl元素;Z单质与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反应,得到的氢化物水溶液pH大于7,则Z为N元素;

A.Y为氯元素,含氧酸中HClO为弱酸,故A错误;

B.Z为N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5,Y为Cl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故最外层电子数Y>Z,故B错误;

C.非金属性F>Cl,故HCl的稳定性比HF弱,故C错误;

D.氯化氢与氨气反应生成的氯化铵中含有离子键,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点睛】本题关键是根据反应条件及氢化物水溶液的pH判断X、Y、Z元素种类,然后根据元素性质进行分析和判断。

11.利用如图实验装置进行相关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a

b

c

实验结论

 

A

浓醋酸

CaCO3

C6H5ONa溶液

酸性:

碳酸>苯酚

B

Br2的苯溶液

铁屑

AgNO3溶液

苯和液溴发生取代反应

C

浓盐酸

酸性KMnO4溶液

碘化钾溶液

氧化性:

Cl2>I2

D

饱和食盐水

电石

酸性KMnO4溶液

乙炔具有还原性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详解】A.浓醋酸具有挥发性,酸性大于苯酚,因此,挥发出的醋酸也能与苯酚钠反应得到苯酚,不能证明碳酸的酸性大于苯酚,故A错误;

B.溴离子与银离子反应生成浅黄色沉淀;由于溴易挥发,挥发出的溴和水反应也能生成氢溴酸,从而影响苯和溴反应生成的溴化氢,所以无法得出相应结论,故B错误;

C.浓盐酸与高锰酸钾反应生成氯气,氯气能置换碘化钾中

碘单质,可比较氧化性,故C正确;

D.电石不纯,与水反应生成乙炔的同时也生成硫化氢、磷化氢等,都可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应先除杂,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12.常温下,向20.00mL0.1000mol·L-1的醋酸溶液中逐滴加入0.1000mol·L-1的NaOH溶液,pH随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滴定过程中,c(Na+)+c(H+)=c(CH3COO-)+c(OH-)

B.pH=5时,c(CH3COO-)>c(Na+)>c(H+)>c(OH-)

C.pH=7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小于20.00mL

D.在滴定过程中,随NaOH溶液滴加c(CH3COO-)持续增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A.反应后的溶液一定满足电荷守恒,根据电荷守恒分析;

B.pH=5时,溶液呈酸性,则c(H+)>c(OH−),结合电荷守恒判断;

C.如果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20.00mL,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醋酸钠,溶液呈碱性,若为中性,则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小于20.00mL;

D.由于CH3COOH的物质的量是定值,故c(CH3COO-)不可能持续增大。

【详解】A.在反应过程中,一定满足电荷守恒:

c(Na+)+c(H+)=c(CH3COO-)+c(OH-),故A正确;

B.pH=5的溶液呈酸性,则c(H+)>c(OH-),根据电荷守恒可知:

c(CH3COO-)>c(Na+),则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为:

c(CH3COO-)>c(Na+)>c(H+)>c(OH-),故B正确;

C.如果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20.00mL,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醋酸钠,溶液呈碱性,若为中性,则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小于20.00mL,故C正确;

D.由于CH3COOH的物质的量是定值,故随NaOH溶液滴加,溶液体积的增大,c(CH3COO-)不可能持续增大,故D错误;

故答案选D

【点睛】本题明确各点对应溶质组成为解答关键,注意应用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及盐的水解原理判断离子浓度的大小。

13.乌洛托品在医药、染料等工业中有广泛应用,其结构式如图所示。

将氨水与甲醛水溶液混合蒸发可制得乌洛托品。

若原料完全反应生成乌洛托品,则氨与甲醛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

1B.2:

1C.2:

3D.3:

2

【答案】C

【解析】

【分析】

将甲醛水溶液与氨水混合蒸发可制得乌洛托品,若原料完全反应生成乌洛托品,每个乌洛托品分子中含有6个C原子、4个N原子,根据C原子、N原子守恒判断氨与甲醛的物质的量之比。

【详解】将甲醛水溶液与氨水混合蒸发可制得乌洛托品,若原料完全反应生成乌洛托品,每个乌洛托品分子中含有6个C原子、4个N原子,每个甲醛分子中含有1个C原子、每个氨气分子中含有1个N原子,根据C原子、N原子守恒知,要形成一个乌洛托品分子需要6个甲醛分子、4个氨气分子,则需要氨气和甲醛分子个数之比=4:

6=2:

3,根据N=nNA知,分子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氨与甲醛的物质的量之比2:

3,故答案选C。

14.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A.由①中的红棕色气体,可推知反应还有氧气产生

B.红棕色气体表明②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C.由③可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和强氧化性

D.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答案】AC

【解析】

【详解】A.由①中的红棕色气体可知,该气体为NO2,由此可以推知:

HNO3中+5价的N降低到+4价,发生还原反应,那么只有氧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到0价,发生氧化反应,产生了氧气,故A正确;

B.浓硝酸与木炭加热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木炭被浓硝酸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浓硝酸被还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气体为红棕色气体,但硝酸化学性质不稳定,见光或受热能分解,也会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故B错误;

C.根据实验③,浓硝酸没有与木炭直接接触,若红棕色气体是硝酸分解生成的,那说明浓硝酸有挥发性,先挥发然后受热分解,若红棕色气体是木炭和浓硝酸反应生成的,也证明浓硝酸有挥发性,其次,无论红棕色气体是浓硝酸直接受热分解得到的,还是与木炭反应生成的,二氧化氮都是还原产物,可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和强氧化性,故C正确;

D.③中红热的木炭在空气中也能生成二氧化碳,所以检测到二氧化碳并不能说明是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故D错误;

故答案选AC。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5题,共58分。

15.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是氮肥工业及制造硝酸的原料。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工业上合成氨

反应N2(g)+3H2(g)

2NH3(g)

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①该反应是_____反应。

(填“放热”或“吸热”)

②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E2会_____。

(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

③若要增大NH3产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

(填字母)

a.升高温度b.增大压强c.不断分离出NH3

(3)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NH3能否被NO2氧化。

①C装置中制取N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

②某同学认为NH3能被NO2氧化,且全部生成无毒物质,预期观察到B装置中红棕色消失。

下表为不同时间下观察到的现象。

时间

1分钟

2分钟

3分钟

现象

红棕色未消失

红棕色未消失

红棕色未消失

 

请分析没有达到预期现象可能的原因(任写两条)_____、_____。

【答案】

(1).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2).放热(3).减小(4).bc(5).Cu+4H++2NO3-=Cu2++2NO2↑+2H2O(6).NO2氧化性较弱,不能将NH3氧化(7).在此条件下,NH3的转化率极低

【解析】

【分析】

(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原理是利用固体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加热反应生成;

(2)①根据图示反应物和生成物能量的相对大小进行判断;

②催化剂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③从化学平衡移动的角度进行分析;

(3)①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根据离子方程式书写规则书写;

②实验过程中,未能观察到C装置中的预期现象,说明二氧化氮反应的量很少,可能是反应速率降低,或者二氧化氮的转化率较低。

【详解】

(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原理是利用固体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加热反应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2)①由图示可知,生成物能量低于反应物的能量,故该反应放热;

②加入催化剂会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导致E2减小;

③a.由图示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NH3产率降低,故不选;

b.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NH3产率增大,可选;

c.不断分离出NH3,会促使反应正向进行,NH3产率增大,故选;

故答案选bc。

(3)①浓硝酸和铜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离子方程式为:

Cu+4H++2NO3-=Cu2++2NO2↑+2H2O;

②造成未能观察到C装置中的预期现象可能原因是:

NO2氧化性较弱,不能将NH3氧化;在此条件下,NH3的转化率极低;反应速率慢;通入的NO2过量等。

16.以高硫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Fe2O3、SiO2,少量FeS2和金属硫酸盐)为原料,生产Al(OH)3并获得Fe3O4的部分工艺流程如图:

(1)焙烧过程均会产生SO2,用于吸收SO2的试剂可以是______。

(2)添加1%CaO和不添加CaO的矿粉焙烧,其硫去除率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已知:

多数金属硫酸盐

分解温度都高于600℃

硫去除率=(1−

)×100%

①500℃焙烧(不添加CaO的矿粉)时,去除的硫元素主要来源于______。

②700℃焙烧时,添加1%CaO的矿粉硫去除率比不添加CaO的矿粉硫去除率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3)向含大量AlO2-的滤液中通入过量CO2,得到Al(OH)3白色沉淀,发生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4)FeS2与滤渣中Fe2O3在缺氧条件下焙烧生成Fe3O4和SO2,理论上1molFeS2完全参与反应生成

Fe3O4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

【答案】

(1).NaOH溶液、Na2SO3溶液

(2).FeS2(3).硫元素转化为CaSO4而留在矿粉中(4).AlO2-+CO2+2H2O=Al(OH)3↓+HCO3-(5).11

【解析】

【分析】

高硫铝土矿生产Al(OH)3并获得Fe3O4,由流程可知,矿粉中通入空气、加入氧化钙焙烧,其中氧化钙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钙,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碱浸其中氧化铝溶解生成偏铝酸钠溶液,过滤得到滤液为偏铝酸钠溶液,焙烧时Fe2O3与FeS2混合后在缺氧条件下焙烧生成Fe3O4和SO2,滤液与足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氢氧化铝,以此来解答。

【详解】

(1)吸收过量SO2可以用NaOH溶液或Na2SO3溶液;

(2)①不添加CaO的矿粉中S元素来源是FeS2和金属硫酸盐,多数金属硫酸盐的分解温度都高于600℃,所以可判断焙烧过程中S元素主要来源是FeS2;

②700℃焙烧时,添加1%CaO的矿粉硫去除率比不添加CaO的矿粉硫去除率低,考虑加入CaO可能使S转化为CaSO4,形成的硫酸盐分解温度较高,所以会导致S的脱除率降低;

(3)向含AlO2-的滤液中通入过量CO2,得到Al(OH)3和HCO3-,离子方程式为AlO2-+CO2+2H2O=Al(OH)3↓+HCO3-

(4)FeS2与滤渣中Fe2O3在缺氧条件下焙烧生成Fe3O4和SO2,设有xmolFe2O3和ymolFeS2完全参加反应,根据电子得失守恒:

2x×(3−

)=2y×5+y×(

−2),解得

=16,所以理论上完全反应消耗的n(FeS2):

n(Fe2O3)=1:

16,若1molFeS2完全参与反应,消耗n(Fe2O3)=16mol,根据铁元素守恒,生成的Fe3O4的物质的量为11mol。

【点睛】本题(4)计算时注意跟据得失电子守恒计算出n(FeS2):

n(Fe2O3),根据元素守恒得出生成的Fe3O4的物质的量。

17.化合物H是一种光电材料中间体。

由芳香化合物A制备H的一种合成路线如图:

已知:

①RCHO+CH3CHO

RCH=CHCHO+H2O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

(2)试剂a是_____。

(3)D结构简式为_____。

(4)由E生成F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G为甲苯的同分异构体,其结构简式为_____。

(6)如图是以环戊烷为原料制备化合物

的流程。

M→N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答案】

(1).醛基

(2).新制的氢氧化铜(3).

(4).

+CH3CH2OH

+H2O(5).

(6).

+NaOH

+NaCl+H2O

【解析】

【分析】

芳香族化合物A与乙醛发生信息①中的反应生成B,A含有醛基,反应中脱去1分子水,由原子守恒可知A的分子式,C9H8O+H2O−C2H4O=C7H6O,故A为

,则B为

,B发生氧化反应、酸化得到C为

,C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得到D为

,D发生消去反应、酸化得到E为

,E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F为

,结合信息②中的加成反应、H的结构简式,可推知G为

【详解】

(1)由分析可知,A的结构简式为:

,所含官能团为醛基;

(2)由分析可知,B为

,B发生氧化反应、酸化得到C为

,可以氧化醛基的试剂为新制的氢氧化铜,故a为新制的氢氧化铜;

(3)由分析可知,D结构简式为

(4)E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F为

,化学方程式为:

+CH3CH2OH

+H2O;

(5)G为甲苯的同分异构体,故分子式为C7H8,结合信息②中的加成反应、H的结构简式,可推知G为

(6)由

可知,N为

,则需要环戊烷通过反应形成碳碳双键,故环戊烷与Cl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M为

,然后

与NaOH醇溶液发生消去反应生成N,化学方程式为:

+NaOH

+NaCl+H2O。

【点睛】本题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