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汉语单音节声调习得偏误声学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75223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佤族汉语单音节声调习得偏误声学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佤族汉语单音节声调习得偏误声学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佤族汉语单音节声调习得偏误声学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佤族汉语单音节声调习得偏误声学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佤族汉语单音节声调习得偏误声学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佤族汉语单音节声调习得偏误声学研究.docx

《佤族汉语单音节声调习得偏误声学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佤族汉语单音节声调习得偏误声学研究.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佤族汉语单音节声调习得偏误声学研究.docx

佤族汉语单音节声调习得偏误声学研究

佤族汉语声调习得偏误声学研究

张鹏

(云南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教育学院,云南昆明650092)

[摘要]本文通过个案研究,运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分析了佤族汉语单字音节声调中的时长、调域、调型和调值偏误,总结了佤族汉语中介语单音节声调的特征及规律,分析和解释了形成偏误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佤族调长调域调值偏误分析

声调是汉语的主要特征,它能起区别词义的重要作用,汉语的声调是佤族学习汉语普通话语音的最大难点。

由于佤语没有声调,佤族在习得汉语普通话声调过程中,较易采用母语语调来代替汉语普通话中的声调,形成声调偏误。

佤族习得普通话声调是一个动态开放的体系,它分阶段分层次地逐步向标准普通话声调过渡,但又有自身区别于普通话声调的阶段性特征,这种中介语声调一般表现为较为规律的声调偏误特征,具体反映为:

“阴平短而促,阳平难上升,上声不会拐,去声较难降”;表现在声学实验中则体现为声调时长、调域、调型和调值变异。

研究佤族普通话中介语单音节声调特征,对于有针对性的声调教学有较好地指导作用。

本文根据中介语偏误理论和对比分析理论,以佤族学生习得普通话单音节四个声调个案分析为例,对其声调进行声学实验分析,探析其语音特征及规律,为语音教学提供声学参考和解释依据。

一、实验说明:

(一)发音人情况

发音人共计22人,2人为普通话水平一级乙等的汉族学生,男女各一名(男:

HM,女:

HF);其余20人为佤族。

本文选取实验中较具代表性的4名佤族学生语音样本做示范分析,其中男女各1名,其汉语学时数达到400小时以上(男:

WM1,女:

WF1),男女各1人汉语学时数达到800小时以上(男:

WM2,女:

WF3)。

(二)发音材料

发音材料从《现代汉语常用字表》[1]中选取了包括普通话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在内的单字音,每个声调各涉及了8个单字,共32个,选择测字考虑了不同的元音作韵母,涉及前低元音、前高元音、后高元音及不同的复韵母。

测字均为学生学过的日常用字,每个测字下面同时也标注了汉语拼音。

发音材料如下:

比水书灯弟纸天师妈衣人菜校

读移对风唱云车尘想以好树北

床女味皮义怕

(三)分析软件

实验将发音人的发音录入计算机,保存为音频WAV文件,采样频率为11025Hz。

实验分析采用SummerinstituteofLinguistics开发的语音分析软件“SpeechAnalyzer”(Version1.06)。

此软件可以切分语音,测量各种语言参数,做出语图,进行语音基频及时长、调域、音高的统计。

(四)实验内容

选取单字音声调曲线的起点、中点和止点作为测试点,测算发音材料单字音的频率值,统计发音人所发单字音的调长、调域和音高,换算调值,描写调型。

(五)实验过程

将发音人的实验语料储存为音频文件,然后用语音分析软件对实验语音进行分析,提取测量音节的基频、时长、音高和调域等数据。

(六)数据的换算

因测试音高频率为测试人的绝对音高频率,为进行标准化对比分析,数据需要换算为相对数据,本文采用石峰对数换算法,以便于采用五度音高标示法进行分析。

具体为把声调曲线的起点、中点、止点的平均频率值换算为对数标度,以发音人的调域作为参照,得出五度音高的相对数值。

[2][p.68]计算公式为:

T=(lgx-lgb)/(lga-lgb)×5

a为调域上限频率,b为调域下限频率,x为测量点频率,T值为x点的五度值参考标度。

这样计算的五度:

0-1.0相当于五度值的1度,1.0-2.0相当于五度值的2度,2.0-3.0相当于五度值的3度,3.0-4.0相当于五度值的4度,4.0-5.0相当于五度值的5度。

[3][p.112]

二、实验分析

(一)调长分析

调长是发音人含声调韵母部分的发音时长,调长是汉语声调的重要特征,一般来看,普通话曲折调调长要比平调长,对比研究调长可以清楚地了解发音人的调长偏误情况。

实验选取各测试字韵母部分声调的曲线长度计算平均值,做出表1:

表1单字音绝对调长平均值的分析(单位:

毫秒)

发音人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HM

600

590

800

250

HF

300

298

515

121

WM1

309

273

109

291

WM2

318

179

199

239

WF1

467

400

600

227

WF2

214

179

186

172

为减少发音人语速习惯和测试心理状态等因素的影响,我们以发音人单字组阴平调为参考值,以它为100%,用其它各声调的绝对调长值和阴平调相比的百分数得出相对调长值,以避免不同发音人各种因素的影响,从相对标准的角度对比分析调长平均值。

[4][p.151]

表2单字音相对调长的分析(单位:

毫秒)

发音人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汉族男学生

HM

100

0.98

1.33

0.42

汉族女学生

HF

100

0.99

1.72

0.40

佤族男学生

WM1

100

0.88

0.35

0.94

WM2

100

0.56

0.63

0.75

佤族女学生

WF1

100

0.86

1.28

0.49

WF2

100

0.84

0.87

0.80

实验表明,汉族学生四个声调调长的顺序为:

上声﹥阴平﹥阳平﹥去声。

这一结果与高玉娟等所做的相关实验研究结果一致。

[5][p.33]佤族学生的四声调长与汉族学生的调长并不符合,具体来看,WM1上声调时长较短,远远小于其阴平调时长,去声调时长接近阴平调时长,阳平调时长小于阴平调时长;WM2上声时长同样小于阴平时长,但比WM1上声时长长,去声时长大于阳平时长,阳平时长和去声时长都小于阴平时长;WF1的四个声调时长接近于汉族学生,但阳平调和上声调时长都略小于中国学生;WF2上声调时长小于阴平调时长,去声时长和其他佤族学生一样,明显高于汉族学生去声时长。

根据实验结果可知,佤族学生四个声调时长顺序为四种类型:

阴平﹥去声﹥阳平﹥上声;阴平﹥去声﹥上声﹥阳平;阴平﹥上声﹥阳平﹥去声;上声﹥阴平﹥阳平﹥去声。

通过对比分析,除WF1声调时长与汉族学生基本一致外,其他三名佤族学生在习得普通话四个声调调长上都存在一些偏误,主要表现在上声曲折调长度不足,去声调长过长,阳平调时长略短,阳平调和上声调的调长差别较小。

根据表2汉族学生和佤族学生的四声相对时长差异绝对值对比,我们可知佤族学生学习汉语普通话四声时长难易度顺序为:

上声﹥阳平﹥去声﹥阴平。

出现以上偏误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没有充分掌握调型、音高与调长之间的关系。

(二)调域分析

调域是发音人音节的音高变化范围,通过对音高的上、下频率极限来衡量[6][p.33],调域直接反映了发音人的性别、年龄、音高特征等特点。

通过实验,统计发音人调域数据如下:

表3发音人单字音声调调域(Hz)

发音人

调类

最高点

最低点

调域

总调域

HM

阴平

180

170

10

110

阳平

180

120

60

上声

160

98

62

去声

200

90

110

HF

阴平

240

220

20

163

阳平

250

160

90

上声

195

120

75

去声

273

110

163

 

WM1

阴平

150

130

20

44

阳平

125

100

25

上声

170

140

30

去声

105

96

9

WM2

阴平

114

100

14

30

阳平

110

104

6

上声

125

110

15

去声

100

95

5

WF1

阴平

255

232

23

70

阳平

272

205

67

上声

245

202

43

去声

246

235

11

WF2

阴平

222

210

12

119

阳平

221

207

14

上声

223

207

16

去声

115

104

11

两位汉族学生四声调域宽窄顺序为:

去声﹥阳平﹥上声﹥阴平。

四名佤族学生的调域情况则不同,WM1与WF2四声调域宽窄表现为上声﹥阳平﹥阴平﹥去声,去声调域太窄降幅不够,阳平调上升不足,上声曲折度不够。

WM2四声调域宽窄表现为上声﹥阴平﹥阳平﹥去声,去声和阳平调域过于狭窄,其降幅和升幅都不足,上声调域较窄曲折度不够。

WF1四声调域宽窄表现为阳平﹥上声﹥阴平﹥去声,去声调域狭窄降幅不够,相对于总调域,阳平调域过宽。

通过分别对比发音人四声最高点和最低点的音频值可见,佤族男性学生的汉语四声总调域要窄于佤族女性学生,这与汉族学生一致,但WM1、WM2、WF1与WF2汉语去声调域的差别较小,从最低5赫兹到最高11赫兹,这说明这四位学生去声习得存在较大问题;此外,四位学生的上声和阳平调域都窄于同性别的汉族学生,这也说明了佤族学生汉语上声、阳平的音高和对应调值不能较好掌握。

(三)调型及调值分析

由于实验中发音人各单字音语图清晰效果各不相同,为了尽量避免声、韵母对声调的影响,利于直观对比,本文在统计分析语图同时,选取了相同的单字组呈现的调型来显示美国学生的声调习得特征,在32个测字中,我们选取了“衣、移、以、义”四声语图为例:

图1:

HM调型图2:

HF调型

图3:

WM1调型图4:

WF1调型

图5:

WF1调型图6:

WF2调型

将声调曲线划分为不同时点,通过对发音人32个测字分组实验计算,以五度值参考标度(T值)计算法运用对数公式计算出测试点的相对调值,发音人单字调主要调值如下:

表4发音人单字音声调主要调值

调类

HM

HF

WM1

WM2

WF1

WF2

阴平

55

55

34

阳平

25

35

121

上声

314

214

454

去声

51

51

11

从以上单字组调型来看,美国学生单字音声调调型和调值与中国人声调调型、调值存在一些不相符的地方。

单字音阴平调方面,中国学生调型均为高平调,美国学生6人调型中,考虑到高平调尾音音高自然下降的影响因素,我们把调值[54]也看为高平调,美国学生高平调读为[55]、[54]调值共有3人,中平调调值为[33]共2人,1人调值为[12]尾音音高上扬,在阴平调发生偏误的3人中尤其是AM3掌握高平调的发音不够理想,音节尾音上扬,究其原因应该是受到了英语语调和未能完全掌握五度音高发音方法的影响。

阳平调方面,中国学生调型基本为中升调,而美国学生调型相比较则差异较大,6人中,调型偏误为曲折调型的3人,1人为中降-低-高升调型,1人为中降-低-中升调型,1人为中高-低降-中高升调型;另外3人阳平调型虽为上升调型,但1人读为中升调音高不足,另外2人读为低升调,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偏误。

上声调方面,中国学生调型为中低-低降-中高升曲折调型,美国学生6人中5人曲折调基本与之相似,读为中-低降-高升曲折调3人,读为中-低降-中升曲折调1人,读为高-低降-中升1人,而AM3虽然知道测试字应读为曲折调上声,但由于在基础学习阶段没有很好掌握不同音高的发音方法,所发的上声曲折调偏误明显,调型偏误为低平-中升曲折调型。

去声调方面,中国学生调型为高降调,美国学生调型也为降调,但6人中,读为高降调只有2人,其余4人调型虽也为降调,但3人调值[43]、[32]、[54]、[53]可知,发音人去声的音高下降数值并不大,调域过窄。

通过以上个案语音偏误数据反映,我们可以得出美国学生习得汉语普通话单字音四声音高调值的难易顺序为:

阳平﹥上声﹥去声﹥阴平,这一实验结果也与教学中美国学生反映出的实际情况相符合。

三、偏误原因分析

美国学生在汉语四声习得过程中,声调问题是一个难点,声调时长、调域、调值较易发生偏误。

实验中6位发音人声调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尤其AM3虽然汉语学时达到了800学时,但是四声仍然出现偏误,分析原因主要如下:

1、母语无音节声调影响。

美国学生在汉语声调学习初级阶段,容易出现大量声调偏误,学生发音自始至终声调如一线,无高低起伏之分。

英语虽然有高低的音调,但无音节声调,它不像汉语那样在每个音节上具有表义和区别功能,这使得学生在四声习得时就不大留意每个音节的不同声调和相对音高的区分,受母语无音节声调影响,声调观念在学生言语思维中较淡薄,所以单字音四声调域较窄也就不难理解了。

2、母语音调习惯影响。

英语存在音调变化,这种音调变化也属于音高频率范围,它的声学性质与声调差不多,但其语言性质却完全不同,音调与声调不是同一概念。

英语音调、音域较窄,使发音人相对音高频差也呈现较小态势。

对美国学生来说,阴平习得最容易,因为阴平调发音起点和终点相对音高频率最小,而阳平、上声、去声相对音高频率较大,美国学生在习得过程中就不易掌握,这也是初级水平学生去声调发音下降不足的主要原因。

在实验分析中,另一个较为突出的情况是学生较容易把阳平调偏误为类似上声调的曲折调,究其原因,学生应该是受到母语发音起始音调下降惯性和音高区分度意识不清的共同影响,开始发音时受母语音调惯性影响,音高下降,然后意识到测试音节应该声调上扬,于是改变发音方法收紧发音器官,调节音高频率,就出现了先降后升的音高轨迹。

3、发音人喉部发音机制影响。

郭桴锦认为从发音学的角度看,声调语言与非声调语言在发音时,其喉部活动机能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同,[6][p.360]声调语言由于每个音节都有高低声调的不同变化,那么每发一个音节时,喉部的各个与发音相关的肌肉群、声带肌便要发生一次迅速的调节活动:

其声带肌要发生一次松紧变化,其声门也要发生开合调节,然而非声调语言却与此不同,尽管有些音节有音调变化,但它的每个音节没有一定的声调。

发音时,喉部发音肌肉群不需要随着每个音节的发音而不断迅速的调节声带肌的变化。

美国学生发音时带有明显的母语习惯,这种习惯有很长久的制约力。

母语的音调发音习惯影响了学生喉部及声带肌的自主调节能力,这是美国学生声调出现较多偏误的主要原因。

3、教材与教学策略影响。

美国大学汉语课程一般为选修课,教学时量有限,以发音学生就读的佛蒙特大学为例,零起点的学生每周听说类汉语课可以选修5课时(50分钟/课时),教材选用“听说类”自编教材,内容涵盖听、说、读、写训练,这种教材在语音方面很好地安排了自然语句节奏教学,强调了声调组合的整体语流输入,但另一方面,教材忽视了学生在基础阶段声调习得需要“感知-理解-内化”循序渐进的过程,缺少了有针对性的声调系统强化练习设计,“万丈高楼平地起”,学生尚未对单音节声调充分理解,基础尚未打牢,直接以声调组合为学习目标,就大大增加了学习难度。

此外,学习材料缺少声调专项知识讲解,缺少有针对性的发音指导和练习,也影响了学生声调的学习。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也缺少对学生循序渐进的发音指导,仅以教材为依托,依靠模仿发音、语段背诵、语音纠错这样一些方法指导发音,虽强调了某一个声调的调型特征,但由于缺乏系统性指导,学生并不能很好掌握发音技能,例如在阳平调的教学中,过分强调了音高的上扬特征,反而诱导学生将阳平调偏误成低升调型,过犹不及。

此外,为了减少初级水平学生语音学习的畏难心理,在教学中,教师采取“宽容”的语音纠错指导方法,只要音节声母、韵母发音正确,声调发不到位也可放过,给学生在初级阶段就奠定了不好的听音、辨音意识和不良的发音习惯,造成了学习干扰,积少成多,小疴变成“顽疾”,形成“化石化”现象。

5、学习策略影响。

汉语有400多个音节,带上声调则会变成1300多个音节,语流中单音节声调组合则又会普遍发生音变,这对于没有声调背景的美国学生来说显得非常复杂。

在学习策略中,学生会遵从实用、简易、就近的原则,一旦发现音高区分度较难,发音会避难就易,在声调系统的内化过程中,他们会就近用母语语调中的平调来替换阴平,用上升语调来替换阳平,用降调来替换去声,用降调和上升调组合来替换上声。

只要交际双方依据语境能畅通交流,发音标准与否他们不会十分重视,这种“得过且过”的学习心理也为声调习得造成了负面影响。

四、教学对策

根据美国学生汉语声调偏误情况,指导学生学好普通话四声主要应该遵循五个原则。

一是理解原则。

发音练习应该建立在发音原理基础上,指导学生加强音高、音长、音域的理性认识,让学生从发音原理上搞清汉语四声不同的音高变化特征和规律。

二是模仿原则。

学生需要在课堂内外反复模仿示范发音,掌握发音要领来学会四个声调,准确发音,给学生的发音练习时数应充足。

三是记忆原则。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汉字,一般不带有拼音注音,为了让学生能准确朗读,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加强记忆,教会学生用正确声调认读音节的方法,例如利用一部分汉字同部首发音相同的原理指导学生认读,指导学生勤查字典,认准读音。

四是循序渐进原则。

汉语声调是语音教学的难点,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考虑到单音节声调和声调组合的复杂性,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在教材和教学环节中嵌入声调专项训练。

五是针对性原则。

教学应对学生声调学习难点强化训练,在语音学习基础阶段,有错必纠,帮助学生打牢声调发音基础。

在具体的声调教学中,教师可以分六个步骤进行:

第一,根据五度标记的图示法或音乐五线谱标音法帮助学生弄清楚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各自的音高变化情况,从理性上指导学生对声调有一个全面认识。

第二,利用图示法指导学生“唱调”,强化普通话“一平,二升,三曲,四降”的特征,指导学生发音。

第三,进行大量有声调音节的听辨练习,强化输入认知,提高辨音和模仿能力。

第四,进行同调字和音节的模仿发音练习,比如阴平调“八、趴、妈、发……”,阳平调“值、迟、时、词……”,上声调“好、老、考、脚……”,去声调“密、腻、力、热、”的发音练习,以巩固四个声调的准确发音。

第五,进行不同声调字的比较练习,比如“买—卖”,“千—钱”、“谁—水”等音节的比较练习,提高学生的发音辨音能力。

第六,强化语流输入,增强以短语和句子为单位的发音练习,一方面打好单音节声调发音基础,一方面强化语流声调组合发音练习,双管齐下,循序渐进,学生的声韵调必然会字正腔圆。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常用字表[S].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1988.1

[2]石峰.天津方言双字组声调分析[A].石峰.语音学探微[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3]石峰.关于声调分析的几个问题[A].石峰,廖荣蓉.语音丛稿[M].北京: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

[4]廖荣蓉.苏州话单字和双字组的音长规律[A].石峰,廖荣蓉.语音丛稿[M].北京: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

[5]高玉娟,李宝贵.韩国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偏误的声学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6,

(1).

[6]郭锦桴.汉语声调语调研究[M].北京: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AnExperimentalStudyontheErrorsMadebyAmerianStudents

inLeaningChineseFourTones

ZHANGPeng

(CollegeofInternationalChineseEducation,YunnanNormalUniversity,

Yunnan,Kunming650092,China)

Abstract:

Thispaper,throughcasesstudiesbyusingthemethodofExperimentalPhonetics,makesananalysisonAmericanstudents’Chineselanguagetonesfromtheperspectiveoftonalduration,range,shapeandpitchvalue.ItpresentstheacousticfeaturesandrulesofAmericanstudents’interlanguageinlearningChinesemandarinfourtonesandexploresthereasonsofAmericanstudents’toneerrors.Intheend,theteachingstrategieshasbeenproposedtosolvetheproblems.

KeyWord:

Americanstudents;duration;tonalrange;tonalshape;pitchvalue;erroranalysis

作者简介:

张鹏(1977—),男,云南保山人,云南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