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友情亲情爱情类典故集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74000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友情亲情爱情类典故集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古代友情亲情爱情类典故集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古代友情亲情爱情类典故集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古代友情亲情爱情类典故集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古代友情亲情爱情类典故集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友情亲情爱情类典故集锦.docx

《中国古代友情亲情爱情类典故集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友情亲情爱情类典故集锦.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友情亲情爱情类典故集锦.docx

中国古代友情亲情爱情类典故集锦

中国古代友情、亲情、爱情类典故集锦

班荆道故

【读音】bānjīngdàogù

【释义】形容老朋友在路上重逢,坐下来共叙旧情。

【故事】出自《左传·襄(xiāng)公二十六年》。

据《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载,春秋时期,楚国的伍参和蔡国的子朝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们的儿子伍举和声子也从小相识,两代世交,结成了深厚的友谊。

公元前547年,楚国公子王子牟(mù)因犯法获罪,逃亡到国外去了。

伍举的妻子是王子牟的女儿。

因此,有人中伤(zhòngshāng)伍举,说王子牟逃跑是伍举送的。

伍举害怕被逮捕(dàibǔ),急急忙忙地只身逃到郑国。

由于郑国一向臣服于楚国,伍举感到不太安全,决定继续北走,到晋国去。

一天拂晓(fúxiǎo),伍举走到新郑郊外,意外地碰见了声子。

两人折(zhé)下路边的荆条铺在地上,相对而坐,还拿出干粮边吃边谈。

伍举把自己的遭遇(zāoyù)告诉了声子。

声子听了,安慰他说:

“这次我也要到晋国去,正好和你同行。

你先暂时在晋国住下来,我一定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你重新回到楚国去!

当时,晋楚两国为了争夺中原地区的霸权,经常发动战争。

为了调解(tiáojiě)晋楚两国的关系,声子被派到晋国去联系诸侯会盟的事务。

声子告别伍举后来到楚国。

令尹(yǐn)子木问他:

“晋国的大夫中人才多不多?

”声子说:

“多得很!

个个才华出众。

楚国是根本比不上的。

”子木又问:

“他们是怎么物色(wùsè)到的?

”“用不着物色,这些人都是从楚国跑过去的。

”子木奇怪地问:

“楚国的人怎么肯为晋国所用呢?

”声子说:

“楚国用刑太滥(làn),有才能的贤人经常无辜(gū)获罪,都逃亡到晋国去了。

比如说伍举吧,他的岳父王子牟犯了法,他也受到了牵连。

如果他假(jiǎ,借的意思)手晋国来报仇,楚国就休想太平了!

”令尹子木听了,心里十分惊慌,马上去请楚康王赦免(shèmiǎn)伍举,并宣布增加他的爵禄(juélù),派人到晋国去接他回来。

伍举终于在声子的帮助下,重新回到了楚国。

后世遂以“班荆道故”、“班荆道旧”、“班荆椒(jiāo)举”等词形容朋友途中相遇,不拘礼节而畅叙旧情。

高山流水

【读音】gāoshānliúshuǐ

【释义】比喻知己或知音难遇。

也比喻乐曲高妙。

【故事】故事出自《列子·汤问》。

春秋时期,晋国有个叫俞(Yú)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yǐng)好学,曾拜高人成连为师,琴技达到了一定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

伯牙的老师成连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Pénglái)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

伯牙举目眺(tiào)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jiàn);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yùyùcōngcōng),如入仙境一般。

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

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

八月十五中秋节,伯牙乘船在江面上欣赏夜景。

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

琴声悠扬,忽听岸上有人叫绝。

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qiáo)夫站在岸边。

他知道此人是自己的知音,立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

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

“真好!

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

”当他弹奏表现汹涌澎湃(péngpài)的波涛时,樵夫又说:

“真好!

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

”伯牙兴奋地说:

“知音!

你真是我的知音。

”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

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然后,他们互相约定,下一年的中秋节,两人再到这里相聚。

第二年八月十五中秋节时,伯牙如期赴会,但却久等子期不到。

于是,伯牙就顺着上次钟子期回家的路去寻找。

半路上,遇到一位老人,他就打听子期的家。

这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位老人正是子期的父亲。

老人告诉伯牙,子期又要砍柴又要读书,再加上家境贫寒,积劳成疾,已经在半月前去世了。

子期去世时担心伯牙会在这里久等,叮嘱(dīngzhǔ)父亲一定要在这一天来通知伯牙。

听到这个消息后,伯牙悲痛欲绝。

他随老人来到子期的坟前,抚琴一曲哀悼(āidào)知己。

弹完曲子,伯牙就在子期的坟前将琴摔(shuāi)碎,并且发誓终生不再抚琴。

自此始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典故。

后来有人称颂其事,筑台纪念,称为古琴台,又名俞伯牙台。

相传位于武汉市汉阳区龟山西麓月湖东畔的古琴台就是俞伯牙遇知音钟子期的纪念见证。

管鲍之交

【读音】GuǎnBàozhījiāo

【释义】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

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力命》: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从前,齐国有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一个叫管仲,另外一个叫鲍叔牙。

年轻的时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

做生意的时候,因为管仲没有钱,所以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拿出来投资的。

可是,当赚(zhuàn)了钱以后,管仲却拿得比鲍叔牙还多。

鲍叔牙的仆人看了就说:

“这个管仲真奇怪,本钱拿得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得比我们主人还多!

”鲍叔牙却对仆人说:

“不可以这么说!

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没有关系的。

有一次,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

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大家就骂管仲说:

“管仲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

”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

“你们误会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他的命去照顾老母亲呀!

”管仲听到之后说:

“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可是鲍叔牙呀!

后来,齐国的国王死掉了,太子诸儿当上了国王(即齐襄公)。

诸儿每天吃喝玩乐不做事。

鲍叔牙预感齐国一定会发生内乱,就带着三王子小白逃到莒(Jǔ)国,管仲则带着二王子纠逃到鲁国。

不久之后,太子诸儿被人杀死,齐国真的发生了内乱。

管仲想杀掉小白,让纠能顺利当上国王,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时候,把箭射偏了,小白没死。

后来,鲍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纠还早回到齐国,小白就当上了齐国的国王(即齐桓公)。

小白当上国王以后,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对小白说:

“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才对呀!

”小白一听:

“管仲要杀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请他来当宰相!

”鲍叔牙却说:

“这不能怪他,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纠才这么做的呀!

”小白听了鲍叔牙的话,请管仲回来当宰相。

管仲回到齐国,当了丞相,而鲍叔牙却甘心做管仲的助手。

在管仲和鲍叔牙的合力治理下,齐国成为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齐桓公成为诸侯王中的霸主。

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已成为中国代代流传的佳话。

在中国,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老牛舐犊

【读音】lǎoniúshìdú

【释义】老牛舔(tiǎn)小牛。

比喻父母疼爱子女。

【故事】出自《后汉书·杨彪传》。

杨修,三国时曹操的主簿(zhǔbù,即秘书),才思敏捷。

有一次,曹操造了一座花园,造好了,曹操前去观看。

看了没说什么,只在园门上写了个“活”字走了。

大家都不理解。

杨修说:

“门内添个活字,是阔字也。

丞相嫌(xián)园门阔了。

”于是将园门改小,又请曹操。

曹操看了大喜,大家说是杨修的主意。

曹操嘴上说好,心里却不舒服。

又一日,塞北送来一盒酥(sū)。

曹操在盒子上写了“一合酥”三字,放在桌上。

杨修见之,取匙(chí)子和大家分着吃了。

曹操问他,杨修说:

“盒子上明明写着一人一口酥,怎敢违背丞相的命令?

”曹操大笑,心里却厌恶(yànwù)起他来。

曹操害怕遭人暗算,常常对左右说:

“我在梦里喜欢杀人。

要是我睡着了,你们不要近前。

”一日半夜,被子落到地上,一侍卫忙上前拾起给曹操盖上。

曹操跳起拔剑把侍卫杀了,又躺在床上睡着了。

一会儿醒来,假装吃惊问道:

“是谁杀了我的侍卫?

”大家把经过告诉了他。

曹操痛哭,把侍卫厚葬了。

大家皆说曹操梦里能杀人。

只有杨修在葬礼上叹道:

“丞相不在梦里,是你在梦里啊!

”曹操听说后更厌恶他了。

曹操的第三子曹植,常常和杨修谈论天下大事,多次谈到深夜。

杨修又为曹植夺太子位写了十几条问题和解答。

曹操问曹植军国大事时,曹植都能对答如流。

曹操遂有偏爱曹植之意。

后来曹操与卞夫人的长子曹丕(pī)把那些问题和解答偷来见曹操。

曹操见了,大怒:

“这家伙敢欺骗我!

”于是想杀杨修。

又一次,曹操作战不利,进不能进,退又怕被人耻笑,正在犹豫不决。

军士进来问夜间号令,曹操见桌上饭碗中有鸡肋(lèi),有感于此说:

“鸡肋!

”命令传下去。

杨修听了,便收拾行装。

有人问他,修曰:

“鸡肋,吃着没有肉,扔了还有味。

现在进不能胜,退又怕人笑话,在这里没有好处,不如早回。

魏王一定要班师了!

不如早作准备,免得临时慌乱。

”于是大家都收拾行装。

曹操闻讯,叫来杨修问他,杨修就将鸡肋的意思说了。

曹操大怒,说:

“你怎敢扰乱军心!

”把杨修杀了。

杨修死时三十四岁。

杨修死后,杨修的老父亲杨彪悲痛万分。

一次曹操碰上他,问:

“老先生为何瘦得这么厉害?

”杨彪说:

“愧无日(dī)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意思是惭愧我没有金日那样的先见之明,终究还怀有老牛舔(tiǎn)小牛(老牛舐犊)那样的爱子之情。

杨彪通过比喻表达了自己想念儿子的悲痛心情。

是汉武帝的大臣,他杀了自己两个行为不端正的儿子,以免产生后患。

)此时杨彪的“老牛舐犊”之说含有对曹操委婉讽刺之意。

破镜重圆

【读音】pòjìngchóngyuán

【释义】比喻夫妻失散或离婚后重新团聚。

【故事】出自唐·韦述《两京新记》卷三。

陈朝太子舍人徐德言的妻子是后主陈叔宝的妹妹乐昌公主陈贞,她才貌极为出色。

徐德言当太子舍人的时候,正赶上陈朝衰败、时局很乱的时期,无法保证国家和个人的安全。

徐德言曾流着泪对妻子说:

“国已危如累卵(lěiluǎn),家安岂能保全,你我分离已成必然。

以你这般容貌与才华,国亡后必然会被掠(lüè)入豪宅之家,我们夫妻长久离散,各居一方,唯有日夜相思,梦中神会。

倘若(tǎngruò)老天有眼,不割断我们今世的这段情缘,你我今后定会有相见之日。

所以我们应当有个信物,以求日后相认重逢。

”说完,徐德言把一枚(méi)铜镜一劈两半,夫妻二人各藏半边。

徐德言又说:

“如果你真的被掠进富豪人家,就在每年的正月十五那天,将你的半片铜镜拿到街市去卖;假若我也幸存人世,那一天就一定会赶到街市,通过铜镜去打问你的消息。

等到陈朝灭亡了,他的妻子乐昌公主果然流落到越公杨素的家里。

杨素对她非常宠爱,还为乐昌公主专门营造了宅院。

然而乐昌公主却终日郁郁寡欢(yùyùguǎhuān),默无一语。

徐德言流离失所,好不容易才来到京城。

他在三年后的正月十五这天到市场上寻找,果然有一个仆人模样(múyàng)的老头出售一片一半的镜子,而且要价非常高,人们都嘲笑他。

徐德言将老人带到自己的住处,给老头吃饭。

吃喝已罢,徐德言向老者讲述三年前破镜的故事,并拿出自己珍藏的另一半铜镜和老头卖的那半面镜子合在一起。

卖镜老人被他们的夫妻深情感动得热泪盈眶(yíngkuàng)。

他答应徐德言,一定要在他们之间传递消息,让他们夫妻早日团圆。

徐德言就着月光题诗一首,托老人带给乐昌公主,诗这样写道:

“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

无复嫦娥(Cháng’é)影,空留明月辉。

乐昌公主看到丈夫题诗,想到与丈夫咫尺天涯(zhǐchǐtiānyá),难以相见,更是大放悲声,终日容颜凄苦,水米不进。

杨素再三盘问,才知道了其中情由,也不由得被他二人的真情深深打动。

他立即派人将徐德言召入府中,决定将妻子还给他,让他夫妻二人团聚,并送给他们许多钱物。

府中上下都为徐陈二人破镜重圆和越国公杨素的宽宏大度、成人之美而感叹不已。

杨素设酒宴为徐德言和陈氏饯行(jiànxíng),陈氏也作了一首诗:

“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

笑啼(tí)俱不敢,方验做人难。

”然后陈氏和徐德言回到江南,白头偕老。

这段佳话被四处传扬,所以就有了破镜重圆的典故,一直流传至今。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读音】qiānlǐsòngémáo,lǐqīngqíngyìzhòng

【释义】比喻礼物虽然微薄,却含有深厚的情谊。

【故事】出自徐渭《路史》。

唐朝贞观年间,西域回纥(Huíhé)国是大唐的藩(fān)国。

一次,回纥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便派使者缅伯(bó)高带了一批珍奇异宝去拜见唐王。

在这批贡物中,最珍贵的要数一只罕见的珍禽——白天鹅。

缅伯高最担心的也是这只白天鹅,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可怎么向回纥国王交代呢?

所以,一路上,他亲自喂水喂食,一刻也不敢怠慢(dàimàn)。

这天,缅伯高来到沔阳河(MiǎnyángHé,在今湖北)边,只见白天鹅伸长脖子,张着嘴巴,吃力地喘息(chuǎnxī)着。

缅伯高心中不忍,便打开笼子,把白天鹅带到水边让它喝了个痛快。

谁知白天鹅喝足了水,引颈(jǐng)一扇翅膀,“扑喇(lā)喇”一声飞上了天!

缅伯高向前一扑,只拔下几根羽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眼睁睁看着它飞得无影无踪。

一时间,缅伯高捧着几根雪白的鹅毛,直愣(lèng)愣地发呆,脑子里来来回回地想着一个问题:

“怎么办?

进贡拿什么去见唐太宗呢?

回去吗?

又怎敢去见回纥国王呢?

”思前想后,缅伯高在想出一通说辞后决定继续东行。

他拿出一块洁白的绸(chóu)子,小心翼(yì)翼地把鹅毛包好,又在绸子上题了一首诗:

“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

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

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

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

”意思是:

“我来向您朝贡,经过了万水千山。

可到了鄱阳湖时天鹅飞走了,我悲痛欲绝。

今天上复天子,请您饶了缅伯高。

再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缅伯高带着珠宝和鹅毛,披星戴月,不辞劳苦,不久就到了长安。

唐太宗接见了缅伯高,缅伯高献上鹅毛。

唐太宗看了那首诗,又听了缅伯高的诉说,非但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缅伯高忠诚老实,不辱使命,就重重地赏赐了他。

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就广为流传开来。

人面桃花

【读音】rénmiàntáohuā

【释义】指女子的容貌与桃花相辉映。

【故事】出自唐·崔护《游城南》诗。

唐朝时有一位到京城应考的读书人叫崔护。

清明节这天,他独自到城南踏青,见到一所庄宅,四周桃花环绕,景色宜人。

适逢口渴,他便叩门求饮。

不—会儿,一美丽姑娘打开了门。

这位姑娘给他端来茶水,然后倚在门外盛开的桃花树枝旁。

但见这位姑娘“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非常漂亮。

崔护被她的美貌打动,主动与她答话,问她芳龄几何,那位少女面颊绯红,低头不语。

俩人就这样一见钟情。

第二年清明节,崔护旧地重游时,却见院墙如故而门已锁闭。

他怅然若失,便在门上题诗一首: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然后就回去了。

隔了十余天,崔护又去她家。

刚到门口,听见院里有一老父的哭声。

崔护打门,那位老父出门问:

“你叫崔护吗?

”答:

“是啊。

”那老父大哭:

“是你杀了我的女儿。

”崔护一听,顿时蒙了,脑子一片空白,不知如何应答。

那老父接着哭述:

“我的女儿是个读过诗书的人,之所以没有嫁人,是因为没有合适的。

自从你去年来了以后,她就跟丢了魂似的,常常恍惚(huǎnghū)若有所失。

前几天,她出门,回来看见门扉上的诗,读完之后就生病了,绝食几天就死了。

我的女儿一直认为可能这辈子再也见不到你了,她认为你是君子。

”老父一边说着,一边拉着崔护的手痛哭流涕。

崔护这时也被感动了,眼眶里泪水盈盈。

崔护走进房内,望着那女子平静地躺在床上,便不能自已地把头贴在她身上恸哭。

崔护喊着:

“我就在你面前,我就在你面前啊。

”喊着喊着,那女子突然睁开双眼,复活了。

原来她只是昏倒而已。

不久后,身体渐渐痊愈的姑娘就和读书人崔护结成了夫妻。

以后,人们便以“人面桃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或用来表达爱恋的情思。

三顾茅庐

【读音】sāngùmáolú

【释义】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故事】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

刘备只得投靠刘表。

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shù),就谎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

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隆中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去拜访诸葛亮。

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

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

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

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

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yāo)走了。

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又一次来到隆中。

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

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

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方略。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

“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

”刘备一听,非常佩服(pèifú),请求他相助。

诸葛亮答应了。

那年诸葛亮才27岁。

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记述这件事时,曾有“先帝不以臣卑鄙(bēibǐ,意为低微而鄙陋),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就用“三顾茅庐”来形容敦请(dūnqǐng)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

四海之内皆兄弟

【读音】sìhǎizhīnèijiēxiōngdì

【释义】世界各国的人民都像兄弟一样。

【故事】出自《论语·颜渊》: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司马牛和子夏是孔子的学生。

有一次司马牛向孔子请教如何做君子。

孔子对他说:

“君子不忧愁,不畏惧。

司马牛问道:

“不忧愁,不畏惧,就叫做君子了吗?

孔子说:

“君子经常反省(fǎnxǐng)自己,所以内心毫无愧疚(kuìjiù),还有什么可忧愁、可畏惧的呢?

司马牛常常为自己没有兄弟而忧愁。

子夏安慰(ānwèi)他说:

“我听说过‘生死由命运来主宰(zǎi),富贵由上天安排。

’”接着又说道: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意思是君子对工作谨慎(jǐnshèn)认真,不出差错;和人交往,态度恭谨(gōngjǐn)而合乎礼节,普天之下到处都是兄弟。

君子何必担忧没有兄弟呢?

“四海”泛指天下即全国。

表示天下的人都像兄弟一样相亲相爱,和睦共处。

此成语常用来形容无论到何处都有人愿意来帮助你。

缇萦救父

【读音】Tíyíngjiùfù

【释义】记述一个弱女救父的故事,教育人们要孝敬父母。

【故事】出自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公元前167年,临淄(zī)地方有个小姑娘名叫淳于缇萦(淳于是姓,缇萦是名)。

她的父亲淳于意,本来是个读书人,因为喜欢医学,经常给人治病,出了名。

后来他做了太仓令,但他不愿意跟做官的来往,也不会拍上司的马屁。

没有多久,辞了职,当起医生来了。

仓公师从阳庆。

阳庆传授(chuánshòu)他黄帝和扁鹊治病方法。

他学了三年,给人治病,能预决病人生死,一经投药,无不立愈,因此远近闻名。

仓公切脉已臻(zhēn)于神乎其技的程度。

如齐侍御史成自述头痛,仓公为他诊脉,诊断为疽(jū)症,其病因内发于肠胃之间,因贪酒所致,五日当肿胀,八日时便呕脓而死。

果然,成于第八天因呕脓而死。

由于求医者众,而仓公又不常在家中,所以,病家常失望而归。

日久,求医者开始愤懑(fènmèn)异常。

怨气积久了,终于酿成祸案。

有一次,有个大商人的妻子生了病,请淳于意医治。

那病人吃了药,病没见好转,过了几天死了。

大商人仗势向官府告了淳于意一状,说是他错治了病。

当地的官吏判他“肉刑”(当时的肉刑有脸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足或右足等),要把他押解到长安去受刑。

淳于意有五个女儿,可没有儿子。

他离开家的时候,望着女儿们叹气,说:

“唉,可惜我没有男孩,遇到急难,一个有用的也没有。

”几个女儿都低着头伤心得直哭,只有最小的女儿缇萦又是悲伤,又是气愤。

她想:

“为什么女儿偏没有用呢?

”她提出要陪父亲一起上长安去,家里人再三劝阻她也没有用。

缇萦到了长安,托人写了一封奏章,到宫门口递给守门的人。

汉文帝接到奏章,知道上书的是个小姑娘,倒很重视。

那奏章上写着:

“我叫缇萦,是太仓令淳于意的小女儿。

我父亲做官的时候,齐地的人都说他是个清官。

这回他犯了罪,被判处肉刑。

我不但为父亲难过,也为所有受肉刑的人伤心。

一个人砍去脚就成了残废;割去了鼻子,不能再安上去,以后就是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

我情愿给官府收为奴婢(bì),替父亲赎(shú)罪,好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汉文帝看了信,十分同情这个小姑娘,又觉得她说得有道理,就召集大臣们,对大臣说:

“犯了罪该受罚,这是没有话说的。

可是受了罚,也该让他重新做人才是。

现在惩办一个犯人,在他脸上刺字或者毁坏他的肢体,这样的刑罚怎么能劝人为善呢。

你们商量一个代替肉刑的办法吧!

大臣们一商议,拟定了一个办法,把肉刑改为打板子。

汉文帝就正式下令废除肉刑。

这样,缇萦就救了她的父亲。

缇萦上书救父的孝行,万古流芳,成为后世孝道的典型。

相见恨晚

【读音】xiāngjiànhènwǎn

【释义】只恨相见得太晚。

形容一见如故,意气极其相投。

【故事】出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汉武帝初年,主父偃饱学多才,游历于诸侯之间,却没有得到任用。

后来他听说大将军卫青爱惜人才,就长途跋涉,来到长安,拜见卫青将军。

卫青很赏识主父偃的才华,多次向汉武帝举荐,可是汉武帝没有理睬。

时间一久,主父偃所带的资财几乎要花光了,大家都开始讨厌他。

远道而来,求官不成,生计都成了问题,这可如何是好?

主父偃心想:

求人举荐不成,那就直接上书皇帝,没准儿会有意外惊喜。

当时,北方匈奴经常侵扰汉朝边境,让汉武帝十分头疼。

于是,主父偃直接上书汉武帝,就匈奴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他抓住要害,切中时弊(bì),力主汉武帝讨伐匈奴。

与他同时上书的还有徐乐、严安二人。

汉武帝看了主父偃的文章,极为欣赏,很快就召见了他们三人,并说:

“公等皆安在?

何相见之晚也!

”意思是说,你们这几个人原来都在哪里来着?

真是相见恨晚呀!

于是,汉武帝拜他们三个人做了郎中。

成语“相见恨晚”由“何相见之晚也”演变而来,形容新结交的朋友十分要好,以彼此认识太晚为憾事。

休戚相关

【读音】xiūqīxiāngguān

【释义】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故事】出自《国语·周语下》。

春秋时期,晋厉公执政时,为了防止王族公子互相争权,制造内乱,就把一部分王族公子派到国外。

其中有一个叫姬(Jī)周的被派到了周朝(在洛阳),为周朝世卿单襄公(Shànxiānggōng)做家臣。

单襄公很欣赏姬周,就像对待贵宾一样地对待他。

有人不解地问单襄公:

“姬周还只是个孩子,你为什么这样器重他呢?

”单襄公说:

“别看姬周的年纪轻,日后却必成大器。

我注意观察过他,他站立的时候稳稳当当,毫无轻浮的举动;看书的时候全神贯注,目不斜视;听人讲话的时候恭恭敬敬,很有礼貌;自己说话时总是忘不了忠孝仁义;待人接物时总是十分友善、和睦。

他自己虽然身在洛阳,可是一听说晋国有什么灾难时就忧心忡忡(yōuxīnchōngchōng),一听说到晋国有什么喜事儿时就非常高兴。

他的心一直跟晋国紧紧地相连,是因为他不忘本呀(原文是:

为晋休戚,不背本也)。

所以我觉得,他将来一定大有前途,很有希望回到晋国去做个好国君。

不久,晋国国内果然发生了内乱,做了七年国君的晋厉公被大臣杀死了。

于是,晋国派人到洛阳来,把姬周接了回去,让他做了晋国的国君,这就是晋悼(dào)公。

晋悼公即位后,招贤纳士,励精图治,使晋国逐渐强大起来。

成语“休戚相关”由“为晋休戚,不背本也”演变而来,形容彼此关系密切,喜忧相关,命运相连。

一饭千金

【读音】yīfànqiānjīn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故事】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帮助汉高祖打下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