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考化学真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07217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高考化学真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福建高考化学真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福建高考化学真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福建高考化学真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福建高考化学真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高考化学真题含答案解析.docx

《福建高考化学真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高考化学真题含答案解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高考化学真题含答案解析.docx

福建高考化学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0福建卷

6.下列关于有机物的正确说法是

A.聚乙烯可发生加成反应B.石油干馏可得到汽油、煤油等

C.淀粉、蛋白质完全水解的产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D.乙酸乙酯、油脂与NaOH溶液反应均有醇生成

【解析】答案:

D

本题考查必修2中有机化学方面有关的知识点,涉及的知识点较细,较广。

目前在“福建必修考有机化学”框架下此题是无奈的设计。

7.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18g18O2中含有NA个氧原子

B.标准状况下,22.4L空气含有NA个单质分子

C.1molCl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为2NA

D.含NA个Na+的Na2O溶解于1L水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

【解析】答案:

A

本题是有关NA的常规考题,选项B设计有点新意,空气这一混合物这样来设问以前没见过。

(2010福建,)8.下列有关化学研究的正确说法是

A.同时改变两个变量来研究反应速率的变化,能更快得出有关规律

B.对于同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的焓变相同

C.依据丁达尔现象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D.从HF、HCl、HBr、HI酸性递增的事

实,推出F、Cl、Br、I的非金属递增的规律

【解析】答案:

B

本题侧重考查反应速率、盖斯定律、分散系、元素周期律等,这题大多是纯文字表述。

A选项“同时改变两个变量来研究反应速率的变化”是有当前“科学探究”的大环境影响,比较新颖,但有许多模拟题有出现,D选项切合一线教学,许多教师在比较HX性质时肯定会补充它们酸性比较,这样对学生头脑中“判断元素非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依据时,是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为判断依据”产生干扰,此项设问甚好!

(2010福建,)9.下列各组物质中,满足下图物质一步转化关系的选项是

选项

X

Y

Z

A.

Na

NaOH

NaHCO3

B.

Cu

CuSO4

Cu(OH)2

C.

C

CO

CO2

D.

Si

SiO2

H2SiO3

【解析】答案:

C

本题涉及常见元素化合物知识考点,涉及的化学方程式知识面也比较广,转化图形式比较新。

但是二氧化碳转化为碳这知识点对有些学生不公平,4Na+3CO2=2Na2CO3+3C这个方程式对老师来说也是比较陌生的。

10.下列关于电解质溶

液的正确判断是

A.在pH=12的溶液中,K+、Cl—、HCO3—、Na+可以常量共存

B.在pH=0的溶液中,Na+、NO3—、SO32—、K+可以常量共存

C.由0.1mol·L—1一元碱BOH溶液的pH=10,可推知BOH溶液存在BOH=B++OH—

D.由0.1mol·L—1一元碱HA溶液的pH=3,可推知NaA溶液存在A—+H2O

HA+OH—

【解析】答案:

D

本题考查有关电解质溶液知识,涉及常见离子

共存、弱电解质溶液的电离和水解。

考查知识点与解题方法都比较常规。

此题提出了“常量共存”而不是“大量共存”,两者有没有区别?

厦门2010届期末考有一试题也是提“常量共存”。

我觉得两者还有一定差别的,但在这一题设问中两者含意可认为一致。

我想查找了“常量共存”究竟浓度是多少,但没找到。

有一个“常量元素是指在有机体内含量占体重0.01%以上的元素”可供参考,或者是不是与分析化学中的“常量分析”有联系。

11.铅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为:

Pb+PbO2+2H2SO4=2PbSO4+2H2O研读右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K闭合时,d电极反应式:

PbSO4+2H2O-2e-=PbO2+4H++SO42-

B.当电路中转移0.2mol电子时,I中消耗的H2SO4为0.2mol

C.K闭合时,II中SO42-向c电极迁移

D.K闭合一段时间后,II可单独作为原电池,d电极为正极

【解析】答案:

C

本题考查电化学(原电池、电解池)的相关知识、。

通过观察杯中Ⅰ中电极是Pb,PbO2,Ⅱ中电极是PbSO4,可知K闭合时Ⅰ为原电池,Ⅱ为

电解池,Ⅱ中发生充电反应,d电极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其反应式为PbSO4+2H2O-2e-=PbO2+4H++SO42-所以A正确。

在上述总反应式中,得失电子总数为2e-,当电路中转移0.2mol电子时,可以计算出Ⅰ中消耗的硫酸的量为0.2mol,所以B对。

K闭合一段时间,也就是充电一段时间后Ⅱ可以作为原电池,由于c表面生成Pb,放电时做电源的负极,d表面生成PbO2,做电源的正极,所以D也正确。

K闭合时d是阳极,阴离子向阳极移动,II中SO42-向d电极迁移所以C错。

此题设计新颖,是选择题中的一个亮点,将两个铅蓄电池串联在一起,一个放电,一个充电,考查电化学知识全面。

有网友提出此题的“情景不够真实”,这点要求可能太高。

12.化合物Bilirubin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下发生分解反应,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右图所示,计算反应4~8min间的平均反应速率和推测反应16min时反应物的浓度,结果应是

   A.2.5umol∙L-1∙min-1和2.0umol∙L-1                        

   B.2.5umol∙L-1∙min-1和2.5umol∙L-1

   C.3.0umol∙L-1∙min-1和3.0umol∙L-1

   D.5.0umol∙L-1∙min-1和3.0umol∙L-1

【解析】答案:

B

本题考查反应速率计算,依据反应速率定义,运用图中数据比较容易计算4~8min间的平均反应速率。

但是要求得反应在16min时的反应物浓度,则要求比较高。

这题第二问是老师争论最多的,化合物Bilirubin是医学上的胆红素,它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下发生分解反应,我们从题意中很难看出这个反应是不是可逆反应。

只能依据图像分析数据,认为0~8min浓度由40umol∙L-1 降到10umol∙L-1   ,8~16min浓度浓度由10umol∙L-1 降到2.5umol∙L-1,这样解答我个人认为有些牵强。

23.(15分)

J、L、M、R、T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J、R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表;J元素最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与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M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J

R

(1)M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元素T在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族。

(2)J和氢组成的化合物分子有6个原子,其结构简式为______。

(3)M和T形成的化合物在潮湿的空气中冒白色烟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L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甲的水溶液显碱性。

①在微电子工业中,甲的水溶液可作刻蚀剂H2O2的清除剂,所发生反应的产物不污染环境,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一定条件下,甲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分解反应(△H>0)并达平衡后,仅改变下表中反应条件x,该平衡体系中随x递增y递减的是_______(选填序号)。

选项

a

b

c

d

x

温度

温度

加入H2的物质的量

加入甲的物质的量

y

甲的物质的量

平衡常数K

甲的转化率

生成物物质的量总和

(5)由J、R形成的液态化合物JR20.2mol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两种气态氧化物,298K时放出热量215k

J。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解析】答案:

(1)

;VⅡA

(2)CH2=CH2

(3)AlCl3+3H2O=Al(OH)3+3HCl↑(或AlCl3+H2O=Al(OH)Cl2+HCl↑其他合理答案)

(4)①2NH3·H2O+3H2O2=N2↑+8H2O或2NH3+3H2O2=N2↑+6H2O②a和c;a或c

(5)CS2(l)+3O2(g)=CO2(g)+2SO2(g) ΔH=-1075kJ/mol

本题是常规元素推断题,结合元素位置,元素性质,元素特性可以很快推出为C,N,Al,S,Cl。

其中N,Cl两种元素要结合下面小题题干才能推出。

这点也是近年来推断题的变化之处。

设计问题进行“拼盘式”考查,一考查化学用语,其中氯化铝在潮湿的空气中冒白色烟雾涉及铝离子的水解,学生根据冒白色烟雾可以推出。

氨气与H2O2反应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学生根据反应的产物不污染环境可以推出产物为氮气,再配平方程式。

二是考查化学平衡移动知识,比较基础。

三是考查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学生可以根据题意可顺利写出来。

建议第(5)小问标准答案改成CS2(l)+3O2(g)=CO2(g)+2SO2(g) ΔH=-1075kJ/mol可能更恰当。

24.硫酸锌可作为食品锌强化剂的原料。

工业上常用菱锌矿生产硫酸锌,菱锌矿的主要成分是ZnCO3,并含少量的Fe2O3、FeCO3MgO、CaO等,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如下:

(1)将菱锌矿研磨成粉的目的是_____。

(2)完成“氧化除铁”步骤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e(OH)2+□____+□_____=□Fe(OH)3+□CI—

(3)针铁矿(Goethite)是以德国诗人歌德(Go

ethe)名字命名的,组成元素是Fe、O和H,化学式量为89,化学式是_______。

(4)根据下表数据,调节“滤液

2”的pH时,理论上可选用的最大区间为______。

Mg(OH)2

Zn(OH)2

MgCO3

CaCO3

开始沉淀的pH

10.4

6.4

沉淀完全的pH

12.4

8.0

开始溶解的pH

10.5

Ksp

5.6×

6.8×

2.8×

(5)工业上从“滤液3”制取MgO过程中,合适的反应物是______(选填序号)。

a.大理石粉b.石灰乳c.纯碱溶液d.烧碱溶液

(6)“滤液4”之后的操作依次为_____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

(7)分析图中数据,菱锌矿粉中ZnCO3的质量分数不低于________。

【解析】答案:

(1)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或增大反应速率或使反应更充分

(2)2Fe(OH)2+ClO-+H2O===2Fe(OH)3+Cl-

(3)FeO(OH)(或其它合理答案)

(4)8.0≤pH<10.4(或其它合理答案)

(5)b或(b和d);d

(6)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或其它合理答案)

(7)125m2/81m1(或其它合理答案)

本题是流行的化工工艺流程题,主要依据流程图中涉及的化学知识、化学原理来设计问题。

(2)小问涉及也是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流程中“氧化除铁”是加入漂白粉,方程式后面产物中又有氯离子,可知氧化剂是ClO—,观察方程式前后可以推出还要加入水分子。

最后配平。

第(4)小问调节“滤液

2”的pH想要产生Zn(OH)2,而不产生Mg(OH)2观察表格数据可以推出pH范围是8.0≤pH<10.4。

第(5)小问从“滤液3”制取MgO过程中,说明要产生Mg(OH)2,溶液的碱性要增强,所以加入石灰乳或烧碱溶液。

第(6)小问觉得设计的不好,考生做化学试题进行应试时都会背“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这几个字,纯属送分。

第(7)小问要计算菱锌矿粉中ZnCO3的质量分数,有点难度,考生经过课改后一碰到计算题就胆怯。

其实此问计算非常简单。

ZnCO3————ZnO

12581

125m2/81m2

ZnCO3的质量分数为125m2/81m1

25.工业上常用铁质容器盛装冷浓酸。

为研究铁质材料与热浓硫酸的反应,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