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生产企业应急处置预案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71883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活性炭生产企业应急处置预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活性炭生产企业应急处置预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活性炭生产企业应急处置预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活性炭生产企业应急处置预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活性炭生产企业应急处置预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活性炭生产企业应急处置预案1.docx

《活性炭生产企业应急处置预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活性炭生产企业应急处置预案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活性炭生产企业应急处置预案1.docx

活性炭生产企业应急处置预案1

活性炭生产企业

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虽然人们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危险有了相当程度的认识,由于作业环境、人为因素的客观存在,或人们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认识不足。

因此,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时有发生。

为了在事故发生后能及时予以控制,并能有效的组织抢险和救援,特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其目的在于:

①采取预防措施使事故控制在局部,消除事故发展和扩大的条件,防止突发性事故、连锁事故发生。

②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有效地控制事故和处理事故。

③尽力减轻事故对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的影响,同时又便于灾后重建,及时恢复生产。

1.2编制依据

制定事故应急预案的依据为:

1.2.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11月1日施行)。

1.2.2《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年1月8日发布)

1.2.3《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2007年6月1日施行)

1.2.4《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2006年11月1日施行)。

1.2.5《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2009年5月1日施行)

1.2.6《河北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2009年5月31日施行)。

1.2.7《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2010年7月19日)

1.2.8《河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冀办发〔2010〕30号)(2010年11月8日)

1.2.9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标准。

1.3适用范围

综合应急预案适用于本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1.4应急工作原则

1.4.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

⑴技术上采取措施,使生产系统具有保障安全的能力。

⑵管理协调,提高人和机械的技术水平,达到自身和操作保障。

⑶事故发生后能够有效控制和及时抢险救援;减轻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又能及时恢复生产。

1.4.2安全第一,以人为本。

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预防和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

充分发挥专业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和人民群众的基础作用,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力量并发挥其作用。

1.4.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在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密切配合,积极正确处置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1.4.4条块结合、属地为主。

事故灾难现场应急处置和指挥以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为主,所属单位是事故应急救援的第一响应者,必须密切配合,负责处理事故,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及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必要时请求上级增援。

1.4.5依靠科学,依法规范。

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

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装备、设施和手段,提高应急处置技术和水平。

依据法律、法规及有关规章、规范、应急管理和救援工作,增强应急处置方案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1.4.6预防为主、平战结合。

做好应对事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工作准备。

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建立联动机制。

将日常管理和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做到常备不懈。

2危险性分析

2.1企业概况

2.2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

2.2.1危险源辨识

根据活性炭企业生产特点,危险源为:

中毒窒息事故、触电事故、机械伤害、高温危害事故。

2.2.2风险分析

⑴中毒窒息事故

1)事故类型:

中毒窒息:

人体吸入一氧化碳造成中毒窒息。

2)危险程度分析:

①事故原因:

产生过程产生有毒气体;人员违反规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

②严重程度:

中毒窒息人员死亡、人身伤害、经济损失等。

③发生的时间性:

事故多发生生产旺季。

④存在部位:

炭化活化炉。

⑵触电事故

1)事故类型

触电事故:

由于短路、绝缘受损造成人身伤害。

2)危险程度分析:

①事故原因:

绝缘老化、临时线路不合理、设备短路等。

②严重程度:

设备损坏或报废、经济损失、轻伤、重伤、死亡事故。

③发生的时间性:

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

④存在部位:

各类机械设备附近。

⑶机械伤害事故

1)事故类型

机械伤害事故:

由于操作不当、机械故障造成人身伤害。

2)危险程度分析:

①事故原因:

职工违章操作、处理机械故障采取安全措施不当等。

②严重程度:

设备损坏或报废、经济损失、轻伤、重伤、死亡事故。

③发生的时间性:

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

存在部位:

各类机械设备操作岗位。

⑷高温危害事故

1)事故类型

高温危害事故:

由于操作不当、高温蒸汽泄漏造成人身伤害。

2)危险程度分析:

①事故原因:

职工违章操作、设备故障等。

②严重程度:

人员伤害,轻伤、重伤、死亡事故。

③发生的时间性:

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

存在部位:

炭化活化炉。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组织体系

应急组织体系:

应急指挥部、3个应急救援小组。

表3-1组织体系成员名单

应急指挥部

总指挥

副总

成员

应急救援小组

序号

组名

组长

职责范围

I

抢险救援组

II

后勤保障组

善后处置组

3.2指挥机构及职责

3.2.1总指挥

发布启动和终止事故应急预案命令,对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全面负责;组织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全体成员立即到位,实施抢险救援工作;求请上级相关部门增援;确保现场人员安全,控制事故扩大及连锁事故发生;救援行动结束后组织善后处置及工作总结。

3.2.2副总指挥

在总指挥的领导下,负责现场应急指挥工作。

协助总指挥组织、指挥、协调各方面关系;检查、落实应急措施实施情况;做好救援人员和其他人员的思想工作,确保应急工作有序进行;应急结束后,协助总指挥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3.2.3抢险救援组

在现场指挥部的指挥下,按制定的应急救援方案及防护措施,确保救护人员和受伤人员安全,实施现场事故抢险救援工作。

并负责将抢险救援进展情况、事故发展和演变趋势等及时反馈现场情况,以便制定相应的救援方案和措施;负责对事故现场险情进行监测监护,为现场救援人员、受伤人员提供险情预报及安全保障;负责灭火消防工作。

3.2.4后勤保障组

主要负责落实现场应急救援物资、资金、供水及生活等方面的保障及保障措施;负责保障交通运输畅通无阻,为处置事故的应急物资、应急资金、应急增援、应急救治、生活等提供可靠保障;负责保障抢险救援现场的电力供应,网电电源终断后,自备电源迅速供电。

3.2.5善后处置组

主要职责,保障通讯畅通无阻,并及时将抢险救援进展情况、事故发展和演变趋势报告给上级相关部门。

做到应急物资、应急资金、应急增援的提前联络和准备;职责根据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及规定,妥善做好事故的善后处理及有关事宜。

4预防与预警

4.1危险源监控

4.1.1中毒窒息事故危险源监控

⑴监控方式方法

1)监控方式:

人员监控。

2)监控方法:

①监控组织:

安全员。

②安全检查:

定期、不定期、巡回安全检查及专业安全检查。

③安全评价:

定期安全评价。

⑵预防措施

1)建立健全炭化活化炉管理制度,并对炭化活化炉进行经常性检查。

2)严格落实炭化活化炉作业有关规定,确保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3)严格按操作规程装、出窑作业,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4.1.2触电事故危险源监控

⑴监控方式方法

1)监控方式:

人员监控。

2)监控方法:

①监控组织:

安全员。

②安全检查:

定期、不定期、巡回安全检查及专业安

全检查。

③安全评价:

定期安全评价。

⑵预防措施

1)建立健全用电管理制度,并对厂内电路、电线、带电设备进行经常性检查。

2)严格落实电工作业有关规定,确保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3)发生供电故障,必须专职人员处理,禁止无证人员处理。

4.1.3机械伤害事故危险源监控

⑴监控方式方法

1)监控方式:

人员监控。

2)监控方法:

①监控组织:

安全员。

②安全检查:

定期、不定期、巡回安全检查及专业安

全检查。

③安全评价:

定期安全评价。

⑵预防措施

1)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考试合格上岗。

2)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和穿戴劳动防护用品,用工具操作的部位,不得用手代替工具操作。

3)机械传动、转动部位加装可靠,防护装置不得任意拆除。

4)机械不得带病运转。

5)检修机械,必须切断电源,挂禁止合闸警示牌。

6)检修完毕,试运转前,对现场进行检查,确认机械部位人员、设备内人员撤离安全的地方,方可试车。

4.1.4高温危害事故危险源监控

⑴监控方式方法

1)监控方式:

人员监控。

2)监控方法:

①监控组织:

安全员。

②安全检查:

定期、不定期、巡回安全检查及专业安

全检查。

③安全评价:

定期安全评价。

⑵预防措施

1)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考试合格上岗。

2)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和穿戴劳动防护用品,用工具操作的部位,不得用手代替工具操作。

3)窑炉、管道不得带病运转。

4.2预警行动

4.2.1事故预警条件

⑴炭化活化炉工作不正常;

⑵电路老化、绝缘老化、临时线路不合理、设备短路等;

⑶职工违章操作、处理机械故障采取安全措施不当等;

⑷窑炉故障、管路老化,高温蒸汽泄漏等。

4.2.2预警方式、方法:

采用电话预警、当面预警或其它方式预警。

4.2.3信息发布程序

⑴事故单位或工作人员发现事故或危险,符合预警条件时,立即报告总指挥。

⑵通过确认、分析,符合预警条件,总指挥利用会议或电话发布预警通报。

⑶应急指挥部应做好各级预警记录,并在预警结束后三天内写出预警行动总结报告,办公室存档备案。

⑷预警解除由应急指挥部批准,总指挥发布。

4.3信息报告与处置

4.3.1信息报告与通知

⑴报警系统:

在各生产作业点设置报警电话,接警统一由厂值班室承担。

情况紧急时,也可立即报告公司值班领导,先期采取现场处置措施,立即报告总指挥。

需要撤离周边作业人员时,以最快方式通知所有人员撤离。

⑵报警内容:

事故发生地点、事故发生时间、事故类型、事故大致经过、伤害人数、现场采取的措施以及需要支援的请求。

⑶报警方式:

采用电话报警,值班设置手机电话24小时开机,号码为。

⑷各应急救援小组成员电话必须保持手机24小时开机,便于扩大应急时联系。

⑸事故发生后公司应急能力不足,需外部增援的,立即报告安全管理部门和上级应急救援组织,请求增援,增援内容:

人力、资金、设备、物资、器材、防护用品等。

4.3.2信息上报

⑴上报单位:

县安监局、县政府。

⑵上报时限:

1小时内上报,电话报告。

⑶上报内容:

事故发生时间、事故发生地点、事故类型、事故经过、伤亡、伤害人数和严重程度、现场采取的措施以及抢险救援进展情况。

⑷信息发布部门:

应急指挥部。

4.3.3信息传递

传递方法:

采用电话传递、网络传递、人员直接传递上级相关部门。

传递程序:

信息报告由应急指挥部总指挥签署,专人报告、通报和信息发布。

5应急响应

5.1响应分级

按照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将各类事故应急响应级别分为两级。

中毒事故:

当炭化活化炉发生事故且造成人员伤亡时,为Ⅰ级响应;当发生事故且未造成人员伤亡时,为∏级响应。

触电事故:

当发生事故且造成人员伤亡时,为Ⅰ级响应;当发生事故且未造成人员伤亡时,为∏级响应。

机械伤害事故:

当发生事故且造成人员伤亡时,为Ⅰ级响应;当发生事故且未造成人员伤亡时,为∏级响应。

高温危害事故:

当发生事故且造成人员伤亡时,为Ⅰ级响应;当发生事故且未造成人员伤亡时,为∏级响应。

5.2响应程序

5.2.1事故发生:

事故单位或发现人立即报告值班室。

5.2.2值班室接到报警:

必须了解掌握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事故类型、严重程度、报告人、伤害人数等基本情况及救援要求等,迅速报告总指挥

5.2.3应急启动:

指挥部接到报警,迅速作出反应,通过险情判断,确定危险程度,启动相应级别应急预案,实施抢险救援行动和控制事故发展。

⑴命令发布:

命令发布由总指挥发布。

⑵I级响应:

矿为应急响应单位,启动应急预案。

①本企业应急指挥部人员在接到通知后立即赶到现场,根据职责,按现场应急处置措施实施应急救援工作。

②总指挥立即将情况报告上级安全管理部门、应急救援组织及相关部门,需要扩大应急时,请求增援。

③现场救援可调集矿内任何部门的物资、药品、车

辆、人员,必要时可临时购买。

调用任何单位的设备、物资、药品、车辆、人员均必须服从,不许受阻。

④增援队伍到位,本企业应急救援人员,必须密切配合,保证应急资金、设备、物资、药品、车辆等后勤保障工作。

⑶II级响应:

本厂为应急响应单位,采取措施处理。

①所属单位成员立即赶到现场,参加现场应急抢险。

②现场应急抢险由采区按现场处置措施具体实施。

③现场救援可调集采区工作人员和应急救援设备、器材、物资,进行抢险救援。

④在应急过程中发生次生、衍生事故或事故扩大化,需要扩大应急时,应急指挥部参与响应。

5.2.4应急恢复:

事故得到控制或处理完毕,指挥中心立即实施应急恢复工作(现场清理、解除警戒、事故调查、善后处置等)。

5.3应急结束

5.4.1应急终止条件

⑴事故现场得到控制,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

作业环境符合安全条件。

⑵遇险人员脱离危险区域,得到急救或送往医院救治;遇难人员得到安置和处置。

⑶现场环境经检验、检测,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⑷具备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条件。

⑸应急救援结束由应急救援指挥部批准。

5.4.2应急救援任务终止和工作总结

⑴事故情况上报事项:

事故伤亡人数、重、轻伤人数、经济损失、参与响应情况、处理措施、经验教训、总结报告。

⑵向事故调查组移交的相关事项:

参与响应情况、救援措施、应急记录、相关图片、图纸、事故原因、后期处置相关事项等。

⑶应急救援结束:

由应急指挥部批准并宣布。

⑷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总结:

由应急指挥部负责。

总结内容:

①写出书面报告;②收集整理所有应急记录、处置方案及措施、文件资料等;③总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实施,应急救援预案保障,查清事故原因,总结经验教训;④评估事故损失及事故应急预案的适用性,并对预案进行修订,编制和完善应急预案;⑤同时制定出事故防范措施。

⑥总结报告上报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⑦总结报告存档备案。

6信息发布

6.1信息发布部门:

由应急救援指挥部发布。

6.2信息发布原则:

⑴遵守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和标准。

⑵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内容详细、及时、准确。

⑶不弄虚作假,不瞒报、谎报、漏报、不报安全事故。

⑷自觉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监督。

6.3信息发布方式

⑴主要通过当地新闻媒体和相关新闻媒体(电台、电视台、报社、网络、信件信函、稿件等)。

⑵与新闻媒体建立通讯联系,密切配合,及时准确向新闻媒体通报事故信息。

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向新闻媒体提供新闻稿件。

7后期处置

根据法律、法规、规定、标准努力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7.1认真及时做好遇难人员亲属的安置抚恤及补偿工作。

7.2做好受伤人员的医疗救治、工伤鉴定工作。

7.3及时支付保险的赔付及补偿。

7.4核算应急救援发生的费用,及时支付应急救援费用、和征用应急物资的补偿。

7.5收集整理事故应急救援记录、图纸、方案、措施等相关资料。

7.6救援队伍认真核实参加应急救援人员、清点救援装备器材及发生的费用。

7.7安抚受伤及受影响人员,保证社会稳定,恢复正常秩序。

7.8现场清理、消毒、灾后重建、尽快消除事故后果和影响。

7.9制定防范措施,加强安全管理,深化安全专项整治。

加大安全投入,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7.10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7.11修订和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定事故防范措施。

7.12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查出事故原因,解决处理办法。

写出总结报告。

8保障措施

8.1通讯与信息保障

8.1.1设置值班室,设置24小时值班电话,设置专人值班,不许空岗。

线路有专人负责检查、修理,保证通讯畅通。

8.1.2应急救援人员联系方式电话联络,电话24小时开机,保证应急时刻及时到位。

8.1.34与新闻媒体、专业应急队伍、医疗单位、相关单位建立通讯联系,签订救护协议。

8.2应急队伍保障

8.2.1组织机构设置:

应急救援指挥部、应急响应中心、6个应急小组。

8.2.2与专业救援队伍签订救护协议。

8.2.3平时加强应急队伍学习、培训和演练,提高队伍素质。

8.2.4保证应急队伍整编,人员变动时,及时调整补充。

8.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为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必须配备应急物资与装备。

其配备的物资与装备如下:

表8-1应急物资与装备

序号

物资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存放地点

保管人

电话

1

铁铣

20

厂部

2

尖镐

5

1

3

手推车

6

100

4

扫帚

20

5

机泵管带

2

6

水桶

12

7

汽车

2

8.4经费保障

8.4.1设立应急资金帐户,实行专款专用,任何人不得善自他用。

特殊情况必须经安委会主任批准。

8.4.2资金使用范围:

应急物资装备购制;应急救援;医疗救护;善后处置;应急物资补偿、应急费用支付、应急演练与培训等。

8.4.3资金数量:

帐面数平时不低于15万元。

8.4.4资金来源:

每年维简费提取10﹪。

8.4.5监督单位:

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全科监督资金的提取和使用。

9培训与演练

9.1培训

9.1.1培训计划:

全员定期培训:

每年不少于两次,时间不少于4个小时。

应急人员定期培训:

每年不少于三次,时间不少于6个小时。

培训内容:

法律、法规、规定、标准、规范、制度和应急预案演练等内容。

9.1.2培训方式:

通过外部安全学习、安全培训;内部安全学习、技能操作、应急演练等。

9.1.3培训要求:

⑴认真尊守法律、法规、规定、标准、规范、安全规章制度。

⑵接受上级安全机构对法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和学习。

⑶企业按安全管理规定组织职工定期、不定期的安全学习和培训。

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

⑷组织职工学习和掌握应急救援知识、自救、互救知识,达到应急时既能统一指挥、密切配合,又能提高应急处置、安全防范、保护自己、保护他人的能力。

⑸从业人员自觉接受安全学习、安全培训和各项安全活动,掌握安全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实现企业控制的安全目标。

9.1.4告知:

安全培训涉及到当地村民参加的,告知村委会通知村民按时参加培训和演练,并安排好相关事宜;涉及到其他部门参加的,请求相关部门参加监督、检查、指导。

9.2演练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发布后,应急指挥部按其应急预案内容,举行应急救援演练,使从业人员熟知和掌握事故应急救援知识。

9.2.1组织机构:

应急指挥部。

9.2.3范围:

影响区域范围。

9.2.4频次:

每年至少举行一次(每年六月份)。

9.2.5规模:

公司全体人员;危险区域居民;村委会;镇政府;医院;安全部门等。

9.2.6内容:

综合预案内容、专项预案内容。

9.2.7方式:

模拟事故方式。

9.2.8总结与评估:

演练完毕后写出总结评估报告,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适用性和存在的问题,便于完善修订应急预案。

演练总结及其他材料安全科存档。

10奖惩

对在应急救援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公司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参加应急救援中受伤、致残和死亡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医疗、抚恤;对不服从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调遣或临阵脱逃、谎报情况的个人给予经济处罚,造成事故扩大或重大事故的依法究责任。

11附则

11.1术语和定义

11.1.1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11.1.2应急准备: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

11.1.3应急响应:

事故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11.1.4应急救援:

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消除、减少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扩大化,最大限度的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或行动。

11.1.5恢复:

事故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后,为使生产、工作、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动。

11.2应急预案备案

应急预案备案:

根据承德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转发《河北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经专家评审后,报市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部门备案。

11.3维护和更新

根据河北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规定,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演练。

在预案执行过程中有与法律、法规、规章不符;工艺技术条件、周边环境发生变化、形成新的危险源的;应急组织体系或职责调整的;应急预案演练评估需要修订的;应急预案管理部门要求修订的;应急预案编制内容与实际不相适应的条款。

应及时予以编制和修订。

修定周期:

每三年至少修定一次,特殊情况每年修定一次。

11.4制定与解释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与解释:

由本企业应急预案编制委员会制定;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11.5应急预案实施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自备案后发布实施。

附件1应急联系电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