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华宁二中届高三第八次适应性月考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61011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4.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华宁二中届高三第八次适应性月考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云南省华宁二中届高三第八次适应性月考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云南省华宁二中届高三第八次适应性月考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云南省华宁二中届高三第八次适应性月考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云南省华宁二中届高三第八次适应性月考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华宁二中届高三第八次适应性月考卷.docx

《云南省华宁二中届高三第八次适应性月考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华宁二中届高三第八次适应性月考卷.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华宁二中届高三第八次适应性月考卷.docx

云南省华宁二中届高三第八次适应性月考卷

云南省华宁二中2018届高三第八次适应性月考卷

高三文综历史部分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分卷I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是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学说第一次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贯彻。

这种机制包括(  )

①各州与中央之间的分权制衡②立法、行政、司法分权制衡

③参众两院对立法权的分权制衡④不同人种间权力分配平衡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1841年,广州三元里民众在抗击英军侵略的檄文中写道:

“汝(英国人)虽有大呢羽毛,非我湖丝,焉能织就?

虽有花边、鬼头,非我纹银、白铅,焉能铸成?

其余各物,皆学我天朝法度。

天朝茶叶大黄各样药品,皆汝狗邦养命之物,我天朝若不发给,尔等性命何在?

”对此分析有误的是(  )

A.体现了三元里民众朴素的爱国情怀

B.反映当时的中国人对英国缺乏了解

C.说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D.夸大了中英贸易中中国的优势地位

3.英文版《南京条约》第十款的直译为:

“中国皇帝陛下同意在所有通商口岸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该则例将公开颁布。

”这一条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

A.使清朝在广州的通商旧制得以延续

B.为中英平等经济交往奠定基础

C.为英国干涉中国关税主权埋下伏笔

D.使中国完全丧失了海关管理权

4.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它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

“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

”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  )

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B.推行农业集体化

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D.实行余粮征集制

5.晚清诗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

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根据当时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海禁“大错”主要指(  )

A.阻碍新的生产方式产生B.助长了盲目自大的思想

C.影响了普通百姓的生活D.阻断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6.有学者认为:

“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

”上述说法最有可能出现于(  )

A.英国光荣革命成功时B.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时

C.世界两极格局确立时D.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时

7.1992年以前,在中国的思想理论界,很多学者把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每一个动向都视作为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

这说明(  )

A.中国理论界缺乏对市场经济的概念界定

B.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面临巨大阻力

C.计划经济体制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D.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教训深刻

8.清朝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包括(  )

①尊重各民族自己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 ②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 

③大事集权,小事放权 ④因地制宜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9.中国有句俗话:

“远亲不如近邻”。

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活动中,最能够体现上述思想的事件是()

A.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B.发起参与亚太经合组织

C.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D.加入世贸组织

10.国民政府统治的某个时期,沿海工厂企业迁移到西南和西北地区,西部工厂数增加。

如图所示。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推动了国民革命在全国的展开

B.目的是改变中国近代工业布局

C.意在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保障了抗日战争所需物品供给

11.一位美国法学家说:

“尽管罗马帝国的人口或许为5千万,但现在有8亿7千万人生活在由罗马法所造就的体系之下。

”这表明(  )

A.罗马法使用范围很广B.罗马法影响范围很广

C.罗马法内容庞杂,成就辉煌D.罗马法征服并控制了世界

12.1793年,几乎全法国的教堂都被关闭或改成了“理性庙”;行政命令各色人等一律以“公民”相称;激进的妇女在菜市、路口巡视,强迫其他妇女一律穿长裤、戴红帽。

这一现象表明(  )

A.传统等级秩序荡然无存B.革命实践与革命理想严重背离

C.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D.大革命后的政局演变趋向平和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37分)

13(25分).1958年我国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到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人民公社。

在此期间,党和政府对农村经济体制不断进行改革调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生产队是人民公社中的基本核算单位。

他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直接组织生产,组织收益的分配。

这种制度定下来以后,至少30年不变。

生产队范围内的土地,都归生产队所有。

生产队集体所有的大牲畜、农具,公社和大队都不能抽调。

生产队有权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进行种植,决定增产措施。

在保证完成国家规定的农副产品交售任务的前提下,生产队经营所得的产品和现金,在全队范围内进行分配。

——摘自《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通过)

材料二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

……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依附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什么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可怕。

在一般地区,集体经济比较稳定,生产有所发展,……就不要搞包产到户。

这些地方领导的主要精力应当放在如何把集体经济进一步加以巩固和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年)

材料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是……联产承包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

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的通知(1983年1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国家调整农村生产关系的政策举措。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调整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有何进展?

据材料二,指出在推广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过程中存在哪些不足?

(3)据材料三,分析中央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图。

综合上述材料,对比改革开放前后农村经济体制的调整,说说你得到的认识。

 

14.(12分)中国传统社会始终面临着中央与地方关系调处的难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之郡国守相丞尉、县令长、侯国相及丞尉虽不能用本地人,但他们的属吏必为本地人。

如(郡)主簿于属吏中最为亲近,犹今之秘书长,功曹总领众曹,群吏进退赏罚皆由之……故其权极重。

——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略》

材料二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

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汉代地方官员任用的特点。

这反映出中央与地方关系如何?

(2)据材料二,指出元朝行省制度在权力运行方面的特征。

 

【历史选修1】15分

15.梭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是调节各阶层的政治权利。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的寡头专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

改革以后,贵族阶级固然还是当政的阶级,然而……从前实际上并无公民权利的平民,现在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了。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

材料二梭伦还必须面对雄心勃勃的新贵———那些人来自平民家族,对所谓“好父亲”集团的世袭贵族垄断特权耿耿于怀。

——[美]波默罗伊等《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

材料三(梭伦)仍然把保卫法律的职责授予阿勒俄琶菊斯议会(长老会议),这个议会仍旧是宪法的监察人,它监督最大多数的和最重要的国家大事,惩处罪人尤其有最高的权力,无论是罚金或是判刑。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为实现“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所采取的措施。

(2)材料二中的“新贵”指的是哪个阶层?

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享和转移的角度,指出梭伦是如何缓释他们的“耿耿于怀”的。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配的角度,说明后世“民主制度的拥护者和反对者都拥戴梭伦为鼻祖”的理由。

 

【历史选修3】15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那场战争貌似一场末日之灾:

开战之初以色列的存亡危在旦夕;随后美苏发生核对抗的风险骤增;阿拉伯国家实施石油禁运,世界经济遭受重创。

由于和以色列关系太紧密,美国被很多欧洲和阿拉伯盟国孤立。

不过,如果放在历史的长镜头下看,1973年战争却是意义重大——为和平打开了大门。

安瓦尔·萨达特大胆的渡河一击替在前几次中东战争中屡遭羞辱的阿拉伯人挽回了一些尊严,以色列人也学会了一点:

阿拉伯对手不会再像1967年战争那样,一开打就往后适窜,因此有必要争取和平。

——《华盛顿邮报》《1973年中东战争的启示》

材料二到20世纪70年代早期,核技术已成为未来高效发电方法的首选,比石油或煤炭更加高效(而且更有利于环保)。

在石油危机的冲击下,欧共体已经开始了大型核能开发项目……

——威廉·恩道尔《石油战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3年战争”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人类应用核能的历史,谈谈你对合理使用核能的认识。

【历史选修4】15分

17.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据《论孔子思想》

材料二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奴隶制,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

——据《略论孔子思想的阶级性》

问题:

(1)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

(2)材料一、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

结论有何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的基本原则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各州与中央之间的分权制衡,确立了联邦制,故①正确;立法、行政、司法分权制衡,确立了三权分立体制,故②正确;参众两院对立法权的分权制衡,也体现了立法机构内部的“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故③正确;1787年联邦宪法保留了黑人奴隶制,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2.【答案】C

【解析】材料是广州三元里民众在抗击英军侵略的檄文,从内容可以体现了三元里民众朴素的爱国情怀,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认为,外国商品所需的原料、养命之物都是中国提供的,反映当时的中国人对英国缺乏了解,夸大了中英贸易中中国的优势地位,故B、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的表现是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分离,传统农业、手工业破产,中国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材料没有体现该信息,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

3.【答案】C

【解析】首先依据材料判断“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对应的是《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一条,接着根据所学,答出这一条的危害是使得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故C项正确;A项、B项未能体现“协定关税”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故A、B项错误;而D项中国完全丧失海关管理权的标志是海关总税务司的设置,故D项错误。

4.【答案】A

【解析】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

说明此领导人是赞成农民出售粮食和其它农产品的行为的,故选A

5.【答案】D

【解析】海禁政策并没有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故A项错误;海禁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一定程度上使国人盲目自大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普通百姓的生活,但材料强调的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主要“大错”是丧失了与国外市场的联系,故B,C项错误,D项正确。

6.【答案】D

【解析】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它们的社会制度随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世界性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故D项正确;英国光荣革命成功时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斗争仍然存在,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时、世界两极格局确立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斗争非常激烈,都不符合题意,故A,B,C项错误。

7.【答案】B

【解析】1992年以前人们对计划与市场没有认识清楚,认为计划是社会主义特有,市场是资本主义特有的,故出现材料的现象,这说明人们的思想还没有转变,反映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面临巨大阻力,故B项正确;中国理论界缺乏对市场经济的概念界定说法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计划经济体制体现出弊端,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与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8.【答案】A

【解析】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清政府创造了一些成功的经验,①②③④均为其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

9.【答案】C

【解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贯彻“远亲不如近邻”的方针,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如2001年倡导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故C项正确;日内瓦会议召开于1954年,早于题目中的时间“新时期(1978年以后)”,故A项错误;中国不是亚太经合组织的发起国,故B项错误;世贸组织属于全球性的经济组织,与题目中的信息“不如近邻”不符,故D项错误。

10.【答案】D

【解析】1924—1927年是国民革命运动时期,图示时间是抗日战争时期,故A项错误;沿海工厂企业迁移到西南和西北地区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战争的破坏,故B项错误;国统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仍然受到官僚资本的压迫,故C项错误;沿海工厂企业得以保存,它们的生产得以继续,保障了抗日战争所需物品供给,故D项正确。

11.【答案】B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罗马法对世界的影响非常大。

世界其他地区只是受到了罗马法和罗马法精神的影响,并非罗马法在世界各地使用,故A、D项说法错误。

题干材料与C项内容没有必然联系,排除。

12.【答案】B

【解析】并非所有的法国的教堂都改成了“理性庙”,因此传统等级秩序荡然无存有些夸大,故A项错误;革命理想是自由平等,但这一现象以激进政治运动的形式粗暴的干涉个人自由平等,故B项正确;这一非理性的做法违背了民主共和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法国大革命后的政局趋势,故D项错误。

13.【答案】

(1)政策:

生产队作为基本核算单位长期不变;主要生产资料归生产队所有;生产队有生产经营和分配的自主权。

原因:

“左”倾错误造成了农村生产力的巨大破坏。

(2)进展:

突破了生产队集中统一的经营方式(或在生产队领导下可实行包产到户);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不足:

只在贫困地区和边远山区推广包产到户;对包产到户等生产责任制的认识仍存在分歧(或包产到户仍受姓“社”姓“资”的束缚)。

(3)意图:

解决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推动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正确发展;促进农业生产向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认识:

经济体制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水平;要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生产队是人民公社中的基本核算单位。

这种制度定下来以后,至少30年不变。

生产队范围内的土地,都归生产队所有。

生产队集体所有的大牲畜、农具,公社和大队都不能抽调。

生产队有权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进行种植,决定增产措施。

生产队经营所得的产品和现金,在全队范围内进行分配”等信息从组织、生产以及分配等角度概括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左倾思想对生产力发展影响的角度回答。

(2)第一小问联系材料一,从材料二中“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的信息来概括作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中“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

……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依附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什么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可怕”的信息来概括答案。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中“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

”的关键信息来概括答案;第二小问属于开放型试题,围绕改革与生产力与人民生活水平相适应的角度思考作答。

14.【答案】

(1)特点:

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命,不用本地人;属吏为本地人。

关系:

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或答地方仍有较大权力)。

(2)特征:

行省拥有部分权力,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

【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汉之郡国守相丞尉、县令长、侯国相及丞尉虽不能用本地人,但他们的属吏必为本地人”来概括;第二小问从郡县制的作用来回答。

(2)根据材料二“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5.【答案】

(1)措施:

废除债务奴隶制,让这部分平民获得人身自由;使他们能够参加公民大会,获得议政的权力;赋予他们选举权(或表决权)。

(2)阶层:

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

缓释途径: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设立四百人会议;部分司法权转移到陪审法庭;最高决策权转移到公民大会和四百人会议。

(3)理由:

拥护者:

梭伦改革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使平民获得参与国家政权的权利(或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反对者:

梭伦改革保留了贵族的一些特权(或贵族政治没有彻底改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1)问中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的寡头专政,改革以后,贵族阶级固然还是当政的阶级,现在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了”并联系梭伦改革的内容从废除债务奴隶制和参加公民大会等措施去分析作答。

(2)中第一小问结合所学从雅典当时出现的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来回答;第二小问从材料三中“监督最大多数的和最重要的国家大事,惩处罪人尤其有最高的权”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围绕梭伦改革措施从确立财产等级制度以及设立四百人会议等角度思考作答。

第(3)问属于历史论述题,回答时围绕材料观点从支持和反对两个视角去分析,“支持者”主要肯定梭伦改革的积极意义,“反对者”主要点明梭伦改革的局限性来思考作答。

16.【答案】

(1)影响:

导致国际局势紧张(美国和其他国家关系紧张);引发了“石油危机”;认识到要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2)认识:

核技术的应用应该以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出发点,防止核能运用于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科学开发和利用核能为人类造福,如核电站的建设和使用;安全使用核能,避免事故发生。

【解析】

(1)结合材料一的内容归纳总结,例如从“开战之初以色列的存亡危在旦夕;随后美苏发生核对抗的风险骤增”和“由于和以色列关系太紧密,美国被很多欧洲和阿拉伯盟国孤立”可以归纳为世界局势紧张;从“阿拉伯国家实施石油禁运,世界经济遭受重创”可以概括为引发了“石油危机”;从材料一的第二段可以概括为要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2)可以通过对核能的用途入手,例如核能用于军事,核能用于经济等,阐述对利用核能的合理认识。

17.【答案】

(1)私人办学;教育及于平民;推出了合理的教学方法。

(2)方法:

阶级分析、一分为二。

结论:

材料一中的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政治上是落后的;材料二的孔子代表地主阶级,政治上是进步的。

(3)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

【解析】第

(1)问注意对孔子贡献的设问仅限于教育领域,而且要多角度认识孔子的教育贡献。

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主要有三:

教育原则,如有教无类的思想;教学方法,如因材施教的观点;和学习方法,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主张。

(2)问和第(3)问实际都涉及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人物评价的基本方法问题。

评价历史人物与评价历史事件是一样,我们应该坚持的原则也是生产力标准,方法是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用阶级分析法和一分为二的辩证观加以评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