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农业服务业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要点.docx
《南京市农业服务业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市农业服务业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要点.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京市农业服务业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要点
南京市农业服务业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
“十一五”时期是推进南京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时期。
农业服务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拓展农业外部功能、提升农业产业地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
从南京市第二次农业普查数据反映出来的情况看,南京市农业服务业已初具规模,农业经营户的农业服务业经营收入也显示出良好的发展趋势。
在农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农业服务业已经成为吸引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要行业之一。
但此次农业普查也反映出,南京市的农业服务业仍处在发展初期,农业经营户的主要生产经营活动仍然主要集中在种植业上,农业服务业所占比重较低,而在农业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中,也以农业种植业的服务业为主要经营项目,效益水平相对不高。
在当前形势下,正确把握现代农业服务业的本质内涵,科学理解现代农业服务业的重大意义,辩证分析现代农业服务业的发展状况,健全完善现代农业服务业的保障措施,对促进南京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1、现代农业服务业的内涵丰富
农业服务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不仅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它有着丰富的内涵,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良种服务——为广大农民提供粮食、畜禽、水产、苗木等优质高效种子种苗;
二是农资服务——为广大农民提供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物资服务,保证农民用上放心农资;
三是农技服务——发展以农业科研院所、农业企业、农业专业性服务组织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农技服务体系,为广大农民提供高效适用种养模式和技术;
四是培训服务——培育新型农民,拓展农民增收致富道路;
五是信息服务——为广大农民及时提供党和政府的各项富农政策、市场行情及先进高效种养技术等急需的信息服务;
六是流通服务——通过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超市等物流载体,为广大农民及时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交流平台和服务;
七是休闲服务——满足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娱乐和体验农耕文化需求,促进农民增收;
八是保险服务——对农民的种养产品实施政策性及商业性保险,减轻农民在灾害面前的经济损失,增强农业应对各种灾害的能力。
2、南京市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业的重要意义
当前,南京农业正处于“三个下降”——农业用地面积下降、农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下降、农民收入来自农业收入的比重下降的新阶段,以及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历史关头,如何建设现代农业,切实增强农业对经济社会的贡献能力,做到在减中求增、降中求升、弱中求强,是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重要任务。
现代农业服务业是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而,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业是适应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十五”以来,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但历史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特征仍然明显,农业和农村建设步伐相对滞后。
现代农业服务业正是顺应新时期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从南京市农业发展的实际出发,创新农业发展手段的新兴产业,不但有利于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也有益于加快推进南京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益于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业是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农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
在这种情况下,要突破农业资源约束瓶颈,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就必须充分挖掘农产品加工业、创汇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农产品流通业、农林牧渔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潜力,使其在继续提供人民生活需要的农产品的基础上,不断丰富现代农业内容,拓展现代农业功能,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上的产出率,提升整个农业产业的经济效益,实现有限资源空间条件下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业是促进农民增收、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
随着农业可用耕地的日渐减少,农村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这不但给农村的安全稳定带来了一定的隐患,也严重地制约着农民增收致富。
在这种情况下,积极拓展农业的外部功能,加快发展农林牧渔服务、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农产品物流和农业保险等现代农业服务业,不但可以将农村富余、闲置的劳动力吸引过来,拓宽这部分人的收入渠道,大幅度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还可以突破传统农业市场化水平低、产销环节不畅通、城乡界限明显等局限性,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走向一体化,农业与工业、商业、金融、科技等不同领域相互融合,从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
第四,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业是突破传统认识制约,进一步重视农业、加强农业的现实需要。
南京市已进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历史阶段,在经济总量中农业所占比重日益减少,社会的关注度逐步降低,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对农业的片面认识,割裂了农业与其他产业的有机联系,忽视了农业在自身建设的同时,对增强城市功能、提高经济承载能力上的重要支撑和促进作用。
因此,切实发展农业服务业,把农业高度融入到二、三产业中,切实挖掘农业的巨大发展空间和增产增效潜力,才能扭转人们的片面认识,才能使社会各界更加准确、深入、全面地分析农业、重视农业、支持农业,牢固树立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发展基础产业的理念。
二、从第二次农业普查结果看南京市农业服务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南京市在积极发展传统种养业,抓好增收致富的基础上,围绕农业外部功能的拓展,积极推进以农林牧渔服务业、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农产品流通业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农业服务业的发展,有力地加快了现代农业的建设进程,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本文立足南京市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对南京市农业服务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1、南京市农林牧渔服务业综合情况分析
南京市是比较早地发展农林牧渔综合服务业的地区之一,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肥药供应、农机作业、病虫草害和动植物疫病防治、技能培训、信息发布、产品销售等多项服务体系,有效提高了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为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和农业基本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虽然第二次农业普查方案无法涵概所有的信息,但在南京市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中仍对农业服务业的相关信息进行了普查登记,从中可以反映出南京市农业服务业的基本趋势和发展水平,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在农业经营户主要生产经营活动结构中农业服务业所占比重较低。
在“农村住户基本情况”普查项目中,关于“农村住户主要经营哪种农业行业”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632户主要经营的是农林牧渔服务业,占农业生产经营户的比重仅为0.5%。
二是农业经营户的农业服务业经营收入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
在“农村住户农业生产经营情况”普查项目中,关于“农村住户提供农林牧渔服务业的总收入”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市农村住户包括农机作业、灌溉、病虫害防治、育苗、林木嫁接、兽医、良种繁殖、水产良种等多项农林牧渔服务业的总收入达到了1.84亿元,就其相对规模而言,已有较大提高。
分析当年农业经营户的各项收入结构,结果显示,2006年全年农业经营户的种植业产品销售收入最高,为19.18亿元,农业服务业的收入最少,只有种植业收入的十分之一不到,但对照从事农业服务业的农户0.5%的比重来看,南京市农户经营农业服务业收入却已经占到农业生产经营总收入的3.1%,收入比重与从业户比重相比,提高了2.6个百分点,表明从事农业服务业的收益相对较高。
三是在从事农业服务业的农业单位中以种植业服务业为最多。
南京市农业生产经营单位中的农业服务业内部结构呈现出以种植业服务业为主的特征,依次为畜牧业服务业、渔业服务业和林业服务业。
这一特征可以从两个方面反映出来:
一是农业法人单位经营的主要农业类别中以种植业服务业为主,二是种植业服务业收入占据农业服务业总收入的主要地位。
在“农业法人单位基本情况”普查项目中,关于“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经营的主要农业类别”的调查,结果显示,有568家单位经营农林牧渔服务业,占全部单位总数的43.5%;在这568家经营农业服务业的法人单位的经营结构中,大多数的单位主要经营种植业服务业,说明在南京市的农村中,由于种植业是农户的主要经营项目,而为之配套发展的种植业服务业也成为了农业服务业的主营项目。
另一方面,种植业服务业的收入占据了农业法人单位总收入的主要份额。
在“农业法人单位基本情况”普查项目中,关于“农业经营单位2006年全年经营收入”的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农业经营单位全年经营收入是18.7亿元,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经营收入是3.2亿元,占到总量的17.1%。
而在农林牧渔服务业全年经营收入中,种植业服务业收入则占据主要地位,达到1.26亿元,占农林牧渔服务业全年经营收入的比重是39.3%。
四是在农业生产经营单位中农业服务业成为就业的主要行业之一。
在“农业法人单位基本情况”普查项目中,关于“农业法人单位年末从业人员分组情况”的调查,能够反映出南京市农业服务业发展水平,这一项调查的结果显示,2006年末,南京市农业法人单位的从业人员共有20478人,其中种植业从业人员是7812人,占38.1%;林业从业人员是4516人,占22.1%;畜牧业从业人员是1718人,占8.4%;渔业从业人员是2167人,占10.6%;而农林牧渔服务业从业人员是4135人,占20.2%。
可以看出,农林牧渔服务业从业人员已经排在种植业、林业之后占据第三位,在南京市农业法人单位中,农林牧渔服务业已经成为吸引就业的主要行业之一了。
2、南京市农业服务业分业态发展情况分析
(1)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具有一定规模
南京市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结果显示,在南京市农村现在已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69家,其中实体型组织96家,这其中涵盖了种植业、养殖业、水产业等关键行业,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类型和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有力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
目前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表现多样性态势:
有农民自主兴办的、有龙头企业引导办的、有运销大户领头办的、也有农口服务机构牵头兴办的,还有是业外人士投资的。
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资连锁经营、农技服务等农业服务业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南京市农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在发展上还存在许多不足:
总体规模偏小、发展不平衡、组织管理不够规范、经济实力不足、科技含量不高、利益连接不够紧密、成员盈余受益水平较低、服务领域不宽等。
农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较多还是停留在生产领域,流通领域则涉及较少,专业主管部门扶植的办法还不多,力度还不大,等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南京市农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快速发展,亟待解决。
因此,从扶持农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入手,通过产业化和合作制的紧密融合,南京市完全有可能、也有条件尝试并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现代农业服务业发展道路。
(2)农产品现代流通业发展初见成效
农产品现代物流是农业现代服务业的重点,南京市的农产品现代流通的发展初见成效,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农村市场建设全面推进。
南京市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显示,截止2006年末,在南京市农村,共有219个综合性市场,121个专业市场,其中农产品专业市场74个,包括4个专业粮油市场、54个蔬菜专业市场和2个水果专业市场。
南京市农村87.2%的镇街有综合市场,43.2%的镇街有专业市场,30.2%的镇街有农产品专业市场,年交易额超过1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专业市场有19个。
二是商品零售“农改超”步伐加快。
结合农村各镇街的实际情况,探索多种形式的“农改超”和“农加超”,走农贸市场超市化之路。
南京市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显示,截止2006年末,在南京市农村有2432家超市和百货商店,其中规模较大,年销售额达到100万元以上的有708家,占总数的29.1%。
三是农产品现代流通业态稳步发展。
农产品现代流通业态,就是要推广“衔接基地、连锁配送、全程控制、保险承诺”的模式,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直销配送、电子商务、拍卖交易等现代流通业态,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到城市开办农产品超市或专卖店,引导和鼓励连锁经营企业直接从产地采购,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长期的产销联盟,提高农产品在超市、便利店、专卖店等新型零售业态中的经营比重。
南京市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上显示,2006年末在南京市878个村级组织中,有755个已经开始通过“公司加农户”的方式生产、销售农业产品,农产品现代流通业态的普及率已经达到了85.9%。
(3)新型农技服务还有待进一步扩大范围
南京市农业科技资源丰富,院校机构科研实力强大,发展农业技术服务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据南京市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显示,2006年末,南京市农村有农业技术证书的农业技术人员共计4227人,其中,在农业生产经营单位中从业的2739人,占64.8%。
按职称分,高、中、初级农业技术人员分别为201人、994人和3032人。
将全市有农业技术证书的农业技术人员与当年的全部农业从业人员总数相比(2006年末,全市共有农业从业人员47.03万人),农业技术人员占当年农业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是0.9%,这说明南京市农业技术人员的相对规模还是比较小的。
南京市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还显示,2006年全年有755个村级组织举办过农业技术讲座,占全部村级组织的85.9%,表明南京市农业技术服务覆盖面较高,但是,仍存在空白点。
(4)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潜力巨大
南京市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基础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山水紧依的独特自然风光和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
2006年南京市郊县休闲农业吸引观光市民约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9亿元。
南京市将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建设16个郊野公园,总面积约10万亩,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也将面临更大的市场机遇和发展空间。
南京市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显示,2006年南京市农村中有正规营业执照、开展旅游接待服务的居民户数只有130户,很显然,这一规模与南京市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潜力是不相适应的,需要进一步发展和扩大。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南京市的现代农业服务业具有一定的规模,但是还处于发展初期,存在总量偏少,规模偏小,档次偏低的不足,在内容和形式上还存在着明显雷同,特色不鲜明等现象。
这些问题暴露出经营者对现代农业服务业认识还不够深入,思路还不够拓展,规划还不够到位,各地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平衡。
因此,南京市现代农业服务业的发展,还需要加大力度,突破发展“瓶颈”,加快推进步伐。
三、围绕高效农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农业服务业的途径
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是高效,其具体要求是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把高效农业规模化作为第一工程,着力构建五大体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一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高效外向型农业发展;二是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农业科技、农业信息、农民培训、农资供应、金融保险等社会化服务水平,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保障;三是构建现代农业组织体系,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四是构建现代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增强农业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五是构建现代农业执法体系,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业,关系着南京市现代高效农业的建设成效,关系着农业产业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益。
因此,必须准确把握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正确引导。
南京市的农业服务业发展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农业跨越式发展总要求,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宗旨,以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为方向,以经济、社会、区域转型发展为契机,通过规划引导、产业集聚、科技创新、招商推动、人才支撑、政策扶持,大力培育农业新兴服务业,全面提升农业传统服务业水平,形成现代农业服务业发展的新格局,为全市农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注入新动力。
南京市现代农业服务业要加快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服务、农产品流通、现代农产品营销、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农业和农村经济信息、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农业观光旅游等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现代农业服务业体系,力争用较短的时间,建成一批较大规模、较高水平、较广影响的农业技术中心、农业特色批发市场和农业观光休闲基地,在不增加农业用地面积的情况下,再造一个现代化的新式农业。
在重点发展领域问题上,应该从南京市农业发展实际出发,着眼于发挥现有比较优势和创造新的竞争优势,选择市场需求旺、基础条件好、增长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服务领域和优势项目重点突破。
有鉴于此,提出以下具体对策建议:
一是切实做强农产品物流。
在巩固和运转好现有农产品流通企业的基础上,以加快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发展新型流通业态、促进“农改超”等为重点,进一步做大做强具有高效集散能力的中心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积极发展农产品连锁配送、专营直销等现代物流,大力构建产地与销地、专业与综合、批发与零售、传统与新型相结合的新型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积极推介特色优势农产品,发展订单农业,提高本地农产品在超市、便利店、专卖店等新型零售业态中的经营比重;继续鼓励发展农业行业协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鼓励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到城市开办农产品超市或专卖店,对新办从事农产品流通的组织、企业和个人以及政府认定的重点农副产品市场实行税收减免,不断提高农民营销能力和参与流通领域利润分配的份额,逐步构建适应消费增长需求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型农产品流通体系。
二是认真做好新型农技服务。
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在以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为主导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和扶持经营性农技服务。
努力探索农业技术推广新机制和新办法,对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实行招投标制度和首席专家制,鼓励各级农技推广组织、人员及有关企业公平参与项目申报。
三是加大农业信息服务。
认真实施全市农业信息服务工程,加快建设以传统传媒与电子网络相结合的现代农业信息化体系,为广大农民及时提供各项富农政策、市场供求信息、先进高效种养模式、网上农博会等信息服务,大力实施“农业上网”工程,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种养大户等各类市场竞争主体发展农业电子商务,促进农产品流通与销售。
四是挖掘潜力加快农业观光旅游发展。
以满足城市居民回归自然、休闲娱乐和体验农耕文化的需求为导向,突出文化、生态、科教和载体功能,开发和完善一批农业观光休闲区,规划和建设一批生态休闲度假区,完善和发展一批农业科技主题园区,宣传和举办一批农事节庆、节会等。
五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管理。
围绕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化体系、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和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鼓励符合资质条件的各类企业、行业协会和技术人员等开展检验检测、“三品”(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和标准化技术推广服务,促进南京农业在农产品生产、等级划分、加工包装、贮藏运输等方面不断提高质量和效益水平。
六是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
大力宣传和积极引导农民参与水稻、苗木、生猪、水产和家禽养殖这五个市级重点农业险种,加大财政补贴的力度,完善农业风险保障专项补助资金,减少自然风险对农民造成的损失。
南京市第二次农业普查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