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的性质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58705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1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铝的性质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铝的性质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铝的性质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铝的性质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铝的性质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铝的性质教学设计.docx

《铝的性质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铝的性质教学设计.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铝的性质教学设计.docx

铝的性质教学设计

铝的性质教学设计

内容选自何处

一、教学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

“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显然,在这种场合,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等四要素与传统教学相比,各自有完全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间有完全不同的关系。

但是这些作用与关系也是非常清楚、非常明确的,因而成为教学活动进程的另外一种稳定结构形式,即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设计的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江苏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中专题二“从矿物到基础材料”第一单元“从铝土矿到铝合金”第三课时的内容。

本单元从电解法提取铝展开,引出了对氧化铝和氢氧化铝两性的认识。

在充分认识了铝的氧化物和铝的氢氧化物之后,学生对铝单质有何性质的思考会很自然。

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对铝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探究,其目的是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积极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技能,培养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联系所学的知识,利用“大胆猜想—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铝及其化合物涉及到较多的酸、碱、盐、氧化物间的转化关系,因此是高中化学元素学习阶段的难点和重点,要予以重点突破。

教材让学生学习了活泼非金属氯、溴和活泼金属钠、镁的性质后,了解铝的性质,这不仅让学生了解了钠、镁和铝的金属活动性的差异,还会为后来学习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建立基础。

知识体系框图如下:

2、学生情况分析

(1)知识基础

学生通过本单元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的学习,已经掌握了铝的氧化物和铝的氢氧化物的性质,对氧化铝和氢氧化铝既能和酸反应、也能和碱反应的特殊性质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为学习本节课中铝和强碱的反应打下了基础。

同时,在初中的化学学习阶段中对金属通性的学习以及在上一专题中对金属钠、镁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金属的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物理性质和金属能和氧气、酸、盐发生反应等化学性质,这为学生推测铝的性质提供了很好的知识准备。

(2)实验技能基础

高中阶段为学生提供动手实验的机会不多,因此本节对于实验基本操作的技能要求不高,而且经过了专题一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的学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会有一定提高。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亲自动手实验验证猜想的条件;也可由学生提出实验猜想,教师完成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铝热反应的实验由于操作难度大,危险性高,则由教师完成,或者以观看实验视频的方法代替。

三、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铝与氧气、稀酸、强碱的反应规律,掌握铝与浓硫酸、浓硝酸的反应规律,了解铝是一种易被氧化的金属,了解铝热反应。

了解铝的工业冶炼流程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活动与探究,进一步了解探究式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由表及里、由已知及未知的科学推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方法,体验化学活动的探索性与创造性,通过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化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协作学习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

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金属的知识,因此能顺利地学习铝的金属通性,但铝能和碱反应的性质是别的金属不具备的,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因此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便确定为:

利用现有的知识和实验现象推出铝和强碱反应的产物及其反应实质。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1、教学思路和教学流程图

从时下热门的电视购物宝石广告谈起,引出宝石的化学本质即氧化铝,激发学生对铝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继而介绍从铝土矿中提取铝的工艺流程,通过介绍铝制品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引导学生利用已知的相关知识,设计实验,探究铝可能具有的性质。

最后探讨铝制炊具的保存注意事项,实现兴趣、知识与技能的和谐发展。

具体流程为:

2、教学资源

针对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实验设施,我设计了两种方案,分别是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开放实验,同时辅助多媒体教学手段。

针对教师演示实验,由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和引导提出实验方案,教师完成相应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针对学生开放实验,给学生提供的实验试剂有:

经砂纸打磨过的铝片、蒸馏水、6mol·L-1盐酸、6mol·L-1氢氧化钠溶液、0.5mol·L-1CuSO4溶液,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完成铝和酸的反应、铝和强碱反应、铝和盐溶液的反应实验。

铝在纯氧中的燃烧实验和铝热反应的实验由于危险性较高,则由教师完成,学生观察。

铝的钝化实验由于涉及浓硫酸和浓硝酸等强腐蚀性试剂,因而不安排学生实践,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课堂实验演示,或由讲授法代替演示以降低危险性。

课前还需准备多媒体课件以及电视购物广告的视频。

若是上述实验不在课堂内

完成,则仍需准备相应的实验录像供学生观看。

本教学设计根据教师演示实验方案而设计。

七、教学过程与措施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视频】播放时下热门的电视购物“侯总卖宝石”的视频。

【投影展示】展示市面上一些宝石商品的价格,观察学生的反应,可以发现学生的注意力已经完全被吸引到了红宝石上来。

【讲解】人们赋予宝石多种象征义,再加上它本身价格昂贵,储量稀少,使得它成为了人人向往的奢侈品。

但是科学家对宝石的化学本质进行研究的之后,发现宝石的化学本质就是我们习以为常的氧化铝。

【投影展示】红宝石、蓝宝石的主成份皆为氧化铝,因为其它杂质而呈现不同的色泽。

红宝石含有氧化铬而呈红色,蓝宝石则含有氧化铁及氧化钛而呈蓝色。

观看视频,认真聆听,积极思考。

搞笑的风格瞬间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美丽的红宝石上来,并且引发了学生对于宝石的好奇心。

同时也能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积极思考。

 

 

 

 

 

 

 

 

 

 

 

 

 

 

 

 

 

 

 

 

 

 

 

 

 

【讲解】宝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这不是秘密,而是常识。

氧化铝碰到合适的温度和压力,就形成了美丽的宝石。

氧化铝是自然界中分布很广的一种化合物,并且大部分的氧化铝以水合物的形式存在于铝土矿中。

【投影展示】铝土矿的理论组成(质量分数):

Al2O3-65.4%,H2O-34.6%。

常见的杂质有Fe和Ga,Fe2O3可达2%,Ga2O3可达0.006%。

此外,还含有杂质CaO、MgO、SiO2等。

【讲解】自然界中,铝以稳定的化合态存在,如氧化铝。

氧化铝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因此早期制备铝比较困难。

19世纪中期,铝十分昂贵,价格甚至超过了当时的黄金。

直到1886年,电解法制铝工艺的发明,才使铝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迅速普及。

【投影展示】从铝土矿(Al2O3)制备铝的工艺流程。

【讲解提问】简单介绍铝的工业制备步骤,并且引导学生提取之前学习的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有关知识,思考每一步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展示学生的化学方程式,并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过渡】由于氧化铝的化学性质较稳定而铝单质的化学性质活泼,因此不宜用热分解法,应该用电解法。

同时要在电解过程中加入冰晶石作助熔剂,以降低氧化铝的熔点。

至此,我们就完成了电解法制备铝的过程。

铝制品在我们生活中的用途相当广泛。

小到易拉罐,大到航天材料,都与铝有关。

【投影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铝制品。

【实物展示】表面用砂纸打磨过的纯铝样品。

【讲解提问】根据铝的用途,比如说可以用来制易拉罐,可以用来制电线电缆以及航空航天材料,联系生活实际以及大家所学过的金属的相关知识,可以推测出铝可能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铝的物理性质,适时给予相应提示,让学生自助完成对其物理性质的探究。

【投影展示】铝是银白色金属,熔点660.4℃,沸点2467℃,密度2.70g/cm3,很轻,约为铁的1/4。

它的硬度比较小,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可以拉成细丝,也可以辗压成铝箔。

它还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电力工业上用它制造电线、电缆、日常生活中用它制造炊具。

它广泛用作制造飞机、汽车、船舶、日常生活用品的材料,也用于建筑业制造门窗。

【板书】铝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金属,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良好,熔沸点高,密度小。

【讲解提问】了解了铝的物理性质之后,我们下面来进一步探究铝的化学性质。

请大家根据学过的和金属有关的知识来推测一下铝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铝片、蒸馏水、一瓶氧气、酒精灯、6mol·L-1盐酸、浓硫酸、浓硝酸、6mol·L-1氢氧化钠溶液、0.5mol·L-1CuSO4溶液,请大家自选试剂,开展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探究铝的化学性质。

教师听取学生的实验方案,并及时给予学生鼓励、评价。

 

【实验演示】现在,老师就用实验来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想(实验前要用砂纸打磨铝片)。

实验1:

取一小段铝片在酒精灯上加热,点燃后迅速插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观察现象,并且思考如何验证所得到的产物。

实验2:

取一支洁净的试管,加入3mL6mol·L-1盐酸,插入铝片,观察现象,并验证气体产物。

 

实验3:

取一支洁净的试管,加入3mL0.5mol·L-1CuSO4溶液,插入铝片,观察现象。

【板书】教师评价学生的发言情况,并板书三条化学方程式。

【讲解】刚才大家很好地根据现有的知识推测出了铝的化学性质,并且用实验验证了大家的猜想。

但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注意到一个细节,老师在做实验前,都对铝片进行了处理?

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可用Mg条的预处理方法对学生加以引导及提示)

【提问】这层氧化膜可以牢固地覆盖在铝片的表面,保护铝片内部,从而阻止了铝片被进一步氧化。

铝的这个性质在工业上也有非常重要的用途:

可以用铝槽车来来运输浓硫酸和浓硝酸。

【投影展示】铝槽车的相关资料。

【实验演示】下面我们就来用实验来模拟一下铝槽车的原理。

实验4:

取一支洁净的试管,加入浓硝酸,插入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观察是否有气体产生。

实验5:

取一支洁净的试管,加入浓硫酸,插入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观察是否有气体产生。

【讲解】由于浓硝酸、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在常温下,铝遇到浓硫酸、浓硝酸时会在表面生产致密的氧化膜,从而阻止了内部金属的进一步反应。

这一过程,我们称为“钝化”。

【板书】钝化:

金属与强氧化性物质作用,促使金属表面生成氧化膜,从而达到保护金属的方法。

铝遇到冷的浓硫酸和浓硝酸会发生钝化。

此时应强调,钝化只有在常温下发生,如果对反应体系进行加热,则内部金属会与酸发生反应。

【投影展示】金属活动性顺序。

【讲解提问】铝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处于一个比较活泼的位置,在铝前面的金属如K、Ca、Na都能和冷水直接发生反应,Mg在沸水中也能与水发生反应,那铝是否也能和水发生反应呢?

能否用实验来验证一下?

【实验展示】实验6:

取一支洁净的试管,加入蒸馏水,投入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观察实验现象。

【提问】现在老师往试管里假如几滴“某溶液”,请大家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展示】实验7:

在上述实验的试管中,滴加几滴6mol·L-1NaOH溶液,观察现象。

【讲解】刚才加入的“某溶液”不是什么神奇的东西,就是我们实验室里非常常见的氢氧化钠溶液。

为什么铝可以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氢气呢?

大家试着思考一下,并且写出化学方程式,推测一下可能的产物。

请同学们讨论这个问题。

如果铝和镁一样,也能和水发生类似的化学反应,可否用学过的知识,联系氢氧化铝的性质来解释这个反应?

又可以用什么实验方案来验证你的猜想?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并适时给予提示。

在学生提出想法之后,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讲解】揭示该反应的实质,告之方程式配平的注意点。

【板书】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铝是一种既能和酸反应,也能和碱反应的金属。

铝还可以夺取O2中的氧元素生成Al2O3,那么能否利用铝的还原性,让铝夺取氧化物中的氧元素生成Al2O3呢?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实验。

【实验演示】铝热反应

【讲解提问】认真观察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推测实验产物,并想办法验证你的猜想。

教师在准备铝热反应的实验时要做好安全教育和防护措施,切不可让飞溅的火花伤害到学生。

【讲解】有熔融物生成,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生成物能被磁吸引,说明有铁生成。

这个反应称为“铝热反应”。

实验中我们用到了铝粉和氧化铁的红色混合粉末,这种粉末我们称之为“铝热剂”。

在铝热剂的上面我们铺了一层氯酸钾粉末,并且插入一根镁条。

反应时先点燃镁条,高温使氯酸钾分解产生氧气,这样又促进镁条燃烧。

镁条燃烧产生大量热,因为铝热反应需高温条件,这样反应就得以进行。

【投影展示】铝热反应的装置图,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讲述】铝热反应在工业中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焊接钢轨。

置换出的铁以熔融态的形式流出,让熔融的铁流入铁轨的裂缝,冷却后就将铁轨牢牢地黏合在一起。

另外还可以用来冶炼难熔的金属。

比如用MnO2、Cr2O3、V2O5等金属氧化物代替氧化铁,就可以得到Mn、Cr、V等难熔的金属单质了。

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投影展示】

 

【总结】今天的这堂课,我们通过学习掌握了铝的性质,了解了工业冶炼铝的工艺流程。

下面我们来小结一下今天整节课的内容。

根据板书内容进行课时小结,也可以采用教师学生问答的方式进行总结。

【投影展示】电解法制铝的工艺流程图、铝的物理性质、铝的化学性质以及相关化学方程式。

【课后思考】今天学习了铝的性质之后,想必大家对于铝制炊具的保养有了更深的体会。

现在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个课后任务,请大家回家之后找找自己家里铝锅的说明书,看看说明书上的保养维护注意事项,再搜集相关的资料,看看如何才能演唱铝制器皿的使用寿命。

仔细聆听。

 

仔细聆听、思考,回忆氧化铝的物理性质,并且质疑:

如何制备铝单质。

 

思考该流程图,书写化学方程式。

【学生回答】

 

自由讨论铝在生活中的用途,观察纯铝样品,根据铝的用途推测铝可能具有的物理性质。

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学习成果,归纳铝的物理性质。

 

【学生回答】银白色金属,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它可以用来制作易拉罐,说明铝的硬度小;它可以用来做航天材料,说明铝的熔沸点高,密度小。

 

【学生回答】铝可以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会和酸反应产生氢气;会和盐反应得到金属单质。

设计实验方案

1、铝和氧气反应:

取一小段铝片在酒精灯上加热,点燃后迅速插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观察现象。

2、铝和酸反应:

取一支洁净的试管,加入3mL6mol·L-1盐酸,插入铝片,观察现象,并验证气体产物。

3、铝和盐反应:

取一支洁净的试管,加入3mL0.5mol·L-1CuSO4溶液,插入铝片,观察现象。

【观察】实验1:

产生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灰白色固体。

在所得的产物中加入6mol·L-1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灰白色溶解,则产物为Al2O3。

实验2:

产生无色气体,用大拇指堵住试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可以听到爆鸣声,则产物为AlCl3和H2。

实验3:

铝片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

写出反应方程式。

 

【质疑、回答】在实验前都用砂纸打磨了铝片。

因为铝的化学性质活泼,在空气中会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因此在实验前要用砂纸除去氧化膜。

【思考】为何铝槽车可以用来运输浓硫酸和浓硝酸?

是否这两者不会与铝发生反应?

 

【观察】反应均无明显现象。

学生推测:

可能是铝的表面生成了致密的氧化膜,从而阻止了反应进行。

 

【思考】设计实验:

取一支洁净的试管,加入蒸馏水,投入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观察实验现象。

对试管进行加热,观察是否有明显现象。

【观察】实验没有明显现象,可见铝和不发生反应,铝的化学性质没有镁活泼。

 

【观察】铝片溶解,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用大拇指堵住试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可以听到爆鸣声,可以推测产物为H2。

【质疑】刚才加入的“某溶液”也可以使铝片溶解并产生大量氢气,这种溶液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了氢气和偏铝酸钠。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气说明反应后氢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必定有某元素的化合价升高,钠元素已处于最高价,不能再升高,只有非常强的氧化剂才能使氧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所以最大的可能是铝元素的价态升高。

反应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所以铝不可能形成铝盐,只能以偏铝酸盐的形式存在。

类比铝和镁,假如铝和水也可以同镁一样反应,则可以得到氢氧化铝和氢气。

氢氧化铝在碱性条件下会继续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因此促进了铝的溶解,促使反应完全进行。

两条方程式叠加之后便得到了总反应式,最终产物为偏铝酸钠和氢气。

可以往反应后的溶液中通入CO2,如果出现了白色沉淀,便可以证明产物是NaAlO2

 

观看实验。

 

【学生回答】实验现象:

1、剧烈反应,发出耀眼的光芒;2、放出大量的热;3、有熔融物落入沙中。

 

仔细聆听,体会铝的性质,了解铝热反应的装置特点和各部分作用,知道铝热反应在工业中的应用。

 

根据板书内容回忆整节课所学的内容,整理相关知识,进一步形成知识网络。

 

探究铝制器皿的保养注意事项,成立学习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得出结论:

铝制品不宜用于盛放酸、碱溶液,不宜长时间盛放咸菜等腌制食品,也不能用具有强碱性或强酸性的洗涤剂来洗涤铝制品。

(课表P69拓展视野)

 

对化学史稍作讲解和渗透,让学生了解人类提取、利用铝的历史,体会技术进步与材料成本降低的关系。

通过该流程图的展示和介绍,不仅能让学生了解铝的工业制备流程,也能复习铝的氧化物、铝的氢氧化物的知识,既学习的新知,又回忆了旧知。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通过对生活中铝制品的介绍,让学生体会到铝及铝合金在生活中的用途之广泛。

同时也为后面学习铝的性质起到了铺垫和引入的作用,激发了学生对于铝的性质的探究热情。

金属的物理性质可以从已有的知识中迁移获得,也可以从具体的生活实例中经过推测获得。

这一环节的设计能体现“物质用途反映物质性质”这一思想。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通过设计实验的开放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设计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的思想交流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根据现有的知识类比、验证,最后得出结论,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并且为下一步的实验探究打下基础和提供思路。

 

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铝片这一细节在此时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培养了学生主动质疑、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师加以引导,学生又能由已知推及未知,顺利解决问题。

同时,这里对于氧化膜的讨论为下一步教学铝的钝化打下基础。

此时学生可能会有疑问,是否金属镁会像铝一样也会在冷的浓硫酸、浓硝酸中钝化。

可以鼓励学生课后设计实验、搜集资料、自主探究、寻找答案。

 

通过引导,培养学生类比探究的能力,体会金属活泼性的不同。

 

通过实验现象,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下一步教学铝与碱的反应提供基础。

 

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反应的产物,并提出验证方案。

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迁移,让学生更快地掌握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以往给出方程式的教学方法过于生硬,而这样引导,通过金属活动性进行类推,通过氧化还原和化学平衡移动的相关知识加以推理,使得结论的提出更加顺理成章。

 

过渡语中提及铝的夺氧能力及其还原性,为教学“铝热反应”打下基础。

 

铝热反应剧烈的反应现象又能吸引学生对反应的兴趣。

在对反应产物的研究中使学生对于铝的还原性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

随后介绍铝热反应在工业上的应用,提现了“物质性质决定物质用途”的思想。

 

课后总结整节课的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学习内容,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

 

课后布置兴趣思考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现了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在学生的探究中可以给出“氯离子会破坏铝的氧化膜的结构,从而加速铝制品的腐蚀”这一结论。

八、板书设计

3.1.3铝的性质和应用

一、从铝土矿提取铝

二、铝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金属,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良好,熔沸点高,密度小。

三、铝的化学性质

铝热反应:

九、作业安排

完成《作业本》相应部分的练习,自学教材内容的“拓展视野”部分,并思考家用铝制炊具的保养维护方案和注意事项,准备交换自学成果。

一十、教学设计反思

1、高中化学新课标程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研究性学习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日趋重要。

本课时的教学设计大量运用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寻找答案,由已知推知未知,能够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也符合建构主义学习观和教学观。

动手操作实验符合当代高中生渴望尝试和自我表现的心理特点,因此穿插随堂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由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切入教学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铝与钠、镁等金属相比,其特殊性是本节内容的难点和重点。

针对铝、铁与浓硝酸浓硫酸的钝化现象,教材没有做过多讲解,对于反应温度“常温”也只字不提,容易让学生以为钝化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这是教材设计上的缺陷,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强调钝化的浓度和温度条件,让学生正确理解这一概念。

针对铝与强碱的反应,在设计上先埋下伏笔,顺利激发起学生的疑问之后便开始围绕反应实质大做文章,使学习效果强化。

整个教学设计围绕教学难点和重点,由铝的特殊性展开,适应了高中生的心理特点,能抓住难点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3、教学方法上,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交叉运用,既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也不会削弱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

教学活动的组织上,学生以同桌或前后四人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换想法,共同思考,也有利于提高团队合作精神。

4、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录像的展示使课本学习内容更贴近生活,实验录像的播放可以降低实验的危险性。

同时,小结等内容预先安排在课件里,可以节约课堂板书的时间,并且和板书内容相匹配,增强了知识的系统性,也增加了课堂的容量。

5、在铝的化学性质教学安排上,尽量让学生由已知知识入手,对实验现象进行合理解释,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巩固能力。

在铝的物理性质的教学上,从铝的用途出发,体现了“物质用途反映物质性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