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清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55384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清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清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清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清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清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清单.docx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清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清单.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清单.docx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清单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清单

第一单元 成长的节拍

第一课 中学时代

1.中学生活让我们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这个“新的起点”主要有哪些表现?

(或:

为什么中学生活是我们新的起点?

)(课本P3)

中学生活把我们带进一个别样的天地:

富有挑战的课程,新奇的实验器材,丰富多彩的社团,新校园、新老师、新同学……我们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2.为什么说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

(课本P4)

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随着身心的不断发展,我们开始深入探寻生命的奥秘,满怀好奇地撩开精神世界的面纱;②随着自我意识的逐步觉醒,我们开始主动发现和认识自己;③随着思维水平和理解能力的不断提高,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越发具体而深入;④随着生活体验的日渐丰富,我们开始自觉磨砺意志和品格,思考生活的意义……这些将为我们的人生长卷打上更加丰富而厚实的底色。

3.如何理解中学生活是“生命馈赠给我们的成长礼物”?

(课本P5-7)

(1)中学生活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多种机会。

①集体生活,涵养我们的品格,丰富我们的个性。

②新的课程,引领我们探索新的知识领域。

③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给我们提供发展兴趣的平台。

④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为我们打开认识社会之门……

(2)进入中学,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3)在新的环境中,我们有机会改变在父母、老师和同学心目中那些不够完美的形象,重新塑造一个“我”。

4.如何理解中学时代可以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或:

中学时代在生命历程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有哪些?

)(课本P4-7)

(1)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

(2)中学生活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多种机会。

(3)进入中学,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4)在新的环境中,我们有机会改变在父母、老师和同学心目中那些不够完美的形象,重新塑造一个“我”。

5.少年的梦想应有哪些特点?

(课本P10)

(1)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明确的人生目标,犹如灯塔,能够帮助我们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前进的方向。

(2)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6.“有梦就有希望。

”请你谈谈对此观点的认识。

(或:

梦想有什么作用?

或:

为什么人在少年时期一定要有梦想?

)(课本P9-10)

(1)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它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有梦想,就有希望。

(2)因为有了梦想,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3)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明确的人生目标,犹如灯塔,能够帮助我们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前进的方向。

7.中国梦指的是什么?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如何才能实现中国梦?

(课本P10)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

(2)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3)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8.为了将梦想变为现实,青少年该怎么做?

(或:

我们青少年如何才能做到努力?

)(课本P11-12)

(1)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2)努力,需要立志。

青少年要从小学习立志,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并且把自己最重要的人生志向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

(3)努力,需要坚持。

只要坚持努力,即使过程再艰难,也有机会离梦想更近一步。

9.请你谈谈对努力的认识。

(或:

什么是努力?

为什么要努力?

)(课本P11-12)

(1)努力的含义:

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不服输的坚忍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是对自我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的不懈追求。

(2)原因:

①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②我们青少年要坚持努力,即使过程再艰难,也有机会离梦想更近一步。

10.为什么说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课本P11-12)

(1)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要付诸行动。

不懈地追梦、圆梦才能改变生活,改变我们自己。

(2)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不服输的坚忍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是对自我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的不懈追求。

 

第二课 学习新天地

1.学习是我们中学阶段的重要任务。

初中阶段的学习包括哪些内容?

(课本P15)

初中阶段的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以及如何做人。

例如,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习如何与不同个性的人相处,等等。

2.除了在学校里接受知识以外,学习还有哪些途径?

学习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或:

为什么说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

)(课本P17)

(1)途径:

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我们所看,我们所听,我们所尝,我们所触,我们所做,都可以是学习。

带着学习的心态,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学习。

(2)具体表现:

学习不仅表现为接受和掌握,而且表现为探究、发现、体验和感悟。

我们可以从一切经历中学习:

学习思考,认识世界,关爱他人,遵守规则……

3.“学习点亮生命。

”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或:

随着初中生活的开启,一片新的学习天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学习对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

或:

学习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课本P18-19)

(1)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让我们能够拥有更充实的生活。

学习,打开了生命的视窗,让我们面前的世界变得更广阔、更精彩;学习,拓展了新的通道,让我们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学习,改变了思维方式和行为,提升我们的能力和智慧;学习,带来了更多的选择,让我们变得更加独立和自由;等等。

(2)学习点亮我们心中的明灯,激发前进的动力。

(3)学习能为幸福生活奠基。

在学习中,我们分享生命经验,获得成长,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为幸福生活奠基。

4.为什么学习能充实我们的生活?

(课本P18)

(1)学习,打开了生命的视窗,让我们面前的世界变得更广阔、更精彩。

(2)学习,拓展了新的通道,让我们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

(3)学习,改变了思维方式和行为,提升我们的能力和智慧。

(4)学习,带来了更多的选择,让我们变得更加独立和自由。

5.你认为学习中的快乐主要来自哪里?

(课本P20-21)

(1)对某方面的知识有强烈兴趣时,自己解决某个问题时,学习中找到志趣相投的同伴时,发现自己的潜能时……我们都可以体味到学习带来的快乐。

(2)当我们经历了学习的辛苦,收获学习的成果时,那种发自内心的愉悦让我们体验到学习的美好,它是学习过程带给我们的美妙享受。

6.为什么说学习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苦乐交织的?

(或:

谈谈对此观点的理解。

)(课本P20-21)

(1)学习中有快乐。

①对某方面的知识有强烈兴趣时,自己解决某个问题时,学习中找到志趣相投的同伴时,发现自己的潜能时……我们都可以体味到学习带来的快乐。

②当我们经历了学习的辛苦,收获学习的成果时,那种发自内心的愉悦让我们体验到学习的美好,它是学习过程带给我们的美妙享受。

(2)学习中也有辛苦。

学习过程中需要集中注意力、耗费精力,遇到困难和阻挠时需要调节不良情绪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凭借坚强的意志作出努力。

7.我们如何才能享受学习,并能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学会学习?

(或:

怎样学会学习?

)(课本P22-24)

(1)学会学习,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有了学习兴趣,学习可以成为艰苦却十分快乐的探索之旅。

学习兴趣与个人的学习目的密切相关,一个有远大志向和明确学习目标的人,学习兴趣就会浓厚而持久。

即便对有些科目内容暂时不感兴趣,也可以在坚持中摸索出适当的方法,逐渐培养起探究的兴趣。

(2)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意味着要善于从生活中汲取养料,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策略,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不同学科的学习方法不尽相同,学习方法也因人而异,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3)学会学习,还意味着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8.学会学习需要我们掌握哪些科学的学习方法?

(课本P23)

(1)学习意味着要善于从生活中汲取养料,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策略,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2)不同学科的学习方法不尽相同,学习方法也因人而异,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第三课 发现自己

1.“人贵自知”,正确认识自己有何重要意义?

(或:

为什么要正确认识自己?

)(课本P27)

(1)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我发展。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认识到自己的禀赋和独特性,有助于我们增强对自己的信心,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2)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

正确认识自己,有助于我们认识到自己离不开他人和社会,从而更好地理解、宽容和善待他人,与他人积极互动。

2.我们应从哪些方面(或:

哪些角度)来认识自己?

(课本P28)

我们可以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来认识自己。

具体包括:

(1)我们可以从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来认识自己,如自己的身材、相貌、体能、性别等。

(2)我们可以从个性心理特征来认识自己,如性格、气质等。

(3)我们可以从在群体中的关系来认识自己,如自己在家庭或班级中的角色等。

3.我们应怎样来认识自己?

(或:

认识自己的途径有哪些?

)(课本P29)

(1)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评价来认识自己。

对自己有一个恰当的自我评价,能帮助我们接受自己,对自己抱有正确的态度,不骄傲也不自卑;能帮助我们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2)重视他人的评价。

有人说:

“要想了解自己,最好问问别人。

4.我们为什么要重视他人的评价?

对他人的评价应采取怎样的态度?

(或:

如何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

)(课本P29-30)

重视

他人

的评

原因、

好处

他人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更为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

注意点

我们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但也要客观冷静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

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是走向成熟的表现

方法

用心聆听,勇于面对,平静拒绝

5.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接纳自己?

(课本P32)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我们每个人在性格、兴趣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随着对自己认识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自我形象也会越发清晰。

6.接纳自己具体该怎么做?

(或:

怎样接纳自己?

或:

接纳自己的内容及要求)(课本P33)

接纳自己的内容

接纳自己,需要接纳自己的全部。

既接纳自己的优点,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既接纳自己的性格,也接纳自己的身材、相貌;既接纳自己的现在,也接纳自己的过去

接纳自己的要求

接纳自己满意的部分是容易的,接纳自己不满意的部分有时候会很难。

接纳自己,需要乐观的心态,更需要勇气和智慧

7.我们应怎样欣赏自己?

(课本P33-34)

欣赏自己的内容

欣赏自己的独特,欣赏自己的优点,欣赏自己的努力,欣赏自己为他人的奉献

欣赏自己的要求

欣赏自己,不是骄傲自大,也不是目中无人,而是成长道路上面对压力与挫折的自我鼓励与自我奋进。

欣赏自己的同时,善于向他人学习、与他人合作,才能成为一个内涵更加丰富的我。

会欣赏他人的人,才会真正地欣赏自己

8.如何才能做更好的自己?

(或:

如何才能使自己飞得更高?

)(课本P34-36)

(1)做更好的自己,就要扬长避短。

要善于利用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的才华。

(2)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主动改正缺点。

改正缺点需要决心、信心、勇气和毅力,改正缺点的过程就是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

(3)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

(4)更好的自己,是在和他人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不断成长的,更是在为他人、为社会带来福祉的过程中实现的。

9.如何才能更好地激发自己的潜能?

(课本P35)

(1)通过珍视自己的兴趣爱好,专注自己喜爱的领域。

(2)通过广泛参与多方面的活动,发现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需要。

(3)通过积极合作,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

 

第二单元 友谊的天空

第四课 友谊与成长同行

1.为什么要学会梳理朋友圈?

(课本P39-40)

(1)伙伴、同学、朋友,成为我们生命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

(2)对友谊的渴望,让我们相互靠近。

在与朋友的交往中,有欢笑,也有泪水;有甜蜜,也有苦涩。

(3)经常对自己的朋友关系做些梳理,我们可以更好地觉察自己对友谊的真正期待,逐渐学会处理交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梳理对友谊的感受,澄清对友谊的认识,是我们成长必经的历程。

2.友谊(或:

朋友)会对一个人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

(课本P41)

(1)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响。

(2)朋友正在做的事情,我们会关注;朋友觉得有趣的事情,我们会去尝试。

(3)与乐观开朗的朋友相处,我们会变得豁达;与乐于助人的朋友相处,我们会变得富有爱心。

3.人为什么需要友谊?

(或:

朋友的重要作用有哪些?

)(课本P42-43)

(1)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我们需要真诚友善的朋友。

因为朋友,我们少了几分孤独,多了些许温暖,活得更加自在;因为朋友,我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多了一份对自己的欣赏;因为朋友,我们学会了更好地与人相处,享受交往的快乐。

(2)与正直、诚信和见识广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

朋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好。

4.友谊为什么能如此打动我们?

(或:

友谊的特质是什么?

)(课本P44-46)

(1)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

我们都希望在友谊中得到理解和支持、忠诚和信任、肯定和关心。

和朋友在一起,这种感觉能让我们获得认可,在精神上得到满足。

(2)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

我们共同分享,也相互分担,在相处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3)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

友谊的美好就在于它可以超越物质条件、家庭背景、学习成绩等。

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友谊,更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和风雨的洗礼。

5.在对友谊的认识上有哪些错误表现?

(或:

我们需要澄清对友谊的哪些片面认识?

)对此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态度?

(课本P46-48)

(1)误区一:

友谊是一成不变的。

 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

自己变了,对方变了,或者环境变了……在这些改变中,有些友谊得到保持,而有些友谊则逐渐淡出。

我们要学会接受一段友谊的淡出,坦然接受新的友谊。

(2)误区二:

竞争会伤害友谊。

 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

在竞争中能坦然接受并欣赏朋友的成就,做到自我反省和激励,我们会收获更多。

(3)误区三:

朋友间要“两肋插刀”,友谊没有原则。

 友谊不能没有原则。

友谊需要信任和忠诚,但不等于不加分辨地为朋友做任何事。

其实,当朋友误入歧途时,不予规劝甚至推波助澜,反而会伤害朋友,伤害友谊。

第五课 交友的智慧

1.请就如何建立友谊谈谈你的体会。

(课本P49-50)

(1)建立友谊,需要开放自己。

建立友谊的过程中,会有惊喜,会有意外,还会有点儿冒险。

无论怎样,敞开心扉,主动表达,朋友才不会彼此错过。

(2)建立友谊,需要持续的行动。

在行动前要有恰当的期待,即使对方拒绝,也并不意味着自己不好。

如果一次尝试不成功,别气馁,只要真诚待人,我们就有机会找到朋友。

2.有助于建立友谊的方法有哪些?

(课本P50)

(1)面带微笑。

(2)记住对方的名字。

(3)真诚夸赞。

(4)寻找共同之处。

(5)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

(6)保持好奇心。

3.如何才能让友谊更长久?

(课本P51-53)

(1)呵护友谊,需要用心去关怀对方。

体会朋友的需要,在朋友需要的时候站到他的身旁,以行动向朋友表达关心和支持。

(2)呵护友谊,需要学会尊重对方。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要给朋友一些空间,把握好彼此的界限和分寸。

朋友之间需要坦诚相待,但这并不意味着毫无保留;给予朋友积极合理的建议,但不要替朋友做决定。

(3)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正确处理冲突。

冲突发生时,可以相互协商,寻找彼此能够接受的解决方式。

如果处理得当,冲突可以把彼此的距离拉得更近。

(4)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正确对待交友中受到的伤害。

4.朋友之间发生矛盾,处理冲突的基本策略有哪些?

(课本P52)

(1)保持冷静。

(2)坦诚交流。

(3)及时处理。

(4)勇担责任。

(5)换位思考。

5.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对网络作用的认识(或:

网上交往的利)。

(课本P54-55)

(1)我们想与他人交往,渴望与同伴建立深厚的友谊,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

(2)互联网好像无所不能,我们在网上搜集学习资料,查找相关信息,也在这个虚拟的时空中交往。

(3)网上交往具有虚拟、平等、自主等特点,它超越时空限制,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连在一起,开辟了人际交往的新通道,让我们有更多机会结交新的伙伴,拓展交往圈。

6.网上交往具有什么特点?

网上交友应注意哪些问题?

(或:

为什么要理性结交网友?

怎样理性结交网友?

)(课本P55-57)

(1)特点:

网上交往具有虚拟、平等、自主等特点。

(2)注意点:

①网上交友,需要考虑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

②虚拟世界的交往,带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我们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例如,对陌生人的邀请,不轻易接受;对个人的家庭住址、经济状况、联系方式等,要注意保密;遇到问题时,要学会求助。

③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

除了考虑安全因素,我们还需要面对很多问题:

彼此是否都愿意把真实的自己完全坦露给对方?

对方与自己的想象有差距,该如何对待?

等等。

探讨这些问题,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而且能够增长我们交友的智慧,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交往。

④我们在网上交往的同时,要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增加真实而贴近的感受,为友谊奠定可靠的基础。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

第六课 师生之间

1.请谈谈你对教师职业的认识。

(或:

教师的重要作用有哪些?

)(课本P61)

(1)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

(2)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

2.你认为怎样的老师是好老师?

(或:

当今时代对教师有着怎样的要求?

)(课本P62)

时代在发展,教师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今天的教师要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3.为什么老师的风格不尽相同?

我们应怎样对待他们的差异?

(或:

你是如何看待老师的风格差异的?

)(课本P63-64)

(1)原因:

由于年龄、学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等差异,每位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方式不同,由此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2)对待:

我们要尊重老师的“不同”,学会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

走近老师,更深入地了解老师。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落实:

①承认老师的差别;②发现不同风格老师的优点;③了解老师教育行为的目的;④主动交往。

4.古人云:

“教学相长。

”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

(或:

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

)(课本P66)

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

一方面,我们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引领和指导;另一方面,我们与老师交流互动,也可以促进老师更好地“教”。

5.作为学生,我们应怎样正确对待老师的指导、批评和表扬等教育行为?

(或:

怎样建立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并说说这样做的理由。

(课本P66-67)

(1)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的态度有助于我们与老师相互交流。

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既是对老师的积极反馈,也是师生共同学习的新资源;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学习成果,可以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2)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

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

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6.你心目中的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是怎样的?

(课本P68)

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这是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

7.为什么要尊重、理解老师?

(课本P68-69)

(1)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

师生彼此尊重,意味着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个性差异和劳动成果等。

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作为“晚辈”的基本道德修养。

(2)老师是我们知识学习的指导者,也是我们精神成长的引路人。

老师给予我们生活上的关心和情感上的关怀,我们也应该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

8.当与老师发生矛盾时,作为学生的你该怎么做?

(课本P69)

(1)自我反思,冷静、客观地分析原因。

(2)相信善意,多些宽容和理解。

(3)坦诚相待,注意沟通方式。

(4)求同存异,主动关心。

第七课 亲情之爱

1.什么叫家庭?

你认为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课本P71-73)

(1)家,是我们常常在不同意义上使用的字眼。

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特点:

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2.家庭关系确立的主要途径(或:

主要情形)有哪些?

(课本P72)

结婚成家、生育成家、收养成家、再婚成家。

3.对每个人来说,家有什么重要意义?

(课本P72-73)

(1)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2)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家不只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

4.我们与家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课本P72-73)

(1)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2)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5.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什么?

(课本P74)

(1)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2)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6.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承担着多种功能。

家庭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课本P72)

(1)经济功能。

(2)生育功能。

(3)消费功能。

(4)赡养、扶养和抚养功能。

(5)教育功能。

(6)休闲娱乐功能。

(7)情感交流功能。

7.为什么要孝亲敬长?

(课本P74)

(1)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2)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

8.你打算如何孝亲敬长?

(课本P74-75)

用实际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具体的做法有:

尊敬

尊敬双亲长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

如有不同见解,不急于反驳,理性地与他们沟通

倾听

与双亲长辈保持亲近、融洽的关系,倾听他们的心声。

双亲长辈不在身边时,要经常和他们保持联系

感恩

知恩、感恩,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

认真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是感恩;了解双亲长辈的喜好,体谅他们的辛劳,平日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家人一起建设家庭,也是感恩

9.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这份情感源自哪里?

(课本P76)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

这份情感的产生,或是因为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或是因为他们为我们的生活操劳,或是因为他们分享了我们的喜悦、分担了我们的忧伤,或是因为他们是我们生命中重要的影响者,或是因为他们是我们成长的陪伴者和见证者……这种情感就是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