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体适能与运动处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53277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体适能与运动处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健康体适能与运动处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健康体适能与运动处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健康体适能与运动处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健康体适能与运动处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健康体适能与运动处方.docx

《健康体适能与运动处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体适能与运动处方.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健康体适能与运动处方.docx

健康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伍、健康體適能與運動處方

一、運動處方的意義

運動處方(exerciseprescription)是運動指導員、運動教,乃至運動者本身,對所指導的運動者或自己,擬定出的運動內容。

運動處方之稱為處方,祈望運動者,能遵循處方內容,持之以恆,獲得預期的訓練效果,就像患者的病痛,因醫師的處方,迎刃而解。

運動處方之擬定,須有相當的背景知識;同樣的,運動處方的開立,對於運動者身體狀況,必須正確的把握。

二、運動處方的要素

運動處方的要素是指運動內容的組合,妥善的內容組合,使運動訓練的過程能夠循序漸進,有脈絡可循,確保運動訓練的成果。

運動處方之要素,究竟有那些呢?

1.運動強度(Intensity):

是指以多強、多激烈的意思,是運動的激烈程度。

跑步時,跑多快,每分鐘多少公尺,或每小時多少公里、多少英里。

跳繩的話,每分鐘跳幾下,上下台階則指每分鐘上下幾下。

2.持績時間(Duration):

是指在強度設定了之後,此強度究竟要持績多少時間,是持續運動時間的長短。

運動強度一定的條件下,持續時間增加一倍,則運動負荷量或運動的卡路里消耗量,大致也增加一倍。

運動訓練強度強一些時,欲達相同訓練效果,訓練的時間可以短一些。

同樣的道理,強度弱時,欲達相同的訓練效果,訓練的持續時間必須長一些。

3.訓練頻率(Frequency):

是指每週運動多少天的意思。

如運動的強度與持續時間一定,每週運動六天的運動負荷量或運動的卡路里消耗量大致是每週訓練三天的兩倍。

4.運動型式(項目)(Mode):

是指選擇的運動種類,如慢跑、快走、游泳、騎車、或足球、重量訓練等的不同運動。

由於不同的運動,引起身體不同的反應,訓練效果多少不同。

譬如,無氧性運動訓練(如重量訓練)的效果,主要在於肌肉的發達,有氧性運動訓練(如慢跑)的效果,主要的影響,在於心肺耐力的提升。

以及卡路里消耗後,體脂肪的減少。

可見不是任何運動訓練都會有同樣的訓練效果。

(三)心肺耐力的訓練處方:

美國運動醫學會與我國行政院衛生署,對於健康成人運動

練皆有所建議:

增強心肺適能訓練的運動方法

◆美國運動醫學會(1995指引)

強度:

最大心跳率60-90%或最大攝氧量

(最大保留心跳率)40/50-85%

持續時間:

20-60分,最少20-30分

頻率:

每週3-5天

運動種類:

有氧運動

◆行政院衛生署(1996年指引)

強度:

最大心跳率60%以上,稍覺流汗,自覺有點喘又不太喘

持續時間:

每次最少20-30分。

頻率:

每週至少3次。

運動種類:

全身性大肌肉,具節奏性,可持久進行,又易於自我控制之運動。

 

(二)肌力與肌耐力的訓練處方

運動醫學與運動生理學家原本不太趣勵一般社會大眾從事無氧運動,因為無氧運動通常會增加血壓,對小孩、年老與血壓高的人較不適合。

但是,後來專家們發現肌力在日常生活中,日益重要,尤其重量訓練有助於五十歲後常發生的骨質疏鬆症的預防,美國運動醫學會終於此1990年一反常態的推薦無氧性的重量訓練。

該運動醫學會認為每週最少二次,每次十種運動,每種運動10~12次反覆是從事重量訓練,也就是肌力訓練的最少分量。

在此必須醒的是採用的重量,最好是反覆試舉10~12下即感覺相當吃力的重量。

從事重量訓練時,最需要注意的,是事前必須有足夠的熱身運動、伸展操等,且在用力時避免閉氣用力,以免因管壓突升,造成循環的不適。

重量訓練時,最好是用力的時候吐氣,還原的時候吸氣,切忌用力的時候閉氣。

上述10~12次反覆的要求,適用於槓鈴、啞鈴或任何用力的方式之鍛鍊。

反覆10~12次甚感吃力的重量,是一般人提升肌力最合適的重量。

上述之重量訓練處方,事實上是肌力與肌耐力的訓練處方。

此類訓練,似有不同於心肺耐力訓練的訓練要素。

以下是肌力與肌耐力訓練時,應有的處方內容。

負荷重量:

指多少公斤或多少磅的槓鈴或啞鈴重量。

反覆數:

指一定的負荷重量反覆上舉或運動的次數。

回合數:

一定的負荷重量,完成設定的反覆次數力是為一回合通

常每一部位之訓練,往往不止一回合。

訓練頻率:

指每週訓練的天數或次數。

運動部位:

指每週訓練為例,一次訓練可能針對八至十個身體部位

,逐一訓練。

運動種類:

如採用引體向上、仰臥起坐、伏地挺身、推舉槓鈴等不

同的方式。

國內外的不同機構曾先後提出不同重量訓練處方之建議,如表4-2。

《表4-2》國內外各種機構建議的重量訓練法

◆1978年美國運動醫學會聲明

未強調

◆1990年美國運動醫學會聲明

一組8-12反覆8-10運動主要肌群每週2天

◆1995年美國運動醫學會

一組8-12反覆8-10運動主要肌群每週2天

◆1990年美國心臟協會運動標準指引

一組10-15反覆8-10運動主要肌群每週2-3天

◆1995年疾病控制與預防

美國運動醫學會公共健康聲明

強調運動要持之以恆,方法未明確規定。

◆1996年行政院衛生署促進國民健康體能指引

1-63組10-12反覆每週最少2次

重要訓練或肌用力性運動,產生輕微疲勞為原則。

 

1、柔軟度的訓練處方

柔軟度也是健康體能的一個項目,因此柔軟度訓練的運動處方也需要加以介紹。

柔軟度一般可藉伸展操、立位體前屈、坐姿體前屈、伏臥後弓等運動予以強化。

柔軟度訓練的處方要素,包括:

運動型式:

伸展操、立位體前屈、坐姿體前屈、伏臥後弓等之不同選擇。

持續時間:

持續伸展並維持用力的秒數,一般為持續10~13秒。

訓練頻率:

指一週訓練的次(天)數。

回合數:

某一肢體持續伸展一定時間後放鬆為一回合,一般伸展操,一次(天)訓練皆伸展一至三個回合。

運動部位:

指一次伸展操訓練,到底包括那些身體部位。

行政院衛生署對國人柔軟度訓練,曾做了建議,其內容如表4-3。

《4-3》1996年行政院衛生署增進柔軟度的運動建議

◆運動類型:

伸展操、動態與靜態伸展操。

◆訓練頻率:

每週最少規率運動三次。

◆持續時間:

肌肉繃緊狀態持續20-30秒左右。

◆回合數:

每一部位反覆1-3回合

◆運動強度:

伸展至關節附近之肌肉明顯繃緊但不至於疼痛的程度

2、運動處方的其他條件

運動訓練者或運動指導者,在擬定運動訓練處方時,除運動處方的一些要素需考慮之外,尚有一些條件必須注意。

這些條件包括:

訓練者的運動訓練經歷,運動者的身體情況(年齡、健康情況與體能情況)。

(一)運動訓練經歷

同樣的運動處方,不同運動訓練經歷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訓練反應,產生不同的訓練效果。

換句話說,不曾訓練的人,進步幅度大,曾經長久訓練的人,進步緩慢,甚至,充其量僅能維持既有的體能水準也不一定。

因此,運動訓練經歷是擬定運動處方時必須考慮的一個問題。

(二)年齡

年齡影響一個人的體能,由於訓練的強度與體能息息相關,因此擬定運動處方時,年齡條件必須予以考慮。

一般而言,年紀輕、體能佳的人,訓練強度應該強些,以期獲得良好的訓練效果;年紀大、體能弱者,訓練強度不可過分強調,應降低訓練強度,以增長訓練的持續時間為宜。

年齡也影響一位訓練者對於訓練處方的反應,如年齡高的人,雖然同樣會有訓練效果,但是他們產生效果的速度似乎較慢,且產生效果的幅度似乎較小。

(三)健康情況

擬定運動處方時,也應考慮個人的健康情況。

每一個訓練者的健康情況皆不相同,即使同一個人,每天的健康情況也不見得相同。

身體虛弱或情況不佳,如生病、疲憊時,應酌減訓練份量,或甚至不必勉強從事運動訓練。

擬定個人運動訓練處方時,應該評估個人的身體健康情況。

唯有健康的身體,身體才能正常的反應運動訓練的刺激,獲得理想的訓練成效。

身體情況的評估,可以「身體情況自我評量表」表4-4簡易地評估,有些人,如曾患運動器疾病、心血管疾病、成人病,以及對自己健康沒有把握的人,甚至應該找醫師從事進一步的健康檢查,才可以展開運動訓練。

《4-4》身體情況自我評量

◆醫生是否告訴過您,您的心臟有些問題,您只能做醫生建議的運動?

◆當您活動時是否會有胸痛的感覺?

◆過去幾個月以來,您是否有在未活動的情況下出現胸痛的情況?

◆您是否曾因暈眩而失去平衡或意識的情況?

◆您是否有骨骼或關節的問題,且可能因活動而更惡化?

◆您是否有因高血壓或心臟疾病而需服藥(醫師處方)?

◆您是否知道您有任何不適合活動的原因?

(取自:

促進國[民健康體能指引,衛生署)

(四)體能情況

體能情況也是影響訓練反應的一個因素,同樣的訓練強度,體能好的人,引起較低的生理反應,產生的訓練效果較差,體能弱的人,引起較大的生理反應,可望獲得較大的訓練效果。

因此,擬定運動處方時必須考慮訓練者的體能。

為了了解訓練者的體能情況,運動訓練前,應從事訓練者的體能測驗。

運動訓練前,體(適)能測驗的結果,可作為運動處方有關依據。

由於運動處方隨運動訓練的進展,兩三個月需要修正,修正時,又必需以當時的體能為依據,進行體能測驗,此時的體能測驗,除可作運動處方修正的依據外,也可評估先前運動訓練的效果,評估運動處方的適當性。

(五)個別差異

每一位運動訓練者有不同的運動經歷、身體情況、健康情況、體能情況,因此,運動訓練計畫因人而異,乃是天經地義的。

不但是運動員須有個別化的訓練計畫,即使是從事健康體能運動訓練的人,也皆應有個別化的訓練計畫。

第三節增強心肺適能與減肥的新方向

一、前言

運動科學的研究日新月異,過去許多用以增進人類健康的運動方法與原則,也因科技的進步與不斷的研究、探討、分析和比較,加上顧及社會群眾,環境狀況及全民運動等因素後漸,而逐漸有所改變的趨勢。

像過去健身運動計劃的擬訂,較強調健康成年人之體適能(physicalfitness)的增進,如提高心肺耐力,但目前的方向則逐漸較注重運動對健康狀況的改善,即如何藉運動來減低會危害健康的因素,像降低血脂肪之膽固醇濃度。

此外,現在藉運動提昇健康之重要方法之一,是如何增加身體細胞利用脂肪的能力,藉以消耗更多能量減輕體重。

如果運動健身計劃會因健康的需求、社會現況與研究潮流而改變時,從事體育及健康保健之工作人員,亦需要隨時了解這些改變的研究及社會背景,並把握運動健身的新原則與重點,期能更有效更安全的促進人類健康。

美國運動醫學會(AmericanCollegeofSportsMedicine)是國際上具有權威的運動醫學、生理學及健康保健禨構,在1975年開始出版運動測驗與處方指南(GuidelinesforExerciseTestingandPrescription)後,對於有關運動與健康及增進體適能的原則與方法,具有明確性與科學性的指導作用。

尤其在增進心肺功能與減輕體重的重要健康問題,更站在專業科學之立場發表其指導原則與要點,使在百家爭鳴而無所適從的民眾,能有一個明確而科學的依循方向。

在1986年已印行第三版,國內推展全民健康的觀念與原則,目前主要仍以第三版的內容為依據。

在經過五年後(1991),第四版在綜合多來年的研究成果後又發行了,其中有許多對增進心肺功能與減肥的原則與觀念皆稍有修正與改變,作者覺得有必要將這些新的改變與方向,連同一些新的研究趨勢介紹給大家。

二、運動原則改變與修正的依據

1991年出版的運動測驗與處方指南一書中,有關運動原則與方向修正的依據主要有下列三:

1、如要藉運動來增進健康,那所需要的運動強度與運動量,並不需要像過去用以增強體適能(如心肺功能)那麼大。

過去建議增進心肺功能之強度為人50~85%V02max;如果運動之目的是為了健康,那強度可以不必那麼強。

2、由研究調查顯示,大多數的人不是平常缺乏運動就是不規律的從事運動者。

因此,對大部分的人而言,鼓勵他們從事較適度的規律運動(而不是像過去為增加心肺功能而從事較高強度之運動)來的較具體可行。

3、從事較適度的運動(非激烈)對大部分的人而言比較安全,而且從事規律的適度運動,也較不必花費金錢和時間去做身體檢查。

這三點改變之事實或依據,也應適用於我國。

雖然第二點所提平常有規律運動的人口比率,在國內並無太多研究文獻可查,但依作者一般的觀察與了解,國內有規律運動的人口比率並不(不超過年30%)。

美國人約有的55%的人是屬於運動不足者,他們每週運動少於法無於法無據30次(天)每次(天)之運動時間少於20分(Blair,1998)。

 

三、1991年與過去增進心肺適能方法之比較

1991年與過去美國運動醫學會用以增進心肺適能(CardioRespiratoryFitness)之方法相以,但不完全相同。

1991年之建議如下:

(1)運動方式(Mode):

強調大肌肉群能維持長時間之活動且具有韻律性與有氧性。

像慢跑、快走、游泳、騎圄定腳踏車等各種耐力性之活動。

(2)運動強度(Intensity):

40-85%最大氧攝取量(V02max)或55-90%最大心跳率之運動強度。

(3)持續時間(Duration):

15-60分的連續性或非連續性之有氧運動。

(4)運動頻率(Frequency):

每週3-5天。

(5)漸進增加負荷:

於體能增進適應後再逐漸增加運動負荷。

可藉增加運動強度與持續時間,或者二者同時增加來提高負荷。

1991年之建議與過去不同之處主要有下列幾點:

(1)1991年建議之運動強度較輕,強調健康。

過去之運動強度主要的目的在增進心肺功能因此較高[50-85V02max,60-90%(最大心跳率安靜心跳率)+安靜心跳率]。

(2)1991年之原則適用於健康成年人與有症狀或疾病者(如高血壓或糖尿病者),而過去之建議與原則祇限於健康成年人。

(3)過去建議要持續從事有氧運動15-60分,而1991年之建議為連續或非連續性之有氧運動皆可。

由於1991年美國運動醫學會所建議增進心肺適能之方法,涵蓋性較廣且較具有彈性,但在開具運動處方時,對下列事項也有所顧慮,以免造成意外事件。

(1)對於平常缺乏運動者、年老人、孕婦、肥胖者,體能差的人、有症狀或有疾病者、於鼓勵他們運動時,應考慮其個別狀況,對每人之危險狀況要特別小心的處理。

年輕且常運動的健康者在從事運動時較沒有危險性。

(2)健康者與有症狀者之運動原則相同,但要能妥善應用與區別下列各要項:

A、高強度與低強度,B、長持續時間與短持續時間,C、連續運動與非連續運動,D、每天運動或隔天運動,E、支撐體重(如走路)與非支撐體重(如游泳),F、撞擊性(含跑跳動作,如慢跑)與非撞擊性(如快走)之運動。

(3)具有高危險因素者,有症狀者或是體能較差者宜避免競爭性的運動,如有症狀時應請醫師檢查診治,對病情穩定的控制後,才可開始從事適度運動。

四、運動強度與健康

設計運動處方最困難的問題是決定適當的運動強度。

需要考慮個別差異及對運動時之生理反應,同時要多次的加以測量調整與監督,才能決定較佳的運動強度。

由於每個人之體能狀況不同,因此運動強度一定要考慮個別差異。

一位馬拉松跑者能在80%V02max之運動強度,持續跑2個小時左右;而體能較差者以這強度運動時,則只能維持很短之時間,因而造成無氧代謝產生乳酸而導致疲勞。

一般健康之成年人之運動強度約在60-70%V02max之間,亦等於60-70%(最大心跳率–安靜時心跳率)+安靜時心跳率;而體能較差者或車肥胖者之運動強度,使一個人能運動15至60分左右,而能運動的愈久,對健康的好處則愈大。

體適能與運動生理學家Sharkey,B.(1991)指出不同的運動強度之訓練,對身體適應會造成不同的影響。

高強度的訓練主要是促進中樞系統(心臟血管)的適應,包括增進心搏出量、血液量及氧的輸送(由心臟至四週,如肌肉),但會因乳酸的上升而限制人體對脂肪的應用及影響脂肪之代謝。

低強度之訓練主原則在促進週邊系統(如肌肉)的適應,包括增加肌肉的氧化能力、降低乳酸的產生和增加乳酸的排除,以及增加脂肪的使用比率和能力。

增進肌肉使用脂肪的能力,可能是增加健康和體適能一個重要因素,因為低強度長時間之運動和體能的改善,會增加能量消耗及脂肪應用和代謝,及增加或維持淨體重,相對的會改善血脂肪,如膽固醇(Sharkey,1991)。

所以,增加肌肉燃燒應用脂肪的能力是保護心臟血管的一個很重要的機轉,而且增加燃燒脂肪的能力,則需要靠低強度長時間的有氧運動。

3、運動持續時間之決定

運動持續時間與強度有密切的關係,這一個要項之決定亦與每個人之體能狀況、健康狀況、目標(如減肥目的)及對運動之反應有關。

原則是在運動後覺得有點費力,但很舒暢,全身不會疲憊不堪,不會影響工作或精神狀態。

開始運動時,以較低之運動強度(如40~60%V02max),而使持續時間在20-30左右。

但某些體能較差或有症狀者,可能較適合以較低之強度而運動十分鐘,但在一天之內運動好幾次。

一般而言,運動持續時間希望能在調整運動強度後,而能維持在20-60分之間。

4、運動頻率

運動頻率一部分要依每個人之運動強度與持續時間而定。

美國運動醫學會所建議之頻率,由每日好幾次至每週三至五次,要依個人之需要,興趣和身體狀況而定。

如一個人之身體狀況很差(V02max低於法無據METs),那每次運動五分鐘,每日運動好幾次,對他的幫助可能最大。

如一個人之體能稍差(V02max介於3-5METs),則運動頻率為每日一至二次。

體能超過5METs以上者,每週至少要運動三至五次,但每日皆運動對健康的獲益更多。

開始運動前幾週,如從事支撐體重的運動(如快走,慢跑或有氧舞蹈),運動後休息一天,則可減輕腿部關節的負擔,有助於疲勞恢復。

如杲連動頻率每週超過五次(天),則在運動過程中,反覆交替從事支撐體重與非支撐體重(游泳、騎固定腳踏車)之運動,或改變不同運動方式皆可預防運動肌肉或關節造成過度疲勞之現象。

七、1991年與過去理想減重方法之比較

1991年美國運動醫學會所建議之理想減重方法與過去方法大致相同,唯一不同者是強調藉運動來增加能量的消耗。

1991年之所建議之理想減肥方法需包括下列六大要項:

(1)一般正常成年人每日能量攝取不低於1200大卡,以期能補充適度食物與營養。

(2)食物要能被接受,應考慮食用者之社會文化背景,平常飲食習慣、味道、價錢和食物取得與準備之難易性。

(3)以能量負平衡(每日不超過500至1000大卡)來達至逐漸減重目的(不能有代謝性的困擾),每週最高減重不能超出1公斤。

(4)應用行為改變法來辨別和去除不良飲食習慣。

(5)包括運動計畫,每日藉運動消耗300大卡以上。

許多減肥者應以低強度長持續時間之方式來實施運動,像走路。

(6)培養新的飲食與運動習慣的生活方式,而能終生實施以期能維持較佳之體重。

過去的肥方法,並不像1991年那麼強調運動之能量消耗數。

過去建議每週如運動三天(次),則每天(次)之運動量要消耗300大卡以上;如果每週運動四天(次),則每天(次)運動消耗200大卡。

運動強度要低且持續時間要久,以增加肌肉燃燒和應用脂肪之能力,減肥者亦應把握這個原則,來增加能量消耗。

肥胖者於運動時,往往因為體重而會造成膝踝關節的過度負擔,而造成運動傷害。

因此,肥胖者宜選擇非支撐體重之運動方式(如游泳或騎固定腳踏車),或者從事非撞擊性的運動(如快走)。

最好的方法是平常增加身體活動的機會而減少靜態生活方式的時間,例如日常生活中,多走路多走樓梯而少看電視或睡覺。

心肺功能與減肥是健康適能(Healthrelatedfitness)中的兩大要項,它與人體之健康和疾病狀態有密切相關。

而且在文明社會中,它們威脅人類健康最大且最頻繁。

如何增進全民健康與提高生活品質,仍有賴於心肺能的強壯和體重控制成功。

本文期望能給體育專業和健康促進人員,提供新的資訊與指導方向;而給從事運動健身減肥的民眾比較明確具體的建議。

運動要有原則與方法。

才能獲得有效安人與經濟之健身減肥效果;而運動之原則與方法要有研究證據與理論基礎作為依據與依循方向,這樣「人人運動」、「時時運動」和「處處運動」的目標才會愈來愈近。

第四節改善肌肉適能之方法

一、影響肌力的因素

過去一般人常會認為肌肉適能與運動競賽或與勞力性工作較有關係,而與健康或生活品質較無直接關係,但這個想法現在已經改變了。

有氧(心肺)與肌肉適能對健康皆有重大的意義,祗是其貢獻的方式不同而已。

肌肉適能較好的人,可以避免目前許多人常患的下背痛。

經常從事肌力或肌耐力訓練,骨骼也較不會折斷,因有較高礦物質密度,而較不易患骨質疏鬆症。

在五十五歲以後,肌肉質量較易流失,肌力會顯著衰退,如想讓自己活躍健康,則在健身計劃中則要加上改善肌肉適能的訓練內容。

肌肉萎縮無力也影響身體方姿勢和外表,甚至改變步態或身體的動作,因此,不管是一般人或運動員皆要維持良好的肌力和肌耐力。

肌力是指肌力群在單一收縮中,能夠產生的最大力量。

肌力對於運動和需力量運作重物的工作皆很重要。

人類在生活過程中,也需力量來避免不必要之身體傷害,應付緊急狀況,且獨立自主地從事各種活動。

在肌肉適能減低後會導致身體活動的缺乏,而缺乏活動又會加速肌力的衰退,因此不要忽視肌力的衰退。

大部分的人擁有量比他們所能施展的力量還大。

在催眠、吶喊、藥物、槍聲或某種特殊情況下,皆會產生比平時還大的力量。

沒有訓練的人,其力量有不少程度是被人體內的神經所抑制,而無法完全施展出來,這些抑制神經源自於腦部或肌肉內的接受器之中。

肌力訓練的一部分作用,是將這些神經的抑制程度減少而增加其力量。

因此,當力量因訓練增強後,到底有多少程度是抑制作用之減少,多少程度是增加肌肉組織之功能,是不易以釐清且值得探討的主題。

肌力的大小是依肌肉最大收縮時不少因素而定,如抑制神經的作用程度、收縮肌纖維的數目與種類,收縮的狀態(長度和疲勞程度),和骨骼槓桿系統和機械狀況(如角度…)等。

抑制神經的作用愈小則力量愈大;參與收縮之白肌纖維愈多力量愈大;適度的拉長肌肉再收縮力量較大;不疲勞的肌肉產生較大之力量;某些肌肉收縮角度(如肱二頭肌收縮力量於45度時大於90度),會產生較大力量;某些肌肉接觸點較接近施力點,會產生較大之力量。

此外,尚有一些會影響肌力之因素,也需要加以說明:

(一)性別:

於12至14歲之前,男性之肌力並沒有優於女性;但在青春期後,男性之肌力則大於女性,這與性賀爾蒙有關。

男性青春期之生賀爾蒙睪丸酮(testosterone)濃度比女性高十幾倍。

睪丸酮是一種合成類固醇,會刺激生長使肌肉變的更大,但性賀爾蒙並不是改變肌力的唯一原因。

研究指出大學女性手臂和肩部力量約為男性之50%;而腿部之力量則為男性之70%,由此結果可知尚有其因素(像運動程度)皆會影響肌力。

或許性賀爾蒙會使男性變得更有攻擊性,而更願意接受體能訓練或從事戶外活動而使肌力增加。

女性身體活動較多的部位(像腿)經常用於走路、跑步或騎腳踏車,因此其力量使比不常使用之部位接近男性。

男一個造成性別的肌力差異原因是體脂肪。

女性之體脂肪百分比(約25%)約為男性(12.5%)之兩倍。

如考慮每公斤體重之肌力時,男性則大於女性。

但若考慮每公斤淨體重(體重減去脂肪)之肌力時,男女間的差異則很小。

肌肉體積之大小和肌力是成正比,一般而言,男性之肌肉外圍平均值皆比女性大,大部分之研究顯示每平方公分之肌肉可產4到6公斤力量。

所以男性有較大之肌肉外圍通常能產生較大之力量,但也並不表示有較大肌肉即可在運動中占優勢。

(二)年齡:

肌力於二十歲時達到最高峰,以後隨著年齡的增加而肌力會逐漸緩緩地減退,每年大約減少肌力1%,但在55歲以後會有快速老衰退。

不過衰退曲線並不一定如此,如果經常訓練肌肉,肌力衰退幅度很小,甚至六十歲以後肌力亦能保持相當好的狀態。

有許多世界級之舉重選手常在40歲以後,才創造個人之最佳成績。

於青春期以前實施訓練,肌力改善之主要原因是神經系統之改變,如減少神經之抑制作用。

而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