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51947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

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多位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大数,掌握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1、数的概念、读写数的方法、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2、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读写法、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1、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多位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

板书课题:

复习多位数的认识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一单元的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问:

你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

你最容易出错?

学生看书,小组合作进行归纳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复习数位顺序表

1)什么叫数位、计数单位、数级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10个一万是十万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3)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4)自然数的认识

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问:

最小的自然数是几?

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

学生看书,小组合作进行归纳

交流汇报补充

【设计意图】整理归纳所学知识,构建知识结构,掌握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

复习数位顺序表等有关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数的基本概念

2、多位数的读写法的方法是什么?

3、改写和省略的方法是什么?

4、如何比较数的大小?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汇报。

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②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

③数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万位、亿位后面的4个0、8个0省略掉,换左起第一位的数大的哪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成“万“或“亿”字,四舍五入法。

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还是等于5或大于5

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

【设计意图】掌握读写数的方法、改写和省略的方法及比大小的方法。

正确地读写大数,掌握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进一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的数感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读出下面各数。

4231579300500823960400000

7000700926740020050708000000

2、写出下面各数

三千零三万三百零三

一千零五十万四千零二十

二十亿零七百六十八

三百一十亿七千零八万三千零四十

3、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

800009000000

47000000200320000

4、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

32560000000048000000000

5、求近似数

1)164835209528641

7990003808008396000

(省略万后面的尾数)

2)270954631298353647889970804758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

6、比大小

1650010○16500100350020○530020

○25090006309607○670630

7、用6、3、8、9和5个0按要求写出九位数。

1)最大的数2)最小的数3)一个0都不读的数4)只读出一个0的数

5)要读出2个0的数6)约等于3亿的数7)约等于10亿的数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

还有什么问题吗?

 

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看书,小组合作进行归纳:

数位、计数单位、数级.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多位数的读写法的方法.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②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

③数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教学反思:

整理归纳所学知识,构建知识结构,掌握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

复习数位顺序表等有关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数的基本概念.多位数的读写法的方法是:

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②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

③数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乘法和除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乘除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能灵活应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正确熟练地计算。

2、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乘除法笔算的方法,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2、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乘法和除法”这部分知识。

板书课题:

复习乘法和除法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打开数学书看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

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

你最容易出错?

学生看书,小组合作进行归纳

【设计意图】整理归纳所学知识,构建知识结构,掌握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复习口算

直接说结果。

2700÷30=180÷60=360÷40=

240÷60==800÷40=420÷60

54÷3=60÷30=250÷50=

130×5=2×380=150×6=18×3=

23×4=7×13=460×2=7×50=

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2、复习估算

522÷70≈710÷92≈543÷90≈350÷68≈455÷70≈678÷80≈

说一说估算的方法是什么?

59×103≈720×12≈315×72≈

408×18≈209×29≈

3、复习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不计算,直接写出下面的积或商。

15×39=585792÷24=33

150×39=396÷12=

15×390=1584÷48=

根据什么算出结果的?

4、复习笔算

1)948÷38=2496÷47=

4325÷48=3276÷84=

2)245×27=530×48=

509×50=802×37=

组织学生笔算,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5、解决问题

1)甲火车14小时行驶1750千米,乙火车10小时行驶1350千米,哪列火车快,快多少?

指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式计算

路程÷时间=速度

2)有26条船,每天收入780元,照这样计算,现在增加了15条船,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

3)总复习9、10

四.自主检平,完善提高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乘除法笔算的方法,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口算的方法是:

先算含有单位的数.再按规律确定大小.或从高位算起.

 

估算的方法是什么?

先让学生说一说再估算.

 

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反思:

整理归纳所学知识,构建知识结构,掌握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

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笔算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的计算。

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空间与图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学过的平面图形的概念,弄清图形间的系与区别,学会用数学化的语言来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

2、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的判断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掌握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这几种四边形的的特征及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能按要求画角,会用画平行线和垂线的方法画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并会画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

2、会用画平行线和垂线的方法画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理解所学的平面图形相互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同学们,我们学过哪几种角?

哪几种图形?

老师相信,同学们对有关角、图形、直线、垂线等知识很感兴趣。

今天我们来复习“空间与图形”。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进入积极地复习状态。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一)、自主写出网络图

我们为了更好的疏通这些知识,现在,老师就请大家打开数学书看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请你们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写出知识网络。

(二)、交流展示整理成果,完善知识系统。

1.正方形的特征:

四边相等,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有四个直角。

(学生选择)

从正方形的特征你可以联系到我们学过的哪些相关知识?

延伸A:

平行线、垂线的知识。

(1)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说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强调:

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

(2)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还有什么位置关系?

(互相垂直)

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说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4)练习:

过点A分别画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

明确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只有平行和相交两种位置关系。

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1)那我们学过哪几种角,你能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吗?

并说说它们的大小。

(2)怎么量角、画角呢?

学生说量角、画角的步骤

2.长方形的特征: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有四个直角。

(学生选择)

3.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且平行。

延伸:

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怎么画高?

4.梯形的特征:

只有一组对边互相平行。

延伸:

这一组互相平行的对边中,比较短的这一条是梯形的(上底),比较长的这一条是梯形的(下底),从上底上的一点向下底引一条垂线就是梯形的(高),另外这两条边就是梯形的(腰),如果两腰相等,我们就说这个梯形是(等腰梯形)。

5.这几种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后全班交流小结。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两组对边都分别平行,都具备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所以属于平行四边形。

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所以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而正方形还有四条边都相等的特征,所以正方形又可以看成是特殊的长方形。

它们都是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都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而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一)完成P119页11-12题

(二)判断正误:

1.直线比射线长。

  

2.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3.一个角的两边画得越长,这个角越大。

4.平角是一条直线。

5.两条直线相交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是直角,那么其他三个也是直角。

(二)综合练习:

1、画角:

练习画一个75度的角,你有几种不同的办法?

2、用我们画的75度的角的两边分别作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两边(各截取2厘米和4厘米),用画平行线的方法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3.测定跳远成绩时,怎样测量比较准确,为什么?

(垂线段的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1、独立完成教科书练习二十一第9题和第13题,然后自我简评,自我鉴定。

2、这节课你有什么进一步的收获?

3、小结:

知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在复习时要加以整理、比较,使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设计意图】通过检评,进一步激励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上进行自我完善。

 

我们学过哪几种角?

哪几种图形?

今天我们来复习“空间与图形”。

 

正方形的特征:

四边相等,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有四个直角。

长方形的特征: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有四个直角。

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且平行。

梯形的特征:

只有一组对边互相平行。

几种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两组对边都分别平行,都具备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所以属于平行四边形。

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所以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而正方形还有四条边都相等的特征,所以正方形又可以看成是特殊的长方形。

它们都是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都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而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教学反思:

整理归纳所学知识,构建知识结构,掌握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延伸,角的知识。

帮助学生准确地建立起知识的纵向与横向的关系,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真正让学生弄清图形之间的关系。

学会用数学化的语言来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

复习直线与线段的联系与区别,掌握角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画图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的判断能力和空间观念。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20页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步聚,能根据统计数据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2、能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根据统计数据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对一些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便于我们发现问题,改进我们的生活。

今天我们复习关于统计的有关知识。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在本册教材中,我们学习了哪一种统计方法?

(复式条形统计图)

2、投影出示第120页第13题,育民小学各年级戴近视镜的同学人数统计图。

(1)统计图上有些什么?

(2)怎样绘制统计图呢?

①画纵轴和横轴。

②确定每一格代表几个单位。

③画图例和直条,标明数据。

(3)议一议第13题后的问题。

①四年级戴近视镜的有多少人?

哪个年级戴近视镜的人最多?

②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根据统计图议一议,说一说。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说一说统计表反映了那些数据信息。

(2)让学生独立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3)展示学生绘制的统计图。

(4)回答后面的问题。

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说一说。

(5)复式条形统计图还可以怎样画?

(横式)

四、自主简评,完善提高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大家对复式条形统计图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指名汇报。

让学生分别说出:

横轴、纵轴、计数格,每格代表几人;年级、直条、各种直条代表什么;各年级男、女生戴近视镜的人数等。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步聚,能根据统计数据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能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