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全新技术应用实施方案示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51216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6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最全新技术应用实施方案示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最新最全新技术应用实施方案示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最新最全新技术应用实施方案示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最新最全新技术应用实施方案示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最新最全新技术应用实施方案示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最全新技术应用实施方案示范.docx

《最新最全新技术应用实施方案示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最全新技术应用实施方案示范.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最全新技术应用实施方案示范.docx

最新最全新技术应用实施方案示范

 

新技术应用实施方案

 

第一章工程概况

*****工程位于***中心商务地块,包括**标准分区**地块;

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计划应用大量的新技术、新工艺,并遵循科学的管理程序,进行充分地策划、调研、论证、实施、检查、改进、总结,精心组织,严格操作,务求在提高施工质量、技术含量的同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得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推广性。

根据设计图纸,本工程拟计划应用《建筑业10项新技术》中8大项,30小项。

主要参建单位

建设单位:

****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有限公司;

地勘单位:

***有限责任公司;

监理单位:

***咨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集团有限公司。

第二章组织机构管理

为确保达到国家施工验收规范合格标准,在新技术应用过程中,项目部从抓施工现场管理入手,组织强有力的施工班子,从进场至竣工的整个施工过程中认真执行国家强制性条文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及有关国家标准,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设计交底进行施工,对工程质量实行三级制的管理程序,执行质量、安全、环境三体系同步要求,以管理求信誉、以质量求效益、严守合约、确保用户满意,认真贯彻执行建设部推广应用的十项新技术,重视沙坪坝企业创新服务中心(主体一标段)工程新技术应用施工方案的项目实施工作,成立新技术应用实施小组。

新技术应用实施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项目经理):

**

副组长(项目总工):

**

成员:

**、**、**、**、**、**、**、**

安全:

**、**

质检:

**、**

材料:

**

第三章技术管理措施

3.1明确技术管理的重点

加强技术管理,必须明确技术管理的重点。

主要技术管理工作见下表:

序号

类别

部位

要点

1

作业指导书

关键、难度大、技术复杂及特殊施工工艺应用部位应具备作业指导书。

对施工工序、工艺选择、作业环境、作业工具、劳动力组织以及工程检验予以明确、详细说明能较好的指导施工。

2

质量整改指导书

依据《质量通病防治指导书》

对所有工序开始之前进行交底,过程中监督。

3

计量管理

依据计量网络图

三落实:

责任人、计量制度、计量方法的落实。

抓好计量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

4

技术档案

见《项目技术管理程序》

技术资料积累、整理工作与施工同时展开,保证资料的全面详细、正确、有效。

5

技术进步

见新技术新工艺实施计划表

单项技术成果申报表、实施过程记录表(实施效果跟踪表、物质消耗表)。

积累资料数据,为总结推广作准备

6

图纸变更管理

设计院图纸修改变更通知单

将每次图纸变更与修改内容、日期标注到相应的图纸上,登记造册,并进行必要的技术交底。

7

施工规范标准管理

建立规范标准等的目录文件

防止已作废的规范的使用。

参见《项目技术管理程序》电子版第七条。

8

技术复核

见《项目技术管理程序》

在下一分部分项工程正式施工前进行,有相关工长填写,质检和项目技术负责人签字,交项目资料员造册登记并归档

9

技术交底

见《项目技术管理程序》

技术交底应以书面为主,口头、现场为辅,保证彻底的透彻、明了,并具有可操作性。

交底应签字齐全,注明日期。

10

三检制

木工、钢筋工、混凝土工三大工种自检、互检、交接检

技术负责人监督制度贯彻的真实准确性并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

11

隐检制

凡被后道工序所覆盖的工序

隐蔽的具体内容、修改依据,质量情况的填写必须明确真实。

3.2新技术验证资料收集和记录

1、要加强对新材料质保材料、使用说明及注意事项的收集,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复检。

2、要完整记录新技术使用部位、使用情况、使用数量等等,并建立好台账,方便查阅。

第四章新技术应用及实施

4.1钢筋与混凝土技术

4.1.1高耐久性混凝土技术

(1)混凝土浇筑时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大于2m,当大于2m时,应采用滑槽、串筒、漏斗等器具辅助输送混凝土,保证混凝土不出现分层离析现象。

(2)混凝土的浇筑应采用分层连续推移的方式进行,间隙时间不得超过90min。

(3)混凝土的一次摊铺厚度不宜大于600㎜(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时)。

浇筑竖向结构的混凝土前,底部应先浇入50~100㎜厚的水泥砂浆(水灰比略小于混凝土)。

(4)在振捣混凝土过程中,应加强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接缝的密合情况,以防漏浆。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仔细将混凝土暴露面压实抹平,抹面时严禁洒水。

(5)混凝土拆模后,如表面有粗糙、不平整、蜂窝、孔洞、疏松麻面和缺棱掉角等缺陷或不良外观时,应认真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及时报告监理和业主。

4.1.2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最主要的特点是粘度大,为降低混凝土的粘性,宜掺入能够降低混凝土粘性且对混凝土强度无负面影响的外加剂,如降粘型外加剂、降粘增强剂等。

对于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坍落度不宜小于220mm,扩展度不宜小于500mm,倒置坍落度筒排空时间宜为5~20s,混凝土经时损失不宜大于30mm/h。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由于非常致密,故抗渗、抗冻、抗碳化、抗腐蚀等耐久性指标均十分优异,可极大地提高混凝土结构物的使用年限。

4.1.3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1)保温养护法:

其主要目的是减少砼表面的热扩散,减少砼表面的温度梯度,防止表面因温差过大而产生温度裂缝。

(2)延长散热时间,充分发挥砼的潜力和材料的松弛特性,使砼的平均总温差所产生的拉应力小于砼的抗拉强度,防止产生贯穿裂缝。

(3)刚浇捣不久的砼,尚处于凝固阶段,水化速度较快,所释放的水化热也较大,故潮湿环境可防止砼表面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

(4)内部埋设冷凝管,降低砼的中心温度。

(5)覆盖养护

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其主要作用是保湿、保温,尽最大可能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

具体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保湿作用)和一层土工布(保温作用)。

4.1.4高强钢筋应用技术

(1)认真熟悉图纸,明确节点要求,合理配料,保证接头位置、接头数量、搭接长度、锚固长度满足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

(2)钢筋料表要经主管技术人员复核无误后方可下料加工;

(3)钢筋焊接在现场作出焊接试件,试验合格后,方准施焊,钢筋搭接焊严禁接头有夹渣、药皮、砂眼、咬肉等现象,接头外观要100%检查验收。

电焊工必须持证上岗,在进行焊接作业时,不准在受力筋上打火,以免损伤钢筋,影响结构承载力;

(4)钢筋机械连接接头施工人员按要求进行岗前培训,做到持证上岗,按施工规范要求做好连接接头的检验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5)钢筋的品种、规格、形状、尺寸、间距、锚固长度、接头位置等,必须保证正确,箍筋加工应认真控制。

钢筋绑扎前,认真做好弹线工作,保证钢筋位置、梁、柱截面尺寸准确,钢筋绑扎成型后,要求横平竖直,整洁美观。

(6)认真做好钢筋保护层垫块、定位钢梯的支垫工作,消除钢筋位移通病。

4.1.5高强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

(1)连接钢筋时,钢筋规格和连接套的规格应一致,钢筋螺纹的型式、螺距、螺纹外径应与连接套匹配。

并确保钢筋和连接套的丝扣干净,完好无损。

(2)连接钢筋时应对准轴线将钢筋拧入连接套。

(3)接头拼接完成后,应使两个丝头在套筒中央位置互相顶紧,套筒每端不得有一扣以上的完整丝扣外露,加长型接头的外露丝扣数不受限制,但应有明显标记,以检查进入套筒的丝头长度是否满足要求。

(4)钢筋套筒连接露丝不得多于1.5扣。

4.2模板及脚手架技术

4.2.1销键型脚手架及支撑架

(1)将楼层各构件位置的边线在地面上标出,以保证支架、模板施工过程中按设计尺寸进行施工。

 

(2)按预先的支架设计位置在地面上将立杆位置标出,并做好标记,保证立杆排列整齐。

 

(3)先竖立最角端的立杆,并逐步将周边立杆竖起,将扫地杆及第一步横杆搭设,保证已搭设架体稳固、不倾倒。

 

(4)在立杆全部竖立完成后,进行上部立杆搭设,将全部横杆搭设完成,并预留出梁位。

按预定架体设计要求搭设剪刀撑,剪刀撑必须按要求整体搭设。

 

(5)搭设梁底纵向受力钢管,受力钢管需采用双扣件固定,钢管搭设时需进行标高复核以保证梁底模板为设计标高。

  

(6)板底模板铺设时,应先将顶部可调顶托调整至预定标高位置,并对其进行拉线找平,满足平整度要求后再铺设模板。

4.2.2清水混凝土模板技术

(1)模板设计前应对清水混凝土工程进行全面深化设计,妥善解决好对饰面效果产生影响的关键问题,如:

明缝、蝉缝、对拉螺栓孔眼、施工缝的处理、后浇带的处理等。

(2)模板体系选择:

选取能够满足清水混凝土外观质量要求的模板体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模板体系要求拼缝严密、规格尺寸准确、便于组装和拆除,能确保周转使用次数要求,清水混凝土模板。

(3)模板分块原则:

在起重荷载允许的范围内,根据蝉缝、明缝分布设计分块,同时兼顾分块的定型化、整体化、模数化和通用化。

(4)面板分割原则:

应按照模板蝉缝和明缝位置分割,必须保证蝉缝和明缝水平交圈、竖向垂直。

装饰清水混凝土的内衬模板,其面板的分割应保证装饰图案的连续性及施工的可操作性。

(5)对拉螺栓孔眼排布:

应达到规律性和对称性的装饰效果,同时还应满足模板受力要求。

(6)节点处理:

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和工程特点合理设计模板节点。

4.3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

4.3.1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

(1)构件复核:

1)根据施工图纸,核对构件尺寸、质量、数量等情况,查看所进场构件编号,构件上的预留管线以及预留洞口是否有无偏差,并做好详细记录。

2)根据构件形式及重量选择合适的吊具,对构件都应该采用加钢梁吊装。

(2)构件安装:

依据设计工艺图纸及PC构件的详图编制的每栋每层各构件吊装顺序,严格按顺序指导工人吊装施工(吊点位置会在叠合板上标注,吊装时需注意确认)。

1)安装步骤:

①测量、放线:

根据图纸测量出叠合板位置并将边线弹到相应墙板上。

②支撑架搭设:

根据板底标高、支撑架专项方案搭设叠合板支撑架。

③构件进场检查:

复合构件尺寸及质量,查看所进场构件编号并做好记录。

④吊具安装:

根据楼板尺寸选择合适的吊具和挂钩方法。

⑤安装、就位:

按顺序根据墙板上所放出的楼板侧边线及支撑标高,缓慢下降落在支撑架上。

⑥调整:

根据控制线以及标高精确调整。

⑦取钩:

落位待顶支撑受力后可以取下吊钩进行下块板吊装。

⑧安全防架护搭设:

每块楼板吊装完后应立即搭设临时安全防护栏杆。

2)叠合板安装操作细节:

①叠合板支撑架必须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搭设。

②木枋铺设完成后应对板底标高进行精确定位,通过调节顶托使全部木枋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标高同板底标高。

③根据事先编好的吊装顺序安装就位,就位时一定要注意按箭头方向落位同时观察楼板预留孔洞与水电图纸的相对位置(以防止构件厂将箭头编错)。

叠合板安装时短边深入梁/剪力墙上10mm,叠合板长边与梁或板与板拼缝见设计图纸。

④叠合楼板吊装完后必须全数检查支撑架的受力情况,以及板与板拼缝处的高差。

⑤邻边的叠合板吊装完成一块时应立即将此处邻边防护安装好。

安装外围叠合楼板时注意操作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

3)固定复核:

①复核构件的水平位置、标高、垂直度,使误差控制在本方案允许范围内。

②检查下面支撑及板的拼缝,使所有支撑杆件受力基本一致,板底拼缝高低差小于3MM,确认后取钩。

4.3.2预制构件工厂化生产加工技术

(1)用自动化流水线、机组流水线、长线台座生产线生产标准定型预制构件并兼顾异型预制构件,采用固定台模线生产房屋建筑预制构件,满足预制构件的批量生产加工和集中供应要求。

(2)工厂化科学管理、自动化智能生产带来质量品质得到保证和提高;构件外观尺寸加工精度可达±2mm,混凝土强度标准差不大于4.0MPa,预留预埋尺寸精度可达±1mm,保护层厚度控制偏差±3mm,通过预应力和伸长值偏差控制保证预应力构件起拱满足设计要求并处于同一水平,构件承载力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3)预制构件的几何加工精度控制、混凝土强度控制、预埋件的精度、构件承载力性能、保护层厚度控制、预应力构件的预应力要求等尚应符合设计(包括标准图集)及有关标准的规定。

(4)预制构件生产的效率指标、成本指标、能耗指标、环境指标和安全指标,应满足有关要求。

4.4钢结构技术

4.4.1钢结构深化设计与物联网应用技术

(1)钢结构深化设计是以设计院的施工图、计算书及其它相关资料为依据,依托专业深化设计软件平台,建立三维实体模型,计算节点坐标定位调整值,并生成结构安装布置图、零构件图、报表清单等的过程。

钢结构深化设计与BIM结合,实现了模型信息化共享,由传统的“放样出图”延伸到施工全过程。

(2)建立统一的产品(零件、构件等)编码体系,规范图纸深度,保证产品信息的唯一性和可追溯性。

深化设计阶段主要使用专业的深化设计软件,在建模时,对软件应用和模型数据有以下几点要求:

1)统一软件平台:

同一工程的钢结构深化设计应采用统一的软件及版本号,设计过程中不得更改。

同一工程宜在同一设计模型中完成,若模型过大需要进行模型分割,分割数量不宜过多。

2)人员协同管理:

钢结构深化设计多人协同作业时,明确职责分工,注意避免模型碰撞冲突,并需设置好稳定的软件联机网络环境,保证每个深化人员的深化设计软件运行顺畅。

3)软件基础数据配置:

软件应用前需配置好基础数据,如:

设定软件自动保存时间;使用统一的软件系统字体;设定统一的系统符号文件;设定统一的报表、图纸模板等。

4)模型构件唯一性:

钢结构深化设计模型,要求一个零构件号只能对应一种零构件,当零构件的尺寸、重量、材质、切割类型等发生变化时,需赋予零构件新的编号,以避免零构件的模型信息冲突报错。

5)零件的截面类型匹配:

深化设计模型中每种截面的材料指定唯一的截面类型,保证材料在软件内名称的唯一性。

6)模型材质匹配:

深化设计模型中每个零件都有对应的材质,根据相关国家钢材标准指定统一的材质命名规则,深化设计人员在建模过程中需保证使用的钢材牌号与国家标准中的钢材牌号相同。

4.4.2钢结构虚拟预拼装技术

采用三维设计软件,将钢结构分段构件控制点的实测三维坐标,在计算机中模拟拼装形成分段构件的轮廓模型,与深化设计的理论模型拟合比对,检查分析加工拼装精度,得到所需修改的调整信息。

经过必要校正、修改与模拟拼装,直至满足精度要求。

4.4.3钢结构防腐防火技术

(1)涂刷前将需涂装部位的铁锈、焊缝药皮、焊接飞溅物、油污、尘土等杂物表面清理干净。

(2)涂装时的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应符合涂料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当说明书无要求时,室内环境温度在5~38℃之间。

相对湿度不应大于85%。

在雨、雾、雪和较大灰尘的条件下,禁止户外施工。

施工时遇雨天或构件表面结露现象不宜施工或延长施工间隔时间。

(3)涂装下道油漆前,应彻底清除涂装涂装件表面的油、泥、灰尘等污物。

一般可用水冲、布擦或溶剂清洗等方法。

要保证构件清洁、干燥、底漆未经损坏。

涂装应均匀,无明显起皱、流挂,附着应良好。

涂装后4h之内不得淋雨,防止尚未固化的漆膜被雨水冲坏。

油漆涂装后,漆膜如发现有龟裂,起皱等现象时应将漆膜刮除或砂纸研磨后,重新补漆。

(4)油漆涂装后,如发现有气泡,凹陷洞孔,剥离生锈或针孔锈等现象时,应将漆膜刮除并经表面处理后,再按规定涂装时间隔层次予以补漆。

(5)防火涂料涂装的基层应无油污、灰尘和泥砂等污垢。

防火涂料分层施工中应保证每层厚度均匀。

4.4.4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应用技术

(1)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除了钢结构优点外还具备混凝土结构的优点,同时结构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

关键技术是如何合理解决梁柱节点区钢筋的穿筋问题,以确保节点良好的受力性能与加快施工速度。

(2)钢混组合梁是在钢梁上部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受压、钢结构受拉的截面合理受力形式,充分发挥钢与混凝土各自的受力性能。

组合梁施工时,钢梁可作为模板的支撑。

组合梁设计时要确保钢梁与混凝土结合面的抗剪性能,又要充分考虑钢梁各工况下从施工到正常使用各阶段的受力性能。

4.5机电安装工程技术

4.5.1基于BIM的管线综合技术

利用BIM技术在施工前模拟机电安装工程施工完后的管线排布情况。

即在未施工前先根据所施工的图纸在计算机上进行图纸“预装配”,采用3D(三维图)直观的反映出设计图纸上的问题,尤其是在施工中各专业之间设备管线的位置冲突和标高重叠。

4.5.2薄壁金属管道新型连接安装施工技术

(1)铜管机械密封式连接

1)卡套式连接:

是一种较为简便的施工方式,操作简单,掌握方便,是施工中常见的连接方式,连接时只要管子切口的端面能与管子轴线保持垂直,并将切口处毛刺清理干净,管件装配时卡环的位置正确,并将螺母旋紧,就能实现铜管的严密连接,主要适用于管径50mm以下的半硬铜管的连接。

2)插接式连接:

一种最简便的施工方法,只要将切口的端面能与管子轴线保持垂直并去除毛刺的管子,用力插入管件到底即可,此种连接方法是靠专用管件中的不锈钢夹固圈将钢壁禁锢在管件内,利用管件内与铜管外壁紧密配合的О形橡胶圈来实施密封的,主要适用于管径25mm以下的铜管的连接。

3)压接式连接:

一种较为先进的施工方式,操作也较简单,但需配备专用的且规格齐全的压接机械。

连接时管子的切口端面与管子轴线保持垂直,并去除管子的毛刺,然后将管子插入管件到底,再用压接机械将铜管与管件压接成一体。

此种连接方法是利用管件凸缘内的橡胶圈来实施密封的,主要适用于管径50mm以下的铜管的连接。

(2)薄壁不锈钢管机械密封式连接

1)卡压式连接:

配管插入管件承口(承口U形槽内带有橡胶密封圈)后,用专用卡压工具压紧管口形成六角形而起密封和紧固作用的连接方式。

2)卡凸式螺母型连接:

以专用扩管工具在薄壁不锈钢管端的适当位置,由内壁向外(径向)辊压使管子形成一道凸缘环,然后将带锥台形三元乙丙密封圈的管插进带有承插口的管件中,拧紧锁紧螺母时,靠凸缘环推进压缩三元乙丙密封圈而起密封作用。

3)环压式连接:

环压连接是一种永久性机械连接,首先将套好密封圈的管材插入管件内,然后使用专用工具对管件与管材的连接部位施加足够大的径向压力使管件、管材发生形变,并使管件密封部位形成一个封闭的密封腔,然后再进一步压缩密封腔的容积,使密封材料充分填充整个密封腔,从而实现密封,同时将关键嵌入管材使管材与管件牢固连接。

4.5.3金属风管预制安装施工技术

金属矩形风管薄钢板法兰连接技术,根据加工形式不同分为两种:

一种是法兰与风管壁为一体的形式,称之为“共板法兰”;另一种是薄钢板法兰用专用组合式法兰机制作成法兰的形式,根据风管长度下料后,插入制作好的风管管壁端部,再用铆(压)接连为一体,称之为“组合式法兰”。

通过共板法兰风管自动化生产线,将卷材开卷、板材下料、冲孔(倒角)、辊压咬口、辊压法兰、折方等工序,制成半成品薄钢板法兰直风管管段。

风管三通、弯头等异形配件通过数控等离子切割设备自动下料。

(1)薄钢板法兰风管板材厚度0.5~1.2mm,风管下料宜采用单片、L型或口型方式。

金属风管板材连接形式有:

单咬口(适用于低、中、高压系统)、联合角咬口(适用于低、中、高压系统矩形风管及配件四角咬接)、转角咬口(适用于低、中、高压系统矩形风管及配件四角咬接)、按扣式咬口(低、中压矩形风管或配件四角咬接、低压圆形风管)。

(2)当风管大边尺寸、长度及单边面积超出规定的范围时,应对其进行加固,加固方式有通丝加固、套管加固、Z形加固、V形加固等方式。

(3)风管制作完成后,进行四个角连接件的固定,角件与法兰四角接口的固定应稳固、紧贴、端面应平整。

固定完成后需要打密封胶,密封胶应保证弹性、粘着和防霉特性。

(4)薄钢板法兰风管的连接方式应根据工作压力及风管尺寸大小合理选用,用专用工具将法兰弹簧卡固定在两节风管法兰处,或用顶丝卡固定两节风管法兰,弹簧卡、顶丝卡不应有松动现象。

4.5.4建筑机电系统全过程调试技术

(1)方案设计阶段:

为项目初始时的筹备阶段,其调试工作主要目标是明确和建立业主的项目要求。

业主项目要求是机电系统设计、施工和运行的基础,同时也决定着调试计划和进程安排。

该阶段调试团队由业主代表、调试顾问、前期设计和规划方面专业人员、设计人员组成。

该阶段主要工作为:

组建调试团队,明确各方职责;建立例会制度及过程文件体系;明确业主项目要求;确定调试工作范围和预算;建立初步调试计划;建立问题日志程序;筹备调试过程进度报告;对设计方案进行复核,确保满足业主项目要求。

(2)设计阶段。

该阶段调试工作主要目标是尽量确保设计文件满足和体现业主项目要求。

该阶段调试团队由业主代表、调试顾问、设计人员和机电总包项目经理组成。

该阶段主要工作为:

建立并维持项目团队的团结协作;确定调试过程各部分的工作范围和预算;指定负责完成特定设备及部件调试工作的专业人员;召开调试团队会议并做好记录;收集调试团队成员关于业主项目要求的修改意见;制定调试过程工作时间表;在问题日志中追踪记录问题或背离业主项目要求的情况及处理办法;确保设计文件的记录和更新;建立施工清单;建立施工、交付及运行阶段测试要求;建立培训计划要求;记录调试过程要求并汇总进承包文件;更新调试计划;复查设计文件是否符合业主项目要求;更新业主项目要求;记录并复查调试过程进度报告。

(3)施工阶段。

该阶段调试工作主要目标是确保机电系统及部件的安装满足业主项目要求。

该阶段调试团队包括业主代表、调试顾问、设计人员、机电总包项目经理、专业承包商和设备供应商。

该阶段主要工作为:

协调业主代表参与调试工作并制定相应时间表;更新业主项目要求;根据现场情况,更新调试计划;组织施工前调试过程会议;确定测试方案,包括机电设备测试、风系统/水系统平衡调试、系统运行测试等,并明确测试范围,明确测试方法、试运行介质、目标参数值允许偏差、调试工作绩效评定标准;建立测试记录;定期召开调试过程会议;定期实施现场检查;监督施工方的现场调试、测试工作;核查运维人员培训情况;编制调试过程进度报告;更新机电系统管理手册。

(4)交付和运行阶段。

当项目基本竣工后进入交付和运行阶段的调试工作,直到保修合同结束时间为止。

该阶段工作目标是确保机电系统及部件的持续运行、维护和调节及相关文件更新均能满足最新业主项目要求。

该阶段调试团队包括业主代表、调试顾问、设计人员、机电总包项目经理、专业承包商。

该阶段主要工作为:

协调机电总包的质量复查工作,充分利用调试顾问的知识和项目经验使得机电总包返工数量和次数最小化;进行机电系统及部件的季度测试;进行机电系统运行维护人员培训;完成机电系统管理手册并持续更新;进行机电系统及部件的定期运行状况评估;召开经验总结研讨会;完成项目最终调试过程报告。

4.6绿色施工技术

4.6.1建筑垃圾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1)施工过程中对钢筋采用优化下料技术,提高钢筋利用率;

(2)对模版的使用进行优化拼接,减少裁剪量;

(3)对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余料用于制作垫层块、预制板和二次砌体结构过梁预制构件等;

(4)对二次结构砌块采用BIM技术做好最优排块设计。

4.6.2施工现场太阳能光伏发电照明技术

施工现场太阳能光伏发电照明技术中的照明灯具负载应为直流负载,灯具选用以工作电压为12V的LED灯为主。

生活区安装太阳能发电电池,保证道路照明使用率达到90%以上。

(1)光伏组件:

具有封装及内部联结的、能单独提供直流电输出、最小不可分割的太阳电池组合装置,又称太阳电池组件。

太阳光充足日照好的地区,宜采用多晶硅太阳能电池;阴雨天比较多、阳光相对不是很充足的地区,宜采用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其他新型太阳能电池,可根据太阳能电池发展趋势选用新型低成本太阳能电池;选用的太阳能电池输出的电压应比蓄电池的额定电压高20%~30%,以保证蓄电池正常充电。

(2)太阳能控制器:

控制整个系统的工作状态,并对蓄电池起到过充电保护、过放电保护的作用;在温差较大的地方,应具备温度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