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182《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81553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182《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182《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182《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182《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182《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182《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教案.docx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182《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182《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182《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教案.docx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182《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教案

第2节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内容分析: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是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18章第2节的内容。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尽管有些微生物会使人患病,但大多数微生物有益于人类。

本节教材从微生物与疾病、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与医药、微生物的应用前景几个方面,举例说明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并通过“自制泡菜”活动,使学生体验微生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微生物有一定的了解,但知道的大都是微生物对人类负面影响的比较多一些。

为此,本课主要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在分析实例中体验微生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举例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分组自制泡菜和酸奶,让学生体验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学生生活经验。

在信息交流中,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动手实践,体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快乐,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劳动精神。

4.教学重点:

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与疾病。

5.教学难点:

微生物与疾病;微生物与医药。

教学准备:

1.提前几天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蔬菜,制作一道包菜。

同时教师可以带领几名同学(或生物兴趣小组)亲自泡菜。

2.提前一周搜集有关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科普资料,如酵母菌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治病微生物与相关疾病、抗生素药物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师: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微生物?

以及微生物的生活。

那么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的生活方式是怎样?

生:

在生物圈中,凡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生活方式主要有腐生生活、寄生生活、自养生活。

师:

微生物的种类分成哪几种?

生:

答(略)

师:

以前我们所学过的哪些知识和微生物有关呢?

生:

引起传染病的传染源是微生物。

师:

在日常生活中,一提到细菌、真菌及病毒这些微生物,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它们的害处,如上节课我们所了解的,它能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使食品腐败变质等,我相信同学们还可以举出很多细菌和真菌引起动植物患病的事例,所以现在人们往往“谈菌色变”,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对人类百害而无一利呢?

谁能举出一些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的实例吗?

它们的存在对人类有没有益处呢?

生:

相互议论,积极发言。

蘑菇可以食用;有些微生物(如根瘤菌)有固氮作用;有些微生物对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起不可替代作用。

有学生提到可以利用酵母菌制作馒头和面包,利用酿酒酵母制作葡萄酒,生病时所用的青霉素等。

师:

同学们回答得很好。

其实,很多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它们与我们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而且人类已经应用微生物造福于我们的实际生产生活,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共同探讨的问题—第2节《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2.讲授新课

第2节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板书)

师:

这一节我们将共同探讨四个问题——一、微生物与食品。

二、微生物与疾病。

三、微生物与医药。

四、微生物的应用前景。

师:

刚才,同学们提到利用酵母菌制作的馒头和面包都是发酵食品,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第一个问题:

板书:

一、微生物与食品

同学们平时吃过不少的发酵食品,但很少见到利用微生物发酵的直观现象。

下面我们来看发酵现象。

(板书:

1.发酵现象——气泡)

出示课件:

发酵现象或课前老师制作的发酵瓶。

师:

同学们,从这幅图中,你看到原来透明液体和挤瘪的气球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

生:

看到瓶中的液体不断有气泡冒出,挤瘪的小气球胀大了。

师:

对,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你们看到的现象就是发酵。

因为发酵瓶中加入了一种微生物,这种微生物就是酵母菌。

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在食品和发酵工业上被广泛利用。

师:

刚才,同学们看到了发酵现象,日常生活中你吃过哪些食物是用微生物的发酵制成的?

生:

积极发言,烤制面包或蒸馒头时利用面包酵母;酿制白酒和啤酒时利用酿酒酵母;制作葡萄酒时利用葡萄酒酵母等。

师:

同学们回答得很好。

香美的发酵食品满足了我们的口味。

这其中有些是根据微生物的发酵原理制成的发酵食品。

有些微生物本身就是天然的食品如蘑菇。

那么,发酵的原理是怎样的呢?

(板书:

2.发酵原理)。

刚才同学们看到发酵瓶中为什么会有气泡产生呢?

同学们没有学过化学,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请看大屏幕,(展示课件)来了解酵母菌的发酵原理,现在同学们知道了发酵瓶中产生气泡的原因吧?

是什么原因?

哪位同学说一说。

生:

观看、分析。

气泡的产生和小气球胀大是因为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了CO2和酒精,CO2气体使挤瘪的小气球胀大了。

(课件停在发酵原理位置)。

师:

下面观看我为大家准备的同学们比较熟悉的食品(课前准备好每组一份),一份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发面馒头(松软),一份是死面馍(硬),比较一下有什么区别。

(显示掰开的馒头的里面的小孔,学生仔细比较,找出区别在哪几方面,找学生回答:

略)问:

为什么会形成许多小孔洞呢?

和面时为什么要放入发酵粉,结合刚才讲的发酵原理谈谈。

生:

分析回答。

教师补充并板书①制作馒头——酵母菌,这些小孔就是CO2在面团中形成的孔洞。

我们吃的面包、馒头都很松软,是因为在制作馒头或面包时,酵母菌发酵产生的CO2气体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馒头或面包胀大松软,而面团中所含酒精则在蒸烤过程中挥发了,所以我们没有吃到酒味。

师:

同学们都很喜欢喝酸奶吧?

酸奶酸酸的、甜甜的,口味很好,我想大部分同学都喜欢喝。

你知道酸奶是怎么制成的呢?

(板书②:

酸奶制作——乳酸菌)请看大屏幕——展示酸奶制作方法。

问:

在酸奶制作过程中,为什么要加入一些购买的酸奶(因为酸奶中含有一种细菌——乳酸菌,由此可见,酸奶制作是乳酸菌发酵的结果产生了乳酸。

师:

下面我们再来探讨如何制作泡菜(板书③,自制泡菜——乳酸菌)。

同时给学生品尝课前制作好的泡菜。

(可能有部分同学的泡菜没有制作成功或出现霉变等现象),思考制作泡菜过程中要注意哪些环节?

你制成泡菜了吗?

分析一下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并讨论(插放制作泡菜录像然后针对课本中讨论题讨论回答)①制作泡菜主要是哪种微生物起作用?

说出这种微生物的来源。

②配料中为什么要加入相当数量的白砂糖。

③为什么注入的料液要淹没菜蔬并将泡菜密封起来。

生:

回答,教师补充。

①自制泡菜主要是乳酸菌起作用,来自于用过的泡菜坛或料液中。

②乳酸菌的生活需要糖提供营养。

③乳酸菌只有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才能正常地生活,繁殖。

师:

制作酸奶和泡菜都离不开乳酸菌,其原理就是没有氧气的条件下,乳酸菌中的酶能将葡萄糖分解产生乳酸(乳酸菌是一种细菌)。

师:

除了酸奶、泡菜、面包等发酵食品外,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发酵食品都是我们生活离不开的,我们来了解一些发酵食品(板书:

3.利用微生物制作的食品)大屏幕展示,指导学生观察图片,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发酵食品。

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

师生:

归纳总结:

发酵食品的制作离不开微生物。

制作发酵食品时为细菌和真菌提供了适合生存的条件(营养物质、温度等),可见,发酵食品的制作离不开微生物。

师:

但在日常生活中,馒头,面包或打开口的酸奶放的时间长了,馒头长霉了,酸奶就变质了。

食品腐败的原因是什么?

采取哪些方法能保鲜食品呢?

(板书:

4、食品腐败原因及保鲜法):

生:

学生讨论分析回答:

食品腐败的原因是由于有些细菌(如枯草杆菌)和真菌(如根霉)引起的,它们在适宜条件下,从食品中获得有机物,并在食品中生长繁殖,导致食品腐败。

要达到保鲜食品的目的或长时间贮存食物,就必须把食品中的细菌和真菌杀死(高温杀菌)或阻止它们进入食品,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加防腐剂或放在冰箱里)。

师:

同学们回答很好,食品应以新鲜时吃最好,但有些食品缺需长期保存的,也要尽量不破坏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时间不能太长……提倡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才能不生疾病。

否则,就会常生疾病。

下面我们来探讨——

板书二、微生物与疾病

师:

上节课及这节课的开始我都说过,同学们都知道微生物能引起许多种疾病,的确一些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等寄生在人体表面或体内可使人患病,人体的各种传染病主要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微生物及其致病机理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就可以有效地消灭或控制疾病,只要微生物存在,人们与疾病的斗争一直会延续下去。

但是,到目前为此,世界上还有“四大顽症”没有攻克,这就是艾滋病、癌症、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

其中的艾滋病就是由一种微生物——艾滋病毒引起的。

(板书1:

艾滋病毒→艾滋病)先板书后放多媒体展示:

艾滋病的发病原因或图片。

生:

(让学生描述在课件上所看到的现象及自己感受)对艾滋病的认识只是停留在传言中,并没有清楚认识,通过观看课件,对艾滋病及其患者有一个正确的客观的认识,要养成善待艾滋病患者,不歧视艾滋病患者,要对他们充满人文关怀。

师:

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的地方有一种病叫菌痢。

其病源是什么菌?

有什么症状?

有什么预防和治疗的方法没有?

(板书2:

痢疾杆菌→痢疾)(展示课件图片,让学生结合书解答)。

生:

菌痢就是我们常说的痢疾,是一种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多发生在夏季,儿童发病率高。

患者表现为腹泻、腹痛、儿童还会出现高烧、食欲不振等症状。

引起该疾病的病原体是一种细菌——痢疾杆菌,患病主要由于食用了被痢疾杆菌污染的食物。

师:

还有流感、非典型肺炎等疾病都是由微生物直接引起的,另外也有一些疾病是微生物产生的有害物质被人类食用后产生的,如黄曲霉产生的黄曲霉素就是其中的一种。

(板书3:

黄曲霉素(致癌物)→癌症),我们来看一段文字(展示课件)来了解一下黄曲霉。

黄曲霉多见于发霉的花生、玉米等粮食制品上,黄曲霉素是一种致癌物质。

黄曲霉素主要是使肝脏受侵害,影响肝功能,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出血、胆管和肝细胞增生,引起腹水、脾肿大、体质衰竭等病证。

所以同学们平时要注意饮食的安全性、不吃发霉变质的食品。

师:

同学们对蘑菇都是比较熟悉的,是不是所有的蘑菇都能食用呢?

生:

不是的,有的蘑菇中含有毒素,人误食了容易中毒。

(板书4:

有毒蘑菇→含有毒素→人(畜)中毒)如夏秋间生于林中地上的毒红菇、毒蝇蕈、毒粉褶菌等。

被人、畜误食后引起中毒死亡。

(展示一些有毒蘑菇图片并介绍毒蘑菇的形态特点:

(1)大多颜色鲜艳;

(2)不生蛆、虫子不吃、味苦;(3)与银器、大蒜、米饭一起煮变黑色;(4)菌盖上有疣,柄上有环等。

师:

所以,同学们在野外,要仔细的辩认,以防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板书5: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食品安全意识)提高食物安全防范意识,增进自己健康,快乐成长。

由此可见,疾病的发生与微生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只要我们平时多加注意,就能够预防。

师:

刚才我们探讨了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可以引起许多种疾病,其实,生病时我们也可以利用某些真菌来杀死致病细菌,达到治病的目的。

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用微生物制造药品已成为现实。

板书:

三、微生物与医药

展示课件,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抗生素及抗生素的作用。

(板书:

1、什么是抗生素)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人手一份的“抗生素今昔”小资料,解读青霉素的发展史,使学生了解抗生素。

(可请一位学生朗读)(板书:

2、真菌→青霉素、头孢霉素)

师:

除了利用某些真菌生产青霉素等抗生素外,人们还利用微生物生产出哪些药物呢?

生:

利用酶母菌提取维生素;利用某些放线菌还可以产生链霉素,金霉素、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等抗生素。

(板书:

3、放线菌→链霉素、金霉素等)真菌放线菌是什么形状的,请看大屏幕——展示课件。

师:

对,抗生素对致病细菌引起的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它提高了人类对抗疾病的能力。

但也有一些人烂用抗生素而产生不良后果的例子,如经常使用某种抗生素,就使机体对这种抗生素产生了抗药性。

如有的人经常用土霉素,慢慢地效果就下降了。

小孩子长期使用庆大霉素出现了耳聋,以后会成为聋哑儿童。

成人使用可能会有肾脏的问题,还有红霉素里面的四环素,大量使用会造成肝脏的损害,小孩使用会影响牙齿和骨骼的发育问题等不良反应。

有些使用不当还会产生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所以,我们要注意安全使用抗生素。

怎样安全用药呢?

(板书:

4.安全使用抗生素)

生:

使用抗生素必须遵照医嘱、仔细查看说明书,按说明书的要求用药。

师:

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希望能做到这些。

从以上的探讨我们知道微生物的应用非常广泛,随着科技发展,它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板书:

四、微生物的应用前景

师:

在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微生物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除食品和医药工业外,微生物还在氨基酸、有机酸、酶制剂、菌肥和农药的生产方面都得到应用。

前一节段秋收后,我们宿州市周围的有些农村燃烧秸杆,造成了空气污染。

而有的村庄,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利用秸杆和甲烷细菌产生沼气,用于家庭照明和烧饭,即节约了能源,又保护了环境。

沼气被称为“清洁能源”。

(板书:

1.甲烷细菌→沼气)(课件展示沼气池)。

师:

教师展示图片:

胰岛素生产车间、污水处理厂等图片,这两幅图片说明了微生物还有什么作用。

生:

通过基因工程利用微生物生产胰岛素。

还可以生产干抗素、乙肝疫苗等药品。

还能净化污水。

师:

对,这些药品的生产都利用了基因技术和细菌繁殖速度快的原理,大大提高了生产速度,降低了成本,造福广大患者。

如科学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对大肠杆菌进行大规模培养,使之大量生产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胰岛素。

(板书:

2.大肠杆菌→胰岛素)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有很多有机物,可作为细菌等微生物的食物。

因此,人们利用微生物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CO2和水,使污水得到净化。

(板书:

3.某些细菌→净化污水)有些污水处理厂就是根据这样的原理,利用细菌来净化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此外,微生物在采油、冶金、找矿等方面也有着广阔的利用前景。

同学们课后可以阅读发的资料:

细菌武器和细菌找矿

师:

由此可见,微生物与我们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有很多的食品都来自微生物。

但微生物也给人类带来了疾病,但我们人类总有办法从微生物研究和人类预防两个方面来控制疾病。

微生物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有关微生物研究的新成果不断出现,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将会更好的利用微生物为我们人类服务,请同学们课后关注有关新的科学动态。

课堂练习

1.___________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在食品和发醇工业上被广泛利用。

如烤制面包或蒸馒头。

制作泡菜的原理是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病毒进入人体后能破坏淋巴细胞而使人体免疫能力下降。

3.真菌产生的抗生素有________,________。

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第一个发现抗生素的科学家是___国的_________。

布置课外作业

根据课前制作泡菜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再制作一份鲜美的泡菜。

板书设计

第二节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一、微生物与食品

1.发酵现象——气泡(展示课件)

2.发酵原理(展示课件)

①制作面包馒头——酵母菌(展示每人桌上实物)

②酸奶制作——乳酸菌(展示课件)

③自制泡菜——乳酸菌(展示录像、品尝泡菜)

3.利用微生物制作的食品(展示课件)

4.食品腐败原因及保鲜法

二、微生物与疾病

1.艾滋病毒

艾滋病(展示课件)

2.痢疾杆菌

菌痢。

(展示课件)

3.黄曲霉

黄曲霉素(致癌物)

癌症(展示课件)

4.有毒蘑菇

含有毒素

人(畜)中毒(展示课件并介绍怎样区分有毒蘑菇)

5.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三、微生物与医药

1.抗生素是有些真菌产生的能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

(展示课件)(学生阅读小资料)

2.真菌青霉素、头孢霉素(展示课件)

3.放线菌链霉素、金霉素等

4.安全使用抗生素(遵医嘱、详读说明书)。

四、微生物的应用前景

1.甲烷细菌→沼气(展示课件)

2.大肠杆菌→胰岛素(展示课件)

3.某些细菌→净化污水(展示课件)

4.采油、冶金、找矿等。

教学反思

通过对《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这一课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实践了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强调科学与社会的兼容,突破以掌握知识点为全部教学目的的传统模式,为塑造新型的科研人才打下基础。

学生通过自制泡菜及收集有关微生物与人类的科普资料,提高了动手技能,也扩大了知识面,同时经过收集资料科普资料增强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难以攻克的科学难题(如癌症、艾滋病等)也会攻克。

使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有关微生物研究的新成果不断出现,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将会更好的利用微生物为我们人类服务,请同学们课后关注有关新的科学动态。

更多资源下载地址:

第3节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简述基因型和生物性状的关系;并能举例说明基因和等位基因等相关概念的关系;

2.通过活动认识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以及辨认出一对基因在染色体得位置;学会根据生物的性状表现,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3.学会根据生物的性状表现,写出生物的基因型。

4.通过精心设置的一系列问题,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的能力;

5.通过认识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使学生认识性状遗传的本质,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世界的基本观点和学生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①等位基因;

②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

③活动:

制作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使其明白一对等位基因在一对染色体上的位置。

2.难点:

①等位基因与基因型的关系

②一对等位基因在一对常染色体上的位置。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谈话法、讨论法

四、课前准备:

一瓶浆糊、一叠彩色纸、剪刀、大小写字母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活动一:

找亲人,看谁找得又准又快

通过设置学生所熟悉的名人(成龙、邓小平、刘亦菲、周杰伦)使学生明白亲代的性状能在子代遗传,从而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打下基础,也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2.通过播放一副全家福的相片和四只颜色各异的鹦鹉,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

为什么这两家子一个长得很像,一个却形态各异。

问题和PPT图片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

环节二:

激发兴趣,学习新课

1.展示学习目标

(1)简述基因型和性状的关系;

(2)区别基因和等位基因;

(3)区别基因型和表现型;

(4)区别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5)区别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2.向学生介绍现代遗传学之父“孟德尔”

3.通过展示染色体和一系列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形成等位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的概念。

观察一对染色体。

系例问题:

(1)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2)基因位于细胞的什么地方?

(3)什么是一对染色体?

(4)什么叫做一对等位基因?

4.找一找,数一数。

巩固本环节的知识点。

环节三:

寓教于乐,自主学习

1.给我们AA,aa这样两个相同的基因取个名字吧?

引出“表现型”和“基因型”的知识点。

2.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念

基因型:

在遗传学中,生物个体的基因组成,如AA、Aa、aa等用字母表示的,叫做这个个体的基因型。

表现型:

生物个体的某一具体的性状表现,如有耳垂、无耳垂等用文字表示的,叫做这个个体的表现型。

3.图解显性性状与显性基因,隐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的关系。

4.总结基因型和表现型的规律。

5.配子的分配规律。

环节四:

课外知识,课外延伸

1.通过学生展示近期内人类在基因工程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2.想一想,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因为小明是双眼皮,所以小明一定没有单眼皮基因。

(2)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其基因型一定相同。

3.通过述说一个有关形状遗传的生物现象,在这个过程之中为后面的教学过程设疑:

人的有耳垂和无耳垂现象:

一对夫妇,父亲有耳垂,母亲无耳垂,生的子女有耳垂,子女没有继承母亲的基因吗?

而另一对夫妇都有耳垂,却生了一个无耳垂的女儿,难道女儿不是亲生的?

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了学习的状态。

4.学习精卵细胞结合及其中染色体分配的情况

环节五:

巩固练习,总结反思

知识大PK(巩固练习)

1.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位生物学家在豌豆杂交实验过程中发现了遗传规律()。

A.达尔文B.孟德尔C.袁隆平D.林奈

(2)一个人是有耳垂还是无耳垂,决定于这个人的()。

A.基因组成B.染色体组成

C.DNA组成D.蛋白质组成

2.填空题。

小明对家庭成员性状进行调查时,发现自己无酒窝,而他父母都有酒窝。

据此分析回答问题。

(1)一般情况下,控制性状的基因有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之分,那么有酒窝基为,无酒窝基因为。

(填显性基因/隐性基因)

(2)若用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那么小明的基因型为。

(3)控制小明无酒窝的基因一个来自,一个来自。

3.判断题。

(1)隐性性状是指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

(2)能够遗传的性状都是显性性状。

()

(3)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其表现型有可能相同。

()

教师和学生对本节课进行课后反思

1.由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课后反思,并提出自己的问题,由师生共同解决。

学生尝试着说出和背诵本节课的生物概念

2.通过师生问答的方式复习本节的学习内容。

(1)说出一对等位基因

(2)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

环节六:

课后练习,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

周周清十七

2.布置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