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整理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50124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6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代文学整理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宋代文学整理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宋代文学整理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宋代文学整理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宋代文学整理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宋代文学整理版.docx

《宋代文学整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代文学整理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宋代文学整理版.docx

宋代文学整理版

宋代文学-整理版

第五编宋代文学(公元960—1279年)

第一章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第一节 西昆派和宋初诗文

西昆派是在宋初统治者为粉饰太平而提倡诗赋,并在宫廷赏花钓鱼、君臣彼此唱和这样的风气下形成的文学流派,以杨亿(字大年)编《西昆酬唱集》一书而得名。

《西昆酬唱集》是以杨亿为首的十几个御用文人典型的点缀升平的诗歌总集。

内容或咏前代帝王和宫廷故事,或咏男女爱情,或咏官僚生活,更多的是咏物等。

他们自认是学习李商隐,实际只是片面发展了李商隐创作追求形式美的倾向,而缺乏真正的生活感受。

诗作大都内容单薄,搬弄典故,感情虚假。

由于杨亿等在书本知识与词章修养上已超过了晚唐五代的许多作者,和王朝对这种诗风的偏爱,西昆派在宋初风靡了数十年。

复古主义思潮的发展:

1、(五代)牛希济作《文章论》,认为韩愈独正唐代的文风于千载之下,并指责当时“唯声病忌讳为切”的浮靡文风。

2、宋初,柳开(字仲涂),提倡一种“古其理,高其意,随言短长,应变作制,同古人之行事”的古文;宣扬文道的合一;并认为道和文有主次的关系;特别强调道对文的决定意义,认为文应该为现实政治文化服务。

缺点:

未能密切联系实际,“随言短长”,得心应手,而不免“辞涩言苦”。

3、王禹称(字元之)《三黜赋》(屈于身兮不屈其道,虽百谪而何亏)

作品思想内容:

宋代最早提倡继承杜甫、白居易现实主义传统的优秀诗人,自称“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

对杜甫博大精深的现实内容有独特的认识,称赞“子美集开诗世界”。

对宋初的浮薄诗风也深致慨叹。

写了不少揭露当时阶级矛盾,具有人民性的作品。

如《感流亡》《畲田词》《对雪》、《对雪示嘉右》、《十月二十日作》等。

(都以单行素笔,直写胸中所见,而不甚着意刻划描写,初步表现了宋诗议论化、散文化的风格特征)

写景抒情的小诗,如《泛吴松江》、《寒食》、《春居杂兴》、《村行》等,明净洗炼,清新悦目,颇见情趣。

文论主张:

评了五代以来“秉笔多艳冶”的颓风,抱有“革弊复古”的愿望。

以六经为旗帜,强调取法韩柳。

复古的意义是要象古圣人那样为了不得已的明心和传道。

为文贵乎“句之易道,义之易晓”,并取法韩愈“惟师是尔”的结论。

(古文如《待漏院记》《唐河店妪传》)不仅多有现实政治内容和鲜明的思想倾向,而且一般语言平易近人,继承了韩愈古文“文从字顺”、以表达恰当、易道易晓为贵的基本作风。

4、姚铉(字宝臣)特别立了“古文”一门,以示接受韩柳的古文概念和传统。

5、穆修(字伯长)刻印韩柳集数百部在京师出售,以提倡韩柳文自任,对后来的诗文革新运动起了先驱的作用。

但成就不算高。

6、宋真宗于祥符二年(1009)下诏复古,客观上打击了西昆派,推动了诗文革新运动。

7、到仁宗即位,欧阳修、尹洙、石介、梅尧臣、苏舜钦等,继承并发展了柳开以来的复古主义传统,把诗文革新运动推向了高潮,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第二节 欧阳修与诗文革新运动

 欧阳修(字永叔)诗文革新运动

诗文革新理论:

(和韩愈一脉相承)《答吴充秀才书》《与张秀才第二书》

1、在文和道的关系上,和韩愈一样,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认为道是内容,文是形式,“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

2、有充分道德修养的人,并不一定就能文章,而且也不一定需要表现于文章。

所以道与

文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毕竟不能等同。

3、“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要真能工文的首要条件是对于道“务深讲而笃信之”,要使道“履之以身,施之于事,而又见于文章而发之以信后世”。

4、反对“舍近取远,务高言而鲜事实”的文章以及“弃百事而不关于心”的态度。

在一定程度上摆脱“道统”观念的束缚,写出了一些反映现实生活、为现实政治服务的文章。

作品:

政论性散文:

《与高司谏书》《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序》

散文特点:

1、无论状物写景,叙事怀人,都显得摇曳生姿,具有较强的感人力量。

如《释秘演诗集序》、《泷冈阡表》、《醉翁亭记》、《秋声赋》。

2、欧阳修与韩愈散文比较:

韩愈的文章如波涛汹涌的长江大河,欧阳修的文章就恰象澄净潋滟的陂塘。

韩文滔滔雄辩,欧文娓娓而谈;韩文沉著痛快,欧文委婉含蓄。

他继承并发展了韩愈文从字顺的正确作法,而避免了韩愈尚奇好异的作风。

3、叙事简括有法,而议论迂徐有致;章法曲折变化,而语句圆融轻快,略无滞涩窘迫之感。

又注意语气的轻重和声调的谐和。

诗歌内容:

1、人民的痛苦生活,现实意义较强。

如:

《食糟民》《答扬子静两长句》《明妃曲和王介甫》《再和明妃曲》。

2、较多抒写个人生活情绪以及亲朋间题赠应和的作品,思想内容较为贫弱,平直的抒情写景中凭借一联半句,集中表现了新颖的意境。

如:

《黄溪夜泊》中的“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中的“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3、诗学韩愈,吸收韩愈的议论化、散文化的特点,而又避免了韩诗的造语险怪和生僻,因此他的诗语言自然流畅,无韩诗艰涩拗口之弊,风格清新而不流于柔靡。

如:

《凌溪大石》、《石篆》、《紫石砚屏歌》

4、有些诗因说理过多,缺乏生动的形象,不免乏味。

诗歌成就虽远不能和散文相比,但它们清新自然的风格,对扫除西昆派的浮艳诗风,仍有其良好的作用。

范仲淹(字希文)政论文如《上执政书》(爱国爱民),《岳阳楼记》(博大坚贞的政治抱负)尹洙(字师鲁),欧阳修谓“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范仲淹亦称“其文谨严,辞约而理精”石介(字守道)《怪说》(声讨西昆派的一篇檄文)、《上范思远书》,强调文道的合一,而误以为文和道就是一个东西,立论和柳开相似,而道学气更甚。

曾巩(字子固)自称“迂阔”,儒学正统气味较重,作品一般以“古雅”或“平正”见称,而缺乏新鲜感或现实感。

叙事议论,委曲周详,词不迫切,而思致明晰。

如《寄欧阳舍人书》、《越州赵公救灾记》等。

第三节 梅尧臣与苏舜钦

 梅尧臣(字圣俞)

诗“穷而后工”:

欧阳修“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梅圣俞诗集序》)。

梅尧臣也曾经自称“囊橐无嫌贫似旧,风骚有喜句多新”(《诗癖》)。

官小家贫,使他接近苦难的人民,看到广阔的现实,这是他的诗所以能工的根本原因。

1、认为诗是“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通”而产生的;“国风”是要使下情上达,“雅颂”也要有所刺美,表现了现实主义观点。

2、内容上、作风上都接触到现实社会生活,具有较强的人民性,和西昆派对立。

如:

《田家语》《汝坟贫女》《小村》《陶者》《田家》《织妇》《逢牧》。

3、有不少写景抒情诗,意境新颖,饶有情趣。

如《鲁山山行》(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处?

云外一声鸡。

)(回堤溯清风,淡月生古柳)(五更千里梦,残月一城鸡)(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4、诗作基本风格特征是“平淡”。

这种力求风格平淡,状物鲜明,含意深远的诗风,不仅纠正了西昆派错采镂金、内容浅薄无味的作法,而且也适当纠正了追踪韩愈的作者过分议论化、散文化的偏向。

欧阳修:

“其初喜为清丽,闲(当为间)肆平淡,久则涵演深远,间亦琢刻以出怪巧”。

他自己也说:

“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

”宋人龚啸说他“去浮靡之习,超然于昆体极弊之际;存古淡之道,卓然于诸大家未起之先”。

5、他的诗反映现实社会生活,实远不够深广。

大量应酬诗,虽琢句新颖,终觉浅薄乏味

苏舜钦(字子美)

以诗和梅尧臣齐名,时称苏梅。

梅苏二人开宋诗之面目。

思想内容:

(从苏诗与梅诗之比较来看)

1.梅诗委婉闲淡,而苏诗粗犷豪迈。

2.梅诗对统治阶级罪恶的揭露比较和平含蓄,而苏诗指陈时弊,则直截痛快,略无隐讳。

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思想,以及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如《城南感怀呈永叔》《吴越大旱》《庆州败》《吾闻》《蜀士》《己卯冬大寒有感》)

3.苏舜钦的许多写景抒情诗,意境开阔,也和梅尧臣的不同。

如《中秋松江新桥对月……》(月晃长江上下同,画桥横绝冷光中。

云头艳艳开金饼,水面沉沉卧彩虹。

佛氏解为银世界,仙家多住玉华宫。

地雄景胜言不尽,但欲追随乘晓风。

4.少数小诗写得鲜明入画,如《淮中晚泊犊头》等。

苏诗艺术特点:

由于他的豪情壮志和愤慨不平,以感情奔放、直率自然见长;但短处也正在这里,往往落笔急书,不够精炼,缺乏含蓄和韵味。

第四节 王安石(字介甫)

作品思想内容:

1.“适用”的文学创作观念,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反对“西昆派”。

其诗文都具有浓厚的政治色采,直接为他的政治斗争服务。

2.散文以政论性的为多,大都针对时弊,根据深刻的分析,提出明确的主张,具有极强的说明力量。

如《本朝百年无事答子》《答司马谏议书》《读孟尝君传》。

艺术上比较重视理论的说服力,较少注意酝酿气氛,描摩物象,从感情上打动读者,因此他的散文一般立意超卓,具有较强的概括力与逻辑性,语言简练朴素。

3.其诗也有充实的政治内容,倾向性十分鲜明。

表现对人民的同情,对社会前途的忧虑,以及对传统思想的反抗,关切民生疾苦、主张改革弊政的进步理想,充分抒发了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如《河北民》《兼并》《收盐》《感事》《发廪》《省兵》等)

对北宋统治者在辽和西夏的威胁面前麻痹苟安,深感不满,为国家命运担忧。

(如《阴山画虎图》《同昌叔赋雁奴》《白沟行》等)

咏史或怀古的诗篇,寄托了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批判精神。

如《商鞅》《范增》《张良》《杜甫画像》(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

)《明妃曲二首》(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著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晚年罢相隐居以后,诗风变化,较多描写湖光山色的小诗,更多地注意对诗歌艺术的锤炼。

  《书湖阴先生壁》(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达送青来。

《江上》(江北秋阴一半开,晓云含雨却低回。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锺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有一部分诗,喜造硬语、押险韵,对后来也有不良影响。

王令(字逢原)

思想内容:

1.表露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和自己的远大抱负,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如《梦蝗》《原蝗》《良农》《饿者行》)

2.表现了改变黑暗现实社会的宏愿。

(如《感愤》)

艺术上:

无论叙事抒情,都具有开阔而雄健的特色。

有一些诗,想象奇特,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如《暑旱苦热》(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第二章北宋前期的词

第一节 晏殊、欧阳修及其他词人

晏殊(字同叔)《珠玉词》

思想内容:

1.富贵优游的生活,流连诗酒、歌舞升平。

2.写离愁别恨,受晚唐五代以来传统词风的影响。

词风:

“珠圆玉润”

1.珠玉词中表现出一种容易引起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2.特有的闲雅情调,雍容富贵的气质,只是在闲适生活中有一种优美而纤细的诗人感觉。

3.词中所表达的伤感情调,是一种无常的伤感。

4.写富贵而不鄙俗,写艳情而不纤佻。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张先(字子野)“古今一大转移”

1.抒写当时文人诗酒交欢的生活情趣,已较多采用慢词形式。

2.大量用词来赠别酬唱,扩大了词的实际功能。

3.率先用题序,将日常生活引入题中,改变了“有调而无题”的传统。

被称为“张三影”(“三影郎中”):

“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

“桃杏嫁东风郎中”:

“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晏几道(字叔原)《小山词》

思想内容:

写男女的悲欢离合。

由于他经历过一段由富贵到贫穷的生活,对于那些聪明而不幸的歌女(莲、鸿、苹、云等),流露出深沉、真挚的同情。

又由于他生活在走向没落的官僚家族里,他的词就经常以感伤的笔调描写他过去的生活,词风更近于李煜。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锺,当年拚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工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较早为宋词开辟新意境的是范仲淹和欧阳修。

范仲淹只有少数词,即景抒怀,表现了开阔而深沉的意境。

〈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欧阳修(《六一词》《醉翁琴趣外编》)

思想内容:

1、大部分是描写爱情的作品,受冯延己影响较深,同时也受当时民间俚曲的影响。

词家向来以欧、晏并称。

如:

〈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

2、还有部分直接表现个人抱负的作品。

多数写在后期。

如〈采桑子〉、〈朝中措〉《平山堂》(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锺。

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3、感慨宦途的风波,叹息年华的消逝,流露了他在政治上多次遭到挫折的生活感受。

在词中偶尔也有“便须豪饮敌青春,莫对新花羞白发”、“白首相逢,莫话衰翁,但斗尊前笑语同”的自我宽慰的词句,并不全是悲观消极的呻吟。

艺术特点:

1、部分即景抒怀的词洗刷了晚唐、五代以来的脂粉气味和婉约情调,使词格向清疏峻洁方面发展。

已开始突破了词的传统题材和表现手法,跟当时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取得某种程度的联系,为后来苏轼一派豪放词开先路。

如: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采桑子〉),“一派潺缓流碧涨,新亭四面山相向,翠竹岭头明月上,迷俯仰,月轮正在泉中漾”(〈渔家傲〉),“霜重鼓声寒不起,千人指,马前一雁寒空坠”。

2、用调较多,也有一些慢词,部分词里还吸收通俗生动的口语。

评价:

前人说他“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

第二节 柳永

 

 差不多和欧阳修在词里流连湖光山色、表现洒脱情怀的同时,柳永却更多地从都市生活摄取题材,表现他生活在市民中间的感受,这是文人创作中一种新的现象,对后来通俗文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奉旨填词柳三变”,用“白衣卿相”对抗黄金榜上的功名。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著有《乐章集》。

思想内容:

1、写大都市——北宋汴京的繁荣富庶。

〈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献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2、有大量描写妓女的词,比较集中地表现了柳永的狂荡生活和浪子作风,反映了市民阶层特有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和文化趣味。

因自己的怀才不遇,对那些聪明而不幸的歌妓就往往怀有同情。

如:

〈迷仙引〉〈集贤宾〉〈斗百花〉〈雨中花慢〉(定风波〉

3、抒写江湖流落的感受,羁旅行役的情怀。

如〈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八声甘州〉、〈夜半乐〉等。

4、缺点:

缺乏理想。

有一部分庆赏节令或称颂朝廷功德的作品,主要在为宋王朝点缀升平,同时也想借此博得功名。

许多为妓女写的词,还沾染了青楼调笑的作风。

艺术贡献:

1、大量改制创造新词、长调,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词至柳永,体制始备,是一个大力创作慢词的作家,为词家在小令之外提供了可以容纳更多内容的新形式。

2、创立了词的体制和配置模式,前半泛写,后半专叙,为以后很多文人效仿。

3、表现手法多样,自成风格:

以白描见长,铺叙委婉,描述精细。

凡铺叙景物,倾吐心情,大都层次分明,语意刻露,绝少掩饰假借之处。

情景交融,点染得法。

寓曲折于平直,运开合于流荡。

精通音、诗、曲,声律谐畅。

4、雅俗并呈,大胆使用民间浅近语言,吸收口语入词,一扫晚唐五代词人的雕琢习气。

如:

〈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乍觉别离滋味。

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

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

也拟把却回征辔,又争奈已成行计。

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

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第三章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第一节 苏轼的生平和思想

 儒、道、禅的融合、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逆境中的创作高峰——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谵州

 第二节 苏轼的文论和散文

 苏轼的文论思想:

强调文章的道德意义和政治作用的同时,还认为文章如“精金美玉”、“金玉珠贝”,“各有定价”,相当重视它本身的艺术价值。

早年《江行唱和集叙》:

认为诗文创作是由内容充实郁勃而自然表现出来,不是文章的工拙问题。

后来反复强调“辞达”,即重视文章表达思想内容的本身作用,没有象道学家那样把文章仅仅作为载道或明道的工具看。

怎样辞达?

——“求物之妙”,即追求能够表现事物特征的神妙之处。

首先要求作者认真观察、研究描写的对象,清清楚楚地掌握它的特征;同时还要求作者有熟练的艺术技巧,在写作时能够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晚年形容自己写作诗、赋、杂文时,从不同的内容出发,自由表达,摆脱种种形式上的束缚。

突破前人在文章方面的种种限制,力求自由而准确地表达他所要表达的意境。

  

苏轼的散文:

具有丰富的历史内容,向来同韩、柳、欧三家并称。

政治论文如《策略》、《策别》、《策断》,历史论文如《平王论》、《留侯论》,奏议如《因擒鬼章论西羌夏人事宜札子》、《奏浙西灾伤第一状》。

书札、杂记、杂说、小赋,大都夹叙夹议,随笔挥洒,表现了作者坦率的胸怀,也表现他对人生对文艺的见解和爱好,成就远在他的政治论文之上。

如《传神记》《书吴道子画后》《答秦太虚书》《答李端叔书》《答参寥书》《员当谷偃竹记》《赤壁赋》。

艺术特点:

“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

受到庄子影响——文章表达的自由、联想的丰富、比喻的恰切。

要求摆脱史书的束缚,更自由更大胆地表达意象的创作精神。

苏洵(号老泉)著有《嘉右集》。

散文以议论擅长,表现爱国思想:

《权书》、《衡论》。

苏辙(字子由)著有《栾城集》,也以散文著称,议论文不如父兄,记叙文却纡徐曲折,饶有情致,如《黄州快哉亭记》、《武昌九曲亭记》等。

苏轼说他“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见《答张文潜书》)。

后人合称苏轼、苏洵、苏辙为“三苏”。

第三节 苏轼的诗和词

 苏轼的诗

思想内容:

1、反映民间疾苦、关心人民生活、谴责官吏贪鄙、关心国家命运。

《荔枝叹》《许州西湖》《元修菜》、《秧马歌》、《河复》《东坡》《用过韵冬至与诸生饮酒》《和癸卯岁始春怀古田合》。

2、早期部分政治讽刺诗多少反映了新法推行时的流弊,但也有很多夸大失实之处,在政治上起了不良的影响,包括《山村五绝》、《吴中田妇叹》。

3、表达充实兵力、巩固边防、抵抗辽和西夏侵扰的主张,表现诗人要求为国破敌的雄心,如《和子由苦寒见寄》、《祭常山回小猎》、《阳关曲》等;表现他重视民族团结和关心国家命运的可贵思想,如《获鬼章二十韵》。

※4、数量最多对后人影响也最大的是许多抒发个人情感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篇。

《游金山寺》(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微风万顷靴纹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有美堂暴雨》《和子由中秋见月》《大风留金山两日》《新城道中》《安国寺寻春》《送鲁元翰少卿知卫州》《慈湖峡阻风》。

同时也流露了政治上逃避现实的消极态度和在生活上随缘自呆、超然物外的佛老思想。

5、结合生活中所接触情景,表现对事物的新颖见解,而不失诗的趣味的小诗。

如:

已外浮名更外身,区区雷电若为神。

山头只作婴儿看,无限人间失箸人。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6、诗里有部分鉴赏评论文艺的作品,如《王维吴道子画》、《孙莘老求墨妙亭诗》、《读孟郊诗》、《书王主簿所画折枝》等,表现他以学问为诗、以议论为诗的特殊作风。

7、缺点:

有不少无聊应酬的作品,表现封建文人的共同习气。

艺术特色:

1、用典,以才学为诗。

2、豪放、激荡。

3、讲究理趣。

(远近高低各不同/应似飞鸿踏雪泥)4、长于比喻。

5、各体皆工,七言各体尤其擅长。

其七律更为明快、动荡。

《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

路长人困蹇驴嘶。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6、缺点:

过分逞才使气,对诗歌意境的含蓄注意不够。

这是创作上贪多求快带来的结果。

评价:

赵翼《瓯北诗话》说:

“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阙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

……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如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

苏轼的词

成就:

1、扩大词的题材,提高词的意境,把诗文革新运动扩展到词的领域里去,举凡怀古、感旧、记游、说理等向来诗人所惯用的题材,都可用词来表达,使词摆脱了仅仅作为乐曲的歌词而存在的状态,打破了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使词成为可以独立发展的新诗体。

如〈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念奴娇〉《赤壁怀古》

2、风格的多样化。

3、语言上多方面吸收陶潜、李白、杜甫、韩愈等人的诗句入词,偶然也运用当时的口语,给人一种清新朴素的感觉。

为了充分表达意境,有时还突破了音律上的束缚。

苏轼成为豪放词派的开创者——原因:

1、决定于宋代文人政治地位的改变和诗文革新运动的影响。

2、决定于苏轼一生丰富的经历,他在当时文坛上的领袖地位和他在诗文方面的杰出成就,使他不能满足于前代词人的成就,也反对曾经风靡一时的柳永词风。

苏轼诗词的整体艺术风格:

浪漫主义基调——豪迈奔放的感情,坦率开朗的胸怀。

随缘自足的态度,又使他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好可爱之处,经常保持一种乐观的开朗的襟怀。

善用比喻,善用比兴寄托个人的怀抱。

名句(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春畦雨过罗纨腻,夏陇风来饼饵香)(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第四节 苏轼的影响

苏门四学士:

黄庭坚、秦观、张耒、晁无咎,(陈师道、李麋等)。

最后完成诗文革新运动,并把这运动的精神扩展到词的领域,创立豪放词派,为南宋爱国词人开先路。

王灼在《碧鸡漫志》里说:

“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

”胡寅在《酒边词序》里说他“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