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优质结构工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48424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优质结构工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创优质结构工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创优质结构工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创优质结构工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创优质结构工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优质结构工程.docx

《创优质结构工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优质结构工程.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优质结构工程.docx

创优质结构工程

对于每道工序施工,都要进行技术交度工作,坚持“自检”、“互检”、“交接检”三检制度,坚持上道工序施工质量达不到优质结构工程标准,下道工序不得施工的原则,凡是在交接程序上出现了质量通病,项目经理必须对交接人员进行追查,项目经理不追查责任的,公司立即追查项目经理的责任。

施工中严格贯彻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全面推选标准化工作,严格按设计图纸、国家现行施工验收规范和操作规程等技术标准组织施工,实行质量监督人员的质量一票否决权制度。

对施工现场不按设计要求、国家现行施工验收规范、操作规程及施工方法和有损于工程质量的施工,质量监督人员有权停止现场施工,并令其限期整改。

施工中,严格技术管理,明确岗位责任,实行工艺和技术交底制度,积极推选全面质量管理,密切与业主、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及质检部门的联系和配合,共同抓好现场质量技术管理工作。

4.3.4明确责任,提高管理、操作人员素质

为了提高项目管理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使质量落实到实处,我们拟采取好下措施:

每星期如开一次“质量例会”,组织各有关管理人员学习有关法律、法令、法规、条例、规定及上级有关质量文件,根据现场实际,学习有关图纸及规范、规程、标准,汇报施工质量情况及布置今后工作等。

项目开工前,由项目经理对现场管理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及各种资料收集交底,使每个工长对自己的责任、任务有清晰的认识。

项目经理要安排时间让工长、项目技术主管组织人员学习图纸、规范、规程、标准、《建筑质量通病防治手册》等,分项分部开工前,工长要对作业人员详细清楚地进行书面的技术、质量、安全交底工作,无交底者不准进行施工。

技术、质量、安全管理资料与现场工程质量有同等重要的影响,必须做到收集管理工程技术资料与施工同步进行。

4.3.5推行样板制

积极开展样板引路,提高工程的一次成优率,提高整体质量水平,创出业主满意的优质工程。

现场施工的分部分项结构工程通过抓样板,作为日后验收的标准和依据,减少施工的盲目性。

第五章注重抓好影响工程质量的五个方面4MIE

影响施工项目的质量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

即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

5.1“人”的因素

施工中人的因素是关键,无论是从管理层到劳务层,其素质责任心等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本工程的施工质量。

故对于“人”的因素的质量保证措施主要从人员培训、管理、评定来保证人员的素质。

因此,企业应通过择优录用、加强思想教育及技能方面的教育培训;合理组织、严格考核,并辅以必要的激励机制,使企业员工的潜在能力得到最好的组合和充分的发挥。

从而保证劳动主休在质量控制系统中发挥主体自控作用。

施工企业控制必须坚持对所选派的项目领导者、组织者进行质量意识教育和组织管理能力训练,坚持对分包商的资质考核和施工人员的资格考核,坚持工种按规定持证上岗制度。

在进场前,我们将对所有的施工管理人员及施工劳务人员进行各种必要的培训,关键的岗位必须持有效的上岗证书才能上岗。

在管理层积极推广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加强现代信息化的推广;在劳务层,对一些重要岗位,必须进行再培训,以达到更高的要求。

在施工中,我们既要加强人员的管理工作,又要加强人员的评定工作,人员的管理及评定工作应是对项目的全体管理层及劳务层,实施层层管理、层层评定的方式进行。

进行这两项工作其目的在于使进驻现场的任何人员在任何时候均能保持最佳状态,以确保本工程能顺利完成。

5.2“机”的因素

对施工所用的机械设备,包括起重设备、各项加工机械、专项技术设备、检查测量仪表设备及人货两用电梯等,应根据工程需要从设备选型、主要性能参数及使用操作要求等方面加以控制。

对施工方案中选用的模板、脚手架等施工设备,除按适用的标准定型选用外,一般需按设计及施工要求进行专项设计,对其设计方案及制作质量的控制及验收应作为重点进行控制。

按现行施工管理制度要求,工程所用的施工机械、模板、脚手架,特别是危险性较大的现场安装的起重机械设备,不仅要对其设计安装方案进行审批,而且安装完毕交付使用前必须经专业管理部门的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尚需落实相应的管理制度,以确保其安全正常使用。

在施工中,要使施工机械处于最佳状态就必须对其进行良好的养护、检修。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将制定机械维护计划表,以保证在施工过程中所有的施工机械在任何施工阶段均能处于最佳状态。

施工机械维护详见《施工机械维护计划表》。

施工机械维护计划表

序号

施工机械名称

维护要求

维护人员

1

塔吊

每月一次

主管工长、塔吊工

2

混凝土输送泵

浇筑混凝土后立即进行

泵车管理员

3

搅拌机

每天一次

搅拌机操作员

4

钢筋对焊机

每半月一次

机修工

5

钢筋切断机

每半月一次

机修工

6

钢筋弯曲机

每半月一次

机修工

7

电焊机

每天一次

电焊工

8

混凝土振动器

浇筑混凝土后立即进行

机修工

9

水泵

每周一次

机修工

10

木工压刨机

每半月一次

机修工

11

电渣压力焊机

每周一次

机修工

5.3“物”的因素

“物”的因素是最基本的因素。

为确保“物”的质量,我们必须从施工用材、周转用材进行综合地落实。

材料是组成本工程的最基本的单位,亦是保证外观质量的最基本的单位,故材料采用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本工程的内在及外观质量。

施工企业应在施工过程中贯彻执行企业质量程序文件中明确材料设备在封样、采购、进场检验、抽样检验及质保资料提交等一系列明确规定的控制标准。

原材料、半成品、设备是构成工程实体的基础,其质量是工程项目实体质量的组成部分。

故加强原材料、半成品及设备的质量控制,不仅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工程项目投资目标和进度目标的前提。

对原材料、半成品及设备进行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为:

控制材料设备性能、标准与设计文件的相符性;控制材料设备各项技术性能指标、检验测试指标与标准要求的相符性;控制材料设备进场验收程序及质量文件资料的齐全程度。

5.4“方法”的因素

“法”则是指施工的方法,在施工建设中,制订合理有效的施工技术方案和组织方案,前者包括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后者包括施工区段划分、施工流向及劳动组织等;合理选用施工机械设备和施工临时设施,合理布置施工总平面图和各阶段施工平面图;选用和设计保证质量和安全的模具、脚手架等施工设备,编制工程所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专项技术方案和质量管理方案;为确保工程质量,尚应针对工程具体情况,编写气象方案等不利因素对施工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5.5“环境”的因素

“环境”是指施工“环境”。

对地质水文等方面的影响因素的控制,应根据设计要求,分析基地地质资料,预测不利因素,并会同设计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降水排水加固等技术控制方案;

对天气气象方面的不利条件,应在施工方案中制订专项施工方案,明确施工措施,落实人员、器材等方面各项准备以紧急应对,从而控制其对施工质量的不利影响;

对环境因素造成的施工中断,往往也会对工程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必须通过加强管理、调整计划等措施,加以控制。

第六章创优质结构工程三全措施秘三阶段控制及各施工要素的质量控制

为保证创优质结构工程目标的实现,施工质量必须做到三全,即全面、全过程、全员的参与。

三全管理是来自于全面质量管理TQC的思想,同时包融在质量体系标准(GB/T19000—ISO9000)。

6.1全面质量控制是指工程(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的全面控制,工作质量是产品质量的保证,工作质量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形成。

对于建设工程项目而言,全面质量控制还应该包括建设工程各参与主体的工程质量与工作质量的全面控制。

如业主,监理,勘察,设计,施工总包,施工分包,材料设备供应商等,任何一方任何环节的怠慢疏忽或质量责任不到位都会造成对建设工程质量的影响。

6.2全过程质量控制是指根据工程质量的形成规律,从源头抓起,全过程推进。

GB/T19000强调质量管理的“过程方法”管理原则。

按照建设程序,建设工程从项目建议书构想提出,历经项目鉴别,选择,策划,可研,决策,立项,勘察,设计,发包,施工,验收,使用等各个有机联系的环节构成了建设项目的总过程。

其中每个环节又由诸多相互关联的活动构成相应的具体过程,因此,必须掌握识别过程和应用“过程方法”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

主要的过程有七项目策划与一决策过程;勘察设计过程;施工采购过程;施工组织与准备过程;检测设备控制与计量过程;施工生产的检验试验过程;工程质量的评定过程;工程竣工验收与交付过程;工程回访过程。

6.3全员参与控制从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看,无论组织内部的管理者还是作业者,每个岗位都承担着相应的质量职能,一旦确定了质量方针目标,就应组织和动员全体员工参与到实施质量方针的系统活动中去,发挥自己的角色作用。

全员参与质量控制作为全面质量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就是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理论认为,总目标必须逐级分解,直到最基层岗位,从而形成自下到上,自岗位个体到部门团队的层层控制和保证关系,使质量总目标分解落实到目标,说明这个岗位就是多余的,应予调整。

6.4施工质量控制体系是按科学的程序运转,其运转的基本方式是PDCA的循环管理活动,它是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把经营和生产过程的质量有机地联系起来,而形成一个高效的体系来保证施工质量达到工程质量的保证。

6.5以我们提出的优质结构工程质量目标为依据,编制

 

(p35)

4)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

7.2地下室或基础工程创优质结构工程的技术措施

7.2.1地下室钢筋工程

7.2.1.1底板、承台钢筋

(1)底板钢筋焊接接头:

按照设计要求钢筋接头按50%或25%错开,钢筋采取闪光对焊加电弧焊接长,电弧焊接头采用同轴线搭接单面焊10d。

底板钢筋接头电弧焊焊条采用E43型或E50型。

对焊及电弧焊接头应按规范要求提前抽样送检,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底板钢筋绑扎。

(2)绑扎方法:

底板钢筋工程量大,穿插复杂,必须注意施工顺序:

a、施工前弹出钢筋位置线,以确保钢筋绑扎后位置的正确性。

b、先绑扎承台、地梁钢筋,承台、地梁箍筋驳头需四个方向错开。

地梁高度在H≥800㎜以上的钢筋绑扎时用48×3.5钢管搭设支架临时固定,支架搭设高度按照梁高确定,成型后拆除。

c、承台、地梁钢筋绑扎完成后,按弹出的底板钢筋位置线,先铺底板下层钢筋,根据板受力情况,确定下层钢筋哪个方向的钢筋在下面。

原则上应首先满足受力主筋保护层位置。

d、钢筋绑扎时,靠近外围两行的相交点每点都绑扎,中间部分可梅花型绑扎,双向受力钢筋应满绑。

e、底排筋用与稀薄板混凝土同标号的砼垫块垫起,间距800,梅花状布置。

f、绑扎完下层钢管后,摆放钢筋马凳,底部与下层筋点焊固定,在马凳上纵向或横向固定定位钢筋按照设计要求布置,然后再绑扎上层钢筋,钢筋马凳如下图:

(P36图)

g、由于基础底板及地梁的受力的特点,上、下层的钢筋接头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7.2.1.2挡土墙或外侧墙插筋:

外墙竖向钢筋采取一次性插到一层楼面的方法,要求沿底板边搭设钢管架防止竖筋偏位、倾覆,钢管架搭设方法说见下图,施工时应严格控制筋顶标高。

(P36图)

 

7.2.1.3柱插筋:

柱筋落到底板底层钢筋网上,其他钢筋入底板内45d,上部接头按设计规定进行错开。

防止柱墙插筋偏位:

为了保证墙、柱钢筋的正确位置,对墙、柱钢筋采取焊接定位的方法。

在保护层上放出轴线及墙柱位置线,经工程技术组仔细验线确认无误后,再绑钢筋,墙柱钢筋绑扎时,要用线锤从底板吊线定位固定。

待承台及板的面筋绑扎完毕后,再在面筋上放出墙柱位置线,验线无误后,再进行墙柱插筋。

柱墙竖向钢筋在底板面筋之上应绑扎5排箍筋或水平筋,并用点焊固定,柱筋伸入底板内的锚固段也应在上中下三个位置加上箍筋,端头用短钢筋点焊固定,并保证其垂直、不倾倒、不变形。

侧墙钢筋先用二根通长Ф12钢筋点焊在底板面筋上,墙竖筋同Ф12钢筋点焊牢固,以上保证竖筋绑扎牢固。

底板砼浇注时,振动棒严禁直接触及墙柱筋,钢筋班应派专人负责对偏位的钢筋进行纠正加固。

7.2.2地下室模板工程

7.2.2.1承台、地梁采用砖胎模已施工完毕。

7.2.2.2一般支模板体系

(1)地下室止水条处吊模为了确保防水效果,侧墙下部300毫米将与底板砼一起浇筑,该处支模如下图:

(P38图)

(2)根据本工程结构特点,结合我单位以往施工中的经验,决定在本工程主体结构施工中采用木模板与满堂钢筋支撑系统相结合的模板体系。

木模板采用表面涂膜,18㎜厚九合板配以60×80木方做背肋,支撑为钢筋支柱支模体系,加固支撑钢筋采用ф48×3.5钢筋。

合理选用脱模剂,油性脱模剂、水性脱模剂、乳化性和树酯性脱模剂各有其利弊,根据工程情况合理应用,盛夏时雨水多,不宜用水性,以防被雨水冲掉。

本工程选乳化性脱模剂。

7.2.2.3模板配备

工程应分施工段配备模板周转使用,并配备相应的木工加工工具。

7.2.2.4主要施工工艺流程

(1)墙、柱模板:

弹柱位置线→找平层、做定位墩→绑扎钢筋→隐蔽验收→安装柱模板→安装柱箍→安拉杆及加固→预检。

(2)梁模板:

弹出梁轴线及标高线并复核→搭设梁模板支架→安装梁底→梁底起拱→绑扎钢筋→安装梁侧模→安装上下锁口楞、对拉螺栓→复核梁模板尺寸位置→加固后验收。

(3)楼板:

搭设支架→安装板模木楞→调整楼板下皮标高及起拱→铺设板模上皮标高及平整度→绑扎板筋→隐蔽验收。

7.2.2.5主要部位施工方法

(1)柱模:

方柱和异形柱支模采用18㎜厚九合板,60×80杂木枋条,ф48钢管及扣伯,ф14对拉螺杆。

在梁柱接头部位要采取可靠的夹固措施,防止漏浆。

内柱垂直度的控制,主要靠钢支撑四个方向撑牢。

(2)剪力墙模

A.外剪力墙:

地下室外墙由于存在防水需要,故所有穿墙构件、预埋孔洞需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水措施,前力墙模板采用18㎜厚七合板,竖向夹枋用60×80枋木,@450×600止水螺杆(实际操作时按施工组织设计计算确定)。

模板大样见下图。

(P40图)

B.内剪力墙

内墙的支模基本与外剪力墙的装配相同,只是对拉螺栓采用无止水环螺杆,并加套管,以备重复使用。

见下图:

(P40图)

C.梁模

采用九合板,加固肋须用60×80木方及ф48钢管做背杠,梁的加固设穿梁拉杆,拉杆通过“3”型卡,螺帽与加固肋连接,螺杆横向间距为450㎜,梁稀薄模为先加工成型模板(块)拼成,梁侧模则按交叉留设岔口。

D.板模

采用18㎜厚规格1220×2440或1830×915九合板现场组合,用60×80木方做背肋,采用钢管加托顶撑满堂骨架做支撑及加固。

为保证支撑的牢固性,设一道扫地杆,在支架的四周及中央部位设双向剪刀撑。

梁板模板支撑如下图:

P41图

7.2.2.6特殊部位支模方法

(1)剪力墙上门窗洞口模板设计及施工方案

P42~44图

 

7.2.2.7模板及支架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

2)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自重和侧压力,以及在施工过程所产生的荷载。

3)构造简单、装拆方便,并便于钢筋的绑扎、安装和混凝土的浇筑、养护等要求。

4)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

5)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应涂隔离剂。

严禁隔离沾污钢筋与混凝土接槎处。

7.2.2.8模板的安装要求

1)模板及支架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防倾覆的临时固定设施。

2)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当跨并等于或大于4m时,模板应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全跨长度的1/1000~3/1000。

3)采取分层分段支模的方法,安装上层模及其支架应符合下列规定:

a.下层楼板应具有随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设支架支撑。

b、上层支架的立柱应尽量对准下层支架的立柱,并辅设垫板。

P45图

7.2.2.9模板拆除

(1)模板的拆除时间根据工地所留同条件养护试块的强度决定。

参看下表:

结构类型

结构跨度(m)

按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计(%)

≤2

50

,≤8

75

>8

100

≤8

75

>8

100

悬臂构件

≤2

75

>2

100

(2)墙、柱及梁侧模在砼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后即可拆除。

梁板底模在砼强度达到下表条件后,方可拆除。

(3)地下室外墙加模板不宜过早拆除,外墙的支撑、木枋可于砼浇灌完三天后拆除,但外侧模板应于浇灌后12~14天时才拆除。

因过早拆除模板,使砼表面水分散失快,体积收缩大,而内部温度为变化小,收缩也小,因而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出现拉应力,引起混凝土表面开裂;另一方面,过早拆模,将导致混凝土表面急剧的温度变化而产生较大的降温收缩,此时表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将产生很大的拉应力(内部降温慢、受自约束而产生压应力),而混凝土早期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很低,因而出现裂缝(这种裂缝又称为内约束裂缝)。

所以外墙模板不宜过早拆除,应于砼后12~14天时拆除为宜。

(4)模板拆除顺序:

墙、柱支撑,墙柱模→梁支撑、梁侧模→板支撑、梁底模、板底模。

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不承重的模板,后拆承生部分模板,自上而下,支架先拆侧向支撑后拆竖向支撑的原则。

(5)模板工程作业组织,遵从某一区段的支模与拆模,由同一个作业班组人员施工的原则,由于其班组人员在支模时已考虑到拆模的进度、安全、模板及配件的保护都有利。

(6)拆模时,不得用钢棍或铁锤乱击乱撬,以防砼外观及内部受损,严禁把拆下来的模板自由抛落于地面。

(7)拆下来的模板立即组织人员清理表面,在刷完脱模剂后可吊入下层进行拼装。

(8)主要构件拆模方法

a、墙、柱模板:

先拆除钢管箍,竖楞及对拉螺杆,后拆除柱模,拆模时不得用撬棍撬伤模板,如拉不下模板,可伴用木槌敲模板,使模板与砼分离。

b、楼板模板:

楼板模板的拆除先放低支架(降低调节螺栓)或打掉楞木下的楔块,拆除部分楞木,然后逐块拆除模板,拆下的模板应先落在支架的楞木上,然后用绳子吊送至地面,切不可自高空抛下,以免损伤模板或伤人,同时,拆下的模板要及时运走,整理。

c、梁模板:

梁模板的拆除是先侧板后底板,梁侧板的拆除是先降低支架或打掉楔块,然后使底板降到支架上逐块拆下模板。

d、楼梯模板:

楼梯模板的拆除顺序是楼级板→反扶梯基→梯级侧板→楼梯底板模。

7.3±0.00以上主体施工方案

7.3.1钢筋工程的施工方法

本工程主体钢筋、模板、混凝土严格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标准组织施工。

7.3.1.1钢筋的供应

本工程所用的钢筋均由公司采购供应,采用优质钢材。

公司采购钢材时应根据施工员提供的钢筋采购计划,联系供应商(以下称分供方),进行质量检验、价格对比、供货能力分析,择优评选分供方,并建立分供方档案。

7.3.1.2钢筋的加工

本工程的钢筋加工采用现场加工配料。

钢筋在加工前,应做好以下工作:

1、钢筋有出厂合格证,并经现场抽样检验合格;

2、钢筋经除锈、调直;钢筋对焊经试验合格;

3、钢筋加工各种设备已就位,并经调试符合有关规定;

4、加工人员经技术培训,熟悉操作规程,有娴熟的技术;

5、加工人员熟悉施工图和配料单;

6、各种规格的钢筋已按材料计划进场堆放整齐;

7、加工处有良好的通风、照明。

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按规范要求进行加工,加工好的半成品符合规范要求;

2、先做的,先加工;后做的,后加工,按照流水段的划分顺序,分区分段加工,先加工柱筋,后加工梁板钢筋。

3、钢筋加工好后,应堆放整齐,并设置标牌,标牌上示明所含的各种钢筋规格、数量、形状、部位;

4、钢筋加工应尽量利用截断的余料;

5、余料应按指定位置堆放整齐;

6、钢筋堆放场地应排水良好,避免雨水浸泡腐蚀钢筋;

7、钢筋短料、余料尽量用闪光对焊加以利用;

8、核对好钢筋钢号、直径是否与料单相符才能用于配料。

7.3.1.3钢筋的绑扎

钢筋绑扎应按先扎墙柱筋,后绑梁板钢筋的方法进行施工。

钢筋绑扎前应做好以下工作:

a、绑扎工具齐备,扎丝和砂浆垫块已齐备;

b、已核对好钢筋半成品的钢号、直径、形状、尺寸和数量是否跟料单相符。

如有错漏,及时增补;

c、钢筋半成品已吊至施工部位;

d、已划出钢筋位置线,偏位的钢筋已校正;

e、已向工人队伍交底,并熟悉图纸和料单;

f、施工顺序明确;

g、工作面上杂物已清理干净,工作面交接完成。

钢筋绑扎应注意几个问题

a、按图施工,在绑扎过程如发现设计与规范不符之处,应及时向施工员反映,施工员同设计院联系及时更正;

b、钢筋绑扎时接头按有关设计要求和规范错开;

柱子钢筋绑扎

a、熟悉图纸、按设计要求检查电渣压力焊钢筋规格、形状、数量是否正确。

b、做好抄平放线工作,弹好水平标高线,柱墙外皮尺寸线。

c、按要求搭好脚手架。

d、根据设计图纸及工艺标准要求和施工员向班组进行技术交底的要求进行绑扎,绑扎完成后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柱子模板施工。

、梁板钢筋绑扎

A、工艺流程:

 

P64

1)水泥应按品种\标号\出厂日期分别堆放并保持干燥.如遇水泥标啧不明或出厂日期超过三个月等情况,应试验鉴定后方可使用,不同品种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2)所用石灰膏应充分熟化,熟化时间不得少于7天.

3)砂浆应符合下列要求:

设计要求的种类和标号。

砌筑用砂浆的稠度应适当。

保水性能良好

4)砂浆的配合比应经试验确定且应采用重量比。

5)为使砂浆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应掺入无机塑化剂或松香(微沫剂)等有机塑化剂,不应采取增加水泥用量的方法。

6)砂浆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自投料算起,不得少于3分钟;砂浆拌成后和使用时,均应盛入贮灰器内,如砂浆出现泌水现象,应在砌筑前再次拌合;砂浆应随拌随用,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在拌成后3小时和4小时内使用完毕,如施工期间最高气温超过30度,必须分别在拌成后2小时和3小时内使用完毕。

7)砂浆标号应以标准养护,龄期为28天的试块试验结结果为准。

4、砌体质量标准

1)生产单位供应的砌块,必须同时提供产品准用证、出厂合格证,写明砌块标号、等级等指针。

监理工程师按出厂合格证进行验收,必须同时提供产品进行验收,必要时,可现场取样进行检验。

2)砌块运到现场后,应按不同规格和标号分别整齐堆放。

堆垛上应设标志。

堆放场地必须平整,并应做好排水施工,在雨天需采取防雨措施。

3)砌块的堆置高度不宜超过1.6m,堆垛之间保持适当的信道。

4)雨天施工应有防雨措施,不得使用湿砌块。

雨后施工时,应复核墙体垂直度。

5)施工顺序

砌块浇湿润→基层清理→墙体放线→砂浆制备→墙体砌筑→验评。

6)施工措施

A、先在待施工处按图放线,标出墙体位置,门洞位置及构造柱位置。

构造柱的留置应以图纸为准,若图纸无明确规定时,则应满足现行施工规范中的有关规定。

B、在砌筑前,先在楼板上弹出墙边线、门窗洞口线、构造柱位置线等,在墙体上弹出灰缝线、门窗洞口标高等,根据砌块厚度和灰缝厚度计算皮数,并在墙转角处立设皮数杆,其间距不大于12m。

C、砌块砌长时应对孔错缝隙搭砌,个别情况下无法对砌长时,可错孔砌筑,但搭接长度不得小于90㎜。

墙体中拉结钢筋设计及规程要求设置。

D、门窗顶过梁及墙体内圈梁设置均按有关设计要求设置。

E、凡墙转角处、丁字墙交接处及墙体长度大于6米时须设置构造柱,空心混凝土砌块可利用C15混凝土填实并配筋4ф8,箍筋ф6@200形成蕊柱,蕊柱间距根据墙体平面布置自行确定。

蕊柱每400~600高混凝土应插实一次,边灌边插实。

F、砌块墙转角处、丁字墙交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