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复习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47236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复习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复习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复习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复习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复习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复习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复习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复习新人教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复习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复习新人教版

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个是正确的)

1.下图是元谋人的两颗门齿化石,这两颗门齿化石的距今年代是(  )

A.约180万年B.约170万年

C.约70万至20万年D.约三万年

2.下列有关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描述错误的是(  )

A.北京人共同劳动,过着群居生活

B.北京人会使用并且能够长时间保存火种

C.北京人会用打制的方法制作多种石器

D.北京人主要依靠种植庄稼获取稳定的食物

3.下列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原始农耕文明的遗存(  )

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

4.图片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一图胜千言。

关于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较为准确的是(  )

A.聚族而居B.原始农业C.贫富分化D.采集狩猎

5.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文字的国家之一,传说中我国文字的发明者是(  )

A.黄帝B.螺祖C.仓颉D.怜伦

6.如图中的人物是(  )

A.炎帝B.黄帝C.尧帝D.舜帝

7.传说禹治理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治水成功,深得众望。

舜年老后,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了禹。

这一传说反映的是(  )

A.分封制B.世袭制C.禅让制D.科举制

8.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这两个历史事件给我们的启示,不包括(  )

A.暴政导致亡国

B.民心所向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

C.重用贤人可使国家强大

D.骄兵必败

9.下面朝代与都城遗址的搭配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朝﹣﹣毫B.商朝﹣﹣股C.西周﹣﹣镐京D.东周﹣﹣洛邑

10.为了方便记忆,某同学画了下面这张示意图,此示意图反映的内容是(  )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

11.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被誉为“世界青铜器之王”,它是下面哪一个?

(  )

A.B.

C.D.

12.“构成中国的内聚性的又一重要因素是,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句中“商朝的书面语”具体指(  )

A.甲骨文B.大篆C.小篆D.隶书

13.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

下列不能表明经济发展的是(  )

A.耕地面积扩大B.手工业规模扩大

C.金属货币流通D.周平王迁都

14.下列关于春秋争霸的影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给社会带来灾难B.促进了民族融合

C.加剧了分裂的趋势D.加快了统一步伐

15.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国君主动与齐晋结好

C.周王室地位衰弱

D.天子依附于诸侯

16.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激烈而得名,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  )

①马陵之战

②桂陵之战

③长平之战

④牧野之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7.“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

”由于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

“它”指的是(  )

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大运河

18.有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春秋战国思想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

选项

第一步

第二步

A

提出庄子是到家创始人的观点

找到庄子主张无为而治观点作证据

B

提出孟子是儒家创始人的观点

找到孟子主张仁政、提出“春秋无义战’观点作论据

C

查阅到孔子“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兴办私学、广收门徒等相关史料

得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的结论

D

查阅到孙膑“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等相关史料

得出孙膑是兵家鼻祖的结论

A.AB.BC.CD.D

19.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中,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的是(  )

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子

20.眉山市某校七年级(十)班举行了一次“如何管理班级”的主题班会,赵明同学主张“法治”。

请你判断一下,这一主张符合我国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观点(  )

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

21.秦朝咸阳的一位商人要购进一批木材,结账时,这位商人应该用下列哪种货币来支付货款(  )

A.B.

C.D.

22.下列对秦朝修筑的长城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它是抵御匈奴的著名城防

B.体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C.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山海关

D.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23.李白在《古风》中写道: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诗中李白描绘秦王(  )

A.自称皇帝,君临天下B.10年征战,统一全国

C.任免官员,中央集权D.焚书坑儒,思想专制

24.李清照曾这样赞美项羽“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下列事件跟项羽有关的是(  )

①大泽乡起义 ②巨鹿之战 ③楚汉战争 ④建立张楚政权。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5.日本农学家认为,大约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粟就向东传入日本、朝鲜,向西传入阿拉伯、小亚细亚、俄国等国家和地区。

我国最早种植粟的是(  )

A.北京人B.黄帝

C.半坡原始居民D.河姆渡原始居民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26小题12分,27小题13分,共25分.)

2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的使用,牛耕的推广,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出来,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奴隶主贵族仍旧拥有各种特权。

新兴地主阶级随着经济实力越来越强,不断要求政治上的权利,与原来的保守顽固的奴隶主贵族的矛盾日益激化,纷纷要求进行社会变革,这样,各国先后出现了一系列的变法。

材料二秦国是战国时期改革最彻底、发展最快的国家。

在商鞅的主持下,秦国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日常生活等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式的改革,使秦国从一个半封建半游牧的落后小国跃跃成为“傲视群雄”的政治军事强国。

材料三社会的变革在血与火的交织中路步前进。

秦孝公死后,商鞅遭诬陷。

商鞅起兵反抗,败死后被车裂,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捐躯。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指出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出现变法的背景是什么?

(2)阅读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中“军事”方面的改革是什么。

我们应该怎样全面评价商鞅变法?

(3)有的同学说,商鞅败死后被车裂,说明了变法的失败,这种观点是不对的,请简要说理由。

(4)你认为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借鉴意义?

27.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1人物是谁?

请对这一人物作一简要评价。

(2)图2反映了图1人物统治时期的什么情况?

(3)图3人物是秦二世,他统治的特点是什么?

请举一例说明。

(4)图4中的人物是谁?

他们有什么壮举?

他们的壮举与图1、3人物是否有关?

为什么?

2018-2019学年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两英镇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A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个是正确的)

1.下图是元谋人的两颗门齿化石,这两颗门齿化石的距今年代是(  )

A.约180万年B.约170万年

C.约70万至20万年D.约三万年

【分析】本题考查了元谋人的距今年代。

【解答】依据“元谋人的两颗门齿化石”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的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故选: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元谋人的距今年代。

2.下列有关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描述错误的是(  )

A.北京人共同劳动,过着群居生活

B.北京人会使用并且能够长时间保存火种

C.北京人会用打制的方法制作多种石器

D.北京人主要依靠种植庄稼获取稳定的食物

【分析】本题考查北京人,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

故有关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描述错误的是北京人主要依靠种植庄稼获取稳定的食物。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北京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下列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原始农耕文明的遗存(  )

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

【分析】本题以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原始农耕文明的遗存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距今约7000年左右河姆渡原始遗址位于浙江余姚,是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

居住房屋是干栏式建筑,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

在河姆渡遗址还发现了木结构水井,这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构水井。

农业上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表明长江下游是亚洲稻的最早起源地之一);畜牧业方面饲养猪、狗、水牛为主;手工业方面会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骨哨。

他们还会运用雕刻技术,最为典型的是象牙雕刻(出土了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还懂得使用天然漆。

故选: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史实。

4.图片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一图胜千言。

关于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较为准确的是(  )

A.聚族而居B.原始农业C.贫富分化D.采集狩猎

【分析】本题以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复原图片为切入点,考要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

【解答】依据所学,河姆渡是我国长江流域农耕时代的代表,是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复原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原始农业发展中工具应用情况。

故选:

B。

【点评】本题以河姆渡居民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5.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文字的国家之一,传说中我国文字的发明者是(  )

A.黄帝B.螺祖C.仓颉D.怜伦

【分析】本题以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文字的国家之一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我国文字的发明者。

【解答】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黄河流域的一位伟大的部落联盟首领,相传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

他的妻子养蚕缫丝,其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其乐官伶伦制作了乐器。

故选: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我国文字的发明者的相关史实。

6.如图中的人物是(  )

A.炎帝B.黄帝C.尧帝D.舜帝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黄帝的相关知识点。

需要重点掌握黄帝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距今约四五千年。

炎帝和黄帝在涿鹿打败蚩尤部落,后黄帝又打败炎帝部落。

故此题答案选B。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知识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

7.传说禹治理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治水成功,深得众望。

舜年老后,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了禹。

这一传说反映的是(  )

A.分封制B.世袭制C.禅让制D.科举制

【分析】本题考查禅让制。

识记禅让制的内容与特点。

【解答】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相传,尧年老后,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他的继承人。

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称为“禅让”。

故选:

C。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禅让制的理解与掌握,属于基础知识。

8.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这两个历史事件给我们的启示,不包括(  )

A.暴政导致亡国

B.民心所向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

C.重用贤人可使国家强大

D.骄兵必败

【分析】本题考查夏商周的更替,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解答】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这两个历史事件给我们的启示是:

暴政导致亡国;民心所向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重用贤人可使国家强大。

不包括骄兵必败。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夏商周的更替,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9.下面朝代与都城遗址的搭配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朝﹣﹣毫B.商朝﹣﹣股C.西周﹣﹣镐京D.东周﹣﹣洛邑

【分析】本题考查夏商周的建立,注意基础知识的把握。

【解答】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夏朝定都在阳城。

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战胜桀,夏朝灭亡,建立商朝,定都亳。

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曾几次迁都,一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

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周军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军,商朝灭亡。

周武王建立周朝,历史上称为西周,西周定都在镐京。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A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要注意区分夏商周秦朝的定都。

10.为了方便记忆,某同学画了下面这张示意图,此示意图反映的内容是(  )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要熟练掌握分封制的知识.

【解答】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随天子作战。

故选: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11.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被誉为“世界青铜器之王”,它是下面哪一个?

(  )

A.B.

C.D.

【分析】本题考查司母戊鼎。

【解答】仔细观察图片B是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被誉为“世界青铜器之王”。

故选: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熟练掌握夏商周青铜文明。

12.“构成中国的内聚性的又一重要因素是,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句中“商朝的书面语”具体指(  )

A.甲骨文B.大篆C.小篆D.隶书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甲骨文,注意掌握甲骨文的历史地位.

【解答】根据题干“最古老的商朝书面语”可知,这指商朝的甲骨文,甲骨文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故选:

A。

【点评】注意理解和分析文字的演变历史.

13.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

下列不能表明经济发展的是(  )

A.耕地面积扩大B.手工业规模扩大

C.金属货币流通D.周平王迁都

【分析】本题以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为切入点,考查春秋五霸。

【解答】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是政权更替,不属于经济发展范畴。

故选:

D。

【点评】本题以春秋五霸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4.下列关于春秋争霸的影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给社会带来灾难B.促进了民族融合

C.加剧了分裂的趋势D.加快了统一步伐

【分析】本题考查春秋争霸,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客观上有利于国家统一。

故关于春秋争霸的影响,不正确的一项是加剧了分裂的趋势。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争霸,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5.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国君主动与齐晋结好

C.周王室地位衰弱

D.天子依附于诸侯

【分析】本题以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为切入点,考查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原因,理解基本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由材料“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只有3次。

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可知,春秋时期,诸侯势力强大,周天子的权势日渐衰落。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

注意掌握春秋争霸的原因。

16.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激烈而得名,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  )

①马陵之战

②桂陵之战

③长平之战

④牧野之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了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

【解答】战国时期各国都有统一中国的雄心,彼此之间的战争更频繁,规模更大,并且都具有兼并的特点,著名的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牧野之战发生在商朝末年。

故选:

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与牧野之战的发生时间。

17.“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

”由于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

“它”指的是(  )

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大运河

【分析】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的历史贡献是在成都平原的岷江中游修筑了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良田,使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

【解答】A.都江堰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

B.郑国渠是战国末年秦国穿凿,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元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在今陕西。

C.灵渠是秦始皇时期兴修的水利工程,在今广西。

D.大运河是隋炀帝于公元603年下令开凿修建的,北至北京,南至杭州,沟通南北。

故选:

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的历史贡献。

18.有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春秋战国思想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

选项

第一步

第二步

A

提出庄子是到家创始人的观点

找到庄子主张无为而治观点作证据

B

提出孟子是儒家创始人的观点

找到孟子主张仁政、提出“春秋无义战’观点作论据

C

查阅到孔子“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兴办私学、广收门徒等相关史料

得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的结论

D

查阅到孙膑“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等相关史料

得出孙膑是兵家鼻祖的结论

A.AB.BC.CD.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

【解答】孔子不但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还是伟大的教育家。

孔子30岁左右时,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就是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他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教学时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

A、B、D三项中,第一步与第二步没有直接联系,只有C选项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

故选:

C。

【点评】本题既考查了学生对百家争鸣知识的掌握,有考查了学生对知识迁移的能力.

19.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中,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的是(  )

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子

【分析】本题考查了老子的主要思想主张。

【解答】春秋晚期的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故选:

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老子的主要思想主张。

20.眉山市某校七年级(十)班举行了一次“如何管理班级”的主题班会,赵明同学主张“法治”。

请你判断一下,这一主张符合我国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观点(  )

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

【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重点考查法家。

【解答】A.道家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B.儒家主张施仁政于民。

C.墨家主张“兼爱”“非攻”。

D.法家主张实行“法治”,加强中央集权。

故选:

D。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法家的思想主张,属于基础知识。

21.秦朝咸阳的一位商人要购进一批木材,结账时,这位商人应该用下列哪种货币来支付货款(  )

A.B.

C.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的货币。

【解答】春秋战国时期,货币的形制、重量各不相同。

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规定以秦国货币圆形方孔钱为标准样式,统一全国货币。

A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

注意掌握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22.下列对秦朝修筑的长城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它是抵御匈奴的著名城防

B.体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C.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山海关

D.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分析】本题以“下列对秦朝修筑的长城的说法不正确的”为切入点,考查秦长城的相关知识。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抵御北方匈奴的骚扰,秦始皇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用来抵御匈奴族的入侵。

使北方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

C项表述错误。

故选:

C。

【点评】考查秦长城的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3.李白在《古风》中写道: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诗中李白描绘秦王(  )

A.自称皇帝,君临天下B.10年征战,统一全国

C.任免官员,中央集权D.焚书坑儒,思想专制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相关知识的掌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赞扬了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的丰功伟绩。

【解答】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赞扬了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的丰功伟绩。

故选:

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理解李白《古风》这首诗的含义。

24.李清照曾这样赞美项羽“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下列事件跟项羽有关的是(  )

①大泽乡起义 ②巨鹿之战 ③楚汉战争 ④建立张楚政权。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巨鹿之战和楚汉战争.

【解答】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为灭亡秦朝奠定了基础。

趁项羽决战之机,刘邦率兵进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秦灭亡后,从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项羽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最后项羽战败,刘邦建立了汉朝。

楚汉之争的实质是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而进行的战争。

故选: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25.日本农学家认为,大约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粟就向东传入日本、朝鲜,向西传入阿拉伯、小亚细亚、俄国等国家和地区。

我国最早种植粟的是(  )

A.北京人B.黄帝

C.半坡原始居民D.河姆渡原始居民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半坡原始居民的认识。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故选:

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26小题12分,27小题13分,共25分.)

2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的使用,牛耕的推广,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出来,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奴隶主贵族仍旧拥有各种特权。

新兴地主阶级随着经济实力越来越强,不断要求政治上的权利,与原来的保守顽固的奴隶主贵族的矛盾日益激化,纷纷要求进行社会变革,这样,各国先后出现了一系列的变法。

材料二秦国是战国时期改革最彻底、发展最快的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