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之表观遗传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04666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55.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子生物学之表观遗传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分子生物学之表观遗传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分子生物学之表观遗传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分子生物学之表观遗传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分子生物学之表观遗传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子生物学之表观遗传学.docx

《分子生物学之表观遗传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子生物学之表观遗传学.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子生物学之表观遗传学.docx

分子生物学之表观遗传学

分子生物学:

表观遗传学

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

指非基因序列变化导致的基因表达的可遗传的改变。

细胞中生物信息的表达受两种因素的调控:

遗传调控提供了“生产’维持生命活动所必

需的蛋白质的“蓝本”,而表观遗传调控则指导细胞怎样、何时和何地表达这些遗传信息。

表观遗传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DNA的甲基化,染色质的物理重塑和化学修饰,非编码RNA基因调节。

依赖ATP的染色质的重塑由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以使DNA和组蛋白的构象发生改变;包括DNA的甲基化和组蛋白N端尾巴上特殊位点的化学基团修饰,同样可以直按或间接地影响染色质的结构和功能。

二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染色质的结构和基因的表达。

此外,近些年发现转录组(transcriptome)中组有多种非编码RNA广泛

参与基因表达调控,非编码RNA的基因调节也可属于表观遗传学的研究的范畴。

DNA甲基化的概况

DNA的甲基化既可以发生在腺嘌呤的第6位氮原子上,也可以发生在胞嘧啶的第5位碳

原子上。

*在真核生物中,DNA甲基化只发生在胞嘧啶第5位碳原子上。

真核DNA甲基化由DNA甲基转移酶(Dnmt,DNAmethyltransferase)催化,S腺苷甲硫氨酸(SAM,S-adenosylmethionine)作为甲基供体,将甲基转移到胞嘧啶上,生成5一甲基胞

嘧啶(5-mC)。

NH,

图2-1胞囁唏和5-甲基胸戦皈的化学结构

在哺乳动物中,DNA甲基化主要发生在CpG双核苷酸序列,全部CG二核苷酸中约

70%〜80%的C是甲基化(mCpG),所以CpG称为甲基化位点。

CG抑制:

DNA中CG的排列出现的概率小于期望值1/16(A42+4=16),如人的基因组中

CG排列小于1%,而非随机期望的约6%(1/16).

基因组中的CpG位点并非均一分布。

在某些区域中(大约有300〜3000bp),CpG位

点出现的密度高(50%或更高),这些区域即所谓的CpG岛。

大部分CpG岛(>200bp,C+G含量=/>50%.CpG观测值/期望值=/>0.6)位于基因的5'端,包括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和第一外显子区,而且60%的人类(哺乳动物40%)基因组的

启动子区都含有CpG岛(几乎所有管家基因都存在CpG岛),它们在基因表达调控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另外,DNA复制起始点也往往与CpG岛位置相互重合,但是具体的生物学意义尚待研究。

甲基化反应分为:

维持性甲基化(maintenancemethylation)和从头甲基化(denovomethylation)。

从头甲基化:

是对DNA上甲基状态的重新构建,不依赖DNA复制,由DNMT3a/3b催化,

在完全非甲基化的位点上由引入甲基。

这是甲基化的建立机制。

维持性甲基化:

与DNA的复制相关联,DNA复制后,新合成的子代链是非甲基化的,DNMT1识别新生成的DNA双链中亲代单链上的mCpG位点,催化互补链相应位置的甲基化,以维持亲代双链甲基化的状态。

DNA(CpG岛)甲基化修饰,主要发挥对DNA的保护作用,抑制基因转录。

这种修饰已发现这和许多重要的生物现象相关,包括:

染色质结构改变、基因印迹、转座子和X

染色体活性抑制、细胞分化、以及包括癌症等疾病发生。

DNA(CpG岛)甲基化由各种DNA甲基化转移酶(DNAmethyltransferase,DNMT)完成。

其生物效应则主要通过一些含有与mCpG结合(methyl-CpG-bindingdomain,MBD)结构域的蛋白MBDP介导。

DNMT1:

发挥DNA维持性甲基化的重要作用,此外还参与了许多重要生命活动,如在DNA

复制修复过程中发挥要的作用。

甲基化DNA的最小结构单位称为甲基CpG结合域(Methyl-CpG-bindingdomain,MBD),甲基化结合蛋白家族据其结构域不同,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

蛋白质仅含有MBD结构域(有的还有转录抑制结构域),包括MeCP2、MBD1、

MBD2、MBD3、和MBD4,共5种;

第二类:

蛋白质除了MBD结构域外,其C端还有DDT、PHD、bromodomain三种蛋白质结构,包括人类BA22a和BA22b以及鼠TIP5等;

第三类:

蛋白质在MBD的C端有Pre-SET和SET的结构域,如人类的SETDB1和CLLD8

MBD2a的双重作用:

抑制CRE甲基化基因的转录;增强CRE非甲基化基因的转录。

(A)当基因启动子区的DNA元件CRE甲基化时,

MBD2a可以识别甲基化修饰,通过招募其他蛋白形成MeCPI复合物抑制基因的表达。

(B)当CRE非甲基化时,转录因子CREB与该元件结合,通过RHA招募RNA聚合酶,启动转录,此时MBD2a可以与RHA结合,增强转录激活的效应。

 

夫屮耳化的CRE

DNA甲基化模式的建立:

1、在哺乳动物中,DNMT3a/3b催化DNA重新甲基化;但也在一定条件下参与DNA维

持性甲基化,DNMT3a/3b的定位依赖于其本身或相关染色质蛋白与DNA甲基化的识别;

2、在哺乳动物中,DNMT1在体细胞中维持DNA甲基化模式的遗传中发挥主导作用;但

DNA甲基化的维持可能是染色质相关蛋白和几种DNA甲基化转移酶协同作用的结果;

3、DNA甲基化模式的维持不是简单的点对点的精确维持,而是一种“状态”维持,即

DNA某一区域总体甲基化的状态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是稳定遗传(维持)的,但具体到某

个特定的CpG位点,不同细胞克隆或亲代与子代之间可能是不同的。

4、无论基因是激活的还是失活的,体细胞中大部分CpG岛是非甲基化的。

体细胞内的

DNA甲基转移酶可能不是以游离状态而是与染色质结合存在的。

5、组蛋白的化学修饰和染色质重塑与DNA甲基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染色质相关蛋

白的化学修饰和染色质(物理)重塑与DNA甲基化相互影响。

普遍认可的DNA甲基化模式是:

DNMT3a/3b催化DNA重新甲基化,DNMT1在体细胞中维持DNA甲基化模式的遗传。

DNA甲基化的维持可能是染色质相关蛋白和几种DNA甲基化转移酶协同作用的结果

(DNA维持甲基化的新模型)

维持甲基化的新模型:

1、DNMT1通过PCNA和/或NP95定位在复制叉并识别半甲基化的DNA,将子链DNA

新掺入的胞嘧啶甲基化,当复制叉过后,被DNMT1遗漏的胞嘧啶可由DNMT3a/3b

甲基化。

2、DNMT3a/3b对半甲基化DNA和非甲基化DNA没有选择性,亲代与子代DNA甲基化的维持是“状态”而非“点对点”的维持。

DNA甲基化的作用机制

DNA甲基化参与的生命活动主要包括:

基因调控、DNA的复制与组装、细胞的损伤修复

与凋亡,及DNA的转座和重置等方面。

(一)DNA甲基化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

DNA甲基化对基因表达的抑制活性是多方面的作用共同导致的,既有甲基化对转录激活

因子直接的排斥作用,也包含有甲基化结合蛋白所介导的对基因表达的抑制活性。

1•甲基化影响一部分转录因子的DNA结合活性

甲基化时,阻碍了转录因子对DNA序列的识别,不能有效启动转录。

2.MBD家族介导的转录抑制(间接抑制)

MBD家族蛋白的MBD结构域可以与甲基化或半甲基化的DNA相互结合;其转录抑制相

关的结构域(TRD可以与多种转录抑制因子相互结合以发挥抑制基因表达的活性。

 

RNA

3.DNMT家族介导的转录抑制通过影响组蛋白的活性而影响基因的表达。

这一功能的意义可能在于抑制DNA复制过程伴随的基因转录,从而保证复制过程的顺利完成。

4.DNA甲基化和基因表达抑制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单向的

(二)DNA甲基化与DNA的复制与染色体的组装

在S期早期,由于常染色质DNA首先进行复制,因而子代产物的组装比较疏松;而在S期后期,异染色质的DNA开始复制,因而组装的子代DNA结构变得紧密。

这种组装的差异性一部分是通过识别局部甲基化的程度而精密调节的。

碱基序列的合成复制,同时也是维持甲基化的过程,两者的偶联也是依赖一个精密的机制而实现的。

复制初期的复制复合物较小,除了DNA复制的基本成分,还有DNMT1和DMAPl(DNA

methyltransferaseassociatedproteinl)结合到复制复合物上,抑制可能伴随发生的基因的转录,并且催化实现DNA的维持甲基化。

而在复制晚期,DNA复制复合物逐渐变大,HDAC2.DNMT3a/3b,MBD2-MBD3等都参与了复制复合物的形成,并促进了异染色质结构的形成。

(三)DNA甲基化与细胞损伤与修复

1、甲基化可以引起DNA的多种损伤。

2、甲基化参与到DNA损伤修复并可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

(如DNMTI-/-的胚胎往往未能出生就死去了,可能就是因为甲基化程度降低,导致凋亡基因的活化,以及染色体的不稳定性增加,从而使细胞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机体抵抗力下降。

3、在错配修复中,甲基化还起着识别新链和旧链的作用,从而正确指导这一过程。

(四)DNA甲基化与DNA的转座

真核基因组DNA大量的转转座成分的存在,一方面可以缓冲对基因组的打击;另一方面,其自身也构成基因组的不未定因素,因此,转座子的活性必须得到有效控制。

逆转座子由于缺失了启动子是没有活性,而少部分有活性的转座子则因为甲基化对它的抑制作用而失活。

在甲基化异常降低的情况下,它们的活性可能增加,而产生逆转录可能会导致关键基因的失活而引起细胞的死亡或癌变。

DNA甲基化的生物效应

(一)甲基化与遗传性疾病的相互关系

(二)甲基化在癌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肿瘤细胞的甲基化模式与正常细胞相比有较大的改变。

全基因组的甲基化有所下降,但

CpG岛的咼甲基化异常增咼。

基因组的低甲基化会导致基因组不稳定性的增加;局部的

高甲基化会抑制抑癌基因的表达,诱使基因突变,还可以导致基因的丢失。

1.甲基化的胞嘧啶是体内突变的热点:

(1)甲基化胞嘧啶自发脱氨基增加了C转变为T

的突变频率。

甲基化的胞嘧啶无论是在体内还是体外不需酶的参与就能发生自发脱氨基

反应,使m5C转变为T,且不易被修复。

(2)甲基化胞嘧啶的外源性的突变概率也会增高。

甲基化胞嘧啶对紫外线的物理损伤更加敏感,而且与致癌物的亲和力也会增加。

2.CpG岛异常咼甲基化:

抑癌基因DNA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被看作肿瘤抑制基因失活的主要机制。

3.基因组广泛低甲基化:

肿瘤基因组中广泛低甲基化的程度和肿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低甲基化在诱导染色体不稳定性中也起了极大的作用。

4.癌症演进过程中,甲基化状态的改变:

由于不同癌细胞甲基化进展的程度不同,使之成为癌组织异质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DNA甲基化的生物应用

5-氮胞苷和5-氮-2'-脱氧胞苷是通有效的DNMT抑制剂。

能掺人到DNA直接抑制DNA合成,并且还能作为胞嘧啶的类似物有效地与DNITl结合,使其不能够再甲基化其他DNA中的胞嘧啶,失去维持甲基化的能力。

前者还可掺人RNA抑制翻译而后者DNA并与

DNMT1不可逆结合,应用性强。

DNA去甲基化药物

DNA甲基化的检测方法

(一)亚硫酸氢钠法:

依赖亚硫酸氢钠(sodiumbisulfite)对甲基化和非甲基化的胞嘧啶

的化学活性不同把两者区分开来使DNA中的C在转变为T,仅mC保留为C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