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业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44240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62 大小:87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汽车产业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2页
中国汽车产业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2页
中国汽车产业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2页
中国汽车产业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2页
中国汽车产业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汽车产业研究报告.docx

《中国汽车产业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汽车产业研究报告.docx(1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汽车产业研究报告.docx

中国汽车产业研究报告

中国汽车产业分析报告

1.中国汽车产业外部环境分析

1.1产业与竞争环境分析

1.2中国汽车产业政策

2.中国汽车工业总体分析

2.1中国汽车工业现状

2.2汽车产业运行特点

2.3中国汽车市场产销量分析

2.3.12002年汽车产销情况

2.3.2分车型市场分析

2.4中国汽车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3.中国汽车市场需求状况及预测

3.1中国汽车市场保有量增长分析

3.1.1中国汽车市场保有量及其增长

3.1.2影响需求的因素分析

3.22003年车型分类及总量需求预测

3.2.1需求总量预测

3.2.2轿车市场需求预测

3.2.3客车市场需求预测

3.2.4货车市场需求预测

4.中国汽车产品近年进出口状况

4.1近年汽车产品进出口总体情况

4.2进出口产品结构

4.2.1汽车整车进出口产品结构

4.2.2汽车产品进出口结构

5.中国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分析

5.1中国汽车产业总体竞争格局

5.2不同车型竞争格局分析

5.2.1轿车市场

5.2.2客车市场

5.2.3货车市场

5.3主要竞争企业集团介绍

5.3.1三大汽车企业集团

5.3.2其他竞争企业集团

5.4中外合资合作情况

5.4.1世界汽车巨头中国汽车整车项目

5.4.2国内整车生产企业外资背景

5.4.32002年外商投资概况

5.4.4主要合资企业

5.5汽车厂商财务分析

5.5.12002年汽车工业总体财务分析

5.5.2上市公司财务分析

6.国内主要汽车厂商销售分析

6.1国内主要销售渠道

6.1.1汽车生产企业自建的销售渠道

6.1.2国有大型汽车销售公司

6.1.3各地的汽车交易市场

6.1.4其他销售渠道

6.2国内主要汽车交易市场和汽车经销商

6.2.1国内主要的汽车交易市场

6.2.2国内主要的汽车经销商

6.3汽车厂商的销售策略分析

6.3.1汽车厂商的广告策略分析

6.3.22003年汽车厂商的价格策略分析

图表目录

表2.12002年汽车产业产销量一览表

表2.2汽车制造业位次

表2.3中国汽车产量在世界上位次

表2.4国产汽车分大类的销售量及增长率

表2.51996-2002年汽车和轿车销量

表2.62002年与2001年分车型销量比较

表2.72002年主要企业分车型产销量表

表2.82002年重型货车制造企业销量情况

表3.1历年全国汽车保有量、增长率及比重(1984-2002年)

表3.22003年分车型销量预测表

表3.32003年中级轿车市场销量与份额预测

表3.4客车市场保有量和需求量预测

表4.12000~2002年中国汽车整车进出口总体情况

表4.21997~2002年中国汽车整车分车型进口情况

表4.31997~2001年汽车整车出口情况

表4.42002年汽车整车进出口产品结构

表4.52002年汽车产品进出口结构

表4.62002年汽车整车产品进口前10位国家和地区

表4.72002年汽车产品进出口情况汇总表

表5.1主要轿车厂商2003年上半年销售量及占有率

表5.2中高级轿车厂商市场占有率

表5.32003年国产中高档轿车品牌预排产计划

表5.4国产中高级轿车主要产品情况

表5.5国产中高档轿车价格对比

表5.6国产经济型轿车主要产品情况

表5.72003年1~7月前6家大型客车产销情况

表5.8近几年大中型客车的销售数据情况表

表5.9合资和技术引进客车企业列表

表5.10主流品牌轻型客车产品价格分布

表5.112003年上半年微型客车产销量及市场占有率一览

表5.127家重型车企业2003年上半年产销状况

表5.13前五甲重型载货车三年销量及市场状况构成

表5.142003年1到5月份主要轻型货车生产企业销量

表5.152003年上半年微型货车产销量及市场占有率一览

表5.16一汽集团整车、发动机生产布点(主要)

表5.17东风汽车公司整车、发动机生产布点(主要)

表5.18上汽集团整车生产布点(主要)

表5.191998~2002年全国及三大集团汽车生产情况

表5.202003年上半年长安汽车产销量一览

表5.21近五年长安各种微型车销量及市场份额

表5.22上市公司长安汽车近两年利润简表

表5.23世界汽车巨头中国汽车整车项目一览

表5.24国内整车生产企业外资背景一览

表5.252002年主要整车生产企业销售收入及增长情况

表5.262002年部分主要整车企业利润总额及增长情况

表5.27主要汽车类上市公司业绩

表5.282002年度沪、深主要汽车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情况

表5.292002年末沪、深证券交易所主要汽车类上市公司流通市值排名(前后各10名)

表5.30主要汽车整车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表(每年前3季度)

表6.1中国主要城市的汽车交易市场

表6.22002年全国十佳汽车经销商名单及销售的品牌

表6.32002年主要城市轿车报刊广告总量

表6.42002年主要品牌报刊广告投放量

表6.5国内主要品牌轿车的价位区域

图2.11970-2010年汽车产量(万辆)

图2.21980-2003年汽车产量增长(%)

图2.3汽车与工业增长比较(%)

图2.42002年汽车产销量构成图

图2.51997-2002年全国汽车和轿车销售同期增长率比较

图2.62002年与2001年分车型销量比较

图2.71999~2002年大中轻型客车产销走势图

图2.81999~2002年轻型客车产销量

图3.12002年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的地区

图3.22002年载货汽车与载客汽车保有量及增长率

图3.3货车、客车分类及其比重

图3.4中国汽车保有量前四名地区

图3.51984-2002历年汽车保有量与人均GDP

图3.61985-2002年汽车保有量增长率

图3.7近年来国产轿车销量走势

图3.8近年来私人购车比例变化情况

图3.9近三年经济型、中级、中高级轿车市场占有率走势

图3.10近三年经济型、中级、中高级轿车年总销量走势

图4.11996-2003年汽车进口量及市场占有率

图4.22002年汽车产品进口结构

图4.32002年汽车产品出口结构

图4.42002年汽车整车产品进口前10位国家和地区数量分布(辆)

图4.52002年汽车整车产品进口前10位国家和地区金额分布(万美元)

图6.1传统的销售流通模式

图6.2新兴的销售代理模式

图6.3汽车购买场地分布图

图6.42001年1月-2002年12月国内轿车报刊广告投放走势

图6.52001、2002年各类轿车报刊广告市场份额

 

1. 中国汽车产业外部环境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汽车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汽车产品系列和生产布局。

目前,在多年的过度保护下,国产汽车市场占有率超过95%,载货汽车品种和产量初步满足当前国内市场需求,轿车产品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也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汽车工业作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1 产业与竞争环境分析

  世界汽车工业在自十九世纪80年代起进行了合并和重组,最终形成了几大跨国界的国际化大集团,目前,各大集团都看好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为了利益而做出的各项战略安排,是各大集团进入中国市场的原动力。

中国市场已是世界市场的一部分,其竞争趋于白热化,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汽车跨国集团是全球化与市场竞争的主角。

正是由于汽车产业独特的竞争格局,以及对中国市场的觊觎,导致了各大跨国集团在竞争中使出了浑身解数。

因此,对中国的汽车制造业来说,所遭遇的竞争压力是前所未有的。

有专家预测,到2010年,中国的汽车需求量将达到1000万辆,这对全球各大汽车厂商来说,意味着商机日益涌现、吸引力不断加强。

目前,国内现有的汽车厂商如大众、通用都宣布了自己的扩张计划,而其他如宝马、福特、丰田和日产也正在加快进入中国市场。

  1.2 中国汽车产业政策

自1994年《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出台以来,我国汽车生产能力大大提高,已基本满足了国内市场90%的需求。

汽车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产生了质的飞跃,汽车市场及消费环境大为改善,轿车已经进入家庭。

2002国产汽车销售更是同比增长36.7%,年需求已位居世界第四位。

2003年上半年,国产汽车销售增长32%,其中轿车增长79%。

相比之下,老的政策已经难以应付现在的汽车工业现状。

而且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不少突出问题,仍然没有进行有效解决,甚至连自己的“底线”如40%的国产化率、外资公司整车合资项目不得超过两个以及中外合资50%的股比限制问题等,均一次次被汽车产业的发展所“突破”。

目前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在制定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有望近期出台。

这意味着使用了将近10年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将退出历史舞台。

早在2003年4月底,《汽车产业政策》(草案)刚刚出台之时,各界人士,特别是外国企业对于该草案的反应就是业内关注的焦点。

因为,草案之中许多条款都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发展自主汽车。

对于外商来说,读懂《政策》也就读懂了今后在中国的投资风险。

深思熟虑了两个多月之后,国际汽车巨头开始感到不安,并不约而同地在接受境外记者采访时批评新政策,甚至大众集团亚太区总裁雷思能尖锐地认为这一政策“不但愚蠢,而且跟不上时代”。

外商反对新政策草案,主要是基于以下三点:

一,草案中要求进口车和国产车选择不同的经销渠道;二,今后国产汽车中50%以上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外资进入中国,只能建立合资企业,且中方股比不得低于50%。

显然,外国汽车从这份草案中看到了中国政府发展民族汽车的决心,而草案中的保护性政策自然也就成了外国人的担心,并成为其指责中国汽车搞非关税壁垒的理由。

其实,对于那些急于要在中国取得较大发展的国际汽车巨头的指责,我们是能够理解的。

毕竟,任何一个企业都有追求其利润最大化的权利。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会保护自己的幼稚产业,只是方式、方法不同而已。

对于立志要在“2010年前成为世界主要的汽车生产国”的中国汽车,在不违反WTO的原则下,支持民族汽车工业的发展无可厚非。

特别是在中国汽车产能过剩的隐忧之下,能有个宏观的《产业政策》调控,利大于弊。

虽然现在见到《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征求意见稿的人并不多,但据透露,《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主体框架主要包括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目标、汽车产业技术政策、汽车产品法制化管理与产品认证、汽车产业投资与项目管理、汽车产品结构调整与企业战略重组、企业发展与商标品牌、企业技术进步与产品开发、汽车产品制造与部件进口以及汽车企业产品销售服务体系建设。

有关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政策的规范应该是比较全面的。

但当务之急,新的政策应该解决明确汽车工业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中国汽车工业产业结构如何调整、汽车产业政策如何与相关产业政策配套、汽车工业外商投资政策如何演变等基本问题。

 

2、中国汽车工业总体分析

2.1中国汽车工业现状

经过50年特别是近2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发生了质的变化。

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汽车制造业销售收入超过纺织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首次成为中国工业第五大支柱产业。

按利润总额排名,汽车制造业的位次升幅更为明显,1990年列第12位;2000年位居第5位;2001—2002年位居第4位。

今年一季度,汽车制造业利润总额一举超过电力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之后,位居第2位。

近几年,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呈良好态势,汽车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进一步确立了以三大集团为核心的一批骨干企业在产业的基础地位;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的第一年——2002年,并未像预期的那样遇到重大冲击;产销形势大大出乎产业内外的预料,产销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以创十年来最高纪录的幅度增加。

国产汽车市场繁荣,新产品不断推出,质量不断改善,基本满足市场需求;汽车及零部件出口稳步增长,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

汽车产业总体经济效益大幅提高,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

一、产业基本情况

汽车产业2001年底现有生产企业2401家,其中汽车厂116家,改装车(专用车)厂525家,摩托车厂148家,汽车发动机厂54家,零部件厂1558家。

2001年底拥有职工150万人,其中技术人员15.6万人;主要设备65.4万台,其中:

90年代进口设备4.1万台;全年完成投资194亿元,年末资产总计5851亿元,固定资产原值2743亿元,固定资产平均余额1782亿元,年末负债合计3568亿元。

二、产销量及指标完成情况

1.产销情况

据统计:

2002年,全国累计生产汽车325.12万辆,同比增长38.49%,比上年同期增长25.68个百分点;销售汽车324.8万辆,同比增长36.65%,比上年同期增长23.36个百分点。

2002年,一汽、东风和上汽三家合计产销总量分别为157.19万辆和159.13万辆,其它整车产销量超过6万辆的企业是长安、哈飞、北汽、昌河、天汽、金杯、南汽、广汽和江淮。

表2.12002年汽车产业产销量一览表

产量(万辆)

同比增长比例(%)

销量(万辆)

同比增长比例(%)

轿车

109

55.05

112.6

56.08

客车

106.42

27

104.54

25.48

载货车

109.62

35.98

107.66

30.93

柴油车

102.59

37.24

101.07

33.77

汽车底盘

42.56

46.97

41.76

42.65

摩托车

1292.13

4.91

1300.85

4.58

资料来源:

《汽车工业年鉴》2002年

据海关统计资料,2002年汽车进口12.7万辆,同比增长76.9%。

其中:

轿车进口7.0万辆,占进口总量的55.1%,同比增长50.8%;越野车进口3.2万辆,同比增长211.3%;小客车进口1.3万辆,同比增长160.8%;汽车零部件进口金额33.9亿美元,同比增长44.11%。

2002年汽车出口(含底盘)4.3万辆,同比增长75.9%;摩托车出口343.8万辆,同比增长19.5%;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23.8亿美元,同比增长76.63%。

2.主要经济指标

据汽车产业4770家企业月度经济指标显示,2002年全产业经济运行形势良好,保持持续稳定增长,为实现全年经济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2年全产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6713.46亿元,同比增长34.01%,增长额为1703.6亿元;累计实现利润总额469.83亿元,同比增长72.86%,增长额为198.02亿元。

实现利税总额7844.77亿元,同比增长50.31%,增长额为282.77亿元。

2002年末企业应收账款净额和产成品存货与上年相比有所上升,但幅度不大。

应收账款净额为820.49亿元,同比增长0.26%,增长额2.15亿元。

产成品存货为420.80亿元,同比增长4.6%,增长额18.5亿元。

全产业12个分产业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率均在两位数以上。

其中:

车身制造业、特种车制造业、汽车发动机制造业产品销售收入增幅较大,分别为62.93%、58.72%、53.67%;载重车制造业、农用车制造业、汽车仪表业、汽车零部件业、小轿车制造业的销售收入增幅分别为39.11%、37.32%、36.29%、34.28%、30.58%;客车制造业、微型车制造业、摩托车制造业的销售收入增幅在13.56%~24.5%之间。

利润增长位居前四位的依次为小轿车制造业、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载货车制造业和特种车制造业,分别为61.45亿元、52.29亿元、38.76亿元和17.08亿元。

这四个产业对整个汽车产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为85.64%。

在其他八个产业中除摩托车制造业外,利润增长在1.09亿~7.49亿元之间。

摩托车制造业亏损比上年有一定的缩减,全年累计亏损0.76亿元,与上年亏损1.24亿元相比,减亏0.48亿元。

2.2汽车产业运行特点

一、汽车产业进入加速增长期

2003年是中国汽车工业50年,汽车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1971年,汽车产量突破10万辆;1980年,汽车产量突破20万辆;1992年,汽车产量突破100万辆;2000年,汽车产量突破200万辆;2002年,汽车产量突破300万辆。

预计今年将突破400万辆,每上一个台阶所需时间明显缩短。

1970-1980年,汽车产量增长1.5倍;1980-1990年,汽车产量增长1.3倍;1990-2000年,汽车产量增长3倍。

预计2000-2010年汽车产量将增长4倍以上,2010年中国汽车总产量将超过1000万辆。

汽车工业发展在近两个十年呈明显加快的趋势。

从近20年中国汽车增长轨迹看,1980年代和1990年代初,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几个短暂的较高增长期,比较主要的有1983-1985年、1987-1988年和1991-1993年,但都是以大起大落为共同特征。

1991年以来,中国汽车工业出现了有史以来最长的增长期,虽然1994-1998年汽车工业增速较低(1.5~7.3%),但随着中国加入WTO形势的明朗化,汽车工业增速重新回到10%以上(1999-2001年为12.4~13.2%)。

2002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后,汽车产量达到325.1万辆,比上年增长38.8%,是近十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

今年一季度,汽车产量102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54.7%。

近10年来,中国汽车工业已摆脱了大起大落的局面,开始了在较高基数、稳固基础后的加速增长期。

 

图2.11970-2010年汽车产量(万辆)

资料来源:

《汽车工业年鉴》及融天研究预测

图2.21980-2003年汽车产量增长(%)

资料来源:

《汽车工业年鉴》

二、汽车产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明显提高

从1999年开始,汽车工业就再次以高于整个工业的速度增长。

2002年,汽车工业对整个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11%;2003年一季度,汽车工业对整个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到13.6%,在所有工业产业中,对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仅次于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连续两年位居第二位。

按单一产品计算,汽车已成为当前工业增长中最突出的“亮点”。

从产业效益看,汽车工业2002年对整个工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达19.3%,位居各产业之首;今年一季度,汽车工业对整个工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为13.2%,仅次于石油开采业居第二位。

 

图2.3汽车与工业增长比较(%)

资料来源:

根据历年《汽车工业年鉴》整理而成

从产业位次看,按销售收入排名,汽车制造业1990年列第15位;1995年列第11位;2000年列第10位;2001年超过食品加工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列第8位;2002年超过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列第7位。

今年一季度,汽车制造业销售收入超过纺织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位居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力产业、黑色冶金产业和化工产业之后,首次成为中国工业第五大支柱产业。

表2.2汽车制造业位次

位次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1

通信电子

通信电子

通信电子

通信电子

2

电力

电力

电力

电力

3

化工

化工

化工

冶金

4

冶金

冶金

冶金

化工

5

纺织

纺织

纺织

汽车

6

石油加工

电气机械

电气机械

7

电气机械

石油加工

汽车

8

食品加工

汽车

9

建材

10

汽车

资料来源:

历年汽车工业年鉴

三、汽车产业国际化特征日益明显

  当前中国汽车产业呈现日益明显的国际化特征,一是国内汽车市场的国际化,进口汽车的关税壁垒日趋弱化,国内汽车市场更加开放;二是汽车产业的国际化,表现在中国加入WTO以后,当前世界上以“6+3”为主要格局的汽车跨国公司都以直接或间接方式进入中国汽车产业,中国主要的汽车企业也都与国外汽车公司合资或合作。

截止2002年末,以实收资本计算,汽车工业中外资所占比重为24.4%,高于全部工业22.1%的比重。

特别是在轿车制造业中,外资所占比重高达33.7%。

据测算,通过利用外资,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水平从20世纪70年代一下跨入90年代初期的水平。

三是中国汽车产业在世界上的位次迅速提高。

2001年中国汽车产量超过意大利、巴西和墨西哥等国,位居世界第八位,2002年超过韩国、西班牙和加拿大,跃居世界第五位,预计今年中国汽车产量将超过法国,从而在美国、日本、德国之后成为世界上第四大汽车生产国。

表2.3中国汽车产量在世界上位次

位次

2001年

2002年

2003年(预计)

2005年(预计)

1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2

日本

日本

日本

日本

3

德国

德国

德国

中国

4

法国

法国

中国

 

5

韩国

中国

 

 

6

西班牙

 

 

 

7

加拿大

 

 

 

8

中国

 

 

 

资料来源:

历年汽车工业年鉴

2.3中国汽车市场产销量分析

2.3.12002年汽车产销情况

2002年国内汽车产量3251225辆,同比增长38.49%;销售3248058辆,同比增长36.65%。

得益于全国汽车销售大好形势,仅中型货车出现1.68%的销量下降,中型客车因为统计方法改变引起销量下降,其它车型均保持增长。

表2.4国产汽车分大类的销售量及增长率

车型

销售量/辆

增长率(%)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汽车

1827609

2088626

2363665

3248058

14

14.3

13.2

36.7

重型汽车

47998

82869

146985

245401

30.9

72.7

77.4

67

中型汽车

182808

163157

162747

164498

-2.6

-10.7

-0.3

1.1

轻型货车

384482

396964

368686

520200

31.5

3.2

-7.1

41.4

微型货车

135574

131911

140015

146514

-4

-2.7

6.1

4.6

大型客车

7354

7743

11431

16668

27

5.3

47.6

45.8

中型客车

28447

35897

47906

64763

70.2

26.2

33.5

35.2

轻型客车

178085

247670

275882

332893

-1.2

39.1

11.4

24.6

微型汽车

293283

409678

488550

631092

25.3

39.7

19.3

29.2

 轿车

569758

612737

721463

1126029

10.3

9.2

17.8

56.1

资料来源: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图2.42002年汽车产销量构成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