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环境教育专题课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43382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环境教育专题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最新环境教育专题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最新环境教育专题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最新环境教育专题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最新环境教育专题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环境教育专题课教案.docx

《最新环境教育专题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环境教育专题课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环境教育专题课教案.docx

最新环境教育专题课教案

环境教育专题课教案

第一课认识生物多样性

教学目标:

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2.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概况。

3.如何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

教学重点:

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教学难点:

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三个层次。

2、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导入新课]

一、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生物多样性包括地球上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它们拥有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和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水平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40亿年生物进化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利用的生物多样性为基础。

生物多样性给我们提供了食品、医药、衣服和住房等,它不仅是农、林、牧、副、渔业经营的主要对象,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除此之外,生物多样性在保护土壤、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1、我国丰富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

(1)物种丰富。

中国有高等植物近3万种,其中在全世界裸子植物15科850种中,中国就有10科,约250种,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多的国家。

中国有脊椎动物6.347种,占世界种数近14%。

(2)特有属、种繁多。

高等植物中的特有种最多,约17300种,占中国高等植物总种数的57%以上。

6347种脊椎动物中,特有种667种,占10.5%。

(3)区系起源古老。

由于中生代末中国大部分地区已上升为陆地,第四纪冰期又未遭受大陆冰川的影响,许多地区都不同程度保留了白垩纪、第三纪的古老残遗部分。

如松杉类世界现存7个科中,中国有6个科。

动物中大熊猫、白鳍豚、扬子鳄等都是古老孑遗物种。

(4)栽培植物、家养动物及其野生亲缘的种质资源非常丰富。

中国是水稻和大豆的原产地,

品种分别达5万个和2万个。

中国有药用植物11000多种,牧草4215种,原产中国的重要观赏花卉超过30属2238种。

中国是世界上家养动物品种和类群最丰富的国家,共有1938个品种和类群。

(5)生态系统丰富多彩。

中国具有陆地生态系统的各种类型,由于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分为森林212类、竹林36类、灌丛113类、草原55类、草甸77类、荒漠52类、沼泽37类、高山冻土、流石滩植被17类,总共599类。

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类型也很齐全。

承接:

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严重损失早已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自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就制定了有关的方针政策和一系列保护措施,使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初见成效。

1987年公布的《中国自然保护纲要》是我国第一部自然保护方面的纲领性文件,它提出了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总体战略和基本原则,并且提出了一般性对策。

我国十分重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科学研究,中国科学院有33个研究所从事这方面的工作,环境保护部门也建立了草原、荒漠、湿地等多种类型的生态监测站。

我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的宣传和教育,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介进行普法和科普教育,以立法形式开展了全民义务活动,如每年4月22日的世界地球日、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以及植树节、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月等。

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力地提高了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2、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生物多样性保护主要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以及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等。

下面简介其中的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

(1)就地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最为有效的一项措施。

就地保护是指以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的形式,将有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生境保护起来,以便保护其中各种生物的繁衍与进化。

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自然生态系统类的保护区和野生生物类的保护区等。

自然生态系统类的保护区,能够有效地保护森林、草地、湿地和水域等多种生态系统。

任何一个有效地保护了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区,必然会很好地保护其内部的所有物种。

因此说,所有自然生态系统类的保护区,都会对保护区内的野生物种提供保护。

此外,我国还设有专门保护某种或某些种野生生物的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

总之,自然保护区在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迁地保护只能对单一的物种进行保护,它主要适用于对受到高度威胁的物种进行紧急抢救,以避免该物种的灭绝。

对于植物来说,迁地保护主要是将濒危物种迁移到植物园、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基地或繁育中心。

对于动物来说,迁地保护主要是将濒危物种迁移到动物园、珍稀濒危动物迁地保护基地或繁育中心。

二、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严重威胁

尽管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采取了一些有力的措施,但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仍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主要是:

1)森林滥砍乱伐仍相当严重,造成森林破裂化,成岛屿状分布;

2)草场超载过牧,退化严重;

3)过量开发利用动植物资源及偷猎偷采珍稀濒危动植物的现象仍然存在;

4)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巨大威胁;

5)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带来的环境变化;

6)外来物种的入侵;

7)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导致资源的衰退;

8)旅游、采矿、围垦湿地等活动也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不利影响。

三、实例分析

例1看下图,请问哪一种生物类群具有最大的物种数?

占的百分比是多少?

图类群比例

分析对于这样的扇形图你会看了吗?

在研究一组不同项目的数据时,当各个项目的数据总和等于某一整体时,我们可用扇形图来表示。

圆圈代表了整体,各个小块则代表不同的项目,每一块的大小能显示出这个项目在整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从上面的扇形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整个圆圈中占据最大块的部分是昆虫类,因此在具有最大物种数的生物类群是昆虫类。

百分比的计算是将此块的圆心角度数除以整个圆的圆心角度数(360),再乘以100%,就得出此块的百分数。

答案昆虫。

占的百分比是55.8%。

例2大多数农作物常会遭到疾病或寄生虫的袭击,例如一种霉菌就会很轻易地使大面积的玉米减产,这是为什么?

分析我们学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后,要试着看能否对生产实践中一些常见的事例进行分析。

在大面积农田里种植的大多是单一的玉米品种,它们的基因几乎没有什么不同,这种缺少多样化基因库的物种是很难适应疾病、寄生虫或者干旱天气的,因此一旦受到病菌的袭击,整片作物都会受到影响。

答案这是因为大面积种植的田里,玉米缺少多样化的基因,因此很难抵御病菌的袭击。

一旦遭到袭击,整片作物都会受到影响。

第二课海洋环境污染及生态破环

教学目标:

1、了解海洋的环境问题。

2、正确认识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树立可持续利用海洋的观念。

教学重点:

海洋环境保护。

教学难点:

海洋环境保护的具体实施与思想教育的渗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海洋问题是伴随着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而产生的,海洋形成已有几十亿年了,人类利用海洋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并未发生严重环境问题,就是因为海洋对有害物质具有自净能力。

海洋环境问题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海洋污染、二是海洋生态破坏。

一、我国海洋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1、海洋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现状

2、海洋环境污染与破坏的原因分析

(1)排污量不断增长,海洋纳污能力有限

沿海地区8省、1自治区、2直辖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废水产生量不断增长,工业废水直排入海量仍呈增长趋势,与此同时,海上石油开采和海洋运输业都发展较快,海上污染的排污量也相应增加,但近岸海域的环境容量(纳污能力)是有限的,这是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2)仅以工业污染物为控制对象,收效不大

引起海域富营养化的无机氮和总磷主要不是由于工业污染源,而现行措施都以工业污染物为主要控制对象,因而收效不大。

(3)没有以生态理论为指导制定综合防治对策

近岸海域是沿海陆域生态系统与海域生态系统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

现行的“先陆地、后海

洋”和“以陆制海”的观念,促使人们为了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尽快提高,而向陆域和海域无限制地索取,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强度(规模和速度)超出了海域的承载能力,沿海地区陆域经济增长加快,经济增长的模式仍是粗放经营;人口持续增长,消费水平提高,消费方式不变,经济、人口增长的后果是资源消耗量大(利用率不高),废物排放量大,入海污染物的总量增多,在一些海域超过了海洋环境的自净能力,破坏了“陆—海”复合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造成了海洋环境的污染与破坏。

二、海洋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危害

1、海洋环境污染的危害

(1)近海环境污染对水产资源的不良影响

①内湾水产资源遭到破坏

②外海渔场也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

(2)海域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海洋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是污染物通过食物链迁移、转化、富集进入人体,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3)海洋环境污染对旅游资源的影响

石油污染严重损害了滨海旅游资源。

滨海城市的一些海水浴场也发现了油污染,而大肠菌群数超标和富营养化使海水浴场的水质降低,已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海水浴场的水质标准,对在海水浴场游泳的人群必将造成不良影响。

(4)赤潮、溢油等海洋污染事件的危害

2、海域生态破坏的损害

海域生态破坏的损害主要有:

捕捞过度、导致渔业资源衰退;滩涂不合理开发及乱砍滥伐红树林造成的不良后果。

(1)过度捕捞对渔业资源的损害

近海捕捞强度超过水产资源再生能力,这对渔业生产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由于长期的酷渔滥捕,主要经济鱼类资源衰退,有的已遭到严重破坏。

(2)滩涂不合理开发造成的不良影响

滩涂是沿海地区的重要资源,应合理开发利用。

但有些地区从局部利益出发,违反客观规律,盲目围垦开发,造成不良甚至严重的后果。

有些地方在围海造田中,盲目围垦了历来用于养殖的浅海滩涂,导致水产资源衰退。

三、海洋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的防治对策

1、海洋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总的指导思想是:

预防为主、源头控制(全过程控制)为主;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严格控制新污染源,减少陆源及海上污染源的排放量,促进经济与海洋环境协调发展。

(1)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及工业结构

(2)改善工业布局,优化排污口分布

(3)按海洋环境功能进行总量控制

(4)采取有力措施防止事故性油污染及面源污染

2、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是:

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强化海洋生物资源管理,防止海洋生态环境退化,改善生态环境,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保证海洋资源永续利用,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

(1)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生态环境,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将98种水生动植物列为重点保护对象,其中海洋植物53种,并规定了禁渔区和禁渔期,划定了以保护海洋珍稀动物和珍稀水产品为对象的自然保护区。

截止1997年底,已建立的各种类型的海洋自然保护区39个,总面积1.29×104km2。

其中包括海湾保护区、海岛保护区、河口海岸保护区、珊瑚礁保护区、红树林保护区、海洋自然遗迹保护区、海草床保护区和湿地保护区等。

(2)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

《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已列入的重点保护领域有:

①保护沿海红树林新建广西北仓河口至珍珠城、福建漳江口、广西钦州湾3个红树林保护区,使红树林保护区和管理区占红树林总面积90%以上;使红树林面积由1.6×104hm2扩大到3×104hm2;发展红树林水产养殖技术,使养殖面积达到0.5×104hm2。

②保护珊瑚礁建立西沙群岛、东山岛、南沙水署礁3个具有国际影响的珊瑚礁核心保护区;强化珊瑚礁保护区的管理,研究珊瑚礁恢复技术,促进已遭破坏的珊瑚礁加速生长和恢复。

③加强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建立60~80处海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由1997年的

1.29×104km2扩大到3×104km2。

(3)强化海洋生物资源管理

在海洋渔业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过程中,大力开发海洋养殖资源,巩固和提高现有优质品种的养殖水平,并积极开发新的养殖品种和高产低耗养殖技术;国家加强宏观调控,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促进合理开发海洋捕捞资源,支持开发潜在资源;进一步完善各类渔业法规,促进渔民参与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行动,使渔业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法制化,并大力开发远洋渔业,养护与开发公海生物资源。

(4)建立海洋生态示范区及可持续开发实验区

研究制定海洋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开展生态设计及生态建设研究,建立渤海生态示范区和其他重要海湾的可持续综合开发实验区;在南鹿列岛自然保护区内开展保护与开发协调发展实验,建设人与生物圈保护区。

四、实例分析

石油是各种污染物中入海量较大的一种。

沿海工业生产和海运航线上的船舶,使海洋石油污染的主要来源。

请同学们通过报刊新闻介绍的知识讨论一下石油污染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教师总结:

石油污染对海洋环境的现实影响和长期影响表现为:

1、破坏海洋生态

2、危害渔业生产

3、破坏海滨娱乐场所

4、使整个海岸环境退化

第三课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录像和教师讲解,使学生了解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2、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

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

在各种各样的的声音中,有些声音悦耳动听,称之为乐音;有些声音嘈杂刺耳,称之为噪声。

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和噪声都是声源振动产生的。

不同的是:

乐音是由周期性振动的声源产生的;而噪声是由作无规则的和非周期性振动的声源发出来的。

但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所谓噪声,就不只看声音的物理性质,还必须考虑到人们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因此,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的声音,人们把它称为噪声。

噪声已列为国际公害。

一、当代社会的四大公害

近几十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工业突飞猛进,人类活动急剧增加,人类生存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和污染。

当前,主要污染有:

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污染和噪声污染。

它们是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是威胁正常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四大公害。

放一段录像:

画面1:

(水的污染实况)工厂排放的废油、废水,下水道流出的浊水污染…….把江河污染得又脏又黑,面目全非,江河两边的树叶草枝,已枯黄,死去的鱼飘浮在水面上;画面2:

(大气污染实况)工厂烟囱喷出滚滚浓烟,交通车辆排放的团团黑气,已把天空弄得乌烟瘴气,开始下酸雨了。

画面3:

(固体废物污染实况)街道上的垃圾桶内外,都堆满了垃圾,垃圾场里的垃圾堆积如出,金属屑、废塑料、料石棉、废电池等等,正在污染土质、水源和居民的生活环境。

画面4:

(噪声的污染实况)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震天撼地,马路上汽车的喇叭声刺耳揪心……严重地妨碍人们的学习、工作和休息,损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通过观看录像,同学们已体会到污染的严重危害。

至于噪声,在一些地区已成为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罪魁祸首,下面就着讨论这个问题。

二、噪声的计量和危害

声音有强有弱,用声级计的仪器来测量声音的强弱,测量单位为分贝。

声级计中有A、B、C、D四档。

在噪声中常用A档,称A声级。

噪声的强弱就用A声级的分贝来计量的。

分贝数越大,噪声就越强。

(出示表1)

表1

声音或环境噪声级的要求分贝感觉

人耳刚能听到的最弱声0听阈

微风吹落树叶的沙沙声10

极静

轻轻耳语声20

深夜静悄悄30

医院、图书馆的环境要求40安静

普通房间的环境要求50

较静

一般说话声60

大声喧哗声70

交响乐队演奏声80较吵

闹市马路嘈杂声90

很吵

织布机、铆钉机工作声100

电锯工作声110

球磨机的工作声120痛阈

螺旋桨飞机起飞130

无法忍受

喷气飞机式起飞140

火箭、导弹发射150

根据上表,介绍噪声的危害:

30-40分贝,是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分贝,会影响休息和睡眠;70-90分贝,会使人厌烦,分散注意力。

90-110分贝,就是强噪声了,会使人感到刺耳揪心,时间长了会引起噪声性耳聋。

此外,强噪声还会使人致病,引起心律不齐、血压升高、神经衰弱、消化不良等疾病。

120分贝的噪声,是能忍受的最强声,130-140分贝的更强的噪声,只要几分钟就会使人头痛、恶心、呕吐,150分贝的极强噪声,会直接造成人和动物的死亡。

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得到如下结论:

噪声的分贝数越大,人们暴露在噪声环境下的时间越长,噪声对人们的危害越大。

三、噪声的来源与控制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一切对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有妨碍的声音都算作噪声。

请同学们想想,在我们周围有哪些噪声源?

略等片刻请同学发表意见:

上课时,有些同学无视纪律,与邻坐同学讲话;同学开关课桌、移动椅子时动作太快而产生的碰撞声;有人放收音机,总喜欢把音量开到最大;有些家长通夜打麻将;拖拉机、摩托车产生的声音……..

教师总结,因此,为了保护人们的身心健康,为了保证人们的学习和工作,就要加强对噪声的控制。

保护听力和健康,声强不得超过90分贝;

保证学习和工作,声强不得超过70分贝;

保证休息和睡眠,声强不得超过50分贝。

我国政府已于颁布了《城市区域噪声标准》。

表2列出了我国城市各类区域中允许的噪声声强标准。

(出示表2)

表2

适应区域等效A声级(分贝)

白天夜间

特殊住宅区(医院、疗养院)4535

居民区、文教区5040

一类混合区5545

商业中心区6050

工业集中区6555

交通干线两侧7055

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的要求,就设法减弱噪声,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

减弱噪声途径:

1、在声源处减弱;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在声源处减弱:

如改革机器设备的结构,改进操作方法,改善运转部件润滑状态等,最简便的方法是用隔声的外罩把声源罩起来。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合理进行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使工业区远离住宅区,采用吸声、隔声、消声等各种技术,降低噪声的措施。

在噪声源和住宅区之间设立隔声障和植树造林。

在人耳处减弱:

在强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们,可佩戴防护用具,如耳塞、耳罩、头盔等,临时碰到强噪声时,可用手捂处两耳,以防耳膜受伤。

关于噪声的控制,除了要了解其成因并科学防治外,还需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人们要自

觉遵守社会公德,注意文明礼貌,不做讨人厌恶噪声源,养成保护环境保护的良好习惯。

[巩固新课]

教师引导:

请学习给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作个小结。

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

有人调查统计,发达国家城市青年的听力还不如非洲农村老年人的听力,这是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城市工业发达,噪声污染严重,人们长期在强噪声的环境下生活和工作,听力必然减弱。

非洲工业落后,噪声污染小,农村污染更小,所以非洲农村老年人的听力较好。

[课外作业]

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到工厂、路边、农村、山区等地方,了解噪声的污染情况,进行亲身体验。

教学说明: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既不是教材的重点,也不是教材的难点,我考虑到环境污染问题是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保护环境也已成为我国基本国策,而噪声污染同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一起被列为四大污染。

本课通过对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让学生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第四课中国的城市化引发的问题和矛盾

教学目标:

针对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人类的居住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尤其是城市环境污染方面的问题。

教学难点:

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主要措施。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工业化,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化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来看问题: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好的一面,也有它不利的一面,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的繁荣、发展,会带动社会经济向前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

但是,随着城市或者城市化的发展,也会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有哪些问题呢?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学生活动:

城市化的发展会给我们国家带来什么样的好处?

学生讨论、回答:

1、它增强了社会协作能力,提高了社会的生产效率,节省了生产成本;

2、它改善了基础设施和配套设备,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3、他所产生的人口集中效应有益于社会文明的进步。

一、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住房困难、失业人口增多、社会秩序混乱

(一)环境质量下降

1、大气污染:

实例分析:

①马斯河谷事件

来源:

生产、生活、交通

②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③伦敦烟雾事件

④日本四日哮喘事件

2、水污染:

来源:

生产、生活

实例分析:

①日本水俣病

②日本痛痛病

3、固体废弃物污染

来源:

生产、生活、建筑垃圾

4、噪声污染

来源:

生产、交通、社会活动、建筑施工

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水平等的不断提高,城市环境除受到上述四类污染外,在近些年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污染类型。

你知道吗?

在学生自由、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基础上,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评价,并进行鼓励,最后总结学生发言:

高科技带来的新公害,如:

空调病、电脑辐射、手机的危害等等。

(二)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1、交通堵塞问题

2、人均住房面积紧张

(三)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城市化过程中还会带来其他的社会问题,如贫困问题、内城衰落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

承接:

既然城市化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城市环境问题,我们就应该面对现实,引起重视,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

二、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1、时间:

21世纪初

2、措施——以郑州为例

(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2)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3)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A、污水处理

B、绿化等等

三、活动:

结合郑州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展开讨论:

如:

郑州市的“都市村庄”的问题

城市周边人口的安置问题等等

第五课大气环境保护

引入:

读资料,当前世界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1.全球变暖与海平面上升。

2.土壤过分损失与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3.森林资源日益减少。

4.淡水供给不足将构成经济发展和粮食生产的制约因素。

5.臭氧层的损耗将大大影响水生生态系统。

6.生物物种加剧灭绝,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

7.人口迅速增长,形成与日俱增的压力。

其中,最为严重是——。

即:

温室效应造成的全球变暖。

提问:

读第64页表格和课文,讨论以下问题:

(1)主要温室气体是如何变化的?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温室效应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追加提问:

(3)温室效应的对策是什么?

教师小结:

(1)主要温室气体,如:

二氧化碳等逐年明显增加。

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燃烧矿物燃料;二是毁林。

(2)温室效应的后果:

粮食短缺;长期干旱;水灾频繁;水位上升;冰川融化;农产减少。

资料一:

温室效应将引起全球变暖,会给人类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近百年来,全球升温大约

0.6℃。

据预测,地球表面温度还将会上升。

有人认为,全球变暖将可能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淹没许多城市。

世界上大约有1/3的人口生活在沿海岸线60千米的范围内,世界上35座最大的城市中,有20座地处沿海。

海平面升高无疑将是对人类的巨大威胁。

地球表面气温升高,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也会发生变化。

现在温带的农业发达地区,由于气温升高,蒸发加强,气候会变得干旱,农业区会退化成草原,干旱区会变得更干旱,造成土地沙漠化,使农业减产。

(3)对策有:

节约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转折提问:

大气被比喻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这是为什么?

因为它像一个巨大的过滤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