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40591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3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青海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青海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青海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青海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海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docx

《青海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海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docx

青海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

青海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题;共2分)

1.(2分)(2019高一上·和平期中)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四季的________,就像一幕幕令人激动的、无休止的戏剧,它们的行动通过我的指间流动。

②这些反映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泛风貌的老照片,是他用了近十年的时间千辛万苦才________到的。

最近,他决定举办一个小型展览。

③安德罗西克大胆预言,在今后5年内,俄罗斯与亚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额将有大幅提升,甚至与欧洲的贸易额________。

④市场上蜂蜜产品________,有的消费者发现,大价钱买回家的蜂蜜其实就是一瓶糖水。

A.变幻   搜集   平分秋色   鱼目混珠    

B.变换   收集   平分秋色   鱼龙混杂    

C.变换   搜集   旗鼓相当   鱼目混珠    

D.变幻   收集   旗鼓相当   鱼龙混杂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9分)

2.(6分)(2017·大庆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庄子思想对中国文艺发展的影响

庄子的思想与老子思想合为道教思想,其与儒家思想互补,贯穿了整个中国文化思想史。

经他完善的道家美学与文论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滋养着中国艺术。

首先,庄子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影响了后世文人。

庄子“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摒除欲望,宁可过卑贱贫穷的生活而保有自由,也不愿富贵而为统治者所利用,这对那些追求独立人格与尊严、追求个性解放和张扬的后世文人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魏晋名士、李白、苏轼等无一不深受庄子影响。

庄子展示的个体精神自由和思维原创力的解放,在文论中则表现为艺术或形象思维的自由超越性。

庄子的“逍遥游”创造了一个超越、永恒、宁静的精神家园,为中国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宝贵的精神源泉。

其次,庄子崇尚的“大美”审美理想深刻影响了后世文艺的美学境界与高度。

庄子以“道”为旨归,崇尚天地之间的“大美”,这种“大美”体现为无限广阔、宏大、雄浑、壮阔的境界和寂寞无为、朴素自然、澹然无极的特征。

庄子的这种美学思想对于后代文艺产生的影响是,一方面引发了人们对博大雄奇的壮美境界的追求,如杜甫提出“鲸鱼碧海”、韩愈提出“巨刃磨天”等都是;另一方面“大美”的自然、本真、天放的本性又引导后世文人反对人为斧凿雕琢艺术,追求自然、素朴的风格境界。

如刘勰的“自然之道”、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司空图的“妙造自然”等都有庄子“自然”风格论的影子。

“自然”的风格要求还影响到了音乐、绘画等其他艺术领域。

第三,庄子“体道”时“虚静”论对后世文艺创作主体审美态度的影响。

庄子提出“体道”主体必须具备“虚静”的精神状态。

“虚静”思想要求创作主体在艺术构思时不为外物所乱,不为心智所蔽,保持凝神专一、忘怀一切、全身投入的精神状态。

这种认识论注重内心的体察领悟,揭示出了审美和文艺创作中主体心灵的超功利特点,对后世影响极大。

后世的文学家和文学理论家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庄子“虚静”说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陆机、刘勰率先将虚静心态同艺术想象联系起来:

“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陆机),“陶钧文心,贵在虚静”(刘勰)。

唐代皎然还将虚静心态同艺术灵感联系起来:

“意静神王,佳句纵横,若不可遏,宛如神助。

”苏轼《送参寥师》云:

“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还有王国维的“无我之境”等等无不受庄子“虚静”论思想的影响。

第四,庄子的言意观对后世文论的影响。

庄子在对“言”的广泛性、复杂性及其表“意”的歧义性、暧昧性作出深刻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言不尽意”“得意忘言”等诸多智慧观点,道出了言、意关系的奥秘,把人们引向一种幽远、玄妙的意境,一种主体独特的、内省式的领悟,直接引发了魏晋时期的言意之辨,并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注重“意在言外”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如钟嵘的“滋味”说、皎然的“但见兴趣,不见文字”、司空图的“韵味”说和“四外”说,以及后来的欧阳修、严羽、王士祯、王国维乃至于绘画、书法领域等无不受庄子言意观的影响。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的思想与老子思想合为道教思想,并与儒家思想互补,贯穿了整个中国文化思想史,经他完善的道家美学与文论思想滋养着中国艺术。

B.庄子“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摒除欲望,轻物质享受重精神自由,强烈吸引着那些追求独立人格与尊严、追求个性解放的后世文人。

C.庄子展示的艺术或形象思维的自由超越性,使他在“逍遥游”中创造了一个超越、永恒、宁静的精神家园,为后世文人提供精神源泉。

D.庄子以“道”为旨归,崇尚天地之间具有无限广阔、宏大、雄浑、壮阔的境界和寂寞无为、朴素自然、澹然无极的特征的“大美”。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庄子提出的“虚静”是一种精神状态,要求创作主体在艺术构思时不为外物所乱,不为心智所蔽,保持凝神专一、忘怀一切、全身投入的精神状态。

B.之所以会形成“意在言外”的现象,是因为“言”表“意”的歧义性、暧昧性远远多于“言”的广泛性、复杂性。

C.庄子在对“言”与“意”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言不尽意”等观点,道出了言、意关系的奥秘,使人感觉幽远玄妙,其影响延续到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

D.庄子的言意观直接引发了魏晋时期的言意之辨,以至逐步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绘画、书法等领域注重“意在言外”的传统。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提出“鲸鱼碧海”、韩愈提出“巨刃磨天”等,表明了人们对博大雄奇的壮美境界的追求。

B.李白受庄子美学思想的影响,追求自然、素朴的风格境界,他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就是强调自然,反对雕琢。

C.“收视反听,耽思傍讯”是说创作时对外物不视不听,只专注于审美对象,对其思考探究,这是产生无穷想象的基础。

D.虚静心态有助于艺术灵感的诞生,“意静神王,佳句纵横”“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就是很好的例证。

3.(13分)(2017高二下·安阳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赵新

和其他主食比起来,米饭,我是天天吃顿顿吃也吃不烦吃不厌,媳妇叫我“米虫子”。

可是有一个问题很是让人添堵:

米里的沙子太多,吃饭时总是很响亮很清脆地硌牙,碗里像有炸弹似的,吃得小心翼翼,吃得提心吊胆,吃着吃着吃出一肚子火,扔下饭碗了事。

下顿饭还是这样。

我非常向往买些不带沙子的米,吃个放心,吃个坦然,吃个舒畅,吃个欢喜。

有一天单位组织下乡,先到了某个县城,又从这个县城下乡到了某个乡镇。

这个镇子很大,恰逢集日,街市上人山人海,叫买叫卖,非常热闹。

我在农贸市场挤挤碰碰地转悠时,看见一个老汉蹲在那里卖米:

那米雪白晶莹,幽幽地闪着光,颗颗晶莹剔透,玲珑如玉。

弯下腰细看细瞅细挑,没有一粒沙子。

戴上花镜再看再瞅再挑,还是没有沙子

请了几个人帮着看帮着挑,仍然没有沙子。

我很兴奋,我很激动,忙问这米怎么卖。

老汉郑重其事地报了价钱,并且申明这米是自家产的,价钱虽然偏高了些,却配得上米的品质。

老汉问我要多少,我说:

“豁出去了,要你100斤!

老汉很严肃地说:

“同志,我这人光明正大,不遮不瞒,不欺不诈,你要100斤,我只能给你98斤。

我说:

“老哥,别呀,2斤米我能做好几顿饭呢!

老汉顺手提过旁边的一条口袋说:

“分量保证给够你,另外2斤就是这里边装着的沙子。

我大吃一惊:

“沙子?

老汉平静如水:

“沙子。

我看一眼,那沙子也是米粒般大小,雪白晶莹,幽幽地闪着光,颗颗晶莹剔透,玲珑如玉。

如果把这样的沙子和米混在一起,肉眼凡胎,断然看不出来。

我说:

“老哥,我光要米不要沙子。

老汉很憨厚地笑了:

“同志,对不起,那我这米不卖。

我说:

“不卖?

那你咋不把沙子和米混到一起?

他说:

“那不是坑人么?

我说:

“你这也是坑人呀!

他说:

“这坑和那坑可不一样。

这坑是明着坑,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我问心无愧;那坑是暗里坑,我怕有人骂我坏了良心,掘了我家的祖坟!

想想是这么个理,人家叫明唱响了,你完全可以不买嘛。

又往深刻之处一想,就觉得这老汉很真诚很老实很厚道很可爱了。

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他不搞惟妙惟肖的伪装,不作浑水摸鱼的手脚!

老汉60岁左右,一张松弛的皱纹纵横的脸,一双结满老茧的手,嘴唇上的胡须丛里还有一粒黄色的饭渣。

他的鞋也破了,露出半个脚趾头。

我说:

“老哥,这米我买。

”随即给了他100斤大米的钱,要了他98斤的米。

老汉拉住我的手:

“同志,你先别走,你还没要我那2斤沙子哩。

我说:

“我不要你的沙子!

老汉把钱退给我:

“你不要沙子,就把大米还给我,我不占这份便宜!

我愣了。

心想,这人真是有脾气,不要他的沙子他还不依!

老汉说:

“我的沙子也是钱,那是经过加工的;你拿回城里种花养草,喂鸟喂鸡,比大米用处还大哩。

看着他固执认真的样子,我就要了他2斤沙子。

午饭以后我又来到了集市上。

走到卖米老汉那里,我突然看见有好几个人把他抓住,正推推搡搡地押了他在街面上走。

秋风萧瑟,黄叶飘零,那老汉的脚步踉踉跄跄,留下一路汗腥。

押着他的人愤怒地斥责:

“光天化日之下,你竟敢明目张胆地坑害顾客,让人家买你的沙子!

”又一个说:

“你把那沙子掺和到米里卖,不就没事了么?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开头细致描摹“我”吃米饭怕吃到沙子的神态。

写“我”对不掺沙子的米饭的渴望,给读者以强烈的印象,并为下文情节发展做了铺垫。

B.小说中的“我”弯腰细看、戴上花镜再瞅、请人帮着看,这一系列的做法既体现出对大米质量的不放心,又暗示“我”在以往买米的经历中常吃亏上当。

C.小说在叙述老汉与“我”的对话时,用了“郑重其事”“严肃”“平静”“憨厚”等词对老汉进行神态描写,突出他光明正大、不遮不掩、老实木讷的特点。

D.小说中的“我”既是古诗的讲述者,让读者感受真实可信;又是故事的参与者,由于“我”有爱吃米饭的特点,小说情节得以往下推进。

E.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只有寥寥数笔,但意蕴颇丰,作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零”,既为深秋季节的写实,又为突出老汉的惨淡生活。

(2)

小说在写到大米和沙子时都用到了“雪白晶莹,幽幽地闪着光,颗颗晶莹剔透,玲珑如玉”的语句,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3)

老汉卖米不掺沙,却又把沙子明码标价和米一同售价。

这种做法你怎么看?

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4分)

4.(14分)(2017·常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贞观六年,太宗谓尚书左仆射房玄龄曰:

“比有山东崔、卢、李、郑四姓,虽累叶陵迟①,犹恃其旧地,好自矜大,称为士大夫。

每嫁女他族,必广索聘财,以多为贵,论数定约,同于市贾,甚损风俗,有紊礼经。

既轻重失宜,理须改革。

”乃诏吏部尚书高士廉、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郎岑文本、礼部侍郎令狐德棻等,刊正姓氏,普责天下谱牒,兼据凭史传,剪其浮华,定其真伪,忠贤者褒进,悖逆者贬黜,撰为《氏族志》。

士廉等及进定氏族等第,遂以崔干为第一等。

太宗谓曰:

“我与山东崔、卢、李、郑,旧既无嫌,为其世代衰微,全无官宦,犹自云士大夫,婚姻之际,则多索财物;或才识庸下,而偃仰自高,依托富贵,我不解人间何为重之?

且士大夫有能立功,爵位崇重,善事君父,忠孝可称,或道义清素,学艺通博,此亦足为门户,可谓天下士大夫。

今崔、卢之属,宁比当朝之贵?

公卿已下,何暇多输钱物,兼与他气势?

向声背实,以得为荣。

我今定氏族者,诚欲崇树今朝冠冕,何因崔干犹为第一等,卿等不贵我官爵耶?

不论数代已前,只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级,宜一量定,用为永则。

”遂以崔干为第三等。

至十二年,书成,凡百卷,颁天下。

又诏曰:

“氏族之美,实系于冠冕,婚姻之道,莫先于仁义。

自有魏失御,齐氏云亡,市朝既迁,风俗陵替。

燕、赵古姓,多失衣冠之绪,齐、韩旧族,或乖礼义之风。

名不著于州闾,身未免于贫贱,自号高门之胄,不敦匹嫡之仪,问名②惟在于窃赀,结褵③必归于富室。

乃有新官之辈,丰财之家,慕其祖宗,竞结婚姻,多纳货贿,有如贩鬻。

或自贬家门,受辱于姻娅;或矜其旧望,行无礼于舅姑。

积习成俗,迄今未已,既紊人伦,实亏名教。

朕夙夜兢惕,忧勤政道,往代蠹害,咸已惩革,唯此弊风,未能尽变。

自今以后,明加告示,使识嫁娶之序,务合礼典,称朕意焉。

(选自《贞观政要•礼乐第二十九》,有删节)

【注】①累叶陵迟:

指家世衰落。

②问名:

古代婚礼“六礼”之一。

男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生辰八字。

③结褵:

成婚。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普责天下谱牒   责:

责备    

B.或乖礼义之风   乖:

违背    

C.不敦匹嫡之仪   敦:

勉励    

D.或矜其旧望      矜:

同情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卢、李、郑四个家族在嫁女儿的时候大肆索取聘礼,并根据聘礼的数量决定婚约,唐太宗认为这样做严重败坏社会风俗。

B.唐太宗命高士廉、韦挺、岑文本等人撰写《氏族志》,校正姓氏等级,删除其中的浮夸成分,考订真假,褒奖忠贤,贬黜叛逆。

C.唐太宗认为,士大夫如果能立下功劳,爵位崇高显赫,忠孝两全,或者道德高尚,学问技艺通达渊博,就能称为真正的士大夫。

D.《氏族志》的颁行,并没有能彻底革除燕、赵古姓和齐、韩旧族在嫁娶时贪图钱财、攀附权贵的不良风气,唐太宗对此很不满意。

(3)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不论数代已前,只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级,宜一量定,用为永则。

②积习成俗,迄今未已,既紊人伦,实亏名教。

(4)

从本文看,唐太宗对士大夫的婚姻有怎样的要求?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10分)

5.(10分)(2016高三上·莱芜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姜夔①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

商略②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③住。

今何许。

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注解:

①姜夔:

生于南宋衰微之际,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但不忘君国。

②商略:

商量,此处可理解为“酝酿”。

③天随:

唐代隐逸诗人陆龟蒙,自号天随子。

(1)

古人认为这首词的“数峰清苦。

商略黄昏雨”句乃“奇绝之笔”,请简要赏析。

(2)

词的最后一句“残柳参差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简要赏析。

五、默写(共1题;共6分)

6.(6分)(2017高二上·长春期末)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

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长恨歌》中表示两个人天长地久,永不变心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运用(共2题;共4分)

7.(2分)(2017高一下·静海月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随着人们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新西兰毒奶粉事件发生后,越来越多的人要求新西兰政府对恒天然的调查确保在公开、公正的环境中进行。

B.中国新一届政府成立后,加大了惩治腐败的力度,查处了一批不法分子,包括某些原先位高权重的腐败分子,这表明中国的事情完全可以在中国得到解决。

C.虽然情感生活不是我们生命的全部,但谁又能否认它不是我们整个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呢?

D.这家公司的利润近三个季度来一直下滑,根本原因是公司经营理念落后,产品质量下降造成的。

8.(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音乐是流动的艺术,音乐的发展也是连续的。

     。

     ,     ,     。

     ,到那时,现代音乐也将以一种主流音乐为方向!

①整个西方音乐在21世纪将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向前迈进

②然而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那场音乐革命的推动下

③多元化、一体化现象必将越来越多

④从出现到繁荣,再到消失,音乐也遵循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⑤不过有一点世界终将以一种符合全球的文化为主流

A.①③⑤④②    

B.③②④①⑤    

C.④②①③⑤    

D.③⑤④②①    

七、语言表达(共2题;共10分)

9.(5分)(2019高二下·来宾期末)某学校团委组织全校学生于6月4日在学校大礼堂举行感恩父母活动。

一位高三的同学抱怨说:

“快要高考了,时间那么宝贵,为什么还要我们参加这样的活动?

”请你用得体的话语劝说他,表明你的看法。

不超过90字。

10.(5分)下面是苏州图书馆网上借阅社区投递总体流程图,请认真读图,把这个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语言连贯,表述准确,不超过100个字。

八、材料作文(共1题;共5分)

11.(5分)(2016高二上·黄陵期中)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个四五岁的男孩,平时总爱反着穿袜子,父亲有时帮他把袜子好好地穿上,他还要自己脱下来,再翻个面穿上去。

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

“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

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

”男孩理直气壮地说:

“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题;共2分)

1-1、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9分)

2-1、

2-2、

2-3、

3-1、

3-2、

3-3、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4分)

4-1、

4-2、

4-3、

4-4、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10分)

5-1、

5-2、

五、默写(共1题;共6分)

6-1、

6-2、

6-3、

六、语言运用(共2题;共4分)

7-1、

8-1、

七、语言表达(共2题;共10分)

9-1、

10-1、

八、材料作文(共1题;共5分)

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