鼋头渚风景区导游词.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40129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7.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鼋头渚风景区导游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鼋头渚风景区导游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鼋头渚风景区导游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鼋头渚风景区导游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鼋头渚风景区导游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鼋头渚风景区导游词.docx

《鼋头渚风景区导游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鼋头渚风景区导游词.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鼋头渚风景区导游词.docx

鼋头渚风景区导游词

鼋头渚风景区导游词

【篇一:

鼋头渚导游词】

太湖鼋头渚风景区

【景区概况】鼋头渚位于无锡西南郊的太湖之滨,距离市区约18公里。

它是国家5a级景区。

渚是指三面临水的小陆地,因为它状如鼋头而叫鼋头渚。

它可以说是独占太湖最美的一角。

在这一片真山真水的自然景色中辅之以别具匠心的人工点缀,使之成为观赏太湖最为理想的游览胜地。

鼋头渚以其“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辽阔”的无边风月和春花秋月、夏荷冬雪的四时之景吸引着无数游人。

我们所要重点游览的就是鼋渚春涛景区了,他的基础就是1918年由杨翰西所建的横云山庄,它是整个园林的精华所在。

下面让我介绍一下本次的游览路线:

首先我们来到的是结构古雅的“太湖佳绝处”牌坊、长春桥和“横云山庄”牌坊,接下来浏览的是幽深寂静的藕花深处,最后我们参观的就是景区的精华鼋渚春涛了。

下面开始我们的游览吧。

【太湖佳绝处牌坊】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太湖佳绝处”牌坊是由郭沫若老先生手书。

【长春花漪】绕过涵万轩,我们来到长春桥,我们看到的这座长春桥是园主为了改变原来的横云山庄用地局促,所以利用湖边的芦苇荡,拦水围堤,堤上架“长春桥”,在桥头两侧的长堤上,种植了日本樱花的著名品种“染井吉野”,长春桥是仿照颐和园昆明湖上的玉带桥所建。

她是一座拱石桥,高耸湖面,它挡住了外湖的景色,分隔了水面和空间,从平面上看,增加了变化,使浩大的湖面产生了大小、虚实、动静的对比;从立面上看,丰富了景色层次,它与涵万轩、绛雪轩和东面山坡自成一个空间,构成长春花漪的景色。

这里又有一座“具区胜境”牌坊,具区是太湖的别称之一,在这个牌坊的背面写着“横云山庄”,它是这座风景区原来的名字。

【藕花深处】各位朋友,这组被称为“藕花深处”的庭园建筑是景区中最幽静的地方,这里的水池中遍植荷花,来到此地,似乎进入了“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的诗情画意。

藕花深处景区包含荷塘、小岛、曲桥,芳亭、湖石,轩厅等景点。

【无锡旅情】现在在我们眼前的这块巨石上刻有无锡早期的旅游口号——无锡,充满温情与水。

温情是指无锡人温文尔雅,待人热情。

至于“水”,那是指无锡的旅游资源以水为主,以水出名,有太湖、京杭大运河,还有长江。

因此,说无锡充满温情与水当之无愧。

背面刻的是《无锡旅情》的中文歌词。

这是无锡市为了提高知名度邀请了日本作曲家和音乐出版社长来无锡旅游,他们回国后便出版发行了《无锡旅情》,由日本当红歌星演唱。

《无锡旅情》从此风靡日本全境,许多日本友人纷纷慕名前来无锡旅游。

【鼋渚灯塔】各位来宾,走过了幽静的藕花深处,我们来到景色豁然开朗的太湖佳绝处——鼋头渚。

请大家向右看,那里从青龙山到闾江口,沿湖有18个山湾,简称“湖西十八湾”;它的前端就是马山岛,岛上有国际度假区,更有“灵山大佛”遐迩闻名。

在请大家往中间看,那好像由三个小岛组成的“三山岛”,既有秀气,又有灵气,更像“蓬莱仙岛”那样有点仙气,已被建成中外驰名的“太湖仙岛”。

请大家回过身,欣赏一下太湖航行的保护神“鼋渚灯塔”。

它是作导航之用。

1920年,就有人在这里立杆挂灯,为也行船只导航。

1924年,锡湖轮船公司首航太湖,地方人士集资建一座灯塔以示祝贺。

【鼋渚春涛】请大家向前走,这里是鼋头渚的景名刻石,这块“鼋头渚”的刻石高2米,正面的“鼋头渚”三字是由无锡举人秦敦世书写的。

另一面刻“鼋渚春涛”4字,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写的。

“鼋渚春涛”的“春”字用的最妙,一是刘春霖来锡时正是仲春时节;二是这里面对着太湖的一个内湖,叫梅梁湖。

根据《具区志》记载:

“梅梁湖在夫椒山(今马山)东,吴时进梅梁至此,舟沉失梁,后每至春首则水面生花。

”后人据此典故把鼋头渚、马山、拖山之间的水面称为“梅梁湖”。

每逢春天,这里会出现神话般的奇景:

春涛好似古梅在水上开花一般,显得美丽极了;三是无锡正处在太湖北岸,春天时多东南风,太湖无日不起浪,尤以鼋头渚一带水势浩大,波涛汹涌,声势雄壮。

鼋渚涛声是这里的一大特色。

若遇

风和日暖,微波涟漪,涛声则清缓而流畅,和谐而有节奏;若遇狂风怒号,浊浪滔天,则轰然巨鸣,犹如万马奔腾,真有“涛声吼鼋渚,地胜十洲三岛”的感觉。

所以鼋渚春涛是鼋渚涛声中最神奇的。

【摩崖石刻】各位朋友,在这里我们主要欣赏鼋头渚两组具有深刻人文内涵的摩崖石刻。

横云石壁是鼋头渚著名的风景点。

在绝壁悬崖上刻有“横云”和“包孕吴越”6个字,这是清末无锡县令廖纶书写的。

“包孕吴越”形容太湖气势宏大,跨越江浙两省,江浙两省在以前主要是吴越两国的疆域,太湖在其间,湖水浇灌了两国的土地,使两国百姓受益非浅。

太湖像伟大的母亲以自己的“乳汁”哺育了吴越儿女。

“横云”是说在湖中远处回望鼋头渚,只见上下苍苍茫茫,水天一色,这一带湖岸好似横在半空中的一抹彩云,在轻轻漂移。

原来的横云山庄也是因为这横云石刻题名的。

【澄澜堂】澄澜堂建于1931年,是仿照宋、明宫殿式样营建的,面阔5间,四周游廊,气宇不凡,是“鼋渚春涛”的主建筑。

“澄”是指水平静清澈,“澜”则是波浪起伏之意。

取名“澄澜堂”是说在这里可以饱赏太湖多变的天然景色。

太湖一年四季变化万千,太湖晴天,淡泊明净;雨天,烟波浩渺;有风时,白浪奔腾;有雾时,青烟缦渺。

真是“浪涛与松涛齐名,碧水共长天一色”!

风景能与唐朝文学家王勃写的《滕王阁序》所描写的洪都风景相媲美。

所以陈夔龙在堂两边抱柱联上写道:

山横马迹,渚峙鼋头,尽纳湖光开绿野;

雨卷珠帘,云飞画栋,此间风景胜洪都。

“洪都”指的就是“滕王阁”了。

好了,鼋渚春涛景区就讲解到这里,下面给大家自由活动的时间。

【篇二:

鼋头渚导游词】

无锡简介

无锡是江南重镇,江南历来是中国人魂牵梦引的地方,江南总能在中国人心中生起无限的诗情画意。

青山

绿水,桃红柳绿是江南特有的美景,小桥流水人家是江南传统的温馨。

地处这样一个地域,又依傍着中国五大淡水湖中列第三位的太湖,无锡常被比喻成一位美女,天生丽质。

当然,无锡并非唯一濒临太湖的市镇,但物阜民丰的无锡,拥有太湖最美的一角。

从而一直以太湖明珠为大家所称道。

2003年,“太湖明珠——无锡”已成为中国旅游城市的知名品牌。

“泰伯奔吴”这一段久远的历史传说,使无锡被公认为吴文化的发祥地。

三千余年前,商周文化时期,黄河流域陕西西歧有个封国叫周,周王古公檀父有三个儿子:

泰伯、仲雍、季历。

他非常喜欢三儿子季历的儿子姬昌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有意让其继承王位,长子泰伯和次子仲雍知道后,以到终南山采药为由,出走让位,他们一路南行,跋山涉水,来到了江南梅里也就是现在的梅村。

当时这里还是蛮夷之地,因为这儿水多,人们都披着头发,身刻蛟龙,认为这样便能避开水中蛟龙。

泰伯、仲雍也入乡随俗,断发纹身,他们为这里带来了当时更为先进的技术和文明,帮这里修河道、兴水利,大大发展了这儿的经济文化,帮助江南摆脱了蒙昧和野蛮。

于是,人们推举泰伯为王,在梅里建立了“勾吴”古国。

下传二十三世,直到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命令伍子胥建了“小城”(今无锡胡埭镇)与“大城”(阖闾城),后迁都大城(即现在的苏州城)。

所以无锡梅里共做了近600多年吴国的国都,这比无锡的地名正式出现在史书上要早得多了。

我们大家所知道的卧薪尝胆等故事就是春秋时期在这里发生的“吴越争霸”的故事。

历史上,无锡出过许多名人,像写《怜农》的李绅、元代著名画家倪云林、东林党人高攀龙、顾宪成,旅行家徐霞客、近代画家徐悲鸿等等。

所以无锡也是一个名人辈出的文化名城。

无锡市全市总面积4788k㎡。

人口约447万,加上流动人口有五百多万;其中市区面积有近1000k㎡,人口200多万。

现辖宜兴、江阴二市七区(锡山、惠山、崇安、北塘、南长、滨湖和新区)。

无锡的市树是香樟,香樟树干通直,四季苍翠。

樟木有香味,所以常被制成书橱、衣橱等,又因纹理漂亮所以有也用在美术工艺上。

市花有两种:

梅花和杜鹃。

梅花为中国的十大名花之首,被称为花中君子,梅和松、竹在一起,被称之为岁寒三友。

历史上曾将其数度推崇为我国的国花(早在清时定为国花),

在近期开展的国花评选中,它与“国色天香”的牡丹并驾齐驱。

举世闻名的杜鹃花不仅是无锡的市花,同时也是湖南省会长沙、福建三明市、辽宁丹东等市的市花。

唐代白居易诗曰:

“九江三月杜鹃来,一声催得一枝开。

细看不似人间有,花中此物是西施。

无锡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北枕长江,南抱太湖,东邻上海,西接南京,是长江三角洲的区域中心。

京沪、沪宁等多条高速公路支撑着无锡的全方位交通,硕放机场架起了通往国内主要旅游城市的空中桥梁;铁路方面,无锡是华东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沪宁铁路与已建成的新长铁路在此交汇,沪宁线上几乎所有的列车均停靠无锡。

此外,无锡还有始发上海、南京、杭州、宜昌、南宁、怀化的列车。

无锡主要是平原,加有少许低山和丘陵。

最高点是“黄塔顶”(611.5米)。

无锡南部是太湖,全市水面面积769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16.5%。

无锡河网密布,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素有“鱼米之乡”的称誉。

早在明末清初,无锡的三里桥“米市”便与江西九江、安徽芜湖、湖南长沙并称全国四大米市。

19世纪末,无锡又成为了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之一,最有名的便是薛福成、薛南溟、荣德生、荣宗敬等人了。

在1945年全国的工业普查统计中,无锡因民族工商业的飞速发展,紧随上海之后排名第二,于是便有了“小上海”之称。

到了现代,无锡更是以高速发展的经济闻名全国,有“华夏第一县”无锡县,“华夏第一村”华西村。

在2004年全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的评比中,无锡排列第一;是外商瞩目的投资沃土。

《财富》杂志评选出的世界500强中,已有50多家落户无锡。

去年国民生产总值居江苏省第二位,人均gdp名列第一。

无锡的自然旅游资源兼有江、河、湖、泉、洞之胜,特别是太湖的梅梁风景区,既有西湖之秀丽,又有大海之磅礴,碧波万倾,渔帆片片,湖光山色令人陶醉。

无锡充满水和温情,无锡有三大水系:

太湖、二泉和古运河。

无锡的旅游就是打太湖牌、唱运河歌、拉二泉曲,而永远微笑的惠山泥人给人以温磬的感觉,温情无限。

无锡的景点以山水为主,以山水组合为特色,有真山真水的鼋头渚公园,有真山假水的锡惠公园,有假山真水的蠡园,有假山假水的寄畅园,有依山傍水的影视基地,以及登山望水的灵山大佛,可以说是面面俱到,山水景色足以让人陶醉。

现今我们无锡为大力发展旅游,还正在发展与完善中央电视台影视城基地与马山国家旅游度假区(那里有世界第一露天大铜佛,高88米的灵山大佛)。

另外还有陶都宜兴(最著名的便是宜兴的溶洞和紫砂茶壶了)和文明卫生城市江阴(即华夏第一村华西村所在地)。

鼋头渚导游词

各位团友大家好!

今天有幸陪同大家游览太湖,共渡美好时光,我感到很高兴。

无锡被称为“太湖明珠”,太湖是无锡最有名的景点今天我们参观的便是太湖边最美的一角——“太湖第一名胜”鼋头渚。

太湖鼋头渚风景区位于无锡市区向南约18公里处,其名称来源是:

“有一巨石,直瞰湖中,如鼋头状,因呼为鼋头渚。

”这是在《锡山景物略》中记载的。

其实呢鼋头渚是太湖中的一个半岛,自无锡绅士杨翰西先生自1916年在这儿购得一片山地开始,历经近90年的开发,鼋头渚现在已成为中外闻名的国家4a级风景区。

诚如《横云山庄记》中所说的:

“无锡除九峰二泉之外,忽获此神明之境,夫其偶然也哉。

公园以优美的山水组合为巧,特别是太湖风光,有40余座岛屿,72座山峰,号称“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山峰”。

有人讲,太湖的“太”字真有意思,因为它比大字还要多一点,太湖确实很大,仅水域面积就有2400多平方公里,在我国五大淡水湖泊中占了第三位。

[太湖的形状基本上为一个椭圆形,但到了江苏这一块却是凹凸不平的,原来,相传有一年王母娘娘诞辰,玉帝送了一个银盘给她,上面雕着奇珍异兽,奇峰秀水,王母看了笑得嘴也合不拢了。

但大家知道,王母诞辰的蟠桃会尚没请孙悟空,气得他闯入蟠桃会,大闹天宫,见一样打一样。

这银盘也不例外,被他一棒打了下来,银盘变成了湖水,盘上的鸟啊树啊山啊全活了,又因挨了孙悟空的那一棒,所以有一遍是凹凸不平的,又因其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这“天”上的一横到了下面,就成了“太”,太湖故此得名。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太湖美》,太湖确实很美,而且美的景点又不少。

有的来宾一定会问,那么最能代表太湖美的景点是谁呢?

当代大文豪郭沫若先生用美丽的诗句,作了明确的回答:

“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

现进入鼋头渚需要经过两个门楼,刚才我们的车子开过了第一个门楼,现在大家看到的第二个门楼,称老门楼,建于1972年,飞脊重檐,琉璃瓦顶,巍峨的形体预示着该景区非凡的气势。

正面有“鼋头渚”三个镏金大字,背书“山辉川媚”四字,点明了该景区的特色。

牌坊左面的山叫充山,又叫南犊山。

“自古名山僧占多”,早在1400多年前的南朝萧梁时,充山的后山就建成了“广福庵”,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这里最早的风景开发。

1916年杨翰西用做稻谷生意赚来的2000块大洋,购买了这里包括鼋头渚在内的60亩山地,从1918年开始构筑别墅园林“横云山庄”。

杨翰西是清末举人,有相当的文化素养。

在造园时有意识地发挥真山真水的环境优势,因势布局,巧妙点缀,融情入景,恰到好处,所谓“三分人意,七分天然”,这别墅园林造得很是不俗。

抗战胜利后,横云山庄被当局接收,改为“横云花园”。

建国后,又把这里与附近的太湖别墅、陈园、郑园等联成一片,组成“鼋头渚公园”。

到了八、九十年代,公园进一步扩充,形成了游览面积达130公顷的鼋头渚风景区,包括充山隐秀、鹿顶迎晖、湖山真意、江南兰苑、十里芳径、万浪卷雪、鼋渚春涛、太湖仙岛等八大景点。

如果把这各具千秋的“鼋渚八景”统统游一遍,大约需要整整一天时间。

今天我们的游程安排得比较紧凑,因此重点游览精品中的极品“鼋渚春涛”,该景点的基础就是刚才所说的“横云山庄”。

在我们所站位置的左边山坡上,有一组统称“小函谷”的建筑,原是园主日常起居和接待亲朋好友的场所。

这组建筑以“花神庙”作为代表,具有山水植物为我所用的含义。

喏,右面那个简朴的门头,正反面分别镶嵌着“利涉”、“问津”砖额,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利涉”表示这里有个船码头,原来在1934年蠡湖宝界桥未建成之前,从城里到鼋头渚的游客,一般都是乘船往返;今天虽然陆路畅通,然而那边的“太湖游船码头”,仍然是往返“太湖仙岛”的必备设施,使利涉的意义有了新的延伸。

至于“问津”,意思是讲:

渡船到了这里,游人不知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在什么地方,而当您需要“问津”即问路的时候,这个拱形门头就为您开启了通往仙境的道路。

[传说当年有位老渔翁在湖里打鱼,为了多挣点儿钱,加班加点,很晚才收工,可天已经很晚了,他也看不清楚,在湖里迷了路,迷迷糊糊看见远处有个古渡口,便在渡口上了岸。

老翁休息了一晚,到第二天天亮醒来一看,哇,发现这里桃红柳绿,景色宜人,真是世外桃源。

老翁便不想再回去了,在这渡口边为他人指点路径,所以这儿便

成了“问津”渡口。

]难怪,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要写诗赞美这里的风景:

“鼋头渚,景色胜天堂”。

我们走进了太湖佳绝处牌坊,也就走近了太湖最美的地方。

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两种景观:

一边是幽静的古建筑“绛雪轩”,一边是广袤的太湖,这条堤便是分界线。

堤上种的是日本著名的野生大山樱,其品种名为“染井吉野”。

花园主人杨翰西早年曾经留学日本,很喜欢日本的樱花。

在习惯了桃花之娇艳的江南,园主引进了绚烂的樱花,着实令大家耳目一新。

一到春季四月,樱花满堤,落樱缤纷,粉红如彩云,与日本的上野樱花园差不多,所以把这条堤叫做樱花堤,电影《革命军中马前卒》中日本上野樱花园的景色便是在这儿拍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樱花让越来越多的人也想到我国的东邻——扶桑,甚至联想到美国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内沿袤宽广、蔚为大观的樱花林,花期与这儿相距不远,略晚几天而已,鼋头渚内的樱花呢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中国人民渐进的步伐。

眼前这座桥叫长春桥,建于1936年,是仿造北京颐和园昆明湖上的玉带桥建造的半圆形拱桥,高耸的桥型与倒影合成线条优美的浑圆形。

我们无锡有句俗语:

“长春桥上走一走,活到九十九”。

我们今天过了这座桥,希望大家都能够健康长寿。

站在桥上,一边樱红柳绿,一边波光粼粼,鱼鸥点点,帆影片片,波浪叠叠,那是怎样一种景色啊!

到了落英缤纷的时候,更是一番“红雨随心翻作浪”的壮丽景色,使桥下面那座龙脊凤檐的“绛雪轩”,分外典雅美丽。

这时,您如果在桥上行走,仿佛就是图画中的行人;而俯身探水,人桥倒影,更进入了“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那诗的境界了。

有部电影《早春二月》便是在长春桥取的景。

这里又有一座斗拱飞檐,古朴典雅的牌坊,正面写着“具区胜境”四个字。

有的来宾可能对“具区”的意思弄不明白。

“具区”是太湖的别称之一;此外,古代也有称太湖为震泽、笠泽、五湖的。

这座牌坊属于景名坊,在它的背面,还写着“横云山庄”,也就是这座风景园林原来的名字。

同时,这座牌坊还起着提示的作用,它再次告诉您,太湖已经越来越近。

牌坊前面那块太湖石,叫“古云石”,古代的古,云彩的云,这名字起得很文雅,象云象雾,又象一个小东西在招手欢迎大家来到鼋头渚。

太湖石顾名思义出自太湖,经过水底湖水的不断冲刷,形成了太湖石瘦、透、漏、皱、丑、顽、拙的特点。

当然,这块石头还没有完全体现太湖石的几大特点。

江南四大名石分别是苏州留园的冠云峰、苏州十中的瑞云峰、上海豫园的玉玲珑和杭州花圃的绉云峰。

右边那块巨大的黄石上,刻着“到此忘机”,由高邮王荫之手书。

意思是讲:

到了这里,“凡念顿消,超然尘外”。

换句话说,到了此地,您就投入了大自然的亲切怀抱,可以忘掉滚滚红尘中的一切嚣噪烦恼和去留宠辱,使自己的心态趋向于平稳、宁静和淡泊。

各位团友,建筑被称为“凝固的音乐”,这组被称为“藕花深处”的庭园建筑,一听名称就觉得很优雅,仿佛是一曲优美旋律中的休止符号,让您在走进太湖之前,有个短暂的停留,在这小桥流水的江南园林中,一时忘掉大自然中的太湖,恰恰又增加了对于太湖的“期望值”,可说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而出人意料的是,如此风雅文气的提名并非出自文人墨客,却由一位工匠提供,这也为景区平添了一段佳话。

这个景点建于1927年,工程完工时,主人大宴亲朋好友,请大家给这个景点取名。

旧时题额严谨,历来讲究要有出典,否则就是杜撰。

有人提议叫“湖心亭”或是“荷花岛”,杨翰西觉得这些名字太俗了。

难为这工匠虽出身微寒,竟记得李清照的一首词《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方亭四周遍植荷花,只在一面连接堂上一座曲桥通向外面,这个景点很贴切诗中的意境。

本来上岛以后要往回走才能继续游览景点,后来又建造了一座与湖岸相通的桥,在“深处”增加了“出处”,解决了拥挤的客流带来的矛盾。

这座小岛叫做“清芬屿”,对面的那排房屋,叫“净香水榭”,周围种植牡丹花,因此那小小的山湾,就称作“牡丹湾”。

现在我们到了清芬屿上的宫殿式建筑“诵芬堂”,过去这幢五开间的房屋,曾经做过“杨家祠堂”。

它的建筑形制非常生动,那屋顶就像比翼双飞的翅膀,既有动势又显得古朴典雅。

这厅堂里面的家具陈设,也布置得高贵精致。

特别是这些匾额和楹联,都出自名家之手,字写得好,意思又很深刻,让人觉得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出幽静的景色直叫人忘了是深处浩瀚的太湖,而是到了一个小巧的江南水乡古典园林之内。

门口这两颗树呢叫“龙爪树”,意思是杨翰西希望子孙如青龙一般,腾云驾雾,青云直上。

所以请大家摸一摸,说不定前程似锦,路途光明。

这池中有一块太湖石,也叫美女石,在这儿曾拍过一部戏曲片《追鱼》,说的是书生张生与大官之女牡丹小姐的爱情故事。

在这里,还拍过电影《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看完了这里的古典建筑,下面我们去欣赏一下壮丽的太湖景色。

1990年春,在鼋头渚的坡下,树了一块巨石,巨石上面刻着无锡的旅游口号“无锡,充满温情和水”,这八个字对四方游客表示欢迎,并暗语无锡的天然美景以水见长。

我们无锡是著名的江南水乡,水当然是最主要的,有太湖、运河和二泉三大著名的水系,而我们江南人的热情好客似水柔情,所以叫温情,不同于北方人的豪情。

背面是由日本山田广作发起、中山大三郎作词作曲、尾形大作演唱的《无锡旅情》,曾一度跃居日本ktv点歌榜的首位,备受日本人民的喜爱。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就登上了鼋头渚半岛,相信大家一定会觉得精神为之一振,必定会认同郭沫若的“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的赞叹。

在这里,三万六千顷的浩淼烟波奔来眼底,浓淡相宜,七十二峰缥渺可辩,

真是山不高而清秀,湖不深而辽阔,一派山外有山、湖中有湖的天然图画,把太湖平远山水的审美特征,展示得淋漓尽致。

请大家往左面看:

那里山势连绵,有12个山渚参差突入湖中,称为“湖东十二渚,现在已建有闻名遐迩的无锡影视文化主题公园——三国城水浒城,还有建设中的“山水城”。

请大家转向右边看:

那里起伏的小山从青龙山到闾江口,沿湖有18个山湾,简称“湖西十八湾”;最远端就是太湖国际旅游度假区的所在地——马山,那儿在以佛教文化为主线的灵山文化园中,耸立着88米高的青铜大佛——灵山大佛。

湖中间较近处是三山,当地人称它为“乌龟山”,放眼望去,活像一只硕大的乌龟,沉浮起伏在湖面上。

这座既有秀气,又有灵气,更象“蓬莱三岛”那样有点儿仙气的三山岛,已被建成中外驰名的“太湖仙岛”。

再远点那座像笠帽一样隐约可辨的小岛,叫“拖山岛”,不久的将来,拖山即将成为又一湖上乐园。

拖山岛的南面,就是一片汪洋的外太湖了。

这湖东十二渚、湖面十八湾和拖山岛之间的太湖,归无锡管辖,在古代又称作“梅梁湖”。

它的得名来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

[三千年前,陕西岐山周太王的长子泰伯“南奔荆蛮”,在无锡“梅里”,也就是今天的梅村镇,开创了吴国五百多的的基业。

当时用梅树的树干做成房屋的正梁,被赋于了神圣的色彩。

一次吴国运送梅梁的船只,把梅梁翻入了湖心,这样到了每年的春季,湖面就会飘出朵朵洁白的梅花。

]

浩瀚的湖面茫茫不见边际,气势磅礴,具有大海的雄伟,悠然的小岛轻风点缀其间,旖旎多姿,又尽得西子湖之灵秀,此等美景实在不可多得。

细心的游客会把这儿和刚才的“藕花深处”相比较,近在咫尺却风格迥异,巨大的反差变化,给人以出其不意、辛未愉悦的效果,又能领略到鼋渚设计构思之精心独到。

请大家回过身子,欣赏一下太湖航行的保护神“鼋渚灯塔”。

因为鼋头渚处于太湖和蠡湖航道的突出位置,因此在1920年,就有人在这里立杆挂灯,为夜行船只导航。

1924年,锡湖轮船公司通航,地方人士建灯塔表示祝贺,当时灯塔的形有状,象一枚弹头朝上通红的炮弹。

1982年结合灯塔翻修,改成民族形式的紫酱色,琉璃瓦重檐塔顶;并在砖砌墙身上用粉红色金山石贴面,高度也从原来的12.56米加高到13.1米,使灯塔显得更加典雅挺拨,成为鼋头渚的标志性建筑。

[传说……]请大家向前走。

这里是鼋头渚的景名刻石,许多人都喜欢在这里摄影留念。

这块巨石高2米多一点,是从湖对面大浮乡的山上采来的。

正面“鼋头渚”三个遒劲有力的榜书,出自无锡才子、大浮老人秦敦世之手。

这里原来的刻石毁于“文革”,现在看到的是1974年重刻的。

当时因找不到敦世先生的签名,所以署名一直空着;1995年,经敦世先生的外孙女,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提供原件,得以重新补刻,方才成为完整的书法作品。

刻石背面的“鼋渚春涛”四字,原为末代状元刘春霖所书。

刘春霖是清光绪三十年即1904年考中状元的,第二年光绪皇帝就下诏废除科举制度,因此刘春霖自称是“第一人中最后人”。

各位来宾,您看即使这样一块石头也积淀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不过据说刘春霖当时并未考得第一名,那怎么会是状元呢?

原来,当时全国的旱灾非常严重,慈禧太后看到有个考生名叫刘春霖,春天的甘露,觉得这个名字非常好,非常吉祥,所以提拔他成了状元。

后来他奉命视察江南,春天来到这里,游览太湖,湖面刮着东南风,吹起阵阵波涛,就写下了“鼋渚春涛”这四个字。

]

这座道路中间的八角亭,建于1918年,叫涵虚亭,亭名取自苏东坡的《涵虚亭》诗。

建造这座亭子的目的,是为了让游人适当休息一下。

古人讲:

“亭者,停也。

”说白了亭子的本意就是让人停下来。

我们游了这么长的一段路程,在这里作短暂停留,可以恢复体力,使游无倦意。

这说明了当时在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