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41道德及其历史发展上课讲义.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36862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修41道德及其历史发展上课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思修41道德及其历史发展上课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思修41道德及其历史发展上课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思修41道德及其历史发展上课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思修41道德及其历史发展上课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修41道德及其历史发展上课讲义.docx

《思修41道德及其历史发展上课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修41道德及其历史发展上课讲义.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思修41道德及其历史发展上课讲义.docx

思修41道德及其历史发展上课讲义

 

思修4.1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概念和本质

道德是古老的,又是常新的社会现象。

道德作为调整人们之间行为的规范,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已产生,对人类文明和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的道德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从社会来说,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提高全体成员的道德水平,是精神文明的重要任务。

从个人角度,如何提高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是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青年人的重大人生课题。

因此,需要对道德的一系列问题,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1、道德的概念和特征

什么是道德?

道,原指道路,引申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或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的准则、规矩、规范。

德,即得,指人在实行道的过程中内心有所得。

人们认识“道”,遵循“道”,能“内得于天,外施于人”,便是德。

道德是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经过统治阶级强化推行的、以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评价为内容的、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等实施的、调整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

道德与法律、宗教、比赛规则、学生守则、组织章程等一样,都是一种行为规范、规矩。

但是,道德与它们又有许多不同。

道德有自己的特点。

道德的特征是:

第一、道德是自发形成并经过统治阶级强化推行的行为规范。

与法律、宗教、比赛规则、学生守则、组织章程等不同,道德不是人为制定的,而是在人类长期的社会生活中自发的、约定俗成的。

比法律等要早的多。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每一个个体都要生存,也都希望生活得好一些,因此都有各自的利益追求。

追求个人利益没有错,前提是不能损害他人利益,至少,你在谋取自己的利益的时候,也应该顾及他人的利益。

西方劳动人民归结为一句俗话:

“自己活,也让别人活。

”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了一些规矩、规范,如孝敬老人、爱护幼小、不偷盗、保护环境等,不成文的道德就自然而然产生了。

早在原始社会中,人们为了维护部落成员的共同利益,协调彼此的关系,就产生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调节各人行为的准则。

阶级社会到来后,统治阶级为了加强统治,道德就成了各阶级内部协调关系和维护本阶级利益的手段。

必然要强力推行有利于其统治的道德,于是在全社会就出现了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和民间道德的分离。

例如:

在封建社会里,统治者把“三纲五常”视为合乎道德的,并且提倡“存天理,去人欲”;“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而被统治者则认为“均贫富,等贵贱”是合乎道德的。

各阶级对于善与恶往往有各自的标准与看法,除了公德外,道德从总体上说也就有了阶级性。

第二、道德是以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评价为内容的行为规范。

道德的内涵是什么呢?

道德与法律不同,法律的内容就是权利与义务,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利或者不履行义务,就要承担法律责任,受到处罚。

而道德的内容是人们关于一种行为是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评价。

凡是善的、公正的、诚实的,就是道德的或者说有道德行为;凡是恶的、自私自利的、虚伪的,就是不道德的或者是缺德的行为。

道德的本义就是一种评价标准。

在这个基础上,便有了道德观念、道德心理、道德情感等概念。

道德的目的不是再现世界,而是评价世界,对人们的行为进行价值评价,从而也使人们有效地认识和规范自己的人生,即把道德评价转化为自己内心的道德命令,扬善抑恶,达到完善自身的人格。

当然,人们的立场、目的、观念不同,其评价标准也不同。

特别是在阶级社会中,阶级利益有着根本的冲突,评价标准甚至是相反的,一种行为是否道德,结论完全不同。

[案例1]我国在解放初期,解放军一个排长带着战士们上大兴安岭,到一个少数民族集居地,看到一副场景:

全体部族的人集中在一块大空地上,一个青年被绑在木桩上,木桩旁边烧着一大锅滚滚的开水,有一个人在磨刀霍霍,族长领着大家,大家都怒容满面地看着被绑在树桩上的青年。

排长一看要杀人了就上前了解情况。

原来这个青年打了一只鹿,却私藏起来,不拿出来分给大家,违犯了食物平均分配的族规,所以要杀他。

第三、道德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来实施的行为规范。

道德与法律等行为规范的不同,还表现在实施方式是不同的。

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强制推行的,有很大的威慑力量。

而道德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实现的。

社会舆论分为正式舆论和非正式的舆论。

“唾沫星子淹死人”、“口碑”。

传统习惯----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世代相沿习以为常的习俗和惯例。

道德评价的关键因素是良心。

内心信念可以是错误的或正确的,错误的内心信念是昧良心,正确的内心信念是良心。

良心是在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影响下,形成的内心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个人行为的内在“道德法庭”,对人的行为起到了正确评价和选择的作用。

在行为前,良心对行为的动机和结果起着审查和指令的作用;在行为进行中,良心对行为起着调整和监督的作用;在行为后,良心对行为的后果和影响有评价和反省的作用。

[案例2]4万“巨款”10年折磨

新华网(2006年5月23日):

一对来自吉林省延吉市郊农村的夫妇,将捡来的4万元钱交给了延吉市公安局,请求公安局为他们找到失主。

49岁的苏大友是一位出租车司机,妻子毕天淑没有工作,还是一个重症肝硬化病人。

他们有一个未成年的儿子。

1996年夏天的一个夜晚,苏大友的出租车上来了一男一女两位乘客。

两人离开不久,苏大友发现车后座上有个布包,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是一大堆钱,有50元的,有10元的,整整4万元!

苏大友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想想自己把所有家当卖了也不到1万元,他突然感到很害怕。

他把钱放到了朋友那里。

妻子毕天淑治病需要一大笔钱,曾经几次住院,向亲戚朋友借钱都借遍了,她也没敢动用一分那笔捡来的钱。

10年里,苏大友夫妇一直经受着道德良心的折磨。

意外之财没带来任何欢乐,相反使他俩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之中。

苏大友原来开朗活泼此后却变得沉默了,毕天淑的病情也日益加重。

最后,他们决定通过警察将钱交给失主。

男主人说,“我们做了一件错事,不能一错再错了!

现在我们只想做回一个诚实的人。

毕天淑说:

“我们做了错事,没法教育自己的孩子,没法跟朋友说,没法跟亲戚讲,压力太大了。

第四、道德是渗透于各种社会关系中,影响范围非常广的行为规范。

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道德的作用无处不在,人们之间的政治、经济、宗教、哲学、思想、文化等等各种社会关系,以及恋爱、婚姻、家庭、朋友之间、邻里之间、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无不受着道德的规范和约束,人们随时随地的受着道德规范的指导和评价,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

有些不道德行为,虽不至于受到法律的制裁,却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例如,对朋友不讲信义、不肯赡养老人、虐待老人、遗弃子女、喜新厌旧、婚外情等行为,即使没有发展到犯罪的地步,也必然要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但法律管不了那么多,那么细,也不可能把人类的所有行为都规范为法律条文。

法律鞭长莫及之处,则恰恰可以由道德来弥补,道德起更基础、更深厚的调节作用。

另外,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会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存在,就需要有调整人与入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

因而,道德规范与人类共存亡,它贯穿于人类的各个社会形态。

2、道德的本质

导入:

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原理,比喻为大厦。

道德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特别是阶级的或社会的利益决定的。

但是,道德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经济基础又有反作用。

  

第一、社会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社会道德体系的性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并为一定社会经济基础服务的一种意识形态。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

“一切以往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34页。

)在人类社会历史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同的社会形态有不同的社会经济基础,不同的社会经济基础的性质又决定了不同的社会道德体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道德。

我国古代思想家管仲说: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一切社会道德的变化,归根到底都是与社会经济关系的根本变革相联系的,当旧的经济关系被新的经济关系代替后,旧的道德体系或迟或早也要被新的道德体系所代替。

由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革是一个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的过程,因而新的道德体系代替旧的道德体系也是一个不断进步的发展变化过程。

例如,在封建社会里,人们把经商取利看成是低贱的,统治者提出“重农抑商”的政策,商人更是被士大夫阶层所不齿,商人社会地位低下。

这种情况到了今天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成熟发展,使全社会的人们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商办企业,进行商品生产和流通,古代那种只言义不言利的道德观念发生了变化,追求利润是道德的。

  由于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的,所以任何道德原则和规范都是从一定社会或阶级所要求的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关系中引申出来的。

在阶级社会里,由于各个阶级的利益不同,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也就不同。

同时社会生活中的共同利益,决定着各阶级的共同道德观念。

任何阶级社会,各个阶级的群体都离不开公共生活,公共生活中人们的共同利益是各个阶级共有的。

为了维护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共同利益,稳定社会公共秩序,防止威胁公共生活中共同利益的各种捣乱行为,因而各个阶级又存在着人们必须共同遵守的最起码、最基本、最普遍的道德行为准则,即“社会公德”。

比如“勿偷盗”、不能打人、不破坏他人财物、不能抢劫,文明礼貌、尊老爱幼、讲究卫生、遵守秩序等等。

第二、道德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经济基础又有反作用。

道德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意识形态,一旦形成之后,便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一切美好的、高尚的道德,能够世代相传,经久不衰,这就是道德的继承性和稳定性。

例如,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尊长爱幼、礼貌待人等道德规范早在中国古代就产生了,经过数千年的历史,不但没有湮灭,而且在今日还被人们继续提倡并发扬光大。

同时,各种与之对立的腐朽的东西,也一同流传下来,如“枪打出头鸟”,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父慈子孝”、“长幼有序”等道德规范,至今还在我国广大乡村,仍然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

道德之所以具有继承性,是由道德本身的功能所决定的。

道德能够规范和调节人们的行为,改善人们之间的关系。

那些高尚的行为,能够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幸福,给社会带来祥和,这也是那些高尚道德世代相传的根本原因。

道德对经济基础又有反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

但道德一经形成,就会对社会经济基础产生巨大的反作用。

也就是说,一定的道德总是为产生它的经济基础服务。

如勤劳致富,诚实经营,公平竞争,自由买卖等道德观念对市场经济的建立有重要作用。

但是道德对于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也有消极落后的,表现为道德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同步性。

既然经济决定道德,为什么延安时期经济落后,人们的道德水平反而高;今天经济发展了,人们的道德水平反而下降了?

经济决定道德是从终极意义而言。

经济发展与道德发展具有不同步性。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于是,一些落后的、腐朽的道德仍然起作用,影响着经济的发展。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一)道德的主要功能(对个人)

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

1、道德的认识功能。

道德的认识功能,表现为人通过掌握道德和不道德的界限,在社会生活中按照道德规范去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对他人的社会行为作出评价。

道德实现其认识功能,往往更直接地依赖于社会生活实践,以至其认识过程往往就是整个社会、每个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社会成员的实际生活过程本身。

道德的调节功能。

道德的调节功能,指的是用道德规范去调节人的行为,并通过调节人的行为调节社会关系,告诉人们“应当怎样”,“不应当怎样”。

在社会生活中,道德的调节虽然是广泛的、重要的,但不是万能的。

道德所能调节的社会关系,主要是社会的非对抗性的矛盾和对抗性矛盾中的非对抗性行为。

除了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道德还具有其他方面的功能,如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这些功能都是道德的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在某些方面的具体体现,都建立在这两种功能的基础之上。

(二)道德的社会作用(对社会)

1、为巩固社会经济基础服务

任何一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道德,都是维护这个社会上的经济制度的。

封建社会倡导“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借以巩固封建制度。

资产阶级兴起后,则抨击了封建道德压抑人性,不合理性,而大力倡导个性解放和个人主义,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建立。

在社会主义社会,提倡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的道德规范,也是着眼于巩固公有制经济基础的。

2、维护社会生活秩序

社会生活中,矛盾无处不在,也无时不在。

正确化解这些矛盾,社会才能协调发展。

每个人都是处在矛盾之中,面临很多矛盾关系。

如同学之间,6人同处一室,各人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各不相同,矛盾在所难免。

如果大家都能相互体谅,互相尊重,以诚相待,矛盾冲突就会减少;如果一个人自私自利,斤斤计较,凡事只顾自己,不管别人,关系就很难处理,就会矛盾丛生。

推而广之,班级、学校、社会都是一样的道理。

道德在维系社会秩序方面的作用不可低估。

人们愿意牺牲一时的自身利益,遵从道德的规范,其最终个人也能从中得益,因为个人也是社会的一分子。

例如,公交车排队上车,如果第一个人都遵守公德,井然有序地上车,既减少了碰撞挤压,又节约了上车的时间、提高了效率,这样对大家都有好处。

一个社会是不是自觉养成排队的习惯,是衡量这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指标之一。

3、教育和培养一代新人

道德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

不管是现实生活中那些道德高尚的人的言行,还是文艺创作中的那些典型,我们看后都会受到极大的感染,它教育我们正确认识各种关系,正确地选择各种行为,成长为有德之人。

德在人们的全面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它是人才成长的动力和导向。

道德作为一种公共服务,它能有力地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

法是外部的带有强制性的。

而个人是非常独到的,讲慎独的目的,就是要求自我道德的约束,如果没有自我道德的约束力,慎独必然成为一句空话。

只有在社会绝大多数人“慎独”的基础上,使道德规范成为社会的“稳定器”,并由此促进社会每一个成员自觉自愿地按照道德的约定俗成去做,使尊道贵德蔚然成风。

遵守道德的社会成本较低,对个人而言显然却要付出代价,而一个人的道德水平的高低,一般是以其愿意付出代价的高低为尺度的,付出的代价越高,说明履行道德所承担的义务越多、代价也越大。

这样的人越多,社会文明的程度越高。

相反,如果社会缺乏公共道德的服务,社会人缺乏起码的关爱和温暖,搞得人人自危,随时随地都要小心翼翼、精神紧张,甚至于明争暗斗、水火不容,这将成为社会的祸害,必然影响社会的文明进步。

可以说,富有高尚道德风范的国民素质是强国之基,此并非虚言,而是很切合客观实际。

[案例3]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性

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法国首都巴黎聚会,这些被称为“诺贝尔们”的大科学家以“21世纪的希望和威胁”为主题,就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了首次研讨。

与会期间,有人问一位科学家:

“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呢?

”出人意外,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答道:

“是幼儿园”。

“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呢?

”学者答:

“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

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案例4]我国的一个留学生在德国留学时,每天都要乘地铁,慢慢地他发现德国的地铁售票是自助的,也就是你想到哪个地方,根据目的地自行买票。

没有检票口检票员,甚至连随机性的抽查都非常少。

他在一次乘车时没有买票,结果没有任何人找他麻烦,他暗自庆幸。

于是在后来的日子里,又有几次没有买票,在几年的留学生活中,他一共因逃票被抓过3次。

他以各科全A的成绩毕业后,向许多德国跨国公司投了自己的资料,虽然这些公司都在积极地开发亚太市场,可他都被拒绝了。

他只好降低自己的求职条件,可是仍不被聘用。

一次次的失败,使他愤怒。

他认定这些公司有种族歧视的倾向,排斥中国人。

最后一次,他冲进了人力资源部经理的办公室,要求经理对于不予录用他给出一个让人信服的理由。

在他一再的质问下,对方只好说出:

“先生,我们并不是歧视你,相反,我们很重视你。

因为公司一直在开发中国市场,我们需要一些优秀的本土人才来协助我们完成这个工作。

所以你一来求职的时候,我们对你的教育背景和学术水平很感兴趣,老实说,从工作能力上,你就是我们所要找的人。

”“那为什么要拒绝我?

”“因为我们查了你的信用记录,发现你有3次乘公车逃票被处罚的记录,我们不能录用你。

中国学者还说:

“德国抽查逃票一般被查到的几率是万分之三。

这位高才生居然被抓住三次逃票,在严肃的德国人看来,大概是永远不可饶恕的。

请用所学理论谈谈对此的看法。

当前大学生思想活跃、志向远大,却对身边的一些所谓小事视若无睹:

教室脏得没法进入,课间黑板没人擦,宿舍的水龙头开着无人关,扫帚倒在地上无人捡起。

在某高校日前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发现:

100%的学生强烈反对校园里的不文明行为,但也是这100%的学生承认,校园里的种种不文明行为现象就发生在自己或同学身上。

对此,你怎么看?

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当然,道德决不是万能的。

某人杀人劫财,如果不以法律的强制手段加以制裁,而仅仅施以舆论的压力,仅仅让其承受良心的谴责,不仅起不到惩诫本人的目的,也起不到有效预防他人的目的,可能会导致群起而效仿。

社会就会陷入混乱。

小平同志提出“两手抓”,全面论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两个方面都要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这对我们正确地理解道德的社会作用有指导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