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成药口服液蜜丸的微生物检测完整.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35773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48.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草药成药口服液蜜丸的微生物检测完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草药成药口服液蜜丸的微生物检测完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草药成药口服液蜜丸的微生物检测完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草药成药口服液蜜丸的微生物检测完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草药成药口服液蜜丸的微生物检测完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草药成药口服液蜜丸的微生物检测完整.docx

《中草药成药口服液蜜丸的微生物检测完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草药成药口服液蜜丸的微生物检测完整.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草药成药口服液蜜丸的微生物检测完整.docx

中草药成药口服液蜜丸的微生物检测完整

中草药成药(口服液、蜜丸)的微生物检测

[适用对象]药学、药学(医药营销方向)、药物制剂、中药学、中药学(国际交流方向)、制药工程、中药学(知识产权保护方向)专业

[实验学时]2学时

一、实验目的

了解药物微生物学检测项目,掌握口服药物以及其他药物的微生物学检测过程。

二、预习与参考

药物中的微生物多来源于原材料和外界环境,中草药的原材料多为植物的根、茎、叶,受微生物污染的机会更多,为保证药物的质量,除对药物进行药效、药理学测定外还要进行微生物学的检测。

根据给药途径和使用的不同,将药物限定划分为两类,一类为规定灭菌药物,它们包括注射剂、输液剂,体腔、眼科、烧伤、溃疡创面等用药。

这类药物中绝对无活菌存在,因此要对这类药物进行无菌测试;另一类为非规定无菌药,包括各类口服药及皮肤外用药,这类药由于来源、制备条件等原因可能含有不同种类和数量的活的微生物,只要染菌量在药典规定的范围内且保证不含有特定的致病菌,一般对药物质量无大的影响。

为保证药物的质量和用药的安全性这类药物中的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必须限定在一定范围内。

因此要对这类药物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测。

我国药典规定口服的不含生药粉的丸剂细菌总数小于1000,霉菌总数小于100,含生药粉的丸剂细菌总数小于30000,霉菌总数小于100;煎膏剂和糖浆剂,细菌总数小于100,霉菌总数小于100;不同的药物细菌的限定不同。

大肠杆菌来源于人和动物的粪便,药物中检出大肠杆菌说明药物曾被粪便污染,可能存在其他肠道致病菌,因此药典规定口服的任何药物绝对无大肠杆菌存在。

三、实验内容

1、细菌、霉菌(包括酵母菌)计数——平皿菌落计数法

1)供试液的制备:

无菌操作,取10ml中药口服液或10g蜜丸分别加入稀释液(生理盐水)90ml或100ml,混匀即为供试液。

进一步稀释成1:

100、1:

1000等适宜的稀释级。

2)分别用无菌的吸管取不同稀释级的供试液1ml,置于直径90cm无菌平皿中,在加入准备好的无菌的约45℃的各种培养基(经过无菌和灵敏度测试的)15ml混匀待凝固后,倒置培养,每个稀释级应作2—3个平皿;另取稀释液1ml分别置4个无菌平皿中再加入细菌、霉菌的45℃的各种培养基(经过无菌和灵敏度测试的)15ml混匀作阴性对照。

3)细菌计数培养用营养琼脂培养基,霉菌计数培养用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

4)细菌培养温度为37℃,培养48小时,但在24小时、48小时可点计菌落数,以48小时为准,统计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数,一般选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皿进行计数为好,然后乘以稀释倍数,即得每克或每毫升被检药物中的细菌总数。

霉菌培养温度为25——28℃,培养72小时,但在48小时及72小时可点计菌落数,以72小时为准,一般选取菌落在5—50平皿计数,乘以稀释倍数即为每克或每毫升药品中的霉菌总数。

2、大肠杆菌检查

1)取供试液10ml,加到100ml胆盐乳糖培养基,;再取10ml含50—100个菌(大肠杆菌)的对照菌液加到100ml胆盐乳糖培养基做阳性对照;最后取10ml稀释液加到100ml胆盐乳糖培养基做阴性对照。

37℃培养18——24小时,阴性对照应无菌生长(不混浊)。

2)取上述3种培养物各0.2ml分别接种置5mlMUG(4-甲基伞形酮葡糖苷酸培养基)培养基内,37℃培养24小时,分别于5小时与24小时取未接种的MUG培养基管作本底对照,将各培养管置365nm紫外光下观察,呈现荧光的为阳性,无荧光的为阴性。

3)在MUG培养管滴加靛基质指示剂,液面呈现玫瑰红色为靛基质试验阳性。

当阴性对照阴性(培养基不混浊、MUG阴性、靛基质阴性);阳性对照细菌正常生长;供试液胆盐乳糖培养基澄清,MUG阴性,靛基质阴性,判断未检出大肠杆菌。

相反,当阴性对照阴性;阳性对照细菌正常生长;供试液胆盐乳糖培养基混浊,MUG阳性,靛基质阳性,判断检出大肠杆菌。

4)若供试液MUG阳性,靛基质阴性或MUG阴性,靛基质阳性,应取供试液胆盐乳糖培养物划线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平板,37℃培养18—24小时,如无菌落生长,判断未检出大肠杆菌;有菌落生长,应挑取2—3个可疑菌落做靛基质试验(I)、甲基红试验(M)、乙酰甲基甲醇生成试验(VP)、枸橼酸盐利用试验(C)和革兰氏染色进一步的判断;大肠杆菌IMViC结果++--,革兰阴性散在排列的短小杆菌。

四、主要仪器设备功能和材料清单

营养琼脂,玫瑰红钠琼脂,胆盐乳糖培养基,需氧菌、厌氧菌培养基,MUG培养基,真菌培养基,麦康凯琼脂,生理盐水,无菌试管,无菌吸管,阳性对照菌(藤黄微球菌、生孢梭菌、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

五、实验要求

1、为使检测结果具有代表性,所测药物除随机采样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量,每个批号至少抽样2盒或2瓶(检测用量的3倍量),每次检测从样品中取出的药量不能少于10ml或10g.

2、检测前药物不应开封,应保证原包装状态,置阴凉干燥处(防止细菌污染和细菌的繁殖)。

3、检测时一定注意无菌操作,稀释的药物样品2小时以内用完。

4、为排除药物中防腐剂和抑菌成分对测试结果的干扰,试验前用被检测的药物的稀释液作抑细菌和抑真菌试验,若测试的药品有抑菌作用,需用稀释法、中和法、薄膜滤过法消除抑菌性后,才可对该药物进行细菌检测。

5、试验前还要对所用的培养基进行无菌和灵敏度(用已知的细菌)测试。

六、实验报告要求

详述口服药物的微生物学检测过程,如实报告检测结果并对你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七、思考题

请设计如何进行外用药物的微生物学检测?

八、实验成绩评定办法

方案论证与设计30%;方案实施20%;解决问题的能力20%;实验结果20%,实验报告10%。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网上辅导一

概述、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前言

免疫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只有一百年左右的历史,40年代中期,由于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和遗传学的发展渗透,免疫学发展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基础免疫学部分反映人们对免疫学的认识过程。

顺序为抗原、抗体、补体系统,继而是免疫系统、免疫应答以及免疫学检测和应用。

导学

我们学习生理时,已经知道机体可接受体内外各种刺激。

学习免疫学时,将会了解还有一类特殊的刺激,称为抗原性刺激(抗原。

有生命的物质(如致病的和非致病的微生物和许多有机物质(如血清蛋白、花粉都可构成抗原性刺激。

机体受抗原刺激后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的结果之一,是产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抗体。

抗原、抗体之间的反应有时涉及到体液中的补体系统。

接受抗原的刺激和抗体的产生等是由特殊器官和细胞承担的(免疫系统。

针对抗原刺激,免疫系统作出相应的反应(免疫应答,免疫应答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介导的免疫。

继发于免疫应答的各种免疫反应可在体内或体外检测,这些构成了免疫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免疫学检测。

机体的正常免疫应答可能由先天或者后天因素而出现异常,造成免疫病理(如,超敏反应。

第一篇医学免疫学

【学习建议】

这部分内容概括性地介绍了免疫的概念、免疫的功能、以及免疫系统的组成。

它主要回答了什么是免疫?

免疫有哪些功能?

免疫功能异常时会出现什么病变?

免疫系统有哪些物质组成?

同时还简单介绍了免疫学与医学免疫学的研究范畴和免疫学的发展概况。

学习这部分内容,需掌握免疫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熟悉基础免疫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免疫系统的组成。

了解免疫学的发展概况。

理解

1.免疫基本概念理解为免疫系统区分“自己”与“异己”抗原物质的过程。

在一定条件,正常情况下,可以是生理性的,对人体有益;如果免疫失调则产生有害的影响如:

超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等。

2.免疫的基本功能是“防御——抗感染、自身稳定——清除体内衰亡变性细胞和监视——清除体内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肿瘤、病毒持续感染”功能。

3.免疫系统的组成(三部分

免疫器官―中枢:

骨髓、胸腺、法氏囊

外周:

淋巴结、脾、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免疫细胞-造血干细胞

淋巴细胞

抗原提呈细胞

其它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抗体

补体

细胞因子

第二章免疫细胞

泛指参加免疫应答的和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及其前体细胞,主要包括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及其他抗原提呈细胞、粒细胞、红细胞和肥大细胞等。

【学习建议】

本章介绍了免疫细胞的基本概念、各类免疫细胞的名称,并重点介绍了T、B淋巴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的表面标记和功能。

通过学习这章内容,我们应掌握T、B淋巴细胞的主要表面标记、亚类及其功能、单核吞噬细胞的主要表面标志及其功能。

熟悉造血干细胞的概念、抗原呈递细胞的概念和种类、NK细胞的功能及作用特点。

了解其他免疫细胞的种类和功能。

[简要内容]

一、免疫细胞概念

二、免疫细胞种类、表面标志、功能

(一造血干细胞

(二淋巴细胞

1.T淋巴细胞

2.B淋巴细胞

3.NK细胞

(三单核吞噬细胞及其他抗原提呈细胞

(四其他免疫细胞

【重点内容】

一、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中的淋巴样干细胞(淋巴系祖细胞,是机体免疫应答的核心细胞,主要包括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

(一表面标志

淋巴细胞是一群复杂的不均一的细胞群体,包括许多形态相似而功能不同的亚群细胞,这些亚群细胞的膜表面存在可供鉴别的特殊分子结构,称为表面标志。

表面标志包括表面抗原和表面受体。

表面抗原是指可用特异性抗体检测的细胞膜表面分子,主要包括白细胞分化抗原(CD抗原、HLA抗原和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Ig。

表面受体是指能与相应配基结合的细胞膜表面分子,主要包括抗原识别受体(TCR、BCR、绵羊红细胞受体(E受体、有丝分裂原受体、补体受体(CR、白细胞介素受体(ILR等。

1.T淋巴细胞的发育和表面标志:

T淋巴细胞的发育:

早期T淋巴细胞的发育→阳性选择阶段→阴性选择阶段

重点介绍阳性选择作用与阴性选择作用

阳性选择作用:

前T细胞其表面的分子是MHC-II类和MHC-I类分子的受体,其未能与胸腺上皮细胞表面MHC-II类和MHC-I类分子发生有效结合的CD4+、CD8+双阳性细胞,则发生程序性细胞死亡(凋亡,即为阳性选择过程。

阴性选择作用:

通常只有那些未与巨噬细胞或树突状细胞表面自身抗原MHC-II类和MHC-I类分子复合物的单阳性细胞才能维持分化发育为具有识别非己抗原能力的T细胞,即为阴性选择过程。

经过阳性和阴性选择后,CD4+、CD8+单阳性细胞离开胸腺进入外周免疫器官成为居于免疫活性的外周T细胞,它们居于不同的免疫功能,可发挥相应的免疫效应。

主要表面标记

(1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

主要介绍HLA抗原和白细胞分化抗原。

HLA抗原是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应用分化群抗体所鉴定的抗原,成为分化抗原(CD抗原CD分子。

CD4+(T4参与识别MHC-II分子;CD8+(T8参与识别MHC-I分子。

免疫细胞的重要CD抗原参见图表理解和记忆。

(2T淋巴细胞表面受体

T细胞抗原识别抗体(TCR是T细胞表面能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的结构。

TCR不能直接识别和结合游离的可溶性抗原,只能识别经抗原提呈细胞(APC加工处理后表达于APC表面的MHC分子结合的抗原肽,这个过程B细胞识别抗原的作用。

2.B淋巴细胞的发育和表面标志:

B淋巴细胞的发育:

始祖B细胞→前B细胞→不成熟B细胞→成熟B细胞

主要表面标记

(1B淋巴细胞表面抗原

B细胞表面高度表达HLA-I类和II类抗原,其中HLA-II类抗原对B细胞活化产生免疫应答具有重要作用。

(2B淋巴细胞表面受体

B淋巴细胞抗原识别受体(BCR是B细胞所特有的,能特异识别抗原,是鉴定B细胞的重要标记。

3.T细胞亚群

目前将具有CD4+分子的T细胞称CD4+T细胞,它们识别抗原受MHC-II分子限制;CD8+分子的T细胞称CD8+T细胞,它们识别抗原受MHC-I分子限制。

(三第三群淋巴细胞

它是一种物T、B淋巴细胞表面标志和特征的淋巴细胞。

包括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

NK细胞表面没有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杀伤靶细胞不需要抗原预先致敏,也不受MHC限制。

二、单核-巨噬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包括骨髓中的前单核细胞、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以及组织内的巨噬细胞(Mφ。

Mφ来源于血液中的单核细胞,而单核细胞又来源于骨髓中的前体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具有抗感染、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重要作用。

(一主要表面标志

1.表面抗原:

MHC-I类分子和MHC-II类分子。

2.表面受体:

数十种,主要有:

(1IgGFc受体(FcγR:

可与结合了特异性抗原的IgG的Fc段结合,参与抗体的调理吞噬和ADCC效应。

(2补体受体(CR:

病原微生物无论经替代途径或经典途径激活补体,巨噬细胞可通过其表面的补体受体黏附抗原和补体形成的复合物,促进巨噬细胞对外来抗原的吞噬和清除。

此作用也称为免疫黏附。

(二主要功能

1.吞噬杀伤作用:

巨噬细胞有很强的吞噬杀伤能力,可非特异性吞噬杀伤多种病原微生物,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防御中的重要细胞。

巨噬细胞的这种吞噬杀伤作用可被补体的免疫黏附作用、特异性免疫中抗体的调理作用及细胞因子加强。

巨噬细胞也能清除体内衰老损伤细胞,参与免疫自稳作用。

2.提呈抗原、启动免疫应答:

在特异性免疫应答中,绝大多数TD抗原(胸腺依赖抗原都需经巨噬细胞吞噬和加工处理,并与其表面的MHC分子形成抗原肽-MHC复合物,表达在细胞膜表面,提呈给T细胞。

巨噬细胞表面有很多黏附分子,如B7分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LFA-3等,可分别与T细胞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受体CD28、CD11(LFA-1和CD2(LFA-2结合,产生协同刺激信号,诱导T细胞的活化,启动免疫应答。

3.抗肿瘤:

巨噬细胞被某些细胞因子如IFN-γ激活后能有效地杀伤肿瘤细胞,是参与免疫监视的重要效应细胞。

4.免疫调节:

在特异性免疫应答中,巨噬细胞可分泌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

主要的细胞因子有:

(1白细胞介素:

IL-1和12。

(2干扰素(IFN、肿瘤坏死因子(TNF、前列腺素(PGE等。

(3补体成分:

B、D、P、H因子、C3b抑制物等。

(4凝血因子、组织修复再生因子及酶:

成纤维细胞刺激因子、血管生成因子、弹性蛋白酶、胶原酶等。

(三其他抗原提呈细胞

三、单核吞噬细胞

(一)单核吞噬细胞表面标记

(二)单核吞噬细胞的主要免疫功能四、其他免疫细胞主要包括各种粒细胞、肥大细胞和红细胞。

粒细胞分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总上所述,提出以下思考题1.分析T细胞B细胞的表面标志有何意义?

(体会每种标志的理论意义或实际应用意义。

)2.下列免疫细胞的主要鉴别特征是什么?

(切忌罗列特征,着重从二者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根本区别考虑)3.巨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应答中发挥何种作用?

(巨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应答中的不同阶段,可发挥以下作用。

①摄取、处理、传递抗原的作用②分泌产物如IL-1,参与免疫活性细胞的调节作用③发挥ADCC作用。

医学微生物学练习题: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转载/88437035    [与专家互动]    

1.引起菌群失调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A.生态制剂的大量使用

  B.正常菌群的遗传特性明显改变

  C.正常菌群的耐药性明显改变

  D.正常菌群的增殖方式明显改变

  E.正常菌群的组成和数量明显改变

  2.条件致病菌致病的条件____________.

  A.正常菌群的耐药性改变

  B.正常菌群的遗传特性改变

  C.肠蠕动减慢使细菌增多

  D.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E.各种原因组成免疫功能亢进

  3.正常菌群的有益作用不包括____________.

  A.抗肿瘤作用

  B.刺激机体的免疫应答

  C.合成维生素

  D.与外来菌竞争营养物质

  E.刺激补体的合成

  4.致病过程中引起两次菌血症的是____________.

  A.痢疾志贺菌

  B.肉毒梭菌

  C.白喉棒状杆菌

  D.伤寒沙门菌

  E.淋球菌

  5.病原菌在机体血液中大量繁殖产生毒性物质,并随血流到达其他器官,引起多发性脓肿,称为____________.

  A.bacteremia

  B.pyemia

  C.endotoxemia

  D.toxemia

  E.septicemia

  6.下列哪种结构与细菌侵袭力有关____________.

  A.芽胞

  B.荚膜

  C.细胞壁

  D.中介体

  E.核糖体

  7.类毒素与外毒素的区别在于前者____________.

  A.有抗原性,但无毒性

  B.无抗原性,有毒性

  C.无抗原性,也无毒性

  D.有抗原性,也有毒性

  E.仅有半抗原性,无毒性

  8.脑膜炎奈瑟菌侵入血流,大量繁殖产生内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称为____________.

  A.菌血症

  B.败血症

  C.毒血症

  D.脓毒血症

  E.以上都不是

  9.常用人工被动免疫的生物制品有____________.

  A.菌苗

  B.疫苗

  C.BCG

  D.类毒素

  E.抗毒素

  10.能引起内毒素休克的细菌成分是____________.

  A.肽聚糖

  B.磷壁酸

  C.LPS

  D.O抗原

  E.荚膜多糖

  11.关于SHWARTZMAN现象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____________.

  A.是DIC的局部表现

  B.是一种免疫应答反应

  C.两次注射革兰阴性菌可相同或不同

  D.动物局部可出现出血或坏死,但不会死亡

  E.两次注射间歇时间应超过24小时

  12.细菌代谢产物中,与致病性无关的是____________.

  A.毒素

  B.透明质酸酶

医学教育网

  C.热原质

  D.细菌素

  E.血浆凝固酶

  13.细菌致病力强弱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

  A.基本结构

  B.特殊结构

  C.侵袭力和毒素

  D.分解代谢产物

  E.侵入机体的途径

  14.内毒素不具有的毒性作用是____________.

  A.食物中毒

  B.发热

  C.休克

  D.DIC

  E.白细胞反应

  15.关于内毒素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____________.

  A.来源于革兰阴性菌

  B.能用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

  C.其化学成分是脂多糖

  D.性质稳定,耐热

  E.只有当菌体死亡裂解后才释放出来

  16.关于外毒素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____________.

  A.多由革兰阳性菌产生

  B.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C.耐热,使用高压蒸气灭菌法仍不能将其破坏

  D.经甲醛处理可制类毒素

  E.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

  17.带菌者是指____________.

  A.体内带有正常菌群者

  B.病原菌潜伏在体内,不向外排菌者

  C.体内带有条件致病菌者

  D.感染后,临床症状消失,但体内病原菌为被彻底清除,又不断向外排菌者

  E.感染后,临床症状明显,并可传染给他人者

  18.吞噬细胞吞噬细菌后,不可能出现的后果是____________.

  A.可引起组织损伤

  B.细菌被杀死消化

  C.细菌不被杀死,在细胞内仍可繁殖

  D.可引起细菌在体内扩散

  E.细菌不被杀死,但发生变异

  19.属于神经毒素的是____________.

  A.霍乱肠毒素

  B.肉毒毒素

  C.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

  D.白喉毒素

  E.葡萄球菌表皮剥脱毒素

  20.与细菌侵袭力有关的因素是____________.

  A.某些胞外酶

  B.内毒素

  C.外毒素

  D.芽胞

  E.热原质

  21.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主要是____________.

  A.细胞免疫

  B.体液免疫

  C.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D.补体的溶菌作用

  E.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

  参考答案:

1.A 2.D 3.E 4.B 5.B 6.B 7.A 8.B 9.E 10.C

  11.C 12.D 13.C 14.A 15.B 16.C 17.B 18.B 19.B 20.A 21.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