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区位因素专题复习归纳和答题指导.docx
《高中地理区位因素专题复习归纳和答题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区位因素专题复习归纳和答题指导.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区位因素专题复习归纳和答题指导
高中地理“区位因素”专题复习归纳和答题指导
高中地理“区位因素”专题复习归纳和答题指导
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气候:
由地图判读出:
是×气候,(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水源:
临近水源(河流或冰川融水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土壤:
是×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
地形:
由地图判读出:
地形为平原或三角洲,或地势低平或地形平坦开阔
数量:
地广人稀土地广阔,土地租金低
2.人文因素
科技:
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
劳动力: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
工业基础:
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
市场:
该地区人口稠密或工矿业发达或城市较多,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交通:
临近河或湖,水陆(海陆)交通便利或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政策:
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
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
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
【典例】
⑴、东北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区位因素是:
①平原辽阔,耕地连片,利于大型机械化操作;
②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或有肥沃的黑土);
③温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热同期;
④山环水绕,灌溉水源充足。
⑤人少地多,土地增产潜力大;
⑥交通发达,铁路公路网稠密;
⑦中国人口众多,对粮食需求量大,国内市场广阔;
⑧国家政策扶持;
⑨有辽中南重工业基地提供机械化设备等。
⑵、秦淮一线以南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
①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降水丰沛(四川盆地水热充足);
②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
③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深厚(长江中下游有水稻土,四川盆地有紫色土);
④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⑤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
⑥栽培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
【思考】两广丘陵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哪一种?
该区域发展此农业类型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从土地利用的潜力看,该区域可以发展什么?
二、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原料:
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
能源:
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
土地:
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
水源:
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
2.经济因素
市场:
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
交通:
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
劳动力:
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
技术:
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
农业基础:
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
3.社会因素
国家政策:
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
国防安全:
某时期国防需要
个人行为(或偏好):
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
工业惯性:
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
4.环境因素
风向:
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口地带,或者在主导风向的垂直两侧选择厂址,季风区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
水源:
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上游区;自来水厂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
距离居民区、农田的远近:
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
生态环境:
工业布局应远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
【典例】
⑴、武汉发展钢铁工业的区位条件
①距铁矿区近:
有大冶铁矿;
②能源充足:
有葛州坝和三峡的水电,距华北能源基地也不远;
③水源充沛:
有长江和汉江;
④地势平坦;
⑤工业基础好;
⑥水陆交通发达:
有长江及汉江水运,京广线纵贯南北,高速公路四通八达;
⑦地理区位优越:
中部经济区的中心,区域协作条件好,市场非常广阔;
⑧科技文化较发达,劳动者素质较高。
⑵、天津发展海洋化工的优势条件
①原料充足:
附近有全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
②能源丰富:
附近有开滦煤矿、华北油田等,而且有统一电网;
③地势平坦开阔;
④沿海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
⑤人口、城市密集,接近消费市场;
⑥依托京津,背靠“三北”,区域协作条件好;
⑦国家政策支持。
【思考】
包头有“草原钢城”之称,其发展钢铁工业的优势区位是什么?
限制性因素主要是什么?
三、城市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地形: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出:
地形平坦开阔
气候:
由题设得出是什么气候,总结出:
降水适度,气温适中
河流:
由地图判读出临河:
①运输功能:
河流交汇点、过河点、河口、河运的起点或终点,交通便利
②供水功能:
临近河流,水源充足或丰富
2.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资源:
判读图中某地是否有某种自然资源或临近某种自然资源
交通:
由地图判读图中某地是否临铁路、公路或高速公路、港口或码头、以及多种交通方式的交汇处交通便利
农业基础:
本地农业基础雄厚
其他因素:
①是否是政治、宗教、军事中心②是否是旅游、科技中心(新因素)
【典例】重庆市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①地理位置优越:
位于长江和嘉陵江汇合处,水源充足、水运便利;
②自然条件优越:
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充足,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③农业发达,物产富饶;
④工业基础雄厚;
⑤科技教育较发达,劳动力资源丰富且素质较高;
⑥国家政策优惠,有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等。
【思考】攀枝花兴市的条件是什么?
试分析这一西南钢城发展的有利区位因素。
四、交通线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地形地质:
①平原:
限制少,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
②山地:
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地质复杂的地区(隧道避开断层,陡坡上修成“之”字型弯曲或开凿隧道)
水文:
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减少桥梁总长度、投资、施工量
气候:
注意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冻土、积雪的深度,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度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
2.经济因素
⑴合理布局交通运输,促进沿线经济发展
⑵铁路、公路国道线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减轻对市内交通的影响)
⑶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3.社会因素
①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或革命老区经济发展
②促进资源的开发、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
③国境铁路、公路、高速公路有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发展边境贸易)
【典例】京九铁路
①合理布局交通网(缓解南北铁路的运输压力,激活全国铁路网);
②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③维持香港的稳定和繁荣;
④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证。
【思考】
青藏铁路已全线铺轨完工,请从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分析其对青藏地区的意义。
五、交通运输网中点的区位因素分析
(一)港口的区位
1.自然条件
水域条件(航行条件):
等深线密──江阔水深,空间大,便于航行和停泊
港湾:
避风浪
陆域条件(筑港条件):
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坡度适当,地质稳定,抛锚空间大
2.社会经济条件
经济腹地:
(港口服务的区域)经济发达,辐射范围大,客货集散量大(影响港口的兴衰)
城市依托:
单一大城市或某个城市群为依托,为港口提供人、财、物的优势国家政策:
政策支持,如自由贸易港,对外开放港
【典例】上海港的区位因素:
①自然条件优越:
位于长江入海口,大陆沿海航线的居中位置,河港、海港兼备;有长江和黄浦江为港口提供出充足的淡水和轮船停泊的空间;三角洲地势平坦开阔,筑港条件好。
②经济腹地广阔且发达,交通非常便利;
③有上海市为依托,具有人、财、物的优势。
【思考】
天津滨海新区的有利区位因素是什么?
该新区开发、开放的意义有哪些?
与上海港相比,天津新港建设的有利及不利条件分别是什么?
(二)汽车站的区位
汽车站区位选择的总原则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即:
①路宽,与市内外交通联系方便;②地形平坦面积较大;③工程量。
(三)航空港的区位
1.自然条件
地形:
平坦开阔、坡度适当,保证排水
地质:
有良好的地质条件,地基要稳,坚实
气候:
少云雾、大风、暴雨天气日数
2.社会经济因素
交通:
要与市内有便利的交通联系
经济:
要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
六、水电站的区位分析
水量:
与气候、干湿地区、河流的补给、流域面积或集水区域有关(由河流的位置判读)
落差:
与穿越等高线有关或位于阶梯过渡处
具体开发:
与地质、地貌(地形图上一般要为峡谷,为了减少投资和工程量;地基要稳、坚实,少地质灾害;与水库选址相同)有关。
七、水库坝址的区位选择
1.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原因:
峡谷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盆地、洼地地形建水库库容量大
2.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原因:
防止诱发地震、滑坡
3.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没良田和村庄
八、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分析
1.自然因素
气象条件:
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好,便于对卫星跟踪观察
初速度:
地球自转的速度──纬度低,初速度大(如建设中海南卫星发射场);纬度高,初速度小。
同一纬度,地势高,初速度大,初速度大有利于降低发射初速度(也与能源有关)
地形:
地形开阔,便于对卫星的跟踪观察。
能源:
向东发射,节约能源
2.人文因素
人口密度:
地广人稀或人烟稀少,不干扰居民生活
交通便利:
我国的四个航天基地都便利
国防安全:
如西昌最突出
航天工业基础较好:
如太原
九、卫星着陆基地的区位分析
气象条件:
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高好,便于对航天器的跟踪观察。
地形条件:
地形平坦、开阔,少河流峡谷,有利于航天器或航天员的安全和便于目标搜寻
人口密度:
地广人稀或人烟稀少,不干扰居民生活
十、发展海洋水产业的区位分析
1.大陆架宽、浅,水温适宜,阳光充足,有利于生物光合作用
2.入海河流或径流带来丰富的有机质和营养盐类
3.寒、暖流交汇,海水发生搅动或冬季海水上泛,营养盐类丰富
十一、商业街的区位分析
市场最优:
城市几何中心,商业活动范围大──一般以零售为主
交通最优:
市区环路或高速公路边缘或街角处,交通便利──一般以批发为主
商业小区:
便民最优──建在居民住宅区内,由多种营业点组成
【典例】
武汉成为商业中心的区位条件:
①是中部经济区的中心城市,轻重工业发达,有稳定的商品供应;
②所在区域人口稠密、城市集中,消费市场广阔;
③水陆交通便利:
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京广线贯穿南北,长江航线沟通东西。
【思考】
你认为南宁市成为广西商贸中心的有利区位因素是什么?
区域地理原因因素分析总结
【气候】
1.气候成因:
太阳辐射(纬度)因素;大气环流因素(气压带、风带,季风环流,风的性质)下垫面因素(海陆分布、陆地地形状况及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地面植被状况、地面反射率、洋流等);人类活动因素。
2.描述等温线走向:
与海岸线平行;与某山脉平行;与等高线平行;与纬线平行;或南北走向;东西走向;东南-西北;西北-东南走向等。
3.分析影响气温的因素:
太阳辐射(纬度因素);大气环流(风向);下垫面(海陆分布、陆地地形状况及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地面植被状况、地面反射率、洋流等)
4.某地区某季节气温分布特点:
气温高低(总体);极值的位置;该区域各地的气温差距
5.分析降水的影响因素:
大气环流(风向);下垫面因素(海陆分布或距离海洋远近或海岸线情况、地形及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洋流)
6.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
水汽(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和过饱和);降温(气流上升—对流、气旋、锋面、地形抬升);凝结核
7.描述天气及天气变化:
温度、湿度、风力和风向、阴晴、气压等
8.沙尘暴产生的原因:
动力或大气环流(气旋和反气旋、锋面、对流);沙源(地表状况)
沙源可以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思考
9.太阳辐射强弱(太阳能):
纬度;地势;天气和气候
【河流】
1.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河流落差大(解释为什么)水量大(解释为什么)
2.渔业资源丰富(渔场)的原因
光照、热量;营养物质来源(陆地河流、上升洋流、寒暖流交汇、温带海水冬季上翻)
3.盐度的影响因素:
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较;淡水汇入情况;海域特点;洋流;结(融)冰情况
4.河流航运价值(能力)大小的分析:
河流流量及季节变化;流速(地形);冰期;含沙量
5.河流航运量大小分析:
航运价值(能力);腹地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疏密程度等。
6.河流流量大的原因:
流域内降水量(大气环流、地形、洋流、海陆位置等);水系特点;流域面积;
7.描述河流走向:
东西、南北、东南-西北、西北-东南;描述河流流向(从高向低流)
8.描述河流水文特征:
流量大小;汛期长短及出现的时间;水能大小;冰期及长短;含沙量多少;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黄河下游地上河);凌汛(不普遍)
9.描述水系特征:
河网密度;河流长短;支流多少及分布状态;流域大小;落差大小;流速大小;流向等
10.某地地下水是否丰富;有无含水的地质构造和含水层;是否有地下水补给的条件(植被状况、坡度大小、降水强度和降水时间)
11.描述海水特征:
海水温度和盐度
12.河流凌汛发生的时空条件:
有冰期;低纬流向高纬;结冰和融冰时期。
产生的危害—冰坝抬高水位,浮冰冲击河岸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
13.内陆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
自然原因:
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人为原因:
工农业引用河水(棉田面积扩大,引河水灌溉),汇入湖泊的河流水量减少。
【灾害】
1.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
地形(山区)坡度大;地壳运动导致岩石破碎;气候(降水);植被状态。
人为原因:
对植被的破坏;工程建设(按材料来)
2.洪涝灾害的原因:
(从收支方面思考)
自然原因:
降水(降水强度大,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丰沛导致河流水量大);地形地势(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水系特点;区域内的地形状况等。
人为原因:
人口密度大,上游植被破坏较多,水土流失严重;围湖造田;抗灾能力弱
3.干旱灾害的原因:
自然原因:
降水和蒸发的时空变化、气候异常等导致河流水量少及变化大;
人为原因:
人口、经济(农业、工业等)发达程度;污染;浪费(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干旱治理措施:
从开源、节流两方面思考。
如①跨流域调水;②修建水库;
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④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
⑤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⑥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技术,提高利用率;⑦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⑧海水淡化等。
4.我国旱涝灾害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原因
原因:
副高强弱不稳定,夏季风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5.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原因:
降水状况;地表植被;土质特点。
人为原因:
植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等。
6.土壤次生盐碱化
分布:
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
自然灾害频繁;旱灾;气候变化(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人为原因:
不合理灌溉。
7.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泽化
产生原因:
过度抽取地下水
导致问题:
地面沉陷,建筑物塌陷,沿海地区海水倒灌。
治理措施:
控制抽取地下水,实行雨季回灌。
8.沼泽地成因:
地表水收入大于支出
气候因素(降水或地表水量大于蒸发量);地形地势低洼不利于排水;高纬冻土(如西西伯利亚平原和我国东北平原)和高原冻土(如青藏高原)不利于地表水下渗。
例如:
江苏浙江多湿地的自然原因:
气候湿润、地势低平、河湖众多、海岸线长。
浙江的湿地公园少于江苏的原因:
山地丘陵多、平原少。
水利工程建设利弊
利:
防洪发电灌溉航运养殖旅游生态等综合效益
弊:
移民淹没土地生态危机文物破坏等
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
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所有资源调配都有这意义)
考虑对输出地(资源开发基地设施建设相关产业发展就业环保)
沿线输入地(缓解资源或能源紧张,基础设施就业相关产业发展环保)
铁路建设意义
经济意义(农业资源开发工业商业旅游业区际经济联系等)
政治意义(解决贫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战略意义(外向型经济国防)
生态意义(人口对生态压力能源调运改善能源利用结构减少对植被破坏)
限制性因素:
自然海陆位置地形地貌地质水文状况(河流沼泽洪水滩涂干旱冻土)
社会资金科技经济基础城市分布资源状况等
【生态问题】
1、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
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
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黄土土质疏松;地形坡度大;
(2)人为原因:
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
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
我国典型的地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
气候干旱(深居内陆,受地形阻隔,水汽难以深入)——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强劲,植被稀疏,地表多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干旱季节;气候异常
(2)、人为原因:
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治理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泽化
我国典型地区:
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
产生的原因:
过度抽取地下水
治理措施:
控制抽取地下水;实行雨季回灌
4、赤潮
我国典型地区:
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
气温高;海域相对封闭:
静水;静风。
(2)人为原因:
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5、干旱缺水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
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地区:
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
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较少;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春季气温回升,蒸发旺盛。
(2)、人为原因:
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
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思考:
我国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
维度高,气温低,蒸发弱;春季有积雪融水)
6、土壤次生盐碱化
我国典型地区:
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
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地形低洼;频繁的旱涝气候,海水倒灌(黄淮海平原)。
(2)人为原因:
不合理的灌溉。
治理措施:
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