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乘与除教案 4.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26849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乘与除教案 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最新乘与除教案 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最新乘与除教案 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最新乘与除教案 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最新乘与除教案 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乘与除教案 4.docx

《最新乘与除教案 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乘与除教案 4.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乘与除教案 4.docx

最新乘与除教案4

第四单元第1课第节授课时间月日

课题

购物

课型

新授课

 

情感

态度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识

技能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

进行计算。

过程

方法

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仔细检查的良好习惯。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两、三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

设计

思路

通过“购物”这一活动,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根据情境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在独立思考与交流的

过程中,探索计算方法。

教学

准备

教师

教学挂图幻灯小黑板

学生

预习

课时教案A

课时板书(场地)设计第1课第节

 

教学资料剪贴、摘抄

资料:

 

课时教案B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复习引入:

口答:

300×2=20×5=23×3=4×200=

23×3=4×15=24×2=12×4=

二、探索新知:

1、巧设情境,提出问题并出示挂图:

搬新校了,学校请我们班的同学帮忙购买一些新课桌椅和书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商店看看吧!

(1)理解图意:

学生认真观察图后,教师提出:

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能从图中看出:

一个书柜213元,一张书桌42元,一把椅子12元。

(2)提出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

①买一套桌椅共花多少元?

②买3张桌子要多少元?

③买5个书柜要多少元?

……

教师先肯定学生提出的合理数学问题,并向学生提出:

①买4把椅子需要多少元?

②买2个书柜需要多少元?

2、列出算式,探索算法:

(1)解决第一个问题:

买4把椅子需要多少元?

①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②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用了哪种方法,每种方法怎么算的。

③全班交流算法,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计算方法:

a、12+12+12+12=48

b、10+10+10+10+2+2+2+2=48

c、12d、12×4=48e、10×4=40

12122×4=8

12×440+8=48

+1248

48

……

以上每一种计算方法都是正确的,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和表扬。

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第4种算法,指出这是用竖式计算乘法,也是今后学习笔算乘法的基础,同时引导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乘法的书写格式,如下所示:

12

×4先用4乘“12”中个位的2得8,积的个位上写8;

48再用4乘“12”中十位的1得4,积的个位上写4。

[强调:

写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书写位置要适当。

]

如果在全班交流时学生没有使用列竖式的计算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前面几种方法的基础上列出乘法竖式进行计算。

(2)解决第二个问题:

买2个书柜需要多少元?

学生自己列出乘法算式,尝试解决问题,然后汇报交流。

教师要继续引导学生关注列竖式计算,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积中的2、4、6各表示什么?

各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在交流过程中,可指名学生板演列竖式计算的过程,发现问题,及时地帮助解决。

3、看书自学。

让学生看课本第28页,看看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第二课时

一、巩固练习:

让学生做课本第29页“练一练”1、2、3、4题。

1、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指名学生板演,进行全班交流,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2、第2题。

让学生独立练习后反馈、交流。

交流时注意引导学生明确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学生如果在练习中出现错误,教师应及时地加以指导。

3、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看书上的图,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列式计算,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在计算时,可以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不必要求全部用竖式计算。

学生在计算12×5、12×6、12×7、12×8这4道题的计算过程中出现了进位,竖式计算时,可能会出现错误,在反馈,交流时教师应重点加以指导。

4、第4题。

先让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独立解答本题。

再反馈交流。

第二个问题学生可能会用以下3中不同方法解答,教师应给予肯定。

①132×3=396(元)②132×3-132③132×(3-1)

396-132=264(元)=396-132=132×2

=264(元)=264(元)

先指名学生板演以上三种解答方法,再让学生口答具体的想法和每个算式的意义。

四、全课总结:

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

效果与反思

课时教案A

第四单元第2课第节授课时间月日

课题

去游乐场

课型

新授课

 

情感

态度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知识

技能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

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过程

方法

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

识和能力。

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培养学生迁移、类比、推理能力。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

设计

思路

通过“游乐场”这一活动,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在独立思考与交流的

过程中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

准备

教师

教学挂图幻灯小黑板

学生

预习

课时板书(场地)设计第2课第节

 

教学资料剪贴、摘抄

资料:

课时教案B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你们去过游乐场吗?

那里都有什么好玩的,你愿意介绍给大家听吗?

……

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一起去游乐场玩一玩。

二、探索新知:

1、提出数学问题。

出示“去游乐场”挂图。

(1)理解图意。

先引导学生独立认真观察情境图,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

①花10元,坐电动火车可以坐多少人?

②9人玩蹦蹦床共花多少元?

……

(2)教师提出:

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钱?

让学生思考:

怎么列式?

2、列出算式,探索算法。

(1)学生列出算式:

16×4

(2)教师指出:

现在用1根小棒代表1人,并引导学生进行如下操作活动:

先第一行摆1捆(每捆10根),另摆6根,再摆同样的三行小棒,每行都是16根。

然后让学生观察,问:

每行有多少根小棒?

有几行?

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么计算?

教师边引导学生摆小棒边启发学生发现:

要算4个16根一共是多少根,可先算4个6根是24根,把其中的20根捆成2捆,放在4行小棒下面。

另外4根放在2捆小棒的右边。

再算4个1捆是4捆,一共是6捆又4根,所以16×4=64。

(3)竖式计算。

①让学生独立尝试列竖式计算。

②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是怎样用竖式计算的。

③全班交流算法,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竖式计算过程。

根据板书教师再次强调书写格式;列竖式时

16相同数位要对齐,“×”的书写位置要正确。

×244乘“16”个位上的6得24,向十位上进2,

64在积的个位上写4。

4乘“16”十位上的1是4,加上进上来的2,

得6(即60),在积的十位上写6。

④比较归纳。

将本题与上节课的例题(出示12×4的竖式计算过程)相比较,让学生思考:

这两题的竖式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点及不同点,怎样处理进位的数。

接着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

一位数乘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十,向十位进1;如果满二十,向十位进而二;满三十,向十位进三……。

同时指出,在进位时可以在乘法竖式中做出记号,以防止遗漏,计算熟练后可以不做记号。

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出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注意点;哪一位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⑤指导看书,深化认识。

让学生看课本第30页的例题,让学生正确认识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告诉学生进位的数可写小一些,记在横线上。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第二课时

一、巩固练习:

练习:

让学生做课本第30页“试一试”中的1、2题。

指导学生做课本第31页“练一练”中的1、2、3、4题。

1、第1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要特别关注有困难的学生,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

2、第2题。

此题是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同时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练习时,先让学生根据题意独立连线,在同桌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

3、第3题。

此题是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练习时,学生根据题意独立解答,再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方法,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1)18×2+18

(2)18×(2+1)

4、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后在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以下两种方法:

(1)15×3+45×8

(2)400-45×815×3=45(元)

=45+360=400-360

=405(元)=40(元)

因为405〉400,所以买票钱不够。

因为40〈45,所以买门票钱不够。

对于学生的各种方法,只要合理,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二、全课总结。

说一说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效果与反思

课时教案A

第四单元第3课第节授课时间月日

课题

乘火车

课型

新授课

 

情感

态度

培养学生迁移,类比推理能力。

知识

技能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过程

方法

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

能力。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

设计

思路

教学时,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解决问

题,自主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

准备

教师

教学挂图幻灯小黑板

学生

预习

课时板书(场地)设计第3课第节

教学资料剪贴、摘抄

资料:

课时教案B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放暑假了,老师组织同学们参加夏令营,今天他们就准备乘火车去北京了,我们也去为他们送行,好吗?

一、探索新知:

1、提出数学问题。

出示“乘火车”挂图。

(1)理解图意。

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问:

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

①5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

②7节硬座车厢可乘多少人?

③这列火车一共可乘多少人?

……

学生提的问题只要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

(2)选择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选择,问题①:

5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

2、列出算式,探索算法。

(1)独立计算,小组内交流。

学生列出算式后,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在此基础上小组内交流,鼓励学生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2)全班交流。

请小组同学派代表板书计算过程,并口头说明计算过程,只要学生的算法是正确的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算法:

①70×5=350②72

2×5=10×15

350+10=360360

全班交流时,教师让学生再讨论竖式上的“0”漏写得“36”是否正确,引导学生关注积的个位上的“0”处理问题。

(3)比较归纳。

将本题与上节课例题(出示16×4的竖式计算过程)相比较,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

这两题的竖式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②:

7节硬座车厢可乘多少人?

学生在独立解决的基础上交流,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第二课时

一、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33页“练一练”中的1、2、3、4题。

1、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进行全班交流。

反馈时引导学生注意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第2题。

让学生根据题意先独立解决问题,全班交流时,指名板演,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第3题。

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4、第4题。

先让学生理解题意,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

(1)个问题,可以将小朋友家站点到最后一个站点的铁路长度,进行5等分后确定出发3小时后火车的大概位置。

学生可能还有其他的方法,如结合过站停车等因素确定位置,只要学生分析有道理,都应该得到肯定和鼓励。

(2)个问题解决过程可参考如下:

120×5=600(千米),45×2=90(千米),600+90=690(千米)

二、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效果与反思

课时教案A

第四单元第4课第节授课时间月日

课题

0×5=?

课型

练习课

 

情感

态度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合作学

习。

知识

技能

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过程

方法

结合具体的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

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教学难点:

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

设计

思路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0×5=0,再通过算一算,发现

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一规律,在此基础上学习一个

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

准备

教师

教材挂图幻灯小黑板

学生

预习

课时板书(场地)设计第4课第节

 

教学资料剪贴、摘抄

资料:

 

课时教案B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复习:

(口答)

14×3=42×2=25+0=0+28=

32-0=28-28=17×5=21×5=

二、探索新知:

1、教学0×5=?

(1)创设情境引入。

教师摆出5个盘子,每盘放3个苹果,提问:

这里有几盘苹果?

每盘有几个?

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列式?

用乘法怎么列式?

学生列出算式:

3+3+3+3+3=15,3×5=15

3×5表示几个几相加?

学生回答后,教师再从每盘中拿去1个苹果,继续提问:

现在每盘有几个?

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列式?

用乘法怎么列式?

学生列出算式:

2+2+2+2+2=10,2×5=10

2×5表示几个几相加?

学生回答后,教师再从每盘中拿去1个苹果,现在每盘有几个苹果?

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列式?

用乘法怎么列式?

学生列出算式:

1+1+1+1+1=5,1×5=5

1×5表示几个几相加?

学生回答后,教师再从每盘中拿去1个苹果,现在每盘有几个苹果?

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

(0个后1个也没有)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列式?

用乘法怎么列式?

学生列出0+0+0+0+0与0×5两个算式,提问5个0相加得多少?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得数(即0+0+0+0+0=0)0×5表示什么意思?

(5个0相加是多少)应等于几?

(等于0)

(2)推理归纳。

根据0×5=0想一想:

0×6,0×7,0×8。

……又是得多少呢?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做课本P34“算一算”3道题,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口算结果。

(0×3=0,7×0=0,0×26=0)

通过刚才的口算,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0与任何数相乘,结果都是0”的结论。

(3)小结、深化。

引导学生认识:

0乘几和几乘0都得0,0乘0也得0,所以0和任何数相乘都是0。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第二课时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P34“试一试”中1、2题。

(1)第1题。

此题是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并进行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时,要让学生体验算法多样化。

学生可能这样想:

因为13×5=65,所以130×5=650。

这样想的学生可能已经理解了算理,也可能认为只要在65的末尾写上一个“0”就可以得到计算结果,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13×5和130×5这两个算式,使学生理解13个十乘5等于65个十,也就是650。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并掌握竖式算法,可先请学生板书竖式计算的书写过程,发现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①130②13×5=65③130

×5130×5=650×5

650650

第③种算法学生可能难以独立写出来,教师可以让学生看书并指导学生学习这种写法。

(2)第2题。

此题是因数中间有一个0的乘法,练习时,让学生独立计算后,再让学生公布各自的算法,体验算法多样化。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1402②400×3=1200③2×3=6

×32×3=6400×3=1200

6501200+6=12066+1200=1206

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掌握①的算法。

一、巩固练习:

1、竖式计算。

(补充题)

240150320105

×3×4×4×8

603330807505

×2×5×9×4

全班齐练后指名板书,进行全班交流。

2、用你喜欢的方法算。

406×5350×6520×8555×4

全班齐练后交流,交流时让学生体验算法多样化。

效果与反思

第四单元第5课第节授课时间月日

课题

买矿泉水

课型

新授课

 

情感

态度

通过合作、交流,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学生的数

学思考。

知识

技能

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过程

方法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培养学生

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

设计

思路

创设“买矿泉水”的生活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探索多

样的估算方法和计算方法;并结合生活实际解决相关的

数学问题。

教学

准备

教师

教材挂图幻灯小黑板

学生

预习

课时教案A

课时板书(场地)设计第5课第节

 

教学资料剪贴、摘抄

资料:

 

课时教案B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新校的体育场已经开始启用了,学校准备召开一次运动会。

运动场上老师已经给同学们准备了饮料。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探索新知:

1、提出数学问题。

出示“买饮料”挂图。

理解图意,引导学生思考“大约花了多少钱?

”这个问题。

2、引导估算。

(1)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交流各自估算的方法,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在交流中出现的典型做法。

(2)全班交流,展示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指名口答估算过程及结果,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在交流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估算方法:

①把24听看成25听,25×2×3=150(元),所以150元就够了;

②把24听看成20听,20×3×2=120(元),所以要比120元多;

③一箱饮料大约70元,两箱饮料大约140元;

④一箱饮料超过60元,两箱饮料超过100元,但不到200元;

……

学生可能还有其他估算方法,只要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交流时,注意引导学生解释各自估算的过程。

3、引导精算。

教师把情境中的问题改成“共花了多少元?

”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

全班交流时,教师继续引导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学生在交流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解法:

124×3=72(元),72×2=144(元)

②24×3×2③3×(2×24)④3×(24×2)

=72×2=3×48=3×48

=144(元)=144(元)=144(元)

⑤24×2=48(元),48×3=144(元)

学生可能还有其他解法,只要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第二课时

一、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做课本第36页“试一试”中的1、2题。

1、第1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再指名板书,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2、第2题。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时,教师鼓励学生从各种不同的途径进行估算,并要求学生解释估算的过程。

学生可能用以下方法进行估算:

①根据一个班的人数和班级数,估计全校总人数;

②根据一个年级的人数和年级数,估计全校总人数;

③根据做早操时队列的有关数据,估计全校总人数。

学生可能还有其他的估计方法,只要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在估算中可能会出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因为学生还没有学过算法)教师要及时地加以指导。

二、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用了估算和精算两种方法解决连乘问题,(板书课题:

连乘)。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应用这两种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效果与反思

课时教案A

第四单元第6课第节授课时间月日

课题

实践活动

课型

新授课

 

情感

态度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

奇心。

知识

技能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培养学生

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在交流、讨论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化,提高解决实

过程

方法

际问题的能力。

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获得良好的

情感体验。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在独立操作、实验和推理活动中得到一堆黄豆

大约有多少粒。

教学难点:

选择合适的方法得到一堆黄豆的数目是多少。

教学

设计

思路

通过独立操作、实验、推理等活动得到一堆黄豆大约有

多少粒,再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想法,最后进行班级集中

发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