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增收状况调研报告.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02336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民增收状况调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民增收状况调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民增收状况调研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农民增收状况调研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农民增收状况调研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民增收状况调研报告.doc

《农民增收状况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民增收状况调研报告.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民增收状况调研报告.doc

农民增收状况调研报告

  农民增收状况>调研报告

(一)

  当前农民收入增长所面临的严峻困难,已成为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实现良性循环的一大障碍。

我县同样也面临着农民增收难的困惑,因此,找准农民增收难的原因,制定增加农民收入的措施,时当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它关系到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稳定,农民的利益,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为此,我与人大相关委室同志先后到赵庄、欢口、师寨、孙楼等镇进行调研,分别采取了入户调查、别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详细了解我县农民增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现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我县农民增收基本情况

  根据今年夏秋两季形势初步分析,全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总体态势呈现“四增一平”,即:

家庭经营收入增、劳务与工资性收入增、转移性收入增、财产性收入增,农民负担平。

今年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785.6元,同比增加694.2元,增长13.6%,其中家庭经营收入增收360.2元,劳务输入增收140.2元,转移性收入增收72元,财产性收入增收121.8元。

其增收特点为:

一是工资性收入增势强劲。

今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623.9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40.2元,增长9.45%,对今年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为20.19%;二是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快速增长。

今年农民人均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549.2元,增加193.8元,增长52.75%,是今年农民收入各项收入中增速最快的项目;三是家庭经营收入中牧业收入增速加快。

今年牧业人均收入增加131元。

增长29.57%,增速较快。

取得如此成效,我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一)深化结构调整,发展规模农业促增收。

今年,全县夏粮作物面积55万亩,单产382公斤,总产21.01万吨,因单产比去年同期增加24公斤,价格较去年收购价格上升3分,总收入增加1980万元,人均增收20元,大(苔)蒜种植面积35万亩,其中苔蒜20万亩,比去年增加5万亩,亩收益2088元,总效益4.17亿元,比去年增收2976万元,人均增收31元。

设施菜总面积为10万亩,比去年增加5万亩,总效益达8.6亿元,总收入较去年增加6336万元,人均增收66元,大蒜因价格下降和出售困难等原因,亩均减收200元,人均减收49元。

黄皮洋葱种植13万亩,每公斤收购0.55元,种植业共计增收159.4元。

  

(二)突出规模养殖做强畜禽产业促增收。

今年,我县坚持以发展养殖专业村、养殖大户和养殖小区(场)为重点,积极抓好产业化建设、标准化建设等综合措施的落实,促进了整体运行质量的全面提高,全县猪、牛、羊、禽、兔饲养量分别达到78.5万头、2.6万头、180万只、2206.6万羽、32.2万只。

今年1—11月份,畜禽养殖效益持续看好。

今年各种畜禽产品共实现产值6.77亿元,综合价格因素,总收入增加1.27亿元,人均增收131元。

特别是种鸭发展势头强劲,现存栏突破70万只,稳居全国种鸭养殖第一县农民增收情况调研报告。

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持续增长。

充分利用省、市帮扶的机遇,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大搞劳务输出,狠抓工资性收入,今年全县外出务工人数达到28.7万人,劳务收入17.1亿元,比去年增加1.36亿元,人均增收140.2元。

  (四)财产性收入比重增大。

随着今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扩大1.31万亩,100亩以上规模经营面积达8500亩,亩均承包费400—600元,高速公路征地补偿款发放约1.1亿元,利息税的降低等因素。

农民财产性收入人均增收121.8元。

  (五)转移性收入逐年增长。

今年粮食直补面积为102.23万亩,每亩补贴62元,比上年增加32元,总额6338.26万元,水稻补贴10.22万亩,每亩84元,总计补贴204.4万元,农机补贴810台,共补贴资金500万元,人均增收72元。

  (六)积极引导农民推行土地流转,农民收入得到大幅提高。

一些镇积极引导农民土地流转,实行合作社或企业承包土地规模经营,农民进入合作社或企业打工的形式。

孙楼镇穆楼村流转土地400亩,发展设施袖珍菇,按照每亩双700斤粮食的价格转租,群众比种粮亩效益增加近300元,同时可以吸纳周边村的4000多名的劳动力就业,按照每个劳动力月收入800元计算,生产6个月,仅此一项,该镇农民增加收入1900多万元,人均增收400多元,今年开始生产的大棚22个,吸收穆楼村80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全村人均增收近千元,欢口镇董堂村流转土地1400亩,土地租金为每亩650元,基本与种粮纯收入持平。

土地流转以后,可以为该村提供80个固定工人岗位,临时工300多个,固定工人工资1万左右,临时工3个月时间收入3000元左右,可为该村增加收入140万元,按照全村承包人口980人计算,该村人均增收可达1500元。

  二、存在问题

  今年,我县农民收入呈稳定上升,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从全年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当前农民收入的增长主要得益于畜禽产品价格上涨和劳务输出、私营个体经济等,其他新兴增长点不多,农民增收的空间变小,增收的难度加大。

分析及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对农民增收产生不利影响。

当前宏观经济运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势必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一是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景气,必然制约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继而影响农民就业创业,导致工资性收入增长困难。

二是物价水平仍处高位,继续推动农业生产成本上升。

农资价格持续上涨,很大程度影响了农产品数量增加、价格上涨和农业补贴提高的效应。

三是城镇居民收入实际增幅趋缓,影响了农产品的销售,制约了高效农业规模化的推进。

  

(二)农村出现了“农民老龄化、农业副业化”的不良倾向,青壮年多数出外打工,在家务农的多是妇女和老人,许多农民不是为谋利而经营,而是为>保险去种植,把种地视为失去城市工作之后的退路,农业在部分家庭成了一种辅助性的活动,等于打工的副业。

由于农村留守劳动力素质问题,农民自主创业的难度增大。

  (三)农业产业经营水平偏低。

我县现有的农业龙头企业加工冷藏能力较弱,产品档次较低,初级加工多、科技含量低、附加增值增效不明显,企业与农户基地之间联接机制较为脆弱,没有真正形成规范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制约了主导产业的扩张和链条的延伸,影响了农业效益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四)农民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随着科技的进步,单纯的“勤奋耐劳”已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当前企业高素质技术工人的需求量逐年上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尽管我县加大了农民教育培训的力度,但从投入的资金和开展的>素质教育来看,还有一定的差距,农民文化科技素质偏低,制约着农村劳动力向高产业的技术含量的进一步转移,也影响着传统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和效益的增加,影响着农民收入的进一步增加。

  (五)生产要素对农村发展约束加剧。

一是资金制约。

随着宏观调控的深入,农民创业所需资金更加困难,农民贷款难度大,成本高,金融支农的作用远未发挥。

二是土地制约。

一方面农业适度规模推进不快。

大量外出劳动力仍兼业经营土地,小规模土地经营方式长期存在,尽管国家已经允许土地流转,但没有县具体的政策依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快,种植业效益难度大幅度提高。

三是劳动力制约。

一方面大量劳动力转移后,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3860”,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制约农业效益的提升。

  三、几点建议

  

(一)大力实施产业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必须放眼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对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调整。

具体实施过程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瞄准国际市场需求,因地制宜确立主导产业。

对丰县牛蒡、芦笋、山药三大特种蔬菜,实行恢复性种植。

从而形成我县的特色产业和出口创汇基地,同时扩大夏蕃蕃茄等常规蔬菜面积。

二是实施品种、技术、知识三大更新工程,其中最关键、最重要的是品种更新,引进和培育优、新、特品种。

三是推行标准化、无公害栽培技术。

对农产品的生产,要严格按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使产品达到无公害要求。

提高品质,增加效益。

  

(二)培育具有深加工和强幅射能力的农产品加工、营销龙头企业。

应着力培育具有深加工和强幅射能力的龙头企业,以此为突破口提升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实现以强带弱,以一带百,先富帮后富,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龙头企业与农户采取订单生产和保护价收购的利益联结方式开展生产,做大做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突出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特色,走出符合我县农村实际的农民增收新路子。

  (三)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辟我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出路:

一是加快农村多种经营和民营企业的发展,促使一部分农业剩余劳力从事多种经营和民营企业。

二是组织劳务输出,让更多的丰县农民外出经商办厂,从事建筑、服务,或打工挣钱。

三是加快县城区及14个建制镇建设步伐,让农村劳动力到县城和镇驻地找到合适的就业门路。

通过合理转移劳动力,形成三个三分之一的格局:

即三分之一从事农业生产,三分之一从事多种经营,三分之一务工经商或外出打工。

实现上述目标,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可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引领农民发家致富。

结合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进一步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各类农民专业协会、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工作,切实解决农民在就业和生产经营中缺信息、缺销路、缺保障等问题,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促使农产品在流通环节增值,增加农民收入。

  (五)加强土地流转。

在不改变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让农民自愿以土地使用权入股或者以其他的形式组织农民自主成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实现比家庭经营更高形式、更大规模的农场经营模式,可以跨组、跨村或跨镇联合。

吸纳农民手中的闲散资金,让农民以自愿入股的形式创建农民合作金融组织。

解决农民有劳力、有技术、有门路、无发展资金的现实问题。

  农民增收状况调研报告

(二)

  今年9月上中旬,本人对我镇农民增收情况进行了调研,先后在全镇8个行政村召开由镇分管农业负责人,农经站、农技站、企管站负责人以及村委会成员,纯农户、种养大户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广泛收集情况,深入开展讨论,突出当前影响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是什么、如何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在农民增收方面对镇党委、政府有何意见和建议三项内容。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民增收工作取得的成绩

  近几年来,我镇农业农村工作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落实政策为动力,坚持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切实控减农民负担,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

2001、2002、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4102元、4360元、4660元,分别较上年增收206元、258元、300元。

  1、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得力于乡镇企业和三产企业的加快发展。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在利用“三资”(外资、民资、内资)、园区开发、小城镇建设、致富群众上求突破,加快了富民强镇的步伐。

2003年全镇共有乡镇企业220家,比2002年增加12家,安排就业人员6736人,比2002年增加903人,共发放劳动报酬4190.25万元,人均6560元,比2002年增长820元。

同时2003年三产企业发展到2397个,个体户增加到65个,吸纳从业人员2600人。

  2、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得力于劳动力转移输出规模不断扩大。

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把它作为世纪工程来抓,建立了专门工作班子,形成了一套工作制度,强势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

2001年、2002年、2003年劳动力转移输出人数分别为1670、1990、2200。

2003年新增劳务输出300人,农民人均劳务增收84元。

  3、农民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