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五中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22252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五中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北京市五中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北京市五中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北京市五中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北京市五中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五中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docx

《北京市五中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五中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五中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docx

北京市五中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北京五中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一历史

一、选择题:

(每题1分,共50分)

1.历史研究表明,中国古代先民最早培植了

  A.小麦和水稻  B.粟和水稻

C.小麦和大豆D.粟和玉米

图1

2.春秋时期自耕农经济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发展

B.耕作技术进步

C.生产工具改进

D.赋税制度改革

3.图1所示工具最早出现于

A.春秋B.战国C.西汉D.唐朝

4.“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

下列关于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促进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B.特点是少投入且多产出

C.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小农经济D.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5.租佃制普及到全国、成为我国古代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出现在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6.我国古代发明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是在

A.商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

7.中国获得“丝国”称号是在

A.春秋B.战国C.汉朝D.唐朝

8.南北朝时,制瓷业的显著成就是烧制出

A.青瓷B.白瓷C.五彩瓷D.斗彩瓷

9.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我国的

A.唐代B.宋代C.明代D.清代

10.最先率船队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的是

A.哥伦布B.达·伽马C.迪亚士D.麦哲伦

11.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路线是

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欧洲

B.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地中海——欧洲

C.大西洋——地中海——印度洋——太平洋——欧洲

D.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欧洲

12.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

A.大西洋沿岸B.太平洋沿岸

C.非洲东海岸D.印度洋沿岸

13.17世纪上半叶,掌握着世界商业霸权,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国家是

A.荷兰B.意大利C.英国D.西班牙

14.18世纪下半叶,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的是

A.英国B.西班牙C.法国D.意大利

15.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率先使用机器的生产部门是

A.棉纺织业B.冶金业C.毛纺织业D.采矿业

16.瓦特改良蒸汽机的重要作用是

A.标志工业革命的开始B.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C.使工厂得以普遍建立D.导致新交通工具的问世

17.工业革命的基本特征是

A.雇佣劳动关系取代了手工作坊中的师徒关系

B.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取代了手工劳动的工场

C.蒸汽机的使用促成了动力和能源的巨大革命

D.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使生产呈现高速增长趋势

18.在工业革命向欧美大陆扩散过程中,处于领先地位的部门是

A.纺织业和铁路业B.煤炭业和冶金业

C.制造业和采矿业D.运输业和金融业

19.直接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使人类迅速跨进电气时代的是

A.新交通工具的创制B.电的发明和应用

C.新通讯手段的出现D.合成化工的诞生

20.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A.电力工业的发展尤为突出B.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

C.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D.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

21.中美《望厦条约》规定中国变更税例须与各国官员商议,其主要危害是

A.美国控制了中国的关税B.外国经济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C.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D.海关失去了对民族经济的保护

22.近代外国经济势力通过迫使清政府开埠通商深入中国内地,始于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3.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主要变化是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商品经济开始发展

C.大量洋货涌入中国D.民族工业开始出现

24.洋务派创办的第一家军事工业是

A.江南制造总局B.上海发昌机器厂

C.安庆内军械所D.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25.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于

A.鸦片战争期间B.洋务运动期间

C.甲午战争期间D.辛亥革命期间

26.中国自主设计建设的第一条铁路是

A.淞沪铁路B.唐胥铁路C.京张铁路D.京汉铁路

图5

27.图5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

该报创刊于

A.1872年

B.1883年

C.1894年

D.1905年

28.我国第一条电报线架设在

A.上海B.北京C.香港D.台湾

29.苏俄农民说:

“土地属于我们,但面包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但木材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但鱼却属于你们。

”这反映了农民对下列哪一政策的不满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D.土地私有化

30.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体制的特点是

A.多种所有制并存B.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

C.计划与市场相结合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31.苏联的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的不同点在

A.优先发展重工业B.优先发展轻工业

C.优先发展军事工业D.优先实现农业机械化

32.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A.一战后的经济繁荣掩盖了危机隐患

B.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市场的虚假繁荣

C.股票投机增加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D.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使产销矛盾日趋严重

33.罗斯福新政期间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公平竞争的法则,旨在

A.规范企业行为B.防止生产过剩

C.限制生产规模D.保证产品质量

3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取的经济政策是

A.自由放任B.加强横向联系

C.国家干预D.建立合作组织

35.下列各项,属于二战后发达国家社会福利资金组成部分的有

①个人缴纳②企业缴纳③国家补贴④保险补贴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6.读图1-4,前苏联国家领导人中率先对斯大林体制进行改革的是

图1斯大林图2勃列日涅夫图3赫鲁晓夫图4戈尔巴乔夫

A.B.C.D.

 

37.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

A.体制上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B.社会矛盾使民族分离活动加剧

C.与美国进行日趋激烈军备竞赛D.戈尔巴乔夫错误的路线和政策

38.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土地改革运动的基本结束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39.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的主要任务是:

(   )

A.加速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C.健全党内外民主制度  D.借鉴苏联的经验教训

40.揭开中国经济改革序幕的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四大

41.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有

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③扩大企业自主权④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

42.“作为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它最早成为中国开放的特区,与新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共舞,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它已从一个小渔村迅速发展成中国最年轻的城市之一……”上述材料是某一文学作品中对某一个城市的描述,这个城市应该是

A.广州B.上海C.深圳D.珠海

43.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是

A.海南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D.内地各省会城市的开放

44.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层次是

①沿海开放城市  ②经济特区 ③沿海经济开放区 ④内地开放城市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45.目前,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

①全方位②多层次③宽领域④成熟完善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46.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中国GDP的迅速增长,超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及同时期的亚洲新兴国家,主要得益于

A.“一五”计划的实施B.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C.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决策

47.二战后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

①世界银行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③关贸总协定④世界粮农组织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8.1967年,下列哪些组织合并成欧洲共同体

①欧洲煤钢共同体②欧洲经济共同体③欧洲原子能共同体④北约组织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D.③④

49.欧共同体正式由一个以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转变为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的标志是

A.《罗马条约》B.《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C.欧盟正式成立D.欧元正式启用

50.下面三幅图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欧元成为世界通用货币B.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明显

C.世界银行主宰世界经济D.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8分)

51.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水利建设的发展。

著名的有芍陂、都江堰

郑国渠、以及西汉的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陆续建成。

52工业革命实现了从工场手工业到机械化的工厂大工业的飞跃,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工业时代。

这一时期,适应机器大生产的要求,工厂制度成为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53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1921年3月,俄共召开了第十次代表大会,

会上决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由此开始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

54.1953年,中共中央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张,要求在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过程中,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业化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问答题:

55.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请回答:

(9分)

(1)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

(2分)

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

 

(2)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主要特点。

(3分)

种植业和家畜饲养业

精耕细作

男耕女织

 

材料二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3)材料是怎样看待商业与农业的关系的?

由此中国古代社会政府传统的政策是什么?

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4分)

农业是本,商业是末

重农抑商

随然不能完全遏制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但确实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

 

56.经济全球化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是促进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因素。

结合所学请回答:

(21分)

(1)从新航路的开辟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根据提示,结合所学,完成下表?

(12分)

时间

15世纪--16世纪

16世纪初---18世纪下半叶

18世纪70年代—-19世纪上半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

重要事件

新航路开辟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的早期殖民扩张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主要途径

建立直接的商业联系

英国:

海盗式掠夺

商业战争、强占殖民地、贩卖黑奴。

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

国际贸易的发展

人口和资本流通

武力威逼

 

直接结果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世界市场逐步扩大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重要影响

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人类从分散孤立走向整体世界

加速资本积累,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对亚非拉广大地区带来深重灾难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工厂制建立

加快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大企业时代到来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工业化

(2)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其具体表现是什么?

美国是如何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

与以往解决问题的政策相比,美国的政策有什么突出特点?

(3分)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国家干预经济

(3)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比80年代初增加了两倍。

其中,80%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在这个方面跨国公司起着重要作用。

……它们控制着国际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2/3和技术转让的1/3。

现在它们越来越重视就地生产和销售,全世界生产和销售仅有20%是在国内进行。

----孙颖、黄光耀《世界当代》

材料二:

1981—1985年在美国的危害生态工业的国外投资总额中,发展中国家占35%,日本“最肮脏”生产部门的国外投资中,2/3~3/4在东南亚和拉丁美洲。

全球每年生产有害垃圾5亿吨,90%来自发达国家,其中大部分被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

请回答: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趋势?

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是什么?

(4分)

材料二反映了上述趋势下的什么问题?

(2分)

全球化趋势

科学技术、新通讯交通、两极格局结束

世界环境问题严重

58.下列图文反映了中国工业化建设的重要进程。

读图文,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12分)

(1)概括洋务企业兴办的背景以及主要成就。

(4分)

内外交困(太平天国、英法侵略)

军事工业、民用工业

 

(2)概括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的外部条件及

主要表现。

(4分)洋务企业分布图

第一次世界大战

轻工业迅速、重工业、新型工业一定发展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图

(3)1953---1957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概括这一时期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4分)

我国新建飞机制造、汽车制造、发电设备、冶金设备以及重型机械等工业部门,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我国中西部地区也新建了钢铁、煤炭、电力等工业设施,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

教学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