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化学思想和方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21532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5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的化学思想和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常用的化学思想和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常用的化学思想和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常用的化学思想和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常用的化学思想和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用的化学思想和方法.docx

《常用的化学思想和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的化学思想和方法.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用的化学思想和方法.docx

常用的化学思想和方法

中考化学7大题型轻松搞定

题型复习(四)常用的化学思想和方法

一、题型简介

此类试题的考查是中考的热点,它对学生化学学科思想的形成,完善化学知识结构,解决化学问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与数学、物理等学科相比,知识点相对较散,系统性较差;但化学也有其他特点和系统性,也有其知识线索和化学思想、解题方法。

二、方法指导

化学思想和解题方法是在学习过程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在应用时注意理解每种方法适用的条件和场景,每种方法不是万能的,只有恰当地应用才能起到加快做题速度、节约时间、提高正确率的效果。

在平时练习时,应多总结、多思考,真正把每种方法理解掌握透。

题型之一守恒法

利用物质在变化前后的一些没有发生变化的量来解题的方法,常用的有:

物质质量守恒,溶液中溶质质量守恒,原子守恒,元素守恒等。

例1(2015•雅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混合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表所示.说法正确的是(  )

反应前质量分数/%

70

15

6.25

8.75

反应后质量分数/%

35

7.5

48.75

8.75

 A.丁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丙的质量

 C.甲一定是化合物,乙一定是单质

 D.该反应可能是分解反应

【思路点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A、丁在反应前后质量没有变化,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也有可能是杂质,没有参加反应,故A错误;

B、甲反应后质量减少70﹣35=35g,为反应物,乙质量减少15﹣7.5﹣7.5g,为反应物,丙质量增加48.75﹣6.25=42.5g,故B正确;

C、由B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甲+乙=丙,丙一定是化合物,甲和乙都有可能是单质,也有可能是化合物,故错误;

D、由B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甲+乙=丙,故为化合反应,故错误;

故选B

[方法归纳]此题关键要熟练掌握质量守恒定律,以及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1.NH4ClO4(高氯酸铵)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的物质是()

A.CO2B.Cl2C.O2D.N2

2.(2013•乐山)在如图所示的反应模型中,

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

表示碳原子.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B.一个X中有2个原子

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改变

D.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和种类都没有改变

3.(2013·自贡)某密闭容器中有X、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的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X

O2

CO2

H2O

反应前质量/g

16

70

1

0

反应后质量/g

0

待测

45

36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X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表中“待测”值为5D、反应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比为45:

36

4.(2014·广元)一氧化碳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O+4H2═X+H2O.下列分

析正确的是(  )

 A.X与CO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16B.X中只含C、H元素

 C.该反应的基本题型之是置换反应D.X中C、H元素质量比为4:

1

5.(2014德阳)金属单质M与非金属单质硫发生如下反应为2M+S

M2S。

甲、乙二组学生在实验室分别进行该实验,加入的M和硫的质量各不相同。

充分反应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则M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M的质量/g

S的质量/g

M2S的质量/g[m]

甲]

6.0

2.5

7.5

7.0

1.5

7.5

A.64B.56C.39D.2

3

6.(2015•德阳)将一定质量的铁和氧化铜的混合物粉末放入足量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产生气体0.4g,并得到残留固体6.4g.则原混合物粉末的质量是(  )

 

A.

8.0g

B.

11.2g

C.

16.0g

D.

24.8g

7.(2014•乐山)有CO、CO2和N2的混合气体120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

使该混合气体与足量的灼热氧化铁完全反应,再将气体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为( )

A.50gB.100gC.150gD.200g

8.(2015·河南)在点燃的条件下,2.6gC2H2与7.2g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6.6gCO2、1.8gH2O和xgCO。

则x=;化学方程式为。

9.(2013•德阳)金属钛(Ti)的合金具有耐高温、耐腐蚀、强度高等性能,所以,钛合金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工业及化学工业。

工业上冶炼金属钛的过程是以钛矿石(主要成分为钛酸亚铁,化学式为FeTiO3)、焦炭、氯气为原料,在高温条件下制取TiCl4,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FeTiO3+6C+7Cl2

2TiCl4+2X+6CO。

然后用镁与TiCl4,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金属钛和氯化镁。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FeTiO3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2)在制备TiCl4的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

(3)镁与TiCl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题型之二归纳演绎法

由一系列个别的、特殊的前提推出一般的、普遍的结论,称为归纳推理法;由一般性知识的前提推出个别的、特殊的结论,称为演绎推理法。

例2(2015·黄冈)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所以发生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B.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C.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能燃烧

D.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思路点拨】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有氧气参加;构成物质的粒子常见的有分子、原子、离子;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三个条件;化合物是含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方法归纳]掌握常见的概念,物质的构成、化学反应的特征、燃烧的有关知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014·巴中)“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通常物质燃烧的条件是:

物质具有可燃性、跟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当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燃烧才能发生

B.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

生成物有水、气体、沉淀三个条件至少满足一个.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

C.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微粒构成的

D.不同的物质构成它的基本微粒可能不同,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

2.(2013·自贡)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NaOH溶液中的OH-能与酸反应,则KOH溶液中的OH-也能与酸反应

C、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则饱和溶液也不能继续溶解其它溶质

D、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NH4NO3中没有金属离子,不属于盐

3.(2014·遂宁)归

纳与反思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

下列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

4.(2015·资阳)下列有关概念应用的判断正确的是()

A.CO2、Fe2O3、H2SO3、O2等都含氧元素,都属于氧化物

B.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氧化反应都属于燃烧反应

C.生铁和钢都与铁的性质有所不同,都属含碳量不同的铁合金

D.凡是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5.(2014·宜宾)下表中,除去物质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和反应题型之归类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方法

反应题型之

A

CuO粉

Cu粉

在空气中加热

化合反应

B

CO2

CO

通过灼热的CuO

置换反应

C

H2

HCl

通过盛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分解反应

D

KCl

K2SO4

溶解,加足量的硝酸钡溶液,并过滤

复分解反应

6(2014·凉山)下列归纳和推理,你认为不合

理的是(  )

A.冰和干冰,组成元素不同﹣物质分类相同

B.纯碱和烧碱,组成元素不同﹣物质分类相同

C.金刚石和石墨,组成元素相同,原子排列不同﹣物理性质不同

D.一氧化碳

和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分子结构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7.(2014·广安)日常生活中,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的方法,错误的是()

A.氮气和氧气﹣﹣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

瓶内,观察火焰是否熄灭

B.氮肥和磷肥﹣﹣观察颜色

C.苏打和小苏打﹣﹣分别与足量的白醋反应,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D.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加热,观察外形变化

8.(2015•巴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液态氧、矿泉水、医用酒精均为纯净物

 

B.

NaHCO3、H2SO4、HNO3均为酸

 

C.

NH3•H2O、NaOH、KOH均为碱

 

D.

CO2、Al2O3、KMnO4均为氧化物

9.(2015·黄冈)构建模型和构建知识网络是化学学习中重要的学习方法,李华同学利用左手构建酸的性质知识网络,如图所示,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如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盐酸的pH,则结果会__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2)图中①的现象是:

________。

(2)写出一个符合图中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图中性质④属于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题型之)。

(5)图中⑤的性质在工业上可用于___(填用途)。

10.A、B、C三组实验如图所示,根据发生反应的现象及原理,进行总结归纳并回答问题:

(1)三组实验有多个共同点:

①试管中反应物都是无色溶液

②都属于反应(填基本反应题型之);

③实验现象;

④;

⑤。

(2)写出实验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题型之三相关比较法

利用物质性质、现象等彼此相关联的内容,通过比较而得出正确结论的一种解题方法。

例3(2015•雅安)研究和控制化学反应条件有重要意义.

(1)同学们想探究双氧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了三次实验,记录各收集一瓶相同体积氧气所需要的时间.

实验

30%双氧水的质量(g)

加入的水的体积(mL)

二氧化锰质量(g)

收集时间(s)

1

10

40

5

200

2

20

30

5

100

3

30

20

  

67

①.取用二氧化锰的仪器是图1中的  (选填编号).

②.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③.实验3中,加入的二氧化锰质量为  g.

④.相同条件下,实验3产生氧气的速率最快,说明  .

(2)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双氧水在70℃以上会较快分解产生氧气.为了验证加热双氧水也可以产生氧气,同学们选择图2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产生气泡,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没有复燃,可能的原因是  ,同学分析原因后,采用了  法收集气体,再检验,证明加热双氧水也可产生氧气.

【思路点拨】

(1)①二氧化锰是固体粉末,取用时要用药匙;故填:

B;

②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故反应的方程式是:

2H2O2

2H2O+O2↑;

③实验探究双氧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所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了三次实验,所以实验3中,加入的二氧化锰质量为5g;故填:

5;

④通过实验中的数据可知,在相同的条件下,双氧水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故填:

相同条件下,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2)在加热双氧水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水蒸气散出,使收集的氧气不纯,所以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没有复燃;为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

故答案为:

氧气中混有较多的水蒸气;排水。

[方法归纳]本题考查药品的取用、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考查的范围较大,需要同学们细心分析解答.在进行实验对比时,要注意实验的控制变量,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针对训练】

1.(2014·广安)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生铁比纯铁硬,故黄铜比纯铜硬

B.烧碱属于碱,故纯碱也属于碱

C.金刚石很硬,故石墨也很硬

D.氢氧化铝可治疗胃酸过多,故氢氧化钠也可治疗胃酸过多

2.(2015•巴中)日常生活中,区别下列各组物质的做法错误的是(  )

 

A.

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B.

用尝味道的方法区分厨房橱柜中调味品食盐和蔗糖

 

C.

用灼烧的方法鉴别羊毛线和棉线

 

D.

用白醋区分苏打和小苏打

3.(2015•广安)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

 

A.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浓硫酸也具有挥发性

 

B.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所以它们的性质相同

 

C.

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D.

点燃氢气前需要检验纯度,所以点燃甲烷前也需要检验纯度

4.(2015•资阳)下列关于碳及碳的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石墨、金刚石、C60的物理性质不同,但都属于碳的不同单质

 

B.

乙烯(X)的燃烧反应为X+3O2

2H2O+2CO2,则乙烯的分子式为C2H4

 

C.

含碳的化合物中甲烷、乙醇属于有机物,CO、CO2则属于无机物

 

D.

C6H6(苯)和C2H2(乙炔)中C、H原子个数比相同,但元素质量比不同

5.(2015•乐山)下列日常生活常见的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

 

A.

Fe

B.

Cu

C.

Al

D.

Zn

6.(2014·重庆)我们曾经做过以下一组对比实验,该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①C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②CO2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③CO2不能使干燥纸花变色④CO2不支持燃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7.(2015•雅安)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收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食盐水,旋紧瓶盖,振荡

塑料瓶变瘪

CO2能与食盐反应

B

点燃从导管放出的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

被点燃的气体一定是H2

C

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和稀硝酸

有白色沉淀产生

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D

将白磷浸没在热水中,再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

通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氧气后白磷燃烧

氧气是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

8.H2、CO2、CO、CH4四种物质中,某种物质在某一点(或某几点)上具有与其他三种物质不同之处(其他三种物质在这一点上则有相同或相似之处),请按要求及示例填写下表。

物质

该物质与其它三种物质不同之处

例:

H2

H2组成上不含碳元素,其它三种物质均含有碳元素

CO2

H2

CO

CO2

9.(2013·自贡)某化学小组欲探究盐酸、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取8支试管分别用A﹣H编号后,做如下实验。

(1)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出现的试管是______,有沉淀生成的试管是_______.

(2)实验后某试管中为红色溶液,当向其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后,溶液变为蓝色。

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盛有的物质是______。

(3)写出实验中无明显现象产生的试管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之四反例分析法

用可以驳倒原结论的事例进行解题的方法,常用于判断“一定”“都是”“可能”等来表达问题的结论是否正确。

例4(2015•眉山)往200gFeCl3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己知反应的先后顺序和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FeCl3+Fe=3FeCl2CuCl2+Fe=FeCl2+Cu.图为加入铁粉的质量与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关系.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B点后溶液的颜色为蓝色

 

B.

D点对应纵坐标为6.4

 

C.

该200g溶液中的CuCl2质量分数为6.75%

 

D.

取DE两点间的剩余固体加入盐酸,均有气泡产生

【思路点拨】分析图象可知:

0﹣A段加入Fe5.6g而剩余固体质量为0,所以不可能是铁与氯化铜的反应,故而只能是铁与氯化铁反应,并且在A点氯化铁恰好反应完全;所以A﹣B段是铁与氯化铜反应,B﹣C段的质量=D﹣E段的质量,说明B﹣C段是铁粉剩余.A、A点以前是铁与氯化铁反应,说明与氯化铁反应的铁为5.6g;A﹣B段是铁与氯化铜溶液反应,B点后溶液中无氯化铜,故A错误;

B、B点处与氯化铜反应铁的质量为11.2g﹣5.6g=5.6g,设生成铜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氯化铜的质量为y

Fe+CuCl2═FeCl2+Cu

5613564

5.6gyx

,x=6.4g,故此时生成铜为6.4g,也就是D点的坐标为6.4g,故B正确;

C、由D点的坐标为6.4g,则DE间的固体质量为5.6g,而BC间的质量也为5.6g,则说明B点后铁粉再未参加反应,氯化铜已恰好反应完全,

,y=13.5g,由此可知反应的氯化铜的质量为13.5g,其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6.75%,故C正确;

D、由于DE两点间存在铁粉,所以加盐酸后一定能产生气泡,故D正确.故选A.

【方法归纳】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

【针对训练】

1.推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因此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因此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溶液的pH一定大于7

C.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所以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除外),因此微粒

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2.(2015•泸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酸性土壤里撒熟石灰,可调节土壤的pH

 B.推广加碘盐是为了预防胃酸过多

 C.钢铁在干燥的环境中比在潮湿的环境中更容易被腐蚀

 D.玻璃钢、光导纤维和合成纤维都是有机合成材料

3.(2015•遂宁)为维持人体的健康生命活动,人体不同器官的体液保持一定的酸碱度范围:

体液

血液

唾液

胃液

pH

7.35﹣7.45

6.6﹣7.2

0.9﹣1.5

根据上表可知,正常情况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人的血液一定呈碱性

 

B.

人的胃液一定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

 

C.

人的唾液一定呈酸性

 

D.

用pH试纸能够精确测定以上体液的pH

4.下列说正确的是(D)

A.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B.某物质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则该物质一定是酸

C.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

D.同一温度下,某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5.(2015•绵阳)分析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

 

A.

Zn置换H2是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置换反应,则所有置换反应都有元素化合价变化

 

B.

酸碱中和反应有盐和H2O生成,则有盐和H2O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

 

C.

一定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还能溶解溶质,则一定温下的饱和溶液不能溶解任何物质

 

D.

CH4充分燃烧生成的H2O和CO2,则充分燃烧生成H2O和CO2的物质只含C、H元素

6.三种物质间只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箭头所指方向的转化,下列符合要求的组合是(D)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7.(2015•泸州)下列实验操作、现象、结论或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组别

操作

现象

结论或解释

A

切开土豆,在剖面上滴两滴碘水

变蓝

土豆含有淀粉

B

在1mL无色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

溶液变红

原溶液呈碱性

C

取3mLH2O2溶液微热,再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

先产生少量气泡,加MnO2后产生大量气泡

MnO2对H2O2分解有催化作用

D

取2mL鸡蛋清,加入几滴硫酸铜溶液

鸡蛋清凝结

硫酸铜能使蛋白质变性

8.(2015•遂宁)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CO2和N2

用燃着的木条

B

除去氢气中的HCl和水蒸气

依次通过盛氢氧化钠、浓硫酸的装置

C

除去FeCl3溶液中的CuCl2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D

鉴别烧碱溶液和纯碱溶液

分别取两种溶液少量,加入几滴酚酞试液

9.(2014·德阳)将一定质量的Ba(OH)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体的体积与加入稀盐酸的体积的关系如

右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点时,所得溶液的pH=7

B.Q点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含有BaCl2

C.O至P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D.P至Q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Ba(OH)2+2HCl=BaCl2+2H2O

 

10.(2015•雅安)

(1)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的原理是  (写化学方程式),可选用如图1的装置  (填序号)制CO2.设计B装置时使用仪器a的目的是  .

(2)在反应装置的残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溶液PH变化如图2所示(提示:

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的化学式是  .bc段溶液pH一直为7的理由是  .滴入Na2CO3溶液的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依次是  .

 

参考答案

题型之一 守恒法

例1 B

针对训练

1.A 2.A 3.B 4.D 5.A 6.D 7.D

8.1.4 4C2H2+9O2

6CO2+4H2O+2CO

9.

(1)+4 

(2)FeCl3 (3)TiCl4+2Mg

Ti+2MgCl2

题型之二 归纳演绎法

例2 D

针对训练

1.C 2.B 3.C 4.C 5.A 6.B 7.C 8.C

9.

(1)偏大 

(2)石蕊变红 (3)HCl+AgNO3===AgCl↓+HNO3(合理即可) (4)复分解 (5)除铁锈(合理即可)

10.

(1)②复分解 ③都有白色沉淀产生 ④加入均为碱溶液或试管中的都是盐 ⑤都有盐生成(或都有碱生成) 

(2)Ca(OH)2+Na2CO3===CaCO3↓+2NaOH

题型之三 相关比较法

例3 

(1)①B ②2H2O2

2H2O+O2↑ ③5 ④相同条件下,反应物浓度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