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 同步检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21130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 同步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 同步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 同步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 同步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 同步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 同步检测.docx

《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 同步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 同步检测.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 同步检测.docx

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同步检测

2021届部编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检测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事物总是在比较中更能够凸显自身。

散文最为本质的属性,和小说相比更容易看清楚。

虚构是小说创作的核心,是通过描绘并不存在的人和故事,达到对生活本质的揭示,是“无中生有”,是虚幻中的真实。

相比之下,构成一篇散文的基本材料,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都是客观存在的,散文是在“有”之上进行自己的艺术开掘。

对于散文来说,真实是最基本的遵循、最明确的尺度,居于其价值谱系的前端。

譬如一个年代中不曾存在的人物,一个人不曾经历的事件,一桩事件不曾产生的结果,一种结果不曾产生的影响等,这样的“无”,就不应该成为散文作品中的“有”。

但这并不意味着堵塞了散文虚构的管道。

散文的真实性,其实有着足够的开阔空间和弹性,我们没有理由担心它会带来对想象力的束缚。

譬如写到历史上的某个人物在面临重大抉择时内心的矛盾冲突,虽然史料中没有记载,但基于对人性、人情和具体的时代环境的认识和理解,写作者完全可以将自己代入进去,通过设身处地的想象,进行一些场景的设置、一些细节的编织。

这样的“虚构”,是对中断之处的接续,是对空白之处的填补,使其残缺漫漶之处恢复完整清晰,其本质是一种艺术提炼,当然是允许的,甚至是必要的。

还有一类描写,也超越了具体的经验世界,如驰骋诗意的想象,抒发强烈的感情,上天入地,夸张变形,显然也属于虚构的范畴,但对于这样的手法,读者通常也都不会质疑其真伪,只做穿凿的理解。

当然,上述种种做法的前提是,这些情感之所依附、思想之所生发的事物,应该是客观存在的。

这种真实性,便是散文虚构的边界,不能逾越。

倘若无视这一点,向前大步迈进,放纵想象,置基本的事实于不顾,作品中关键性的人物、事件等都是缺乏依据的,那就是明显的越界,进入小说等以虚构为主的文学样式的领域了。

当一篇散文中过度地使用这一类的“虚构”时,便意味着散文的自我消解。

(摘编自《真实是散文最基本的遵循》)

材料二

散文最大的力量在于深刻的、独特的思想。

一个优秀的散文家,一定是一个博览群书、涉猎广泛的爱书家;一个优秀的散文家,一定是一个睿智的思想家。

好的散文应该有“识”。

有“识”,就是有学识、有见识。

深刻的思想来源于对生活的深入观察,不仅要善于观察,还要勤于思考,要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

心灵鸡汤式的、流水账式的、口水式的散文都不是我们想要的。

很多人写散文很随意,所写多是我们习见的生活、共有的经验、共同的话题,超不出我们的想象。

诗人卞之琳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

“他很善于表达,可惜没什么可表达的。

”没有思想内涵的散文,最多只是一件华丽的旗袍,而里面没有挺拔丰满的躯体。

有人说散文是一种尚未成熟的文体,对此我不敢苟同。

正因为现代散文已经相当成熟,所以当下散文创作才面临突破自我的困境。

传统的力量格外强大,既为散文的发展提供了丰厚遗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散文的变革创新形成了桎梏。

所以在长期的散文写作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了新的“八股文”,一些作者习惯于按照“套路”写,轻车熟路,四平八稳。

一些作者错误地理解散文“真实性”的要求,把散文的“真实性”等同于照搬生活,人为地束缚了自己的想象力,在写作中过于老实,不敢越雷池半步。

在自媒体时代,散文作家尤其需要在文体的拓展和表达的创新上大胆尝试、探索。

在诗歌写作中有“口水诗”,在散文写作中也同样有“口水散文”。

如前所述,一些作者把散文看得过于随意,没有经过很好的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他们的语言是苍白的、贫乏的。

也有一些作者刻意追求语言的华丽或怪异,故作高深,佶屈聱牙,云山雾罩,不知所云。

散文被称作“美文”,它的美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所以它的语言首先应该是美的。

同时,散文的语言应该是明白晓畅的,能以平易之文字传达深刻之思想,营造优美之意境。

简言之,好的散文是让人乐意读、读得懂的。

我们提倡追求有难度的写作,但是绝不能制造“有难度的阅读”。

(摘编自《自媒体时代散文的突破与重生》)

材料三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叙事的转向,我们应注意到散文在写真实(书写个体经验与经历)的基础上,大踏步地越过了藩篱,与小说一道进入书写现实的频道之中。

一些记者出身的作者,诸多打工生活的记录者,在系列表现乡土沦陷主题的散文写作中,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客观型的叙事方法,以进入现实的深处,提炼出社会学的多种意义。

散文的现实书写在实践层面,业已普遍性地生根,更进一步说,散文在人的命题之下,必然触及人的现实性问题,也回避不了对社会关系总和的透视,尤其是在系列写作业已解决时间跨度和空间宽度的情况之下,散文书写现实的合法性理应得到体认。

而在书写边界的问题上,散文受限于写真实的通则,与小说文体通过虚构抵达更高的真实确实无法比拟。

此外,散文仅仅是代个人而立言的,无法确立一个更自由的维度,以点带面地俯视和勘察整个人间世相,在这种情况下,散文书写现实的边界到底在哪里,就需要批评界群策群力,启动有效的讨论,以明晰内容并确立维度。

(摘编自《散文中的真实与现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散文的真实和虚构不矛盾,如果要求散文所有的内容都是真实的,这势必创作不出好作品。

B.“口水散文”过于随意,平铺直叙,语言苍白贫乏,与故作高深、佶屈聱牙的散文同样不值得提倡。

C.散文创作要跨越藩篱,关注现实问题,与小说一道书写现实,通过虚构达到更高层面的真实。

D.散文创作受制于真实性要求,所以无法达到更自由的维度,也不利于全面俯视和勘察人间世相。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和散文的区别在于小说的本质属性是虚构,散文的本质属性是真实,但二者都以反映现实生活为创作目的。

B.在散文创作中,可以对历史上某个真实人物的相关生活细节进行虚构,但是这种虚构必须合情合理。

C.一个散文作者如果能广泛阅读和深入观察、思考生活,就有可能创作出学识和见识都很高的散文作品。

D.材料二中作者认为散文的文体已经相当成熟,这种成熟束缚了作者的想象力,使散文语言表达缺乏创新。

3.下列说法中,违背了材料中有关散文真实性说法的一项是(  )(3分)

A.某作家创作散文《生命的选择》时,虚构了岳飞接到金牌后复杂的心理过程。

B.某作家创作散文《西湖遐想》时,大量叙述了有关西湖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

C.某作家创作散文《永远的苏轼》时,把自己想象成苏轼,表达了对苏轼的敬仰之情。

D.某作家创作散文《宽容》时,虚构了一个叫“子虚”的人物,借他的话表达自己的看法。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说明。

(4分)

5.优秀的散文作品有哪些特点?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花与诗

王 往

那一年三月,我们市的作协与石湖镇联办了一个笔会,就是冲着千亩桃园美景去的。

春光大好,吃饱喝足,既可亲近乡土,又可借物咏怀,还可以营造一下和谐局面,谁不高兴呢?

市内的、各县区的大大小小的人物装了一辆大巴车,另有领导专车和个别自驾者,一路欢歌,奔向了石湖镇。

镇长也是个诗人,特别热心此项活动,在桃园里辟了一块地,搭了舞台。

上午开完会后,下午就是歌咏会:

作家们自娱自乐,以唱歌、朗诵为主。

与会者都夸这个策划好,别出心裁。

我没报表演节目,就在台下看着,好看的就多看一会儿,不好看的就随意走动走动。

当我走到舞台前方西北角时,看到一个小媳妇拉着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站在舞台边。

因为眼前总有人走动,她不时地左右侧着身子。

小男孩想挣脱她的手,被她一用力又拉住了。

小男孩说:

“妈妈,我看不见。

”她说:

“妈妈抱你。

”说着,就去抱孩子。

孩子往后一退说:

“我不要你抱,你抱不动我。

”她笑笑:

“那你自己玩,别瞎跑啊。

”孩子笑着跑开了。

她的身材娇小,瓜子脸上有一双漂亮的凤眼。

不过,脸色有些憔悴。

别人都穿着夹克,她还穿着羽绒衣,和这桃花朵朵开的春色极不协调。

她看得很投入。

有一个诗人朗诵得比较动情,她的眼里就溢出了泪水。

这时候,一个老妇走到她身边,半是抱怨半是心疼地说:

“三蝶,你在这儿干什么?

你这身体能出来吗?

走,跟我回去,孩子呢?

”这个叫三蝶的少妇指着人群里的孩子说:

“在那儿呢!

妈,你回去,我看一会儿再走。

”老妇说:

“你怎么不听话呢?

快带孩子回去,别受了凉。

”少妇有些着急,眉头拧了一下说:

“我自己知道,一点风没有,哪会受凉?

老妇很无奈地叹着气。

我挪了个地方,又站下了。

这时候,老妇走到我身边,嘀咕了一句:

“唉,好话也不听。

我朝老妇看了一下,老妇似有好多苦恼急于说出,朝小媳妇的方向望了一眼对我说:

“那是我媳妇,她的病不轻呢。

我说:

“哦?

老妇说:

“生的是那种病,治不好了。

我很吃惊。

“那种病”是我们这里人对“癌症”的讳称。

老妇又说:

“这孩子命苦,十几岁就出去打工了,得了这病时才25岁,就在去年。

我一阵难过,问老妇:

“治了多长时间?

老妇说:

“去了几回医院,就没钱了,男人现在还在外头挣钱呢,她在家吃点中药,拖着。

唉,也不晓得能拖多长时间,要是能拖下去就好了……有病了,脾气不好,不听话……”老妇说完,擦了一下眼睛。

我不忍心看,低下头去。

这时候,一个小女孩手里拿着一把野花上了台,献给了正唱歌的一位作家,作家显然很感动,接过花后给小女孩鞠了一躬,观众们也很意外,想不到小女孩会有这么个机灵劲儿。

台下响起一阵掌声。

一位女诗人朗诵完了,那个小媳妇的儿子跑了上去,也献上了一束野花。

主持人煽情地说:

“这是最朴素的花,也是最有原生态气息的花,最美的花。

鲜花送诗人,说明我们石湖镇是个有情有义的地方,说明我们石湖镇的孩子天生具有诗的品性,让我们为孩子为诗人为这春天的聚会鼓掌!

”主持人一讲话,小男孩倒紧张了,又抹鼻涕又挠耳朵,不知怎么办好,突然拔腿就跑,跑到台边时跌了一跤,马上爬起来,又跑走了。

台下笑成一片,再次鼓掌。

我看到小男孩跑到了他母亲身边。

他大口喘着气,鼻尖冒着汗,小脸蛋涨得通红。

他一到母亲身边,就紧紧依偎着母亲。

他的母亲抚摸着他的头发,朝他笑着。

她的脸色好像不再那么憔悴了,呈现出淡淡的红晕。

歌咏会结束了,离晚宴还有一段时间,我和几个文友就往桃园深处走去,边走边聊。

走了一段路,我看见了那个小媳妇和她的儿子。

小男孩又采了一把野花,递给他的母亲。

小男孩说:

“妈妈,你也会写诗,刚才人家说有花送诗人,我要送你花。

小媳妇纠正儿子说:

“是鲜花送诗人,不是有花送诗人,懂不懂?

小男孩说:

“嗯,懂了,是鲜花。

小媳妇接过花说:

“好看!

宝贝,妈妈以后不写诗了,你送不送妈妈花?

小男孩说:

“你写嘛,写那么长那么长——”小男孩伸开胳膊比画着。

小媳妇笑了:

“好的,妈妈写,以后,妈妈就在这桃园里写了,天天在这儿,年年在这儿,想妈妈时,就给妈妈送花,好不好?

小男孩说:

“好!

小媳妇又笑了,想要亲儿子时,看见了我们,有些羞,拉起儿子的手说:

“宝贝,走,回家去。

小男孩挣脱小媳妇的手,在前面蹦蹦跳跳,小媳妇加快了步子。

很快,他们就走远了,隐入花海中了。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头介绍作协和石湖镇联办笔会,诗人们热热闹闹地登台表演,在这种背景下,主人公小媳妇出场了。

B.小男孩看不到舞台,小媳妇要抱他,他却说“我不要你抱,你抱不动我”,侧面说明了小媳妇身体不好。

C.“老妇似有好多苦恼急于说出”表现了她因儿媳重病而有心理压力,同时也暗示了她们婆媳之间关系紧张。

D.小男孩给诗人献花,下台时跌了一跤,回到小媳妇身边时“小脸蛋涨得通红”,表现出他的紧张和兴奋。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中较多地描述了人物的对话,不仅使故事情节得以自然推进,而且能够比较直观地表现人物性格。

B.小说中,小媳妇与到石湖镇参加笔会的诗人形成对比,突出了这些热衷于参加笔会的人不是真正地喜爱诗歌。

C.“脸色有些憔悴。

别人都穿着夹克,她还穿着羽绒衣……”中对“她”神色、衣着的描写,为下文作了铺垫。

D.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我”是故事的叙述者和见证者,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便于抒发情感,引发读者思考。

8.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概括小媳妇的形象特点。

(4分)

9.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花与诗”的内涵和作者借此表达的思想情感。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董昭,字公仁。

绍逆公孙瓒于界桥,钜鹿太守李邵及郡冠盖,以瓒兵强,皆欲属瓒。

绍闻之,使昭领钜鹿。

问:

“御以何术?

”对曰:

“一人之微不能消众谋欲诱致其心唱与同议及得其情乃当权以制之耳计在临时未可得言。

”时郡右姓孙伉等数十人专为谋主,惊动吏民。

昭至郡,伪作绍檄告郡云:

“得贼安平张吉辞,当攻钜鹿,贼故孝廉孙伉等为应,檄到收行军法,恶止其身,妻子勿坐。

”昭案檄告令,皆即斩之。

一郡惶恐,乃以次安慰,遂皆平集。

事讫白绍,绍称善。

会魏郡太守栗攀为兵所害,绍以昭领魏郡太守。

时郡界大乱,贼以万数,遣使往来,交易市买。

昭厚待之,因用为间,乘虚掩讨,辄大克破。

二日之中,羽檄三至。

昭弟访,在张邈军中。

邈与绍有隙,绍受谗将致罪于昭。

昭欲诣汉献帝,至河内,为张杨所留。

时太祖领兖州,遣使诣杨,欲令假涂西至长安,杨不听,昭说杨曰:

“曹今虽弱,然实天下之英雄也,当故结之。

”杨于是通太祖上事,表荐太祖。

建安元年,太祖定黄巾于许,遣使诣河东。

会天子还洛阳,韩暹、杨奉、董承及杨各违戾不和。

昭以奉兵马最强而少党援,作太祖书与奉曰:

“将军当为内主,吾为外援。

今吾有粮,将军有兵,有无相通,足以相济,死生契阔,相与共之。

”奉得书喜悦,遂共表太祖为镇东将军,袭父爵费亭侯。

三年,昭迁河南尹。

时张杨为其将杨丑所杀,河内太守缪尚城守待绍救。

太祖令昭单身入城,告喻洪、尚等,即日举众降。

昭年八十一薨,谥曰定侯。

(节选自《三国志·董昭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人之微不能消/众谋欲诱致其心/唱与同议/及得其情/乃当权以制之/耳计在临时/未可得言

B.一人之微/不能消众谋/欲诱致其心/唱与同议/及得其情/乃当权以制之/耳计在临时/未可得言

C.一人之微不能消/众谋欲诱致其心/唱与同议/及得其情/乃当权以制之耳/计在临时/未可得言

D.一人之微/不能消众谋/欲诱致其心/唱与同议/及得其情/乃当权以制之耳/计在临时/未可得言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字是古代成年男子在本名之外另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称呼别人的字,一般表示尊敬。

B.太守是秦朝至汉朝时对郡守的尊称,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自行任免掾史。

C.檄是古代用于官方的文书,如果在其上插鸟羽,则表示十分紧急,欲其急行如飞,称之为“羽书”或“羽檄”。

D.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被用来指开国之君,也有不是帝王而被后人追授的,文中的曹操就是这种情况。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董昭伪造檄文,制服钜鹿豪族。

他伪造了一份袁绍的檄文,称贼人将攻打钜鹿,孙伉等人给敌人做内应,以此斩杀了孙伉等人。

B.董昭巧使妙计,平定魏郡贼乱。

他兼任魏郡太守时,郡中贼人四起,他先是厚待他们,然后利用他们做间谍,趁机击败了贼人。

C.董昭富有远见,直言劝说主将。

在曹操尚势弱时,他就看出曹操是一位英雄,劝说张杨帮助曹操联系朝廷并让他举荐曹操袭父爵。

D.董昭智勇双全,只身劝降缪尚。

张杨被杀后,薛洪、缪尚守城等待救援,董昭奉曹操之命独身入城,最终成功说服他们率城投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一郡惶恐,乃以次安慰,遂皆平集。

事讫白绍,绍称善。

(4分)

译文:

                                    

                                    

(2)邈与绍有隙,绍受谗将致罪于昭。

昭欲诣汉献帝,至河内,为张杨所留。

(4分)

译文:

                                    

                                    

14.董昭为什么选择杨奉和太祖合作?

请简要回答。

(3分)

【参考译文】

董昭,字公仁。

袁绍在界桥迎战公孙瓒,钜鹿太守李邵和郡中官员,认为公孙瓒兵力强盛,都想归附公孙瓒。

袁绍听说了,派遣董昭兼任钜鹿太守。

袁绍问:

“你用什么办法治理他们?

”董昭回答说:

“一个人的微弱力量,不能消除众人的图谋,我想诱导他们的心,提出和他们共同商议,等到获得了他们的实情,就根据具体情况来制服他们。

计策临到那时才能确定,(现在)不能说出来。

”当时郡里的豪门大族孙伉等几十人是专门谋划反叛的主要人物,惊扰了官吏和百姓。

董昭到了郡里,假造袁绍的檄文告谕全郡说:

“(我)得到贼人安平人张吉的口供,他们将攻打钜鹿,贼人原孝廉孙伉等人做内应,檄文传到郡中就逮捕孙伉等人执行军法,作恶的只是他们本人,妻子儿女不连坐。

”董昭依照檄文的命令,立即将孙伉等人都斩首了。

全郡人都恐惧不安,董昭就依次安慰,于是全都平息安定下来。

事情结束后禀告袁绍,袁绍称赞他干得好。

恰逢魏郡太守栗攀被士兵杀害,袁绍就让董昭兼任魏郡太守。

当时魏郡境内大乱,贼人数以万计,他们派遣使者和董昭相互往来,买卖交易(货物)。

董昭优待使者,利用他们做间谍,趁贼人力量虚弱时讨伐他们,就将贼人打得大败。

两天之中,插鸟羽的紧急军事文书就三次到来。

董昭的弟弟董访,在张邈的军中任职。

张邈与袁绍有嫌隙,袁绍接受谗言要把董昭治罪。

董昭想到汉献帝那里去,到河内时,被张杨留下。

这时太祖兼任兖州刺史,派使臣拜访张杨,想向他借路向西到达长安,张杨不答应,董昭劝张杨说:

“曹操现在虽然弱些,但实际上是天下的英雄,您应当有意和他结交。

”张杨于是为太祖向朝廷上书奏事开通道路,又上表举荐太祖。

建安元年,太祖在许昌平定了黄巾军,派遣使臣到河东去。

恰逢天子返回洛阳,韩暹、杨奉、董承及张杨相互有矛盾造成不和。

董昭认为杨奉兵马最强却缺乏同伙之人的援助,以太祖名义写信给杨奉说:

“将军您应当作为内部的主要力量,我作为外部的援军。

现在我有粮草,将军您有军队,互通有无,完全可以互相接济,同生死,共患难。

”杨奉收到信后十分喜悦,于是一同上表举荐太祖为镇东将军,继承他父亲的爵位为费亭侯。

建安三年,董昭调任河南尹。

当时张杨被他的部将杨丑杀害,河内太守缪尚守住城池等待袁绍救援。

太祖命令董昭独身进城,晓谕薛洪、缪尚等人,他们当日率领众人投降。

董昭八十一岁时去世,谥号定侯。

(二)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

杂诗七首(其四)

曹 植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15.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屈原的辞赋开始,就形成了以美人香草比喻贤能之士的传统,这首诗明显地学习屈赋。

B.开篇诗人就给我们描绘出一幅佳人图,这“佳人”生于“南国”,艳若桃李之花,光彩照人。

C.“时俗薄朱颜”二句,指世人并不喜欢这朱颜的美人,没有人愿意对她展露笑颜赞美她。

D.这首诗简练峭直,语短情长,含蕴丰富,意境深邃,风格质朴刚健,有一种爽朗自然之美。

16.这首诗是曹植后期所作,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荀子在《劝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与其仰望星空耽于空想,不如脚踏实地学习实践。

(2)郑板桥说: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他的雅室的清幽。

(3)《琵琶行》一诗中,白居易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了送别环境的交代和感伤氛围的营造。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

天气正好不冷不热,昼夜的长短也划分得平均。

没有冬季从蒙古吹来的黄风,也没有伏天里挟着冰雹的暴雨。

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好像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

在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会给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的。

街上的高摊与地摊,还有果店里,都陈列出只有北平人才能一一叫出名字来的水果。

那些水果,无论是在店里还是在摊子上,__①__,果皮上的白霜一点也没蹭掉,而都被摆成放着香气的立体的图案画,使人感到那些果贩都是些艺术家,他们会使美的东西更美一些。

在这些果摊中间,还有很多个兔儿爷摊子,一层层地摆起粉面彩身,身后插着旗伞的兔儿爷——有大有小,都一样的漂亮工细,有的骑着老虎,有的坐着莲花,有的肩着剃头挑儿,有的背着鲜红的小木柜。

同时,春花一般骄傲与俊美的青年学生,从清华园,从出产莲花白酒的海甸,从东南西北城,到北海去划船;__②__,可是还有荷叶,它也能给小船上的男女身上染上一些清香。

同时,那文化过熟的北平人,从一入八月就准备给亲友们送节礼了。

街上的铺店用各式的酒瓶,各种馅子的月饼,把自己打扮得像鲜艳的新娘子;就是那不卖礼品的铺户也要凑个热闹,挂起秋节大减价的绸条,迎接北平之秋。

北平之秋就是人间的天堂,也许比天堂更繁荣一点呢!

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分)

A.比喻、拟人、对比B.借代、夸张、对比

C.比喻、拟人、排比D.借代、夸张、排比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

“有的骑着老虎,有的肩膀上担着剃头挑儿,有的坐着莲花,有的背着鲜红的小木柜。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4分)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4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4分)

①一份对象大多以在校大学生为主的调查问卷显示,②碎片化阅读成为最受年轻人喜欢的阅读方式。

③碎片化阅读能带给人大量的信息,同时还有快速、及时、交互以及充分利用零碎时间。

④但是碎片化阅读并非是没有缺点的,不能代表未来的阅读趋势。

⑤碎片化阅读在便于利用零碎时间来阅读的同时,⑥也挤占了深度阅读的时间。

⑦碎片化阅读还使人造成了一种惰性依赖,⑧习惯于通过搜索、提问等方式获得知识碎片,⑨不易形成深度的、批判的、系统的知识体系。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5分)

6月30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各建设主体负责的主要工程项目如期顺利竣工。

大兴国际机场工作重心将从工程建设转向投运准备阶段。

此外,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高速公路及其北线高速公路正式通车。

未来,从南五环驾车前往大兴国际机场只需20分钟。

随着大兴国际机场的启用,中国联合航空将在“一夜之间”完成60多架飞机、4000多名员工从南苑机场到大兴国际机场的转场,旧的南苑机场也要随即关闭。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①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郁达夫

②马克思、恩格斯、胡福明、苏格拉底、鲁迅、李文亮等应运而生,发出惊世骇俗的呐喊,他们是英雄;钟南山、李兰娟、王辰院士和各地的医疗队伍等这些最美“逆行者”,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救死扶伤的内涵,他们是英雄。

③英雄模范们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