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单元检测和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21125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4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单元检测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单元检测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单元检测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单元检测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单元检测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单元检测和解析.docx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单元检测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单元检测和解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单元检测和解析.docx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单元检测和解析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

科学文化》单元检测与解析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电的应用为我们开辟了一条道路。

人类由此进入()

A.“蒸汽时代”B.“电气时代”C.“电力时代”D.“信息时代”

2.下表所示态势出现的直接背景是()

1913年英法美德的实力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在工业产量数量上所占位次

3

1

2

4

在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5

2

A.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B.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D.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

3.能体现美国在二次工业革命中“勇于创新”的发明是()

A.蒸汽机车的发明B.火车的制造

C.汽车的发明D.飞机的发明

4.如图是1800~1920年部分年份石油产量变化的柱状图,出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蒸汽机的改良B.火车的出现C.电灯的发明D.内燃机的应用

5.如图这组图片反映的史实,应该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A.电的应用B.新式交通工具C.化学工业D.现代塑料

6.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丰富了20世纪初美国老板杰克的生活,但是当时他不可以()

A.驾驶汽车欣赏纽约的夜景B.搭乘飞机出国考察

C.用电脑上网查阅商业信息D.打电话约同行聚会

7.如图是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数据表,这反映出工业革命加快了英

国()

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

﹣﹣[英]迪恩和科尔《英国经济的增长》

A.农业的发展B.战胜封建主义

C.城市化进程D.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8.目前,人类居住的环境迅速恶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以下哪项不属于造成环境危机的因素()

A.污染物的大量排放B.人口的增长

C.过度开采矿产资源D.退耕还林

9.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国家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的

是()

①人口迅速增长②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

③大众教育推广④社会贫富分化日益缩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0.19世纪以后,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主要动力来自于()

A.工业化的需求B.世界联系的加强

C.人口素质的提高D.反封建的需要

11.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这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下列发展趋势出现于这一阶段的是()

①蒸汽机使用导致环境污染问题开始出现

②工业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

③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交通更加发达

④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12.两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了一系列的发明成果,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下列发明成果及其发明者对应不正确的是()

A.珍妮机﹣哈格里夫斯B.改良蒸汽机﹣瓦特

C.汽油内燃机﹣奥托D.白炽灯泡﹣爱迪生

13.马克思说:

“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他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在此区分两次工业革命主要是根据()

A.能源动力B.通讯技术C.交通工具D.机械设备

14.在一节历史活动课上,同学们通过比较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总结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如下特点,其中正确的是()

①从轻工业开始,扩展到其他领域

②美国和德国的成果突出

③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④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范围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5.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发明机器所用材料不同B.发明者的身份不同

C.交通工具不同D.能源动力不同

16.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是近代史上的两次科技革命。

它们的共同之处是()

A.从发明交通工具开始B.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C.内燃机的广泛应用D.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17.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  )

A.主要发生在轻工业领域B.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D.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18.诺贝尔是瑞典化学家,他凭借自己的发明获得巨大的财富,他的大部分财产被用来设立奖励基金,即诺贝尔奖。

下面属于诺贝尔发明的是(  )

A.无烟炸药B.人造纤维C.赛璐珞技术D.碱性蓄电池

19.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

“这本书”是(  )

A.《物种起源》B.《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人间喜剧》D.《战争与和平》

20.“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牛顿的贡献是(  )

A.系统地阐述了生物进化理论B.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C.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提出电磁学理论D.创立了相对论

21.作家托尔斯泰被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下列属于他的作品是(  )

A.《人间喜剧》B.《英雄交响曲》

C.《高老头》D.《战争与和平》

22.他是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一生创作甚丰,写出了90多部小说,塑造了2000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法国社会的真实景象,其作品被誉为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

他是(  )

A.列夫•托尔斯泰B.伏尔泰C.巴尔扎克D.德莱塞

23.“两耳完全失聪”、“天才作曲家”、“英雄交响曲”,这些信息所指向的著名历史人物是(  )

A.但丁B.梵高C.巴尔扎克D.贝多芬

24.《向日葵》表达了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位画家是(  )

A.托尔斯泰B.梵高C.贝多芬D.巴尔扎克

25.前几年黄岩岛事件闹得纷纷扬扬,其实早在元朝大地测量工作中已提及该岛。

当时主持测量工作的科学家是谁呢?

(  )

A.毕昇B.郭守敬C.蔡伦D.张仲景

二.材料题(共4小题,满分50分,26、27、28每小题12分,29题14分)

26.材料一:

材材二:

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调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军事,科技和生产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方式。

﹣﹣XX百科

材料三:

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向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人…从这条污浊的排水管中,排出人类工业的最大一股潮流去滋润全世界;从这条航脏的下水道中,流淌出纯金。

在这里,人类的发展成就既是最完备的,又是最野蛮的。

﹣﹣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教材

(1)材料一中,“早期汽车、早期飞机”的出现,说明人类己经进入了什么时代?

在这个时代,“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

”“爱迪生点燃了世界”的发明是什么?

(2)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及人们生活的影响为主题写篇历史小论文。

(要求:

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不少于150字)

27.科学和技术的进步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一进步发生在16、17世纪,这方面的伟人有哥白尼、伽利略和牛顿……早期阶段最杰出的人物是牛顿……人们开始把牛顿的物理学分析方法应用于整个思想和知识领域,不仅应用于物理领域,而且应用于人类社会。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作者认为牛顿是最杰出人物的原因是什么?

结合所学举两例史实说明。

材料二:

(2)通过示意图可见,蒸汽机的出现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三:

内燃机的出现,则是由于热力学、钢铁工业和石油等液体燃料的开采与提炼的进步。

德国人奥托因为在1876年发明了高效实用的内燃机而以“内燃机发明者”的身份载入史册。

1883年戴姆勒发明了汽油内燃机。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3)内燃机的发明催生了哪些新兴工业?

(至少举出两例)

材料四: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尚未结束之际,新一轮的技术革新浪潮已经兴起。

……从早期的中小型家族企业占多数,到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

﹣﹣侯建新等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4)材料四中“新一轮的技术革新”兴起的时间和最显著成就分别是什么?

据材料概述生产组织形式的新变化。

28.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相信我吧,在艺术问题上,下面这句话是实在的:

老老实实是最好的办法,宁肯不厌其烦地严肃钻研,而不要投机取巧、哗众取宠。

──梵高

材料二: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贝多芬

材料三:

“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牛顿

材料四:

“不要希图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而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爱因斯坦

请回答:

(1)梵高突出成就是在哪一个方面?

他的代表作是什么?

(2)贝多芬是哪国人?

他的主要代表作是什么?

这一代表作本来是为谁所作?

材料二反映了贝多芬的一种什么精神?

(3)牛顿在力学方面的重大贡献是什么?

材料三表达了牛顿一种什么优良品德?

(4)爱因斯坦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

这个贡献有何重要的历史意义?

材料四表明了爱因斯坦的什么理想?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但丁是这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他的《神曲》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篇。

诗中调露了教会的食污腐化和封建统治的黑暗残暴,反映了当时意大利的社会矛盾表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

﹣摘编自部编中华书局版《世界历史》

(1)结合所学,材料一中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名称是什么?

并根据材料一,指出《神曲》中表现的核心精神是什么?

材料二《共产党宣言》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命运。

《共产党宣言》作为党纲阑述了共产党的性质、目的和策略原则。

《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是用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组织。

﹣摘编自吴于崖、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2)结合所学知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有什么标志性意义?

材料三1859年,他出版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

书中提出了进化论思想和自然选择理论他的学说有力的打击了人类起源问题上的神学观点,为现代生物学及人类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

﹣摘编自部编中华书局版《世界历史》

(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中的“他”是哪位学者?

并根据材料指出,他的学说有何历史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单元检测参考解析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电的应用为我们开辟了一条道路。

人类由此进入(  )

A.“蒸汽时代”B.“电气时代”C.“电力时代”D.“信息时代”

【解】:

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

电的应用为我们开辟了一条道路。

人类由此进入“电气时代”。

故选:

B。

2.下表所示态势出现的直接背景是(  )

1913年英法美德的实力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在工业产量数量上所占位次

3

1

2

4

在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5

2

A.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B.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D.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

【解】:

据框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表所示态势出现的直接背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这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走在了前列,超过了老牌殖民国家英国和法国,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故选:

C。

3.能体现美国在二次工业革命中“勇于创新”的发明是(  )

A.蒸汽机车的发明B.火车的制造

C.汽车的发明D.飞机的发明

【解】:

蒸汽机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英国人史蒂芬孙在1825年发明的陆路交通工具。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一台蒸汽机车,这台机车在前进时不断从烟囱里冒出火来,因此被称为“火车”。

飞机是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制成的飞机试飞成功,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人卡尔•本茨在1885年发明的交通工具。

故选:

D。

4.如图是1800~1920年部分年份石油产量变化的柱状图,出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蒸汽机的改良B.火车的出现

C.电灯的发明D.内燃机的应用

【解】: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这种内燃机使用液体燃料,在气缸内燃烧,内燃机发明之前,原来蒸汽机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煤,内燃机的发明使石油成为又一重要能源。

内燃机的应用是石油产量变化的直接原因。

故选:

D。

5.如图这组图片反映的史实,应该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

A.电的应用B.新式交通工具C.化学工业D.现代塑料

【解】:

图示显示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1885年,以内燃机为动力,卡尔•本茨试制汽车成功;第二幅图是飞机,它们都属于新式交通工具,故图片反映的史实,应该纳入的学习主题是新式交通工具。

故选:

B。

6.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丰富了20世纪初美国老板杰克的生活,但是当时他不可以(  )

A.驾驶汽车欣赏纽约的夜景B.搭乘飞机出国考察

C.用电脑上网查阅商业信息D.打电话约同行聚会

【解】:

A汽车、飞机和电话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电脑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丰富了20世纪初美国老板杰克的生活,但是当时他不可以用电脑上网查阅商业信息。

故选:

C。

7.如图是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数据表,这反映出工业革命加快了英

国(  )

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

﹣﹣[英]迪恩和科尔《英国经济的增长》

A.农业的发展B.战胜封建主义

C.城市化进程D.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工厂大量出现,促进了城市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农民大规模进城务工,引发大规模人口迁徙。

据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数据表可知,这反映出工业革命加快了英国城市化进程。

故选:

C。

8.目前,人类居住的环境迅速恶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以下哪项不属于造成环境危机的因素(  )

A.污染物的大量排放B.人口的增长

C.过度开采矿产资源D.退耕还林

【解】:

本题考查了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选项可知,污染物的大量排放、人口的增长、过度开采矿产资源都属于造成环境危机的因素,D选项退耕还林有利于解决环境问题,不属于造成环境危机的因素,符合题意。

故选:

D。

9.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国家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的

是(  )

①人口迅速增长②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

③大众教育推广④社会贫富分化日益缩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解】:

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天覆地的变化,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促进人口迅速增长;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出现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工业革命使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无产阶级遭受更为严重的剥削和压迫;便利了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环境污染(废气、废水、废渣等),①②③是正确的选项;④选项社会贫富分化日益扩大。

故选:

A。

10.19世纪以后,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主要动力来自于(  )

A.工业化的需求B.世界联系的加强

C.人口素质的提高D.反封建的需要

【解】:

19世纪以后,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主要动力来自于工业化的需求;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最早在英国开始,1840年前后,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化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工业化推动了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

故选:

A。

11.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这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下列发展趋势出现于这一阶段的是(  )

①蒸汽机使用导致环境污染问题开始出现

②工业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

③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交通更加发达

④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解】:

据“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这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可知,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展趋势出现于这一阶段的是②工业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③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交通更加发达、④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

①蒸汽机使用导致环境污染问题开始出现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故选:

A。

12.两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了一系列的发明成果,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下列发明成果及其发明者对应不正确的是(  )

A.珍妮机﹣哈格里夫斯B.改良蒸汽机﹣瓦特

C.汽油内燃机﹣奥托D.白炽灯泡﹣爱迪生

【解】:

奥托是四冲程内燃机的发明者和推广者;1883年戴姆勒发明了汽油内燃机。

故C对应错误,ABD正确。

故选:

C。

13.马克思说:

“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他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在此区分两次工业革命主要是根据(  )

A.能源动力B.通讯技术C.交通工具D.机械设备

【解】:

马克思说:

“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他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在此区分两次工业革命主要是根据能源动力。

工业革命的能源动力是蒸汽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能源动力是电力。

故选:

A。

14.在一节历史活动课上,同学们通过比较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总结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如下特点,其中正确的是(  )

①从轻工业开始,扩展到其他领域

②美国和德国的成果突出

③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④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范围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解】:

①从轻工业开始,扩展到其他领域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轻工业和重工业基本是同时开始进行的,据此可排除ABC三个选项。

故选:

D。

15.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发明机器所用材料不同B.发明者的身份不同

C.交通工具不同D.能源动力不同

【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能过说明划分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主要依据是蒸汽机和电力的不同,即能源动力不同。

故选:

D。

16.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是近代史上的两次科技革命。

它们的共同之处是(  )

A.从发明交通工具开始B.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C.内燃机的广泛应用D.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解】:

A.从发明交通工具开始,既不符合第一次工业革命,也不符合第二次工业革命,表述错误;

B.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不符合题意;

C.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不符合题意;

D.是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影响,两次科技革命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故选:

D。

17.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  )

A.主要发生在轻工业领域B.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D.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解】: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生产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生产的结合更为密切,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故选:

D。

18.诺贝尔是瑞典化学家,他凭借自己的发明获得巨大的财富,他的大部分财产被用来设立奖励基金,即诺贝尔奖。

下面属于诺贝尔发明的是(  )

A.无烟炸药B.人造纤维C.赛璐珞技术D.碱性蓄电池

【解】: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经过多年的研究,发明了现代炸药。

后来他又研制出无烟炸药。

诺贝尔的发明在军事、工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

A。

19.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

“这本书”是(  )

A.《物种起源》B.《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人间喜剧》D.《战争与和平》

【解】:

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

“这本书”是《物种起源》。

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以自然选择的理论解释了生物的进化,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打破了“生物是神创造的,是一成不变的”的传统看法,第一次将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从而完整地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

故选:

A。

20.“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牛顿的贡献是(  )

A.系统地阐述了生物进化理论B.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C.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提出电磁学理论D.创立了相对论

【解】:

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牛顿在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系统阐述了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概括了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从而建立起经典力学的完整体系﹣﹣牛顿力学。

牛顿开创了物理学的一个新时代,对后来人类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

B符合题意。

故选:

B。

21.作家托尔斯泰被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下列属于他的作品是(  )

A.《人间喜剧》B.《英雄交响曲》

C.《高老头》D.《战争与和平》

【解】:

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批评现实主义文学巨匠,“擅长深刻细致的心理描写”,被誉为“心理描写大师”和“天才的艺术家”,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这些作品深刻地揭示了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展现了俄国剧烈的社会变动。

D符合题意。

故选:

D。

22.他是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一生创作甚丰,写出了90多部小说,塑造了2000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法国社会的真实景象,其作品被誉为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

他是(  )

A.列夫•托尔斯泰B.伏尔泰C.巴尔扎克D.德莱塞

【解】:

他是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一生创作甚丰,写出了90多部小说,塑造了2000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生动、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