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简答计算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18664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8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监测简答计算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环境监测简答计算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环境监测简答计算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环境监测简答计算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环境监测简答计算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监测简答计算题.docx

《环境监测简答计算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监测简答计算题.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监测简答计算题.docx

环境监测简答计算题

第一章环境空气和废气

第一节环境空气采样

四、问答题

1.简述环境空气监测网络设计的一般原则。

答案:

监测网络设计的一般原则是:

〔1〕在监测围,必须能提供足够的、有代表性的环境质量信息。

〔2〕监测网络应考虑获得信息的完整性。

〔3〕以社会经济和技术水平为根底,根据监测的目的进展经济效益分析,寻求优化的、可操作性强的监测方案。

〔4〕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考虑影响监测点位的其他因素。

2.简述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的一般原则。

答案: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的一般原则是:

〔1〕点位应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应能客观反映一定空间围的空气污染水平和变化规律。

〔2〕应考虑各监测点之间设置条件尽可能一致,使各个监测点取得的监测资料具有可比性。

〔3〕各行政区在监测点位的布局上尽可能分布均匀,以反映其空气污染水平及规律;同时,在布局上还应考虑能反映城市主要功能区和主要空气污染源的污染现状及变化趋势。

〔4〕应结合城市规划考虑环境空气监测点位的布设,使确定的监测点位能兼顾城市未来开展的需要。

3.环境空气样品的连续采样的含义是什么"①

答案;指在*一时段或1h采集一个环境空气样品,监测该时段或该小时环境空气中污染物的平均浓度所采用的采样方法。

4.简述什么是环境空气的无动力采样。

答案:

指将采样装置或气样捕集介质暴露于环境空气中,不需要抽气动力,依靠环境空气中待测污染物分子的自然扩散、迁移、沉降等作用而直接采集污染物的采样方式。

5.环境空气24h连续采样时,气态污染物采样系统由哪几局部组成"①

答案:

气态污染物采样系统由采样头、采样总管、采样支管、引风机、气体样品吸收装置及采样器等组成。

6.用塑料袋采集环境空气样品时,如何进展气密性检查"③

答案:

充足气后,密封进气口,将其置于水中,不应冒气泡。

7.新购置的采集气体样品的吸收管如何进展气密性检查"③

答案;将吸收管装适量的水,接至水抽气瓶上,两个水瓶的水面差为1m,密封进气口,抽气至吸收管无气泡出现,待抽气瓶水面稳定后,静置10min,抽气瓶水面应无明显降低。

8.环境空气中颗粒物采样完毕后,取滤膜时,发现滤膜上尘的边缘轮廓不清晰,说明什么问题"应如何处理"③

答案:

表示采样时漏气,则本次采样作废,需重新采样。

五、计算题

空气采样时,现场气温为18℃,大气压力为85.3kPa,实际采样体积为450ml。

问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是多少"〔在此不考虑采样器的阻力〕③

答案:

第二节污染源采样

四、问答题

1.简述固定污染源移动采样的含义。

答案:

用一个滤筒在已确定的采样点上移动采样,各点采样时间相等,由此可求出采样断面的平均浓度。

2.简述在锅炉烟尘测式时,鼓风、引风和除尘系统应到达的要求。

答案;鼓风、引风系统应完整、工作正常、风门的调节应灵活、可调。

除尘系统运行正常、不堵灰、不漏风、耐磨涂料不脱落。

3.什么是动压平衡等速采样"

答案:

利用装置在采样管上的孔板差压与皮托管指示的采样点气体动压相平衡来实现等速采样。

4.简述烟尘采样中的移动采样、定点采样和连续采样之间的不同点。

答案:

移动采样:

是用一个滤筒在已确定的各采样点上移动采样。

各点采样时间相等,求出采样断面的平均浓度。

定点采样:

是分别在每个测点上采一个样,求出采样断面的平均浓度,并可了解烟道断面上颗粒物浓度变化状况。

连续采样:

是对有周期性变化的排放源,根据工况变化及其延续时间分段采样,然后求出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5.过剩空气系数α值愈大,表示实际供给的空气量比燃料燃烧所需的理论空气量愈大,炉膛里的氧气就愈充足。

空气系数是否愈大愈好,愈有利于炉膛燃烧"为什么"

答案:

当过剩空气系数过大时,则会因大量冷空气进入炉膛,而使炉膛温度下降,对燃烧反而不利。

6.烟道截面积〔F〕和工况下湿排气平均流速〔Vs〕,试写出工况下湿排气流量〔Qs〕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答案:

Qs=Vs×F×3600〔m3/h〕

7.简述燃煤工业锅炉中排污系数的物理意义。

答案:

每耗用一吨煤产生和排放污染物的量。

8.简述干湿球法测定烟气含湿量的原理。

答案;使烟气在一定的速度下通过干、湿球温度计,根据干、湿球温度计的读数和测点处烟气的压力,计算出烟气的水分含量。

9.计算除尘器效率的公式分别有:

〔1〕η〔%〕=〔Cj—Cc〕/Cj×100%

〔2〕η〔%〕=[〔Cj×Qj〕一〔Cc×Qc〕]/〔Cj×Qi〕×100%

〔3〕η=η1+η2一η1×η2

试问以上三个计算公式,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答案:

〔1〕式用在除尘器系统无漏风时;〔2〕式用在除尘器系统有漏风时;〔3〕式用在两级除尘器串联时。

五、计算题

1.已测得*台除尘器出口管道中的动压和静压分别是0.427kPa、—1.659kPa,进口管道中的动压和静压分别是0.194kPa、—0.059kPa,试计算这台除尘器的阻力。

答案:

除尘器出口管道中的全压:

P出=—1.659+0.427=—1.232〔kPa〕

除尘器进口管道中的全压:

P进=—0.059+0.194=0.135〔kPa〕

除尘器的阻力:

△尸=P进—P出=0.135—〔—1.232〕=1.367〔kPa〕

2.干湿球法测定烟气中含湿量。

干球温度〔ta〕为52℃,湿球温度〔tb〕为40℃,通过湿球外表时的烟气压力〔R〕为—1334Pa,大气压力〔统〕为101380Pa,测点处烟气静压〔Ps〕为—883Pa,试求烟气含湿量〔*sw〕的百分含量[湿球温度为40℃时饱和蒸汽压〔Pbv〕为7377Pa,系数C为0.00066]。

答案:

*sw=[Pbv—C×〔ta—tb〕×〔Ba+Pb〕/〔Ba+Ps〕]×100%

=[7377—0.00066×〔52—40〕×〔101380—1334〕/〔101380883〕]×100%

=6.55%

3.实测*台非火电厂燃煤锅炉烟尘的排放浓度为120mg/m3,过量空气系数为1.98,试计算出该锅炉折算后的烟尘排放浓度。

答案:

C=C’×〔α’/α’〕=120×〔1.98/1.8〕=132〔mg/m3〕

4.*台2t/h锅炉在测定时,15rain软水水表由123456.7m3变为123457.1m3,试求此时锅炉负荷。

答案:

流量:

123457.1—123456.7=0.4〔m3〕

负荷:

0.4m3/0.25h=1.6〔m3/h〕

1.6/2×100%=80%

5.测得*台锅炉除尘器入口烟尘标态浓度q=2875mg/m3,除尘器入口标态风量Qj=9874m3/h,除尘器出口烟尘标态浓度C=352mg/m3,除尘器出口标态风量Qc=10350m3/h,试求该除尘器的除尘效率。

答案:

η=[〔Cj×Qj〕—〔Cc×Qc〕]/〔Cj×Qj〕×100%

=[〔2875×9874〕—〔352×10350〕]/〔2875×9874〕×100%

=87.2%

6.测得*锅炉除尘器入口烟尘标态浓度为1805mg/m3,除尘器出口烟尘标态浓度为21mg/m3,试求除尘器在无漏风时的除尘器效率。

答案:

η〔%〕=〔Cj—Cc〕/Cj×100%=〔1805—21〕/1805=98.8%

7.采样时转子流量计前气体温度tr=40℃,转子流量计前气体压力只=—7998Pa,采气流量Qr=25L/min,采样时间t=—20min,大气压力Ba=98.6kPa,滤筒收尘量0.9001g,排气量Qsn=6000m3/h,试求排放浓度与排放量。

答案:

标态采气量:

Vnd=0.05×Qr×[Ba+Pr〕/〔273+tr〕]1/2×20

=0.05×25×[〔98600—7998〕/〔273+40〕]1/2×20

=425〔L〕

排放浓度:

C=m×106/Vnd=0.9001×106/425=2118〔mg/m3〕

排放量:

萨C×Qs。

=21l8×6000×10一6=12.7〔kg/h〕

8.*固定污染源烟道截面积为1.181m2,测得*工况下湿排气平均流速为15.3m/s,试计算烟气湿排气状况下的流量。

答案:

Qs=15.3×1.181×3600=6.50×104〔m3/h〕

9.锅炉用煤量为1015kgm,燃煤中收到基硫分含量〔Sar〕为0.52%,该煤中硫的转化率〔P〕为80%,试求二氧化硫的产污系数〔kg/t〕和每小时二氧化硫排放量。

答案:

二氧化硫产污系数:

K=0.2×Sar×P=0.2×0.52×80=8.3〔kg/t〕

每小时二氧化硫排放量:

G=8.3×1.015=8.42〔kg/h〕

10.*厂全年耗煤2万t,煤中含硫量为2.5%,试求该厂全年二氧化硫排放量〔注:

无脱硫装置〕。

答案:

二氧化硫产污系数:

脖0.2×Sar×P=0.2×2.5×80=40〔kg/t〕

全年SO2排放量:

G=40×20000=800〔t/a〕

11.对*台10t蒸汽锅炉进展测定,读取锅炉运行时的蒸汽流量计读数,首次为765432.1t,30min后为765435.6t,试求此时锅炉的出力〔蒸汽流量计系数为1.0〕。

答案:

蒸汽流量:

765435.6-765432.l=3.5〔t〕

锅炉出力:

3.5/005=70%

7/10×100%=70%

12.对*工厂锅炉排放的二氧化硫进展测定,测得锅炉在标准状态下干采气体积为9.5L,排气流量为3.95×104m3/h;分析二氧化硫时所用碘溶液的浓度为C〔1/2I2〕=0.0100mol/L,样品溶液和空白溶液消耗碘溶液的体积分别为15.80ml、0.02ml,试计算该锅炉排放二氧化硫的浓度和排放量。

答案:

〔1〕二氧化硫浓度:

二氧化硫=〔V-V0〕×C〔1/2I2〕×32/Vnd×103

=〔15.8-002〕×0.0100×32/9.5×103

=532〔mg/m3〕

〔2〕二氧化硫排放量:

G=C×Qsn×10-6=532×3.95×104×10-6=21.0〔kg/h〕

〔二〕无组织排放采样

四、问答题

1."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04〕中,“标准状态干排气〞指什么"

答案;在温度为273K、压力为101325Pa时的不含水分的排气。

2.简述无组织排放监测中,当平均风速≥1m/s时,参照点应如何设置"为什么"

答案:

当平均风速≥1。

m/s时,因被测排放源排出的污染物一般只能影响其下风向,故参照点可在避开近处污染源影响的前提下,尽可能靠近被测无组织排放源设置,以使参照点可以较好地代表监控点的本底浓度值。

3.简述无组织排放监测中,当平均风速小于1m/s〔包括静风〕时,参照点应如何设置"为什么"

答案:

当平均风速小于1m/s时,被测无组织排放源排出的污染物随风迁移作用减小,污染物自然扩散作用增强,此时污染物可能以不同程度出现在被测排放源上风向。

此时设置参照点,既要注意避开近处其他源的影响,又要在规定的扇形围,在远离被测无组织排放源处设置。

4."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55—2000〕中对气象因子于无组织排放监测的适宜程度做了分类,试对这四种适宜程度分别进展描述。

答素;a类:

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适宜于进展无组织排放监测。

b类:

较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较适宜于进展无组织排放监测。

c类:

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较不适宜于进展无组织排放监测。

d类:

很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不适宜于进展无组织排放监测。

5.简述在单位周界设置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时,如果围墙的通透性很好或不好时如何设定监控点。

答案:

当单位周界围墙的通透性很好时,可以紧靠围墙外侧设监控点。

当单位周界围墙的通透性不好时,亦可紧靠围墙设监控点,但把采气口抬高至高出围墙20~30cm;如果不便于把采气口抬高时,为避开围墙造成的涡流区,宜将监控点设于距离围墙1.5~20.m,据地面1.5m处。

6.无组织排放中有显著本底值的监测工程有哪些"简述监测这些工程的无组织排放时设置参照点的原则。

答案:

无组织排放监测的污染物工程有: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氟化物。

设置参照点的原则要:

〔1〕参照点应不受或尽可能少受被测无组织排放源的影响,力求避开其近处的其他无组织排放源和有组织排放源的影响,尤其要注意避开那些尽可能对参照点造成明显影响而同时对监控点无明显影响的排放源。

〔2〕参照点的设置,要以能够代表监控点的污染物本底浓度为原则。

五、计算题

*水泥厂的无组织排放监测中,在参照点〔M〕以等时间间隔采集四个样品,测定浓度分别为:

0.25mg/m3、0.30mg/m3、0.45mg/m3、0.35mg/m3;在监控点A点测定浓度分别为:

0.45mg/m3、0.58mg/m3、0.65mg/m3、0.77mg/m3;在监控点B点测定浓度分别为:

0.95mg/m3、1.02mg/m3、1.35mg/m3、1.10mg/m3;在监控点C点测定浓度分别为:

1.60mg/m3、1.71mg/m3、1.80mg/m3、1.52:

mg/m3;在监控点D点测定浓度分别为:

0.92mg/m3、0.88mg/m3、0.75mg/m3、0.80mg/m3。

本次监测采用"水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04〕中无组织排放限值二级标准〔1.5mg/m3〕进展评价。

试根据以上监测结果,判断该污染源的无组织排放浓度是否超标。

答案:

〔1〕参照点1h平均值:

M=〔m1+m2+m3+m4〕/4=〔0.25+0.30+0.45+0.35〕/4=0.34〔mg/m3〕

〔2〕四个监控点的1h平均值分别为:

A=〔a1+a2+a3+a4〕/4=〔0.45+0.58+0.65+0.77〕/4=0.61〔mg/m3〕

B=〔b1+b2+b3+b4〕/4=〔0.95+1.02+1.35+1.10〕/4=1.10〔mg/m3〕

C=〔c1+c2+c3+c4〕/4=〔1.60+1.71+1.80+1.52〕/4=1.66〔mg/m3〕

D=〔d1+d2+d3+d4〕/4=〔0.92+0.88+0.75+0.80〕/4=0.84〔mg/m3〕

〔3〕比拟四个监控点的监测值大小〔1h平均值〕后得到:

C>B>D>A

〔4〕计算该污染源无组织排放的“监控浓度值〞*为:

*=C一M=1.66一0.34=1.32〔mg/m3〕

〔5〕判断该污染源的无组织排放是否超标:

GB4915一1996中的排放限制二级标准为1.5mg/m3〔Y〕,*<Y

所以该法排放源的无组织排放浓度未超标。

第四节重量法

四、计算题

用碱片一重量法测定硫酸盐化速率,样品的直径为6cm,放置天数为30d4h,样品碱片中测得的硫酸钡重量为1.664mg,空白碱片中测得的硫酸钡重量为0.303mg,试计算出该样品的碱片。

重量法测定硫酸盐化速率值。

答案:

样品的有效面积:

S=π〔D/2〕2=3.14×〔6/2〕2=28.3〔cm2〕

样品放置天数:

n=30+4/24=30.2〔d〕

硫酸盐化速率:

SO3〔100cm2碱片·d〕=〔Ws一Wb〕×34.3/S·n

=〔1.664—0.303〕×34.3/〔28.3×30.2〕

=0.055

〔三〕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

四、问答题

1.重量法测定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时,如何获得“标准滤膜〞"①

答案:

取清洁滤膜假设干,在恒温恒湿箱〔室〕按平衡条件平衡24h后称重,每滤膜非连续称量10次以上,求出每滤膜的平均值为该滤膜的原始质量,即为“标准滤膜〞。

2.如何用“标准滤膜〞来判断所称中流量“样品滤膜〞是否合格"①

答案:

每次称“样品滤膜〞的同时,称量两“标准滤膜〞。

假设称出“标准滤膜〞的重量在原始重量±0.5mg围,则认为对该批“样品滤膜〞的称量合格,数据可用。

3.简述重量法测定大气飘尘的原理。

答案:

一定时间、一定体积的空气进入颗粒物采样器的切割器,使10μm以上粒径的微粒得到别离,小于这粒径的微粒随着气流经别离器的出口被阻留在已恒重滤膜上。

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样标准体积,计算出飘尘浓度。

〔四〕降尘

三、问答题

1.简述重量法测定大气降尘的原理。

答案:

空气中可沉降的颗粒物,沉降在装有乙二醇水溶液做收集液的集尘缸,经蒸发、枯燥、称重后,计算降尘量。

2.简述大气降尘采样点的设置要求和应放置的高度要求。

答案;选择采样点时,应先考虑集尘缸不易损坏的地方,还要考虑操作者易于更换集尘缸。

普通的采样点一般设在矮建筑物的屋顶,必要时可以设在电线杆上,集尘缸应距离电线杆0.5m为宜;采样点附近不应有高大建筑物,并避开局部污染源;集尘缸放置高度应距离地面5~12m。

在*一地区,各采样点集尘缸的放置高度尽力保持在大致一样的高度。

如放置屋顶平台上,采样口应距平台1~1.5m,以防止平台扬尘的影响。

〔五〕烟〔粉〕尘

计算题

1.实测*台燃煤锅炉标准状态下干采样体积Vnd=5880L,滤筒在采样前的重量为1.0908g,采样烘干后的滤筒重量为1.1190g,试计算该锅炉的烟尘浓度。

①②

答案;C=m×106/Vnd=〔1.1190一1.0908〕×106/5880=4.79〔mg/m3〕

2.实测*台燃煤锅炉标准状态下干采样体积Vnd=6080L,标准状态下干排气流量Qsn=6.61×104m3/h;滤筒在采样前的重量为1.0032g,采样烘干后的滤筒重量为1.1640g,试计算该锅炉烟尘的排放浓度与排放量。

①②

答案:

排放浓度:

C=m×106/Vnd=〔1.1640一1.0032〕×106/6080=26.45〔mg/m3〕

排放量:

G=C·Qsn×10一6=26.45×6.61×104×10=1.75〔kg/h〕

〔六〕沥青烟

四、问答题

1.简述重量法测定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沥青烟的原理。

答案:

其原理是将排气筒中的沥青烟收集于已恒重的玻璃纤维滤筒中,除去水分后,由采样前后玻璃纤维滤筒的增重计算沥青烟的浓度。

假设沥青烟中含有显著的固体颗粒物,则将采样后的玻璃纤维滤筒用环己烷提取。

2.重量法测定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沥青烟时,假设沥青烟中含有显著的固体颗粒物,应如何处理"

答案:

应将采样后的玻璃纤维滤筒用环己烷提取。

3.简述对固定污染源排放的沥青烟进展测定时,采样管的洗涤方法。

答素:

当沥青烟浓度较高时,采样管会截留少量沥青烟,用环己烷洗涤包括采样嘴、前弯管和采样管各局部,将洗涤液合并置于已称重的烧杯中,盖上滤纸,使其在室温常压下自然蒸发。

待环己烷蒸发完之后,将烧杯移至枯燥器中24h,至恒重,记下烧杯的增重。

〔七〕苯可溶物

四、问答题

1.简述用玻璃纤维滤膜重量法测定苯可溶物的原理。

答案:

使一定体积的空气,通过已恒重的玻璃纤维滤膜,空气中颗粒物被阻留在滤膜上,将滤膜置于索氏抽提取器中,用苯作溶剂进展提取,根据提取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样体积,可计算出苯可溶物的浓度。

2.简述用玻璃纤维滤膜重量法测定苯可溶物的采样步骤。

答案:

〔1〕采样前,将滤膜从盒中取出,装在采样头上,备好采样器。

〔2〕启动采样器将流量调节在100~120L/min。

〔3〕采样5min后和采样完毕前5min,各记录一次大气压力、温度和流量。

〔4〕一般采样4h以上,关闭采样器,记录采样时间。

〔5〕采样后,用镊子小心取下滤膜,使采样面向,将其对折好放回原纸袋并贮于盒。

当发现滤膜又物理性损坏及采样过程有漏气现象,则此样品滤膜作废。

第五节液相色谱法

〔一〕根底知识

G5—0

试题同“上册第一章第十三节W13一O〞。

〔二〕苯酚类化合物

四、问答题

苯酚类化合物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哪些"

答案:

测定苯酚类化合物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五、计算题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气中苯酚类化合物时,采样流速为500m1/min,采样2.5h,采样温度为15℃,大气压力为102.lkPa。

吸收液为5.0ml,将样品带回实验室,转入25.00ml容量瓶中,参加1ml5%的H2S04溶液,用去离子水定容。

经液相色谱分析,电脑中LC软件处理后〔用外标标准曲线法〕,得到在进样量为10μl时,检测到苯酚为1.2ng,试计算空气中苯酚浓度。

答案:

样品中分析物总量=1.2×25.00/10=3.0〔μg〕

标准状态下采样体转0.5×60×2.5×102.1×273/[〔273+15〕×101.325]=71.6〔L〕

空气中的苯酚浓度=3.0/71.6=0.042〔μg/L〕=0.04〔mg/m3〕

〔三〕苯胺类化合物

四、问答题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环境空气中苯胺类化合物时,在流动相中为何参加缓冲溶液"

答案;利用盐效应,减弱固定相中键合外表残存硅羟基的干扰作用,抑制峰形拖尾,改善别离效果。

五、计算题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气中苯胺类化合物时,采样体积80.0L,采样温度为18℃,大气压力为102.3kPa。

将采样管中硅胶转移至5ml具塞试管中,准确参加2.00ml甲醇,振荡,进展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说明在进样量为10μl时,苯胺含量为25ng,试计算空气中苯胺的浓度。

答案:

样品中分析物总量=25×2/10=5.0〔ug〕

标准状态下采样体积=102.3×80.0×273/[〔273+18〕×101.325]=75.8〔L〕

空气中的苯胺浓度=5.0/75.8=0.066〔μg/L〕=0.07〔mg/m3〕

〔四〕酞酸酯类化合物

四、问答题

1.简述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空气和废气中酞酸酯类化合物的方法原理。

答案;空气和废气中酞酸酯类,经*AD-2树脂吸附后,用乙腈.甲醇混合溶剂洗脱,以正己烷〔含3%异丙醇〕为流动相,醇基柱液相色谱别离,紫外检测器在225nrn波长处测定。

2.简述吸附酞酸酯类化合物的*AD-2树脂应如何准备。

答案;用丙酮浸泡过夜,然后依次用甲醇、正己烷和二氯甲烷在索氏提取器上回流提取8h以上,烘干密封保存。

五、计算题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中酞酸酯类化合物时,采样体积为60.0L,采样温度为32℃,大气压力为98.0kPa。

采样后的吸附柱洗脱后定容至10.0ml,进展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说明,在进样量为20肛l时,酞酸酯类化合物含量为25ng,试计算空气中酞酸酯类化合物的浓度。

答案:

样品中分析物总量=25×10/20=12.5〔μg〕

标准状态下采样体积=98.0×60.0×273/[〔273+32〕×101.3251=51.9〔L〕

空气中的酞酸酯类化合物浓度=12.5/51.9=0.24〔μg/L〕=0.24〔mg/m3〕

〔五〕多环芳烃类化合物

四、问答题

1.简述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方法原理。

答案;用玻璃纤维滤膜采集样品,以乙腈为溶剂,超声波提取,以乙腈/水的混合溶剂为流动相,以PAH专用液相色谱柱为别离柱,测定提取液中多环芳烃的含量。

2.测定环境空气中多环芳烃的方法有哪些"首选方法是什么"为什么"

答案:

测定大气中多环芳烃的方法有荧光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

其中,液相色谱法由于使用荧光检测器,具有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已成为分析多环芳烃的首选方法。

五、计算题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中多环芳烃时,采样体积为24/0ms,采样温度为15℃,大气压力为100/4kPa。

采样后滤膜等分成5份,将1/5滤膜放入10ml具塞玻璃离心管,准确参加5/00ml乙腈,超声提取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