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2 动量和动量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18297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2 动量和动量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物理2 动量和动量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物理2 动量和动量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物理2 动量和动量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物理2 动量和动量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2 动量和动量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物理2 动量和动量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2 动量和动量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物理2 动量和动量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物理2动量和动量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动量和动量定理》教学设计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础上提出了动量的概念,并从物理学史的角度加以认识,进一步通过例题提出动量的变化,加深对动量是矢量的认识。

并在计算动量的变化时注意它的矢量性。

动量定理是一个重要的规律,它表示力在一段时间内连续作用的积累效果与物体动量之间的变化关系。

教科书虽然在恒力作用的情况下由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动量定理的。

但是,动量定理不仅适用于恒力的情形,也适用于变力的情形,正因为如此,动量定理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尤其是在解决作用时间短、作用力大而且随时间变化的打击、碰撞时,动量定理要比牛顿运动定律方便的多。

这一章可视为牛顿力学的进一步展开,为力学的重点章。

《动量和动量定理》为本章第二节,是第一节的延续,同时又为第三节《动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基础,在本章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同时《动量和动量定理》的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设计思想:

本节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运用“引导→探究”模式进行教学。

通过回顾动能的知识导入新课,引出动量的概念,通过创设物理情境、建立物理模型归纳得出动量定理,并对其进行理解。

运用动量定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在教师合理、有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充分体现探究的过程与实现对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学中动量概念的建立过程

(2)理解动量和动量的变化及其矢量性,会正确计算做一维运动的物体的动量变化

(3)理解冲量概念,理解动量定理及其表达式

(4)能够利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有关的问题

(5)理解动量与动能、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的区别

【能力与方法】

(1)通过对动量定理的探究过程,尝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认识物理模型工具在物理学的作用。

(2)能够应用动量定理处理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交流、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的意识。

(2)有善于发现问题的精神,并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明白只有勤奋努力才可能有丰硕的收获,寄希望于侥幸是不可取的。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利用动量定理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教学难点:

动量和冲量方向问题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

启发探究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通过给学生讲述《守株待兔》的故事,引导学生对兔子撞树桩的过程进行思考,借助于所学物理知识,建立物理和数学模型,通过分析展开对本节课新课内容讲授,带着这个故事的结局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授课结尾对故事的发展及结果以及启示进行阐述。

新授:

模型建立

兔子以

的初速度奔跑,来不及躲闪,撞到了一个树桩上,与树桩成为一个整体,假设在此碰撞过程作用时间为t,作用力为恒力,兔子质量为m,求此作用力

分析:

在此我们可将此碰撞过程看做一个减速运动过程,兔子在水平方向只受到树桩对兔子的弹力F.

由牛顿第二定理可得

(1)

由匀减速运动过程的原理可得

(2)

(1)

(2)两式结合可得

(3)

对(3)两边同时乘以时间t,可得

(4)

得出(4)式,我们对式子左右两边分别进行讨论

一)动量

1.动量定义:

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物体的动量。

表示为P.

(1)公式:

单位为

(2)动量是矢量,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

2、动量的变化:

1、某段运动过程(或时间间隔)末状态的动量p'跟初状态的动量p的矢量差,称为动量的变化(或动量的增量),即ΔP=P′-P

3、动量变化的三种情况:

大小变化、方向改变或大小和方向都改变。

通过例题展示,学会动量的公式,方向的判断,并能进行灵活应用。

4、讨论动量与动能的关系:

动量发生变化时,动能不一定发生变化,动能发生变化时,动量一定发生变化。

二)冲量

1.定义:

力与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力的冲量。

2.公式:

单位为

3.冲量是矢量,方向与合力方向一致

4.冲量是过程量,反映了力对时间的积累效应

三)动量定理

动量定理: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改变量,这叫做动量定理。

   

(1)公式:

(2)说明:

①动量的变化量等于物体末动量与初动量的之差;

②冲量的大小总等于动量改变量的大小,冲量的方向总跟动量改变量的方向一致,也就是说与合理的方向相同;

③F可以是恒力也可以变力,动量定理通常用来解决碰撞、打击一类问题。

四)应用

1.现场演示的现象:

问题:

一个鸡蛋从一米高处下落鸡蛋会碎吗?

学生甲:

会碎。

学生乙:

不会。

如果地上放海绵鸡蛋就不会碎。

师:

让我们亲眼验证。

教师活动:

讲桌上放一块一样高的海绵和木板(木板上铺一张纸),拿出两个鸡蛋。

学生活动:

请全班最高的男生到前面做实验。

两手各握一枚鸡蛋从同一高度释放。

实验现象:

落到海绵上的鸡蛋没碎,落到木板上的鸡蛋碎了。

师:

请同学们试着解释一下。

生:

海绵软。

师:

这是生活常识。

能不能用科学去解释一下。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落到海绵上鸡蛋受力小。

师:

从时间的角度看落到海绵上和落到木板上有什么不同。

生:

海绵软有缓冲,鸡蛋与海绵作用的时间长。

师:

落到海绵上和落到木板上比较碰撞过程动量的变化量是否相等?

生:

相等。

师生共同总结:

鸡蛋落到海绵上:

力小、碰撞时间长、动量的变化量一样。

2.讨论:

在动量变化量一定的情况下,

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

成反比。

教师:

据上述关系,我们得到:

要是动量变化量一定时,要增大力

,可缩短作用时间;要减小力

,可延长力的作用时间。

3.解释导入中兔子撞树桩,为什么兔子会撞得头破血流,而一只苍蝇撞到你脸上却安然无恙,要求学生用本节课所学内容加以解释,可以适当补充,让学生掌握定性分析的方法。

七、小结:

1.动量与冲量的概念,二者都是矢量;

2.动量定理的内容及应用。

【内容拓展】:

继续将未讲述完的寓言故事《守株待兔》讲完,教育学生要勤奋努力,寄希望于侥幸是不可取的,最后以这个故事为背景编一道题目,让学生课后思考完成。

八、作业布置:

假设兔子的头部遭受等于自身体重的撞击力可以致命,设兔子与树桩的作用时间为0.2秒,则兔子奔跑的速度可能是多少?

九、板书设计:

动量动量定理

一.冲量

1.定义:

力与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力的冲量。

2.公式:

单位为

3.冲量是矢量,方向与合力方向一致

二.动量

1.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物体的动量。

2.公式:

单位为

3.动量是矢量,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

三.动量定理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改变量,这叫做动量定理。

   

《动量和动量定理》学情分析

学生层面: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9)班,这个班级是相对优秀的一个班级,学生的基础相对比较扎实,孩子也比较聪明,其中大部分学习情况较好的学生都能够大胆的提出并且讨论问题,还能够从预习中发现问题,能够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但本班学生容易拘束,不够大胆干练,也是这节课的困难之一。

知识层面:

在高一时,学生已经掌握了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和动能定理的相关内容,这些知识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此外,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建立起一定的实验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而且还掌握了通过建立物理模型探究物理现象的方法。

这也是本节所要强调的、学习和研究动量定理的方法。

由于学生具有这样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和物理思维与方法,再加上他们对未知新事物有较强的探究欲望,所以要掌握动量定理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动量和动量定理》效果分析

本节课想要达到的效果是:

(1)了解物理学中动量概念的建立过程

(2)理解动量和动量的变化及其矢量性,会正确计算做一维运动的物体的动量变化

(3)理解冲量概念,理解动量定理及其表达式

(4)能够利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有关的问题

(5)理解动量与动能、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的区别

通过上课小实验和反馈,体现了同学们对物理的浓厚兴趣,下一步可以在实验教学中加以渗透,是的同学们真正能够学以致用,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另外,通过对同学们上课问题的回答,发现同学们对动量定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已经非常透彻深入,但是通过评测练习学生的反馈发现对于动量和冲量等概念性的理解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在下一步的跟踪和联系中,采用循序渐进的办法,以此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以及应用。

《动量和动量定理》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础上提出了动量的概念,并从物理学史的角度加以认识,进一步通过例题提出动量的变化,加深对动量是矢量的认识。

并在计算动量的变化时注意它的矢量性。

动量定理是一个重要的规律,它表示力在一段时间内连续作用的积累效果与物体动量之间的变化关系。

教科书虽然在恒力作用的情况下由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动量定理的。

但是,动量定理不仅适用于恒力的情形,也适用于变力的情形,正因为如此,动量定理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尤其是在解决作用时间短、作用力大而且随时间变化的打击、碰撞时,动量定理要比牛顿运动定律方便的多。

这一章可视为牛顿力学的进一步展开,为力学的重点章。

《动量和动量定理》为本章第二节,是第一节的延续,同时又为第三节《动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基础,在本章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同时《动量和动量定理》的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动量和动量定理》评测练习及参考答案

1、关于物体的动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物体在任一时刻的动量方向,一定是该时刻的速度方向

B.物体的动能不变,其动量一定不变

C.动量越大的物体,其速度一定越大

D.物体的动量越大,其惯性也越大

2、 质量为0.5kg的物体,运动速度为3m/s,它在一个变力作用下速度变为7m/s,方向和原来方向相反,则这段时间内动量的变化量为(  )

A.5kg·m/s,方向与原运动方向相反

B.5kg·m/s,方向与原运动方向相同

C.2kg·m/s,方向与原运动方向相反

D.2kg·m/s,方向与原运动方向相同

3、跳远时,跳在沙坑里比跳在水泥地上安全,这是由于(  )

A.人跳在沙坑的动量比跳在水泥地上的小

B.人跳在沙坑的动量变化比跳在水泥地上的小

C.人跳在沙坑受到的冲量比跳在水泥地上的小

D.人跳在沙坑受到的冲力比跳在水泥地上的小

4.一个小钢球竖直下落,落地时动量大小为0.5kg·m/s,与地面碰撞后又以等大的动量被反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引起小钢球动量变化的是地面给小钢球的弹力的冲量

B.引起小钢球动量变化的是地面对小钢球弹力与其自身重力的合力的冲量

C.若选向上为正方向,则小钢球受到的合冲量是-1N·s

D.若选向上为正方向,则小钢球的动量变化是1kg·m/s

5.质量为60kg的建筑工人,不慎从高空跌下,幸好弹性安全带的保护使他悬挂起来.已知弹性安全带的缓冲时间是1.5s,安全带自然长度为5m,g取10m/s2,则安全带所受的平均冲力的大小为(  )

A.500NB.1100NC.600ND.1000N

6.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滑块沿倾角为θ的斜面向上滑动,经过时间t1速度为零然后又下滑,经过时间t2回到斜面底端,滑块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始终为F1.在整个过程中,重力对滑块的总冲量为

 

答案:

1.A2.A3.D4.BD5.D6.mg(t1+t2)

 

《动量和动量定理》课后反思

一、正确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从物理教学教学思想来看,物理教学应该教会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物理,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用的物理”,所以在教学目标设定时,还要考虑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展开教学,这样也能最大限度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也能活跃课堂气氛。

我想这些都应该是这节课的亮点所在。

在讲一节课之前,首先要明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在知识、方法、过程和情感态度上应教会学生什么?

目标定好了,一节课的大体框架就出来了,重点难点基会本上也就确定了,就不会偏离大的方向。

当然要成为一节成功的课,每个环节和细节的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是教学思想的问题,素质教育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堂变成学堂。

在设计这节课时,学生活动方面我是这样考虑的,能让学生说的,尽量让学生说;能让学生做的,一定让学生做;能让学生归纳总结的,一定要让学生自己说出来或写出来。

学生说不出来时,可以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或老师进一步提醒学生,让学生进一步思考。

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在老师的提醒下通过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解决。

一堂课只有学生动起来了,全身心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了,体验到探究发现的乐趣了,才能算是一堂高效的课。

三、本节课有待提高的地方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用《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进行引入,强烈的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利用物理情境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推得动量定理,然后解释他们的物理意义,然后利用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以及让鸡蛋下落的小实验,巩固动量定理,激发同学们以后学习物理的兴趣。

但是我在本节课的实际上实际还是存在很大问题,比如说没有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参与,以及设问类问题太多。

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研究本节课,争取设计的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完善,共同进步!

 

《动量和动量定理》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

理解动量的概念,理解动量定理并能够利用定理来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和解决有关问题。

课标解读: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学中动量概念的建立过程

(2)理解动量和动量的变化及其矢量性,会正确计算做一维运动的物体的动量变化

(3)理解冲量概念,理解动量定理及其表达式

(4)能够利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有关的问题

(5)理解动量与动能、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的区别

【能力与方法】

(1)通过对动量定理的探究过程,尝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认识物理模型工具在物理学的作用。

(2)能够应用动量定理处理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交流、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的意识。

(2)有善于发现问题的精神,并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明白只有勤奋努力才可能有丰硕的收获,寄希望于侥幸是不可取的。

2、教学重点:

利用动量定理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教学难点:

动量和冲量方向问题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