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的望远镜》语文阅读附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18012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爸的望远镜》语文阅读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老爸的望远镜》语文阅读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老爸的望远镜》语文阅读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老爸的望远镜》语文阅读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老爸的望远镜》语文阅读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老爸的望远镜》语文阅读附答案.docx

《《老爸的望远镜》语文阅读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爸的望远镜》语文阅读附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老爸的望远镜》语文阅读附答案.docx

《老爸的望远镜》语文阅读附答案

《老爸的望远镜》语文阅读附答案

《老爸的望远镜》语文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然后答题。

老爸的望远镜

①我家与爸妈家只隔了两条街,可是,由于单位业务比较多,所以我平日里很少回他们那里去。

即使是节假日,事情也都安排得满满的,因为我想利用这段时间将手头上那些不太成形的文稿整理一下。

于是,一放假,我就开始没日没夜地写东西。

②构思的时候,最讨厌有人打扰,可是老妈总不时打来电话,说要包饺子,要我过去,我说不吃了,你们自己吃吧。

可没过多久,老爸又打电话来:

“今天晚上炖鸡,你来吃吧。

”“哎呀,还有完没完啊?

”我不耐烦了,“不想吃,我现在只想吃清淡的,不想吃鸡。

你们自己慢慢吃吧,我没有时间!

③放下电话,我松了口气——这回总算清静了,可以安心改稿了。

不知不觉已经下午四点多,我有些饿了,起身到厨房找东西吃。

这时,电话又响起来了,该不会又是老爸吧?

我拿起电话,正是老爸:

“你妈刚买回了青菜,还打了鸡蛋酱,你过来吃吧。

④看来不去是不行了,而且我已经把厨房翻了个遍,也没找到什么吃的。

于是,我穿上衣服下了楼,朝爸妈家走去。

只十几分钟,就来到了家门前。

我抬起手,刚要按门铃,门忽然开了。

是老爸,他一手拄拐杖,一手扶墙,正艰难地往回走呢。

老爸半年前遭遇车祸,失去了一条腿,走起路来非常艰难。

⑤第二天,我依旧要整理稿子,这时,老妈的电话又来了:

“我今天又买了青菜,你爸让你过来吃。

”“昨天不是刚吃了吗?

”我没好气地说,“谁天天总吃青菜呀,吃什么也不能总吃一样啊。

我今天不去了。

”这一天老妈没有再打电话来。

⑥第三天,我刚坐到电脑前,老妈的电话又来了,还是要我去吃饭。

我无可奈何地说:

“行了,别再打电话了,我到吃饭的时候去就是了。

⑦我在电脑前又忙了大半天,直到肚子咕咕叫,一看表,已经下午四点了。

突然想起老妈要我过去吃饭,我赶紧回家。

爸妈家在九楼,可今天不知什么搞的,电梯偏偏坏了,我只好爬楼梯。

等我终于来到九楼,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了。

⑧我看见家门半开着,老爸正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把着门,探着头,向电梯间张望呢。

听到脚步声,他回头问我:

“咋才上来呢?

”我说:

“电梯坏了,走上来的。

”老爸笑了笑,艰难地挪回屋里。

⑨吃完饭,我帮老妈收拾碗筷。

因为手头的几篇稿子已经改完了,今天不着急回去,我想轻松一下,于是就准备给爸妈简单地收拾一下屋子。

⑩阳台上有把椅子,我顺手把它搬回屋里,老妈见了,忙说:

“那椅子是你爸坐的,不用搬,他要在阳台上看书呢。

”我说:

“怎么在阳台上看书呢,不冷吗?

”“没事儿,他穿得多,冻不着。

”老妈边说边把椅子搬回阳台。

这时我看见阳台的方桌上果然有几本书,老爸的生活里是离不开书的。

我发现书旁边还有一样黑糊糊的东西,拿起来一看,竟然是个望远镜。

我把望远镜放在眼前,向外望出去,大街上车来人往的,看得一清二楚。

蓦地,我想起每次回家,老爸总是恰好站在门口给我开门,当时我还诧异老爸怎么知道我刚好要来。

怎么会这么巧刚好在那里给我开门呢。

原来是这架望远镜的功劳。

透过望远镜望着大街上的人,我的视线变得越来越模糊,终于泪流满面。

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白发苍苍的残疾老人,每天都坐在冰冷的'阳台上举着望远镜望着街口,等着女儿的突然出现……

从那以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第②段中,“我”为什么不吃“炖鸡”,却嚷着“只想吃清淡的”?

2、第④段与第⑧段中画线的两句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第⑧段,分析“老爸笑了笑”中“笑”的含义。

4、从老爸的望远镜中,我们看到了什么?

5、请为本文续写一个恰当的结尾。

参考答案:

1、为免打扰,信口而言,搪塞爸妈。

2、伏笔(制造悬念)

3、看到“我”爬了九层楼,累得气喘吁吁,表示歉意。

4、老爸对儿女的关爱。

5、不管有多忙,我每天都要回家一次。

(每次走到街口,我都要向九层楼的方向望一望……)

张衡语文教案范文模板

张衡传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张衡一生在科学、文学、政治等方面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专研的精神。

(2)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文化常识。

(3)掌握叙述、说明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处理方法。

2、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准确朗读,从而培养语言感知能力。

(2)结合语境分析语句,从而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学生语境意识。

(3)对人物进行概括评价,从中体会传记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

(2)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专研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分析语句积累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2、分析评价张衡的品德和精神。

【教学策略】

1、设计艺术:

以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全面发展”的人为切入点

2、重难点突破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计划】两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以诵读法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整体感知本文的内容和结构,初步了解张衡的品格及文学才能第二课时在深入理解文句的基础上认识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辉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干。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

认识张衡的品格及文学才能。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从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和郭沫若在张衡基碑上的题词说起。

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候风地动仪的模型。

早在1800年前,张衡发明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候风地动仪。

这个仪器早已毁于西晋战乱之中,现在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是现代科学家王振铎等人根据《张衡传》中对候风地动仪的介绍说明用木料制成的。

1959年党和政府重修张衡墓时,郭沫若在墓碑上题词道:

“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上亦罕见。

二、解题

1、“传”:

传记.记述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

传记要突出传主的特点。

范晔(398-445)南朝宋顺阳(在今河南浙川东)人。

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的《后汉书》,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195年的历史,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盛行于世。

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2、范晔(398-445)南朝宋顺阳(在今河南浙川东)人。

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的《后汉书》,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195年的历史,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盛行于世。

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3、文史专名

(1)五经:

《诗》、《书》、《易》、《礼》、《春秋》

(2)六艺:

①礼、乐、射、御、书、数。

(学问和技能)

②《诗》《书》《礼》《义》《乐》《春秋》(说经的经文和传文)

(3)四书: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4)经、舒心:

“经”批儒家的经典著作;“传”指注释、解说儒家经典著作的文字。

(5)四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6)史汉:

《史记》、《汉书》。

(7)《汉书》:

纪传体、断代史。

(8)纪传体:

编年体;国别体。

(例如:

《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

(9)通史;断代史。

(例如:

《史记》;《汉书》)

(10)《两都赋》和《二京赋》:

《两都赋》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赋》的作者是范都城,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

三、诵读课文

1、自读

要求:

读准字音、句读、圈画诵读疑难点。

2、范读

正音:

善属文(zhǔ)连辟公府(bì)邓骘(zhì)璇玑(xuán)算罔论(wǎng)

傍行(páng)河间相(jiān)乞骸骨(hái)

四、问题设置

1、郭沫若曾评价张衡:

“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为什么说他是“全面发展的”?

讨论明确:

(1)品格

(2)文学(3)科学(4)政治

2、理清提纲:

明确:

第一部分(1节):

介绍张衡品格和文学才能。

第二部分(2-4节):

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

第三部分(5、6节):

介绍张衡的政治才干。

3、学生结合注释梳理文句(第一段)

4、质疑、点拨

实词:

属、贯、辟、奇、就

虚词:

乃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句式: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5、分析评价

结合语句,分析张衡有那些品格和才能?

明确:

虽才高于世,而无矫尚之情。

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五、深入探讨

认识了张衡的品格和文学成就,这对你有哪些启示?

(1)、广泛学习

(2)、不要骄傲自满

(3)、从容淡静

(答案多元,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熟读了这篇传记,对文章内容做了整体感知,初步认识到张衡的“全面发展”,重点研读了第一段,充分认识张衡的品格和才能,并从中获得了很多启示。

七、作业

以“人性与才华”为题写一段议论性文字

八、板书设计

张衡传

一、品格、文学(1节)

二、科学成就(2-4节)

三、政治才干(5、6节)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积累重点文言词句,认识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辉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干。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理清了课文结构,了解了张衡的品格和文学才能,这节课我们继续了解张衡在科学上的成就和政治才干。

二、问题设置

1、张衡在科学上有哪些成就?

讨论明确:

(1)作浑天仪。

(2)著《灵宪》《算罔论》。

(3)铸造地动仪。

2、默读课文3-5段,思考作者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时,写作方法有何不同?

(1)质疑、点拨:

实词:

雅、征、再、迁、员、尊、发、制、方面、怪、征

虚词:

以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句式:

①.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②.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③.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④.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2)明确:

第二段写张衡善机巧,拜郎中,迁太史令,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以记叙为主。

第四段从时间、名称、质地、大小、形状、功用、验证等方面介绍候风地动仪,以说明为主,辅以记叙。

这样详略得当的安排,使文章重点突出,人物特点鲜明。

3、默读课文6、7段,疏通文句,思考文中通过哪两件事表现张衡的政治才干的?

(1)质疑、点拨

实词:

损、疾、目、出、不轨、下车、乞骸骨

虚词:

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句式:

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2)明确:

一是《思玄赋》的由来——“政事渐损,上疏陈事,讽议左右,阉竖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表现了张衡忧国忧民、小心谨慎的形象。

二是出任河间相时与奸党作斗争一事。

“治威严,整法度”表现其治理严厉,“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表现其政治智慧,“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表现其卓然政绩。

4、选择恰当的词语对张衡的品格、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给予评价。

明确:

(板书)

(可贵的)品格(辉煌的)科学成就(卓越的)文学才能(杰出的)政治才干

三、深入探讨

本文写了张衡的品格、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四个方面的内容,它们之间有何联系?

这对我们有何启示?

1、首先,“才高于世”方能“举孝廉”“连辟公府”,“作《二京赋》”方能“邓骘奇其才,累召”,“善机巧”“善术学”方能“拜郎中,迁为太史令”方能“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其特长与其官职二者互为因果。

另外,其科学发明、理论著作也与其“无骄尚之情”“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的性情密不可分,这种性情利于潜心科研。

又如:

“才高于世”方能“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著《灵宪》、《算罔论》”方能将从政的感触“宣寄”而作《思玄赋》。

2、从全面发展的,提高综合素质的角度谈,言之成理即可。

四、课堂小结

本文用锤炼的语言,从品格、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四个方面介绍了张衡,重点突出他科技方面的成就与贡献,层次清晰,从中让我们充分认识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我们学大专家为大家准备的这份张衡传教案,希望大家能多加的复习一下,相信大家对张衡传这篇文言文会理解的更加透彻。

张衡传教案

(二)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张衡一生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二)掌握常用文言实词,弄懂一些专指词语,疏理文言否定词。

(三)学习记叙和说明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难词难句解释。

(1)从容淡静:

从容,举止行动,《礼记•缁衣》:

“衣服不贰,从容有常。

”孔颖达疏:

“谓举动有其常度。

”《楚辞•九章》:

“孰知余之从容。

”王逸注:

“从容,举动也。

”不能作舒缓、不急迫来讲。

淡静,淡泊娴静。

全句:

(他)平时举止淡泊娴静。

(2)衡不慕当世:

当世,是当世之人,即当时的掌权者。

(3)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张衡,公元111年(安帝永初五年)拜郎中,114年(安帝元初元年)迁尚书侍郎,115年迁太史令,121年(安帝建光元年)迁公车司马令,126年(顺帝永建元年)再复为太史令。

文中所指“五载”,即公元121年辞太史令,拜公车司马令,到126年又复为太史令的“五载”。

(4)咸怪其无征:

征,是应验、征验、效验的意思,不宜作“证据”讲。

(6)“拜郎中”、“迁为太史令”、“积年不徙”、“再转复为太史令”:

拜,授予官职。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左迁”才是贬官。

徙,表一般的调职,有时也用以表示降职,本文指前者。

转,迁调官职。

这四字的意思很接近,略有区别。

(7)关于“璇机”的解释:

一说是玉饰的测天仪器。

一说,“机”即“玑”,“璇机”是两颗星的名字,即“天璇”和“天玑”。

从上下文看,似以第二说为宜。

用“璇”“玑”二星指代北斗七星,又进而指代天文,“妙尽璇机之正”即精通天文的意思。

(把“璇机”指代天文,可参见王力《古代汉语》下册第一分册第787页)

(二)作为传记,它的一般写法是怎样的?

本文是怎样写的?

分析:

按照传记的体例,开头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柳敬亭传》都是。

本文也是开头介绍姓名、籍贯,结尾写到他死的年代。

所以本文是完全按照一般传记体例的写法来写的。

(三)传记是记述一个人的生平的,是否意味着事无巨细都要写进文章去呢?

本文是怎样处理人物的材料的?

列出它的结构提纲。

分析:

传记记述一个人的生平,但并不等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进文章去,而只能记述人物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同时显示出这个人的品格特点。

本文先介绍了张衡的品格和他卓越的文学才能;重点写他一生中最突出的辉煌的科学成就,而在科学成就中尤其重要的是他首创的候风地动仪,最后介绍了他政治上的才干。

文章这样处理材料,就使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结构提纲——

第一段(第1自然段):

介绍张衡的品格和卓越的文学才能。

第二段(第2、3、4自然段):

介绍张衡辉煌的科学成就。

(1)张衡的潜心科研

(2)张衡的不慕名利

(3)张衡的重大发明

第三段(第5自然段):

介绍张衡杰出的政治才干。

(四)张衡有哪些可贵的品格?

分析:

他的可贵品格可从两个方面来看。

一是“从容淡静”“不慕当世”。

他不慕名利,先是“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累召不应”,以后做了官,哪怕“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他也无所谓,由此反复说明了张衡的高洁。

不仅如此,他还“不好交接俗人”,不满当时“王侯以下”的“逾侈”的风气,经十年苦心构思写成《二京赋》用以讽谏;一上任河间相,立即“治威严,整法度”,将图谋不轨的“奸党”“一时收禽”,都反映了他对当时奢靡庸俗风尚的不满和对不轨行动的斗争。

这是他从容淡静、不尚虚浮的品德。

二是“无骄尚之情”。

他年少时便“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全面发展,甚至“才高于世”,却始终“无骄尚之情”,这确是难能可贵的。

正是由于不尚虚浮而又谦逊踏实的品德,他才能把全副精力扑在科研工作上,在获得两次担任太史令、有机会观察天象博览群书的客观条件之后,浑天仪、《灵宪》、《算罔论》,乃至候风地动仪得以相继问世。

(五)张衡在科学上的辉煌成就,是主要通过具体、详细地介绍他的重大发明地动仪来说明的。

文章这部分是怎样记事状物的?

分析:

文章是按照如下的顺序来介绍候风地动仪的。

时间——阳嘉元年

名称——候风地动仪

材料——以精铜铸成

外形——圆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构造——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蛛,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作用——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效果——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评价——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验证——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使用——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候风地动仪是十分精致灵巧的:

都城洛阳与发生地震的陇西郡相距一千多里,地动仪竟能及时测报,可见其灵敏准确的程度。

文章的这部分的介绍深入细致,清晰扼要,文字简练,而又形象生动,跌宕多姿,写得非常精彩。

因此,候风地动仪虽已失传,根据这段文字却能复制还原。

今天读这篇文章,除了把它作为一般的传记作品,更可把这段文字看成典范的科学说明文来学习,让学生读了以后仿照着写一段说明文。

(六)本文写了张衡的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三个方面的内容,却又并非彼此独立。

它们是如何相互联系的?

分析:

全文三大段,分别着重写了一个方面的内容,而彼此又有相互联系。

比如第1段的“从容淡静”与第2段的“不慕当世”;第1段的“不好交接俗人”“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因以讽谏”与第3段出任河间相时的“治威严,整法度……称为政理”。

又如第1段的“通五经,贯六艺”“才高于世”与第2段“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等等。

我们都能看到张衡无论是平时为人还是政治才干,无论是谦逊自处还是潜心科研,都是前后一贯、浑然一体,而不是彼此孤立的。

(七)《张衡传》的原文全面地记叙了张衡在文学上、政治上、科学上的成就,选作课文时删节较多。

课文选材及剪裁特点是什么?

分析:

原文比较多的篇幅收录了张衡的文学创作,节选时都略去了;“永和四年卒”之后还有:

“著《周官训诂》,……凡三十二篇。

”综合介绍张衡的著作和学术上的成就,节选时也略去了,使第5自然段突出了张衡政治上的表现。

而原文中有一些政治经历,因关系较小,也略去了。

在写到他的为人时,详写了他积极进取的主导方面,略写了“上书乞骸骨”归隐田园的消极方面,节选时又删去了原在第4、5自然段之间,不敢与阉党斗争以及明哲保身等表现的文字。

可见,本文是以科学家的传记这个角度选择材料加以剪裁组织的。

这样,它就既全面地仍从文学上、政治上、科学上三方面介绍了张衡一生中的重要表现,又重点突出地详写了他在科学上的辉煌成就。

在重点写他的科学成就时,略写浑天仪,详写地动仪;写地动仪时,除了具体记述机构、作用以显示其不平常的科学才能外,还生动描摹了地动仪的形状雕饰,使所写事物更为形象;对地动仪不仅写了它的“静态”,还写了它的“动态”,不仅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一语概述了它的灵验,还用“地震陇西”这一典型事例证明它的神妙。

由于剪裁恰当,详略适宜,使人对他的文学才能、科学成就、政治表现和性格特点有全面的了解,而对他首创的地动仪则印象更为突出鲜明。

(八)本文对候风地动仪的介绍,写得那么具体细致、清晰扼要,还由于作者是从各个角度去观察并说明事物的特点的。

深入理解这部分的文字,有助于学生记事状物能力的提高。

(这一内容,可作为基础好一点的班级进一步探讨之用。

分析:

大体上可分四个层次。

第一层即第一句,点明地动仪制作的时间和名称。

第二层“以精铜铸成……周密无际”,写地动仪的构造。

构造写得井然有序:

先写材料,再从大小、形状以及外形上部的雕饰综述整体的构造,再以“中有都柱”一句从外过渡到内,分述内部构造,然后又回述整体构造,涉及外形的下部。

使读者既看到地动仪完整的形象,又理解内中的机构。

这是具体事物说明的关键部分,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要按事物本身的内在联系决定说明的顺序。

这可算是地动仪的“静态”。

第三层“如有地动……未之有也”,写地动仪的功能,或者说是它的“动态”吧。

这里用“振”、“吐”、“衔”几个动词准确、连贯,说明都柱、龙首、铜丸、蟾蜍的报震功能的灵敏,却只用了十三个字的一个假设复句,“振声激扬……”是说功能的自动。

“虽一龙发机……”一句说明地动仪八道机关的报震功能的准确。

唯其功能灵敏、自动、准确,而且从古未有,所以作者予以称赞。

功能,是具体事物说明必不可少的内容。

构造,要写得条理清楚、具体精确,功能,要写得恰如其分、切合实际。

第四层“尝一龙机发……所从方起”,写地动仪的验证。

这看似设下的波澜,以显示“合契若神”的效果,点出科学史上的重要贡献,实际更可使读者领会张衡发明地动仪的重要意义,即从此人类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架观察地震的科学仪器。

总之,这段文字除开头的时间与名称之外,是从地动仪的外形、构造、功能和验证几个角度去观察并说明事物的特点的,值得好好学习。

(九)本文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分析:

本文在语言运用上主要有两个特点:

第一,记叙语言非常质朴通俗。

例如,“不行”、“不就”、“不应”、“不慕”等句用语非常质朴通俗,毫无雕饰,却鲜明地表现出了张衡不追名逐利的高尚品德。

第二,说明语言十分准确简洁。

例如,第4段中仅用140多字就将候风地动仪的有关情况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可见用语简洁;用酒樽描摹仪器的外形,用“中”、“傍”、“外”、“下”等指明部位,足见其用语之准确。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结合课题注释概述文化常识。

《后汉书》是纪传体东汉史,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南北朝时南朝宋范晔撰。

范晔原定编著百篇,仅完成帝纪十篇、列传八十篇,十志未及完成而因密谋拥护文帝弟刘义康做皇帝而死于狱中。

后人将梁代所注的晋司马彪《续汉书》八志三十卷补入,遂成一百三十卷的今本《后汉书》。

范晔的《后汉书》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

均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初中阶段,我们学过的《乐羊子妻》,选自《后汉书•列女传》。

(二)指导自读。

1.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自读提示”第二小节已作了说明。

自读课文时,要对照提示想一想,张衡的高尚品德是什么?

刻苦钻研的精神表现在哪里?

他在文学上、科学上的成就是什么?

政治上的作为怎么样?

自读时要适当圈点勾画。

2.本文叙事按时间顺序写,而且详略得当。

课文是怎样按时间顺序的?

写得最详的是什么?

为什么要这样写?

3.本文语言质朴简练。

试举例说明。

(三)学生对照注释自读课文,完成以下自读作业(除翻译外,可直接做在书上):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衡少善属文()②不好交接俗人()

③累召不应()④五载复还()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a.游于三辅()

b.虽才高于世()

c.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②a.因入京师,观太学()

b.……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c.伺者因此觉知()

③a.公车特征拜郎中()

b.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④a.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b.以精铜铸成()

3.“思考和练习”二。

4.翻译句子,指出各句包含的语法现象。

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②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③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④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四)讨论自读疑难问题。

(五)同桌互相批改自读作业。

自读作业参考答案:

1.①sh4o②h4o③l7i④z3i

2.①于,介词。

a.表处所,在;b.表比较;c.表范围,在……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