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月考 历史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13500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月考 历史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三月考 历史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三月考 历史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三月考 历史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三月考 历史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月考 历史 含答案.docx

《高三月考 历史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月考 历史 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月考 历史 含答案.docx

高三月考历史含答案

年高三3月月考历史含答案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左传》中记载周武王分封天下,封了兄弟十五国和同姓四十国;《荀子》中记载周公分封的全部七十一国中,同姓国就占了五十三国。

下列评述符合这两则记载的一项是

①分封的目的在于拓展疆土,护卫宗周②反映了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密切

③指出了血缘纽带在周初政治中的作用④周初两次分封都是以同姓分封为主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依据以下图片,能够直接说明的是

新石器时期石犁战国铁犁铁冠汉代牛耕画像石

A.播种方式的变革B.土地私有的确立C.农耕文明的演变D.精耕细作的形成

3.隆兴元年,朱熹对宋孝宗进言:

“陛下虽有生知之性,高世之行,而未尝随事以观理,即理以应事。

是以举措之间动涉疑贰,听纳之际未免蔽欺,平治之效所以未著。

”下列与其认识论思想一致的是

A、“大学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B、“存天理,灭人欲”

C、“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D、“学者须先立志”

4.1845年,御史刘良驹奏称:

“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

“其势日就增加”的原因主要是

A.因鸦片走私白银开始出现外流

B.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国即将进入半殖民地社会

D.中国自然经济面临着解体的危机

5.孙中山曾评价太平天国:

“满清窃国二百余年,明遗老之流风余韵,荡然无存,士大夫又久处异族笼络之下,习与相忘,廉耻道丧,莫此为甚,虽罗、曾(国藩)、刘、郭号称学者,终不明春秋大义,日陷于以汉攻汉之策,太平天国遂底于亡。

岂天未厌胡运乎?

抑汉子孙不肖欤?

其当时战略失宜有致之欤?

”其评价凸显了

A.满汉矛盾,春秋大义B.惋惜失败,指责曾国藩

C.怜惜明朝,分析得失D.理性分析,战略失误

6.1912年9月8日,《申报》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

”对此理解较为准确的是

A.20世纪初中国服饰种类繁多,应有尽有,体现经济繁盛

B.辛亥革命导致中国人失去了价值评判标准,着装杂乱

C.当时中国服饰最流行的是中山装,上海等地有西装

D.推翻旧政权解除各种枷锁,从穿着可见民众获得自由

7.“中国共产党愿当此时机,向全国同胞提出我们奋斗之总的目标……争取中华民族之独立自由与解放。

首先须切实地迅速地准备与发动民族革命抗战,以收复失地和恢复领土主权之完整。

”中国共产党提出上述奋斗目标,是为了

A.团结各阶层力量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B.实现民族团结抗击日本侵略

C.实现民族团结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D.团结各阶层力量反对蒋介石

8.《新华日报》曾发表毛泽东的讲话:

“中国人民的面前现在有困难,将来还会有很多困难,但是中国人民不怕困难,国共两党与各党各派团结一致不怕困难,不管困难有多大,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方针下,在蒋主席领导下,彻底实现三民主义的方针下,一切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这段讲话最可能发表于

A.国民大革命时期B.西安事变之后

C.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际D.抗日战争胜利后

9、1985年邓小平接见外宾时说:

“我们的经济改革,概括一点说,就是对内搞活,对外开放。

对内搞活,也是对内开放,通过开放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

”其中,对内开放是指

A.改变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B.解除对国内经济的控制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0.右图是1979~1991年我国对日贸易(单位:

百万美元)示意图,导致对日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据徐中约教授所著的《中国近代史:

1600~xx,中国的奋斗》)

中日关系正常化的推动

中国对外开放引进技术

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发展到城市

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A.

B.

C.

D.

11.智者学派是公元前5~前4世纪希腊的一批收徒取酬的职业教师的统称。

他们以雅典为中心,周游希腊各地,对青年进行修辞、论辩和演说等知识技能的训练,教授参政治国、处理公共事务的本领。

由此可见公元前5~前4世纪的希腊

A、诸侯割据,城邦民主制发达B、社会剧变,政治派别众多

C、思想自由,人文色彩很浓厚D、中央集权,重视思想统一

12.某学者写道:

“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

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

……拿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

”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A.世界市场的形成B.殖民争霸战争的失败

C.贸易通道的改变D.西班牙、葡萄牙的竞争

13.独立之初的美国名义上是一个国家,但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

华盛顿曾比喻邦联就如同当时美国是“用沙子扭成的绳子”。

华盛顿这样的比喻主要是针对

A.独立初的各邦联出现不团结、常内讧的现象

B.邦联政府是有名无实的空架子,缺乏统治各州的法律

C.基础独立后存在南方奴隶制经济和北方资本主义经济两种类型

D.《独立宣言》本身就是以13州的名义发布的,而非邦联

14.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

“要确切认识西方的历史或非西方的历史,没有一个包括这两者的全球性观点是不行的;只有运用全球性观点,才能了解各民族在各时代中相互影响的程度,以及这种相互影响对决定人类历史所起的重大作用。

”与这一观点不一致的评析是

A.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从分割到密切联系

B.活字印刷术促进宋代文化发展

C.工业革命的新技术在世界各地传播

D.西方民主思想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

15.罗斯福新政中,为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通过了一系列法律,如《社会保险法》、《全国劳工关系法》、《公用事业法》、《公平劳动法》、《税收法》等法规,同时推动工会建设。

其价值在于

A.确定法治为社会发展的基石

B.使自己的政策通过立法得以长期推行

C.稳定资本主义,遏制社会主义

D.为保障国民生存权转变政府职能

16.有学者这样评析马歇尔计划:

美国政府为了石油公司的利益,努力迫使欧洲经济从以煤为基础转变为以石油为基础,这样就可使煤碳资源丰富而缺石油的欧洲国家将更多地依赖于美国。

这说明马歇尔计划

A、改变了能源结构B、以援助来控制西欧经济

C、以控制石油为核心D、恢复和发展了西欧经济

17.赫鲁晓夫曾说:

“自行编制计划的制度,对于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来说是争取巩固集体农庄经济的强有力手段。

他能够从单位面积上获得最高产量出发进行安排。

”这一“制度”的出台说明

A.赫鲁晓夫希望调动农庄的积极性B.当时的农业生产趋于停滞

C.赫鲁晓夫依然迷信斯大林的经济体制D.当时的农业政策脱离实际

18.人类有史以来经历了两次革命,第一次是瓦特改良蒸汽机的问世增加了人类的臂力,第二次是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伸展了人类的脑力,使人类拥有了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下列有关这两次革命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电子计算机能够取代人脑拓展智慧

B.科学与技术越来越紧密结合为一体

C.人类在动力、能源等问题上不断创新

D.动力时代和信息时代缩短了世界的距离

19.德法是西欧的两个大国,普法战争埋下了相互仇恨的种子,又经过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民间矛盾与仇恨并存。

然而,20世纪中期以后却走向合作。

两国最终走向合作说明了

A.国际形势是影响其关系走向的重要因素

B.区域集团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C.意识形态相同的国家最终会达成谅解

D.大国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20.2011年9月24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公布一项研究结果:

中微子以比光速还快的速度运行。

而据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光速是宇宙速度的极限,没有任何物质可以超越光速。

“科学理论的发展往往并不意味着新理论摧毁旧理论,而是限制和缩小旧理论的作用范围,把旧理论作为新理论的某种特例包含在其中。

”下列选项最能说明此观点的是

A.神创论与进化论B.经典力学与相对论

C.经典力学与量子论D.相对论与量子论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题,满分60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

其中第21题~第23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24题为选做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21、(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对于建筑与政治的关系有很多说法,如建筑是政治理念的纪念碑;政治文化融合在各类建筑风格之中;政治权力的样子总会在人们的生活中体现出来。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周礼》,周代王侯都城的大小、高度都有等级差别;堂的高度和面积,门的重数,宗庙的室数都逐级递降。

只有天子、诸侯宫室的外门可建成城门状,天子宫室门外建一对阙,诸侯宫室门内可建一单阙;天子宫室的影壁建在门外,诸侯宫室的影壁建在门内;大夫、士只能用帘帷,不能建影壁。

——北大未名网站

材料二:

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坐北朝南,皇城外又有北京城,层层包围,显示了严谨规范的风格。

 

明清故宫古希腊雅典卫城

材料三:

雅典卫城是古希腊公民集会的场所,被设计成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并且是能够容纳几千人的剧院式结构,目的在于确保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见其他出席的人。

(1)依据材料一,指出周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特点出现的主要原因。

(3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故宫体现怎样的政治风格?

(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古代中国建筑所体现的政治制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3分)

(3)比较材料一、二和材料三,说明其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不同?

(4分)

22.(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

……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我不同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语录》

材料二: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三: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

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

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

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

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

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各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

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

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的监督手段。

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

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指出材料分别体现了哪些进步思想?

(3分)

(2)材料二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1分)有何进步意义?

(2分)

(3)依据材料四,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诸方面,卢梭分别提出了什么主张?

(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写一篇短文,说明启蒙思想家对“自由”的理解。

(5分)

23.(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日本广泛运用科技成果,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在这时期日本充分运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紧紧抓住了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50—70年代)适时制定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调整国内产业结构,工业生产大幅度跃升,年均增长率在10%以上,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

材料二:

1950年,日本制定了《外资法》,开始引进西欧的新技术。

在当时外汇极端缺乏的情况下,日本通商产业省通过审查各企业提出的技术引进计划,将外汇配额优先给予合理的计划。

50年代新技术像潮水一样流入日本。

技术引进数目的增加量到60年代达到顶峰。

大量且快速的技术引进成为当时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动力。

如60年代末,日本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国之一,并大量出口。

日本生产的黑白电视机出口美国,超过美国该产品进口数的1/10,从而引起美日贸易摩擦。

 

材料三:

1964年日圆成为国际流通货币。

布雷登森林体系瓦解后,日圆在1971年实施浮动汇率,此后日圆日趋坚挺,与美元的弱势形成强烈的对比,并成为较强的国际货币。

——引自朱立南《日本开放投资市场的做法与经验》《现代日本经济》1993年第1期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世纪50-70年代是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

(4分)

 

(2)材料一与材料二有何关联?

(1分)运用材料二的史料加以说明。

(3分)

 

(3)材料二和材料三中有关日美关系的内容说明了什么?

(2分)这一现象产生哪些影响?

(2分)

24.【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戊戌变法是中国教育由传统转向现代的分水岭,由封闭走向开放的里程碑;而梁启超更是中国女子教育的先驱。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居今日之中国,而与人言妇学,闻者必曰天下之事其更急于是者,不知凡几 百举未兴;而汲汲论此,非知本之言也。

然吾推及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故妇学实天下存亡强弱之大原也。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女学》

材料二:

上可相夫,下可教子,近可宜家,远可善种。

妇道既昌,千室良善,岂不然哉?

岂不然哉?

——梁启超《倡设女学堂启》

材料三:

女权运动,无论为求学运动,为竞业运动,为参政运动,……归根结底一句:

无论何种运动,都要多培实力,少作空谭。

女权运动的真意义,是要女子有痛切的自觉,从知识能力上力争上游,务求与男子立于同等地位。

这一着办得到,那么,竞业参政,都不成问题;办不到,任你搅得海沸尘飞,都是废话。

——梁启超《人权与女权》

材料四:

故治天下之大本二:

曰正人心,广人才。

而二者之本,必自蒙养始。

蒙养之本,必自母教始。

母教之本,必自妇学始。

……是故女学最盛者,其国最强,不战而屈人之兵,美是也。

女学次盛者,其国次强,英、法、德、日本是也。

女学衰,母教失,无业众,智民少,国之所存者幸矣,印度、波斯、土耳其是也。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女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梁启超提出了什么观点?

据材料二、三、四回答他提出此观点的理由。

(5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这一主张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其历史影响。

(5分)

 

B.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657年6月26日,在威斯敏斯特大厅,举行了极其隆重的典礼,第二次授予克伦威尔护国公的称号。

议长给他披挂上一件以貂皮镶边的、紫红色的丝绒袍,“这是按照古老的给王者授权的习俗”,并赠予他一本《圣经》,给他身旁佩戴了一把宝剑,将一根黄金制成的主杖递到他手中。

克伦威尔宣誓要维护新教、保持三个民族的和平及权利,然后他坐到王位上。

接着号声四起,群众高呼:

“上帝拯救护国公。

”于是司仪官按古代国王加冕仪式宣布举行授礼。

──[英]查尔斯·弗思《克伦威尔传》

材料二克伦威尔的对外政策是以达到下列三项目标为指导方针而制定的:

使清教能保存下来并得到发展;能维护和扩展英国的贸易;防止斯图亚特王朝在国外的援助下复辟。

在他看来,英国在欧洲的使命是和英国在物质上的强大、政治上的独立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

表面上他似乎犹豫不决,但实际上他一直在执著地追求上述三项目标的实现。

──[英]查尔斯·弗思《克伦威尔传》

请回答:

(1)克伦威尔的就职仪式庄严隆重,体现出他要建立新权威的意图。

请在材料一中找出能够支撑其新权威的关键词。

(4分)

 

(2)依据材料二,简要概括克伦威尔为维护新权威确立了哪些施政目标?

(3分)

 

(3)新权威的建立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克伦威尔的政策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发展,但是,为什么他的政权却不能长久存在?

请从其统治的实质与合法性加以分析。

(3分)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A

D

A

B

A

D

B

D

C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C

B

B

D

B

C

A

A

B

二、非选题

21题:

(1)依据材料一,指出周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特点出现的主要原因。

(3分)

特点:

体现出明显的等级差别;(1分)以周天子的权威为核心;(1分)

主要原因:

周代的政治制度是宗法制和分封制,(1分)这两个制度本身就具有等级森严,(1分),及以周天子为共主的特征。

(1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故宫体现怎样的政治风格?

(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古代中国建筑所体现的政治制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3分)

风格:

皇权独尊,皇权至上;(1分)等级森严,不可侵犯;(1分)

变化:

君主的权力更加集中;(1分)君主依靠庞大的官僚体系维护其统治,已经没有诸侯贵族等其他势力能够制衡皇权了。

(2分)

(3)比较材料一、二和材料三,说明其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不同?

(4分)

前者体现的是君主制,后者体现的是民主制;(2分)前者维护君主个人的权威,君主主宰国家,后者维护的是全体公民的利益,公民共同管理国家;(2分)

22题: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指出材料分别体现了哪些进步思想?

(3分)

权利平等、法律之外不受限制、言论自由(权利)

(2)材料二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1分)有何进步意义?

(2分)

权力的性质及其权力制衡(或者只有用权力制约权力才能遏制权力腐败);(1分)为近代民主法治国家的出现奠定了理论基础,推动美国等国家建立三权分立制度,制约权力,从而促进人类政治文明的进程。

(2分)

(3)依据材料四,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诸方面,卢梭分别提出了什么主张?

(3分)

国家学说:

建立契约国家;政府官员是人民公仆,受人民严格监督。

人权学说:

人民主权高于一切,人民主权就是公共意志,自由并不是不受限制的自由。

法治学说:

以法律保障人民主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写一篇短文,说明启蒙思想家对“自由”的理解。

(5分)

启蒙思想家对自由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主要有四个方面:

自由与平等,自由与权利,自由与法律,自由与公共权力。

(2分)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国家即公共权力应该保障自由,其途径是权力制衡与人民主权;(2分)

但同时,启蒙思想家也指出自由并不是毫无限制,自由应该在法治的前提下,同时,卢梭还强调自由不应服损害他人自由。

(2分)

23、(12分)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世纪50-70年代是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

(4分)

日本崛起原因:

材料中运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发展外向型经济;(2分)所学知识还有原有工业化的基础、民主化改革、美国的援助、重视教育发展等。

(任答2点2分,)

(2)材料一与材料二有何关联?

(1分)运用材料二的史料加以说明。

(3分)

关联:

材料二具体说明了材料一中的日本外向型经济发展政策。

说明:

通过《外资法》引进西欧先进技术;对引进技术进行计划审核;(2分)大量新技术引进,使日本成为产业大国,生产的电子产品大量出口,占领国际市场。

(1分)

(3)材料二和材料三中有关日美关系的内容说明了什么?

(2分)这一现象产生哪些影响?

(2分)

日本的经济迅速发展首先导致双方产品激烈竞争,进而影响到日美货币的较量。

(2分)影响;日本经济崛起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同时也打破美国独霸局面促进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

(2分)

24、A.【参考答案】(10分)

(1)

观点:

梁启超认为妇女受教育非常重要,是国家生死存亡根本所在。

(2分)

理由:

女子教育的好坏,关系到家庭和睦和种族后代;关系到妇女解放和民主政治的发展;还关系到国家的强弱。

(3分)

(2)

背景:

民主资本主义的发展、西学的传播。

(2分)

影响:

彻底否定封建意识,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想通过普及女子教育而富民强国的美好愿望;利于思想解放,对整个戊戌变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3分)

24B.

(1)授权习俗、圣经、宝剑或主杖、群众欢呼(4分)

(2)维护清教;发展贸易;防止封建王朝复辟;(3分)

(3)答案一:

实质:

克伦威尔的统治本质上是维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1分)

合法性:

(尽管克伦威尔通过仪式和政策以树立权威)合法性的真正来源应是通过代议制民主,得到人民认可或承认,显然,克伦威尔实际上依靠的是军事力量,因而其政权不能长久;(2分)

答案二:

尽管从形式上看,克伦威尔建立的权威是合法的,但是,实质上依靠的是武力统治,建立的是军事独裁政权;(2分)合法性的真正来源应是通过代议制民主,得到人民认可或承认;(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