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储罐区土建施工组织设计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09687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51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6储罐区土建施工组织设计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56储罐区土建施工组织设计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56储罐区土建施工组织设计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56储罐区土建施工组织设计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56储罐区土建施工组织设计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6储罐区土建施工组织设计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

《56储罐区土建施工组织设计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6储罐区土建施工组织设计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6储罐区土建施工组织设计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

56储罐区土建施工组织设计混凝土施工方案

5.6混凝土工程

5.6.1施工准备

1.原材料:

(1)水泥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泥品种与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设计无要求应根据施工要求以及工程所处环境条件确定;

2)普通混凝土结构宜选用通用硅酸盐水泥;有特殊需要时,也可选用其他品种水泥;

3)对于有抗渗、抗冻融要求的混凝土,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4)处于潮湿环境的混凝土结构,当使用碱活性骨料时,宜采用低碱水泥。

5)水泥进场时,应有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并要核对其品种、标号、出厂日期。

使用前若发现受潮或过期,应重新取样试验。

6)水泥质量证明书中各项品质指标应符合标准中的规定。

品质指标包括氧化镁含量、三氧化硫含量、烧失量、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抗压和抗折强度。

7)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强度等级、包装或散装编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水泥的强度、安定性和凝结时间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等的相关规定。

取样检测数量:

按同一厂家、同一品种、同一代号、同一强度等级、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200t为一批,散装不超过500t为一批,每批抽样数量不应少于一次。

(2)粗骨料宜选用粒形良好、质地坚硬的洁净碎石或卵石,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应超过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应超过钢筋最小净间距的3/4;对实心混凝土板,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3,且不应超过40mm;

2)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粒级,也可用单粒级组合成满足要求的连续粒级;

3)石子的含泥量、泥块含量应符合表5.6.1-1、表5.6.1-2的规定;

表5.6.1-1碎石或卵石中含泥量

混凝土强度等级

≥60

C55~30

≤25

含泥量(按重量计;%)

≤0.5

≤1.0

≤2.0

表5.6.1-2碎石或卵石中泥块含量

混凝土强度等级

≥60

C55~30

≤25

含泥量(按重量计;%)

≤0.2

≤0.5

≤0.7

(3)细骨料宜选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的天然砂或机制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细骨料宜选用Ⅱ区中砂。

当选用Ⅰ区砂时,应提高砂率,并应保持足够的胶凝材料用量,满足混凝土的工作性要求;当采用Ⅲ区砂时,宜适当降低砂率;

2)混凝土细骨料中氯离子含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对钢筋混凝土,按干砂的质量百分率计算不得大于0.06%;

②对预应力混凝土,按干砂的质量百分率计算不得大于0.02%;

3)含泥量、泥块含量指标应符合表5.6.1-3、表5.6.1-4的规定;

表5.6.1-3天然砂中含泥量

混凝土强度等级

≥60

C55~30

≤25

含泥量(按重量计;%)

≤2.0

≤3.0

≤5.0

表5.6.1-4砂中泥块含量

混凝土强度等级

≥60

C55~30

≤25

含泥量(按重量计;%)

≤0.5

≤1.0

≤2.0

4)海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海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JGJ206的有关规定。

(4)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的混凝土所用骨料除应符合上述要求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粗骨料压碎指标的控制值应经试验确定;

2)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25mm,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8.0%,含泥量不应大于0.5%,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2%;

3)细骨料细度模数宜控制为2.6~3.0,含泥量不应大于2.0%,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

(5)对于有抗渗、抗冻融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宜选用连续级配的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含泥量不应大于1.0%,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所用细骨料含泥量不应大于3.0%,泥块含量不应大于1.0%。

(6)矿物掺合料的品种和等级应根据设计、施工要求以及工程所处环境条件确定,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矿物掺合料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7)外加剂的选用应根据混凝土原材料、性能要求、施工工艺、工程所处环境条件和设计要求等因素通过试验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使用碱活性骨料时,由外加剂带入的碱含量(以当量氧化钠计)不宜超过1.0kg/㎥,混凝土总碱含量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等的有关规定;

2)不同品种外加剂首次复合使用时,应检验混凝土外加剂的相容性。

(8)混凝土拌合及养护用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有关规定。

(9)未经处理的海水严禁用于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拌制和养护。

(10)原材料进场后,应按种类、批次分开贮存与堆放,应标识明晰,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散装水泥、矿物掺合料等粉体材料应采用散装罐分开储存。

袋装水泥、矿物掺合料、外加剂等应按品种、批次分开码垛堆放,并应采取防雨、防潮措施,高温季节应有防晒措施;

2)骨料应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不得混入杂物,并应保持洁净与颗粒级配均匀。

骨料堆放场地的地面应做硬化处理,并应采取排水、防尘和防雨等措施;

3)液体外加剂应放置阴凉干燥处,应防止日晒、污染、浸水,使用前应搅拌均匀;如有离析、变色等现象,应经检验合格后再使用。

2.主要机具:

混凝土搅拌机、磅称(或自动计量设备)、双轮手推车、小翻斗车、尖锹、平锹、混凝土吊斗、插入式振动器、平板式振动器、木抹子,长抹子,铁板、胶皮水管、串桶、塔式起重机等。

5.6.2作业条件

1.基础、墙柱部位:

(1)核实基础、墙、柱内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水电预埋管线、盒(槽)的位置、数量及固定情况。

(2)检查模板下口、洞口及角模拼缝处是否严密,基础、柱、墙加固是否可靠,各种连接件是否牢固。

(3)检查并清理模板内残留杂物,用水冲净。

常温下用水湿润模板。

2.梁板部位:

(1)浇筑混凝土层段的模板、钢筋、预埋件及管线等全部安装完毕,经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并办完隐、预检手续。

(2)浇筑混凝土用架子及马道已支搭完毕,混凝土输送泵的泵管铺设完毕,并经检查合格。

输送管线路宜直,如管道内向下倾斜,应防止混入空气,产生阻塞。

(3)对模板内杂物进行清除,在浇筑前同时对木模板进行浇水湿润,以免木模板吸收混凝土中的水分,影响混凝土浇筑后的正常硬化。

3.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的要求:

(1)项目部已对搅拌站下达任务单,下达任务单时,必须包括工程名称、地点、部位、数量,对混凝土的各项技术要求(强度等级、抗渗等级、缓凝及特种要求)、现场施工方法、生产效率(或工期)、交接班搭接要求,以及供需双方协调内容,连同施工配合比通知单一起下达。

(2)搅拌站设备试运转正常,混凝土运输车辆数量满足要求。

(3)搅拌站材料供应充足,特别是指定的水泥品种有足够的储备量或后续供应有保证。

(4)搅拌站全部材料包括水泥、砂、石子、粉煤灰及外加剂等经检验合格,符合使用要求。

(5)搅拌站、浇捣现场和运输车辆之间有可靠的通讯联系手段。

4.对所有机具包括混凝土输送泵、振动器(棒)经检验试运转正常,并准备一旦出现故障的应急措施,保证人力、物力、材料均能满足浇筑速度的要求。

现场砼试块养护池和试块试模准备就绪。

5.工长根据施工方案对操作班组已进行全面施工技术交底,落实浇筑方案。

每个施工人员对浇筑的起点及浇筑的进展方向都做到心中有数,混凝土浇灌令已被批准。

6.注意天气预报,不宜在雨天浇筑混凝土。

在天气多变季节施工,为防不测,应有足够的抽水设备和防雨物质。

7.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的浇筑。

要准备测温监控措施以及防止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因水化热过高、内外温差过大而引起的体积变形产生收缩裂缝的有效措施,并编制详细的技术方案,指导施工。

8.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稳定低于5℃时,进入冬期施工阶段;混凝土原材料加热宜采用加热水的方法,当加热水仍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对骨料进行加热,水加热不大于60℃,骨料加热不大于40℃。

当水和骨料的温度加热至上述规定时仍不能满足热工计算要求时,可提高水温到100℃,但水泥不得与80℃以上的水直接接触。

选用的外加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的相关规定。

9.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稳定低于5℃时,进入冬期施工阶段,混凝土进场温度应不低于10℃,入摸温度不得低于5℃。

5.6.5混凝土的制备与运输

1、预拌混凝土进场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预拌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塌落度、扩展度、含气量、表观密度、水溶性氯离子含量、耐久性等技术指标应符合设计文件或需方委托书的要求,且不得离析。

(2)预拌混凝土所采用的原材料应符合第5.6.1.1条规定。

(3)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其原材料、强度、凝结时间、稠度等应满足设计配合比的要求。

开盘鉴定应包括下列内容:

1)混凝土的原材料与配合比设计所使用原材料的一致性;

2)出机混凝土工作性与配合比设计要求的一致性;

3)混凝土强度;

4)有特殊要求时,还应包括混凝土耐久性能。

(4)预拌混凝土进场时应提供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原材料水泥、砂石、外加剂、粉煤灰、矿渣粉等材料、外加剂、矿物掺合料的出厂合格证或检验报告。

2.预拌混凝土的制备与运输

(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经试验确定,并应符合设计文件、施工及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规定。

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施工反馈的混凝土动态质量信息对混凝土配合比及时进行调整。

遇有下列情况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1)混凝土性能指标有变化或有其他特殊要求时;

2)当原材料品质发生显著改变时;

3)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生产间断三个月以上时。

(2)预拌混凝土的搅拌站应符合《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混凝土搅拌站(楼)》GB10171的规定;原材料贮存、计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预拌混凝土》GB/T14902第7条规定。

(3)预拌混凝土应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预拌运输车应符合JG/T5094的规定。

运输车在运输时应能保证混凝土拌和物均匀并不产生分层、离析。

对于寒冷、严寒或炎热的天气情况,搅拌运输车的搅拌罐应有保温隔热措施。

2)搅拌运输车在装料前应将搅拌罐内积水排净,装料后严禁向搅拌罐内的混凝土拌和物中加水。

3)当卸料前需要在混凝土拌和物中掺入外加剂时,应在外加剂掺入后采用快档旋转搅拌罐进行搅拌;外加剂掺量和搅拌时间应经试验确定的预案。

4)预拌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入搅拌运输车至卸料的运输时间不宜大于90min;如需延长运送时间,则应采取相应的有效技术措施,并应通过试验确定。

5)在运输途中及等候卸料时,应保持搅拌运输罐体正常转速,不得停转;卸料前,搅拌运输车罐体宜快速旋转搅拌20s以上后再卸料。

6)采用搅拌运输车运送混凝土,当坍落度损失较大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可在运输车罐内加入适量的与原配合比相同成分的减水剂。

减水剂加入量应事先由试验确定,并应做出记录。

加入减水剂后,混凝土罐车应快速旋转搅拌均匀,并应达到要求的工作性能后再泵送或浇筑。

7)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时,施工现场车辆出入口处应设置交通安全指挥人员,施工现场道路应顺畅,有条件时宜设置循环车道;危险区域应设警戒标志;夜间施工时,应有良好的照明。

3.混凝土塌落度、进场温度、入模温度的测量:

(1)混凝土拌合物进场后浇筑前,施工单位施工员或质检员配合商混站技术人员在卸料地点实测坍落度,符合委托单要求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2)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稳定低于5℃时,进入冬期施工阶段;施工单位施工员或质检员配合商混站技术人员在卸料地点实测混凝土进场温度和入摸温度,并做好记录。

(3)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应检验其坍落度或维勃稠度,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坍落度和维勃稠度的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0的有关规定;

2)混凝土坍落度、扩展度实测值与控制目标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6.5-1的规定。

常规品的泵送混凝土坍落度的控制目标不宜大于180mm,并应满足施工要求;坍落度的经时损失不宜大于30mm/h。

表5.6.5-1混凝土拌合物稠度的允许偏差

项目

控制目标值

允许偏差(mm)

坍落度

≤40

±10

50~90

±20

≥100

±30

扩展度

≥350

±30

3)预拌混凝土的坍落度检查应在交货地点进行(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安排技术人员来现场实测坍落度)。

5.6.4混凝土输送

1.混凝土输送泵的选择

混凝土输送是指针对运输至现场的混凝土,采用输送泵、溜槽、吊车配备料斗、升降设备配备小车等方式送至浇筑点的过程。

混凝土输送泵的选择应下列规定:

(1)混凝土输送泵的选型应根据工程特点、混凝土输送高度和距离、混凝土工作性确定;

(2)输送泵的数量应根据混凝土浇筑量和施工条件确定,当浇筑大体积大体量混凝土应设置备用泵;

(3)输送泵设置的位置应满足施工要求,场地应平整、坚实,导流应畅通;

(4)输送泵的作业范围不得有阻碍物;输送泵设置位置应有防范高空坠物的设施。

2.输送泵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输送泵设置的位置应符合施工方案及满足施工要求,场地应平整、坚实、道路应畅通;

(2)输送泵的作业范围内不得有阻碍物;输送泵设置位置应有防范高空坠落措施。

当遇到一次浇筑大体量的混凝土时,应配备备用泵和发电设备。

3.输送泵输送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先进行泵水检查,并应湿润输送泵的料斗、活塞等直接与混凝土接触的部位;泵水检查后,应清除输送泵内积水;

(2)输送混凝土前,应先输送水泥砂浆对输送泵和输送管进行润滑,然后开始输送混凝土;

(3)输送混凝土速度应先慢后快、逐步加速,应在系统运转顺利后再按正常速度输送;

(4)输送混凝土过程中,应设置输送泵集料斗网罩,并应保证集料斗有足够的混凝土余量。

4.吊车配备斗容器输送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不同结构类型以及混凝土浇筑方法选择不同的斗容器;

(2)斗容器的容器应根据吊车吊运能力确定;

(3)运输至施工现场的混凝土宜直接装入斗容器进行输送;

(4)斗容器宜在浇筑点直接布料。

5.6.5混凝土浇筑

5.6.5.1混凝土浇筑前的准备工作

1.制定施工方案:

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

(1)混凝土的输送、浇筑、振捣、养护的方式和机具设备的选择;

(2)混凝土浇筑、振捣技术措施;

(3)施工缝、后浇带的留设;

(4)混凝土的养护技术措施。

2.作业条件:

(1)浇筑混凝土前,应落实预拌混凝土的供应时间、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垂直运输设备、振捣器等设备的准备情况,并应备用一定数量的振动棒和混凝土搅拌运输罐车,汽车泵及输送泵管等。

当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除备用上述设备外,尚应考虑突发停电时自备发电设备。

(2)提前落实预拌混凝土的原材料水泥、粗细骨料、拌和用水、外加剂、矿物掺合料的储存情况,检查现场运输道路、浇筑混凝土操作平台或马道搭设以及防雨防寒材料准备与落实情况。

(3)模板和隐蔽工程项目必须分别进行检查验收办理隐蔽工程检查验收手续,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浇筑。

(4)浇筑混凝土前,应清除模板内或垫层上的杂物。

表面干燥的地基、垫层、模板上应洒水湿润;现场环境温度高于35℃时,宜对金属模板进行洒水降温;洒水后不得留有积水。

(5)输送浇筑前应检查核对混凝土送料单、核对配合比,检查塌落度,在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控制混凝土拌和物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且不应高于35℃。

图5.6.5.2-1:

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见图

(6)混凝土运输、输送、浇筑过程中严禁加水;混凝土运输、输送、浇筑过程中散落的混凝土严禁用于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浇筑。

(7)注意掌握天气季节变化情况。

5.6.5.2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

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见图5.6.5.1-1。

5.6.5.3混凝土浇筑一般规定

1.浇筑混凝土前,应清除模板内或垫层上的木屑、双面胶纸、废弃的钢筋绑扎铁线等杂物。

表面干燥的地基、垫层、模板上应洒水湿润;现场环境温度高于35℃时宜对金属模板进行洒水降温;洒水后不得留有积水。

封堵柱墙模板根部的清扫口。

2.混凝土浇筑应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混凝土宜一次连续浇筑,当不能一次连续浇筑时,可留设施工缝或后浇带分块浇筑。

混凝土分层浇筑时,分层厚度应符合表5.6.5.3-1的规定,上层混凝土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浇筑完毕。

表5.6.5.3-1混凝土分层振捣的最大厚度

振捣方法

混凝土分层振捣最大厚度

振动棒

振动棒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

平板振动器

200mm

附着振动器

根据设置方式、通过试验确定

(3)混凝土运输、输送入模的过程应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筑,从输送到输送入模延续时间不宜超过表5.6.5.3-2、表5.6.5.3-3的规定。

掺早强型减水剂、早强剂混凝土,以及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应根据设计及施工要求,通过试验确定允许时间。

运输到输送入模的延续时间(min)表5.6.5.3-2

条件

气温

≤25℃

>25℃

不掺外加剂

90

60

掺外加剂

150

120

运输、输送入模及其间歇总的时间限值(min)表5.6.5.3-3

条件

气温

≤25℃

>25℃

不掺外加剂

180

150

掺外加剂

240

210

(4)混凝土浇筑的布料点宜接近浇筑位置,应采取减少混凝土下料冲击的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先浇筑竖向结构构件,后浇筑水平结构构件;

2)浇筑区域结构平面有高差时,宜先浇筑低区部分再浇筑高区部分。

(5)柱、墙模板内的混凝土浇筑倾落高度应符合表5.6.5.3-4的规定;当不能满足表5.6.5.3-4的要求时,应加设串筒、溜管、溜槽等装置。

(6)混凝土浇筑后,在混凝土初凝前和终凝前宜分别对混凝土裸露表面进行抹面处理。

(7)结构面标高差异较大处,应采取防止混凝土返涌(如条形基础≤30°时采用快易钢板网封堵斜坡面)的措施,并宜按“先低后高”的顺序浇筑混凝土(如台阶式基础)。

(8)在施工作业面上浇筑混凝土时应布料均衡。

并且安排专人对模板和支架进行观察和维护,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

混凝土浇筑应采取措施避免造成模板内钢筋、预埋件、预埋螺栓及其定位件偏移。

柱、墙模板内的混凝土浇筑倾落高度限值表5.6.5.3-4

条件

浇筑倾落高度限制

备注

粗骨料粒径大于25mm

≤3

粗骨料粒径小于等于25mm

≤6

(9)柱、墙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高于梁、板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时,混凝土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1)柱、墙混凝土设计强度比梁、板混凝土设计强度高一个等级时,柱、墙位置梁、板高度范围内的混凝土经设计单位同意,可采用与梁、板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相同的混凝土进行浇筑。

2)柱、墙混凝土设计强度比梁、板混凝土设计强度高两个等级及以上时,应在交界区域采取分隔措施;分隔位置应在低强度等级的构件中,且距高强度等级构件边缘不应小于500mm;

3)宜先浇筑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后浇筑低强度等级混凝土。

(10)泵送混凝土

1)泵送混凝土前,先把储料斗内清水从管道泵出,达到湿润和清洁管道的目的,然后向料斗内加入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浆(或1:

2水泥砂浆),润滑管道后即可开始泵送混凝土。

2)开始泵送时,泵送速度宜放慢,油压变化应在允许值范围内,待泵送顺利时,才用正常速度进行泵送。

3)泵送期间,料斗内的混凝土量应保持不低于缸筒口上10mm到料斗口下150mm之间为宜。

避免吸入效率低,容易吸入空气而造成塞管,太多则反抽时会溢出并加大搅拌轴负荷。

4)混凝土泵送宜连续作业,当混凝土供应不及时,需降低泵送速度,泵送暂时中断时,搅拌不应停止。

当叶片被卡死时,需反转排队,再正转、反转一定时间,待正转顺利后方可继续泵送。

5)泵送中途若停歇时间超过20分钟,管道又较长时,应每隔5分钟开泵一次,泵送小量混凝土,管道较短时,可采用每隔5分钟正反转2—3个行程,使管内混凝土蠕动,防止泌水离析,长时间停泵(超过45分钟)气温高、混凝土坍落度小时可能造成塞管,宜将混凝土从泵和输送管中清除。

6)泵送先远后近,在浇筑中逐渐拆管。

7)在高温季节泵送,宜用湿草袋覆盖管道进行降温,以降低入模温度。

8)泵送管道的水平换算距离总和应小于设备的最大泵送距离。

(11)泵送混凝土的浇筑顺序

1)当采用混凝土输送泵输送混凝土时,应由远而近浇筑。

2)同一区域的混凝土,应先竖向结构后水平结构的顺序,分层连续浇筑。

3)当不允许留施工缝时,区域之间、上下之间的混凝土浇筑间歇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

5.6.5.4混凝土浇筑

1.基础垫层混凝土浇筑

(1)工艺流程:

清理基底土方→混凝土浇筑→振捣→找平→养护

(2)基底表面清理:

基底表面的淤泥、杂物均应清理干净;并应有防水和排水的措施。

表面不得留有积水。

(3)混凝土输送:

商品混凝土运至现场采用流槽淌入基(坑)槽内或汽车泵输送至垫层模板内。

(4)浇筑混凝土:

浇筑混凝土一般从一端开始,或跳仓进行,并且连续浇筑。

当遇较大面积垫层不能连续时,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的相关规定留置施工缝。

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振捣,在2h内必须振捣完毕。

浇筑高度超过2m时,应使用串桶、溜管,以防止混凝土发生离析现象。

(5)混凝土振捣:

采用平板式振捣器振捣,平板振捣器移动间距应覆盖已振实部分混凝土边缘;振捣倾斜表面时,应由低处向高处进行振捣。

图5.6.5.4-1:

铝合金刮尺找平

(7)找平:

混凝土振捣密实后,按模板或专门设置的标高控制桩的标志检查一下垫层的上表面,然后用铝合金刮尺或大杠反复刮平、表面再用木抹子搓平。

如图5.6.5.4-1所示。

(8)当遇到混凝土垫层面积较大或基础为较大块体式设备基础,混凝土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时,垫层混凝土浇筑应向基础的短边或后浇带方向找0.1%排水坡度,以便于排除大体积混凝土的泌水。

(9)按模板方案要求设置垫层上部结构模板根部限位(定位)钢筋或固定支撑地脚螺栓组的预埋件。

其模板根部限位钢筋外露不得小于80mm,直径不得小于Φ10mm,间距应严格按照模板方案要求进行设置。

限位钢筋位置与上部基础的外边线重合,预埋件的位置应符合模板方案的要求,并且在垫层混凝土终凝前,配合测量人员对限位钢筋的位置进行校核、找正。

2.条基混凝土浇筑

(1)采用分段分层,踏步式推进的浇筑方法。

混凝土从底层开始浇筑,进行一定距离后回来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以上各分层。

条基混凝土浇筑应注意顶面收平,一般在模板上弹出高于混凝土面100mm的控制墨线,待混凝土泌水后排除泌水,根据控制墨线用木抹搓平压实。

(2)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动,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按分层浇筑厚度分别进行振捣,振动棒的前端应插入前一层混凝土中,插入深度不应小于50mm。

2)振动棒应垂直于混凝土表面并快插慢拔均匀振捣;当混凝土表面无明显塌陷、有水泥浆返出,不再冒气泡时,结束该部位振捣。

3)振动棒与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50%;振动棒插点间距不应大于振动棒的作用半径的1.4倍。

3.独基混凝土浇筑

独立基础振捣时应沿独基浇筑的顺序方向采用斜向振捣法振捣,其振动棒与水平倾角约60°左右,棒头朝前进方向,棒间距以500mm为宜,要防止漏振,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泛浆冒出气泡为宜。

混凝土表面应随振捣按标高线进行抹平。

独基二级台在一级台浇筑间歇40min~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