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两化深度融合董宝青访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08279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进两化深度融合董宝青访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推进两化深度融合董宝青访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推进两化深度融合董宝青访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推进两化深度融合董宝青访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推进两化深度融合董宝青访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进两化深度融合董宝青访谈.docx

《推进两化深度融合董宝青访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进两化深度融合董宝青访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进两化深度融合董宝青访谈.docx

推进两化深度融合董宝青访谈

“十二五”:

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两化融合的政策背景和主要内容

《e制造》:

请您介绍一下两化融合的政策背景和主要内容。

董宝青:

党的十七大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

从广义上讲,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大社会历史进程的交织、融合和相互促进发展,覆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从狭义上讲,是推进信息化与产业体系、工业体系融合,构建现代产业(工业)体系。

推进两化融合是“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举措,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内容。

具体来讲,就是推进信息技术、信息产品、信息资源、信息化标准等信息化要素,在工业技术、工业产品、工业装备、工业管理、工业基础设施、工业市场环境等各个层面的渗透与融合,形成新型的企业经营模式和组织形态,形成新型的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提升工业能力和工业素质,推进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构建现代工业体系。

“点、线、面、体”整体推进两化融合

《e制造》:

请介绍一下工信部针对两化融合的工作思路和主要措施。

董宝青:

推进两化融合是工信部肩负的重要职责和重点工作之一。

在工作机制上,我部成立了由15个司局组成的促进两化融合工作组,统筹协调推进两化融合的工作。

在推进思路上,从企业、行业、区域、政策等层面,按照“点、线、面、体”整体推进。

1.企业层面是推进的“点”

企业是推进两化融合的主体。

要发挥企业的内生动力。

就要着眼于企业发展战略的转型和实施,抓关键环节信息化,抓信息化综合集成,推进信息化创新应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我们认为,推进信息化要把握好与企业生产经营各业务环节的渗透融合。

在研发设计方面,要优化研发设计流程,构建新型研发设计能力平台和研发设计体系;

在生产过程方面,要推进生产作业过程自动化,增强管控一体化能力,提高工业企业现代化生产水平;

在企业管理方面,要促进管理模式的创新;

在商务流通方面,要深化电子商务应用,重构与优化供应链,建立供应链整体运行模式;

在综合集成方面,要促进企业全业务集成、以及跨地域的多企业集成,实现信息化综合集成以及资源优化配置;

在创新应用方面,推动企业不断创新和深化信息化应用,在全面、综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基础上,向科学决策、商务智能等领域突破,实现企业发展模式的创新。

2.行业层面是推进的“线”

主要思路包括:

按细分行业推进。

每个行业的发展阶段不同、基础不同、行业特点不同、生产工艺不同、产业文化也不同,按细分行业推进两化融合更有针对性。

加强行业间的沟通和协同。

抓住工业行业的共性问题,推进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互动发展。

推进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工作。

评估工作的目的是掌握工业行业两化融合总体情况,总结和推广典型经验;树立标杆企业和标杆模式,引导行业发展;作为制定政策、支持两化融合项目的依据。

具体做法要坚持总分结合的方式。

“总”就是做好总体指标体系框架设计和评估方法;“分”就是分行业组织开展,把握好细分行业的颗粒度。

2009年,工信部会同有关协会组织了钢铁、石化(化肥)、机械(重型)、汽车(轿车)、纺织(棉纺)、轻工(造纸)、食品(肉制品)等7个行业的两化融合评估工作。

2010年,在钢铁、石化(纯碱)、有色(铝)、建材(水泥)、装备(机床、造船、乘用车)、轻工(家电)、纺织(棉纺、服装)、食品(乳制品)等11个行业继续扩大和深化了评估工作。

推进行业两化融合典型经验交流的目的是提高重点工业行业对两化融合的认识,推动形成对两化融合的共识,挖掘工业行业两化融合的最佳实践,明确推进实现路径,推广典型经验。

例如,我部在2009年5月、7月和11月分别针对钢铁、消费品、装备行业,在2010年9月针对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的主题,召开了两化融合典型经验交流会。

未来,我部将继续组织开展相关领域的典型经验交流会议。

这些会议,将对凝聚共识、推广典型起到重要作用。

3.区域层面是推进的“面”

主要思路包括:

以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带动全国两化融合发展。

发挥好辐射和带动作用。

推进试验区是推进两化融合工作的重要抓手,是从区域层面推动两化融合工作的具体载体。

目前已有上海、重庆、内蒙呼包鄂、珠三角、广州、青岛、南京、唐山暨曹妃甸等8个试验区。

待“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工作管理办法”通过后,将启动新增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的审批工作。

围绕构建区域新型产业体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工作,在工业,生产性服务业,政府对工业经济的服务以及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探索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模式。

我部分别在2009年3月、5月、9月和2010年1月组织了季度性交流工作会议,2010年9月在北京召开了试验区工作座谈会。

区域工作要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抓重点项目;推广两化融合新型模式的典型经验;抓园区(区县)试点。

另外,要做好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

推动政府、企业、运营商,中小企业健康成长计划、信息化服务平台。

要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支撑产业、电子商务等;要探索物联网应用,重点是行动方案、产业联盟、产业规划;人员培训方面,要建立培训基地,培训机构,实训基地;评估工作则要区域、行业、企业,三位一体抓;要建立区域两化融合促进中心,创新运营机制;完善政策,制定指导意见,规划,创新机制,并要重视考核;

4.政策层面是推进的“体”

要营造环境,推进全局性的关键要素和专题领域工作,推进两化融合综合性、基础性和前瞻性重大问题研究;制定两化融合若干意见,根据五中全会意见修改后,颁布;制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电子商务规划作为子规划;制定工业转型升级“十二五”规划。

应该说,我部在工作思路和主要措施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是认识逐渐深化,尤其是两化融合的重要性,紧迫性,意义更加明确;二是共识初步形成,包括内涵和外延两方面,但也是一个长期过程;三是理念逐步转变,认识到融合不是两张皮,要进行体系对接;四是目标更加明确,要促进企业竞争力、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发展方式转变,要拿出定量指标;五是工作更有套路,包括点线面体、政策、项目等;六是成效初步显现,涉及企业竞争力、新型模式、新兴产业、区域块状经济、应对金融危机等;另外,困难依然较多,涉及认识、资金、政策、人才、标准等等。

深度融合是“十二五”期间的重点内容

《e制造》:

请您介绍一下“十二五”期间,两化融合关注的重点内容是什么?

董宝青:

首先说说经济环境。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

它带来了全球金融体系和世界经济格局的重大调整,世界各国经济都面临金融危机之后的调整和发展。

在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减弱,新生劳动力数量下降,出现了“民工荒”,人力成本上升等现象;资源的压力更加明显,石油、铁矿石等的国内资源有压力,国际投资和并购又存在阻力;环境保护的压力也在加大,低碳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是大趋势;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国际贸易保护,质量、环保、安全标准等存在技术壁垒;另外,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升级。

应该说,“十二五”期间的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任务艰巨。

发展方式以粗放型为主是不可持续的,而目前制造业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工业大而不强,创新能力弱,产能结构性过剩,高端和核心技术产品,处于价值链低端,但只要努力,提升空间很大。

再看看信息化方面。

国际主要发达国家都在加紧布局信息化发展,制定新的政策。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前景广阔,已经确定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7个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方兴未艾,孕育着重大的突破,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如宽带、融合发展、高速光纤、IPv6等。

信息化应用也逐步走向深化,在政务、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改变着生产和生活方式。

“十二五”期间,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对两化融合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和方向,也是未来5年信息化工作的重心。

要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心工作,围绕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服务业),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重点关注新的工业技术、新的生产工具(装备)、新的管理理念、新的劳动者素质、新的资源配置方式(信息资源)、新兴产业发展等,以深度带动广度,加快经验溢出和普及,增加融合的测度。

深度融合的八大重点

《e制造》:

请更具体地谈谈“十二五”期间两化融合关注的重点内容。

董宝青:

具体来说,有八大重点。

一是更加关注信息化综合集成。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在经过单项系统的建设和应用阶段,正处于系统的集成应用阶段,并向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阶段发展。

要推动业务流程、应用系统、规范、标准的融合集成,建设信息化平台,形成新型企业发展能力。

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几个重点:

战略牵引,关注信息化条件下战略转型的方向和实施;全面覆盖,覆盖生产经营活动各个环节;纵向贯通,关注管控模式(战略、财务等),决策、管理、作业、控制、装备;横向延伸,涉及内外、供应商、用户等各个方面;顶端突破,注重科学决策、商务智能、风险管控、知识创新、经验积累;资源优化,深挖信息资源的价值,它是无形资产、社会财富;体系对接,涉及领导、管理、工作人员等各个层面;整体提升,涉及集成框架、标准、规范,信息平台和能力平台等内容。

二是更加关注信息化创新发展。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支撑产业创新发展,要贯穿两化融合始终。

两化融合也是信息技术和产业本身创新的动力源泉。

两化融合的本质是创新发展。

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技术创新,是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融合所形成的新型工业技术;产品创新,是虚拟仿真、多学科优化、协同设计等所带来的新型研发设计模式,以及嵌入式软件在工业产品的应用,产品的信息化;知识创新,长期的知识、诀窍、经验所产生的知识创新;管理创新,涉及管控方式、组织结构变革、流程重组和优化、管理思想革新等;文化理念,两化融合是一种文化,是企业文化扬弃和再造的持续过程;模式创新,新型企业发展模式的创新,个性化大规模定制、精益制造、网络组织、模块化生产等。

三是更加关注智能化发展。

智能化发展是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和新趋势,是对已有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成果的全面应用、提升和飞跃发展,也是两化融合发展面临的新的战略机遇。

目前,各地方、各行业、企业都积极探索物联网应用。

要坚持需求导向、应用驱动的原则,依据已有的工作基础,综合利用传感技术、自动化、RFID、M2M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统筹规划和布局,注意先导应用、技术攻关、产业发展、标准制定、网络布局、安全防范等问题,积极推进物联网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业务环节的应用试点。

四是更加关注绿色化发展。

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两化融合是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

节能减排不仅需要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也需要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更需要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形成更为有效、更为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取得更多更广的节能减排效果。

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在各行业都有不同程度地开展,要通过信息化与生产经营各环节的融合,产生节能减排的效果。

推进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应围绕重点行业,聚焦行业重点企业,抓住企业生产经营的用能耗材排污的关键环节,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企业发展始终。

前期,我部根据有关评审办法和评价标准,经有关地方和行业协会推荐,组织专家经过初评和复评,确定了首批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试点示范企业(60家),2010年9月底召开了经验交流会,总结了七点经验:

一是将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纳入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二是实现信息化与企业关键业务环节融合是主要抓手;三是推进单项节能向集成化节能减排方向发展;四是全流程应用与区域统筹是提升减排治污和资源综合利用能力的重要抓手;五是不断创新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的推进机制;六是推进节能减排信息化服务业发展提升节能减排整体水平;七是把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作为地方政府提升区域节能减排水平的重要举措。

五是更加两化融合促进安全生产。

五中全会提出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国办函[2010]140号),都旨在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努力提高企业安全防护水平。

六是更加关注服务化发展。

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全球制造业格局的变化。

大型集团企业和骨干企业开始将非增值性活动外部化,强化核心技术和能力,延伸和强化基于核心技术(产品)的价值链,深挖服务价值,提高核心技术(产品)的附加值。

主要包括全面解决方案、运行维护等增值服务,提供完整的产品系统、工程总包等内容。

两化融合是支撑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必然选择,涉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产品数字化、网络化、维护和服务的信息化平台建立和应用、运营平台的完善。

助力推进制造业向服务型转型,是两化融合工作的重点领域。

七是更加关注面向产业集群的信息化应用。

随着专业化分工的细化和标准化,在产品制造过程中,某一个环节分离出去形成专业化的独立企业,演进形成了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特色产业为支柱、区域集聚为支撑的产业集群。

注重面向产业集群和行业性信息化服务和应用是重点的工作。

例如,块状经济、工业园区、特色经济等。

在区域层面统筹协调推进两化融合,关注产业链共性,共性平台和服务,探索新的方式方法。

八是更加关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两化融合催生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是衡量两化融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生产性服务业是服务业的重要领域,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行业涌现出一批从事信息化服务的机构和企业,提供信息技术和产品、设备改造、咨询培训等专业化服务。

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两化融合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升了各行业两化融合整体水平。

另外,物流信息化和电子商务作为当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对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物流信息化实现了精益生产和精益物流,优化了供应链管理,尤其值得重点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