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省重点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带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05252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209.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省重点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带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省重点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带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省重点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带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省重点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带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省重点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带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省重点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带答案.docx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省重点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省重点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带答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省重点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带答案.docx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省重点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带答案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省重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第I卷(选择题)

1.下列关于生物育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利用杂交育种可产生新基因

B.利用单倍体育种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C.利用物理因素对青霉菌诱变处理可提高突变率

D.利用多倍体育种获得三倍体植物,可以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2.下列观点不属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3.图中a、b、c分别表示3种细胞外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c中不含大分子物质

B.B.a中细胞种类最多

C.c中含有激素和消化酶

D.D.b中有的细胞不消耗氧气

4.机体的多种生理、生化反应是在内环境中进行的,下列反应发生于内环境的是()

A.吞噬细胞在组织间隙中吞噬细菌B.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

C.肠道中的蛋白质被胰蛋白酶降解D.泪液中的溶菌酶分解细菌的细胞壁

5.下列有关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Na+内流形成的

B.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C.神经元只要受到刺激,神经递质就会由突触前膜释放出来

D.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6.乙酰胆碱酯酶可以水解乙酰胆碱,有机磷农药能使乙酰胆碱酯酶失活,则该农药可以()

A.使乙酰胆碱持续发挥作用B.阻止乙酰胆碱与其受体结合

C.阻止乙酰胆碱从突触前膜释放D.使乙酰胆碱失去与受体结合的能力

7.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小脑损伤可影响身体平衡能力

B.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是指脑和脊髓

C.反射活动必须要有大脑皮层的参与

D.言语功能区(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

8.科研小组将禁食一段时间的几只实验小鼠腹腔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均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为缓解上述症状,采取了几种措施,以下有关解释或处理措施错误的是()

A.反应迟钝、嗜睡是低血糖的症状

B.及时静脉注射适量的葡萄糖溶液

C.及时静脉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

D.及时静脉注射适量的胰高血糖素

9.褪黑素是由哺乳动物和人的松果体产生的激素,它能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从而起到调整睡眠的作用。

褪黑素的分泌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过程不能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B.长时间光照会使褪黑素的分泌减少

C.该过程中褪黑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D.微量注射褪黑素作用于下丘脑能促进动物睡眠

10.下列不利于人体散热的是()

A.皮肤毛细血管舒张B.汗腺分泌汗液增加

C.骨骼肌不自主战栗D.用酒精擦拭皮肤

11.如图表示人体某一免疫过程,与此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表示的是体液免疫过程

B.图中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或物质有a、b、d

C.d可在细胞内外起作用,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同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细胞b能迅速分化成细胞c

12.科普动漫《工作细胞》的出现,掀起了一股科普潮,其中形形色色的免疫细胞非常抢眼。

T细胞主要包括抑制性T细胞(Ts)、辅助性T细胞(Th)和胞毒性T细胞(Tc)。

Tc能杀伤被病毒感染的细胞,Th能通过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分化并提高Tc的杀伤力,Ts能抑制Th的活性。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Ts、Th和Tc均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分化

B.Tc能诱导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凋亡

C.Th和Tc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均能发挥作用

D.增强Ts的功能有利于移植器官的成活

13.下列关于人体内激素、酶和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者都是信息分子,都不组成细胞结构

B.乙酰胆碱与特定分子结合后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

C.酶和激素都具有高效性,能产生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激素

D.激素弥散到体液中,一经靶细胞接受即被灭活

14.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达尔文的实验证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对于向光一侧

B.温特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并确认其化学本质

C.生长素的作用效果与浓度有关,与细胞的成熟情况无关

D.生长素的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抑制生长

15.某同学发现了一株花色奇特的杜鹃花,于是采摘了部分枝条,打算用扦插的方式进行繁殖。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采摘的枝条中,芽较多的较嫩枝条相对来说更容易生根

B.生长素促进生根效果与生长素处理枝条的时间长短成正比

C.生长素类似物有一定的毒性,实验结束后应妥善处理废液

D.可发现两个不同的生长素浓度,促进根生长的效果相同

16.下列实验中能够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是(  )

A.

B.

C.

D.

17.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棉花表现出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

B.在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可使植株增高

C.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从根本上说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D.乙烯广泛存在于植物的多种组织和器官中,其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

18.下列叙述中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

A.一公顷水稻的年产量B.某湖泊每平方米水面鲫鱼的数量

C.每平方草地中杂草的数量D.某地区灰仓鼠每年新增的个体数

19.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B.样方内各年龄段的个体均需统计

C.不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

D.不宜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20.下列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方法及操作,错误的是()

A.该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组

B.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

C.制片时,让培养液自行渗入计数室后,盖上盖玻片

D.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计相邻两边及其顶角

21.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群落演替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B.一般来说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C.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

D.群落演替最终都会达到与群落所处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22.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

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

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

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

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

23.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别不同群落要首先分析种间关系

B.森林群落具有垂直结构,而草原群落没有

C.“螟蛉有子,蜾赢负之”体现的是一种捕食关系

D.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

24.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

B.噬菌体与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

C.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竞争、竞争

D.图丙中实验初期,种内互助与竞争并存,后期X的种内斗争加剧

25.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A.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也可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B.调查种群数量有限的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常采用目测估计法

C.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土壤中的小动物,利用了土壤小动物的趋光性

D.观察土壤小动物可用显微镜,最好用实体镜

26.下列概念与现象(或事件)的关联,错误的是()

A.物种丰富度——调查池塘中鲫鱼的数量

B.演替——一座倒塌的寺院几年后淹没在杂草和灌木丛中

C.竞争——由于百灵的排挤,云雀不得不让出已占据的领域

D.迁入率——一周内,飞入某区域内的飞蝗占该区域飞蝗总数的60%

27.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定是植物B.一定能固定CO2

C.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D.都位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

2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B.动物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为初级消费者

C.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D.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29.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

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30.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B.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

C.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

D.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

31.大熊猫每天要吃大量竹子,但一般只能利用其中一小部分纤维素。

研究表明,大熊猫的基因组缺少编码纤维素酶的基因,但是肠道中有多种纤维素分解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熊猫与它肠道内某种纤维素分解菌的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

B.大熊猫未消化的纤维素会被分解者利用

C.纤维素分解菌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D.能量流动方向是竹子→大熊猫→纤维素分解菌

32.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

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请问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33.下列信息传递中,属于物理信息的是

A.鱼类通过侧线感知水流方向B.繁殖季节公鸡抖动鸡冠吸引母鸡交配

C.水葫芦根部分泌化学物质抑制藻类繁殖D.河豚遇到敌害时身体膨胀吓退敌害

34.黄鼬(俗称“黄鼠狼”)主要捕食鼠类,它们体内有臭腺,在遇到威胁时可排出臭气,麻痹敌人,鼠类闻到臭气时往往选择逃离。

以下有关解释不合理的是()

A.释放的臭气是一种化学信息B.这种气味信息只对黄鼬有利

C.释放臭气有利于黄鼬躲避危险D.臭气作为信息可调节种间关系

35.在制作生态缸的实验中,以下关于生态缸设计的原理叙述不正确的是()

A.要定期通气,以保证各种生物的正常呼吸

B.要用无色透明玻璃,保证能量能输入生态缸

C.要放在散射光处,以避免缸内的温度过高

D.放入的生物之间要能形成一定的食物链结构,比例适当

36.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

②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氟氯烃制冷剂

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被大量破坏

④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②D.②③④

37.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鼓励人们进入保护区,给鸟类建巢、喂食

B.自然保护区功能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来的野生动物并加以保护

C.易地保护就是将各种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水族馆等进行保护

D.对于珍稀濒危物种,应该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

38.增强文化自信,从了解古诗词开始,许多古诗词,不仅隽永典雅,而且寓意深远,常包含一定的生物学道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初生演替

B.“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植物的向光性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及物质循环

D.“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9.人口剧增带来了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降低、可耕地减少等众多世界性难题,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①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②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

③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④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

⑤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高产作物品种

A.两项B.三项C.四项D.五项

40.如图所示为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曲线,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外来物种的数量增长曲线都将呈“J”型

B.当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出生率为0

C.呈“J”型增长的种群其增长率一定大于1

D.一个种群的K值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相应变化

第II卷(非选择题)

41.人体肌肉收缩需要通过反射弧来完成,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的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Ach)受体,从而影响了兴奋在神经-肌肉处的传递。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正常人体内,乙酰胆碱合成后储存在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__中,当神经元受到刺激后乙酰胆碱以______________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

(2)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此时突触后膜对________离子的通透性增大,膜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

(3)机体内抗体是由_________细胞合成并分泌产生的。

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重症肌无力属于_______病。

(4)某止痛药(不损伤神经元)不影响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含量,结合上图分析,该止痛药的作用机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下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乙为其中部分营养结构。

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

(1)图甲中,碳元素由A通过过程①进入D,过程①主要表示________________。

②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是_______________。

(2)由于碳循环的失衡,大气中CO2含量过高引起温室效应,解决温室效应问题,可采取的措施包括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一点即可)

(3)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哪些成分?

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猫头鹰与蛇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乙图中鼠种群密度时,在2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50只鼠并标记,第二次捕获36只,其中有标记的是12只,则该鼠的种群密度是____________只/hm2。

(5)由于地形、水肥等条件不同,草原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这种差异分布体现了群落具有__________结构。

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猫头鹰靠敏锐的视力去捕杀蛇,蛇也能根据声音或行为特征逃避猫头鹰的猎杀。

可见,信息还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3.如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中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里J/(cm2-a)],G是绿色植物,H为植食性动物,C为肉食性动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大功能。

(2)据图分析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_________%。

(保留整数)

(3)科研小组对该湖泊罗氏沼虾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表[表中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J/(cm2-a)]

摄入食物中的能量

粪便中的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51.8

28.2

22.5

据表结果分析,罗氏沼虾的同化量为_________________J/(cm2-a),其中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J/(cm2-a)。

(4)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罗氏沼虾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___________(填“K”或K/2)值,此时罗氏沼虾出生率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

(5)若一条鱼吃掉了一只罗氏沼虾,则从这只罗氏沼虾传递到鱼的能量_____________(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该罗氏沼虾能量的20%。

(6)该湖泊罗氏沼虾种群具有的基本特征有____________(填序号)。

a.空间分布b.物种丰富度c.年龄组成d.种群密度e.捕食关系

44.请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资料1:

烟粉虱(俗称小白蛾)是一种世界性的害虫。

原发于热带和亚热带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烟粉虱借助花卉及其他经济作物的苗木迅速扩散,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并暴发成灾,对中国以及其他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许多农作物造成毁灭性危害。

近来我市受烟粉虱影响较为严重,相关部门已积极采取了防治措施。

资料2:

修建城市边坡及河床,初期常采用混凝土、浆砌石等硬质材料、堤岸规划简单化一,使得河道内水体污浊,河道生态环境和景观单调。

专家建议市政相关部门对一些污染严重的河道进行了改造,使市内河道生态系统发挥了应有的功能。

(1)对烟粉虱等入侵物种的防治,要做到早准备早报告早除治。

根据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特点,杀虫效果最好的时期应在潜伏期,即种群数量小于K/2,严防达到K/2,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烟粉虱对黄色,特别是橙黄色有强烈的趋行,我们可在温室内设置黄板诱杀成虫。

此过程的信息种类是____________信息。

(3)利用化学杀虫剂也能降低烟粉虱种群密度,但烟粉虱易产生抗药性,给后期防治造成很大困难,目前人们越来越倾向的控制方法是______________防治。

(4)河底硬化被拆除,河底生态环境改善后,水生植被、岸坡植被逐渐恢复,河道生态恢复过程中的演替类型为______________。

这说明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常有生活污水排入河道,对河道生态系统来说,输入该系统的总能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进一步调查发现,在轻度污染的条件下,河道内的生物的总量会增加,但是决不能向河道内大肆排放污水,否则必将破坏该生态系统,这是因为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是有一定限度的。

改造后的河道既能蓄洪防旱,岸边还兼有观光、休闲的功能,这分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价值和_________价值。

(6)为了更好的优化河道生态,植入一些挺水植物、水草、浮游植物、沉水植物等,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具有____________结构,这种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_____________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7)植被恢复后,河道内及周边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大幅度改善,同时增加了河道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从而提高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稳定性。

参考答案

1.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作物育种,育种实际上是对遗传基本规律和变异知识的应用,考试中常以某一作物育种为背景,综合考查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和多倍体育种及基因工程育种的区别与联系,这部分需要重点记忆杂交育种的概念和原理以及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原理。

【详解】

A、利用诱变育种可产生新基因,A错误;

B、利用单倍体育种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B正确;

C、诱变育种具有的优点是可以提高突变率,缩短育种周期,以及能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所以用物理因素诱变处理可提高突变率,C正确;

D、二倍体生物与四倍体生物杂交可以获得三倍体生物,受精时发生染色体变异也有可能形成三个染色体组的受精卵进而发育成三倍体生物,所以三倍体生物可以由受精卵发育而来,D正确。

故选A。

2.B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发展。

【详解】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正确;

B、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变异具有不定向性,B错误;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正确;

D、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相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3.D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b、c之间双向箭头说明为组织液和血浆,根据c到a,a到b,判断出a为淋巴,b为血浆,c为组织液。

【详解】

A、c组织液中也含有少量的大分子物质,如抗体蛋白等,A错误;

B、c组织液中细胞种类最多,B错误;

C、c组织液中含有激素,不含消化酶,C错误;

D、b血浆中,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器和细胞核,进行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D正确。

故选D。

【点睛】

考查内环境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及识图能力。

4.A

【解析】

【分析】

内环境包括:

组织液、血浆、淋巴。

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泪液、汗液、尿液、消化液等)都不可看作内环境,因而其内所含物质也不可看作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

【详解】

A、内环境指机体内主要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即机体内细胞外的环境,组织液间隙属于机体内细胞外,即内环境,A正确;

B、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

C、肠道属于机体外,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

D、泪液不属于体液,属于体外,D错误。

故选A。

5.C

【解析】

【分析】

1.状态下,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是外负内正,在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存在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这种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兴奋叫神经冲动。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完成的,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时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因此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信号转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详解】

A、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Na+内流形成的,A正确;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导,B正确;

C、神经元只有受到适宜强度和种类的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才会释放出来,C错误;

D、兴奋在反射弧中是单向传递的,D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