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04466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93.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学案.docx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学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学案.docx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学案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三点导视】

1.考点:

掌握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人文主义思想,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2.重点:

了解智者学派出现的背景、主张及影响;了解苏格拉底及其思想。

3.难点:

分析智者学派的观点及其影响。

【要点导学】

要点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

1.历史背景:

公元前5世纪,雅典发展到顶峰;人在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2.智者学派

(1)研究领域:

以和为探索主题。

(2)代表人物:

(3)主要观点:

特别强调,提出“”;反对,强调。

注重人的感性。

要点二:

美德即知识

背景:

忽视道德;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提出者:

苏格拉底

目的:

重建价值观,挽救。

思想:

倡导“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提出“美德即知识”;提出是人的内在灵魂;指出使人认识灵魂已有的美德。

意义:

促使人类觉醒;使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

要点三: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柏拉图

(1)著作:

《》

(2)主张:

根据而不是出身,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3)评价:

想法有很多错误;鼓励人们独立,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亚里士多德:

关注自然界和,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是最高级的。

【方法导拨】

1.关于“智者学派”。

公元前5世纪,雅典城邦民主政治发达,工商业经济繁荣。

从梭伦到克里斯提尼再到伯利克里,他们的改革都在扩大公民的权利,鼓励公民积极参与政治。

面对人在社会中日益突出的中心地位,有些学者开始怀疑社会现实和宗教(神话),把研究的重点转向人本身。

于是出现了智者学派,又称哲人学派、“诡辩学派”。

智者学派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

他们以人的眼光去考察和认识社会、政治和法律问题,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智者学派的出现标志着古代希腊人的思想开始从对神秘浩渺的宇宙探索转向喧嚣的人类社会。

2.总体把握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对自然界的敬畏与崇拜,使人类创造了神和宗教;对自然界的反思和探索,又使人类重新审视自身,洞察宇宙。

随着古希腊经济进一步繁荣,雅典的民主政治的发展,人类开始注重研讨“人”的价值和力量。

于是在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出现了人文主义精神的最早萌芽,代表人物是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

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智者学派被视为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滥觞,普罗泰格拉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进一步关注人类社会,这些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对后来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探究导引】

1.以“智者学派”为突破口,探究其出现的历史背景,感悟希腊的古典文明。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是希腊奴隶制民主繁荣的时代……在公民会议和陪审法庭上,……要和自己的对手辩论,雅典法庭规定每个公民须替自己辩护,……出现了一批“教授智慧的教师”即“智者”。

他们向人传授说话的艺术──修辞学,争辩的艺术──雄辩术,据理论证的艺术──辩证法。

智者们是古希腊最早的一批职业教育家和哲学家,……他们的哲学研究的中心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换句话说,他们注意的是社会政治和伦理方面的问题。

──苗田力《古希腊哲学》

材料二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希波战争中希腊获得的决定性胜利,希腊奴隶制经济进一步繁荣,雅典的奴隶制的民主政治发展起来,达到高峰期。

希腊开始了一场智力革命。

由于平民地位的提高和个人主义的成长及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产生了反对旧思想方法的运动。

请回答:

材料二中“旧思想方法”指什么?

联系必修1、2,并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智者学派”出现的历史背景。

 

2.以“美德即知识”为突破口,探究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

阅读下列材料

俄国寓言文学家克霍洛夫则用《熊与隐士》的寓言说明自己的观点:

有一个栖息于山林的隐士同一头熊成为极要好的朋友。

有一天,隐士在林间睡着了,他的熊朋友坐在一旁守护着他,挥舞着巨大的熊掌为他驱赶着蚊蝇。

这时,有一只苍蝇不停地在隐士的头上叮落,任凭熊怎样驱赶也不肯离去,熊被激怒了,它拿起一块大石头想狠狠惩罚这只苍蝇。

当这只苍蝇再一次落在隐士的头上的时候,熊高高举起了石头,狠狠地向这只苍蝇砸下去……

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

【精题导析】  

 例1:

(2007宁夏文综)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说: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这一主张表明(  )

A.古希腊民主政治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B.人类社会的传统和习俗不容置疑

C.社会的道德规范是客观统一的D.人们应对宗教神学持怀疑态度

思路:

首先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人是万物的尺度”,这是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的发端。

A项谈“古希腊民主政治”与题干无关,而且说法过于绝对,希腊保护的是贵族和平民的利益,奴隶的利益是没有保障的。

B、C项的“传统和习俗”“道德规范”与题干中的观点也没有关系,当然这两项是迷惑项,容易被想当然的当做与“人”有关。

答案:

D.

辨析:

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

结合这一观点可以判断出只有D项符合。

例2:

(2008江苏文综)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A.重视道德的意义B.肯定人的价值C.强调知识的作用D.推崇君主的权威

思路:

首先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孔子和苏格拉底”“不同之处”,然后针对选择肢,用排除法解决问题。

孔子主张维护周礼,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维护君主权威。

而苏格拉底出生于雅典,追求的是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他们都重视道德的意义、肯定人的价值、强调知识的作用。

但如果把孟子的“民贵君轻”与孔子的思想混淆了,本题就难了。

由此判断A、B、C三项是二者的相同点,与题意不符。

答案:

D

辨析:

本题围绕同一历史时期东西方两位思想巨人思想的对比,考查对所学知识的联系、比较和综合能力。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解答此题应首先需要全面、准确的再现两位思想巨人的思想主张,进而归纳其共同点。

【基础导练】

一、选择题

1.德国哲学家文德尔班说:

“这是世界史中最伟大的时期,……:

在各行各业中,有知识的人最有能力,最有用,最成功。

……,每个部门中独立思考和个人判断的卓有成效的改革取代了被习俗控制的旧生活。

”这个时期可能是()

A.公元前8—前3世纪的中国B.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

C.1世纪的罗马D.14世纪的意大利

2.柏拉图的《普罗泰格拉》中描绘:

加尼亚(伯里克利的儿子)家住满了智者及其门徒,……最引人注目是漫步在走廊的边走边讲的普罗泰格拉,……一边是主人加尼亚,另一边是伯里克利的另一个儿子普罗泰格拉的得意门生,……。

材料主要说明()

A.雅典尊师重教B.智者相当活跃并有相当群众基础

C.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D.加尼亚热情好客

3.柏拉图称他们为“批发或者零售灵魂粮食的商人”,“他们带着知识的商品周游各地,把它批发或零售给需要它的顾客。

”“他们”的代表人物是()

A.KongQiuB.ProtagorasC.SocratesD.Plato

4.智者运动,马克思.韦伯称之为“哲学的突破”“它对构成人类处境的本身及其意义有了新的理解。

”它“新”在()

A.以社会人生为研究对象的古希腊自然哲学的终结B.完全冲破了传统宗教神话的桎梏C.自然现象开始成为古希腊哲学的课题D.强调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创造作用

5.著名的希腊“七贤”,在希腊文中,也就是“七个智者”的意思。

他们产生的条件不包括()

A.耕地少,海岸线长,气候温和B.简单的生活,少量的劳动,讨论公共事务

C.梭伦改革恢复债务奴隶自由人的尊严D.多个城邦组成一个统一的国家

6.阿里斯托勒斯(Aristocles)自幼身体强壮,胸宽肩阔。

因此体育老师就替他取名Platus(希腊语“平坦、宽阔”等意思)。

他在雅典城外西北郊的圣城阿卡德米创立了自己的学校——阿卡德米学园(Academy),Academy后来成为“学院”的英文拼写。

他是()

A.ProtagorasB.SocratesC.PlatoD.Aristotle

7.古希腊大哲学家第欧根尼(约公元前404—前323年)常常在大白天也点着灯走路,人们诧异地询问时,他便回答说:

“我正在找人。

”第欧根尼此举是为了()

 A.哗众取宠,吸引关注       B.体现雅典的民主自由 

C.启迪人们的智慧       D.讽刺当时社会道德沦丧

8.在苏格拉底以前,希腊的哲学主要研究宇宙的本源是什么,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等问题(自然哲学)。

他开始了“心灵的转向”转而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伦理哲学)。

他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

材料主要说明苏格拉底()

A.提出了美德即知识B.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C.为理性主义发展奠定了基础D.是“古希腊三贤”里最博学的

9.在道德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实行(  )

A.人治或法制B.王道和民主政治C.专制和自我节制D.“仁政”和道德教育

10.“古希腊三贤”中与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同时代,几乎与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所占的地位相同。

其人可能是()

A.伯利克里B.苏格拉底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11.“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

”材料的观点可以体现()

A.该认识属于理性的心灵思考B.该认识停留在感性的阶段

C.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人性D.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

12.柏拉图曾说:

“亚里士多德这头小驹,需要的是缰绳,而不是囚笼。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柏拉图(  )

A.强调人的独立理性思考B.鼓吹人的绝对自由C.对学生的放手管理D.因材施教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古希腊诸神雕塑

天神宙斯太阳神阿波罗爱神维纳斯

材料二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存在,也不知道他们不存在。

有许多东西阻碍着我们的认识,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泰格拉《论神》

材料三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材料四 我们断言感觉不是智慧,尽管要知道个别事物主要通过感觉,但它们不告诉关于任何事物的为什么,例如火为什么热,而只知火热。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片反映了古希腊人的一种什么自然观?

(2)普罗泰格拉与材料一的意识的区别是什么?

以他为代表的学派出现的背景是什么?

(3)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应该怎样认识事物?

(4)据材料概述古希腊人文精神渊源的全过程?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你,我的朋友,伟大、强盛而且智慧的城市雅典的每一个公民,像你这样只注意金钱名位,而不注意智慧、真理和改进你的心灵,你不觉得羞耻吗?

”——苏格拉底

美德即知识。

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

每一种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本质。

——苏格拉底

材料二(普罗泰格拉)有一句名言:

“人是万物的尺度”;……一切事物皆因人的需要而异,所以,世界上绝没有绝对真理可言。

……但另一方面,又有许多希腊人,……对智者派的相对主义很顾忌,担心它会危及社会秩序和道德。

苏格拉底是保守派的主要代表。

当时腐败的政治和没有任何明确的生活准则使他深为忧虑。

他永无休止地和朋友们谈话,发展起一套辩证科学,即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考查一切已有见解,直至确立普遍公认的真理。

……而这些观念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智者派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对美德和知识的看法。

(2)据材料二分析苏格拉底是针对雅典的什么状况提出这一思想的?

针对这一问题他提出了什么具体设想?

 

【创新导演】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希腊人这些独有的特点在他们的宗教思想和习俗中清楚地反映出来。

希腊人把他们的神看作实际上是和他们自己很相似的,……。

由于信奉这样的神,希腊人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由熟悉的、可以理解的力量统治的世界里,……。

希腊人和诸神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平等交换的关系;他们祈祷和献祭的目的,是指望诸神能对他们表示好意。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希腊在全盛时期奴隶制经济的繁荣,富有的社会阶层的兴起,以及公民民主政治的发展,在古典希腊世界带来新的思想、意识和感情。

这种新的思想、意识和感情倾注于全体雅典的公民文化生活之中,使它比过去具有较广泛的民主性质。

在过去,希腊的文化可以说是一种贵族式的文化。

……在公元前第5世纪的雅典,……传统神话中的故事,则已成为大众剧作家借以表达当时一般人的思想感情纠纷的题材。

——吴于廑《古代的希腊和罗马》

材料三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是古代最著名的研究国家问题的哲学家,在经历了审判苏格拉底的事情以后,他对民主政体彻底失去了信心。

诡辩学者的命题:

公正和政治的标准是人为的……他下定决心,要用一个哲学的反命题来对这个挑战予以回击。

他把自己看成是苏格拉底的嫡系继承人,要找到公正和平等客观的标准。

……他知道,仅仅依靠传统是不够的,应该把公正建立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

——罗伯特.齐默尔《哲学史思路》

材料四雅典的学生已成为其他人的老师;雅典已使“希腊人”一词不再表示一个种族,而表示一种精神面貌。

——伊索克拉底(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古希腊人对宗教、自然呈现怎样一种态度?

(2)材料二中希腊文化出现了什么新征兆?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并指出原因与征兆之间的有什么关系?

(3)诡辩学者是什么派别?

与他们相比苏格拉底更强调什么?

(4)“雅典的学生”主要是希腊三贤,他们是哪些人?

你怎样看待材料四的观点?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三点导视】

1.考点:

知道薄伽丘等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

2.重点:

了解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和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3.难点:

理解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的人文主义精神。

【要点导学】

要点一:

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1.出现:

十四五世纪,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影响:

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胜过关心。

要点二:

文艺复兴

1.条件:

意大利较多地保留了古代希腊罗马。

2.实质:

3.核心:

,以人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和尊严。

4.成就

(1)文学

薄伽丘:

《》抨击封建教会禁欲思想。

《神曲》表达了对教会的憎恶。

彼特拉克:

《》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

《哈姆雷特》称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2)美术:

等:

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对人类世界的细致观察,自由发挥。

5.传播:

16世纪以后,传播到其他国家。

6.意义:

推动了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

使人们从中解放出来。

要点三:

宗教改革

1.背景

(1)文艺复兴使人们要求的愿望日趋强烈。

(2)16世纪,在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势力很大。

(3)罗马教皇派人到出售赎罪劵。

2.兴起

(1)序幕:

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

(2)主张:

3.扩展

(1)形成了不受控制的新教。

如、加尔文派和。

(2)新教简化了,坚持高于教会。

4.影响:

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

【方法导拨】

1.关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关联。

公元前5世纪起,在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先进思想家、哲学家的探讨下,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后来,人文主义思想在中世纪经历了近千年的压抑。

13、14世纪,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生产关系的变革引起了阶级关系和思想观念的变化,思想观念的变化又与当时的教会精神专制统治产生了深刻的矛盾,进而引发了一场巨大的思想变革。

而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正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在思想上的体现。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人文精神在历经数百年的压抑后得以弘扬,并赋予了资产阶级文化的新精神、新内涵。

2.关于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联。

两者都是思想解放运动,都是破坏了14、15世纪现存秩序的个人主义这一强大潮流的产物。

两者都有类似的经济背景: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和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

两者都具有一种回到早期根源的性质:

一个是回到希腊和罗马人的文学和艺术成就;另一个是回到《圣经》和早期基督教著作家的教义。

但宗教改革并不真正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一部分。

两个运动的指导原则不同。

文艺复兴的本质是热爱人和自然,追求现世,把宗教放在从属的地位。

宗教改革的精神是来世思想,蔑视现世的事物(教皇之流及其所作所为)。

人文主义者一般认为人性是善良的;宗教改革者则认为以教皇之流为代表的人性无比腐化和堕落。

宗教改革和中世纪后期文明的决裂比人文主义者所领导的运动更深刻。

【探究导引】

1.以“资本主义萌芽”为突破口,阅读材料探究文艺复兴出现的社会背景,感悟中世纪向近代转型时期欧洲社会的大变革。

材料一 1535年某画家写道:

“许多已经被湮没的事物将要再生。

材料二14、15世纪,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城市,工商业发达,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他们具有新的开拓创新精神,不满足于当时天主教会控制下的陈腐、呆板的生活。

材料三意大利是古代罗马、希腊文化的中心地带,留下了不少古代文化的遗迹,……拜占庭帝国保留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典籍:

拜占廷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人入侵攻占后,许多学者逃到意大利。

他们带来了许多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典籍,……促进了意大利人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研究。

材料四各城市共和国的统治者和富商巨贾竞相延揽才智之士,汇集了众多的博学才子。

可引用佛罗伦萨美第奇的话:

“应该把这些有特殊天才的人们作为天上的神仙对待,而不应该把他们看成是驮畜。

(1)结合材料一,说明“已经被湮没的事物”指的是什么?

被湮没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材料,分析文艺复兴运动为什么首先出现在意大利?

2.阅读材料,感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的内涵。

材料一薄伽丘《十日谈》中有一则故事:

“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漂亮姑娘。

青年问父亲这是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答道:

‘她们全都是祸水,叫绿鹅。

’他嘱咐儿子别去看她们。

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家吧。

材料二穿衣吃饭是人伦物理——李贽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道理?

(2)材料一、二思潮产生的相似原因是什么?

【精题导析】  

例1(2008广东历史)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

A.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B.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

C.人文主义思潮在意大利兴起D.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

思路:

首先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地方性通俗语言翻译《圣经》”。

运用通俗语言翻译《圣经》,反映的是用世俗主义解读宗教圣神,是肯定世俗的人,即人文主义的内涵。

排除与题干不直接相关的A项,发生在16世纪的B项和说法过于绝对的D项。

答案:

C。

评析:

本题考查以所学知识为背景,从题干史料中获取信息,并对被选项加以判断的能力。

例2(2008广东文基)下列有关16世纪宗教改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宗教改革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没有关联B.宗教改革运动受到所有世俗贵族的镇压C.宗教改革家与启蒙思想家都抨击宗教愚昧D.宗教改革家认为教徒自己可以通过信仰得救

思路:

首先找出关键词“16世纪宗教改革”,然后用排除法。

A项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没有关联,提法错误。

B项“所有”和C项“都”说法绝对,都排除。

答案:

D.

评析:

找出题干中关键词,用排除法是解答材料选择题的基本方法,一定要熟练掌握。

【基础导练】

一、选择题

1.“圣奥古斯丁是中世纪之初著名的神学家,他教导人们:

由于人类的先祖亚当与夏娃偷吃了禁果,这桩原罪遗传给他们所有的后代,由于人生来就是有罪的,所以人的一生就是要受苦的,不可以有任何的欲望与情绪。

”材料主要说明()

A.人生而有罪B.中世纪宗教神学束缚,人们麻木、窒息

C.人应该忍受苦难D.封建君主专制束缚人、人性

2.“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机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

”材料主要说明(  )

A.工业革命推动了文艺复兴B.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萌芽在思想上的反映

C.意大利工业基础雄厚D.纺织工业推动文艺复兴的发展

3.达芬奇格言:

“真理只有一个,它不是在宗教之中,而是在科学之中。

”材料主要说明人文主义者()

A.追求知识B.注重人学反对神学C.从盲从迷信到追求真理D.个人主义盛行

4.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阿尔伯写道:

男人应该把对“小事的操心”留给他们的妻子,以使自己能不受牵绊做一些“有男子汉气概的、光荣的事业”。

材料主要可以说明(  )

A.文艺复兴代表人物具有时代局限B.妇女地位的提高

C.男女分工的不同D.人文主义者都注重男性责任

5.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大师们颂扬“人”,蔑视“神”;赞美“人性”,贬抑“神性”;提倡“人权”,否定“神权”。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根源是()

A.天主教是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B.资产阶级追求自身利益的反映

C.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D.资产阶级追求个人主义的反映

6.以下是两部世界名著,两图的共同之处主要是(  )

A.反皇权专制B.反封建主义C.反殖民侵略D.反教会压迫

7.主教扯着嗓子喊:

“教皇规定:

……抢劫教堂的犯人出9个金币,谋杀父母或兄弟姐妹的犯人出15个金币,就可以获得赦免。

快把购买赎罪券的金币投进这个柜子吧,当啷一响,灵魂就可以升天堂了啊!

”对这一材料分析错误的是(  )

A.事件发生在16世纪初 B.事件成为路德宗教改革的导火线

C.材料体现了教会的“因信称义”D.体现了教会对教徒的欺诈

8.下列关于宗教改革的人文精神,叙述错误的是(  )

A.否定教皇与罗马教会的至上权威,否定宗教 

B.“人人有权读《圣经》”“人人可以直达上帝”确立了个人宗教信仰平等的权利 

C.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主张君权高于教权,把人文主义民主自由的理想推向政治现实 D.应用人文主义的世俗精神创造新教伦理,把人的心灵从罪的折磨、“来世拯救”中解放

9.马丁•路德在宣传他的“因信称义”思想时说过这样的话:

“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

”该言论从本质上(  )

A.指出了基督教徒的信仰途径B.找到了基督教的正道

C.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D.升华了欧洲文艺复兴的精神

10.约翰.巴克勒《西方社会史》中有以下观点:

“16世纪对教会的反叛,以其世俗主义标志着近代的开端。

”巴克勒认为“近代的开端”的依据是()

A.资产阶级革命胜利B.资本主义制度确立C.教权高于王权D.世俗王权高于教权

11.在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美术作品中,也有许多以《圣经》故事为题材。

他们的这些杰作与神学宗教画的主要区别在于()

A.揭露教会腐败与神学的谬误反动B.表现现实生活与真实的人物形象

C.倡导民主革命与反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