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滨州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滨州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滨州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滨州市2013年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樊篱/繁复拙劣/捉迷藏哺育/捕风捉影
B.机杼/枢纽调配/条形码档次/荡气回肠
C.羁绊/畸形涕泣/替罪羊蓦地/栉风沐雨
D.譬如/鄙薄矜持/禁得住磨坊/漠不关心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渲染脉搏跆拳道额首称庆
B.真缔观摩正能量夙兴夜寐
C.凑合嬉闹园舞曲掎角之势
D.安分惊蛰肇事者察言观色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昨天,利用春晚排练的______,谭晶来到北京万达国际影城,陪同北京光爱学校的近百名留守儿童,一起观看了电影《全城高考》。
②法新社报道,以色列国防部长巴拉克今天在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上______地承认了几天前以军对叙利亚目标的空袭。
③细菌总是______脆弱的肌体,黑客总是攻击有漏洞的系统,所以防范于未然远胜于亡羊补牢。
A.间歇隐晦侵蚀B.间隙隐讳侵袭
C.间隙隐晦侵蚀D.间歇隐讳侵袭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微信这种简单时尚的拜年方式颇受80后、90后等年轻人青睐,因为其声情并茂,比以往的拜年方式更加自由、搞怪和有趣,所以成了2013年的拜年新宠。
B.蜂蜜是一种有百利而无一害的绝佳食品。
每天清晨起床后倒1到2调羹,用温水冲开,空腹饮用,长此以往不仅能润肺,而且可以解毒养颜。
C.王永杰认为,警方加强危险品的检查是必要的,但是,过犹不及,一旦超越了必要的限度,也会损害公民的合法权益。
D.在今年春晚的舞台上,台湾著名魔术师刘谦和钢琴家李云迪合作表演了魔术《魔琴》。
他们的表演栩栩如生,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去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首次实现占GDP4%的目标。
绿皮书指出,要不断扩大这一比重,优先保障公共教育投入向农村地区、老少边穷地区、低收人群体等倾斜。
B.随着国务院常务会议制定的政策措施的有效实施,影响去年四季度以来房价上涨的动力将会减弱,房价尚不具备全面大幅反弹的基础。
C.经陕西省纪委常委会研究并报陕西省委批准,决定给予“表哥”杨达才开除党籍,对其涉嫌犯罪问题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D.近年来,中美经贸关系迅速发展,不仅促进了亚太乃至全球经济的增长,也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
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是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学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CO2)和二氧化硫(SO2)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能源品种新概念,实质是解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定义的延伸还含有降低重化工业比重,提高现代服务业权重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内容;其宗旨是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经济,降低经济发展对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影响,实现经济活动中人为排放二氧化碳与自然界吸收二氧化碳的动态平衡,维持地球生物圈的碳元素平衡,减缓气候变暖的进程,保护臭氧层不致蚀缺。
广义的低碳技术除包括对核、水、风、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之外,还涵盖生物质能、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它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汽车等多个产业部门。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
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
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6.下列对“低碳经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低碳经济是一种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形态。
B.低碳经济强调技术创新,研究如何利用新技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暖的进程,从而保护我们的生存空间。
C.低碳经济重视产业转型,主张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降低重化工业比重,提高现代服务业的权重。
D.低碳经济注重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主张用核、水、风、太阳能等新型能源逐步取代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低碳经济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B.能源技术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问题。
C.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高碳能源的过度使用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含量不断增加,导致气候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D.低碳经济摒弃了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从而实现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发展低碳经济的任务就是要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保护环境,完成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
B.实现经济活动中人为排放二氧化碳与自然界吸收二氧化碳的动态平衡,维持地球生物圈的碳元素平衡,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任务。
C.在大力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的今天,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的改变,可能将为人类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
D.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认识到只有通过低碳经济模式和低碳生活方式,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金石录》后序
李清照
《金石录》三十卷,取上自三朝、下迄五季,凡见于金石刻者二千卷。
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
侯①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
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
后二年,出仕宦,日就月将,渐益堆积。
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
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
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
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
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②。
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
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
令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
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甘心老是乡矣!
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
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
至靖康丙午岁,侯守淄川,闻金人犯京师,既长物不能尽载,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
青州故第,尚锁书册什物,金人陷青州,已皆为煨烬矣。
建炎己酉夏五月,被旨知湖州,过阙上殿。
途中奔驰,冒大暑,感疾。
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
葬毕,余无所之。
念侯有妹婿任兵部侍郎,从卫在洪州,遂遣二故吏先部送行李往投之。
冬十二月,金人陷洪州,遂尽委弃。
余搬在卧内者,岿然独存。
时驻跸③章安,从御舟海道之温,复赴越,又赴杭。
尽将家中所有铜器等物,欲赴外廷投进。
到越,已移幸四明。
不敢留家中,并写本书寄剡。
后官军收叛年,取去。
所谓岿然独存者,无虑十去五六矣。
惟有书画观墨可五七麓④,常在卧榻下。
在会稽,卜居士民钟氏舍,忽一夕,穴壁负五簏去。
所谓岿然独存者,乃十去其七八。
或者天意以金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
抑亦死者有知,犹斤斤爱惜,不肯留在人间耶?
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
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
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选自李清照《〈金石录〉后序》,有删节)
注:
①侯:
古时士大夫平辈之间的尊称,这里李清照用以指称自己的丈夫赵明诚。
②铅椠:
铅:
文字;椠:
记录文字的木片。
这里指文字的校勘工作。
③跸:
帝王出行的车驾。
④麓:
筐。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质衣取半千钱质:
抵押
B.簿甲乙,置书册簿:
书籍
C.被旨知湖州知:
任知州
D.已移幸四明幸:
帝王到达某地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计无所出而还之 ②李牧连却之
B.①夜尽一烛为率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
C.①以中否角胜负 ②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D.①乃十去其七八 ②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说明家藏文物典籍“得之艰”“失之易”的一组是
①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
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
③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
④既长物不能尽载,凡屡减去
⑤金人陷洪州,遂尽委弃
⑤不敢留家中,并写本书寄剡
A.①②⑥B.②④⑤C.①①③④D.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既小中见大,由家庭而见国家,又因物及人,由典籍文物的得失聚散而见人世的悲欢离合,所以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认识意义。
B.文中记灯下校书赏画,已是兴致淋漓,饭后指述典故,比赛胜负,以致茶倾怀中,更见夫妇融洽的雅趣,一时欢愉气氛,跃然纸上。
C.丈夫辞世后,其生前珍爱之物遇乱尽失,给作者以沉重的打击;但“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一句表明她已最终想通,不再为外物所累。
D.本文叙事清晰,层次分明,文情跌宕,达到了文由情生、情由文见的“自然而工”的境地,极易拨动读者的心弦。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
(3分)
⑵闻金人犯京师,既长物不能尽载,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
(4分)
⑶忽一夕,穴壁负五簏去。
(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
留别王维①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②。
当路谁相假③,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
①据《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
这首诗便是临行前留给王维的。
②违:
分离。
③假:
宽容。
⑴诗中“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两句,描写了诗人怎样的处境?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⑵清人沈德潜评价孟诗“语淡而味终不薄”(《唐诗别裁》),请结合诗歌颔联作简要分析。
(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小题)
⑴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⑵子曰:
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___。
(《论语·里仁》)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_,功在不舍。
(苟子《劝学》)
⑶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_______________,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⑷人非生而知之者,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其声呜呜然,_______________,如泣如诉。
(苏轼《赤壁赋》)
五、(12分)
16.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
(4分)
华龙网2月24日14时讯喜欢看电视的朋友注意了!
明天起至3月17日,全国电视、通信等信号会受到一些影响,电视可能会出现图像雪花甚至黑屏的现象,市民不必为此感到担忧。
重庆市天文科普协会专家、重庆大学教授吴志伦表示,这是日凌现象在作怪。
记者今日从国家广电总局官网了解到,2013年2月25日至3月17日,用于我国广播电视节目传输的卫星将进入日凌期,届时卫星广播电视节目接收将受到日凌影响,并将“中星6A”“中星6B”“中星9号”“亚太6号”“亚太5号”“亚洲3S”等卫星在国内主要城市的日凌时间公布。
记者从公布信息中看到,重庆春季卫星日凌时间主要在3月的上半月,时间在每天上午或中午,持续时间从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
17.请仿照给出的句子,另写两句话。
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4分)
一个人的理性,不在风平浪静时,而在众声喧哗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
(4分)
①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工商资本进入农业
②原则上不鼓励工商资本长时间大面积租赁农民土地
③对此要设定准入门槛
④准入后要进行监督
⑤原先的土地流转更多是户与户之间
⑥防止非粮化、非农化倾向
_______________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
(一)
(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风中的鸟巢(节选)
雪小禅
我真喜欢那些风中的鸟巢。
在冬天的荒野里,在肃杀杀的寒风里,我看到那些枯枝上的乌巢,挂在树梢上,看着岌岌可危,无限孤单,但又具有饱满的坚挺的力量。
它在风中,在一片枯黄的冬天的树梢上,独自承担风给它的力量。
我喜欢那鸟巢的样子,圆圆的,有毛刺,不规则,在茂盛的夏季和秋天,鸟儿们一点一点衔来树枝,然后和着唾液一根根地搭着——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工程!
那些风中的鸟巢,多么疏离,每隔几十米就会突兀地出现一个鸟巢,黑黑的,远远看去,很孤单。
可是,我喜欢那孤单。
那是应该有的孤独样子——它独立于时间之外,好像偌大的冬天只有它了。
在空旷的冬天,我路过那些鸟巢,路过那些孤单——好像我也是一只风中的鸟巢,游走在这冬天的寂寞里。
这鸟巢像印度女歌手Koaly的歌,足够寂寞,也足够打动人。
我在听她的歌的时候,常常想起那些风中的鸟巢。
我在那些歌声中游走着,凉凉的,薄薄的,感受这风中的冷和凄然。
但真的很好——那些风游走在销骨的寂寞里,和那些鸟巢一样吧?
我坐在车里,车里的空调开得很足。
不,不冷。
那些鸟巢在寒风中偶尔抖动,但不会掉下来。
它们高高在上,它们在冬天里,但又在冬天外。
这样的寂寞其实销骨。
但又别有风情——似大雪天一个人行走在天地间。
我把车里的空调开得很大,热气扑到脸上,Koaly的声音很空灵,似一条小蛇游进我心里。
她带着印度特有的神秘和巫气,带着一些前世的味道,款款而来。
声音是紫色的,略带忧郁,又一声声让人心醉。
在关键的地方,一下能击中你,动弹不得。
可真好。
它和鸟巢相辅相成,都孤单得很饱满,恰如其分。
有一个人说,“无论睡在哪里,我都睡在夜里。
”这句话让我想起风中的鸟巢。
无论睡在哪里,它们都睡在风里。
想想吧,睡在风里。
像一个人的名字,是的,林风眠。
他喜欢自己这个名字,他说,就是小鸟在风中睡着了。
他说的风,是春风。
但鸟巢是睡在冬天的风里,更有一种意境上的美感和孤清。
有些孤芳自赏吗?
有!
有些文艺吗?
当然也有!
可这文艺不是装的,不是小情小调,是刻骨的!
是带有腐蚀性的!
它侵略了我的灵魂。
它们就应该在时间之外,在冬天之外。
我只喜欢那些冬天的鸟巢。
它们和春天夏天秋天的鸟巢不一样,春天的鸟巢还单薄,夏天的太狂躁了,秋天稍显俗气的热闹,只有冬天的鸟巢,显得这样的饱满又这样诱人。
那种诱人,是鸦片似的诱,越孤单,越寂寞,越寂寞,越诱惑。
如果你没有绝世的容貌,那么,你有绝世的姿态也是好的。
这样想的时候,我打开一包雪茄烟,我不是抽烟的女子,但喜欢这孤独傲世的雪茄烟,它和冬天的鸟巢如此相配。
我点燃一支雪茄,试图加速这孤单的速度。
在这冬天,在这空旷的田野里,其实,我是试图做一只冬天的鸟巢。
我身边剩下的东西越来越少了。
是我,刻意减去那些不必要——我才知道生活中不必要原来这样多!
它们占据着我太多私人空间,霸占着我的精神硬盘,到现在我才知道,我只想做这样一只风中的鸟巢。
不沟通,不奉迎。
冬天的旷野里减去了很多东西,就剩下这一个小小的鸟巢。
把自己放在里面,独自、很独自地发呆——我忽然很羡慕那些风中的鸟巢,它任凭世间如何繁华,一个人在那冬天的树梢上高高地挂着,寂寞都寂寞得这样风华绝代!
19.文章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4分)
20.如何理解文中画线语句的含义?
(4分)
它们在冬天里,但又在冬天外。
21.文章写风中的鸟巢,为什么要写到印度女歌手Koaly的歌?
(4分)
22.这篇散文在写作方面有许多特色,请就其中两点加以分析探究。
(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生命之火不灭,智慧之灯长明
他曾经是东北一个小山村的穷孩子,凭着对知识的狂热和顽强的毅力一步步走向科学的圣殿,一路坎坷,心无杂念,痴心不改。
他曾经不相信医生说自己会失明的诊断,如今平静地接受视力逐渐消失的事实,全力以赴地搞教学和科研。
在人们眼里,他是一位完全沉浸于自己学术领域的学者,一位让所有学生都深感敬佩的好老师!
他的事迹引起社会关注,他亦将自己教学和科研之外的时间,无私地投入到帮助盲人的公益事业中。
传道授业,桃李芬芳。
除了家人、盲障朋友,和富明慧感情最深的,就是他的学生。
由于左脚曾经受过伤,所以当他在课堂上站立时,体重都落到右腿上,一节课下来,觉得右腿都麻木了。
学生们心疼地问他累不累,他总是笑着说,想到你们这样认真地听课,我就不觉得累了。
在我采访他过程中,他的一个即将毕业的硕士生为毕业的一些材料填写来找他,他细致地给学生做交代。
他告诉我,这是他很满意的一个学生,马上就要去香港读博士了。
而最令学生感慨的是,他们抄论文都会出差错,富教授却可以将他们的论文一字不错地背下来。
他很乐意聊他的学生们,只言片语中,可以洞见他在他们身上花费的心血,和他对他们快速成长的那种浓烈的期待之情。
我问他,有没有埋怨过命运?
他说:
“我要是视力正常的话,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不过我并不是个喜欢埋怨的人,怨天尤人只会耽误时间,有那工夫还不如抓紧时间做好自己的事。
”
对于视力障碍的问题,他说:
“如果你觉得是一个障碍,那就会把你挡住,这是一个态度问题。
眼睛看见不了,其实可以通过训练提高能力的。
比如,听书的话,我一两次就抓住要点了;推演公式的话,慢慢适应不用纸就可以了,眼睛看不到了,必须把公式、模型在头脑更加完整地运算;给学生讲课,整个内容都在我的脑子里。
为了能够继续教书,继续搞科研,我改变不了健康状况,只能改变自己去适应它。
我姑且把这个称为‘补偿机制’。
”
许多记者都提到过,面对富明慧,你会忘记了他是盲人。
某个瞬间,我也出现了这样的幻觉:
我正在与之交流的,分明是一个健康、淡定、睿智又温和的学者!
过去,他爱好体育,痴迷围棋。
眼前失去光明之后,他爱上了音乐。
而很多时候,他是靠记忆去感觉和捕捉这个世界的一草一木。
聊到将来,他断然说:
“我从不想明天会怎样。
我只知道,做好今天,明天就会好!
”
是啊,最明智的选择,就是把握好今天,辛勤耕耘,春种之后就有秋收。
他无数次说过:
“我姓的是像德国盲人数学家欧拉一样,在失明后继续发光发热。
尽管眼前没有一丝光亮,他还是常常仰面向天。
他说,夜空最美的风景莫过于有流星划过,流星的美丽在于它的短暂和不可挽留,它那瞬间的闪耀将化为亘古沉寂中的永恒记忆。
生命是短暂的,失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生命的平庸和碌碌无为。
所以,他要像智慧的长明灯,发出自己的光亮,默默地奉献和燃烧。
眼前的他,那么坚韧、平和、宁静。
(选自西篱报告文学《精神之光照彻世界》最后一部分,有删节)
19.文章第一、二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4分)
20.简要赏析文章画线的语句。
(4分)
他要像智慧的长明灯,发出自己的光亮,默默地奉献和燃烧。
21.富明慧是怎样一个人?
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6分)
22.本文在写作方面有许多特色,请就其中两点加以分析探究。
(6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如果你简单,这个世界就对你简单。
——莫言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参考答案
一、(15分,每小题3分)
1.A(A读音依次是fán/fán、zhuō/zhuō、bǔ/bǔ,B读音依次是zhù/shū、tiáo/tiáo、dàng/dàng;C读音依次是jī/jī、tì/tì、mò/mù;D读音依次是pì/bǐ、jīn/jīn、mò/mò。
)
2.D(A额手称庆,B真谛,C圆舞曲。
)
3.C(①间隙,空隙,名词;间歇,动作、变化等每隔一定时间停一会儿,动词。
②隐晦,意思不明显,形容词;隐讳,有所顾忌而隐瞒不说,动词。
③侵蚀,逐渐侵害使变坏,暗中一点一点地侵占财物等;侵袭,侵入并袭击。
)
4.C(过犹不及,事情办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
A声情并茂,演唱、朗诵等声音优美,感情丰富,此处对象用错;B长此以往,指老是这样下去会出现不好的局面或结果;D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
5.B(A搭配不当,“扩大”不能与“比重”搭配;C成分残缺,“党籍”后面应加“处分”;D语序不当,“不但促进了亚太乃至全球经济的增长,也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两句的顺序应颠倒过来。
)
二、(9分,每小题3分)
6.D(D项中“用核、水、风、太阳能等新型能源逐步取代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的说法与原文不符。
原文只是说“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并没有说取代。
)
7.D(“实现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原文不符。
从原文看,低碳经济只是人们倡导的一种经济模式,它的效果还没有显现出来。
)
8.A(发展低碳经济的任务有两个,还应包括“调整经济结构”。
)
三、(12分,每小题3分)
9.A(A项都是第三人称代词,他。
B前一个是“作为”,后一个是“是”;C前一个是“用、凭借”,后一个是“因为”;D前一个是“其中的”,后一个是“他们”。
)
10.B(③讲的是对所收藏的文物典籍的整理和存放,⑥讲的是对文物及抄本的寄放,都未直接表现“得之难”或“失之易”。
)
11.C(“遇乱尽失”绝对化,不准确;“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一句是作者无可奈何之下对自己的宽慰。
)
12.⑴以后偶尔看到古今名人书画,当世难得一见的奇器,也还是脱下身上的衣服卖掉把它买下来。
⑵听说金军进犯京师,贵重的东西已不能全部运走,经过多次舍弃,还装了十五车书籍。
⑶突然一天夜里,不知谁(有人)在墙壁上打洞偷盗,背走了五筐。
四、(24分)
13.⑴以后偶尔看到古今名人名画,当世难得一见的奇器,也还是脱下身上的衣服卖掉把它买下来。
(3分。
“或”“复”“市易”各1分。
)
⑵听说金军进犯京城,贵重的东西已不能全部运走,经过多次舍弃,还是装了十五车书籍。
(4分。
“既”“长物”“凡屡”各1分,语句通顺1分)
⑶突然一天夜里,不知谁(有人)在墙壁上打洞偷盗,背走了五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