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94756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在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在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在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在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在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

《在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

在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突出稳中求进 加快转型升级

努力实现全省工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在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2月29日)

同志们:

这次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以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1年工作,分析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在新的起点上加速推进湖南特色新型工业化。

等会,克保副书记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我先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充分肯定成绩,系统总结新型工业化工作成功经验

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特别是2008年省委省政府组织召开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座谈会以来,全省上下对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的认识高度一致、力度空前、成效巨大,工业经济实现了科学跨越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效益提升、结构优化、后劲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

2011年,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8122.76亿元,为2007年的2.85倍;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5万亿元,为2007年的3.04倍;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超过1250亿元,为2007年的2.56倍;工业经济对全省GDP的贡献率达到56.1%,比2007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成为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一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着力推进工业经济高新化、规模化、特色化、绿色化和国际化发展,全省工业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态势,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1、总量规模再上新台阶。

2011年,全省工业经济保增长成效明显,规模工业增速稳居全国前列,工业经济总量和规模迈上了新的台阶。

一是产业基础更加坚实。

全省工业领域千亿产业达到8个,电子信息产业成功跨入千亿产业行列。

机械和食品等优势产业产值分别突破6000亿元、3000亿元。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2103.39亿元,同比增长31.1%。

二是企业实力持续壮大。

五矿有色控股成为首家千亿企业,华菱、中联、三一等企业加快向千亿企业迈进;晟通科技、蓝思科技、唐人神跻身百亿企业行列,全省百亿企业达到15家;全省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202家,比上年新增68家。

三是园区工业提速发展。

全省省级及以上园区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增长23.3%,占全省规模工业的比重达到38.8%。

继长沙高新区和长沙经开区之后,株洲高新区技工贸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全省千亿园区达到3个。

益阳高新区、湘潭经开区成功晋升国家级园区。

2、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突出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全省工业经济创新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快提升。

一是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

围绕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组织实施国家和省科技重大专项,突破了顶级履带起重机、高性能计算机、光伏装备、中低速磁浮核心模块、燃煤电厂烟气脱硝等一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

二是开发了一批新产品。

大力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全省规模工业新产品产值3084.41亿元,增长24.1%,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11.7%;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3%,占全省GDP比重达到13.8%。

三一重工SCC86000TM履带起重机、湘电集团300吨交流传动轮自卸车等一批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新产品成功投产。

三是培育了一批新名牌。

全面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启动实施工业企业品牌培育试点工作,全省新增驰名商标64个,进一步提升了我省工业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3、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坚持在发展中求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全省工业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发展质量和水平明显提升。

一是绿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坚持把“两型”理念贯穿于工业经济发展的各领域和各环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深入开展重点用能企业能效对标活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全年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9.48%,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幅比全省规模工业平均水平低3.2个百分点。

二是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推进长株潭城市群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面完成1400家“数字企业”创建任务,全省两化融合综合指数达到0.512,信息化对工业化的支撑带动作用增强。

军民融合产业加快发展,总产值和投资额同比分别增长20.1%、44%,呈现规模和效益同步提升、结构和质量同步优化的发展态势。

三是集群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突出产业集群、企业集中和资源集聚,重点扶持专业化园区建设,加快推进企业配套协作和产业链式扩张,继长沙工程机械成为千亿产业集群之后,岳阳石化产业集群迈上千亿台阶,全省工业经济发展集中度不断提高。

4、区域发展更加协调。

全省各地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全省工业经济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格局加速形成。

环长株潭地区核心带动能力不断增强,长株潭三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1.5%,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效应进一步显现;环长株潭城市群在主动对接长株潭中实现错位发展,在扩大工业经济投入、发展新兴产业、建设产业基地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湘南地区开放崛起步伐明显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成效显著,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2.3%,同比提高了1.9个百分点;工业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同比增长21.2%,比全省平均水平快5.1个百分点,正日益成为我省工业经济发展一个重要的增长极。

大湘西地区后发赶超态势强劲,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初步建成了一批以农林矿产品精深加工和特色资源利用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及基地,有力提升了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和发展水平。

5、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紧紧围绕项目建设、扩大投入、全民创业等重点,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省工业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一是项目建设成效明显。

全年累计新开工建设技术改造项目9500多个,富士康衡阳工业园、广汽菲亚特乘用车、三一建筑机械技改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特别是随着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的加快建设,将形成一批具有可持续发展后劲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工业投资高速增长。

全年完成工业投资4812.1亿元,同比增长36.7%,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42.1%。

工业实际利用外资46.49亿美元,占全省利用外资总额的75.59%。

在全部工业投资中,投入新兴产业的比重大幅提升,全省工业投资结构明显优化。

三是国企改革深入推进。

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省属国企改革目标基本实现,全省1143户国有企业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稳定增长,国有经济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全年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481.5亿元、实现利润15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6%、62.2%。

四是非公经济加快发展。

全省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1218.65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7.19%;其中非公有制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434.67亿元,占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6.9%,为工业经济发展增添了新活力。

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全省上下的辛勤劳动,得到了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

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在座的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全省工业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湖南新型工业化工作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

在近年来的工作实践中,我们也探索积累了深入推进湖南特色新型工业化的宝贵经验。

一是必须适应形势变化,不断创新发展思路。

2008年以来,在相继遇到罕见冰冻灾害、国际金融危机、要素供应紧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全省新型工业化工作主动适应国家政策和经济形势的调整变化,紧紧围绕“一化三基”、“四化两型”战略的总体要求,先后提出并实施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推进产业调整振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等一系列创新发展思路,突出强化了“七个着力”、“四千工程”、“五化发展”等重点工作。

实践证明,确立这一系列创新思路和重点工作,符合湖南工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既有效化解了形势变化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又正确把握了新型工业化的前进方向。

二是必须突出综合施策,全面增强发展动力。

运用统筹兼顾的理念和方法,坚持改造传统产业与培育新兴产业并重,钢铁、有色、石化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规模扩张,产业基础更加坚实;坚持推进科技创新与转化科技成果并重,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开发了一批新产品,科技对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迅速提升;坚持扩大央企对接与承接产业转移并重,累计与69户央企实施对接合作项目270个、实际到位资金1810亿元,先后引进119家世界500强企业,开工建设了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工业经济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坚持深化国企改革与发展非公经济并重,国有企业实力加快壮大,民营经济发展态势强劲,形成了国有民营共同推动发展的新格局。

通过综合施策,全省工业经济优化升级、创新发展、要素集聚等方面的能力明显提升,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必须创新服务举措,有效破解瓶颈制约。

各级各有关部门紧紧抓住能源保障、金融支持、土地供应、人才支撑等关键环节,加大工作力度,创新服务举措,有效破解了影响工业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

在能源保障方面,各级各部门实施联动协作,强化省内资源调控,开辟运煤新通道,加强省外煤炭调运,有效缓解电力等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有力保障了能源供需的基本平衡。

在金融支持方面,通过深化金融服务创新,搭建融资服务平台,出台金融扶持政策,优化信贷投向结构,支持企业上市融资,有力保障了新型工业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资金需求。

在土地供应方面,对新型工业化和产业转移项目用地计划实行单列,继续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确保了优势项目及时落地,提升了工业集约用地水平。

在人才支撑方面,大力引进高端领军人才,着力培训技能型人才,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扎实开展定向培养工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是必须健全推进机制,切实凝聚工作合力。

全省新型工业化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突出成效,主要是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书记、省长的直接推动下,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下,充分调动了各方面支持和参与新型工业化工作的积极性,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主动、社会联动的工作格局。

在具体工作中,全省各级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逐步健全完善,形成了统筹协调、密切配合的工作推进机制。

省里设立了新型工业化、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等方面的专项引导资金,各级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构建了强有力的政策扶持机制。

制定了新型工业化考核指标体系及奖惩办法,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

各级宣传部门和广大新闻媒体切实加大了对新型工业化工作的宣传力度,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科学研判形势,准确把握新时期新型工业化工作总体要求

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多变,我省工业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新的阶段性特征,需要我们科学研判、准确把握。

要密切关注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动向。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调整之中,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影响相互渗透。

一是经济全球化持续深入发展,生产要素和市场资源在更大空间进行配置和组合,既为我们在全球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能力、拓展外部发展空间创造了有利条件,也将使围绕市场、能源、资源等方面的竞争更趋激烈。

二是全球科技产业革命深入推进,信息网络、生物、可再生能源等新技术正在孕育新的突破,全球范围内新兴产业发展进入加速成长期,有利于我们引进先进技术、加快产业升级、实现后发赶超;但同时发达国家纷纷推行“再工业化”,加紧在新兴科技和产业领域前瞻布局,如果应对不当、措施不力,我们在新技术和新产业领域的差距可能进一步拉大,陷入长期被动局面。

要科学分析国内经济环境的新变化。

综合分析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导向,工业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压力同时存在。

一方面,我国仍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国际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特别是随着经济结构加快转型、居民消费加快升级、科教水平加快提升、基础设施加快完善,以及国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扩大内需市场、推进自主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政策效应的陆续释放,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政策、市场等环境进一步趋好。

另一方面,国家为解决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将进一步强化节能减排政策,环境制约加剧、要素成本上升、增长空间受限等压力不断增大,对工业经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形成了“倒逼机制”。

要准确把握湖南工业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经过近年来的持续快速发展,我省工业经济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呈现诸多阶段性的新特点。

一是政策机遇叠加。

长株潭、湘南、大湘西三大板块均进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层面,我省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四个湖南”、实现“两个加快”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为全省工业经济提速提质、创新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支撑。

二是要素制约加剧。

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能源资源刚性需求将持续攀升,土地保障难度将越来越大,资金短缺将由小微型企业向大中型企业波及,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将日益突出。

生产要素供应的持续趋紧,将对我省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带来较为严重的制约。

三是转型任务繁重。

我省工业经济产业结构偏重化、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工业品牌建设严重滞后的状况仍未从根本上得以扭转,在国际市场要素争夺日趋激烈、国内资源环境制约日益加剧的大背景下,这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将更加突出,湖南工业加快转型升级任务更加繁重。

根据当前形势的新变化,中央及省委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是我们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原则,并在实际工作中切实抓好落实。

一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要正确处理“稳”与“进”的辩证关系,既全力保障工业经济的平稳运行、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稳定,又着力在转变工业发展方式上迈出新步伐、在推进自主创新上实现新突破、在提升核心竞争力上取得新成效,实现工业经济总量规模和质量效益的同步提升。

二要牢牢把握“四化两型”的总战略。

推进“四化两型”建设,体现了主题与主线的统一,是科学发展观在湖南的具体实践,是推进湖南特色新型工业化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

要切实提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互动发展,充分发挥工业经济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推动力的作用。

三要牢牢把握“两个加快”的总目标。

要紧紧围绕加快建设全面小康和加快建设“两型社会”的目标要求,把新型工业化工作重点更多地置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业优化、科技创新的基础之上,发展目标更好地服务于改善民生、促进就业和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之上,真正把工业经济发展成为富民经济和绿色经济,成为支撑湖南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两型社会”建设新路子的主导力量。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的总体要求:

一要突出“一个坚持”。

就是要始终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推动力不动摇。

尽管近年来我省工业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但与全国平均水平还存有一定的差距,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仍然是现阶段我省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

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坚持把发挥新型工业化第一推动力作用作为一项重大责任、使命和追求,勇于自我加压,敢于自我超越,以更大的气魄、更高的标准、更有力的措施,努力把湖南特色新型工业化推进得更富成效。

二要突出“两个重点”。

就是要突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多点支撑格局。

要依托现有基础,发挥比较优势,继续推进工业经济高新化、规模化、特色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着力促进做大做强做优做新,加快构建集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和可持续性特征为一体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要深入实施大产业、大企业、大集群、大园区、大项目建设工程,大力推进区域协调互动发展,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形成多点、多元、多极共同支撑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格局。

三要突出“三个结合”。

就是要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结合起来,促进工业园区建设与城镇设施建设同步推进、产业集聚功能与城镇承载功能同步提升、工业发展环境与城镇服务环境同步优化,夯实工业发展载体,筑牢城镇建设支撑。

要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结合起来,积极运用现代工业理念服务农业发展,突出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我省农业资源优势加快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化。

要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产品研发、生产经营、节能减排、创新发展等方面的应用和渗透,在深化两化融合中增强工业经济发展支撑动力。

四要突出“四个发展”。

就是要大力推进转型发展,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推动工业经济加快由重工业化阶段向高加工度化阶段过渡、由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由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高端跨越。

要大力推进创新发展,结合产业发展需要,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提升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

要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加快传统产业的“两型化”改造和“两型”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不断提升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要大力推进率先发展,坚持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把湖南工业经济发展置于更大范围来比较和衡量,力争在中部地区率先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新路子。

三、坚持统筹兼顾,切实抓好2012年新型工业化重点工作

2012年是“十二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事关长远、意义重大。

全省新型工业化工作要紧紧围绕稳中求进、转型升级的要求,力争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14%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6%以上,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增加值增长13.5%和14%以上,技术改造投资增长25%以上,规模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4.5%以上,规模工业单位增加值用水量降低5%以上,两化融合综合指数达到0.55以上。

为此,要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要大力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做大工业经济总量规模。

一要加快重大工业项目建设。

要着力开发储备一批符合产业政策、具有广阔市场空间、提升工业发展水平的重大工业项目,增强发展后劲。

要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专项引导资金的作用,逐步加大对重大工业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突出支持重大技改、自主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等领域项目。

要突出推进“四千工程”重点项目,加强项目调度督查,强化要素和环境保障,加快在建项目进度,尽快实现投产增效。

二是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要采取有效措施,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创造有利环境,扩大生产性服务业规模,提高生产性服务业水平。

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工业设计、电子商务、软件和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对工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三要加快中小企业与非公经济发展。

要大力推进全民创业,鼓励和引导创业者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改善新创中小企业结构。

要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重点扶持一批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的中小企业尽快跃上5亿、10亿台阶。

要引导中小企业退出高消耗、高污染行业,更多地进入高新技术产业、特色资源精深加工行业。

要鼓励中小企业主动嵌入大企业大集团产业链,建立供应、生产、销售协作关系和资源、产业、产品的配套协作关系。

要引导中小企业进一步创新理念,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夯实基础,全面提升中小企业管理水平。

(二)着力加快工业经济结构调整。

结构不合理的深层次矛盾,严重制约着工业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

实现我省工业经济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必须大力推进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全面加快工业经济优化升级步伐。

一要优化产业结构。

要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构建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

要进一步做大做强机械装备制造业,加快制造企业由传统加工方式向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转变,健全产业配套体系,延长制造产业链,增强全省制造业整体竞争实力,尽快将机械装备制造业打造成首个万亿产业。

要发挥我省资源优势和产业比较优势,支持食品、有色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要大力培育发展新材料、电子信息、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二要优化企业结构。

要大力引导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加快培育一批带动作用强、拥有市场话语权的行业龙头企业。

要坚持质量兴企、品牌强企,引导中小微型企业优化企业内部结构、产品结构,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三要优化布局结构。

环长株潭地区要突出先行先试,努力在发展高端产业、总部经济、服务经济等方面形成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对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湘南地区要充分利用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政策优势,大胆创新,吸引更多的资本、技术、人才和项目落地,实现借力发展。

大湘西地区要抢抓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机遇,积极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环洞庭湖地区要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坚持联动发展,强化产业协作,打造工业经济新的增长极。

(三)着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

要始终把转方式作为新型工业化工作的主线,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促进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要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要整合重点园区、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资源,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实现科研设施和信息共享,加快开发一批满足产业转型需要、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

要集中力量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产学研专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加快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要鼓励企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大力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通过创新提升企业效益和发展水平。

二要继续加强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

坚持优存量与控增量并举,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能耗准入标准,严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环保准入关。

大力推进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强化实时监测,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提升企业能效水平。

重点推进湘江流域工业行业和企业清洁生产。

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推动关闭小企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三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产业化,提升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芯片和基础软件等核心基础产业。

深化信息技术在工业经济领域的集成应用,推动产品研发设计、实施测试技术的智能化,加强生产过程、生产装备和经营管理的信息化,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加快推动制造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

积极探索区域、行业、企业三个层面信息化发展的新模式,大力推进长株潭和13个省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以点带面加快企业信息化改造。

(四)着力提升开放合作水平。

要突出深化央企对接、承接产业转移、扩大区域合作,在拓展开放合作领域中集聚先进生产要素,在扩大开放合作范围中开拓产品市场空间,在提升开放合作层次中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一要深化央企对接合作。

延伸拓展央企对接合作范围,大力开发目标央企资源,把对接合作范围扩大到所有央企,把对接目标对象有针对性和选择性地向央企重要子企业拓展。

创新央企对接合作方式,积极推动央企对接合作工作由传统产业领域向新兴产业领域拓展、由引进产业项目向对接产业链条延伸、由建设单一项目向建设专业园区和产业基地转变。

要通过加强央企对接,打造一批在国内同行业领先、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力的优势企业,打造一批具有湖南特色、较高技术水平、广阔市场前景的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一批央企对接合作产业基地、专业园区和央企在湘区域总部。

二要大力承接产业转移。

要坚持把促进承接产业转移与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结合起来,重点承接一批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做大做强的项目,大力引进一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