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版生物二轮专题复习闽津渝版专题整合+演练提升143人体的稳态与免疫.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91388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版生物二轮专题复习闽津渝版专题整合+演练提升143人体的稳态与免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创新设计版生物二轮专题复习闽津渝版专题整合+演练提升143人体的稳态与免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创新设计版生物二轮专题复习闽津渝版专题整合+演练提升143人体的稳态与免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创新设计版生物二轮专题复习闽津渝版专题整合+演练提升143人体的稳态与免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创新设计版生物二轮专题复习闽津渝版专题整合+演练提升143人体的稳态与免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新设计版生物二轮专题复习闽津渝版专题整合+演练提升143人体的稳态与免疫.docx

《创新设计版生物二轮专题复习闽津渝版专题整合+演练提升143人体的稳态与免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设计版生物二轮专题复习闽津渝版专题整合+演练提升143人体的稳态与免疫.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新设计版生物二轮专题复习闽津渝版专题整合+演练提升143人体的稳态与免疫.docx

创新设计版生物二轮专题复习闽津渝版专题整合+演练提升143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专题三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时间:

30分钟)

小题对点练

考点一 内环境及其稳态

1.(2014·重庆六校联盟联考)下列有关人体稳态调节叙述正确的是

(  )。

A.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的部位

B.机体在炎热环境中产热与散热的比值比寒冷环境中产热与散热的比值小

C.下丘脑中具有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还能合成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等

D.体温的神经调节过程中,只有肾上腺、骨骼肌是效应器

解析 冷觉形成于“大脑皮层”而不是下丘脑;无论寒冷环境还是炎热环境,机体产热与散热均需维持动态平衡;体温的神经调节中,效应器有很多,除肾上腺、骨骼肌外,还有皮肤血管、汗腺等。

答案 C

2.组织液生成增多,大量积累在细胞间隙就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不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

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C.大量饮水,尿量增加

D.淋巴结发炎,淋巴回流受阻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A项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合成量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使水分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B项花粉过敏,组织细胞释放的组织胺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血浆中的蛋白质渗出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结果增加了组织液的浓度而降低了血浆的浓度,从而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而吸水引起组织水肿;C项大量饮水,尿量增加属于正常的生命现象,不会引起组织水肿;D项淋巴回流受阻会导致组织液中的蛋白质积聚而引起组织水肿。

答案 C

3.如图a、b、d表示内环境,①②③④表示相应通过的具体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肝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包括b和d

B.图中a为淋巴,b为血浆,d为组织液

C.图中b与d进行水的跨膜运输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

D.小肠粘膜(近肠腔一层)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包括b和d

解析 由图示箭头走向可推测d为组织液、a为淋巴、b为血浆,肝细胞生活于组织液(d)中,水的跨膜运输不需耗能,小肠粘膜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应为组织液。

答案 B

4.(2014·湖南高三十三校联考)下图是医院验血报告单的部分截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

注:

T3和T4均反映甲状腺激素水平,TSH反映促甲状腺激素水平

A.甲可能是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乙可能是甲状腺肿大患者

B.正常人刚从寒冷的室外进入医院就抽血体检,检测结果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与正常值相比可能会偏低

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能调节TSH激素的分泌

D.遇到紧急情况时甲状腺激素增多,心率加快,内环境的稳态失衡

解析 表中数据显示,甲患者T3、T4均较低,不可能为甲亢患者,乙患者甲状腺激素较高,不可能为甲状腺肿大患者,寒冷环境中人体甲状腺激素释放量增加,紧急状况下甲状腺激素增多,心率加快,但内环境仍可保持稳态。

答案 C

5.(2014·商丘二模)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

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1.8%NaCl溶液)对患者进行治疗。

其原理是

(  )。

A.升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

B.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C.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

D.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

解析 细胞在高浓度盐水中可“失水”从而使肿胀细胞恢复常态。

答案 A

考点二 人体的体温调节、血糖调节与水盐平衡调节

6.人体内多种激素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

下图是某同学对此进行的归纳,其中有误的是

(  )。

解析 甲状腺激素可与生长激素(而不是“胰岛素”)协同共同调节生长发育。

答案 A

7.如图所示人在饥饿状态下,体内血糖调节的两条途径,图中A、B、C、D代表具体的结构。

A表示胰岛内的细胞,通过分泌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引起靶细胞代谢活动的改变,从而导致血糖含量升高。

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

A.血糖含量降低刺激B导致其膜电位改变,由B到C信号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

B.B→A过程中,信号的传递是双向的,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两种形式

C.A代表的是胰岛A细胞,释放的物质被靶细胞识别引起靶细胞内相应代谢活动加强

D.A释放的物质是胰高血糖素,若发生效应后不能被降解将导致血糖持续升高

解析 B→A过程,兴奋的传递形式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两种,但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

答案 B

8.小明参加研究人体体温调节的实验,实验过程中,小明身穿夏装,静坐于温度设定为14℃的冷房中1h,该段时间内小明的体温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其中在甲时段内,小明身体不可能会发生下列哪种生理反应

(  )。

A.皮肤中血管收缩作用增强

B.身体内细胞代谢作用增强

C.骨骼肌收缩作用增强

D.发烧

解析 选项A,在寒冷环境中,为了减少散热,皮肤中血管的收缩作用增强,血流量减少。

选项B,在寒冷环境中,为了维持体温,细胞代谢加快。

选项C,在寒冷环境下,骨骼肌收缩增强同样可以达到增加产热,维持体温平衡的目的。

选项D,短时间内,人体将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体温稳定在正常范围之内,不会出现发烧这一现象。

答案 D

9.(2014·江西新余二模)女性孕期血糖偏高是一种常见现象。

下图为进食葡萄糖后,孕妇与正常女性(非孕妇)血糖浓度变化的数据记录。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血糖浓度的升高是胰岛素浓度升高的直接刺激因素之一

B.孕妇的胰岛B细胞对血糖变化比较敏感,产生胰岛素速度较快

C.孕妇血糖浓度升高可能的原因是体内的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

D.孕妇一旦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就应及时控制糖类摄入量

解析 图示曲线变动趋势表明,相对于正常女性,孕妇的胰岛B细胞对血糖变化更不敏感、产生胰岛素的速度更慢。

答案 B

考点三 免疫调节

10.人体对病原菌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病原菌

B.口腔黏膜对病原菌有一定的屏障作用

C.吞噬细胞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

D.B细胞对病原菌的免疫应答属于细胞免疫

解析 唾液中的溶菌酶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可杀菌,A正确;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有一定的屏障作用,B正确;吞噬细胞不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C正确;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属于体液免疫,D错误。

答案 D

11.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都是能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下图是它们之间的部分相互作用模式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质Ⅰ具有促进细胞D增殖分化的作用

B.细胞A能够对病菌进行特异性识别

C.物质Ⅰ和物质Ⅱ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D.细胞B和C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发挥作用

解析 选项A,物质Ⅰ为淋巴因子,能促进细胞C增殖分化,细胞D为浆细胞,不具有增殖能力;选项B,细胞A为吞噬细胞,能识别大多数病菌,无特异性识别作用;选项C,物质Ⅰ淋巴因子和物质Ⅱ抗体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选项D,细胞B为T细胞,细胞C为B细胞,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发挥作用。

答案 C

12.下图为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示意图,则图中①②③④⑤⑥依次是

A.B细胞、效应T细胞、T细胞、浆细胞、淋巴器官、抗原

B.T细胞、效应T细胞、B细胞、浆细胞、淋巴器官、抗体

C.T细胞、效应T细胞、B细胞、浆细胞、淋巴器官、抗原

D.效应T细胞、T细胞、浆细胞、B细胞、淋巴器官、抗原

解析 经过胸腺形成的淋巴细胞是T细胞,在骨髓中直接形成的是B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T细胞形成效应T细胞和相应的记忆细胞,参与细胞免疫,B细胞形成浆细胞和相应的记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参与特异性免疫。

答案 C

大题冲关练

13.(2014·安徽江南十校联考)下图表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细胞因子是细胞对刺激应答时分泌的物质(如淋巴因子),CR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据图回答问题。

(1)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能通过不同的方式识别和应对机体内外的危险,神经、内分泌系统分别通过释放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调节机体应对病原体感染的免疫应答水平;免疫系统则通过产生细胞因子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活性,从而构成了复杂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系统。

(2)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通过________方式释放出来,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结合,使突触后膜兴奋,此时膜电位的变化是____________。

(3)应激状态下下丘脑释放的CRH增多,最终导致糖皮质激素增多,血液中糖皮质激素含量增多对下丘脑、垂体的分泌活动有________作用,从而使血液中的糖皮质激素含量保持相对稳定,这是一种________调节机制。

(4)研究表明,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的心理应激)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其分泌的________减少,从而间接引起________产生的抗体减少,导致机体________性免疫能力下降。

解析 

(1)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信号分子分别为神经递质和激素。

(2)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以“胞吐”形式释放出来,递质可与突触后膜上的递质受体结合,兴奋性递质可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3)图示信息表明:

糖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存在“负反馈”调节作用。

(4)T细胞可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则淋巴因子减少可间接引起抗体减少,从而导致机体特异性免疫能力下降。

答案 

(1)神经递质 激素 

(2)胞吐 受体 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 (3)抑制 负反馈 (4)淋巴因子 浆细胞 特异

14.血糖的平衡对于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维持血糖平衡的重要激素。

下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及胰岛素的作用机理。

请分析回答问题。

(1)当某正常人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一方面可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________________,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另一方面,葡萄糖感受器会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最终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____________,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________,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该过程属于________调节,其中胰岛B细胞属于________________(填反射弧中某一结构)。

(2)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它的合成与加工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细胞器的参与。

激素合成时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细胞呼吸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直接提供。

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将弥漫到内环境中,但是激素仅作用于靶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检测发现某糖尿病患者血液中存在异常抗体(抗体1、抗体2),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两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都属于____________病。

解析 

(1)正常人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浓度,同时,葡萄糖感受器也会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与胰岛B细胞结合,从而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的方式来调节血糖浓度,其中胰岛B细胞属于效应器。

(2)蛋白质的合成在核糖体上完成,此外还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进一步加工。

ATP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

胰岛素只作用于靶细胞是因为只有靶细胞上才有可以与激素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3)抗体1和抗体2将人体自身物质作为抗原进行攻击,由此引起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答案 

(1)胰岛素 神经递质 胰岛素 神经—体液 效应器 

(2)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ATP 只有靶细胞上才有能与激素相结合的特异性受体 (3)自身免疫

15.(2014·山东青岛模拟)人体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需要机体的调节机制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下图是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之间的关系及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发病机理。

请回答相关问题。

(1)寒冷刺激时,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皮肤血管______,减少散热。

在完成该反射的过程中,传递神经信号的物质是________。

若兴奋产生前某离子在神经元膜内和膜外的浓度分别是15mmol/L、145mmol/L,则该离子最可能是________。

(2)下丘脑和垂体病变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说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________(分级或反馈)调节。

(3)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是由于机体产生某种抗体A,导致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比正常人多。

其原因主要是该抗体与相应受体结合,发挥与____________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使甲状腺机能增强,但甲状腺激素增多不会通过________调节影响抗体A的分泌。

(4)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临床上可以用物质C进行治疗,该物质可以通过抑制细胞X分泌________及细胞Y的________过程,减少抗体A的产生。

解析 

(1)寒冷环境中,冷觉感受器兴奋,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

该调节过程为神经调节,传递神经信号的物质为神经递质;兴奋产生前,神经元膜外Na+浓度远高于膜内。

(2)下丘脑通过垂体管控甲状腺的功能,表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模式。

(3)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比正常人多”,表明抗体A可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其作用类似于促甲状腺激素,但该抗体的作用不会受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

(4)由细胞Z可产抗体,推知该细胞为浆细胞,则细胞Y为B细胞,细胞X为T细胞,T细胞可分泌淋巴因子,淋巴因子能刺激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

答案 

(1)收缩 神经递质 Na+ 

(2)分级 (3)促甲状腺 负反馈 (4)淋巴因子 增殖、分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