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检测湘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87239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5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检测湘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检测湘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检测湘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检测湘教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检测湘教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检测湘教版必修2.docx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检测湘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检测湘教版必修2.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检测湘教版必修2.docx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检测湘教版必修2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读本

城市区位包括城市的位置和城市的分布。

城市的位置是从微观上来谈城市区位,是指每个城市的具体定位(城市在哪里);而城市的分布是从宏观上来谈城市区位,指的是城市的总体分布(哪个地区城市多,哪个地区城市少)。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是多方面的,即一个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受不同因素的综合影响,但在不同阶段有其主导因素。

从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看,城市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等方面,这些因素又有包含或交叉的关系。

讨论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应该把眼光放在这个城市刚诞生时,是什么原因把它吸引在一定的地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或抑制了这个城市的发展,从而找到这个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

理解各种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见下列图表:

项目

内容

地形

城市主要分布在平原上,热带城市主要分布在高原,山区城市主要分布在河谷低地

气候

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和降水适中的中低纬度沿海地区

河流

河流的供水、运输和军事防卫功能(古代更明显)。

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河运的起点或终点、河流汇合处、河口、过河点)

自然资源

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易出现城市(工矿业城市)

交通

城市分布趋向交通方便的位置,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可形成城市轴线。

不同交通运输时代的城市区位不同,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会对该区城市的分布和发展带来很大影响(如扬州、济宁的兴衰)

政治、军事、宗教

古今中外,城市多为政治中心;有些是由军事中心发展起来的;历史上许多城市同时是一个地区宗教活动的中心,宗教建筑在城市建筑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城市区位因素的变化

交通、自然资源仍有巨大影响,军事、宗教因素对现代城市影响很弱,新的因素(科技、旅游)在城市区位中影响增加

分析、评价城市的区位特点要运用综合思维,从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地理因素、人文地理因素(经济地理因素和政治文化因素)及其发展变化进行思考。

自然因素相对变化不大,称之为静态因素,人文因素相对变化较大,称之为动态因素。

练习1

 下图为“某地1965年和2012年地理简图”,读图回答

(1)~

(2)题。

(1)B地形成村镇的条件可能是(  )

A.水源充足、交通便利B.矿产资源丰富

C.优惠的政策D.劳动力素质高

(2)随着当地煤炭和石油资源枯竭,城市的经济发展受影响最小的是(  )

A.A城B.D城

C.E城D.F城

答案 

(1)A 

(2)C

解析 第

(1)题,由图示知,B地位于两河交汇处,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为城市的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

(2)题,D、F城都是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兴起的,资源枯竭受影响必然较大;A城是铁路枢纽城市,资源的枯竭必然使交通地位下降,受影响也较大;E旅游资源丰富,经济发展以旅游业为主,与资源枯竭关系不大,受影响最小。

二、城市功能分区

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集中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三大主要功能区的形态、位置及特征列表如下:

形成

功能区

商业区

工业区

住宅区

形态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

集聚成片

占地面积大,是城市的最基本职能,工业化后出现分化

特征

经济活动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的分区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建筑质量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位置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

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

高级住宅区

低级住宅区

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区相联系

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

练习2

 读“某城市交通道路分布图”,完成

(1)~(3)题。

(1)图中最有可能成为商业区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若该处出现的不是商业区,而是古文物区,其主要原因是(  )

A.地租高低的影响B.历史因素的影响

C.政治因素的影响D.居民收入高低的影响

(3)该城市中最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是(  )

A.商业区B.工业区

C.住宅区D.行政区

答案 

(1)A 

(2)B (3)C

解析 在城市的市中心位置,交通便捷,接近最大消费人群,多形成商业区。

若没有出现商业区,而是古文物区,说明受历史因素影响。

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住宅区。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分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

1.影响城市地域空间结构的因素

具体说明如下表所示:

因素

影响

历史因素

历史背景

很大程度上决定功能分区的现状,如北京的行政区、上海的中心商务区

历史变化

城市土地利用随历史而变化。

城市中心附近住宅区的衰落、城内污染工厂外迁

经济因素

(主要因素)

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城市中心形成商业区,商业区外围形成住宅区,城市外缘形成工业区

交通通达度

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反之则越低

社会因素

收入

导致住宅区分化,产生高、低级住宅区

社会集团

因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居住区和活动区

知名度

对住宅区的选择有很大影响,还影响到商业区和工业区的发展变化

种族

影响住宅区的分异,如唐人街、黑人区等

行政因素

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制定政策和城市规划,干预城市社会经济的自由发展,通过合理引导,明确划定不同职能区。

如由政府规划建设的住宅区

2.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变化

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的。

下图表示城市工业用地的变化导致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

练习3

 读“我国华北某城市示意图”(①居住区,②商业区,③工业区,④文化区),下图为“甲丙沿线居住人口密度分布状况”。

据图回答问题。

(1)分析影响该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

(2)推断下图中地租水平最高的地段,说明判定依据。

(3)近年来,房地产商逐渐向城市东北的丙地周围发展,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1)地势平坦;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铁矿等资源丰富;铁路、公路交通便利。

(2)C地段;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商业活动为主,常驻人口密度较小。

(3)背靠山地,地势高;河流上游,环境优美;位于文化区,人文环境好;交通便利。

四、城市等级体系与服务功能

1.城市的等级及服务范围

划分等级

服务种类

服务级别

服务范围

城市数量

相互间距离

集镇

城市

大城市

特大城市

2.影响城市等级提升的因素

城市等级的提高和服务范围扩大需要的基本条件有:

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或丰富的资源条件支撑,另外人口条件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如下表所示:

影响因素

影响

表现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优越,腹地广阔,服务范围大,发展条件优越,潜力大

优越的地理位置能极大地提高城市等级,扩大服务范围,如上海市的城市规模的变化过程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关系密切

资源条件

位于资源丰富地区的城市,能够获得支撑城市进一步发展的资源条件

为城市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如粮食、副食品)条件,丰富的劳动力条件,丰富的城市用地等

交通条件

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城市,能够通过便利的交通为更远的居民提供服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大

铁路枢纽城市、公路枢纽城市、港口城市等

人口条件

城市为服务区的居民提供货物和服务,服务人口要达到门槛人口

位于人口稠密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小;相反,位于人口稀少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大

练习4

 读“武汉城市圈示意图”,完成

(1)~

(2)题。

(1)图示城市圈中,等级最高的城市是(  )

A.武汉B.咸宁

C.孝感D.黄石

(2)该城市圈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①武汉市的服务范围可以扩展到城市圈的其他城市

②等级低的城市数量多、相距较远 ③天门市比武汉市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 ④各级城市间相互独立、互不联系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 

(1)A 

(2)C

解析 第

(1)题,武汉为湖北省省会且位于水陆交通的枢纽位置,服务范围最广,等级最高。

(2)题,武汉是区域中心,服务范围最大,服务种类最多;低等级城市数量多,但相距近;各城市通过公路、水路等交通运输方式相互联系。

五、城市化

1.城市化的概念和标志

(1)概念:

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即为城市化。

(2)标志:

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②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逐渐转移;③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2.城市化进程曲线及含义

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用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来表示。

如下图所示:

城市化发展阶段

特点

出现的问题

发展趋势

分布

初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问题较少

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

中期阶段

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

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

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

后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世界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明显,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

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城市化水平就越高,

反之就越低。

如下表所示:

国家类型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

早晚

原因

工业化早

工业化晚

目前速度

快慢

速度缓慢甚至停滞

速度加快

原因

城市化进入后期成熟阶段

城市化处于初期阶段和中期加速阶段

城市化水平

高低

原因

经济发展水平高

经济发展水平低

动力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流动

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经济迅速发展

出现的现象及原因

现象

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发展不合理

原因

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过度增长

练习5

 读“甲、乙、丙、丁四国城市化水平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

(1)~

(2)题。

(1)四国城市化的共同特点有(  )

①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②非农用地不断扩大 ③城市化速度趋缓 ④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2)近年来引起丁国城市化水平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

①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 ②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农村剩余劳力的转移 ④城市中心区的萎缩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答案 

(1)A 

(2)C

解析 第

(1)题,由图可知,四国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则非农用地不断扩大。

丁国目前城市化速度较快。

丁国城市化水平较低,不到40%,不可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2)题,丁国城市化水平不足40%,应为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城市化发展迅速主要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增长较快导致农村剩余劳力转移。

六、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1)产生影响的原因:

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

(2)产生影响的表现:

一是对生物圈的影响,主要是影响生物的多样性;二是对水圈的影响,主要是对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的影响;三是对岩石圈的影响,特别是对土壤层的影响;四是对大气圈的影响,改变大气成分,影响大气的水热状况,出现城市“热岛”现象。

(3)城市环境污染问题

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也是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区域。

城市环境污染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2.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1)产生影响的表现

人文地理环境

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农村

转变为

城市

土地利用方式

农业用地

城市建设用地

居民就业方式

第一产业

第二、三产业

景观特征

乡村景观

城市景观

人口

分散,农业人口

密集,非农业人口

经济发展水平

信息、交通

欠发达

发达

文化、观念

受教育程度低,

整体文化素质低

受教育程度高,

整体文化素质较高

(2)城市交通问题:

交通阻塞、交通事故、停车问题等。

(3)城市住宅问题:

发展中国家住房紧张,存在贫民窟和棚户区;发达国家表现为城市中心区空房过多,市中心区逐渐衰落,以及穷人集中,缺乏住房,形成贫民窟。

(4)城市社会问题:

就业、贫困、种族歧视、社会争端等。

3.解决城市化问题的措施

(1)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分散大城市职能,建设新区和卫星城,努力推进郊区城市化,缓解城市中心区的压力。

(2)对城市进行合理的规划,加强对城市的管理,妥善处理好城市各种功能分区的关系。

(3)建设生态城市,促进城市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练习6

 “P+R”(ParkandRide)意思为“停车换乘”,通过兴建“P+R”停车场,将私家车和公共交通系统接驳。

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P+R’交通模式示意图”,关于该交通模式的有利影响,不包括(  )

A.减少能源消耗B.减少大气污染

C.缓解中心区交通压力D.缓解地铁客流量

答案 D

解析 城市大气中污染物的排放,机动车排放是主要污染源之一,图中我国某大城市“P+R”交通模式,体现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缓解交通拥堵、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方式、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提高公共交通工具使用频次的有效手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