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教学设计各单元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85630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1.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教学设计各单元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教学设计各单元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教学设计各单元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教学设计各单元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教学设计各单元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教学设计各单元全.docx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教学设计各单元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教学设计各单元全.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教学设计各单元全.docx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教学设计各单元全

吴兴区凤凰小学具体课时备课表

单元(章)主题

走近毛泽东

任课教师与班级

504郑霞峰

本课(节)课题

25.七律·长征

第1课时/共2课时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及设置依据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

2.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课件

中国地图;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

教学过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一)解题。

教师简介历史背景:

  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

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

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

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对党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

  党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11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

红军战士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

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

  毛泽东同志写下了《长征》这首诗,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所遇到种种困难和红军战士在战胜这些困难时所表现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二)学生自读课文,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范读、教读。

1.老师先范读课文,明显暗示出诗句停顿节奏。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2.学生按节奏试读,达到能读上口,会停顿的程度。

(四)读句、释词。

1.读每一句诗,先理解句中词语的意思。

(远征:

指二万五千里长征。

万水千山:

“万”和“千”都不是实数,而是说无数的山、无数的水,实指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

等闲:

平平常常的意思。

五岭:

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逶迤:

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

细浪:

翻着浪花的细流。

乌蒙:

即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

磅礴:

气势雄伟。

泥丸:

泥团子,小泥球。

云崖:

高耸入云的山崖。

铁索:

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桥上只剩下13根铁索。

岷山:

在四川省北部,绵延四川、甘肃两省边境,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

三军:

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尽开颜:

全都喜笑颜开。

2.再读诗句,说说每一句话的意思。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战士不害怕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这些艰难困苦在红军眼里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泥丸一样在脚下滚过去。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很急,激流拍岸,给人以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上的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有寒气逼人的感觉。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让红军战士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过了岷山,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喜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作业布置或

设计

 1.朗读这首诗。

 2.写课后练习读读写写的词语。

 3.解释:

“只等闲”、“尽开颜”、“万水千山”这三个词语的意思。

教后整体反思

 

吴兴区凤凰小学具体课时备课表

单元(章)主题

走近毛泽东

任课教师与班级

504郑霞峰

本课(节)课题

25.七律·长征

第2课时/共2课时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及设置依据

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重点:

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课件

中国地图;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

教学过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一、复习检查。

1、朗读全诗。

2、指名背诵并解释全诗。

二、明确教学目标。

三、品诗、品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指名读开头两句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

这两句是全诗的总起,从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红军徒步长征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每天跟敌人,跟饥饿、疲劳、伤病,跟自然界的困难作生死的搏斗。

这中间的艰难险阻是可想而知的,但红军战士对这一切的回答是什么?

你从这里感受到什么?

  指导朗读这两句诗,进一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自由朗读全诗,思考:

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

你是怎么想的?

  让学生根据下面的提示,在四人小组里练说:

  第一步先找出的是那一句。

  第二步说说从这句诗中看出红军遇到了什么困难。

  第三步说说红军是如何对待困难的。

3、学生交流后,汇报。

4、你能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吗?

5、想象诗句所展示的画面,体会“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等词语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1)轻声读中间四句诗,想象一下红军过五岭、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

(观看录象)

(2)交流。

(3)讨论“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这四个词语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6、红军长征途中征服了万水千山,作者为何只选择五岭、乌蒙、金沙江和大渡河来写?

7、齐读最后两句。

  师:

毛泽东用“更喜”来形容什么?

这突出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五、背诵全诗。

六、欣赏歌曲《长征》。

七、总结。

  伟大的长征虽然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但红军的英雄形象还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八、扩展阅读。

推荐毛泽东的另一首歌颂长征的词《忆秦娥.娄山关》。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作业布置或

设计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完成课作。

 3.拓展阅读。

教后整体反思

 

吴兴区凤凰小学具体课时备课表

单元(章)主题

走近毛泽东

任课教师与班级

504郑霞峰

本课(节)课题

26.开国大典

第1课时/共2课时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及设置依据

课时目标:

学习课文中的10个生字和10个新词;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重难点:

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播放《开国大典》的电影片断。

2、启发谈话:

这段电影中哪些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教师简介当时的背景资料(也可以让学生畅谈):

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

在中国共产党,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

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当时的盛况。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给带点的字注音)

  城楼檐下汇集擎着红旗毛泽东电钮瞻仰。

  检查时注意让学生说出字的读音、部首,再查几画、字义和组词,这个字哪处易写错。

以上诸项可做为本年级学习各课之前的预习作业,借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订正读音。

  聂荣臻乐声直奔

3、说说以下各词的意思:

  开国大典:

开,创建;典:

典礼。

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

  典礼:

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学典礼,开业典礼。

  城防部队:

守卫城市的军队。

  观礼台:

被邀请参观典礼的看台。

  擎:

举。

  五更天:

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就位:

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迎风招展:

本课指的是红旗迎着风翻动。

  汇集:

会合,聚集。

  排山倒海:

排,推开。

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过来。

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肃立:

恭敬,庄严地站着。

  瞻仰:

恭敬地看。

4、自由读课文。

5、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三、揭示课题,指导学生自学讨论。

1、齐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2、默读课文,布置思考题: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

(2)讨论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3)找出不理解的句子划下来。

3、交流自学情况。

(1)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2)课文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板书:

会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4、追问:

课文的第二部分写了几件事?

(三件:

宣布新中国成立;升旗;宣读政府公告)

四、分部分朗读课文。

五、朗读汇报。

 

开国大典

会前:

典礼:

升国旗宣读政府公告

阅兵式:

群众游行:

作业布置或

设计

我会读,也会写。

zhānyǎngpiāofúpáishāndǎohǎi

()()()

我能把搭配恰当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热烈的态度宣传成立

热情的欢呼宣读公告

热闹的市场宣告好事

教后整体反思

 

吴兴区凤凰小学具体课时备课表

单元(章)主题

走近毛泽东

任课教师与班级

504郑霞峰

本课(节)课题

26.开国大典

第2课时/共2课时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及设置依据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

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一、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读这段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这些感受?

 (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

“四面八方、汇集……”;来的早:

早上六点多就入场;人数多:

成了人山人海;热情高:

直奔,五更天,摸着黑;秩序好:

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3)从重点词语句子中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为什么不用“走向”)

(4)指导朗读

  语调适宜庄重而平直。

(5)练习朗读

2、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1)默读课文,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过程?

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并板书

  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宣布新中国成立─→升国旗─→宣读政府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

(4)分析阅兵式的情况。

 问:

为什么阅兵式最能表现开国大典的盛况?

  (接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多。

军队的素质高,这样的描写有“战车整整齐齐的前进;战士们听这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雄伟威严。

“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

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为伍,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这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

“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欢乐和激动的心情。

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的心情的形式。

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民的心情欢快、机动到了极点。

(5)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句子的含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A.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为什么不用“朝着”或“看着”)

B.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将“挺立”与“立着”进行比较)

C.“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严、严肃、雄壮、伟大的。

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经传遍了中华大地。

“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

“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的词语相对,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

“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

”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欣,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联系下文,课文对天安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6)播放课件(录像资料《开国大典》中阅兵式、宣读政府公告、升国旗的片断)

(7)练习朗读

3、学习课文第四部分内容。

(1)指名读书,思考:

你读懂了什么?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典礼时间持续得长。

  (“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

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

  (“光明充满了这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象征着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2)“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如果说成“两支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走去”好不好?

(不好。

表现不出游行队伍声势之大,场面之壮观。

(3)找出群众激动、喜悦、兴奋的句子读一读

 二、朗读课文。

 三、说说课文梗概

 1、什么是梗概

 2、抓住时间、地点、典礼过程简单说

 

开国大典

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宣布新中国成立─→升国旗─→宣读政府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

作业布置或

设计

我能写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

()

2.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

3.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传播,传到了白山黑水,传到了长城内外,传到了大江南北,传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

()

六我认真读了课文,所以能很快地填空。

开国大典于年月日在举行,参加典礼的成员有__________,有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估计总数__________。

会场在__________。

主席台设在__________。

教后整体反思

 

吴兴区凤凰小学具体课时备课表

单元(章)主题

走近毛泽东

任课教师与班级

504郑霞峰

本课(节)课题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第1课时/共1课时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及设置依据

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4.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重点:

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难点:

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搜集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胜利而牺牲的六位烈士的资料.

教学过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一、诗句导入,情感铺垫

1、清代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之一》中有这样一句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读过这句诗吗?

什么意思。

同桌间交流,指导朗读。

(理解革命者血洒疆场,无怨无悔的气概,读出无畏无惧的豪情)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具有如此豪情与气概的人―――毛泽东。

二、体会悲痛―――惊闻噩耗

1、(配乐)俗话说:

哀莫过丧子,一位对于儿子寄予巨大期望的父亲,却得知儿子牺牲的消息,默读课文。

从文中哪些句子体会到毛泽东的心情悲痛。

用“――”划出。

A、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

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B、“岸英!

岸英!

”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C、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D、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稿放在上面。

E、电文稿下是一片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过渡:

一直顽强的伟大开国领袖,泪如泉涌,如此地悲痛。

你用几个词来总体说一说他此时此刻的心情。

(悲痛欲绝痛不欲生)

出示:

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

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岸英!

岸英!

”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稿放在上面。

电文稿下是一片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1、这是刚才我们找出来的表现毛主席心情悲痛的句子,自由读一读。

2、其中并没有用我们刚才说的那些表示悲痛的词语,可是处处可以让我们体会到他那悲痛欲绝的心情,作者是运用了什么描写,达到了这样的效果呢!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表情描写)

3、分别是哪些词语或句子?

4、再朗读这部分。

过渡:

一个六十岁的老人,已经为中国人民先后失去五位亲人;曾经有过9个孩子,为了人民解放事业此时只剩2儿3女的毛泽东,作为父亲此时又失去一个儿子,这个打击是怎能承受得住的呢?

然而他是父亲,也是主席,此时他面对一个抉择,什么抉择?

三、体会矛盾―――艰难抉择。

(学习七、八、九自然段)

1、指两名学生分别读写毛泽东心里的部分。

此时毛泽东的心情是怎样的?

2、作为父亲的毛泽东与作为主席的毛泽东相互说服。

主席选择了把儿子留在朝鲜。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分析、体会“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四、总结全文

1、毛泽东,是父亲,他深爱着自己的孩子,毛泽东是父亲又主席,他深爱着自己的儿子,深爱着自己的国家。

悲痛中,矛盾中,他选择了国家。

这是一个平凡的毛泽东,这是一位伟大的主席。

2、让我们带着对烈士毛岸英的歌咏,带着对这位父亲的理解,带着对主席的钦佩,再来读这一句诗: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清:

龚自珍)

常人的情怀

毛泽东

伟人的风范

作业布置

设计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句诗的意思是()。

(2)毛主席得知岸英牺牲的消息时,想把他的尸体运回国,因为(),后来他没有这么做,因为()。

(3)在文中找到描写毛主席心情悲痛的语句。

教后整体反思

 

吴兴区凤凰小学具体课时备课表

单元(章)主题

走近毛泽东

任课教师与班级

504郑霞峰

本课(节)课题

*28.毛主席在花山

第1课时/共1课时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及设置依据

1.认识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重点:

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人物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难点:

通过了解毛泽东在花山的三件事,体会毛泽东关心、热爱人民群众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对毛泽东的敬仰之情。

教学准备

搜集关于毛泽东的故事

教学过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一)揭示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提问:

“花山”是什么地方?

毛主席什么时候去过花山?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要让学生说出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

请群众回来碾米,给群众沏茶喝,帮母女俩推碾子。

2.读一读自己所画的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结合学生发言,教师让学生画出毛主席对警卫员说的一段话和课文结尾的那一句话,留待以后深入理解;其余语句可引导学生自己去体会理解。

3.检查朗读情况。

(让学生针对自己的情况,自由挑选课文中的某一部分来读,从而展示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三)进一步自学,深入理解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为了学懂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弄懂哪些问题?

先自己思考,再和组内同学讨论,记下讨论结果。

2.学生按要求自学、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对学生的问题归纳整理。

  师生共同归纳出:

(1)毛主席为什么要请群众回来碾米?

还给群众沏茶喝?

(2)毛主席说服警卫员的那段话怎么理解?

(3)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一句话?

(4)这篇课文表现了毛主席怎样的优良作风?

4.师生共同解决以上问题。

  教师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提议先理解第(4)个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

(2)全班交流:

 (从毛主席让警卫员请群众回来碾米和给群众沏茶、替母女俩推碾子这三件事上可以看出来,他不愿为自己一个人的工作而耽误全村群众吃饭,还给群众沏茶喝,帮他们推碾子,充分表现出毛主席关心群众,把自己视为群众中的普通一员的好作风。

 (从毛主席教育警卫员的那一段中也可以看出来。

这段话讲了三层意思:

一是革命需要老百姓的支持,二是革命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这也说明毛主席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他更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

(3)指导朗读:

  理解最后一句话: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老人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

  (通过这一个问题,把其他几个问题都有机地串连起来,从而达到理解课文重点、难点的目的。

(三)体会文章写法

1.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

2.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

哪些内容写得简略?

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可引导学生想一想作者为什么没有样写毛主席夜以继日地为全中国的解放事业而操劳这件事。

通过对比,使学生明确:

与中心关系密切的材料详写,反之,简写。

(四)课外延伸

 让学生拿出自己搜集的小故事,讲给大家听,可也谈谈自己的感受。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一篇读后感。

 

请群众回来碾米

毛主席在花山给群众沏茶喝关心群众、帮母女俩推碾子为群众着想

作业布置或

设计

我能在带点汉字正确读音下做上自己喜欢的记号。

在行(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