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清三检测内容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85496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3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清三检测内容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清三检测内容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清三检测内容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清三检测内容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清三检测内容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清三检测内容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

《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清三检测内容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清三检测内容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清三检测内容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

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清三检测内容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检测内容: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得分________  评价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18,扬州)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B)

A.铁        B.干冰       C.氯化钠      D.金刚石

2.(2018,湘西)商场的货架上会看到标有“补钙”“补铁”“补碘”等字样的食品和保健品,这里的钙、铁、碘指的是(D)

A.离子B.原子C.分子D.元素

3.下图实验不能说明的是(D)

A.分子很小

B.分子不停地运动

C.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性质不同

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

4.(2018,乐山)下列现象中,能充分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的是(D)

A.春天,冰雪开始融化B.气体热胀冷缩

C.真金不怕火烧D.墙内开花墙外香

5.(2018,攀枝花)座式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可达1000℃以上,使用时,向预热盘中注入酒精(C2H5OH)并点燃,待灯壶内酒精受热汽化从喷口喷出时,预热盘内燃着的火焰就会将喷出的酒精蒸气点燃。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预热过程中,分子的运动速率发生了改变

B.燃烧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C.盒内酒精受热汽化从喷口喷出过程中,分子的体积发生了改变

D.此过程既发生了物理变化,又发生了化学变化

6.(2018,怀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纯净物

B.分子在不停运动,原子不运动

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D.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碳原子和氧原子

7.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D)

A.1个氖原子 NaB.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亚铁离子Fe3+

C.4个氢分子 4HD.3个硝酸根离子 3NO3-

8.(2018,模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利用元素周期表,可查阅元素符号

B.分子可以构成物质,但物质不一定由分子构成

C.汤姆森发现了电子,证实原子是可分的

D.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表,可直接查出某种元素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

9.(2018,陕西改编)正确使用和理解化学用语是重要的学科素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H2O、H2CO3中均含有氢分子

B.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C.Na+、Mg2+、Al3+原子核内质子数均为10

D.

表示的粒子都是阴离子

10.根据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知识,你认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

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B.同种元素的粒子,不一定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C.混合物中不可能只含有一种元素

D.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非常密切

11.在各一个氧分子、过氧化氢分子、二氧化碳分子、二氧化硫分子中,含一样多的是(B)

A.氧分子B.氧原子C.氧离子D.氧元素

12.(2018,连云港)目前世界上最精准的钟是以锶做钟摆的钟。

锶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信息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x的值为8

B.锶属于非金属元素

C.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g

D.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13.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如用如图四种变化中能体现“水蒸发”的微观本质的是(B)

14.(2018,安徽)近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图像,模型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

B.团簇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

C.水蒸气冷凝成水,分子间隔减小

D.可燃冰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15.不同元素的原子,在①中子数;②质子数;③电子总数;④电子层数;⑤最外层电子数;⑥核电荷数中肯定不相同的是(B)

A.①②③④B.②③⑥C.②④⑥D.②⑥

16.在某粒子失去电子后的分析判断中,正确的是(B)

A.一定带正电B.可能带正电C.一定带负电D.不可能带负电

17.(2018,岳阳)对以下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错误的是(C)

A.①②属于同一种元素B.①④的化学性质相似

C.①得到电子可形成③D.②③表示不同种离子

18.按下表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是(D)

A.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多

B.第二周期的Li、Be和B均为金属元素

C.Mg2+、H+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2和0

D.Na+和Al3+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1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B)

A.若两种粒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则这两种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B.若两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则这两种粒子的中子数不一定相同

C.若两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则这两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相同

D.若两种粒子的质子数相同,则这两种粒子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

20.已知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与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在数值上相等。

若R2+核外有x个电子,则其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C)

A.A-x+2B.A+x+2C.A-x-2D.A+x-2

二、填空简答题(每空1分,共34分)

21.在①分子;②原子;③质子;④中子;⑤电子;⑥离子这些微粒中:

(1)能构成物质的微粒有__①②⑥__。

    

(2)显示电中性的微粒有__①②④__。

(3)质量最小的微粒是__⑤__。

(4)一定带正电荷的微粒有__③__。

(5)一定带负电荷的微粒有__⑤__。

(6)可能带正电荷也可能带负电荷的是__⑥__。

22.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__N__。

(2)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__O__。

(3)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元素:

__H__。

(4)氯元素:

__Cl__。

(5)5个铝原子:

__5Al__。

(6)3个亚铁离子:

__3Fe2+__。

23.(2018,模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金牌中的金是__金属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风过泸州带酒香”,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诗句中的现象__分子在不停地运动__;

(3)某有机物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有机物的组成肯定有__C、H__元素。

(4)水通入直流电后可分解,以下图片是水分解过程中微粒变化的部分示意图,请按它们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出现的顺序排列__CAB__(用图中的字母表示),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水

氢气+氧气__。

24.(2018,山西)学习化学使我们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了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

(1)我们身边各种各样的物质,例如铜、氧气、熟石灰、金刚石、乙醇等,他们都是由不同微粒构成的。

请选择上述物质填空(每空只填一种物质):

分子构成的物质__氧气或乙醇__;原子构成的物质__铜或金刚石__。

(2)学习完“原子的构成”之后,小英幻想自己变成一个进入原子内部的微粒,写了如下短文。

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

进入镁原子,我发现①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②原子核相比较原子的体积竟然那么小。

③核外的12个电子按固定轨道围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④我试着去搬动它们,发现电子的质量与原子核的质量差不多……我走出幻境,画出了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小英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有些是错误的,指出文中有错误的一句__④(或③)__(填句子前的序号)。

文中提到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__失去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同学们已经学会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下列变化中微粒种类发生了改变的是__ad__(填字母,符合题意的选项都选)。

a.食物腐烂    b.冰雪融化    c.酒精挥发    d.红磷燃烧

(4)我们接触过很多化学变化,如“氢气燃烧”“钠在氯气中燃烧”“过氧化氢分解”等,这些变化的微观本质各不相同。

①写出上述三个反应中任意一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氢气+氧气

水__。

②从上述三个反应中任选一个写出其微观本质:

__氢分子分裂成氢原子,氧分子分裂成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水分子__。

25.(2018,郴州)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周期

1H

2He

第二周期

3Li

4Be

5B

7N

8O

9F

10Ne

第三周期

11Na

12Mg

13Al

14Si

15P

16S

18Ar

(1)上表中①所示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

__;

(2)X3+与O2-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X的元素符号是__Al__,它处在元素周期表中第__三__周期,它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名称是__氧化铝__。

26.有A、B、C、D四种元素,A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B元素原子第三电子层比第二电子层少一个电子,C元素的原子得到2个电子以及D元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的离子均与氖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上述三种元素的元素符号:

A__Al__、B__Cl__、C__O__、D__Na__。

(2)画出B原子和C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B原子__

__;C离子__

__。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6分)

27.如图所示,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A、B、C三处各滴上一滴无色酚酞,再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1)用仪器X吸取浓氨水,滴在棉花上,X的名称是__胶头滴管__。

(2)实验中,可以观察到A、B、C三处的酚酞试液由__CBA__顺序先后变成__红__色,该实验说明分子的性质是__在不断的运动__,还说明,酚酞和浓氨水两种试剂中,__浓氨水__具有挥发性。

(3)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其作用是__起衬托作用,便于观察滤纸条的颜色变化__。

(4)张华同学在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棉花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__浓氨水滴在滤纸条上,酚酞溶液滴到了棉花上__。

28.如下图所示,在小烧杯A中装入30mL蒸馏水,再滴入3滴酚酞,在小烧杯B中装入30mL浓氨水。

用一大烧杯把A、B两个烧杯罩在一起,过一段时间后看到的现象是__A烧杯中液体变红__,该实验说明__分子在不断运动,氨水能使无色酚酞变红__。

一些同学对上述结论有不同看法,主要有以下两种猜测:

第一种:

A烧杯中的蒸馏水使酚酞试液变红;

第二种:

B烧杯中的浓氨水挥发出氨气,扩散到A烧杯的溶液中使酚酞试液变红。

①你认为__第二种__猜测正确;

②为证明这两种猜测,现设计如下的实验:

(请填空)

实验内容、方法

现象

结论

用洁净的小烧杯取20mL水,滴入2~3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不变色

水__不能__(填“能”或“不能”,下同)使酚酞变色

取一张滤纸,滴上酚酞试液,待晾干后,放在装有浓氨水的试剂瓶上方

酚酞不变色

氨气__不能__使酚酞变色

将少量氨气通入含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

溶液变成

__红__色

氨气溶解在水中形成氨水能使酚酞变色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

1.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5℃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B.35℃时,30g甲加入50g水中,得到80g甲溶液

C.从乙溶液中获得乙晶体,常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D.降低温度,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2.下列方程式书写及基本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

A.铁与稀盐酸反应:

2Fe+6HCl=2FeCl3+3H2↑﹣﹣﹣置换反应

B.将光亮的铁丝放入到硫酸铜溶液中:

Fe+CuSO4=FeSO4+Cu﹣﹣置换反应

C.电解水:

H2O

H2↑+O2↑﹣﹣﹣﹣分解反应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Mg+O2

MgO2﹣﹣﹣﹣化合反应

3.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明矾净水是因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能吸附悬浮的杂质

C.水结冰体积变大是由于分子间间隔变大

D.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4.如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中与固体B接触。

若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没有气泡产生,则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可能是下列中的

A.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B.水和硝酸铵

C.水和氢氧化钠D.稀盐酸和石灰石

5.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错误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1滴水大约有

个分子——分子很小

C.将氮气制成液氮,体积变小一一分子体积变小

D.醋酸是酸的,蔗糖是甜的一一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6.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等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CH4中是否含有H2

将气体点燃

B

鉴别CO2和N2

分别伸入点燃的木条

C

除去CO中少量CO2

点燃

D

区别硬水和软水

取样,滴加肥皂水

A.AB.BC.CD.D

7.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B.

C.

D.

8.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应采用的方法是()

A.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焦炭B.把混合气体点燃

C.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D.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9.我国的“神州”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使飞天的梦想成为现实,火箭发动机里使用液态氧的作用是(  )

A.作燃料B.供给宇航员呼吸

C.保护发动机D.用作火箭的助燃剂

10.下列燃料中,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煤B.石油C.木炭D.天然气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道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

B.71g氯气和4g氢气反应,可生成75g氯化氢气体

C.氯化氢由氢气和氯气混合而成

D.氯化氢由一个氯原子和一个氢原子构成

12.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2

90

20

10

反应后的质量/g

m

39

5

16

A.反应后

的数值为0B.甲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过程中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

D.丙可能是单质

13.

时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下列有关该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仍为饱和溶液B.溶质的溶解度不变

C.溶液的质量不变D.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14.如图中的图像与对应变化关系不相符的是()

A.

向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镁片和锌片

B.

用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

C.

向一定质量的大理石中滴入稀盐酸

D.

某温度时,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15.下列对过滤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于引流的玻璃棒的下端抵靠在单层滤纸一侧

B.为了加速过滤,要用玻璃棒在漏斗中搅拌

C.把滤纸放入漏斗中后,要用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D.漏斗下端管口不能靠在烧杯的内壁上

二、多选题

16.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X的值为52

C.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D.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4∶1

17.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

”和“

”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元素的数目没有改变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是2:

1

18.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  )

A.镁条B.氮气C.氧气D.氯化钠

19.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

一定质量的镁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

B.

等质量的铁和镁同时分别放入两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

C.

向久置在空气中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里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D.

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20.“绿色能源”是当今人类的能源.下列不属于“绿色能源”的是(  )

A.太阳能B.煤C.风能D.二氧化碳

三、填空题

21.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氢原子________;

(2)2个氮气分子____________;

(3)5个硫酸根离子________;(4)乙醇_______________。

2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金牌中的金是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风过泸州带酒香”,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诗句中的现象______;

(3)某有机物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有机物的组成肯定有______、______元素。

(4)水通入直流电后可分解,以下图片是水分解过程中微粒变化的部分示意图,请按它们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出现的顺序排列______(用图中的字母表示),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四、推断题

23.已知A、B、C、D、E五种物质之间存在如图的转化关系,其中A、C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为液体,E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试回答:

(1)写出A、D、E三种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D_____,E_____。

(2)MnO2起_____作用。

(3)写出A→B+C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4)写出B和E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五、流程题

24.我国的煤炭资源丰富,但液体燃料短缺。

通过“煤液化”技术,用煤炭和水制取甲醇(CH3OH)对我国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流程如下:

(1)冷却器里发生的是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合成塔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在方框内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________。

(3)下列关于甲醇生产的说法中,合理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根据信息推测,甲醇是一种液体燃料

B.煤炭与水在常温下即可生成CO和H2

C.甲醇的生产会受到CO和H2比例的影响

(4)甲醇燃烧时发生反应:

2CH3OH+3O2

2CO2+4H2O,若甲醇燃料的质量为32t,则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t。

六、实验题

25.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探究石墨的导电性

B.将河水净化为纯水

C.探究燃烧的条件

D.探究分子的性质

七、计算题

26.儿童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发育不良等症状。

如图为某补锌口服液说明书的部分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葡萄糖酸锌由______种元素组成。

(2)葡萄糖酸锌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

(3)要满足儿童身体正常的需要,在某一时间段需要适量补锌。

若儿童1kg体重每日需要0.5mg锌,每天从食物中只能摄入所需锌的一半。

体重为20kg的儿童,理论上一天还需服该口服液________支?

八、科学探究题

27.实验室常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来制取氧气,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小王同学对“双氧水分解快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双氧水分解快慢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

可能与二氧化锰的形状有关;猜想二:

可能与温度有关.

(设计并实验)小王同学用8mL3%的双氧水和二氧化锰进行了如下实验(反应进行10s时,H2O2均有剩余);

实验编号

温度℃

二氧化锰的形状(均取0.4cm)

收集到氧气的体积/mL(时间均为10s)

20

颗粒状

a

30

粉末状

b

30

颗粒状

c

20

粉末状

d

(1)欲探究温度对“双氧水分解快慢”是否有影响,应该比较_____和_____(填“a”“b”“c”或“d”)的大小;若粉末状二氧化锰催化效果好,那么_____>_____(填“a”“b”“c”或“d”)

(2)其他条件相同,双氧水浓度可能会影响催化效果,请你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_____.

(3)小王同学还是用了压强传感器测不同质量二氧化锰对双氧水分解快慢的影响.他在8mL3%的双氧水中分别加入了0.03g,0.06g,0.08g,0.12g,0.24gMnO2.测得容器内压强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曲线的斜率表征催化反应的速率).请你观察图,并写出两条规律性结论:

①_____;

②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B

A

B

C

D

D

D

D

C

A

D

B

D

C

二、多选题

题号

16

17

18

19

20

答案

BD

CD

BC

AC

BD

三、填空题

21.2H2N25SO42-C2H6O

22.金属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HCAB水氢气+氧气

四、推断题

23.H2O2CO2CH4催化

五、流程题

24.物理

AC48

六、实验题

25.B

七、计算题

26.四72∶111

八、科学探究题

27.2H2O2

2H2O+O2↑a(或b)c(或d)b(或d)c(或a)相同温度下,取等体积浓度不同的双氧水分别于试管中,再分别加入等量形状相同的二氧化锰,比较10s内数据的氧气体积一定范围内,二氧化锰用量越多,双氧水分解越快一定范围内,质量不同的二氧化锰在双氧水浓度、量相同的情况下,对最终产生氧气的量没有影响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B.石油分馏C.钢铁生锈D.活性炭脱色

2.分类法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以下分类不正确的是()

A.混合物:

冰水混合物、海水、空气B.氧化物:

水、二氧化锰、五氧化二磷

C.金属:

铁、铜、汞D.新能源:

太阳能、氢能、核能

3.下列主体知识的归纳中,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生活常识

B.节约意识

C.安全常识

D.环保意识

4.类比推理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合物中含不同种元素;所以含同种元素的物质都是单质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