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第三单元 第一部分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第二部分汉字真有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83118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第三单元 第一部分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第二部分汉字真有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第三单元 第一部分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第二部分汉字真有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第三单元 第一部分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第二部分汉字真有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第三单元 第一部分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第二部分汉字真有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第三单元 第一部分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第二部分汉字真有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第三单元 第一部分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第二部分汉字真有趣.docx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第三单元 第一部分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第二部分汉字真有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第三单元 第一部分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第二部分汉字真有趣.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第三单元 第一部分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第二部分汉字真有趣.docx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第三单元第一部分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第二部分汉字真有趣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综合性学习:

遨游汉字王国(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本课资料整理目录

活动目标全解

知识链接——汉字知识小归纳

阅读链接——汉字的知识

总结汉字造字规律

形声字小知识

阅读知识链接——汉字起源

阅读知识链接——汉字演变

阅读知识链接——汉字历史

阅读知识链接——构造

阅读知识链接——字形

阅读知识链接——字音

阅读知识链接——偏旁

阅读知识链接——汉子特点

活动方案全解

活动内容

活动过程

活动建议

活动方案解析

综合性学习导语

综合性学习:

遨游汉字王国

第一部分综合性学习:

遨游汉字王国

第二部分汉字真有趣

综合性学习导语

我们平时读书、看报、写文章,都离不开汉字。

你对汉字有哪些了解?

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见证了历史兴衰,记录了时代变迁,刻画了人间百态。

汉字发展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留下了无数动人的故事和许多未解之谜。

让我们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一起遨游汉字王国,感受汉字的趣味,了解汉字文化,并为汉字的规范使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目标全解

1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2.通过了解汉字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

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引发对汉字的兴趣。

3.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学习欣赏汉字书法艺术,产生对祖国文字的自豪感;提高规范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认识,养成正确书写汉字的习惯。

4.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

5.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第一部分课本原文

综合性学习:

遨游汉字王国

我们平时读书、看报、写文章,都离不开汉字。

你对汉字有什么了解?

◇汉字产生于几千年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沿用至今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曾对一些周边国家的文字产生过重要影响。

◇汉字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

古往今来,我国涌现了许多著名的书法家,他们的书法作品是艺术中的珍品。

……

你一定想更多地了解汉字吧!

让我们开展综合性学习,一起遨游汉字王国,感受汉字的有趣,了解汉字文化,并为汉字的规范使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知识链接——汉字知识小归纳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少有数千年的历史,现存最早的原始文字是记事性图画和刻符,可识的成熟汉字系统是商代的甲骨文。

汉字是表意文字,一个汉字通常表示汉语里的一个词或一个语素,这就形成了音、形、义统一的特点。

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块状字,所以又叫方块字。

如“车”“上”“明”等,“车”“上”“明”用字的形体来直接表达语言里的词义;“问”既能表意又能表音,“门”表音,“口”表意。

汉字由最原始的石刻字符在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汉字七体”,即: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阅读链接——汉字的知识

汉字又称中文、中国字、方块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

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

除极个别汉字外,都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国在历史上都深受汉文化的影响,甚至其语文都存在借用汉语言文字的现象。

现代汉字是指楷化后的汉字正楷字形,包括繁体字和简体字。

现代汉字即从甲骨文、金文、籀(zhòu)文、小篆(zhuàn),至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演变而来。

汉字为汉民族先民发明创制并作改进,是维系汉族各方言区不可或缺的纽带。

现存最早的汉字是约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后的金文,西周时演变成籀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和隶书,至汉魏隶书盛行,到了汉末隶书楷化为正楷。

楷书盛行于魏晋南北朝,至今通行。

汉字是迄今为止持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者,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的官方文字。

在古代,汉字还充当东亚地区唯一的国际交流文字,20世纪前仍是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琉球等国家的官方书面规范文字,东亚诸国都在一定程度上自行创制汉字。

在非汉语体系中,日本制定了《常用汉字表》,韩国也制定了《教育用基础汉字》,而历史上曾使用过汉字的越南、朝鲜、蒙古等国,现今已废弃汉字。

总结汉字造字规律

一个象形字,就是一幅画;一个指事字图文并茂;一个会意字,就是一段故事;一个形声字,音象俱备,汉字的神奇需要我们细细品味,慢慢咀嚼。

形声字小知识

(1)形声字是汉字的一种造字方式,它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由两个文字组合部分表示字的意义,叫形旁(也叫义符);另一个部分表示字的读音,叫声旁(也叫音符)据统计,现代汉字中有90%都属于形声字。

(2)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排列的位置是多种多样的:

左形右声—诛、村、情、姑

右形左声—飘、攻、战、顶

上形下声箕、宇、竿、雾、资

下形上声架、烈、辜、想

内形外声—问、闻、闷、床

外形内声——园、房、凰、固

阅读知识链接——汉字起源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起源的说法历来各家有不同主张,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说法有:

结绳说、八卦说、刻契说、仓颉造字说、刻划说和图画说。

(1)结绳说:

在文字产生之前,古人们靠结绳记事、认事,此举起到了帮助人们记忆的作用。

汉代郑玄注:

“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东汉以后,不少人把汉字起源附会于结绳。

(2)八卦说:

关于八卦的起源说法不一,有摹象说、星象说、数说和杨雄的“亥”为物之源说等等。

《周易·系辞》提到八卦源自庖牺氏对自然客观世界的摹象,这与“依类象形”而作的汉字的起源是相似的。

孔安国《尚书》序里把八卦和书契(文字)的作用相提并论,把汉字的起源与八卦联系起来。

(3)仓颉造字说:

相传仓颉是黄帝时期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

黄帝是古代中原部落联盟的领袖,由于社会进入较大规模的部落联盟阶段,联盟之间外交事务日益频繁,故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各盟联共享的交际符号,于是搜集及整理共享文字的工作便交在史官仓颉的手上了。

“仓颉造字说”在战国时即已流行。

然鹅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4)刻契说:

刻契是古人在结绳记事后又一种帮助记忆的实物记事法,多作契约用,比结绳记事进步多了。

“契”就是在木条上或竹条上刻上刻痕。

《列子·说符篇》所说的“齿”即是质契上所刻的齿痕。

这种刻契具有记事记数的作用,可以作为契约的凭证,也可以用来传递信息。

刻契的一些符号与某些汉字形体相似。

如“一、二、三等与汉字数字“一、二、三、四、五”的古文字别无二致。

宋末元初戴侗提出“书始于契,契以记数”而“各如其数”,认为“刻识其数”的契刻是原始文字的一个源头。

(5)刻划说:

郭沫若先生立足于半坡陶符与殷商甲骨文的比较考察,认为早期的文字可以从结构上分为“刻划”和“图画”两大系统,“刻划系统是结绳、契木的演进,为数不多,这一系统应该在图形系统之前”。

从半坡发现的刻画符号来看,有的是数字,有的是单字。

许多现代学者认为它已有固定的音形义,当为汉字之源头。

(6)图画说:

关于汉字的起源,历史上曾盛行“河图洛书说”。

部分近现代学者认为,汉字真正起源于原始图画。

一些出土文物上刻画的图形,很可能与文字有渊源关系。

汉字主要起源于记事的象形性图画,象形字是汉字体系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在距今约四五千年的大汶口文化遗址晚期和良渚文化遗址的陶器上,发现有更整齐规则的图形刻划,是早期的图形文字。

阅读知识链接——汉字演变

汉字主要起源于记事的象形性图画,象形字是汉字体系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汉字演变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阶段,至今普遍使用楷书,但仍未完全定型。

(1)甲骨文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

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1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

中国商代和西周早期以龟甲、兽骨为载体的文献。

(2)金文

金文是指铸刻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始于殷商时期。

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

所以,钟鼎文或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所谓青铜,就是铜和锡的合金。

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十分发达。

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

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

铜器上的铭文,字数多少不等。

所记内容也很不相同,其主要内容大多是颂扬祖先及王侯们的功绩,同时也记录重大历史事件。

如著名的毛公鼎有497个字,记事涉及面很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3)大篆

大篆为汉字书体的一种。

相传为周宣王时史籀所作,故亦名籀文或籀书。

秦时称为大篆,与小篆相区别。

大篆起于西周晚年,春秋战国时期行于秦国。

字体与秦篆相近,但字形的构形多重叠。

代表为今存的石鼓文,以周宣王时的太史籀所书而得名。

他在原有文字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因刻于石鼓上而得名,是流传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为石刻之祖。

(4)小篆

小篆也叫“秦篆”。

秦朝李斯受命统一文字,这种文字就是小篆。

通行于秦代。

形体偏长,匀圆齐整,由大篆衍变而成。

今存《琅琊台刻石》、《泰山刻石》残石,即小篆代表作。

秦权上刻制的小篆,据说是李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的统一文字汉字书写形式。

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

但由于其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

又因为其笔画复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官方印章,一直采用篆书,直到封建王朝覆灭,近代新防伪技术出现。

康熙字典上对所有的字还注有小篆写法。

(5)隶书

隶书基本是由篆书演化来的,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书写速度更快,在木简上用漆写字很难画出圆转的笔划。

隶书也叫“隶字”、“古书”。

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分秦隶(古隶)和汉隶(今隶)。

隶书的出现,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

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也有说法称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

隶书是相对于篆书而言的,隶书之名源于东汉。

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

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

到东汉时,撇、捺等点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具有书法艺术美。

风格也趋多样化,极具艺术欣赏的价值。

隶书相传为秦末程邈在狱中所整理,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改曲为直。

改"连笔"为"断笔",从线条向笔划,更便于书写。

"隶人"不是囚犯,而指"胥吏",即掌管文书的小官吏,所以在古代,隶书被叫做"佐书"。

隶书盛行于汉朝,成为主要书体。

作为初创的秦隶,留有许多篆意,后不断发展加工。

打破周秦以来的书写传统,逐步奠定了楷书的基础。

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统一下,是汉代隶书逐步发展定型,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书体,同时,派生出草书、楷书、行书各书体,为艺术奠定基础。

(6)楷书

楷书又称正书,或真书,始于东汉。

其特点是:

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

楷书的名家很多,创造出许多有代表性的字体,如“欧体”(唐·欧阳询)、“虞体”(唐·虞世南)、“颜体”(唐·颜真卿)、“柳体”(唐·柳公权)、“赵体”(宋元·赵孟頫)等。

初期楷书仍残留极少的隶笔,结体略宽,横画长而直画短。

在传世的魏晋帖中,如锺繇的《宣示表》、《荐季直表》、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经》等,可为代表作。

观其特点,正如翁方纲所说:

“变隶书之波画,加以点啄挑,仍存古隶之横直”。

东晋以后,南北分裂,书法亦分为南北两派。

北派书体,带著汉隶的遗型,笔法古拙劲正,而风格质朴方严,长于榜书,这就是所说的魏碑。

南派书法,多疏放妍妙,长于尺牍。

南北朝,因为地域差别,个人习性、书风迥然不同。

北书刚强,南书蕴藉,各臻其妙,无分上下,而包世臣与康有为,却极力推崇两朝书,尤重北魏碑体。

康氏举十美,以强调魏碑的优点。

唐代的楷书,亦如唐代国势的兴盛局面,真所谓空前。

书体成熟,书家辈出,在楷书方面,唐初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其楷书作品均为后世所重,奉为习字的模范。

楷书为现代常用的标准。

(7)草书

草书是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字体。

始于汉初,当时通行的是草隶,即草率的隶书,后逐渐发展,形成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章草。

至汉末,相传张芝脱去了章草中保留的隶书笔画形迹,上下字之间的笔势,往往牵连相通,偏旁相互假借,成为今草,即一般所称草书,字的体势一笔而成。

到唐代的张旭、怀素,宋代的米芾将今草写得更加放纵,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成为狂草。

草书为书法家所常用。

章草笔划省变有章法可循。

代表作如三国时期吴国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

今草不拘章法,笔势流畅。

代表作如晋代王羲之《初月》、《得示》等帖。

狂草出现于唐代,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笔势狂放不羁,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从此草书只是书法家临摹的书法作品。

代表作如张旭《肚痛帖》、怀素《自叙帖》。

(8)行书

行书大约是在东汉末年产生的,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它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笔势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正。

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

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代表人物:

“二王”:

王羲之,王献之。

阅读知识链接——汉字历史

传说仓颉造汉字。

《说文解字》记载仓颉见鸟兽的足迹受启发,分类别异,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为“造字圣人”。

商朝,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熟汉字甲骨文出现,稍后出现的钟鼎文虽有字数的增加,但形体并无大的变化。

周朝,由于疆域广阔且诸侯割据日久,汉字在春秋晚期明显出现诸侯国之间文字异形,战国时期的文字异形情况更重。

秦统一后为巩固统治,秦始皇令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太史令胡毋敬等整理文字,以秦国大篆为基础制定出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

稍后,普遍又依当时民间流行的字体,整理出更简便的字体隶书,并作为通用文字在全国广为流传。

东汉末期,楷书出现,至此汉字的演化已臻完善。

不仅如此,东汉时出现了第一部书法专著《草书势》。

过去常讲汉字始于商代的甲骨文,但其实甲骨文已经是成熟文字,在此之前汉字应该存在一段从产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因此有人主张推至夏末;也有人主张推至夏以前,各执己见。

郭沫若在《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指出:

“汉字究竟源始于何时呢?

我认为,这可以从西安半坡村遗址距今的年代为指标。

”,“半坡遗址年代距今有六千年左右。

”,“半坡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典型”,“半坡彩陶上每每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划,和器上的花纹判然不同。

”“虽然刻划的意义至今尚未阐明,但无疑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

”“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孑(jié)遗。

”如按此说,中国文明则应算成近六千年。

中国文字之源始,究竟在何时?

最古老的文字产生于什么时代?

分别代表什么含义?

至今仍未达成一致意见,有待于大量的材料来说明。

阅读知识链接——构造

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大多数汉字是由形旁和声旁组成的。

六书是汉字构字的基本原理。

在《周礼》中就提到了六书,只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

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构造原理: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1)象形

象形:

这种造字法是依照物体的外貌特征来描绘出来,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是也。

如日、月、山、水等四个字,最早就是描绘日、月、山、水之图案,后来逐渐演化变成如今的造型。

瓜是一个象形字。

“瓜”字中,两撇表示藤,中间竖钩表示瓜,捺表示叶。

“葫芦科植物的统称”就是“瓜”的本义。

“形状像瓜”,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像瓜形的,比如,“瓜皮帽”是帽子的一种;“瓜皮船”是船的一种。

“像切瓜一样”,瓜的命运是要被切分的,由此引申出此义。

人们用“瓜分”表示分割或分配。

又指若干强国联合起来分割弱小或不发达国家的土地。

(2)指事

指事:

这是指表现抽象事情的方法,用象征的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上符号来表示某个词。

所谓“各指其事以为之”是也。

如人在其上写作“上”,人在其下写作“下”,“刃”,在刀口上加一点,表示这里最锋利,这就是刀刃,等等。

自大一点就是“臭”,“富”有田的人,“穷”靠用“力”打工,“贱”的繁体是“贱”,右边两个“戈”,为钱而争斗,自然是“贱”。

(3)形声

形声:

形声字由表示意义的形旁和表示读音的声旁两部分组成。

拿构造最简单的形声字来说,形旁和声旁都是由独体字充当的。

作为形声字的组成部分,这些独体字都是有音有义的字。

不过形旁只取其义,不取其音,例如“鸠”字的偏旁“鸟”;声旁则只取其音,不取其义,例如“鸠”字的偏旁“九”。

再例如胡。

这个字也可为一个声旁,结合不同的形旁,可合成为:

蝴、蝴、湖、葫、瑚、醐等等,而以同样的发音(也有的只有声母一样),表达不同的事物。

形声是汉字里造字最多的方法和神韵。

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有四种组合方式:

左形右声:

情、忆、哼、犷、构、描……

右形左声:

期、战、鹦、鸠、领、飘……

上形下声:

宇、笆、雾、草、景、符……

下形上声:

盂、货、娶、基、裘、盒……

内形外声:

闻、问、闷、瓣、辫、辩……

外形内声:

园、囤、病、衷、阁、匣……

形占一角:

疆、腾、栽、裁、载……

有些形声字,随着汉字的改革表音部分的读音有了变化,已经不起表音的作用了,如果再读半边就要闹笑话。

“秀才识字读半边”又成了对“秀才”们读错字的讽刺。

(4)会意

会意:

这种造字法,是用两个或几个字组成一个字,把这几个字的意义合成一个意义。

如“日”和“月”组起来,就是日光加月光变成“明”。

“人”字和“言”字合成“信”字,意思就是人过去所言有信,就是这个人很遵守自己说过的话,“休”,“人”和“木”合在一起,一个人靠在树上,表示休息。

有些会意字是两个或几个同样的字重叠组成的。

二字重叠的多是左右的并列结构,三字重叠的多是塔型的上下结构,看起来像体操活动中的叠罗汉。

例如三个“人”组成“众”;三个“火”组成“焱”;三个“木”组成“森”;三个“日”组成“晶”;三个“直”组成“矗”;三个“水”组成“淼”;三个“口”组成“品”等。

会意字由于字形的变化太大,已看不出它们的字源了。

例如妇女的妇字,为什么在女旁加个歪山呢?

正确的字源分析只能从繁体字“妇”中才能看出。

这个“妇”字左边的“女”旁指妇女,女旁的“帚”是扫帚,前后合在一起的意思是妇女拿着扫帚在家里劳动。

“女、帚为妇”和“力、田为男”是符合当时的“女内男外”、“男耕女织”的社会情况的。

这类不容易看出字源的字相当多,人们叫作“破体字”。

“她”是现代汉语里常用的一个人称代词,专指第三者的女性。

此字是古代“姐”字的异体,20世纪20年代由刘半农首先作为第三人称女性代词使用,并非新造字。

(5)转注

转注:

这是用于两个字互为注释,彼此同义而不同形,汉代许慎解释道:

“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这怎么说呢?

此二字,古时“考”可作“长寿”讲,“老”、“考”相通,意义一致,即所谓老者考也,考者老也。

《诗经·大雅·棫朴》亦云:

“周王寿考”。

(6)假借

假借:

此法简言之,就是借用一字,去表达别的事物。

一般来说,有一个无法描述的新事物,就借用一个发音接近或是属性近似的字根,来表达这个新事物。

例如“又”,本来是指右手(最早见于甲骨文),但后来被假借当作“也是”的意思。

又如“闻”,本意是用耳朵听的意思,《大学》中就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后来被假借成嗅觉动词。

总结以上六书——前两项,“造字法”也;中两项,“组字法”也;后两项,“用字法”也。

总而言之,以上原理是古代文字学学者们群策群力归纳出来的文字学理论,其所含的汉字构成法则,并非一人独创,是人们在使用过程中长期演化而成,是一代又一代集体智慧的结晶。

阅读知识链接——字形

汉字因形状方正,有“方块字”的别称,从结构上来看,汉字有以下特色:

规整的字体(如楷书、宋体、隶书、篆书等)书写下的汉字是一种方块字,每个字占据同样的空间。

汉字包括独体字和合体字,独体字不能分割,如“文”、“中”等;合体字由基础部件组合构成,占了汉字的90%以上。

合体字的常见组合方式有:

上下结构,如“笑”、“尖”;左右结构,如“词”、“科”;半包围结构,如“同”、“趋”;全包围结构,如“团”、“回”;上中下结构,如“赢”;左中右结构,如“斑”;“品”字形结构,如“品”。

汉字的基础部件包括独体字、偏旁部首和其他不成字部件。

汉字的最小构成单位是笔画,笔画也具有一定的含义,如横画

(一),可表示地平线(如旦字中的一横)等。

书写汉字时,笔画的走向和出现的先后次序,即“笔顺”,是比较固定的。

基本规则是,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外后内,先外后内再封口,先中间后两边。

不同书写体汉字的笔顺可能有所差异。

从字体上分,可将各类汉字的字体分为三大类型。

第一类是从宋代活字印刷发展起来的宋体、黑体(包括粗、细等线体)等;第二类是由书法演变而来的字体,如楷体、仿宋体、行楷、隶体、魏体、舒体、颜体、瘦金体以及钢笔书写的字体等;第三类是属于美术字体,如综艺、美黑、琥珀、水柱等。

其他字体多是属于以上三类字体的变异,例如:

由宋体演变的大标宋、小标宋、报宋、长宋、中宋、姚体等;由黑体演变而成的大黑、平黑、粗黑、等线体(包括粗、中、细等线体,后又演变出粗、准、细圆体)等;由楷体、仿宋体等演变而来的中楷和细仿宋等;由黑体和宋体演变而来的美黑;由隶体演变而来的隶变体等。

阅读知识链接——字音

汉字是汉语的书写文字,每个字代表一个音节。

中国大陆现今以普通话作为标准读音,普通话的音节由一个声母、一个韵母及声调确定,实际用到1300多个音节。

由于汉字数目庞大,因而有明显的同音字现象;同时还有同一字多音的情形,称为多音字。

这一情况在汉语各种方言中是普遍存在的。

阅读知识链接——偏旁

偏旁,汉字合体字的组成部分。

旧称左为偏,右为旁。

今泛称合体字的左右上下任何一部分为偏旁。

在汉字的结构中,偏旁是比笔画大的构字部件,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单位。

如“坡”中的“皮”是表示读音的偏旁,“土”是表意的偏旁。

阅读知识链接——汉子特点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对周边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是其它文字的母字。

它是记录事件的书写符号。

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

它由象形文字(表形文字)演变成兼表音义的意音文字,但总的体系仍属表意文字。

所以,汉字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

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它具有独特的魅力。

汉字是汉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终生的良师益友。

(1)优美

它已成为一种艺术——书法艺术。

汉字的书法艺术是任何其它文字所无法相比的。

下列的古代书法作品已经成为无价之宝。

著名的有兰亭序、神策军纪圣功德碑、玄秘塔碑、祭侄稿等无数作品。

(2)辨识度高

人类的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