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82012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doc.docx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doc.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doc.docx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doc

2017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一)

1.全球变暖趋势及其人为原因:

①燃烧矿物燃料;②毁林。

2.全球变暖造成的后果:

①海平面上升②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

3.大气臭氧层总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氟氯烃化合物消耗臭氧。

4.大气臭氧层总量减少的危害:

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造成破坏。

5.臭氧层的保护:

①研制新型制冷系统②参与国际合作

6.酸雨的成因:

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

7.我国酸雨区的分布:

①四川盆地;②珠江三角洲;③长江三角洲。

8.酸雨的危害:

①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②土壤酸化;③腐蚀建筑物;④危及人体健康。

9.酸雨的防治:

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煤炭中的硫资源综合利用。

10.大气环境保护:

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氟氯烃破坏臭氧层,酸雨。

11.海洋是大气的主要热源和水源:

海洋水量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

12.海岸带:

从滨海平原到大陆架之间的广阔区域。

13.海岸带与人类活动:

全球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距离海岸60千米的范围内。

14.人-海岸相互作用阶段:

①很少干预;②开始干预;③海岸开发;④海岸管理

15.海水热量的收入:

太阳辐射

16.海水热量的支出:

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

17.影响海洋表层水温的因素:

太阳辐射、沿岸地形、气象、洋流等。

18.海水温度的空间变化规律: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19.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

表层海水温度变化较大,深层海水温度变化不大。

20.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

海洋面积广,水量大,而且热容量又很大。

21.海水中主要盐类物质:

氯化钠、氯化镁。

22.盐度的概念:

1000克海水中所含溶解的盐类物质的总量。

23.海洋表层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

24.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

降水量、蒸发量、洋流、河流淡水汇入(径流量)。

25.盐度最高的海区和最低的海区:

红海(亚非交界)、波罗的海(北欧附近)

26.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

波浪(风浪)、潮汐(大潮和小潮)、洋流

27.洋流的概念:

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

28.洋流的成因分类:

风海流、补偿流(大多南北向)、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

29.风海流的成因:

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

30.世界洋流模式(低、中纬):

反气旋型。

北半球为顺时针流动,南半球为反时针流动。

31.世界洋流模式(中、高纬):

北半球中高纬是气旋型大洋环流,呈反时针方向流动。

32.北印度洋洋流的分布规律:

冬逆夏顺。

冬季洋流向西流,夏季洋流向东流。

33.北太平洋的洋流分布:

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

34.南太平洋的洋流分布:

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秘鲁寒流。

35.南印度洋的洋流分布:

南赤道暖流、厄加勒斯暖流、西风漂流、西澳大利亚寒流。

36.北大西洋的洋流分布:

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北太西洋暖流、加那利寒流。

37.南大西洋的流流分布:

南赤道暖流、巴西暖流、西风漂流、本哥拉寒流。

38.海水等温线的判读:

①判断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②高高低低规律判断寒暖流。

39.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气候;②海洋生物;③污染;④航海。

40.海洋资源的分类:

化学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能源。

41.各类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海洋化工;养殖、增殖;深海锰结核;潮汐和波浪发电。

42.渔业资源的形成因素:

大陆架、河流带来营养物质、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补偿流。

43.世界主要渔业国:

中国、日本。

44.世界渔场分布:

北太平洋、东南太平洋、西北大西洋、东北大西洋、东南大西洋

45.海洋油、气开发:

利用地震波寻找。

海上钻井平台、装油站、海底管道。

46.海洋空间利用的特点:

复杂性和特殊性(海洋气象多变、深海环境差、海水腐蚀性等)

47.海洋空间利用的方式:

交通运输、生产、通信、电力输送、储藏、文化娱乐。

48.著名海峡:

马六甲、霍尔木兹、直布罗陀、英吉利、麦哲伦、白令、曼德等。

49.著名运河和港口:

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鹿特丹

50.腹地:

港口的服务区域。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二)

1.海洋货物运输条件:

港口、集装箱船、无线电导航、全球定位技术、最佳航线服务。

2.世界围海造陆的典型地区:

荷兰、日本、澳门。

3.海洋环境问题:

海洋污染、海洋生态破坏。

4.海洋污染的产生原因:

陆地上的生产过程(废弃物、冷却水、杀虫剂、石油渗漏)

5.海洋污染的危害:

危害海洋生物,甚至危及人类的健康。

6.海洋生态破坏的原因:

海岸工程建设、围海造田、过度捕捞、自然环境变化。

7.石油泄漏清污方法:

分散、沉降、吸收、围栏、放任、燃烧。

8.《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1994年11月16日正式生效。

领海宽度、国际海底资源。

9.领海、专属经济区:

12海里,200海里。

10.地壳中主要化学元素:

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11.矿物的概念:

单质或天然化合物。

12.岩石的概念:

由一种矿物或几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

13.矿产的概念:

有用矿物在地壳中或地表富集起来,达到工农业利用的要求。

14.造岩矿物:

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

15.岩石成因分类:

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变质岩。

16.常见岩石:

玄武岩、花岗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大理岩、板岩。

17.地壳物质循环规律:

冷却凝固岩浆岩-外力沉积岩-变质变质岩-熔化岩浆

18.地质作用的概念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

19.地质作用的分类:

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20.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21.地壳运动的两种类型及其影响:

水平运动(褶皱山系、裂谷海洋)、升降运动(海陆变迁)。

22.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

板块交界地壳活动。

板块运动形成地貌。

23.六大板块的名称:

亚欧、非洲、美洲、太平洋、印度洋和南极洲板块。

24.板块相对移动形成的地貌:

张裂(裂谷、海洋)、相撞(海沟、岛弧链、海岸或褶皱山脉)

25.生长边界与消亡边界:

海岭和断层(大多在洋底)、海沟和造山带(大多在陆地边缘)

26.地质构造的概念:

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

27.地质构造类型:

褶皱(背斜、向斜),断层(上升岩块、下沉岩块)

28.背斜成谷和向斜成山的成因: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接受沉积物,成为山岭。

29.断层构造分布的实例:

东非大裂谷;华山、庐山、泰山;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30.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

背斜(储油)、向斜(储水)、断层(隧道、水库)。

31.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

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32.流水与风力作用所塑造的地貌类型:

黄土高原、瀑布、峡谷、冲积扇、三角洲;风蚀洼地、沙丘等。

33.水资源的概念:

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34.陆地水的分类:

地表水(江河水、湖沼水、冰川)和地下水

35.陆地水的基本来源:

大气降水。

36.静态水资源:

冰川冰、内陆湖泊水、深层地下水

37.动态水资源:

地表水、浅层地下水

38.潜水:

埋藏在地下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

39.承压水:

埋藏在两个隔水层之间承受一定压力的地下水。

40.我国东部河流的径流变化:

河流径量变化与降水量变化相一致。

41.我国西北河流的径流变化:

河流径流变化与气温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42.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补给高水位补给给低水位。

43.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

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44.水循环的意义:

①水量平衡;②更新水资源;③联系四大圈层;④物质迁移;⑤能量交换。

45.气候对生物分布的影响:

光(喜光植物、喜阴植物)、热、水(森林、草原、荒漠)

46.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莲(水生)、骆驼刺(旱生)、矮牵牛(二氧化硫)、树(风向)

47.光合作用的意义:

把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糖类),并释放出氧气

48.生物循环的作用:

①物质迁移②能量流动③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

49.原始大气的成分:

二氧化碳、甲烷、氢、氨和水汽。

50.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

①改造大气;②改变陆地水;③促成土壤形成;④创造生物物质;⑤环保。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三)

1.地球的赤道周长:

4万千米

2.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

3.连接东西的线。

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0-30、30-60、60-90。

4.经线和经度:

连接南北的线。

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5.东西两半球的划分:

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6.南北两半球的划分:

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7.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2326和6634纬线

8.本初子午线:

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9.南北方向的判断:

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10.东西方向的判断:

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

11.东西经的判断:

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12.南北纬的判断:

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13.地球自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

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14.地球自转的周期:

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15.地球自转的速度:

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16.地球公转的轨道:

椭圆轨道。

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

17.地球公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

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18.地球公转的周期:

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

19.地球公转的速度:

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

20.黄赤交角:

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2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

22.晨昏线的判断:

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

23.地方时的计算:

每往东1,时刻增大4分钟。

24.已知经度求时区数:

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25.区时的计算:

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

26.北京时间:

以东八区(120地方时)为标准时间。

27.世界时:

以本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

28.国际日期变更线:

180经线(理论上),不通过陆地(实际)。

29.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更替、不同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30.太阳直射点的判断:

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地方时为12点。

31.春分日(3月21日):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32.夏至日(6月22日):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33.秋分日(9月23日):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34.冬至日(12月22日):

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35.夏半年的概念:

3月21日至9月23日(北半球)

36.冬半年的概念:

9月23日至3月21日(北半球)

37.地球侧视图的判读: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8.地球俯视图的判读:

逆时针自转,中心为北极;顺时针自转,中心为南极。

39.昼夜长短的计算:

以昼弧长度为依据,每15度为1小时。

40.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

根据昼长以标准日出(6时)和标准日落(18时)前后推算。

41.昼夜长短的判断:

夏半年,越北白昼越长,冬半年,越南白昼越长。

4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H=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43.天文四季:

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是夏季。

44.我国传统四季:

以立春(2月4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来划分四季。

45.欧美传统四季:

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四季的起点。

46.二十四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47.五带的名称和范围:

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48.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

49.大气圈对地球的重要意义:

保护生物生存,影响地球自然环境,维持生命活动

50.低层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

2016高考地理教学总结

2016高考地理教学总结

(一)

本学期,我担任了高三11、12班的地理教学工作。

在一年紧张忙碌的工作中,忙中有乐,忙中有得。

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归纳如下:

一、加强学习,革新思想,树立新理念。

认真学习校领导提出的学校教育发展战略,深入开展校本革命,建立多元课程体系、深化课改步伐、促进教师发展。

结合自身实际,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型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本学期我坚持认真学习,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一种责任,我常读的刊物是《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国家地理》等及一些相关的教辅材料及自己购买的有关新课程的书。

认真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深入分析解读高考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努力钻研教材,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

二、踏踏实实进行教学工作。

结合我校学生基础差、学习习惯差、思维懒惰等特点,我采取低要求,低难度,采用小步教学法,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以达到落实双基,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提升地理解题能力的目的。

1、制定合理复习计划。

在第一轮复习阶段,强调一个实字,侧重于落实课本,夯实基础。

要求坚持基础性、系统性、全面性、层次性的原则,引导学生归纳所学知识,落实章节检测过关达标。

我在教学中几乎每节课都有听写,并及时批改,在下一节课给学生反馈。

这可以让学生及时复习,也知道了什么知识是基础的、必会的。

二轮复习突出一个综字,以专题复习为主线,以高考考点复习为面,以提高能力为着眼点,以知识的整合、能力的形成为目的。

复习中以高考题为切入点,鼓励学生发现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联系热点,渗透考点。

2、做好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意识。

更新复习观念,改变传统的复习方法。

在复习中使学生做到五个学会:

①学会自己看书。

全面看、细致看、深入看,多问几个为什么。

②学会看图。

会看、常看。

③学会做题。

建立错题集、善于反思。

④学会做笔记。

⑤学会提问。

不明即问,不懂即问。

特别是引导学生学会提问的方法和引导学生学会反思。

引导学生提问。

不仅是在学习中提出教材内容中的问题,也鼓励学生自己给自己主动的提问题,从而启发思维方式,使问题得以解决。

引导学生反思。

只有经过思考加工,才能真正的理解,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形成自己的看法。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我很注重思考这个环节,每一章节都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来思考,任何事物都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另外,让学生参考目录,思考章节内容;让学生看着地图或图表,联系有关的知识。

3、做好待优生的转化工作及艺考生的提升工作。

作为教师,应该明白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待优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尤其是在学习上的待优生,往往得不到老师的肯定,而待优生转化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

为了确保高考的平均分,待优生的转化至关重要。

首先,帮助待优生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其次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加强与待优生的了解和沟通,帮助分析其学习困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帮扶措施。

其次,做好艺考生的提升工作。

对于艺考生来说,从年前就开始的艺术联考、校考让他们耽误了很长时间的文化课复习。

在接下来不足三个月的时间里,应如何指导艺考生进行文化课复习,提高文化课成绩。

艺考生文化课复习的四个要点:

一是要对文化课的学习树立坚定地信心,在面对文化课学习上要始终保持高度的热情和积极地情绪;二是要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不仅要有每天,每周,每月的学习计划,更要有每个学科的详细复习计划;三是要有针对性,要明确自己文化必须达到的成绩,将成绩分解到每一科,紧紧围绕考纲、围绕基础有针对性的开展复习;四要针对高考核心考点各个突破。

总之,一学期来,干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发扬优点,改正不足,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成绩。

2016高考地理教学总结

(二)

回顾近几年来的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我一直坚定一个信念:

不误人子弟。

为此,我一直坚持做地理高考试题,以此来激励自己提升业务水平,以较充足的信心担任高三地理复习工作。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让我受益匪浅,现将本学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这学年我担任高三(4)班、(25)班地理复习工作,一开始结合我校学生地理基础差的特点,我采取低要求,低难度,小步教学法,每节课讲解课本两节的内容,尤其是对必修课本,基本上是又给学生讲了一遍,对每个知识点边讲边练,及时巩固,不把问题留给学生,不把问题留到课外,避免积少成多。

今年的一轮复习花费了六个月的时间,我们把学生应该掌握的二百多个知识点逐一复习到位,摸清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完成了基础知识的储备,为第二轮复习打下了基础,三轮模拟考练,注重方法技巧总结、积累。

从月考成绩来看,今年地理备考达到了预期的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

今年我的主要做法有:

1、优化课堂教学,注重双基落实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升华。

没有知识的积累,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土之木没有能力,知识就成了死水枯木。

能力的高低,归根结缔在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真可谓熟能生巧。

这就要求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做到严实细精熟细化过程。

我在高三地理课堂教学中主要做了两方面:

一方面充分利用课本、地图册中的各类附图、插图、图表等,把课本的基础知识落实到图上,以图释文,以文解图,实现图文转换,以及图图转化,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表象是多变的,本质是不变的,本质即基础知识的落实。

另一方面,构建地理学科主干知识体系,指导学生理清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的脉络层次,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的能力。

例如,用地转偏向力来分析高空、近地面的风向,全球气压带、风带的成因,洋流的运动偏向、河流地貌等原理时,就抓住了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这个共性特征,加深了学生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位置偏移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的理解。

实践出真知教学效果要靠教学实践来检验。

在课堂教学上,我注重课堂练习,学生作业,以及单元测试这三个环节,各有所重,又相互联系。

加强课堂练习,是深化地理基础知识理解的重要途径。

地理课的内容比较琐碎,一节课中的知识点比较多。

因此我在复习时,每讲过一个知识点,都给学生准备对应知识点的几道题,做到能力的形成与知识的掌握同步。

这样在考试时,看到题,就会想到和课本上的哪些内容是对应的,也符合了高考题的材料在课外,答案在课内的命题特点。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练习是必备的手段,通过练习,让学生的脑动起来,口动起来,手动起来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避免形成一言堂满堂灌的复习课模式。

注重作业练习是总结章节内容的途径。

地理教学的章节内容相对比较完善,因此每一节课都应做好初步的总结。

我通常把综合题当成作业布置,因为综合题大多与图形、图表、材料相连,知识点,隐含的也比较深,通过对综合的练习、批改,可以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对知识查漏补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行单元检测是培养综合能力的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讲解与检测有机结合的原则。

检测题要训练,逐步培养学生解题的速度,使学生逐渐适应高考。

单元检测的试题既要遵循教学大纲,注重能力型和应用型,又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科学煌思维能力,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知识的渗透能力。

而地理学科因为它的区域性,差异性特点很鲜明,学科内的综合更表现在单元综合,如大气环境这个单元牵涉到的内容就很多,大气的分层,热力状况,运动形式,大气环流,气候,气象灾害,环境保护等内容较多,联贯性很强,那么在单元测试中就尽量选用至少和两方面有联系的考题,让学生能够初步形成综合的意识,进而想到该怎样把它们联系起来,共同分析一个问题。

1、充分做好课前准备,精心备好每节课

为了把课备的更全面,更深入,每节课我都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教参上的,备课系统上的,以及网上的。

综合教材,资料,练习以及高考信息来备课;充分考虑学情、研究学生各阶段的学习状态,课前利用各种空余时间找学生谈话了解他们各阶段的学习状况,让学生对前面的课堂教学进行反馈,如知识点是否讲清楚,哪些内容还需要补充,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讲学生更容易理解等等。

同时,尽量与其他老教师错开课,经常去听课,向他们请教。

有了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我才能充满自信,做到深入浅出,游刃有余。

2、讲清楚、说明白上好每一堂课

每一次步入课堂,就都以自身饱满的情绪去感染了全体同学,使学生们也能以饱满的、高涨的情绪来参与我每一节课的教学,然后抓紧学生精力最集中的时间和学生一起把本课的知识重点学完,并把难点剖析清楚。

据《中学生心理学》了解和实践证明,中学生在注意力高度集中20多分钟之后精力开始涣散,课堂秩序有些不稳定了,这时就要用一些小幽默或地理小故事或开个玩笑改变一下课堂气氛,待学生把精力又集中时,及时把重点、难点巩固,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处理一些空间性强、理论性强、区域性强或综合性强的知识点时,我经常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地理教学难点,注重多媒体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三复习课的每节课容量都是很大的,涉及的难点和重点也是非常多的,从我的角度而言,我总是强调:

讲清楚、说明白,注重条理、高度概括总结。

并及时通过课堂练习加以巩固和掌握。

3、及时检讨、总结反思

每上完一节课,总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总希望在课堂上不要留下任何的遗憾,力求完美。

上课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反映、某个知识点的讲解学生在课堂学习上有疑惑时,我课后一定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影响学生学习的根本原因,然后把这一特殊情况写在教后记中,在下节课的复习中及时弥补,并通过一些经典题目加以巩固,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有针对性的教学。

同时,我不断地探索、反思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板书设计、语言组织等细节,以期增加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4、全批全改、及时面批

坚持全批全改,通过作业、练习的批改,寻找学生的知识缺漏,经常利用课间操、下课期间、自习课等课余时间及时找学生面批,及时反馈并加以辅导。

这样不断发现问题,又不断反馈给学生改正,使得教学过程逐渐步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

要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需要精讲精练,定期测验,反复练习。

教师备好课,讲好课,每课都有作业,每星期都有练习卷,并且及时进行批改,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切实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高三复习,练习测验是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学生只有反复操练,不断巩固知识点,使知识真正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

在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方面,我坚持每天课后在黑板布置一道具有较高思维价值的附加题,让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