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各章节重点知识汇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80655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5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各章节重点知识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各章节重点知识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各章节重点知识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各章节重点知识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各章节重点知识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各章节重点知识汇总.docx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各章节重点知识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各章节重点知识汇总.docx(8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各章节重点知识汇总.docx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各章节重点知识汇总

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

第一节 婴幼儿发展概述

一、婴幼儿发展的含义

婴幼儿发展是指婴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二、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

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客观因素<遗传、成熟>和主观因素<环境和教育、主观能动性>。

第二节 儿童发展理论

一、成熟势力说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成熟势力说简称成熟论。

观点:

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

成熟和学习。

成熟是发展的重要条件。

理解:

双生子爬梯实验

教育(需记):

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尚未成熟时要耐心等待。

二、行为主义观点

1、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行为主义学派的创始人。

观点:

人的发展完全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

需记:

华生的环境决定论

2、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强化理论。

理解:

(1)正强化:

由于一个刺激的加入而增强了一个操作性行为发生的概率。

如:

表扬、小红花奖励等。

(2)负强化:

由于几个刺激的排除而加强了某一操作性行为发生的概率。

如:

批评、惩罚等。

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和模仿>

观点:

观察学习是通过观察并模仿他人而进行的学习。

他强调观察学习在行为发展中的作用。

 理解:

班杜拉关于观察学习的经典实验

三、精神分析理论

1、奥地利的西蒙•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需记:

❥ 三个主要的、连续的阶段:

(1)本我:

遵循快乐的原则。

(2)自我:

遵循现实的原则。

(3)超我:

遵循道德的原则。

❥ 心理和行为发展划分由低至高的五个渐次阶段

(1)口唇期<0~1岁>

(2)肛门期<1~3岁>

(3)性器期<3~6岁>

(4)潜伏期<6~11岁>

(5)生殖期<12岁以后>

2、美国的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同时也是美国现代最有名望的精神分析理论家之一。

需记:

埃里克森提出的八个阶段:

❥ 信任感对不信任感(0岁~1、1.5岁)

❥ 自主感对羞耻感、怀疑感(1、1.5岁~3、4岁)

❥ 主动感对内疚感(3、4岁~5、6岁)

❥ 勤奋感对自卑感(6岁~11岁)

❥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1、12岁~17、18岁)

❥ 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

❥ 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

❥ 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

<前四点为需记,后四点需理解。

四、认知发展理论

1、皮亚杰——认知发展观

皮亚杰的四个基本概念:

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2、儿童认知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第二阶段:

前运算阶段<2~7岁>

第三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第四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五、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1、两种心理机能

维果斯基区分了两种心理机能:

一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二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即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

2、心理发展观

3、内化学说

4、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发展有两种水平:

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5、支架式教学

通过教师的帮助(支架),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

<重点记住后面的第4、5点。

第三节 婴幼儿的身心发展

一、婴幼儿的四个规律:

❥ 连续性与阶段性

❥ 定向性与顺序性

❥ 不平衡性

❥ 差异性

二、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每一个阶段儿童表现出来的典型特征是:

稳定性、可变性。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发展趋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婴儿期(0~1岁)、幼儿前期(1~3岁)、幼儿期(3~6岁)。

1、婴儿期的年龄特征(0~1岁)

[新生儿期<0~1个月>]

(1)心理发生的基础:

本能动作<无条件反应>

巴宾斯基反射和巴布金反射。

(2)心理的发生:

条件反射的出现

条件反射的出现,可以说是心里发生的标志。

[婴儿早期<1~6个月>]

❥ 视觉、听觉迅速发展

❥ 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能抓住看到的东西,这是手眼协调的主要标志。

>

❥ 主动招人

❥ 开始认生

2、幼儿前期的年龄特征(1~3岁)

儿童在这时期开始学会走路,开始说话,出现思维,有了最初的独立性。

(1)语言的形成<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

(2)思维的萌芽<思维是高级的认识活动,是智力的核心。

具有直觉行动性。

>

(3)自我意识的萌芽<掌握代名词“我”是自我意识的萌芽最重要的标志。

>

3、幼儿期的年龄特征(3~6岁)

(1)幼儿初期(3~4岁)是生活上的一个转折年龄。

其幼儿心理具有以下特点:

❥ 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 爱模仿

❥ 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

(2)幼儿中期(4~5岁)的心理特点如下:

❥ 爱玩、会玩,活波好动

❥ 思维具体形象

❥ 开始接受任务

❥ 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3)幼儿晚期(5~6岁)的心理特点如下:

❥ 好学、好问

❥ 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 个性初步雏形

❥ 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第四节 幼儿身体发育与动作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一、幼儿身体发育的规律和特点

1、幼儿身体发育的特点:

❥ 身体中心点随着年龄的增长下移

❥ 身体发育的顺序是由上而下,由中心至末梢

❥ 婴幼儿各器官系统的发育不平衡,有先后快慢的差别

2、幼儿身体发育的规律:

❥ 幼儿身体发育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 幼儿身体发育的速度是波浪式的

❥ 幼儿身体发育是具有程序性的

❥ 各系统的发育是不均衡的但又是统一协调的

❥ 生长发育是有个体差异的

二、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1、幼儿动作发展的特点:

❥ 儿童头部动作的发展

❥ 儿童躯体动作的发展

❥ 儿童行走动作的发展

❥ 儿童抓握动作的发展

2、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 从整体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

❥ 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

❥ 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 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第五节 幼儿认知发展

认知发展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语言等发展过程。

一、幼儿注意的发展

(1)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而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

(2)注意的分类

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的对一切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第一,客观条件,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包括刺激物的新异性、强度(声音大小)、运动变化(小鸟儿飞到教室来)、刺激物与背景的差异(白纸上有个黑点儿)。

第二,主观条件,即人本身的状态,包括人对事物的需要和兴趣,积极的情感态度,个人的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个人的心境、主管期待。

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有意注意的条件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

第二,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需要意志努力。

第三,培养对事物的间接兴趣。

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它有着自觉目的,但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

(3)注意的发展趋势

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

注意是一种定向反射。

外来的强烈刺激会引起新生儿暂时的停止哭喊或把视线转向刺激物。

2、幼儿注意发展的主要特征

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

3岁前儿童的注意基本上属于无意注意。

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诱因有如下两点:

(1)刺激比较强烈,对比鲜明,新颖和变化多动的事物。

(2)与幼儿兴趣、需要和生活经验有关的事物。

二、幼儿感觉的发展

1、感觉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一切高级的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个体认识世界的开端。

2、感觉的发展份三个部分:

视觉的发展、听觉的发展、触觉的发展。

3、感觉规律有:

感觉适应、感觉对比、联觉、感觉的补偿作用。

三、幼儿注意的规律

1、注意的选择性<注意具有选择信息的功能>

在组织幼儿活动,引导幼儿注意选择活动的目标时应考虑这些的规律,如下:

(1)幼儿注意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幼儿的兴趣和情绪所引起的。

(2)与幼儿的理解水平和经验有密切关系。

(3)受强化方式影响。

2.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力在同意范围内所维持的时间长短>

幼儿注意的稳定性有如下特点:

(1)幼儿稳定性比较差。

实验证明:

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3岁幼儿能够集中注意3∽5分钟,4岁幼儿可持续注意10分钟左右,5∽6岁的幼儿能保持注意15∽20分钟。

(2)幼儿注意的稳定性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

(3)培养幼儿注意的稳定性。

活动中影响幼儿注意稳定因素如下:

❥ 注意的对象新颖、生动,形象鲜明。

❥ 活动的游戏化。

❥ 注意与幼儿操作活动的结合。

❥ 幼儿的身体状况。

3.注意的分配<是指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与活动上>

4.注意的广度(范围):

它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觉察和把握对象数量。

幼儿的注意范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注意的范围也逐渐扩大。

二、幼儿感觉的发展

1、感觉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一切高级的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个体认识世界的开端。

2、感觉的发展包括:

❥ 视觉的发展

❥ 听觉的发展

(1)听觉感受性

(2)言语听觉

到幼儿晚期,幼儿几乎可以毫无困难地辨别本族语言所包含的各种语音。

>

❥ 触觉的发展

(1)口腔探索

1岁前,手的活动形成之前,口腔探索是婴儿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2)手的探索

手的探索是继口腔探索之后婴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

3、感觉规律

(1)感觉适应

<1>明适应:

从光线暗到光线亮的地方。

<2>暗适应:

从光线亮到光线暗的地方。

(2)感觉对比

<1>同时对比:

指两个刺激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生的感觉对比现象。

<2>继时对比:

指两个刺激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感觉对比现象。

(3)联觉

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如:

暖色、冷色。

(4)感觉的补偿作用

指某种感觉缺失后由其他感觉加以弥补的现象。

三、幼儿知觉的发展

1、知觉的概念

感觉是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却是对事物的整体反映。

2、幼儿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的发展

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和距离知觉。

①形状知觉<人们对物体形状的感知能力>

由易至难排序:

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八边形-五边形-梯形-菱形。

②大小知觉<头脑对物体的长度、面积、体积在量方面变化的反映>

③深度知觉<是对同一物体的凹凸程度或不同物体的近远距离的知觉>

了解:

吉布森和沃克设计的“试崖实验”。

④方位知觉

<1>空间定位能力的发生

<2>空间关系的掌握

3岁儿童能正确辨别上下方位,4岁能正确辨别前后,5岁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7岁后才能以他人为中心辨别左右,以为两个物体之间的左右方位。

“镜面示范”:

幼儿园教师在面向幼儿做示范动作时,其动作要以幼儿的左右为基础。

⑤时间知觉

幼儿时间知觉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 时间知觉的精确性与年龄呈正相关,即年龄越大,精确性越好。

❥ 时间知觉的发展水平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呈正相关。

❥ 幼儿对时间单元的知觉和理解有一个由中间向两端、由近及远的发展趋势。

3、知觉规律

(1)知觉的选择性

把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受到以下几种因素影响:

❥ 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 对象的活动性

❥ 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组合(相邻性原则)

❥ 教师言语与直观材料相结合

(2)知觉的理解性

(3)知觉的整体性

(4)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了的时候,知觉的映像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四、幼儿观察力

观察力的发展在3岁后比较明显。

观察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的性加强

2、持续性延长

3、细致性增加

4、概括性提高

分为4个阶段:

①认识“个别对象”阶段。

②认识“空间关系”阶段。

③认识“因果关系”阶段。

④认识“对象总体”阶段。

5、观察方法的形成

五、幼儿记忆的发展

1、记忆的含义

(1)记忆的概念及意义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心理过程。

记忆发生在感知之后,是人脑对过去经验定位反映,是人脑积累知识经验的心理活动,也是心理过程在时间上延续。

(2)记忆环节

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艾宾浩斯的遗忘<识记过的东西不能再认或回忆或是再认或回忆发生错误>

遗忘的原因:

①记忆痕迹退说

②干扰抑制说

③动机说(压抑说)

遗忘的规律: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先多后少。

2、记忆的种类

(1)根据内容不同,记忆可分别为运动记忆、形象记忆、情绪记忆和逻辑记忆。

(2)根据保持的时间,可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也称感觉记忆,时间:

0.25~2秒,特点:

容量很大,具有形象性。

)、短时记忆(时间:

2分钟内,特点:

信息容量为7±2个组快。

)、长时记忆(时间:

时间无限,特点:

容量无限,心理活动的知识基础。

(3)、根据信息加工和存储内容的不同,可分为陈述性记忆(“是什么”,如:

动作,操作。

)和程序性记忆(又称“技能记忆”,“怎么做”。

3、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1)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2)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

(3)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4、幼儿记忆能力的培养

发展幼儿记忆力的方法:

①让幼儿多种感官参与记忆

②歌诀记忆

③提出明确的记忆目标

六、幼儿想象的发展

1、想象的概念

(1)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

(2)想象的两大特点是形象性和新颖性。

2、想象的种类

(1)有无目的和自觉性分:

①无意想象;②有意想象。

(2)有无创造性成分:

①再造想象;②创造想象。

3、幼儿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

4、幼儿想象的特点

(1)幼儿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为开始发展。

无意想象特点:

是幼儿典型的想象形式。

有意想象开始发展:

具有一定的有意性和目的性。

(2)幼儿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3)幼儿想象的夸张性

夸张性表现两个方面,一是夸大事物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二是混淆假想与真实<①把渴望得到的东西说成已经得到。

②把希望发生的事情当成已发生的事情来描述。

>

5、想象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对幼儿的认知、情绪、游戏、学习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①想象与幼儿的认知活动

②想象与幼儿的情绪活动

③想象与幼儿的游戏活动紧密结合

④想象与幼儿的学习活动密不可分

6、幼儿想象发展的策略

(1)丰富幼儿的表象,发展幼儿的语言表现力。

(2)在文学艺术等多种活动中,创造幼儿想象发展的条件。

(3)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4)在活动中进行适当的训练,提高又幼儿的想象力。

第五节 幼儿认知发展

七、幼儿思维的发展

一.思维的内涵

1.思维的概念

事物间接概括

2.思维的特点

两个:

概括性、间接性

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能对感官所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借助于某些媒介与头脑加工来进行反映。

思维的概括性是指思维所反映的是一类事物所具有的共性,反映的是事物之间普遍的必然的联系

二.思维的发生

1.儿童思维发生的时间

2岁左右,2岁之前,是思维发生的准备时期

2.儿童思维发生的标志

出现最初的用语词的概括,是儿童思维发生的标志

三.幼儿思维发展的趋势

1.思维方式的变化

幼儿思维发展呈现出三种不同的形态方式,分别是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动作无计划,动作停止,思想也停止)

尝试错误,“客体永久性”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

三至六七岁开始萌芽

四.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1.具体性2.形象性3.经验性4.拟人性5.片面性6.固定性7.表面性

五.幼儿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

1.分析综合

2.比较

特点和发展趋势:

①逐渐学会找出事物的相应部分

②先学会找物体的不同处,后学会找物体的相同处,最后学会找物体的相似处

3.分类

六.幼儿概念的发展

1.掌握以词为标志的概念是逻辑思维发展的表现。

儿童掌握概念的方法是:

①向成人学习,社会上已形成的概念

②生活实践

幼儿数概念的形成

口头数数→给物说数→按数取物→掌握数概念四个阶段

2.幼儿理解发展的特点

1.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的关系

2.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来理解事物,发展到依靠语言说明来理解

3.从对事物作简单、表面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较复杂、较深刻的含义

七.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

①动手能力的培养②鼓励幼儿多想多问③根据幼儿思维过程的特点对幼儿思维进行培养

八.幼儿言语的发展

一.语言的含义

1.语言与言语

2.言语与言语的关系

①语言是社会现象,言语是人的心理现象

二.学前儿童言语的种类

1.外部言语2.过度言语3.内部言语

三.言语的发生和发展

1.前言语阶段(0~1岁)

2.言语发生阶段(1~3岁)

(1)不完整句阶段

①单词句阶段(1~1.5岁)②双词句阶段(1.5~2岁)

(2)完整句阶段(2岁以后)

四.幼儿言语发展的主要特征

1.幼儿口语的发展

(1)掌握本民族全部语音

(2)词汇量增加,内容变化大

(3)初步掌握语法

陈述句是最基本的句型,疑问句出现的较早,双重否定句很难正确理解。

口语可分为对话式和独白是两种

五.幼儿园与发展中易出现的问题及教育措施

(1)音准差

①不能正确掌握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2)不会掌握言语表情技巧

2~4岁为多,2~3岁一般,口吃开始发生3~4岁,是口吃的常见期

口吃的心理原因:

说话时过于急躁、激动、紧张

另一种模仿

解除紧张是矫正口吃的重要方法

第六节 幼儿情绪、情感发展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述

情绪情感的含义:

广义的情绪包括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自身需要之间关系的态度体验

二.儿童情绪的特点

1.情绪的易冲动性2.情绪的不稳定性3.情绪的外露性

三.情绪情感对学前儿童的作用

1.动机作用2.组织作用3.信号作用4.感染作用

四.原始的情绪反应

1.本能的情绪反应

2.原始情绪的种类

新生儿有三种主要情绪,即怕、怒和爱

五.情绪的分化

一岁后逐渐分化,两岁左右以出现各种情绪

六.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1.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趋势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

七.幼儿高级情感的发展

幼儿的社会性高级情感主要体现在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等三个方面

1.道德感

三岁前幼儿只有某些道德感的萌芽。

中班幼儿的告状行为就是幼儿对别人行为方面的评价。

它是基于一定的道德标准而产生的

2.理智感

幼儿的理智感有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即好奇好问好猜

3.美感

审美的体验

八.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培养

1.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

2.成人的情绪自控示范

3.自己鼓励和引导

4.帮助孩子控制情绪

5.教会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表现

第七节 幼儿个性社会性发展

一.个性的结构

1.个性倾向性系统

需要、动机、兴趣、志向、世界观、理想信念

2.自我意识系统

3.个性心理特征系统

气质、能力、性格等

二.个性的特性

1.个性的整体性2.个性的开放性3.个性的稳定性4.个性的独特性

三.幼儿期个性初步形成时期

2岁前,幼儿的个性出去雏形,但距离个性的定型还差的很远

马斯洛:

人文主义心理学派,提出了需要层次论,低级到高级七个不同层次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求知与理解的需要审美的需要

四.幼儿气质的发展

1.气质的概念

①气质主要是天生的②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指向性

针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儿童的教育措施:

胆汁质类型的儿童:

要培养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防止任性、粗暴

多血质类型的儿童:

要培养热情开朗的性格及稳定的兴趣,防止出枝大叶、虎头蛇尾

黏液质类型的儿童:

要培养积极探索精神及踏实、认真的特点,防止墨守成规、谨小慎微

抑郁质类型的儿童:

要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心,防止疑虑、孤独

气质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及有特点又有缺点

五.幼儿性格的发展

1.性格的特点

(1)对现实稳定的态度

(2)惯常的行为方式

2.性格的结构

①情绪活动的强度②稳定性③持久性④主导心境

3.儿童性格的萌芽

三岁左右幼儿出现了最初的性格方面的差异。

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

(1)合群性

(2)独立性(3)自制力(4)活动性

4.幼儿性格的年龄特征

(1)活泼好动

(2)喜欢交往(3)好奇好问(4)模仿性强(5)好冲动

六.幼儿能力的发展

1.能力的特征

(1)能力和活动密切联系

(2)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3)完成一种活动需要多种能力的结合

2.能力的分类

(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2)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3)认识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3.幼儿能力发展的特点

七岁前幼儿脑发育的研究也证明了幼儿期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七.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最高形式和本质的特征,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是个性发展和成熟的重要标志

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掌握代词“我”是自我意识萌芽的重要标志

自我意识的发展必须体现在自我调节和监督上

八.幼儿社会性发展

一.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内容与意义

幼儿社会性发展(有时也称幼儿的社会化)

1.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内容

主要内容有:

亲子关系、同伴关系、性别角色、亲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

亲社会行为和攻击性行为则属于儿童知道的发展的范畴

2.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意义

二.幼儿亲子关系的发展

1.亲子关系的含义:

解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也可以包含隔代亲人的关系。

狭义的亲子关系是指幼儿早期与父母的情感联系,即依恋广义的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作用方式即父母的教养态度与方式

亲子关系通常被分为三种类型:

民主型、专制型、放任型

民主型的亲子关系最有益于幼儿个性的良好发展。

2.依恋的发展过程

(1)依恋的形成阶段

①无差别的社会性反应阶段②有差别的社会性反应阶段③特殊情感连接阶段

(2)依恋的类型

a型(回避型)b型(安全型)c型(反抗型)

b型的质量高a型和c型的质量低

(3)早期依恋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4)影响依恋安全性的因素

①稳定的照看者②照看的质量③儿童的特点④家庭的因素

庞丽娟采用“同伴现场提名法”

幼儿的社交地位已经分化,主要有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一般型和矛盾型

三.幼儿性别角色的发展

人们一般认为性别恒常性的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

性别认同(2~3岁)性别稳定性(4~5岁)性别一致性(6~7岁)

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主要有:

同情、关心、分享、合作、谦让、帮助、抚慰、捐献等

最具代表性,在幼儿中最突出的反社会行为是攻击性行为

移情能力关键期(4~6岁)

四.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展

1.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发展的特点

①攻击性行为频繁,主要表现为:

为了玩具或其他物品而争吵、打架,行为更多是破坏玩具、物品或直接争夺

②幼儿更多依靠身体上的攻击,而不是言语的攻击

③从工具性攻击向敌意异性攻击转化的趋势

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言语性攻击与生理性攻击、工具性攻击和敌意、可接受的攻击和不可接受的攻击等

皮亚杰的教育思想有:

①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

培养儿童思维能力的重心是培养创造性和批判能力。

他反对传统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被动的吸收知识的做法。

②真正的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