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word园林设计课程导学2对未讲授知识点的学习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80114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word园林设计课程导学2对未讲授知识点的学习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精品word园林设计课程导学2对未讲授知识点的学习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精品word园林设计课程导学2对未讲授知识点的学习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精品word园林设计课程导学2对未讲授知识点的学习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精品word园林设计课程导学2对未讲授知识点的学习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word园林设计课程导学2对未讲授知识点的学习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

《精品word园林设计课程导学2对未讲授知识点的学习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word园林设计课程导学2对未讲授知识点的学习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word园林设计课程导学2对未讲授知识点的学习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

精品word园林设计课程导学2对未讲授知识点的学习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园林设计》课程导学2(对未讲授知识点的学习)

第六章居住区绿地、工厂绿地规划设计

第一节居住区绿地种类

本节教学目的:

通过本讲的学习,明确居住区绿地类型,掌握居住区各类绿地特征。

一、公共绿地

1、公共绿地功能

(1)构建居民户外生活空间,满足各种游憩活动的需要。

儿童游戏、运动、健身锻炼、散步、休息、游览、文化、娱乐等。

(2)创造自然环境

利用各种环境设施如树木、花卉、水体、人工小建筑、铺地等。

2、公共绿地分类

(1)居住区公园:

服务对象:

全居住区居民

设施内容:

树木、草地、花卉、水面、凉亭、花架、雕塑、座椅、儿童游戏场、运动场地、老年成年人活动休息场地等。

(2)居住小区中心游园:

服务对象:

小区居民

设施内容:

儿童游戏设施、老年成年人活动休息场地、运动场地、座椅、树木、草地、花卉、凉亭、花架等。

(3)居住生活单元组团绿地:

服务对象:

组团内居民,特别是老人和儿童。

设施内容:

幼儿游戏设施、座椅、树木、草地、花卉。

二、专用绿地

居住区内各类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周围的绿地。

三、道路绿地

居住区内道路两侧或单侧的绿化用地。

四、宅旁绿地

住宅四周或住宅院内的绿地。

第二节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

本节教学目的:

通过本讲的学习,掌握居住区各类绿地规划设计方法

一、居住区公园、游园

(一)规划要点

1、满足功能要求:

根据居民各种活动的要求,布置休息、文化、娱乐、体育锻炼、儿童游戏及人际交往等各种活动的场地与设施。

2、满足风景审美的要求:

以景取胜,充分利用地形、水体、植物、及人工建筑物塑造景观。

3、满足游览的需要:

公园空间的构建与园路规划应结合组景,园路既是交通的需要,又是游览观赏的线路。

4、满足净化环境的需要:

多植树木、花卉、草地,改善居住区的自然环境和小气候。

(二)功能分区与物质要素

1、休息漫步游览区

休息场地、散步道、座椅、廊、亭、榭、老人活动室、草坪、花架、花径、花坛、树木、水面等。

2、游乐区

电动游戏设施、文娱活动室、座椅、树木、草地等。

3、运动健身区

运动场地及设施、座椅、树木、草地等。

4、儿童游戏区

儿童乐园及游戏器具、座椅、树木、花草等。

5、服务网点

茶室、餐厅、售货亭、厕所、座椅、树木、花草等。

6、管理区

公园大门、管理用房、花圃等。

特点:

游人成分较单一,游园时间较集中,多在早晚。

注意照明设施和香花植物的配置。

二、组团绿地

是结合居住区不同建筑组群的组成而形成的绿化空间。

组团绿地是直接靠近住宅的公共绿地,通常是结合居住建筑组布置,服务对象是组团内居民,主要为老人和儿童就近活动、休息提供场所。

每个团组由6~8栋住宅组成,高层建筑可少一些。

1、空间布局方式

(l)开放式。

不以绿篱或栏杆与周围分隔,居民可以自由进人绿地内游憩活动。

(2)半封闭式。

用绿篱或栏杆与周围部分分隔,但留有若干出入口,可以进出。

(3)封闭式。

绿地用绿篱或栏杆与周围完全分隔,居民不能进入绿地游憩,只供观赏,可望而不可及。

2、规划设计内容

(l)绿化种植部分可种植乔木、灌木、花卉和铺设地,亦可设花架种爬藤植物,置水池植水生植物,植物配置要考虑季相景观变化及植物生长的生态要求。

(2)安静休息部分。

设亭、花架、桌、椅、阅报栏、园灯等建筑小品,并布置一定的铺装地面和草地,供老人坐憩、阔谈、阅读、下棋或练拳等活动。

(3)游戏活动部分。

可分别设计幼儿和少儿活动场,供儿童进行游戏和简易体育活动,如捉迷藏、玩抄堆、戏水、跳绳、打乒乓球等,还可选设滑、转、荡、攀、爬等器械的游戏。

三、道路绿地

(一)主干道绿化

居住区主干道是联系各小区及居住区内外的主要道路,除了人行外,车辆交通比较频繁,行道树的栽植要考虑行人的遮荫与交通安全,在交叉口及转弯处要依照安全三角视距要素绿化,保证行车安全。

主干道路面宽阔,选用体态雄伟,树冠宽阔的乔木,使主干道绿树成荫,在人行道和居住建筑之间可多行列植或丛植乔灌木,以起到防止尘埃和隔音的作用。

在道路拓宽处可布置些花台、山石小品,使街景花团锦簇,层次分明,富于变化。

(二)次干道绿化

居住小区道路,是联系各住宅组团之间的道路,是组织和联系小区各项绿地的纽带,对居住小区的绿化面貌有很大作用。

这里以人行为主,也常是居民散步之地,树木配置要活泼多样,根据居住建筑的布置、道路走向以及所处位置、周围环境等加以考虑。

树种选择上可以多选小乔木及开花灌木,特别是一些开花繁密的树种,叶色变化的树种。

(三)住宅小路的绿化

住宅小路是联系各住宅的道路,宽2m左右,供人行走,绿化布置时要适当后退0.5~lm,以便必要时急救车和搬运车驶近住宅。

小路交叉口有时可适当放宽,与休息场地结合布置,也显得灵活多样,丰富道路景观。

行列式住宅各条小路,从树种选择到配置方式采取多样化,形成不同景观,也便于识别家门。

四、宅旁绿地

(一)、宅旁绿地的布置类型

1.树林型用高大乔木,多行成排地布置,对改善小气候有良好作用。

大多为开放式,居民可在树荫下开展活动或休息。

但缺乏灌木和花草搭配,比较单调,而且容易影响室内通风采光。

2.植篱型用常绿或观花、观果、带刺的植物组成绿篱、花篱、果篱、刺篱,围成院落或构成图案,或在其中种植物花木、草皮。

3.庭院型用砖墙、预制花格墙、水泥栏杆、金属栏杆等在建筑正面(南、东)围出一定的面积,形成首层庭院。

4.花园型在宅间以绿篱或栏杆围出一定的范围,布置乔灌木、花卉、草地和其他园林设施,形式灵活多样,层次、色彩都比较丰富。

既可遮挡视线、隔音、防尘和美化环境,又可为居民提供就近游憩的场地。

5.草坪型以草坪绿化为主,在草坪的边缘或某一处,种植一些乔木或花灌木、草花之类。

多用于高级独院式住宅,也可用于多层行列式住宅。

(二)、宅旁绿地的植物配置

(1)各行列、各单元的住宅树种选择要在基调统一的前提下,各具特色,成为识别的标志,起到区分不同的行列、单元住宅的作用。

(2)宅旁绿地树木、花草的选择应注意居民的喜好、禁忌和风俗习惯。

(3)住宅四周植物的选择和配置。

一般在住宅南侧,应配置落叶乔木,在住宅北侧,应选择耐阴花灌和草坪配置;在住宅东、西两侧,可栽植落叶大乔木或利用攀缘植物进行垂直绿化,有效防止夏季西、东晒,以降低室内气温,美化装饰墙面。

(4)窗前绿化要综合考虑室内采光、通风、减少噪声、视线干扰等因素,一般在近窗种植低矮花灌或设置花坛,通常在离住宅窗前5—8m之外,才能分布高大乔木。

(5)在高层住宅的迎风面及风口应选择深根性树种。

(6)绿化布置应注意空间尺度感。

五、托儿所、幼儿园绿地

植物宜多样化,多植树形优美、病虫害少、色彩鲜艳、季相变化明显的植物。

在活动场地四周边缘、角隅植色彩丰富的花灌木。

树木以落叶乔木为主。

可设置花架、凉棚。

六、学校绿地

1、校前区绿化:

学校大门绿化设计以规则式绿地为主,以校门、办公楼或教学楼为轴线,大门外使用常绿花灌木形成活泼而开朗的门景,两侧花墙用藤本植物进行配置。

大门内在轴线上布置广场、花坛、水池、喷泉、雕塑和主干道。

轴线两侧对称布置装饰或休息性绿地。

2.教学科研区绿化

教学科研主楼前的广场设计,以大面积铺装为主,结合花坛、草坪,布置喷泉、雕塑、花架、园灯等园林小品,体现简洁、开阔的景观特色。

教学楼之间的广场空间应注意体现其开放性、综合性的特点,并具有良好的尺度和景观,以乔木为主,花灌木点缀,使绿地成为该区空间的休闲主体和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七、医院绿地

建筑周围绿化不能影响室内采光、通风;各组成部分应便于识别;植物宜选择有杀菌作用、无病虫害、飞絮、飘毛的品种;植物配置要考虑四季景观。

•第三节工厂绿地规划设计

本节教学目的:

通过本讲的学习,掌握工厂绿化的特殊要求和方法。

一、厂前区绿化

厂前区的绿化要美观、整齐、大方,还要方便车辆通行和人流集散。

绿地一般多采用规则式或混合式。

人口处的布置要富于装饰性和观赏性,强调人口空间。

广场周边、道路两侧的行道树,选用冠大荫浓、耐修剪、生长快的乔木或树姿优美、高大雄伟的常绿乔木,形成外围景观或林阴道。

花坛和草坪及建筑周围的基础绿带或用修剪整齐的常绿绿篱围边,点缀色彩鲜艳的花灌木、宿根花卉,或植草坪,用色叶灌木形成模纹图案。

二、生产区绿化

生产车间周围的绿化要根据车间生产特点及其对环境的要求进行设计,为车间创造生产所需要的环境条件,防止和减轻车间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危害,满足车间生产安全、检修、运输等方面对环境的要求,为工人提供良好的短暂休息用地。

一般情况下,车间周围的绿地设计,首先要考虑有利于生产和室内通风采光,距车间6—8m内不宜栽植高大乔木。

其次,要把车间出、人口两侧绿地作为重点绿化美化地段。

各类车间生产性质不同,对环境要求也不同,必须根据车间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绿化设计。

三、仓库、堆场绿化

仓库区的绿化设计,要考虑消防、交通运输和装卸方便等要求,选用防火树种,禁用易燃树种,疏植高大乔木,间距7-l0m,绿化布置宜简洁。

在仓库周围要留出5—7m宽的消防通道。

装有易燃物的贮罐,周围应以草坪为主,防护堤内不种植物。

露天堆场绿化,在不影响物品堆放、车辆进出、装卸条件下,周边栽植高大、防火、隔尘效果好的落叶阔叶树,外围加以隔离。

四、厂区道路绿化

道路两侧通常以等距行式栽植乔木作行道树。

株距以5~8米为宜。

交叉口及转弯处应留出安全视距。

大型工厂道路足够宽时,可布置成花园式林荫道。

第七章公园规划设计

第一节综合性公园规划设计

本节教学目的:

通过本讲的学习,熟悉综合性公园的特点,掌握公园出入口、功能分区规划、景色分区规划、地形设计、园路布局、种植规划方法。

一、综合性公园的特点

综合性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公园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中环境优美的游息空间,是市民开展文化、娱乐、体育、游憩活动的公共场所。

公园的规划布局要综合体现实用性、艺术性、科学性、经济性。

综合性公园是供本市或本区居民游览休息、文化娱乐的综合性大中型绿地,可供居民半天到一天活动。

公园一般面积较大,10ha以上;内容丰富,服务项目多,设施较完善;园内有明确的功能分区;有风景优美的自然条件,丰富的植物种类,开阔的草地和浓郁的林地,四季景观变化多样。

二、公园出入口的确定

(一)公园出入口的类型

1、主要出入口

应设在城市主要交通干道和有公共交通的地方,同时要使出入口有足够的集散人流的用地。

公园主要出入口设计内容:

公园内、外集散广场,园门,还有停车场、存车处、售票处、围墙等。

在内、外广场有时也设置一些纯装饰性的花坛、水池、喷泉、雕像、宣传性广告牌、公园导游图等。

公园主要入口前广场应退后于马路街道以内,形式多样。

广场大小取决与游人量,以30~40m×10~20m居多。

2、次要出入口

为方便附近居民使用或为园内局部地区或某些设施服务,一般设在游人流通量较小但临近街坊的地方。

3、专用出入口

为了完善服务,方便管理和生产,多选择公园较偏僻处,或公园管理处附近设置专用入口。

(二)公园出入口设置原则

1满足城市规划和公园功能分区的具体要求

2方便游人出入公园

3利于城市交通的组织与街景的形成

4便于公园的管理

三、公园功能分区规划

为了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爱好游人的游憩和娱乐要求,对公园用地按不同活动内容进行的分区规划。

1、科学普及文化娱乐区

是公园的闹区,主要通过游玩的方式进行科学普及和娱乐活动。

特点:

活动场所多、活动形式多、人流多。

主要设施:

展览室、画廊、阅览室、露天剧场、科技活动室、茶座等。

位置:

多设置在公园主出入口附近或公园中部。

2、体育活动区

特点:

游人多、集散时间短、干扰大。

主要设施及场地:

体育场、馆、游泳池、旱冰场、划船、羽毛球、武术、太极拳。

位置:

集中成区,设专用出入口;部分集中,部分分散。

3.儿童活动区

特点:

占地面积小(5%)、设施复杂、按年龄划分活动区。

位置:

多靠近公园主出入口或次出入口。

主要活动内容:

游戏场(沙坑、秋千、滑梯、跷跷板及小火车、单轨高空电车、电瓶车等);戏水池、运动场、障碍游戏区(涉水、汀步、攀梯、圆筒、障碍跑、爬山等)、少年宫。

4、游览休息区

该区主要功能是供人们游览休息、赏景或开展轻微体育活动。

特点:

占地面积大、游人密度小。

主要设施:

亭、廊、花架、茶室、阅览室、雕塑、花坛等。

位置:

多设置在距主出入口较远处并与文娱活动区、体育区、儿童区有一定隔离,与老人活动区可靠近,或把老人活动区建在此区内。

该区一般选择具有一定起伏地形(山地、谷地)或溪旁、河边、湖泊、河流、瀑布等环境,并且树木茂盛,绿草如茵处。

5、老人活动区

内容:

(1)动态活动区:

以健身活动为主,晨练、跳舞、球类(门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等。

(2)静态活动区:

以休息为主,晒太阳、养神、观望、下棋、打牌、看书、聊天、散步、遛鸟、垂钓等。

空间设置:

(1)集体活动空间:

要求有足够的面积,空间应较开场。

(2)小群体空间:

面积一般10平方米左右,应有相对独立性。

(3)坐息空间:

应有一定的范围要素。

(4)步行空间:

适当部位提供坐息之地。

(5)私密空间:

设于风景较佳的近处,有一定的相对封闭感。

位置:

在游览休息区内或附近或靠近儿童活动区处。

6、公园管理区

主要功能:

管理公园各项活动,(办公、生活服务、生产组织等),具有内务活动多的特点。

主要设施:

办公室、工作室、会议室、食堂、宿舍、温室、苗圃等。

位置:

多设置在专用出入口附近,内外交通联系方便处。

四、公园景色分区规划

公园以景取胜,由景点和景区构成。

景观特色和组景是公园规划布局之本,即所谓“园以景胜”。

景色分区:

按规划设计的意图,组成一定范围的各种景色地段,形成各种风景环境和艺术境界,以此划分成不同的景区。

(一)按景区环境的感受效果组织

1、开朗景区:

开阔的视野,宽广的水面,大片的草坪,大片开阔地段,是游人集中活动的景区。

2、雄伟景区:

利用挺拔的植物,陡峭的山形、耸立的建筑等形成雄伟庄严的气氛。

3、安静景区:

利用四周封闭而中间空旷的环境,造成宁静的休息条件,如林间隙地、山林空谷等。

4、幽深景区:

利用地形的变化、植物的隐蔽、道路曲折、山石建筑的障隔和联系,造成曲折多变的空间,达到幽深境界。

(二)按复合空间组织

这种景区在公园中有相对的独立性,如园中园、水中水、岛中岛。

(三)按不同季节、季相组织

扬州个园四季假山、上海植物园假山园(春岛:

樱花、桃花、紫荆;夏岛:

牡丹、石榴、紫薇;秋岛:

红枫、槭树;冬岛:

松柏)。

(四)按不同造园材料和地形为主体组织

(1)假山园(以人工叠石构成山林)

(2)岩石园(利用自然林立的山石或岩洞整理成游览的风景)

(3)平台园(山坡赏寻找平坦地或人工而成平台,在局部平地上构造的风景)

(4)沉园(将地面下降,低处建水池、花坛,构成俯视风景)

(5)水景园(利用自然的或模仿自然的河、湖、溪、瀑,人工构筑水池、喷泉、瀑布等构成的风景)

(6)山水园(山石水体互相配合组织而成的风景)

(7)沼泽园(人工开辟成沼泽状态,当中植耐水湿植物)

(8)野趣园(园中局部用竹篱茅舍、豆棚瓜架、鱼塘疏柳等形式模仿成田园景观)

(9)花草园(以多种草或花构成的百草园、百花园,突出某一种花卉的专类园,也可以色彩为主构成色彩园)

(10)树木园(以浓荫大树组成的密林,具有森林的野趣;以枝叶稀疏树木构成疏林,增加风景层次;野可以某一种树木构成专类风景,如梅园、桃园、樱花园等)

(11)草坪区(以平坦或稍有起伏的大面积地平面上铺设草坪,公游人学习、漫步、玩耍等)

五、园路布局

为使导游和管理有序,必需要统筹布置园路系统,区别园路性质,确定园路分级。

园林的布局要根据公园绿地内容和游人容量大小来确定,要求主次分明,因地制宜地和大小密切配合。

如山水公园的园路要环山绕水,但不应与水平行,这样则缺少变化而显得平淡乏味,而映根据大小起伏、周围景色及功能上的要求,使园路与水面若即若离;平地公园的园路要弯曲柔和,但不要形成方格网状。

公园中园路分级:

(1)主园路—联系分区道路,路宽4~6m。

(2)次园路—联系景点道路。

路宽2~4m。

(3)小径—景点内便道,路宽1.2~2m。

六、公园种植规划

(一)公园绿化原则

从公园综合功能要求、环境质量要求,从游人休憩活动的要求出发,既要保证良好的环境生态效益,又要达到人工艺术美与天然美的和谐统一。

1、符合生态园林的思路

2、满足人们游憩的需要

3、运用园林美学原理

4、满足各功能区的需要

5、全园风格协调统一

(二)公园绿化种植布局

以植物形、色、香作为造景素材,配置基本手法:

孤植、列植、丛植、群植、林植。

树种比例:

北方常绿30~50%,南方常绿70~90%;混交林70%,单纯林30%。

基调树种2~3种,分布于全园。

主调树种分布于不同景区

(三)公园分区绿化

1、科学普及文化娱乐区

以花坛、花境、草坪为主,点缀常绿大乔木。

保证视野通透性,利于游人之间相互交流。

2、体育活动区

选择快长、高大挺拔、冠大常绿或落叶晚的阔叶树为主,以利夏季遮荫。

球类场地四周绿化离场地5~6m,树种色调要求单纯,形成绿色背景。

游泳池附近可设花廊、花架,不可种带刺或夏季落花、落果的花木。

3、儿童活动区

忌用有刺、有毒或有刺激性反应的植物;四周植乔灌木与其他区分隔;场地中疏植大乔木供夏季遮荫;配置色彩鲜艳的灌木和花卉。

4、游览休息区

植物配置突出环境季相变化的特色,多采用自然式配置设置密林、疏林、草坪、专类花园,营造山石、溪流等,创造出美丽自然景观。

5、老人活动区

选择具杀菌能力或花朵芳香植物(松、柏、樟、桉、桂花、栀子、槐树、含笑、腊梅、茉莉等)。

6、公园管理区

植物配置多以规则式为主,但在面向游览区的一面应多植高大乔木,以遮蔽游人视线。

(四)园路绿化

1、主路

布置行道树或修剪整形的灌木,也可不用行道树,结合花境或花坛布置自然式树丛、树群。

主路两边要有供游人休息座椅,附近植高大落叶阔叶庭荫树。

2、次路

可利用各区景色去丰富道路景观,也可沿路布置林丛、灌丛、花境去美化道路。

3、小道

小道两旁植物景观应最接近自然状态,两旁可布设一些小巧园林建筑、雅致园林小品。

布置花境、花丛,乔灌木,应富有自然情趣。

第二节专类公园规划

本节教学目的:

通过本讲的学习,掌握儿童公园、植物园规划方法。

一、植物园

(一)植物园的性质与任务

植物园是从事植物物种资源的收集、比较、保存和育种等科学研究的园地,不仅能传播植物学知识,并能以种类丰富的植物构成美好的风景供观赏游憩之用。

1、科学研究

化野生植物为栽培植物。

化外来植物为地方植物。

通过野生植物栽培,研究植物进化,品种形成和栽培植物的起源等问题。

研究植物区系及引种驯化的基本理论。

2、观光游览

结合植物科学的丰富内容,以公园的形式,创造最优美的环境,用植物组成千姿百态、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

3、科学普及

(1)使人们了解世界上植物种类及其地理分布和生物学特性,认识植物进化规律。

(2)布置各种植物展览区,供游人参观学习,游览休息。

(3)布置植物展览馆,利用文字、图表、模型、实物、标本等方式展览。

4、科学生产

(1)把科学研究的成果和生产技术推广到生产中。

(2)把引种驯化所创造的植物新种类和新品种,进行示范生产。

(3)繁殖扩大重要经济植物和观赏植物的种子和苗木。

(二)植物园规划

1、园址的选择

(1)、要有充足的水源

植物园的选址,一方面要求要有充足的水源,另一方面又要求有较好的排水条件,良好的水质,以保证各类植物的良好生长。

(2)、地形地貌

较复杂的地形,多样的地貌,有利于创造不同的生态环境和生活因子,更能为不同种类植物的生长,提供较理想的生存条件。

(3)、土壤条件

地形变化越复杂,地势差异越大,植物园内的土壤种类相应地也多,就可满足不同种类的植物对土壤的要求。

(4)、小气候条件

植物园地形复杂,地貌多样,水源充足,原有植被条件较好,将由于温度、湿度、风向、坡向、植被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产生和出现不同的小气候,以满足原产于各种各样气候条件下的不同植物材料的生境条件。

(5)、原有植被尽可能丰富

植物园最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多种多样的植物,供开展科研和观赏。

如果园址原有植物种类丰富,直接指示了该用地的综合自然条件。

反之,原有植物生长条件很差,说明用地的自然条件综合因子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尤其要考虑是否有利于木本植物的生长。

(6)、城市的区位和环境条件

1)植物园用地应位于城市活水的上流和城市主要风向的上风方向,避免有污染的水体和污染的大气,以免影响植物正常生长。

2)要远离工业区

3)交通要方便,一般位于城市近郊较理想。

2、规划原则要求

总的原则是:

体现科研、科普教育、生产的功能;因地制宜地布置植物和建筑;使全园具有科学的内容和园林艺术外貌。

(1)、明确建园目的、性质、任务。

(2)、功能分区及用地平衡,展览区用地最大,可占全园总面积的40~50%,苗圃及实验区占25~35%,其它占25~35%。

(3)、展览区是为群众开放使用的,用地应选择地形富于变化,交通联系方便,游人易到达为宜。

(4)、苗圃是科研、生产场所,一般不向群众开放,应与展览区隔离。

(5)、确立建筑类型、数量及位置。

展览建筑、科研建筑、服务性建筑等。

(6)、道路系统与公园布局相似

3、植物园的组成

(1)、展览区

是植物园的主要部分,它以满足植物园的观赏功能为主,通过向游人展示植物美丽的景观或植物的演变过程、应用方式等,达到科普或提供游憩场所的目的。

(2)、科研区

由实验地、引种驯化地、苗圃地、示范地、检疫地等组成。

一般不对群众开放。

(3)、生活管理区

4、展览区布置

(1)、观赏植物及园林艺术展览区

1)专类园

专门收集若干著名的或具特色的观赏植物,创造优美的园林环境,构成供游人游览的专类园。

2)专题花园

多以植物的某一固有特征,如芳香的气味、华丽的叶色、丰硕的果实或植物体本身的形状特点,突出某一主题的花园。

3)园林应用示范区

通过向游人展示园林植物的绿化方法及在其它方面的用途,达到推广、普及的目的。

花坛花境展览区、庭院绿化示范区、果树、蔬菜作物示范区、绿篱展览区、行道树展览区、整形修剪展览区、盆景、桩景展览区。

4)园林形式展览区

展示世界各国的园林布置特点及不同流派的园林特色。

(2)、按照植被类型布置的展览区

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暖温带针叶林、亚高山针叶林、草甸草原灌丛带、干草原带、荒漠带等。

(3)、按照植物的经济用途布置的展览区

一般称为经济植物展览区,主要展示野生植物和栽培植物的经济用途。

(4)、按照植物的生态习性布置的展览区

植物的生态因子,主要有光、温度、水分、土壤四个。

植物通过对生态因子的长期适应,会形成不同的群落。

(5)、树木园区

是植物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以栽植露地可以成活的野生木本植物为主的树木展览园。

树木园要求地形复杂,小气候多样,土壤多种类、多坡向,水源充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最好朝东南向。

5、建筑设施

(1)、展览性建筑

展览温室、植物博物馆、荫棚、宣传廊等。

(2)、科研用房

图书馆、资料室、标本室、试验室、工作间、繁殖温室等。

(3)、服务性建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